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然植被
福建植被划分
1植被分区的主要原则植被区划就是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此有区别,而其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组合的植被地理区。
因此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植被分区的首要原则。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反映高级植被类型单位与气候,特别是热量和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作为划分高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植被分区的非地带性规律,主要考虑植被分布与地貌类型、地质状况、地表组成物质以及土壤类型等局部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它可作为划分中级或低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福建位于祖国东部的森林带,在进行植被分区时,首先应考虑森林植被类型,同时参考较为稳定的灌草丛植被。
在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可以结合人工植被的种类、生长状况以及农作物的耕作制度等来划分。
2植被分区的各级单位及分级原则根据目前的植被状况与复原植被的理论,并遵循上述植被分区主要原则,拟订出划分本省各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本区划的分区为4级制。
其单位系统采用《中国植被》(1980)的3级制,并增加“区”以下的“小区”一级。
植被区域植被分区的最高一级。
福建隶属于中国3大植被区域中的“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
植被地带植被分区的第2级。
按植被本身的标志,即以区域内典型的优势植被类型地带性的综合体而划分。
主要按具有相对稳定性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参照建群层片的区系组成中一定的特征种,同时考虑到与其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带等的相关关系而划分。
本省分为两个植被带,即南亚热带雨林地带与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
植被区植被分区的第3级。
划分依据按植被类型组合上的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植被类型及主要种或其伴生种的数量与生态习性。
植被分布的规律性,包括植被类型及地方性生态环境特点;区内的耕作季节与制度。
据此,本省南亚热带雨林地带内典型植被类型基本上一致,因而仅划为一个植被区;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植被类型均以照叶林为主,但闽西、闽中、闽东、浙江省东南部,以及粤赣交界以东与闽北地区植被在树种成分上有差异,故在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可划分为两个植被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一、福建地理概况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西部和江西接壤,北部与浙江交界,南邻台湾。
福建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沿海平原、山地和丘陵地带。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二、福建的自然资源1. 植物资源福建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福建的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松柏林、温带阔叶林等。
福建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药用植物和珍稀植物,如乌头、银杏等。
2. 动物资源福建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福建的动物资源包括珍稀保护动物如中华鲟、白鹇等。
此外,福建还有多种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3. 矿产资源福建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三、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福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2. 福建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3. 福建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福建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地方水资源。
四、福建的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应用福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有限的耕地资源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福建开始应用生物技术。
1. 福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种,使其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2. 福建也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3. 福建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五、福建的水资源保护福建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为了保护水资源,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 福建大力推行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
福州市自然资源
福州市自然资源
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省会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福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各类植被生长。
福州市境内拥有大片山林和水域,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介绍福州市的自然资源情况。
地理位置
福州市地处闽江下游,东临台湾海峡,南濒东海,北界杭州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福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域和矿产资源。
福州市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要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森林资源
福州市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植被种类繁多。
福州的森林资源不仅可以维护生态平衡,还为城市提供了众多的生态福利。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域资源
福州市有众多水域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海域等。
福州的水域资源丰富多样,为城市的生活、农业和工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合理利用水域资源的基础上,福州市可以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
福州市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灰岩、花岗岩、钨、锡等多种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福州市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福州乡土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
福州乡土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关键词:植物资源园林绿化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2年第3、4期发布时间:2012-05-07郭君仪福建省福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十一五”以来福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持续良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持续开展“花化、彩化、香化”工作,大力实施垂直绿化,连续引进外来优良新品种,园林绿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到2010年,福州城区拥有绿地总面积6407.48hm2,公园绿地820hm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29%,绿化覆盖率达41.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15m2。
但福州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的应用也存在落叶植物、彩叶植物与观花乔木应用比例少、季相变化不明显、物种多样性低及外来物种应用过多等问题。
乡土植物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
