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中污泥质量判断标准

合集下载

CJT 221-2005 城市废水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CJT 221-2005 城市废水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放进烘箱内烘至恒重 干燥样品直接放入恒温箱烘至恒重 再将它放进马弗炉内灼烧 根据公式计算有
机物含量 用有机物含量可以间接评价污水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对污泥的处理及利用也具有重要
意义
仪器
瓷坩埚
电热板
烘箱
马弗炉
天平 感量
采样
测定有机物含量的样品应剔除各类大型纤维杂质和大小碎石块等无机杂质 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城市污泥 参考文献
铬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镉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镉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镉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镉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总汞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砷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砷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砷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硼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硼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磷的测定 氢氧化钠熔融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总钾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钾的测定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总钾的测定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钾的测定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一位 精密度和准确度 经过 个实验室 对 个不同浓度污泥样品的含水率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 收规范GB50334-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    收规范GB50334-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34-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发布时间:]2003-01-10[实施时间:]2003-01-10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管理,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未涉及的内容和检测办法,按现行国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1.0.4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

2 术语2.0.1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 指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处理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2.0.2 污水处理构筑物 sewage treatment structure 按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污水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沉砂池、初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等。

2.0.3 污泥处理构筑物 sludge treatment structure 按污泥处理工艺设计的污泥浓缩池、污泥消化池等。

2.0.4 工艺管线 technical pipeline 指污水处理构筑物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及各机房之间的各种连接管道。

包括污水管、给水管、回用水管、污泥管、出水压力管、空气管、热力管、沼气管、投药管线等。

2.0.5 污水处理厂建筑物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指各项机械设备的建筑厂房及运营管理的建筑工程。

包括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发电机房、变配电设备房。

综合办公楼等。

2.0.6 配套工程 auxiliary engineering 指为污水处理厂生产及管理服务的配套工程。

包括厂内道路、照明、绿化、厂区给排水等工程。

2.0.7 自控及监视系统 Autocontrol and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 是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器、模拟盘、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运行调度。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污水处理是指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减少或彻底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为了评估污水处理的效果,需要使用一些常用的指标来衡量污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指标及其定义:1. 污水流量:指污水单位时间内通过处理系统的体积或质量。

通常以每小时流量(m³/h)或每天流量(m³/d)来表示。

2. 污水水质:污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质。

常用的污水水质指标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和总氮等。

- 悬浮物:指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如悬浮固体物质的总质量浓度。

通常以毫克/升(mg/L)来表示。

- COD:化学需氧量,指单位体积污水中,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化剂的质量。

通常以毫克/升(mg/L)来表示。

- BOD:生化需氧量,指单位体积污水中,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生化分解所需的氧的质量。

通常以毫克/升(mg/L)来表示。

- 氨氮:指污水中的氨和氨态氮的总含量。

通常以毫克/升(mg/L)来表示。

- 总磷:指污水中所有无机磷的总含量。

通常以毫克/升(mg/L)来表示。

- 总氮:指污水中所有无机氮的总含量。

通常以毫克/升(mg/L)来表示。

3. 污泥产量: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从污水中分离出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通常以干重或湿重来表示。

4. 污泥浓度:指单位体积污泥中固体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常用的污泥浓度指标包括总固体物质浓度、悬浮固体物质浓度、挥发性固体物质浓度等。

- 总固体物质浓度:指单位体积污泥中的总固体物质的质量。

通常以克/升(g/L)来表示。

- 悬浮固体物质浓度:指单位体积污泥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的质量。

通常以克/升(g/L)来表示。

- 挥发性固体物质浓度:指单位体积污泥中挥发的固体物质的质量。

通常以克/升(g/L)来表示。

5. 污泥处理效果:用于评估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污泥处理标准

污泥处理标准

污泥处理标准污泥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时所产生的含有水分和固体颗粒物质的混合物。

