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物理 第2章第6节电阻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物理人教选修3-1示范教案:第二章第六节导体的电阻含解析

6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一)错误!教学分析电阻定律是新课标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六节的内容,它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本节内容安排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识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是研究导体两端电压、流过的电流等外界条件与导体电阻的数量关系而非决定关系;电阻定律是研究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自身条件与电阻的决定关系.学生在初中已经定性研究了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自身条件与电阻的关系,本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同时突出了“电阻率”这一物理概念,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面也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来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难点是对电阻率的理解,在介绍电阻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表格对电阻率有感性认识,明确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再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学生科学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已知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数据、探究规律,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通过电阻率的相关图表分析,锻炼学生分析信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错误!教学媒体“220 V 15 W”“220 V 200 W”灯泡各一只,日光灯丝一条,学生电源,酒精灯,电池组,滑动变阻器(20 Ω),演示电流表,电键,导线,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电阻定律》精品教案

电阻定律教案【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
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2、电阻率的理解【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教学器材】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高中物理 电阻定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教学案:6电阻定律【知识要点】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方案一、方案二二、电阻定律(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同种材料的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组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R=ρSL(3)电阻率:①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②单位:欧·米(Ω·m)③同种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金属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题】1.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的电阻是R,若把它对折起来作为一根导线来用,电阻将变为,若将它均匀的拉成原来的两倍,电阻又将变为2.若考虑温度对金属电阻率的影响,在图中能正确反映通过灯泡的电流与两端电压之间变化关系的是()3、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与横解面积有关B.电阻率表征了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大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4、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根导线a、b,它们的长度之比为2:1,横截面积之比为1:3,其电阻之比为8:1,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A、16:3B、3:4C、4:3D、6:85、某用电器离供电电源L米处,线路上的电流强度为I安培,若要求线路上的电压不超过U伏特,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欧·米,那么该输电线的横截面积最小值是()A、ρL/RB、2ρLI/UC、U/ρLID、2UL/Iρ6、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没有阻碍作用。
B、自由电子通过导体时,仍受阻碍;C、绝缘体接在电路时,有极小的电流通过;D、绝缘体内没有自由电子。
【课后作业】1、将一根金属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3倍,然后再截去1/3,剩下的导线电阻是原来的()A、3倍B、6倍C、5倍D、1倍2、有关电流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B、通过导线某截面的电流强度大小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C、通过某截面的电流强度大小与截面积大小无关;D、由于电解液中的电流强度是正、负离子运动共同产生的,因此电解液中的电流强度比通过极板的电流强度大一倍。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教案 第2章 2-6电阻定律

第六节、电阻定律【教学目的】1、掌握电阻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2、掌握电阻率的概念,知道电阻率和哪些因素相关【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考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什么情况下忽略这种影响【教具】蓄电池、电流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不同材料、粗细、长度的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计算:已知金属铜在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8.5×1028m−3,现在横截面积为1.0mm2的铜导线中通过1.2A的电流,试求导线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
☆学生计算…(答案:8.9×10−5m/s)在我们刚才计算中,我们用到了电流的微观解释I = neSv ,让我们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横截面积S增大,电流会怎样变化?U>会变化吗?→v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电场强度....<对柱形导体,看成匀强电场 E = d会变化吗?→n会变化吗?)→结论:I变大。
2、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长度l增大,电流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和上面类似)→结论:I变小。