乡土植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应用乡土植物,既可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创造具有福州独特地域特色的地方景观;更是福州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物质基础。
笔者结合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应用与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推荐具有推广价值的福州乡土园林植物资源,阐述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并对福州今后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本文所论述的乡土植物,仅指在当地自然植被中,观赏性状突出或具有景观绿化功能的高等植物。
1 福州乡土植物资源1.1 福州地理概况福州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台湾海峡西岸。
位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39′。
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
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
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福安天马山植物种类分类
福安天马山植物种类分类
福安天马山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境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该地区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植物:
1.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福安天马山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187种,隶属于28科60属。
主要有铁线蕨科、蕨类植物、狗脚蕨科、树蕨科等。
2. 裸子植物
天马山地区有裸子植物6科10属18种,主要有罗汉松、银杉、杉木、种子松等。
3.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共有131科634属1628种。
主要有壳斗科、桦木科、梭罗树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豆科、藤黄科、芸香科等。
4.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共有25科51属121种,主要有藓类植物和地钱科。
5. 真菌植物
真菌植物共有3纲8目23科54属175种,主要有锈菌纲、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等。
6.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共有9门25科57属147种,主要有绿藻门、蓝藻门、红藻门、甲藻门等。
总的来说,福安天马山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V ri l i r u inC aa t r t si n i uinP o ic et a s i t h rcei i A x j rvn e c D tb o sc n F a
L o g y o IZ n — a
( n i o nyfrs se l g lwe tt nA x 64 0 ui ,hn ) A x u t et e di o r ai ,n i 2 0 , j C ia C o n F S o 3 F a n
效益和经 济效益 。
关键词 :安溪 ;云 中山 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
中图分类号 :¥ 5 . 799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 60( 0 0) 1 0 0 — 4 03 23 21 0 —090
Yu on s a t e Re e v g t ton Re ou c s a d is n Zh g h n Na ur s r e Ve e a i s r e n t
s n  ̄a ie h t t s o e e a o e o r e t e Re e v ,t y t m s i t o u e y t e p o e to f u u rz s t e s a u fv g t t n r s u c s i Na u s r e he s s e wa r d c d b r t c n o i n r n h i
第3 卷第】 0 期
21 0 0年 3月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 . ONo 1 I 3 . Ma. 00 r2 1
J u na o He n F r s r S i n e a d Te h l g or l f na o e ty ce c n c no o y
福建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
福建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一、植物资源福建位于祖国东南沿海,山地多林,现有森林覆盖率为62.96%,居全国第一位。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种类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种类繁多。
据近年陆续进行的调查统计,全省有高等植物4703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5.7%;全省木本植物共有1943种(含变种153种),分属142科、543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科的81%、属的55%、种的39%。
其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属、61种和2变种,以我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黄山松;杉木广布全省,还有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
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金缕梅科、山茶科、茜草科、木兰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桑科、大戟科、紫金牛科、山矾科、五加科、蔷薇科、桃金娘科、芸香科、野牡丹科、杜英科、安息香科、山龙眼科、夹竹桃科、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60种,樟科有12属、66种、9变种和1变型,木兰科有9属、35种,金缕梅科有11属、20种、6变种,桑科有8属、40种,蝶形花科、苏木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的种类。
1999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福建有24科36属46种,其中一级保护的7种,二级保护的39种;蕨类植物8种,裸子植物13种,被子植物25种。
2001年8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名录》中,有25种树木。
此外,福建省还有野生兰科植物66属160种、1变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Ⅰ、Ⅱ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在全国排第8位;罗汉松科木本植物百日青列入附录Ⅲ保护。
另有6种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Ⅲ级保护,5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保护。
福建植被水平分布
水平分布(一)南亚热带植被水平分布本省南亚热带大部分处于闽东南沿海地区。
这个地带的外侧沿海狭带和海岛,气候温热而降水量偏少,常风较大;土壤多砂性土与露石粗骨土。
乔木林不多而以丘陵地灌草丛为主。
常绿阔叶林仅在某些地点保存有小面积风水林。
一些地区还有海岸沙地的带状或片状木麻黄人工防风林、山丘的半自然台湾相思树林、黑松林。
大面积分布的稀疏灌草丛,生长有偏干热性的矮小灌木种,如黑面神、车桑子、黄栀子、南岭荛花、山芝麻、岗松等,其中的草本植物有禾本科的刺芒野古草、画眉草、芒、鸭咀草,菊科的茵陈蒿、小飞蓬、野菊花、紫菀、一支黄花等。
藤本植物不多,仅硕苞蔷薇、菝葜、茅莓、蛇婆子、木防己等。
土层较厚和较避风的地段可见桃金娘、小叶赤楠等灌木和成片密生的芒萁,草丛中也星散生长马尾松、相思树、苦楝等苗木;风大、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则常见成丛而疏生的鹧鸪草、画眉草等草丛。
总之,在这沿海狭带内的植被特点是植物低矮、稀疏,以偏干热性、耐瘠薄的种类成分为主,以上特点是适应当地风大、干燥、土层浅瘠等生境特点的结果。
此外,在这沿海狭带的闽东南沿岸,海滩红树林的种类生态分布也有明显的趋势,即自九龙江口以南地区,红树林的植物种类较多、长势较好,有6科7种,其中的秋茄可高达8米;向北到晋江至福清一带,种类仅有秋茄、白骨壤且长势减弱;再至闽江口以北的闽东沿海则剩秋茄一种,高度不足1米。
以上状况是温度递减的结果。
从闽东南沿海狭带向西北部推移至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一线山系的内侧山区,随地势逐渐升高和渐离海岸,温度渐降、湿度和降水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
地带性典型植被南亚热带雨林由于长期受人工砍伐干扰,目前仅在某些地区保存有小面积风水林,以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的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为代表,森林高25~30米,林冠郁闭而呈波浪起伏,林内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结构从上到下的分层不明显;植物种类多、成分复杂而以热带性成分为主。
上层主要树种红栲、乌来栲、大叶赤楠、厚壳桂等,是本省中亚热带地区不见或很少见的。
福建的秀丽风光和介绍
福建的秀丽风光和介绍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资源使福建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