污泥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保护。

首先,污泥处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中国,污泥处理的相关标准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利用和处置》(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质量控制标准》(GB4284-84)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污泥的处理、利用和处置的要求,对于污泥的处理工艺、质量控制、处置方式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其次,污泥处理需要根据污泥的特性和来源进行分类和处理。

根据污泥的特性不同,可以将污泥分为厌氧污泥、好氧污泥、混合污泥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泥,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同时,根据污泥的来源,可以将污泥分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工业废水处理厂污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对于不同来源的污泥,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和处置方式。

另外,污泥处理需要严格控制污泥的质量。

污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污泥的处置和利用效果,因此需要对污泥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主要包括控制污泥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细菌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只有确保污泥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才能够安全地处置和利用污泥。

最后,污泥处理需要综合利用和处置。

污泥可以通过焚烧、堆肥、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置,也可以通过提取有机物质、重金属等进行资源化利用。

在进行处置和利用污泥时,需要综合考虑污泥的特性、质量、数量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置和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

总之,污泥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对污泥的来源、特性、质量进行分类和控制,实现综合利用和处置。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07-17批准 1994-01-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泥的标准值及检测、排放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地方可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如因特殊情况,需宽余本标准时,应报请标准主管部门批准。

2、引用标准GJ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GJ26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GJ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3、引用标准3.1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其值不得超过GJ18标准的规定。

3.2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处理工艺与处理程度的不同,分位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3.3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排放标准(mg/L) 表1序号处理分级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标准值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处理效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 PH值 6.5~8.5 6.5~8.52 悬浮物<120 不低于40 <303生化需氧量(5d,20℃)<150 不低于30 <304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250 不低于30 <1205 色度(稀释倍数)- - <806 油类- - <607 挥发酚- - <18 氰化物- - <0.59 硫化物- - <110 氟化物- - <1511 苯胺- - <312 铜- - <113 锌- - <514 总汞- - <0.0515 总铅- - <116 总铬- - <1.517 六价铬- - <0.518 总镍- - <119 总镉- - <0.120 总砷- - <0.5注:1、pH、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标准值系指24h定时均量混合水样的检测值;其它项目的标准值为季均值。

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

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

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其处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水质。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

因此,制定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包括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污泥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保证处理后的污泥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例如,采用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等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减少体积和重量,同时产生沼气等有价值的副产品。

此外,采用热干化、压滤脱水等技术,可以将污泥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一步减少,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和可利用性。

另外,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最终处置应考虑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例如,可以将经过处理的污泥用于土壤改良、农田施肥、建筑材料等方面,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二次污染。

此外,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应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确保处理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定期对污泥的成分、性质、处理效果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方法,保证污泥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标准应不断完善和提高,结合科技发展和环保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污泥处理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的需求。

总之,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科学合理地处理污泥,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全面效果,保护城市的水质和环境。

城市污水的性质

城市污水的性质

一、城市污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城市污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水温、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1)颜色: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厂,进水颜色通常为灰褐色,这种污水比较新鲜,但实际上进水的颜色通常变化不定。

如果进水池呈黑色且臭味特别严重,则污水比较陈腐,可能在管道内存积太久。

如果进水中混有明显可辨的其他颜色如红、绿、黄等,则说明有工业废水。

活性污泥的颜色也有助于判断构筑物运转状态,活性污泥正常的颜色应为黄褐色,正常气味应为土腥味。

如颜色变黑或闻到腐败性气味,则说明供氧不足,或污泥已发生腐败。

(2)气味:污水厂的进水除了正常的粪臭味外,有时在集水井附近有臭鸡蛋味。

这是管道内因污水厌氧发酵而产生的少量硫化氢气体所致。

活性污泥混合液也有一定的气味,若在曝气池旁闻到一股土腥味时,则就能断定曝气运转良好。

(3)水温:水温对曝气池生化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个污水厂的水温是随季节逐渐缓慢变化的,一天内几乎无甚变化。