3、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温度升高,电流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和上面类似,但要提请学生注意电子热运动速率的变化........——客观上造成阻碍作用加大)→结论:I变小。
同学们,我们刚才讨论的虽然是电流的变化,但根据欧姆定律,它事实上反映另外一个隐含的信息:电阻会随着导体某些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本节的任务,就是要是要具体找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定量的总结出相关规律。
一、电阻定律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理论分析,总结三个因素对电阻的定性影响——☆学生:S增大,R减小;l增大,R增大;T升高,R增大。
过渡:这种关系能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呢?我们下面请看——演示实验:教材P153“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简介实验器材介绍(变阻器的必要性)电路连接实验步骤分三步走…结论:用打勾(√)的方式照应前面的板书(学生结论)这里虽然照应了两个,还有一个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得到验证。
高中物理 2.6电阻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2篇)

2.6电阻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课。
从研究方法上讲,本节内容是体现和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经典案例。
如何通过两种探究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②了解导体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金属导体电阻率的大小的排序;③了解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②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成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品质。
③通过对相关科技问题的讨论学习,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理论分析的物理模型是关键。
四、学情分析我将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电阻的可能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交流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结论来突出教学的重点;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化解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电阻串并联知识及控制变量法,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分解实验探究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
“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主导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
六、课前准备“220V,100W”和“220V,25W” 的2只白炽灯泡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情境一:展示一组简单的串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情境二:展示一组简单的并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情境三:教师提供“220V,100W”和“220V,25W” 的2只白炽灯泡,请学生观察。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3-1

《电阻定律》详案引入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还定性的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阶段,我们将定量的研究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新课怎样研究电阻和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材料、横截面积、温度相同,R和L之间的关系材料、长度、温度相同,R和S 之间的关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相同,R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R和温度之间的关系3min下面我们来研究R和L之间的关系。
请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2min交流研究R和L的关系,看L变化时对应的R的变化情况。
可以用V-A法测电阻R=U/I、用刻度尺(或成比例)测对应的长度L请大家设计电路图交流L呢?1、用刻度尺量出导线的长度L,比如L=10cm、20cm、30cm2、用比例法,接入L、2L、3L长度的导线要记录哪些数据呢?怎样记录比较好? 交流研究R 和L 的关系还有什么方法?(R 值是否有必要测出来?前面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是否都要求测出物理量的值?在研究W 和v 2的关系时是怎样研究的?电路中,通过各电阻丝的什么不变?)此处作为暗示层层引导直至学生提出可以用R 和V 的比例关系研究的方案。
将电阻丝全部接入电路中,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处处相等,这时只需要测量对应长度的电压,从而知道电压和长度的比例关系,而电压正比于电阻,所以可以知道电阻和长度的关系。
8min 实验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实验方案,研究R 和L 交流你选择第几根电阻丝? 呈现数据 你的结论(可以找三个不同实验的小组) 第一组和第三组比较,有什么结论?同种材料、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电阻和L 成正比。
不同种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电阻不同。
电阻和材料有关。
4min这是从实验的角度探究的,我们也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性质从理论的角度探究。
下面就从理论的角度探究R 和S 的关系。
一条长度为ι、电阻为R 的导体,将它等分成n 段长度同为ι1,电阻同为R 1的导体。
(渐进式)高中物理第2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1

教学案6 导体的电阻[问题1]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右图给出了一种研究方法,以电阻a 为参考,b 仅长一些、c 仅横截面大一些、d 仅材料不同。
依次在AB 间接入b 、c 、d 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你可获得哪些结论?这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要点提炼]1.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2.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3.在长度、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制成导体的材料[课堂练习]今有n 个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S 0,电阻为R 0的导体,将它们串联起来。
证明:总电阻R 与R 0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
今有n 个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S 0,电阻为R 0的导体,将它们并联起来。