福建的秀丽风光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上。
福建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植被资源,山水相间,景色宜人。
福建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丘陵,如武夷山、五虎山和泰宁风景名胜区等。
这些山脉都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景观,如怪石嶙峋、溪水潺潺、瀑布飞瀑等,给人以一种壮丽而神奇的感觉。
此外,福建还有许多美丽的海岛,如金门、马祖、湄洲岛等,这些海岛有着碧海蓝天、白沙滩、椰树摇曳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福建的秀丽风光还表现在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上。
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福建是中国传统的禅宗发源地,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如南普陀寺、开元寺等。
这些寺庙不仅具有宏伟的建筑风格,还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
此外,福建还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有许多古代的港口和码头,如厦门、福州、泉州等。
这些港口和码头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了解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窗口。
福建的秀丽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福建,欣赏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他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福建的美丽,还可以体验福建的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
福建的秀丽风光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
旅游业成为了福建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福建以其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是丰富的人文景观,都为游客带来了难以忘怀的体验。
福建的秀丽风光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为福建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相信未来,福建的秀丽风光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为福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福建的地理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整理。
1.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东北部,北临浙江,西濒江西,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总面积121,400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福建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闽江、乌溪、建阳江等河流穿行其中。
福建境内山峦叠嶂,主要山脉有武夷山、五虎岭和南岭。
自然灾害方面,福建常年受台风和暴雨灾害影响。
3.地理特点(1)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植被资源:福建境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68%,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杂交林和灌木丛等。
(3)动植物资源: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其中,福建金丝猴、可爱多䳍、长尾鲈鱼等是福建的特有动物种类。
4.人文地理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
(1)文化遗产:福建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福建土楼、南靖土楼等,被誉为"福建文化三宝"。
(2)传统习俗:福建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元宵节放灯笼、五谷丰登节吃五谷杂粮饭等。
(3)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之一,经济发达。
福建沿海地区拥有多个国际知名港口,如厦门港、福州港等。
(4)旅游资源:福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众多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福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福建自然植被
一、自然植被(一)南亚热带季雨林季雨林是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分布在福州—福清—仙游—永春—华安—永定一线以东、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
本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次生季雨林保存较完整的也仅限于南靖县境内,但区内季雨林的种属则屡见不鲜。
根据厦门大学生物系在南靖和溪乡乐土村六斗山进行多年调查的结果,该山季雨林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16种,分属于80科、145属。
按植物生活型,有木本植物128种,草本植物34种,藤本植物54种;按植物门类,有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1种,双子叶植物180种,单子叶植物22种。
因此,季雨林以木本双子叶植物为主要组成分子,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相同的。
季雨林中含属种较多的科有茜草科(Rubiaceae)、豆科(Leguminosae)、樟科(Lau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蔷薇科(Ros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等,这些科既反映出群落热带性的特点,也反映出群落古老性的特点。
在乔木树种中,樟科和大戟科占明显优势,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所不同。
季雨林的林相,以六斗山为例,林冠浓密而凹凸,外貌常年呈绿色,每当春末夏初,大多数乔木树种相继开花,林冠黄绿相间,十分迷人。
垂直层次较多,其中乔木有3层,灌木有2层,草本有2亚层。
林内树干通直,树皮光滑。
其建群种红栲(Castanopsis hypargyreus)、乌来栲(C.uraiana)的大树常有3~6个明显的板根,以支撑其高大的躯体,尤以红栲最为注目。
林内多藤本植物,其中不少为木质大藤本,如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扁担藤(Tetrastigma paniculata)等,其中密花豆藤径粗可达52厘米,实属罕见。
藤本植物在林间四处攀悬、穿插、飞架,使林内更显纷繁缭乱。
榕属(Ficus)的绞杀现象和水筒木(Ficus fistulosa)、水冬哥(Saurauiatr istyla)的茎花现象都很普遍。
福建植被垂直分布
垂直分布 (一)南亚热带植被垂直分布 本省南亚热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其植被基带即南亚热带雨林带的分布高度上限,随山体所处纬度的增加而下降,体现出温度条件对森林植被分布的制约作用。
如自闽南的漳州市的海拔450(500)米,往北至泉州市的350(400)米,再至闽江口以北沿海地区的200米上下,植被基带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地,往上一般依次分布有山地照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混合带、针叶林(以黄山松林为主)带和中山灌草丛带。
以上四个植被带组成的垂直带谱并非完整,而依各处山地的高度(高度不足则高海拔的植被带就不出现)、地形与坡向、植被受外力干扰的程度等的不同而异,但一般就自然因素而言,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水热组合条件越优越,则其植被带谱就越复杂(植被带较多)完整,且基带分布的海拔高度上限也越高。
本省南亚热带山体植被垂直带谱,可以戴云山东南坡泉州地区为代表(图2-2-11),即可分如下五个带:(1)海拔100~150米以下的沿海低丘、平原、台地人工植被带。
(2)400~450米以下为南亚热带雨林带(基带)。
(3)450~1000米上下为山地照叶林带。
(4)约1000~1500米为黄山松林、山地矮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混合带。
(5)约1500~1856米(山顶)为山地灌木、草甸带。
(二)中亚热带植被垂直分布 本省中亚热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一般有三个基本带,即随海拔增高而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带(基带),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与灌丛混合带,中山草甸带(图2-2-12)。
各山体的常绿阔叶林带下部约海拔150(200)~400(600)米范围内的现状植被,大多是人工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油茶油桐林、果园、茶叶园等)、农田或次山灌草丛、村庄等。
海拔900~1300米是常绿阔叶林带的分布上限;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山地矮林、灌丛带的分布上限则多在海拔1000~1800(1900)米;这个带以上至山顶一般为中山草甸或草丛。