如果一天内变化很大,则要进行检查,是否有工业冷却水进入。

(4)氧化还原电位:正常的氧化还原污水具有月+100mv的氧化还原电位,小于+40mv的氧化还原电位或负值氧化还原电位说明污水已经厌氧发酵或有工业还原剂的大量排放。

氧化还原电位超过+300mv,说明是工业氧化剂废水大量排入。

2、化学指标:城市污水的化学指标很多,它包括酸碱度(PH)、碱度、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 、固体性质、氨氮(NH3 –N)、总磷(TP)、重金属含量等。

(1)PH: 城市污水的PH值一般为6.5~7.5。

(2)BOD: 常用BOD反映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一般以5d生物需氧量来衡量。

单位量是mg/L(3)COD:化学需氧量指用强氧化剂使被测废水中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

常用重铬酸钾来滴定。

(4)DS(溶解固体)和SS(悬浮固体)SS指标的意义:1.表示污水的污染情况。

SS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的外观情况,也不利于水的复氧过程。

解读《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污泥处置标准》

解读《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污泥处置标准》
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 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三级标准。但 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二级标准。
标准值
•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基本控制项目,执行表1和表2的规定。
选择控制项目按表3的规定执行。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今后,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将是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的下一个隘口,也将 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污泥处理厂污泥泥质》 GB24188-2009
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的控制指标及限值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目前国内关于污泥处置的国标限值、分类如下表:
该标准对污泥产物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允许使用污泥产物的农用地类型, 污泥产物的卫生学及理化指标做出相关规定。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 (GB/T 25031-2010)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制烧砖利用的泥质、取样和监测。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制烧结砖利用时的污染物 控制。
《污泥处置标准》
依据新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4-202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 GB/T23484-2009
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法规
关于污泥处理处置,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2000-2002年:《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9年:住建部、环保部和科技部联合出台《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 政策(试行)》; 2010年:环保部出台《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城镇污 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住建部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 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等。
解读《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及《污泥处置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最新国标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制砖用泥质-最新国标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和污泥焚烧灰渣制砖的泥质、取样和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以及脱水污泥制烧结砖和污泥灰渣制砖的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5101烧结普通砖GB 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11945蒸压灰砂实心砖和实心砌块GB/T 13544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砖GB/T 13545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T 15555.1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3固体废物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8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GB/T 15555.10固体废物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34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 26541蒸压粉煤灰多孔砖GB 29620砖瓦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CJ/T 221城镇污泥标准检验方法HJ 702固体废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1HJ 750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1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2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66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81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786固体废物铅、锌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87固体废物铅和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 术语和定义GB/T2348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C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221—XXXX代替 CJ/T221-200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municipal sludg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VIII)引言 (X)1 城镇污泥有机物含量和灰分重量法 (1)2 城镇污泥有机质 (2)2.1 重铬酸钾容量法 (2)2.2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5)3 城镇污泥烧失量重量法 (7)4 城镇污泥含水率重量法 (9)5 城镇污泥污泥沉降比(SV)体积法 (10)6 城镇污泥污泥容积指数(SVI) (11)7 城镇污泥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重量法 (12)8 城镇污泥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重量法 (13)9 城镇污泥低位热值氧弹量热法 (14)10 城镇污泥 pH值电极法 (16)11 城镇污泥 EC值电导法 (20)12 城镇污泥脂肪酸蒸馏后滴定法 (21)13 城镇污泥总碱度 (24)13.1 指示剂滴定法 (24)13.2 电位滴定法 (26)14 城镇污泥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28)15 城镇污泥氰化物 (33)15.1蒸馏后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33)15.2蒸馏后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38)15.3蒸馏后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41)16 城镇污泥矿物油 (45)16.1红外分光光度法 (45)16.2紫外分光光度法 (48)17 城镇污泥细菌总数平皿计数法 (50)18 城镇污泥总大肠菌群 (53)18.1滤膜法 (53)18.2多管发酵法 (57)18.3酶底物法 (62)19 城镇污泥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菌值) (72)19.1滤膜法 (72)19.2多管发酵法 (74)19.3酶底物法 (75)20 城镇污泥蛔虫卵(蠕虫卵)集卵法 (76)21 城镇污泥锌及其化合物 (78)21.1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8)21.2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81)21.3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3)21.4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85)22 