证明:总电阻R 与R 0与它们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1) 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 成正比,与它的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 有关.(2) 公式:R =ρl S ,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 有关,是表征 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ρ 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问题2]1.观察课本58页表格,回答:不同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是否相同?纯净金属与合金哪种材料的电阻率大?2.在测量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试验中,得到了图2所示图线,此过程钨丝的形状并无明显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电阻明显变化了呢?[要点提炼]1.公式R =ρl S中物理量的理解(1)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单位是:欧姆·米,符号: 。
其大小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与 和 有关。
(2) l 表示沿 方向导体的长度;S 表示 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
2.公式R=ρlS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1)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 (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2) 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于制做热敏电阻)(3) 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做电阻)(4) 当温度降低到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成为超导体1、如图3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多少?镀膜材料电阻率为多少?2、目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很高,要求里面的各种电子元件都微型化,集成度越高,电子元件越微型化、越小.图4中R1和R2是两个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远远小于R1的尺寸.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关于这两个导体的电阻R1、R2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R1>R2B.R1<R2C.R1=R2D.无法确定3、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B.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4、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121 Ω,当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灯丝的电阻应是( )A.大于121 ΩB.小于121 ΩC.等于121 ΩD.无法判断5、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为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A.U/2 B.U C.2U D.4U6、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时,熔丝就要熔断.由于种种原因,熔丝的横截面积略有差别.那么熔丝熔断的可能性较大的是( )A.横截面积大的地方B.横截面积小的地方C.同时熔断D.可能是横截面积大的地方,也可能是横截面积小的地方7、相距11 km的A、B两地用两导线连接,由于受到暴风雨的影响,在某处一根树枝压在两根导线上造成故障.为查明故障地点,先在A处加12 V的电压,在B处测得电压为10 V;再在B处加上12 V电压,在A处测得电压为4 V,问故障地点离A处多远?教学案7 导体的电阻答案[问题1]电阻可能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与制成导体的材料有关 控制变量法[要点提炼]1.正比 2.反比 3.有关[课堂练习]1、根据电阻串联的规律:R = nR 0,而导体的长度L =nl ,所以R : R 0 = L : l2、根据并联电路的规律:R = R 0 /n ,而导体的横截面积S =nS 0,所以R : R 0 = S 0 : S(1) 长度、横截面积、组成材料 (2) 组成材料、材料性质[问题2]1.不同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不同,合金的电阻率比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大。
《电阻定律》精品教案、说课稿以及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电阻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主要目标21、本节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研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更重要的是突出探究过程。
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有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时间,又要考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重方法,理论探究重思维的策略,对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加以选择与整合。
2、教材编写思路分析电阻定律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1电阻定律的理解和掌握2、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考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什么情况下忽略这种影响四、课时设计(1课时)五、教学材料1、导入材料:判断灯泡的亮度2、揭示材料:伏安法测电阻3、强化材料:学生探究实验4、延伸材料:书本P58页的思考与讨论5、回归材料:本节知识点总结6、检测材料:书本P9页习题与练习伏特表导线课件学生跃跃欲试,讨论得出灯丝横截面大的电阻小。
教师活动问题1:导体的电阻R由哪些因素决定呢?问题2:导体的电阻R与这些因素(l、S)的定性关系怎样?问题3:导体的电阻R与这些因素的定量关系怎样?学生活动问题1回答: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有关.问题2回答:导体的长度 l 越短、横截面积 S越大,导体的电阻 R越小.问题3 回答:(问题3较难,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各个物理量如何测量(L、S、R)?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活动探究方案一:伏安法测电阻。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画电路图,讲数据处理方法。