福州植物资源简介
福州植物资源简介一、植被区系福州盆地及沿海丘陵台地、平原从属鹫峰山南亚热带雨林小区。
西部、北部的山区、半山区从属闽中戴云山—鹫峰山脉常绿阔叶林小区。
两区系植被经长期采伐利用、破坏,原生植被已沦为次生林,或人工林所替代,甚至演绎成灌丛、草坡、裸地。
亚热带雨林小区今仅福清县东张、一都与永泰县岭路、藤山及福州鼓山等地,尚有少量南亚热带雨林次生林存在。
鼓山涌泉寺海拔300米处可见有厚壳桂、米槠、猴欢喜、樟树、密花树等阔叶林,都具明显板状根。
其中樟树树高12米,胸径40厘米,板根高70厘米,板根宽10厘米,树干附着台藓、藻类。
1979年前,连江县马鼻乡的合丰、贵丰村等山地尚有天然苏铁群落,后因人为挖掘殆尽。
今热带雨林山区谷地、台地、低丘多开发种橄榄、荔枝、柑桔、桃、李、绿竹等。
丘陵地多成马尾松林。
北起罗源湾南至福清县东瀚千余公里海岸线的沙滩地及部分滩涂为主是50~60年代人工营造木麻黄林群落组成的林带、林网,间有80年代木麻黄二代更新,木麻黄+湿地松、木麻黄+大叶相思等混交林群落。
沿海的山丘地多以相思树、黑松、马尾松等优势种群落为主。
罗源湾及长乐沿海滩涂有零星红树林(秋茄)分布。
常绿阔叶林区,今仅福州鼓山、鼓岭,福清县开化山,闽侯县十八重溪,闽清县美菰林,永泰县嵩口等地海拔700~900米地段有次生常绿阔叶林;其海拔900~1100米的地段为针阔混交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乔木层以壳斗科的栲属、石栎属的树种为主要成分。
常见有甜槠、罗浮栲、栲树、南岭栲、石栎、卡氏锥栗、福建青冈(闽清县雄江乡有成片优势种群落)、红楠、黄杞、杜英、阿丁枫等。
居二、三层有樟树、紫楠、山梵、枫香等。
林间针叶树有油杉、红豆杉、建柏。
常绿阔叶林区经长期人工林演替,今多成马尾松、杉木、毛竹、油茶和其他经济林等人工植被。
二、主要植物80年代,全市开展林业自然资源调查,已鉴定植物种类有183科、684属1484种(不含园林绿化物种)。
其中蕨类植物34科63属135种,裸子植物10科31属63种,被子植物139科590属1286种。
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类型
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一、引言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众多,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类型。
这些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二、森林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海南等省份。
这种森林常年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树木高大茂密,树种多样性高。
其中,常见的树种有楠木、铁杉、楼梯柿等。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和福建省南部等地。
这种森林季节性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树木高大茂密,树种以水青冈、香樟、楠木为主。
3.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这种森林常年温度较低,雨量充沛,树木高大茂密,树种以松树、冷杉、水曲柳为主。
三、草原1.亚热带草原亚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部和广东省北部等地。
这种草原季节性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植被以禾草为主,常见的有黑麦草、羊茅等。
2.高山草甸高山草甸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等省份。
这种草甸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以高山植物为主,如高山松、莎草等。
四、湿地1.沼泽沼泽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类型,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分布。
这种湿地常年潮湿多雨,水面上漂浮着茂密的水生植物。
2.红树林红树林是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湿地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等省份。
这种湿地常年潮湿,生长着独特的红树林植物,如红树、海桑等。
五、总结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自然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福建土壤
土壤一些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1、有机质 林地>水田>农地 闽西北>闽东南 草甸土>黄壤>红壤>紫色土>赤红壤 2、氮素 分布规律基本与有机质相近,但从闽西北向闽东南递 减的差距不及有机质明显。 3、磷 与母质、生物积累和施磷水平有关。花岗岩、凝灰岩 等酸性岩发育的土壤<玄武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 风砂<冲积土<海积土
1、南亚热带地区土壤垂直分布 赤红壤(海拔<200—400米)—红壤(上限650—800米)—
黄红壤(上限1000—1200米)—黄壤(1000—1200米以
上)—山地草甸土(平坦山顶) 2、中亚热带地区土壤垂直分布 红壤(<600—700米)—黄红壤(上限800—1000米)—黄壤 (上限1800—1900米)—山地草甸土(洼平地段)
7、吸附性能 山地>水田>农地 8、质地 受母岩影响很大。花岗岩发育土壤粗粒较多。玄武岩发育土壤黏粒 较多。河床两侧质地较粗。
9、水分
山地—地下水位低易受旱 山垅和平原—地下水位高,易渍水
10、耕层
10cm占4%,10—15cm占51%,>15cm占45% 障碍层有青泥层,白鳝泥层,铁锰结盘层,砂砾层。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2、人为活动 熟化作用促进肥力提高或利用不当而引起退化,水稻 土广布各地,丘陵台地侵蚀占全省侵蚀的66%。 3、成土过程 (1)富铝化作用—硅和盐基元素强烈淋失和铁、铝、钛等氧 化物相对富集。 (2)生物物质的循环旺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旺盛 (3)淋溶作用强烈—盐基淋失,呈酸性反应 (4)氧化还原作用频繁—铁、锰氧化物的变化活跃。 (5)水耕熟化—有机质增加,结构改善,氧化还原作用加剧, 淋溶作用加强,复盐基过程明显。 (6)旱耕熟化—与水耕熟化作用对比,有机质分解快,氧化 还原作用与淋溶作用较弱。
福建针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针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一)马尾松林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林是我国东南部湿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森林群落。
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达秦岭、淮河一带,与暖温带油杉林相衔接,南界可达雷州半岛与海南松林和云贵地区的云南松林相交错。
台湾也有分布。
马尾松林在本省是资源最丰富的森林群落之一,也是本省植被中广泛分布的代表群系之一。
多为天然次生林,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
本省马尾松林一般分布在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的山坡上,在山脊和山顶也能生长。
在风口或海拔较高的山坡、山顶上常成矮林,在交通不便的偏僻林区常有过熟林,在交通方便的地区为天然的或飞机播种的幼林或疏林。
马尾松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矿物质分解强烈,大部分矿物质易于淋失,铁、铝氧化物形成结核,相对积累,强烈的红壤和黄壤化作用,形成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
土壤粘性大,结构差,肥力低,酸性强,PH4~5。
在中山和盆谷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气温较低,湿度大,土壤保持潮湿状态、氧化铁水化程度较高,养分缺乏,酸性反应强。
马尾松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但不耐盐、碱和积水,是荒山迹地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
马尾松林天然或飞机播种的林地占多数,树冠不整齐,密度不均匀,多呈异龄林,林内混生喜光的阔叶树种。
马尾松人工林多为纯林,林冠整齐,密度较大,层次分明,结构简单。
马尾松也常与许多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
马尾松树干圆满通直,出材率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大,木材用途广,是本省采脂的主要树种,枝桠、伐根可综合利用。
马尾松林结构层次分明,群落一般分三层,群落盖度约50%~80%,乔木一层高5~12米(成熟林可达20米以上),胸径10~15厘米,混生有阔叶树。
灌木层植物高2~3米,盖度30%左右。
本省的南亚热带地区与中亚热带地区的马尾松林下的灌木与草本种类组成不相同,马尾松林类型的划分均以林下植物成分而定。
中亚热带地区的马尾松林下灌木主要有檵木、乌饭、小果南烛、映山红、黄瑞木、山矾、石斑木、柃木、苦竹、荚蒾等,但在偏北山地马尾松林下灌木还出现白栎、米饭花、马银花等。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收 稿 日期 :20 — l2 08 0 一5 基 金项 目 :福 建省 自然科学 基金计 划 资助项 目 ( 600 ,20 J20 ;福建 省社 会科学 基金 资助项 目 ( 07 08) W05 05 060 8 ) 2 0B 1 ;福建 省科技 厅资 助项 目
( 06 5 2 ) 建省教 育厅 资助 项 目 (B 66 ) 20F 0 8 ;福 J00 4 作 者简 介 :陈传 明 ( 93 ) 16 一 ,男 ,福建长 乐人 ,副研究 员 ,硕 士 ,从 事 自然保 护 、景观 生态 和区域 规划 研究 -E m i hnm 3 6∞ m - a :cec 6 @13 l
进行植 被景 观斑 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 分析.