城镇污泥铜及其化合物 (87)22.1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7)22.2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89)22.3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1)22.4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3)23 城镇污泥铅及其化合物 (95)23.1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5)23.2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7)23.3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99)23.4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02)23.5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04)23.6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106)24 城镇污泥镍及其化合物 (108)24.1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08)24.2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11)24.3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13)24.4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15)25 城镇污泥铬及其化合物 (117)25.1 常压消解后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17)25.2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19)25.3 微波高压消解后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22)25.4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24)25.5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6)25.6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9)26 城镇污泥镉及其化合物 (131)26.1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31)26.2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33)26.3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35)26.4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37)27 城镇污泥汞及其化合物 (139)27.1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139)27.2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142)28 城镇污泥砷及其化合物 (144)28.1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144)28.2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47)28.3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49)28.4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151)29 城镇污泥硼及其化合物 (153)29.1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53)29.2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55)30 城镇污泥钡及其化合物 (157)30.1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57)30.2常压消解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59)30.3微波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61)30.4微波消解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63)31 城镇污泥铍及其化合物 (166)31.1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66)31.2常压消解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68)31.3微波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70)31.4微波消解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72)32 城镇污泥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74)33 城镇污泥总磷 (176)33.1氢氧化钠熔融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176)33.2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179)33.3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81)33.4微波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83)34 城镇污泥钾及其化合物 (185)34.1常压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85)34.2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87)34.3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89)34.4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91)35 城镇污泥多环芳烃 (193)35.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93)35.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98)36 城镇污泥多氯联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05)附录A(规范性附录)污泥稳定化指标温度(好氧发酵) (212)附录B(规范性附录)污泥稳定化指标种子发芽指数 (213)附录C(规范性附录)污泥稳定化指标有机物去除率(厌氧消化好氧消化) (215)附录D(规范性附录)污泥稳定化指标有机物去除率(热碱分解) (218)附录E(规范性附录)污泥稳定化指标比耗氧速率 (220)附录F(规范性附录)污泥填埋及利用检测指标施用后苍蝇密度 (222)附录G(规范性附录)污泥填埋及利用检测指标最大污泥用量 (224)附录H(规范性附录)污泥填埋及利用检测指标粒径筛分法 (226)附录I(规范性附录)污泥填埋及利用检测指标杂物(物理性有害物质)筛分法 (227)附录J(规范性附录)污泥填埋及利用检测指标混合比例 (229)附录K(规范性附录)污泥填埋及利用检测指标横向剪切强度 (230)附录L(规范性附录)污泥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33)参考文献 (23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
2010-03-17 16:09
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混合填埋处理和用作覆盖土的泥质指标、取样与监测等技术要求,对于泥质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安全指标。

基本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基本指标
安全指标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 污染物浓度限值
对于用作覆盖土的污泥泥质,也提出了基本指标和卫生学指标。

其基本指标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 用作垃圾填埋场覆盖土的污泥基本指标
卫生学指标还需满足GB18918中指标要求,如表4。

同时不得检测出传染性病原菌。

表4 用作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土的污泥卫生学指标。

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

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

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指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的混合物。

污泥的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和利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污泥标准,以保障环境安全和资源综合利用。

一、污泥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污泥可以分为生活污泥、工业污泥和特殊污泥。

生活污泥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处理厂,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工业污泥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含有较高的无机物质;特殊污泥主要来自于医疗废物处理和特殊工业废水处理,含有较高的有害物质。