们先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理论推理:引导学生从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来讨论a)如图所示,将n个长度为ι1,阻值为R1的相同电阻紧密串联在一起,此时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ι。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性质,试从理论角度探究电阻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结论:同种材料,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电阻和长度成正比;b) 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一个电阻:电阻R ,横截面积S.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R 1,S 1 n 个R1串联(四)知识拓展教师活动请同学来介绍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教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评价、鼓励、用投影总结、知识总结:电阻定律:单位:B①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理论探究→实验探究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数据处理(列表法、作图法)。
高中物理:2.6 电阻定律 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3-1)

第六节电阻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2.能力目标:(1)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各种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2)通过我国对超导现象的研究介绍,激发学生爱国和奋发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电阻定律2.难点:电阻率3.疑点:超导现象的产生4.解决办法①对于重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一起(教师动手,学生观察)探索,最后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导出定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渗透。
②对于难点,主要是通过与电阻的比较,从而明确电阻是反映导体本身属性;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
③对于疑点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加强直观感觉。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启发式教学四、教具:电阻定律示教板(含金属丝)学生电源电流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火柴废弃的“220V 40W”白炽灯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自制CAI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为了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怎样做?由欧姆定律I=U/R,只要增加导体两端的电压U或降低导体电阻R 即可。
2.R=U/I的含义,如何测定电阻(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从上述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电阻R与两端电压及流过电流强度无关,那么它由谁决定呢?(二)进行新课1.探索定律——电阻定律①R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猜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②解决方法——控制变量法。
(回忆欧姆定律的研究或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③演示实验 幻灯投影电路图。
A .出示电阻定律示教板、金属材料B .教师与学生一起连接电路,先让E 、F 分别接A 、a ,测得一组数据(U 、I )记入下表。
然后把a 、b 用短导线连接,E 、F 分别接A 、B ,又得一组(U 、I ).再把A 、B 用一短线连接,E 、F 分别接A(B )a (b ).又得一组数据(U 、I ).C .换用E 、F 分别接不同材料金属丝C 、c ,又得一组数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第2章 第6节 导体的电阻(教案)

第2章第6节 导体的电阻【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 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 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 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这就是电阻定律. (2)公式:R =ρl /S .(3)单位:R :Ω,l :m ,S :m 2,ρ:Ω·m.(4)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S 为定值)的导线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①电阻定律反映了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决定,只与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和导体的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②表达式中的l 是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是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如图所示,一块长方形铜块,若通以电流I 1,则长度为a ,横截面积为bc ;若通以电流I 2,则长度为b ,横截面积为ac .2.电阻率(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2)大小:ρ=RS /l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 m 、横截面积为1 m 2的导体的电阻.①不能根据ρ=RS /l 错误地认为电阻率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正比,跟导体长度l 成反比. ②某种材料的电阻率大,不能说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这是因为电阻率大的材料制成的电阻可以是一个小电阻,这完全可由电阻的l 、S 决定.③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电阻率,各种金属中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铜、铝,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纯金属的电阻率. (3)单位:欧·米(Ω·m).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作电阻温度计.②半导体和电解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于制作热敏电阻.③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④有些物质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T C .3.R =U I 与R =ρlS 的区别与联系(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2)在电路中的使用方法结构简图如图所示,要使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正确的连接是接A与D或C,B与C或D,即“一上一下”;要使滑动变阻器起到分压作用,要将AB全部接入电路,另外再选择A 与C或D及B与C或D与负载相连,当滑片P移动时,负载将与AP间或BP间的不同长度的电阻丝并联,从而得到不同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的比较1.选用两种接法的原则。
高中物理 第二章 第6节 导体的电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1物理学案

导体的电阻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温度等有关。
2.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电阻定律的表达式R =ρl S是电阻的决定式,公式R =U I是电阻的定义式。
