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合校”的成功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5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与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合并,成立“民汉合校”的新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学校成立后,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汉合校”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今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园环境幽雅,花木扶疏,绿树环绕,桃李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更是令人惊慕,“学校大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令人称道。
2004年6月,学校在“民汉合校”后,召开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主题为“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携手共创二十三中学辉煌明天”。由此,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翻开了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针对“民汉合校”的实际,坚持“三个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的指导思想,提出“合校先合心”和“四个一”(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的管理理念,以此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张德宏校长说,学校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深刻地认识到:既然是民汉合校,首先要“合校先合心”,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绝不能搞形式。
学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把建成“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人文环境和谐,社会各界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作为办学目标。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统一思想,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全校专任教师170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03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11名,自治区、市、校级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十教师、优秀青年教师63名。
民汉合校前,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自筹资金,创办了自治区第一个“宏志班”。民汉合校后,学校承办了国家“西部助学工程”民语“宏志班”。2007年,经自治区侨联引荐,由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提供资助,学校创办了新疆“珍珠班”。目前,学校有6个“宏志班”、3个“珍珠班”,共有510名民汉“宏志班”、“珍珠班”学生。
“民汉合校”后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现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对外窗口学校。2010年5月31口,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领导的陪同下,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到学校参观,学校向外界展示了“民汉合校”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民汉师生相互包容、尊重差异、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之情。
“民汉合校”后,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对学校的“民汉合校”工作都大加赞赏。学校的校风越来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一所党和政府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向往的学校、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华到学校调研时,高度评价二十三中学是“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民汉合校工作的一面旗帜”。
“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
“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新组建的民汉合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如果没有严格、科学、规范、合乎情理的管理制度,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必定阻碍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校长张德宏说。
“民汉合校”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第二十三中学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立足长远,果断决策,提出了“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即“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以此统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学校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教职工认真讨论研究,制定了符合民汉合校特点的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
规范制度,科学决策,人性管理,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的纪律和法制观念。这些制度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校貌的形成,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根据“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按职能分工,各项工作均按制度管理。在教职工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都是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不搞平均,不搞特殊化、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在学校,职称评定等工作关乎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学校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始终坚持“业绩优先,兼顾资历”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对民汉教职工均按照《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量化考核方案》,综合各处室的量化计分、本人述职、群众民意测评、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测评、教学情况调查、业务考试成绩等,进行排名,并按排名顺序进行推荐。所有评聘程序和过程全部实行校务公开。同时加强聘后管理,建立了领导接待群众制度。
7年来,学校教师对评审程序全部公开、按量化后的总分排序进行职称评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没有一名教职工闹情绪、合校以来,学校监督委员会共计收到40多人的岗位职级聘定申诉报告,复议修订16人,上报聘用委员会讨论更改9人。
学校用一种制度管理,做到一视同仁。出现问题,只说是哪个学生、哪个班级的问题,绝不说是汉族学生、民族学生或是汉族班、民族班的问题,大家都是二十三中学的学生和班集体、由于没有搞特殊化,处理问题就简单易行,一切按照规定办,大象心服口服,没有怨言。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有效行使审议学校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权力。凡是学校重大决策,都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听取意见,最后形成决议。
经过7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学校制度管理的公信度和执行力明显提高,按制度管理、依制度办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已经形成,“四个一”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双语教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民汉合校’之初,作为家长,我们比较担心合校后,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下滑,影响孩子的发展、”学生家长李玉芳说,“而事实上,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合校后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大幅度提升,这让我们家长放心了”。
少数民族学生在熟练掌握和使用母语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责
“对此,我们绝不能有半点含糊甚至抵触”。目任和义务、学校党总支书记吐尔逊?肉孜说:
前,学校11个“双语班”有563名学生,71名民语系教师。为了给双语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校制定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本双语培训实施计划》,要求领导干部及党员带头讲普通话,各种会议交流发言一律使用普通话。同时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学校给民语系教师配备汉语系教学用书,给每位双语教师配备英汉维电子词典。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用于双语教师培训的费用年均近22万元。按学科把民汉教研组合并,加强民汉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实行“三个结对”模式:一是师师结对,即民汉教师“互帮结对”,结对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1节,学期结束将教案木上交教研室备案、学校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民汉结对教师交流会。二是班班结对,即各类集体活动均采取民汉班级联谊的形式进行。三是生生结对,即民汉学生之间结成互帮互学对子,有计划,有交流,有总结。
学校要求,除民族语文科目外,其他学科民语系教师的教案、板书、论文等均用汉文书写,并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双语教师业务发展。每学期组织一次双语教师汇报展示课活动,教师使用普通话授课比例达到95%。有26名教师参与“乌鲁木齐地区民语系中小学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子课题一“中学生双语教学学习方式研究”,取得了7项成果。
除此之外,学校安排双语班每周上一节阅览课,阅读汉语书籍和资料;给双语班、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