2 结果 与分析
21 景观 组分 的面积特 征分 析 . 从景观 组分 的面 积分布来 看 ( 见表 1 ,戴 云 山保 护 区总面 积 1 7 . m ,其 中温性 针叶林景 观 的面 ) 3 23 h 。 4 9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 8 期
20 0 8正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un l f ce c f e c es Colg n iest o ra in eo a h r oS T le ea dUnv ri y
Vo. 8 No2 12 .
供 科学 的依 据.
1 研究地 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 究 地 区 的概 况 .
戴 云山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 ,介于 2 。 8 0” 2 。 3 4” ,18 0 2 一 。 0 1” ,总面 5 3 7 一 5 4 0 N 。 5 2” 18 2 5 E 1 1 积 1 42 9 m .戴云山脉是福建省境内的两大山脉之一.保护区内以中低山地貌为 主,土壤 、植被随海 3 7. 3h 拔高度变化呈明显 的垂直分布.保护区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 1. 1. o ,年平均降水量 1 0- 5 ~9 6 5C 0 7 l 0 m 0m .保护区内有 9 9 个植被群 , 2 9 个群丛H ,保存有大面积的原生性黄山松林和一定面积的福建柏林、 长苞铁杉和罗浮栲林等.
福安天马山植物种类分类
福安天马山植物种类分类
福安天马山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根据调查,天马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293种,隶属于138科516属。
主要植被类型包括:
1.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天马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以上。
主要树种有木荷、格木、红楠、黄杞、楠木等,也有少量常绿阔叶灌木如杜鹃、含笑等。
2.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地。
主要树种有青冈、栎类、桤木、构树等。
3. 竹林
主要分布在山脚和沟谷地带,有makers竹、刚竹、熟籽竹等。
4. 灌丛
主要分布在山顶或半山腰,以小叶种类为主,如杜鹃、芍药等。
5. 草本植物
山地草甸主要有芒萁、蔺草、野青茅等,沼泽地带有蔺草、荠菜等。
天马山不同生态环境孕育了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如红树植物、水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是国内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按1982年以来各县、地区植被调查的不完全资料,根据优势种作划分的结果,本省有如下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 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大都是壳斗科树种,其中又以壳斗科栲属树种为主;森林高度大多在15~20米,高者可达25米以上;树木胸径一般在20~50厘米,少数达70~100厘米;以上数值按森林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纬度与海拔高度以及群落受外力干扰的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现将其主要群落类型的建群种一般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如甜槠即甜槠林的建群种高度、胸径、调查样地中的树种数与主要伴生种等列于表2-2-2;表2-2-2福建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建群种及伴生种表注:采用中点四分法调查12个测点;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分述如下: 1.甜槠林甜槠Castanopsis eyre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除海南与云南的诸省份,南至广东南岭山地;本省中亚热带各县山地丘陵均较常见;甜槠林是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主要的群落类型,它在南亚热带北缘如戴云山南坡海拔约900米以上的山地也有分布;如上杭县的步云、古田、溪口、茶地、太拔,连城县的铁山、罗地、宣和、庙前、赖源,永定县的上山、高山、大埠、汉阳、古龙、陈正,漳平市的吾祠、灵地、易坪,延平区的土堡、大洋、夏道、太平,建瓯市的玉山、小桥,宁化县的横锁,浦城县的富岭、濠村,政和县的星溪,武夷山市的三港等乡、村以及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均有分布;此外,如松溪、建阳、邵武将石、屏南、周宁、三元、永安天宝岩、清流、大田、德化、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龙岩、长汀、武平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甜槠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如图2-2-3;图2-2-3 甜槠、青冈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引自福建植被2.米槠林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大致同甜槠相近,但南部可达海南岛;米槠林在本省主要分布于闽江主流以南的闽中、闽西、闽东地区,闽北则较少见;本省中亚热带南部海拔约800米以下山地较为常见;如上杭县的古田、步云,新罗区的万安,永定县的高陂、堂堡、丰市,连城县的朋口、李屋,漳平市的溪南、新桥,延平区的西芹、夏道、大洋,建瓯市的房道,建阳市的小湖,松溪县的祖垱,政和县的铁山,武夷山市的下阳、星村,宁化县的安乐,清流县的长校,武平县的民主、下坝、永平,屏南县的屏城,周宁县的七步,福安市的上白石,邵武市的将石,三元区的莘口等乡、村均有分布;此外,将乐、永安、大田、沙县、德化、尤溪、建宁、泰宁、长汀等县市的某些山地也有出现;3.栲树林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大致同甜槠相近;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5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为常见,南亚热带山地也有分布;如上杭县的白砂,永定县的抚市、合溪、湖雷,连城县的新泉、宣和,武平县的永平、东留、民主,漳平县的溪南,延平区的陕阳、大洋、巨口、太平,建阳市的崇雒,浦城县的濠村、临江、石陂、下山、水北、古楼、富岭、仙阳,松溪县的渭田,政和县的东平、石屯,武夷山市的洋庄、下洋,宁化县的曹坊,清流县的温家山,永安市的天宝岩,周宁县的玛坑、礼门,屏南县的屏城,福安市的赛岐等乡、村均有分布;此外,如德化、将乐、三元、梅列、大田、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长汀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4.苦槠林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向南至闽、赣北部;苦槠林在本省主要分布于闽北,南界大致为福安、建瓯、沙县、将乐、宁化等县市一线;它同米槠、甜槠树种相比则生态习性较偏温性,立木高度较矮,其林中常见散生一些温带的落叶树种如栎、栗、桦木等属;如浦城县的仙阳、水北、古楼、忠信、莲塘、石陂、临江,建阳市的小湖,建瓯市的房道,宁化县的安远,松溪县的陈坑、栗坑、渭田、祖垱、城关,政和县的星溪、石屯,周宁县的泗桥,武夷山市的洋庄、星村,福安市的社口,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和沙县等地均有分布;5.红勾栲林红勾栲Castanopsis lamont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其分布北界大致同苦槠林的分布南界相近;红勾栲林在本省常见于闽江以南约海拔800米以下山地,于闽北较少见;如上杭县的古田、步云,永定县的岐岭、共星、高丰、榕蛟,连城县的庙前、莒溪,武平县的万安,漳平市的象湖、长塔,延平区的峡阳、太平等地均有分布;另如清流、沙县、新罗等县市也有小面积出现;6.