一、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与导体电阻有关因素的测量方法 (1)电阻丝横截面积的测量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例如铅笔),用刻度尺测出多匝的宽度,然后除以圈数,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或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进而得到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2)电阻丝长度的测量把电阻丝拉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3)电阻的测量连接适当的电路,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电阻丝的电流I ,由R =UI计算得到电阻。
2.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1)实验探究 项目内容实验目的 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实验电路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b 、c 、d 与a 分别有一个因素不同实验原理串联的a 、b 、c 、d 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测量出它们的电压就可知道电阻比,从而分析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有关因素①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一条导线可看成有相同长度的多段导线串联,由串联电路的性质可分析出导体的电阻R ∝l 。
②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多条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的导体紧紧束在一起,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出导体的电阻R ∝1S。
③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由实验探究得到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
二、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R =ρl S。
3.符号意义l 表示导体沿电流方向的长度,S 表示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ρ是电阻率,表征材料的导电性能。
4.材料特性应用(1)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小的金属制作。
高中物理 第二章 第六节电阻定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第二章第六节电阻定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一、学习目标1、知道决定电阻的因素,认识电阻定律。
2、了解电阻率的概念。
3、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及其应用。
4、知道什么是超导现象。
二、重点、难点1、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2、电阻的决定因素及R=ρl/S的应用。
三、预习导引1、问题:教材中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我们以往学过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这种思想方法?请列举一些事例、2、情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提出了如下设想:根据导体电阻R=UI,先用几根同种材料、相同粗细且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平行分立固定,如果我们仅改变电阻丝的接入长度,可用电阻不计的导线连接b、c,则a、d两点接入电路的长度等于接入a、b两点的两倍、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保持每次电流表示数相同,读出电压表示数,则电阻丝长度与电压的关系就是长度与电阻的关系、问题:(1)你认为该实验小组的设想是否有道理?为什么?(2)类比上述设想,你能设计出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关系的方案吗?3、问题:利用R=U/I与R=ρl/S这两个公式都可以求出电阻R,从物理角度来讲,它们对电阻的反映有何不同?归纳总结:四、精讲点拨(小四宋体加粗)1、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必修1的第二章《力》中“放大了的微小形变”、必修2的第二章《万有引力定律》中“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本教材的第一章《静电场》中“库仑扭秤”等地方都运用了这种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通过测一本书的厚度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也是运用了这种思想方法。
2、(1)该设想是有道理的、由欧姆定律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相等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R∝U,根据接入长度和测得的电压关系即可确定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2)类似地,保持接入电阻丝的长度一定,将两根(更多)电阻丝并在一起接入,则横截面积为单根时的两(多)倍,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保持每次电流表示数相同,读出电压表示数,根据电压与面积的关系,即可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面积的关系。
高级中学高中物理《2.6电阻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2021年整理)

师生活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2、 实验确定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材料:镍铬实验方法:取同种材料镍铬丝两根,粗细相同,长度相镍铬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
将两根镍铬丝并联变电阻丝长度。
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将数据填入结论: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3、 实验确定电阻与材料种类是否有关实验方法:取铁丝和镍铬丝各一根,粗细相同,长度相电阻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
研究在横截面积和同的情况下,两根电阻丝阻值是否相同。
注意多次测均值。
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丝阻值与材料有关 四、规律总结:每组成员派代表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从而得定律的内容。
1、电阻定律内容: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成反比。
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R=KL/S分析比例常数的意义.在实验中发现,即使L 、S 都相同料不同,则电阻也不同,可见比例常数和材料有关。
可同一材料来说,比例常数相同.它是反映材料本身性质量,我们把它定义为电阻率,并用一个专门的字母ρ2、电阻定律公式:R= ρL/s分析:当L 、S 一定时,ρ越大,R 越大,即导电性能之,导电性能越好.所以,电阻率是反映导电性能好坏量3、电阻率ρ的理解(1)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提问:对某一材料来说,ρ的数值等于多少?我们可来测量?教师总结:由R=ρL/s 可得,ρ=RS/L,可以得出某材阻率在数值上就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2) 单位:欧姆·米(Ω·m)附:几种导体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教材处理锰铜合金:85%铜,3%镍,12%锰。
