《孔雀东南飞》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三、诵读感知

1、学生标注段落、标读音

2、音频朗读

3、分角色朗读

4、自读,转注注释,疏通大意

5、概括故事情节发展。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至“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再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

——发展线索: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四、赏析诗歌

1.分析小序部分

① 诗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②诗歌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什么手法,起什么作用?

——A.这是托物起兴手法,引起下文。

B.兼用比,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失散。

C.孔雀徘徊反顾,营造缠绵、哀怨的氛围,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开端:从“十三能织素”至“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问题:这段话告诉我们兰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

“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明确:兰芝是有很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的女子,她聪明勤劳,知书达理、多才多艺。同时又洞察世事、刚烈顽强。)③“大人故嫌迟”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

——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④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遣归?

——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

⑤兰芝在自请遣归的陈辞中自述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其意何在?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此处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意在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表现她性格刚毅的一面,宁可被休,也不忍气吞声;另一方面证明她“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

3.研读“发展”部分。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说这部分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仲卿对兰芝自请遣归的态度;兰芝遣归时打扮及她和婆婆、小姑的告别;兰芝和仲卿话别、相约来日三个方面的内容。

(2)体味仲卿对她母亲及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

明确:作用有三:

第一,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芝和仲卿夫妻恩爱。

第二,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贰,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

第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显得专断而又顽固。但也颇有心计,训斥之后又抚慰仲卿:“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企图以此打动仲卿,动摇他对爱情的专一态度。

(3)要求学生集体朗诵“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

明确: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有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

(4)提问:“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