南岭栲林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浙中、赣南、湘中一线以南的东南沿海几省;南岭栲作为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而较普遍分布,但以闽江以北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常见;南岭栲林目前则较少,如建瓯市的小松,建阳市黄坑,延平区的王台等地有零星分布;7.闽粤栲林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的分布较普遍,但以该地带中、南部较多而北部较少见;它较偏阳性,常出现于受干扰破坏而次生化的阔叶林中,一般成为伴生或散生树种;闽粤栲林目前相对较少,如延平区的太平、赤门,永定县的仙师、峰市、洪山,漳平市的灵地、文山等地星散分布;8.大叶槠林大叶槠Castanopsis tibetan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为北至长江流域南侧,南到南岭山地一带,性较偏温;大叶槠林多见于本省闽北、闽中与闽西而少见于闽南山地;如延平区的大洋、夏道、赤门,建阳市的书坊,松溪县的渭田,宁化县的治平和闽西梅花山区北部有少量分布;9.青冈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是壳斗科青冈属树种,在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常见,但以该地带的中、北部相对较多;目前青冈林比栲属森林为少,一般为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或散生树种;如浦城县的古楼、忠信,建阳市的黄坑,建瓯市的小松,政和县的外屯,松溪县的花桥、旧县、祖垱、渭田,武夷山市的洋庄,宁化县的安远,永定县的岐岭、下洋,上杭县的古田,武平县的中山,清流县的沙芜,福安市的湾坞等地均有小片青冈林分布;10.木荷林木荷Schima superba 是山茶科木荷属树种,它广布于本省海拔1000~1500米以下丘陵山地,是较典型的阳性树种,常见于受破坏而次生化的阔叶林中;木荷也常与阳性针叶树马尾松组成针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受皆伐的迹地上前期发展起来的次生林;如浦城县的富岭、山下、宫路、管厝、水北街、忠信,建阳市的麻沙,建瓯市的小松,政和县的星溪、外屯,宁化县的济村,永定县的坎市、抚市,上杭县的太白,漳平市的双洋,周宁县的咸村、李墩、泗桥、七步,屏南县的棠口,福安市的潭头等地有木荷林分布;此外,还有壳斗科的赤枝栲Castanopsis kawakamii林,分布于三元区莘口林场的瓦坑、小湖上万亩面积的近乎纯林,永定县高陂乡许佳、抚市乡上寨等,上杭县步云乡、中都乡等地;乌楣栲C.jucunda林,分布于建阳市的小湖,建瓯市的小松,延平区的巨口等地;罗浮栲C.fabri林,分布于宁化县的曹坊乡双石,建阳市的麻沙乡溪头,屏南县的寿山乡普岭等地;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夏道乡洋头,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地带等;石栎Lithocarpus glabra林,分布于延平区太平乡的曾厝等地;硬斗石栎L.hancei林,分布于建阳市的黄坑乡新历等地;樟科的刨花楠Machilus pauho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土堡林场等地;闽楠Phoebe bourne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大洋乡头等地;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林,分布于永定县的岐岭乡榕蛟,浦城县的濠村乡仑下等地;辣汁樟Cinnamomum tsangii林,分布于建瓯市的房道乡大富山等地;金缕梅科的蕈树Altingia chinensis林、细柄蕈树A.gracilipes林,分布于延平区茂地乡宝珠、峡阳乡安科,建阳市的李家墩、闽西梅花山等地;杜英科的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林,分布于永定县的歧岭乡外坑,将乐县的金溪两岸等地;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林,分布于上杭县的步云乡兴隆至古田乡郭车一线,延平区的大洋乡聪坑等地;以上的森林群落除赤枝栲林较集中分布且面积较大外,其余均属小面积而分散的风水林或残存林; 二南亚热带雨林本省闽东南沿海地区基本上属于南亚热带,气温与热量较高,降水量除近海狭带较少且常风较大外,靠大陆内侧山区均较高,土壤也较肥厚,发育着南亚热带雨林;因历史上长期受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南亚热带雨林绝大部分已退化成灌丛、草丛,仅在内侧山区保存有小面积的风水林;现将保存相对较完好的几个群落的代表类型分述如下: 1.红栲、乌来栲、大叶赤楠林本类型森林仅存于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附近,现已设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森林群落的植物种类较丰富且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乔木层通常有2~3个树种占优势;群落的结构较复杂,而垂直层次不太分明,林冠外貌不平整地波状起伏;树干较高大、通直;林内阴暗潮湿而热带雨林特征明显图2-2-4;这些群落特征在前述阔叶林群落的基本特征中已叙述,它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甜槠林等有显着的不同,因而它在自然区划等方面可作为一项重要科学依据,这也是对它设立自然保护区以作人工保护的主要目的;倘使它受到外力干扰破坏而退化为灌丛,那么本省目前就无较典型的南亚热带雨林群落了,其科学价值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注:1.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2.乌来栲C.uraiana3.大叶赤楠Syzygium hancei4.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5.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6.华杜英Elaeocarpus chinensis7.翅子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8.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9.毛茜草树Randia acuminatissima10.亮叶围涎树Pithecellobium lucidum11.毛嘉赐树Casearia villilimba12.围涎树Pithecellobium clypearia13.狗骨柴Tricalysia viridiflora14.墨氏山胡椒Lindera metcalfiana15.茜草树Randia densiflora16.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17.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18.斜茎粗叶木Lasianthus wallichii19.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20.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21.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22.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23.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24.草珊瑚Sarcandraglabra25.单叶新月蕨Pronephrium simplex26.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27.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28.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29.