镍铜合金:54%铜,46%镍.。
镍铬合金:67。
5%镍,15%铬,16%铁,1.5%锰。
学生思考:一白炽灯泡铭牌显示“220V,100W”字样,由计算得出灯泡灯丝电阻R=484?,该阻值是工作时的电阻值还是不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一样吗?为什么?4、课堂小结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再由小组为代表进行课堂小结。
【成才之路】高中物理 2.6 导体的电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所
示 , R1 和 R2 是 材 料 相 同 、 厚 度 相 同 、 表 面 均 为 正 方 形 的 导 体,R1边长为2L,R2边长为L,若R1的阻值为8Ω,则R2的阻 值为( )
A.4Ω C.16Ω 答案:B
B.8Ω D.64Ω
解析:设导体材料厚度为 h,根据电阻定律 R=ρSl 得 R1= ρh×2L2L=hρ=8Ω,R2=ρhLL=hρ=8Ω,B 正确。
出线路中的电阻
同决定
区别
提供了一种测 R 的方法: 只要测出 U、I 就可求出 R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的 ρ 的方法:只要测出 R、l、 S 就可求出 ρ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
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
液、等离子体
联系
R=ρSl 是对 R=UI 的进一步的说明,即导体的电阻与 U 和 I 无关,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选修3-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二章 6 导体的电阻
1 学习目标定位 2 课堂情景切入 3 知识自主梳理 4 重点难点突破
5 课堂知识构建 6 考点题型设计 7 易错案例剖析 8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定位
知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探究电阻 ※
解法2:设想将半球形导体补齐成一个球,则可以作如图 所示的等效变换。得:R′=4R。
答案:4R
点评:上述两种方法,一种是化整为零的“分割法”,另 一种是化零为整的“补齐法”。通过等效变换,灵活变通地应 用电路串联、并联的性质,就能圆满地求得结果。
通过本例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一个给定的电阻物 块,其电阻并不单一,具体由连接方式而定。不同的连接方 式,一般将呈现不同的电阻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六节
1.关于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流方向与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B .金属导体温度升高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加剧,所以电流增大
C .由R =U
I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所加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D .对给定的导线,比值U
I
是个定值,它反映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答案:D
解析:正确理解欧姆定律R =U I 与电阻定义式R =ρl
S
.
2.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B .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
4
R
C .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 0,则任一状态下的U
I
比值不变
D .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答案:BD
解析:设原电阻R =ρl S ,当l ′=10l 时,由体积不变原理求得截面积变成S ′=1
10S ,
所以电阻变为R ′=ρl ′S ′
=ρ10l 110S =100R ,A 错误;从中点对折起来,相当于两个阻值为1
2R
的电阻并联,其总阻值为1
4
R ,B 正确;金属丝的电阻率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金属丝两端
的电压逐渐增大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使电阻率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而R =ρl S =U
I 将
逐渐增加,C 错误,D 正确.
3.(2009·南京模拟)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右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某金属导体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 )
A .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B .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 .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D .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答案:CD
解析: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故选项C 、D 正确.
4.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 ,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 )
A.n -1n R
B.1n R
C.n n -1R D .nR 答案:C
解析:R =ρl S ,截去l
n
再拉长至l 后的横截面积为S ′有:
(l -l
n )S =lS ′,S ′=n -1n
S
R ′=ρl S ′=n n -1ρl S =n
n -1
R .
5.A ,B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体,如果把导体A 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导体B 对折后结合起来,然后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 A ∶R B 为________,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之比Q A ∶Q B 为________.
答案:16∶1;1∶16
解析:对一根导体体积不变,当均匀拉长为原来2倍,截面则为原来的1
2
.
设A 、B 导体原长为L ,截面为S ,
则R A =ρ2L S /2=4ρL /S ;R B =ρL /22S =14ρL
S
.
则R A ∶R B =16∶1. 又根据I =Q t ,Q =It =U
R
t ,由题意知
U A =U B ,R A ∶R B =16∶1,则Q A Q B =R B R A =1
16
.
6.如下图所示,一圈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200m ,在两端点A 、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A.如剪去BC 段,在A 、C 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A ,则剪去的BC 段多长?
答案:200m
解析:设整个导线AB 的电阻为R 1,其中AC 段的电阻为R 2. 根据欧姆定律U =I 1R 1=I 2R 2, ∴R 2R 1=I 1I 2=0.50.6=56
. 根据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 段导线长
l 2=R 2R 1l 1=5
6
×1200m =1000m.
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 段的长度为l x =l 1-l 2=200m.