二、污泥的处理标准。

1. 污泥的产生量控制,污水处理厂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污泥的产生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污泥的质量标准,污泥中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3. 污泥的处理方式,污水处理厂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和产生量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堆肥等,确保处理后的污泥可以安全利用或处置。

4.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加工,转化为肥料、填料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5. 污泥的安全处置,对于特殊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应采取安全的处置方式,如焚烧、填埋等,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三、污泥处理的意义。

1. 环境保护,规范污泥的处理可以减少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资源利用,通过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可以实现废物变废为宝,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 健康安全,合理处理污泥可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四、污泥处理的挑战。

1. 技术难题,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难题,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2. 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对于污泥的处理和利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管,促进污泥处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3. 社会认知,部分地区对于污泥处理和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如何判断活性污泥质量

如何判断活性污泥质量

如何判断活性污泥质量活性污泥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正确判断活性污泥的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来帮助您判断活性污泥的质量。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的外观来初步判断其质量。

良好的活性污泥应该呈现深黑色或者深褐色,有泥塘的特殊气味。

若活性污泥呈现浅色或者有刺鼻的异味,可能是因为厌氧发酵不足或含有有害物质,质量较差。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来判断其质量。

将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样品置于透明容器中,观察其沉降速度。

良好的活性污泥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迅速沉淀,沉淀后上层清水应该呈现明亮透明。

若活性污泥沉淀缓慢或者上层清水浑浊,可能是因为活性污泥中有大量悬浮物或者菌群失活,质量较差。

另外,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的容重来判断其质量。

将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样品放入特定容器中,测量其重量并计算容重。

良好的活性污泥容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质量较好。

若活性污泥容重波动较大或者过轻,可能是因为活性污泥中含有较多杂质或含水率较高,质量较差。

最后,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的生物组成来判断其质量。

采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或者活性污泥菌群失活等情况。

良好的活性污泥应该具有多样化的微生物种类和丰富的微生物数量,质量较好。

若活性污泥中存在有害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数量较少,可能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质量较差。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的外观、沉降速度、容重和生物组成等方面来判断其质量的好坏。

正确判断活性污泥的质量将有助于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保障环境水质安全。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判断活性污泥的质量。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 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 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它能够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水,净
化环境。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是一种重要的副产品,如何处理污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对于规范污泥处理行为,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应当明确污泥的处理方法。

污泥处理包括污泥
的脱水、干化、焚烧、填埋等多种方式,标准应当对这些处理方法进行规范,明确每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要求和处理效果等内容,以确保污泥处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标准应当规定污泥的质量标准。

污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处理和利用
的效果,因此标准应当对污泥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规定,确保污泥处理后的质量符合环保要求,能够安全地进行后续利用或处置。

此外,标准还应当明确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污泥处理过程中可能
会产生噪音、粉尘、废水等环境污染物,标准应当规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以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

最后,标准还应当对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规定。

污泥处理过程中可
能存在化学品、高温、高压等安全风险,标准应当规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污泥处理行为,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制定并实施相关标准,推动城市污泥处理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污水处理质量监测方法

污水处理质量监测方法

污水处理质量监测方法污水处理是保障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质量监测则是确保污水处理过程有效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着重介绍污水处理质量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分析与评价三个方面。

一、采样方法1. 采样点位选择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该覆盖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各个环节,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

一般来说,可选取进水口、沉淀池出水口、活性污泥池出水口、二沉池出水口等位置。

2. 采样容器选择采样容器应具备密封性、光线防护性和重现性。

常用的采样容器包括玻璃瓶、塑料瓶和不锈钢容器等。

为了避免样品变质,应在采样时立即将容器密封,并标明采样点位、时间和日期等信息。

3. 采样时间选择采样时间应根据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合理选择,既要包括不同时间段的样品,也要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周期。