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图2-2-4 南靖县和溪六斗山亚热带雨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这里将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雨林包括闽东南地区的次生性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植物地理成分在世界上不同气候区域的分布区类型、叶子面积的大小级别作比较表2-2-3可见,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植物地理成分中,热带性成分热带分布与泛热带分布成分之和占科、属总数的比率都高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分别高37.8%与15.5%;相反,其温带分布成分则仅分别达后者森林的46%与39%;再从叶子级别看,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中型面积叶子占植物种数的比率高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而小叶占的比率则仅达后者群落的65.6%;中叶是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而小叶是典型北亚热带向华北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叶子的一项特征;以上说明,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区系中的地理成分与叶子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2-2-3福建省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地理成分、叶级比较表单位:%注:引自福建常绿阔叶林丘喜昭、林鹏,武夷科学第8卷,1991年; 南亚热带雨林在南靖和溪乡历史上曾分布有近4000亩面积,但自50年代后期因大量砍伐用于烧炭、制风箱等,至今仅存乐土村的一片风水林,其余均成为群落残迹或退化成次生灌木林或灌草丛;昔日如和溪乡的虎形山海拔约260米低丘山地,分布有红栲、大叶赤楠林;狮后山海拔200~400米沟谷地和石观音山海拔300~400米低丘地分布有红栲林;柳斜山和狮形山海拔200~440米山地分布有米槠、红栲林;大宗山海拔200~280米低丘分布有大叶赤楠、厚壳桂林等;以上各地的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林下灌木、草本与藤本植物种类,都与乐土村的雨林群落大同小异; 2.厚壳桂、红楠林和米槠、红栲林这两类型群落,分别分布于安溪县西南部的龙涓乡东庵圳山与崎畲炼铁坑口,海拔均在400米上下,都是小面积残存林;因当地纬度已较偏北,其森林群落特征比前述南靖县和溪乡的南亚热带雨林较不典型,而具有向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其乔木层分别由樟科的厚壳桂Cryptocaryachinensis 、红楠或壳斗科的米槠、红栲占优势;森林高度分别在9~18米与16~21米,参差不齐;乔木层都仅有两个亚层,林下植物种类也较少,因而群落结构与种类成分都较简单;但林中仍含有较多如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雨林群落的热带性植物成分与某些雨林特征; 3.米槠、栲树林本类型群落地处莆田县东北部的大洋乡南岭村五仑山、海拔约300米处沟谷地,属小面积残存林;当地纬度更偏北,故亚热带雨林群落特征又比前述南靖县与安溪县的雨林更不典型,而更接近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性质;森林乔木层由壳斗科的米槠、栲树占优势,高度15~20米,也仅有两个亚层;但林下仍具有较多热带性种类与板状根等某些雨林特征痕迹; 兹将以上三个类型的南亚热带雨林的建群种、主要伴生种的一些特征值列于表2-2-4;表2-2-4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主要群落类型建群种及伴生种表此外,本省南亚热带一些地区还分布有小面积次生亚热带雨林与暖性阔叶林,它们通常是亚热带雨林受人工砍伐后发展起来的,如能加以保护而使其自然发展,最终将形成林相与结构都比较完好的森林群落;如长泰县东部吴田山南、北坡海拔450米以下的沟谷、坡地,分布有木荷、鹅掌柴林,鹅掌柴、重阳木、水冬哥林,坂里乡高层村的闽粤栲、鹅掌柴、围涎树林等;诏安县官陂乡五通村等地的木荷、卷斗青冈林,木荷、米槠林;云霄县火田乡火田村的木荷林,下河乡梅林村的闽粤栲林,和平乡安吉村的樟树林;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和同安区莲花乡内田村的黄杞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植被(一)南亚热带季雨林季雨林是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分布在福州—福清—仙游—永春—华安—永定一线以东、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
本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次生季雨林保存较完整的也仅限于南靖县境内,但区内季雨林的种属则屡见不鲜。
根据厦门大学生物系在南靖和溪乡乐土村六斗山进行多年调查的结果,该山季雨林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16种,分属于80科、145属。
按植物生活型,有木本植物128种,草本植物34种,藤本植物54种;按植物门类,有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1种,双子叶植物180种,单子叶植物22种。
因此,季雨林以木本双子叶植物为主要组成分子,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相同的。
季雨林中含属种较多的科有茜草科(Rubiaceae)、豆科(Leguminosae)、樟科(Lau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蔷薇科(Ros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等,这些科既反映出群落热带性的特点,也反映出群落古老性的特点。
在乔木树种中,樟科和大戟科占明显优势,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所不同。
季雨林的林相,以六斗山为例,林冠浓密而凹凸,外貌常年呈绿色,每当春末夏初,大多数乔木树种相继开花,林冠黄绿相间,十分迷人。
垂直层次较多,其中乔木有3层,灌木有2层,草本有2亚层。
林内树干通直,树皮光滑。
其建群种红栲(Castanopsis hypargyreus)、乌来栲(C.uraiana)的大树常有3~6个明显的板根,以支撑其高大的躯体,尤以红栲最为注目。
林内多藤本植物,其中不少为木质大藤本,如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扁担藤(Tetrastigma paniculata)等,其中密花豆藤径粗可达52厘米,实属罕见。
藤本植物在林间四处攀悬、穿插、飞架,使林内更显纷繁缭乱。
榕属(Ficus)的绞杀现象和水筒木(Ficus fistulosa)、水冬哥(Saurauiatr istyla)的茎花现象都很普遍。
蕨类植物构成的林冠层附生植物到处可见。
林下有生姜(Alpinia japonica)、金粟兰属(Chloranthus)、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秋海棠属(Begonia)、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等具滴水叶尖的植物。
兰科植物较多,以鹤顶兰(Phaius grandisfolius)、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斑叶兰(Goodyera procera)等为常见。
沟谷旁常见有密生的钩毛草(Pseudechinolaena polystachya),沟谷湿地分布有巨型草本植物如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野芭蕉(Musa balbisiana)以及高约3米的树蕨如多种桫椤(Gymnosphaera spp.)和多种省藤(Calamus spp.)等。
上述诸多雨林特征构成较明显的湿热性雨林景观。
红栲、乌来栲和大叶赤楠(Syzygium hancei)是福建南亚热带季雨林中保存较原生性的地带性树种。
红栲和乌来栲株数虽不多,但长势突出,高达22~28米,树干粗大,可达70~85厘米。