7.为了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A 、B 是两片面积为1cm 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d =1cm ,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上一定的电压U =6V 时,测出电流I =1μA ,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
答案:6×104Ω·m
解析:据R =U /I =6/1×10-6Ω=6×106Ω,
由题意知:l =1cm =10-2m ,S =1cm 2=10-4m 2,据R =ρl
S
可知
ρ=RS l =6×106×10-4
10-2
Ω·m =6×104Ω·m.
1.白炽灯的灯丝由钨丝制成,当灯丝烧断后脱落一段,又将剩余灯丝刚好能搭上使用,
若灯泡功率原来为60W ,观察搭接起来的灯丝长度大约为原来的3
4
,则现在灯泡的功率约为
( )
A .30W
B .45W
C .60W
D .80W 答案:D
解析:由电阻定律知,灯丝长度减为原来的34,电阻变为原来的3
4
,照明电路中电压220V
不变,则由P =U 2R 知功率变为原来的4
3
倍,即80W ,D 选项正确.
2.如图所示为将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所测得的I -U 图线,试根据图线回答: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电阻
( )
A .等于4.0Ω
B .大于2.0Ω
C .小于2.0Ω
D .等于2.0Ω
答案:C
解析:由图像知R =2Ω,若保持长度不变,增大横截面积,则电阻要变小,C 正确.
3.如下图所示,a 、b 、c 、d 是滑线变阻器的4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 向接线柱c 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 )
A .a 和b
B .a 和c
C .b 和c
D .b 和d 答案:CD
4.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 和y ,x 长为l ,y 长为2l ,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变化如图所示,则x 、y 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
A .2 3
B .1 3
C .1 2
D .3 1
答案:B
解析:由U -I 图像可知,U x =6V ,U y =4V.
串联时电流相同,则U x U y =R x R y ,而R x =ρl S x ,R y =ρ2l
S y
,
∴U x U y =S y 2S x ,S x S y =U y 2U x =42×6=13
5.如图a 所示,P 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 ,直径为D ,镀膜的厚度为d .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 、N .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 ,通过它的电流为I .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
答案:U /I U πDd /IL
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
阻定律R =ρl
S
,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图b ,
图b
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
由欧姆定律可得R =U /I ;由电阻定律:
R =ρl S =ρL 2πD 2
·d =ρL πDd
,
则:U I =ρL πDd ,ρ=U πDd IL
6.电厂到用户两地之间原用电阻率为ρ1、横截面半径为r 1的
导线输电,由于农村电网改造需要换为电阻率为ρ2的导线输电,为达到原输电线路电阻不变的设计要求,新换导线的半径为多大?
答案:r 1
ρ2ρ1
解析:由题意知R =ρ1L πr 21=ρ2L πr 22
∴r 2=r 1
ρ2
ρ1
7.一只鸟站在一条通电的铝质裸导线上(如图所示),导线的横截面积为185mm 2,导线上通过的电流为400A ,鸟的两爪间的距离为5cm ,求两爪间的电压.
答案:3.12×10-3
V
解析:查资料知铝的电阻率ρ=2.9×10-8Ω·m
∴R =ρl S =2.9×10-80.05
185×10
-6Ω=7.8×10-6Ω 故:U =IR =400×7.8×10-6V =3.12×10-3V 8.(2009·扬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两段长度和材料都完全相同的导线ab 、bc 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4,串联后加上电压U .求:
(1)ab 、bc 两段导线内自由电子定向运动速率之比. (2)两段导线两端电压之比. 答案:(1)4∶1 (2)4∶1
解析:(1)因两段导线串联,电流相等,同种材料,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也相等,由I =neS v 得
v a ∶v c =S c ∶S a =4∶1
(2)两段导线电阻之比
R a ∶R c =⎝⎛⎭⎫pl S a /⎝⎛⎭⎫
ρl S c =4∶1
所以电压之比U a U c =IR a IR c =R a
R c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