一般来说,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各取样一次,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二、分析方法1.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判断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氨氮测定、总磷测定、总氮测定、COD测定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污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2. 生物学分析方法生物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常见的生物学指标包括活性污泥浓度、污泥颗粒形态和菌群种类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3. 物理分析方法物理分析主要用于测定污水的颜色、悬浮物和浊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污水的清洁程度和处理效果。

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离心法和过滤法等。

三、评价方法1. 总体评价方法总体评价方法是对污水处理系统整体效果的综合评估,可以借助于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或综合指数来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对比,评估系统是否达到相关要求。

2. 时序评价方法时序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系统各个环节的连续监测数据,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情况,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性。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有效地处理污水,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指标定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污水处理常用指标的定义及其意义。

正文内容:1. 污水流量指标1.1 污水流量: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量,通常以立方米/小时(m³/h)为单位。

1.2 平均日流量:指一天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平均污水量,以立方米/天(m³/d)为单位。

1.3 最大流量: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大污水量,以立方米/小时(m³/h)为单位。

1.4 峰值流量:指在某一短时间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大污水量,通常以立方米/秒(m³/s)为单位。

2. 污水质量指标2.1 化学需氧量(COD):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2 生化需氧量(BOD):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能力,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3 总氮(TN):反映污水中总氮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4 总磷(TP):反映污水中总磷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5 悬浮物(SS):反映污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3. 污泥指标3.1 污泥含水率:指污泥中水分的含量,以百分比(%)表示。

3.2 污泥浓度:指污泥中干固物的含量,以克/升(g/L)为单位。

3.3 污泥体积指数:反映污泥的泥化性能,以毫升/克(mL/g)为单位。

4. 水质指标4.1 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性,常用来判断水体的酸碱程度。

4.2 溶解氧(DO):反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4.3 水温:反映水体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4.4 电导率:反映水体中电解质的含量,以微西门子/厘米(μS/cm)为单位。

5. 排放标准指标5.1 地表水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了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标准。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的主要性能指标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的主要性能指标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的主要性能指标成熟的活性污泥呈茶褐色,稍具泥土味,具有良好的凝聚沉淀性能。

活性污泥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成,组成比例因处理污水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有机成分占75%~85%,无机成分占15%~25%。

活性污泥中有机成分主要由生长在其中的微生物组成,活性污泥上还吸附着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被处理污水中含有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SV)又称30min沉降比,是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比例,以“%”表示。

由于SV值的测定简单快速,因评定活性污泥浓度和质量的最常用方法。

SV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和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通常SV值越小,污泥的沉降性能越好。

可用于控制污泥的排放量,通过SV的变化可以判断污泥膨胀现象。

SV值的大小与污泥的种类、絮凝性能和污泥浓度有关,不同污水处理厂的SV值的差别很大。

在丝状菌含量大和污泥过氧化而解絮时的SV值比正常值也要多。

因此,每座污水处理厂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运行经验数据确定本厂的最佳SV值。

在正常生产运行中,有时为了能及时调整运行状况,可以测定5min的污泥沉降比来判断污泥的性能,此时的体积差异也很大。

SV值的测定不仅可用于监控曝气池混合液的性能,也可以比较和观察初沉池污泥的性能,尤其是将二沉池污泥回流到初沉池加强初沉效果并从初沉池排放剩余污泥时,更需要测定进入初沉池污泥的SV值,以控制回流量和保证沉淀效果。

污泥浓度(MLSS)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它表示的是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即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其单位是mg/L或g/L。

MLSS中包含了活性污泥中的所有成分,即由具有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代谢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微生物上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四部分组成。

曝气池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又称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MLVSS扣除了活性污泥中的无机成分,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示活性污泥中活性成分的数量。

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指标介绍

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指标介绍

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控制指标介绍1、BOD5:生物化学需氧量表示在20℃下,5d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所消耗水中溶解氧量。