季雨林乔木层主要成分除红栲、乌来栲外,还有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毛茜草树(Randia ocuminati ssima)、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硬壳桂(Cryptocarya chingii)、米槠(Castanposis carlesii)、亮叶围涎树(Pithecellobium lucidum)、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茜草树(Randi densiflora)、围涎树(Pithecellobium clypearia)、刨花楠(Machilus pauhoi)等;灌木层主要成分有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灰色紫金牛(Ardisia fordii)、鲫鱼胆(Maesa perlarius)、杜茎山(M japonica)、走马胎、木姜子(Litsea pungens)、五月茶(Antidesma gracite)、柏拉木、毛冬青(Itex pubesceus)、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朱砂根(A.crenata)、百两金(A.crispa)、山桔(Fortunella hindsii)等;草本层植物有单叶新月蕨(Pronephrium simplex)、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蛇头草(Amorphophallus sinensis)、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凤尾蕨(Pteris nervos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等。
南亚热带季雨林的演变规律,内陆山区与沿海地区有所不同。
在内陆山区,季雨林遭受破坏后,如果地被层保存较好,迹地上就很快长满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荻属(Miscanthu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dulus)等禾草,并有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山鸡椒(Litsea cubeba)、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等先锋性小乔灌生长;继而有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鹅掌柴、亮叶围涎树、围涎树、木荷(Schima superba)等阳性或偏阳性树种的苗木和幼树侵入;随着群落郁闭度的提高,逐渐有红栲、米槠、厚壳桂、杜英、黄杞、山矾(Symplocos caudata)、冬青等较耐荫的季雨林主要树种生长,恢复成原生的植被。
在沿海地区,季雨林遭到破坏后迹地又不断遭受砍伐、放牧或垦植等外力干扰,表土层受侵蚀,土壤变薄变瘦。
在这些地方,一般是耐瘦瘠的先锋树种马尾松首先侵入生长,发展成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疏林,间或混生一些木荷、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ma)等阳性树种,林下生长着较多的大叶赤楠、石斑木(Rhaphiolepis imdic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油茶(Camellia oleifera)、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等小灌木及芒萁、黑莎草(Gahnia tristis)等多种禾草。
此时如果实行封山育林,停止外力干扰,任其天然更新,群落就朝向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
当然,演替的速度要比第一种模式缓慢得多。
季雨林中一些树种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红栲、厚壳桂、杜英、黄杞等是建筑和制作家具的优质用材;青果榕(Ficus variegata var.chlorocarpa)是造纸原料;花皮胶藤可以提炼橡胶。
此外,还有不少药用植物,如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等。
(二)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也称亚热带照叶林,是我国中亚热带的典型植被,福建境内的福州—福清—仙游—永春—华安—永定一线的以北、以西是其分布地区。
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林冠较紧密,呈暗绿色。
林相较整齐,群落垂直层次也较分明,通常可分为乔木2个亚层,灌木2个亚层,草本1~2个亚层。
树皮相对较粗厚,且多鳞片状剥裂或条沟状纵裂。
中型叶较多,小型叶较少,叶质以革质和草质,叶型以单叶、叶缘以全缘叶占优势。
常绿阔叶林虽无季节性落叶,但有生理性落叶,故枯枝落叶很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
据调查,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计有维管束植物217种,分属于59种、124属。
按不同生活型,有木本植物178种,草本植物24种,藤本植物15种;按植物门类,有蕨类11种,裸子植物4种,双子叶植物182种,单子叶植物20种。
由此可见,福建常绿阔叶林是以木本(占总数的82%)、双子叶植物(占82.9%)为主要组成分子,这与南亚热带季雨林是相同的。
常绿阔叶林的构成,以壳斗科(Fagaceae)最为突出,常见的有30多种,建群种有甜槠(Castanopsis eyrei)、苦槠(C. sclerophylla)、罗浮栲(C.fabri)、丝栗栲(C.fargesii)、青钩栲(格氏栲C.kawakamii)、铁椆(Cyclobalanopsis glauca)、细叶椆(C.grcilis)、大叶椆(C.jensenina)多脉椆(C.multinervis)、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米槠、柯(Lithocarpus glabra)、东南柯(L.harlandii)、包柯(L.cleistacarpus)、白栎(Quercus fabri)、乌冈栎(Q.phi llyraceoides)等。
其它重要的成分,还有樟科(Lauraceae)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硬壳桂(Cryptocarya chingii)、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黄润楠(Machilus grijsii)、红楠(M.thunbergii)、楠木(Phoebe chekiangensis)、紫楠(P.shearei)、檫木(Sassafras tzumu);山茶科(Theaceae)的木荷、细枝柃(Eurya loquaiana)、细齿叶柃(E.nitida)、岩柃(E.saxicola)、翅柃(E.alata)、紫茎(Stewartia sinensis)、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anthera);杜英科(Elaeocarpaceae)的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华杜英(E.chinensis)、薯豆(E.japonica)、山杜英(E.sylvestris)、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冬青科(Aquifoliaceae)的冬青(Ilex chinensis)、毛冬青(I.pubescens)、具柄冬青(I.pedunculosa);木兰科(Magnoliaceae)的含笑属(Michelia)、深山含笑花(M.maudiae)、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的蕈树(Altingia chinensis)、细柄蕈树(A.gracilipes)、木(Loropetalum chinensis);五加科(Araliaceae)的五加(Acanthopanax evodiaefolia)、木(Aralia chinensis);紫金牛科(Myrsinaceae)的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朱砂根(A. crenat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