第一阶段为碳化(C-BOD),第二阶段为消化(N-BOD)。

BOD的意义:(1)生物能氧化分解的有机物量;(2)反映污水和水体的污染程度;(3)判定处理厂效果;(4)用于处理厂设计;(5)污水处理管理指标;(6)排放标准指标;(7)水体水质标准指标。

2、COD Mn /COD Cr:化学需氧量表示氧化剂有KMnO4和K2Cr2O7。

COD测定简便快速,不受水质限制,可以测定含有生物有毒的工业废水,是BOD的代替指标。

也可以看作还原物的量。

COD Cr可近似看作总有机物量,COD Cr-BOD差值表示污水中难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用BOD/CODCr比值表示污水的可生化性,当BOD/CODCr≥0.3时,认为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当BOD/CODCr<0.3时,认为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三、SS:悬浮物质水中悬浮物测定用2mm的筛通过,并且用孔径为1μm的玻璃纤维滤纸截留的物质为SS。

交替物质在滤液(溶解性物质)和截留悬浮物中均含有,但大多数认为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一样被滤纸截留。

四、TS:蒸发残留物水样经蒸发烘干后的残留量,在105-110℃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溶解性物质量等于蒸发残留物减去悬浮物质量。

五、灼烧碱量(VTS)(VSS):蒸发残留物或悬浮物质在600℃±25℃经30min高温挥发的物质,表示有机物量(前者为VTS,后者为VSS),蒸发残留物灼烧减量的差称为灼烧残渣,表示无机物部分。

六、总氮、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氮在自然界以各种形态进行着循环转换。

有机氮如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氮,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氮(NO2-)和硝酸盐氮(NO3-);另外,NO2-和NO3-在厌氧条件下在脱氮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N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3025-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07-17批准 1994-01-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泥的标准值及检测、排放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地方可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如因特殊情况,需宽余本标准时,应报请标准主管部门批准。

2、引用标准GJ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GJ26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GJ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3、引用标准3.1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其值不得超过GJ18标准的规定。

3.2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处理工艺与处理程度的不同,分位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3.3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排放标准(mg/L) 表1注:1、pH、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标准值系指24h定时均量混合水样的检测值;其它项目的标准值为季均值。

2、当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或化学需氧量处于GJ18中的高浓度范围,且一级处理后的出水浓度大于表1中一级处理的标准值时,可只按表1中一级处理的处理效率考核。

3、现有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根据超负荷情况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标准值可适当放宽。

3.4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应排入GB3838标准规定的Ⅳ、Ⅴ类地面水水域。

4、污泥排放标准4.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本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4.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因地制宜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稳定处理。

4.3 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

4.4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时,应符合GB4284标准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中污泥质量判断标准
高质量的活性污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吸附性、沉降性、浓缩性和较高的生物活性。

具体标准如下:
颜色和气味
正常的活性污泥外观为黄褐色,可闻到土腥味。

微生物分解能力越强,土腥味越浓。

具备以上特点的不一定正常,但不具备的也不一定是不正常的。

进水颜色与气味和水质关系很大,尤其是工业废水或者参有工业与生活污水混合的废水中,进水颜色和气味主要是进水工业废水来决定的!
SOUR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
SOUR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是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一般用SOUR表示,单位常采用mgO2/(gMLVSS•h)。

SOUR也称为活性污泥的呼吸速率或消化速率,它是衡量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F/M较高,或SRT较小,则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也较高,其SOUR值也较大。

反之,F/M较低,SRT太大,其SOUR值也较低。

SOUR在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指示入流污水是否有太多难降解物质,以及活性污泥是否中毒。

一般说,污水中难降解物质增多,或者活性污泥由于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而中毒时,SOUR值会急剧降低,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否则出水会超标。

活性污泥工艺的SOUR一般为8~20 mgO2/(gMLVSS•h)之间。

SOUR测定时注意事项:
应注意保持测定时活性污泥的温度。

温度对SOUR值影响很大,不同温度下测得的SOUR是没有可比性的,也就不能利用SOUR值的变化有效地指示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

一般应在200C时测SOUR值。

污泥沉降比SV
SV30是指曝气池的混合液在100mL的量筒内静置30min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之比。

SV30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浓缩性能的一个指标,对于某一浓度的活性污泥,SV30越小,说明其沉降性能和浓缩性能越好。

SV30在运行管理中的意义:实际上,正常的活性污泥在沉降30min以后,一般都能达到最终沉降状态,在以后1—2h内,泥水界面不再下降。

因此,两种沉降速度及沉降性能差别很大的活性污泥会有相同的SV30值,但两种浓缩性能不同的污泥肯定不会有相同的SV30值。

有的处理厂采用5min沉降比作为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标,因为沉降性能不同的SV5值相差很大,因此可以认为SV5是活性污泥的一个沉降指标,而SV30主要是一个浓缩性能指标。

SVI污泥体积指数
SVI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SVI=(SV%×100)/MLSS
SVI反映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微生物数量少,此时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

SVI过高则说明污泥结构松散,难于沉淀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发生膨胀。

SVI30既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也是衡量污泥吸附性能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SVI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但吸附性能越好;反之SVI30越小,沉降性能越好,而吸附性能越差。

一般认为,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SVI值在100(150)左右,综合效果最好,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出水质量的提高。

SVI值一般控制在为70~100。

另外,测量SV30或SVI的目的是反映污泥在二沉池内的沉降浓缩状况。

而用100 mL或1000 mL的量筒测SV30或SVI至少有两点与二沉池内的状况不同:一是边壁效应,由于量筒直径太小,筒壁会对污泥的沉降有阻碍;二是二沉池内有吸泥机在不断地回转,对污泥沉降有利。

为使量筒试验更逼近二沉池的沉降状况,使测得的SV30或SVI30更准确地指导运行管理,有的处理厂采用搅拌污泥指数,用SSVI表示。

SSVI是指在量筒内设置低速搅拌装置搅拌污泥状态下,测得的SVI30值。

搅拌速度一般采用5r/h。

SSVI值可有效地消除边壁效用,并更加接近二沉池的状况。

SSVI一般是SVI值的70—80%。

污泥的沉降速度
污泥的沉降速度是在做SV实验中比较重要的观察项之一,活性污泥混合液在量筒中的沉降过程可分为四个状态,分别为沉降初始状态,形成泥水界面时的状态,沉速开始下降状态,沉降最终状态。

沉降初始状态到形成泥水界面,该过程历时很短,一般以1-2min即可完成。

然后就是成层沉降阶段,可观察到泥水界面以恒定的速度下沉。

到压缩沉降阶段后,泥水界面下降越来越慢,直至几乎静止。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1、观察生物相的意义
一是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指示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变化。

二是观察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三是从菌胶团及水中动物的变化多情况可分析工艺运行状况。

2、丝状菌的测量A、长度测量。

长度的测量有一套标准的程序。

B、丰度测量。

按照丝状菌在污泥絮体上的丰富程度,将丰度分为七级(污泥丝状菌膨胀界点为D级)
0级:没有。

所有絮体上都未见到丝状菌。

A级:很少。

在个别絮体上发现丝状菌。

B级:一些。

不是所有絮体上都有丝状菌。

C级:一般。

所有絮体上都有菌丝,但密度较低。

每个絮体上有1-5根菌丝。

D级:较多。

所有絮体上都有菌丝,中等密度。

每个絮体上有5-20根菌丝。

E级:丰富。

所有絮体上都有菌丝,密度很高。

每个絮体上菌丝超过20根。

F级:大量。

大量菌丝形
成丝网。

3、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判断
需要强调的是:生物相观察只是一种定性方法,只能作为理化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

应在长期的运行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出本厂的生物相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