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等温线判读技巧.doc
等温线的判读(最全版)PTT文档

四周高中间 低
示坡线画在 等高线内侧, 坡度向内侧 降
从山顶到山 山脊线也叫 麓凸起高耸 分水线 部分
山脊之间低 山谷线也叫
洼部分
集水线
地形 表示方法
鞍部 一对山脊 等高线组 成
峭壁 多条等高 陡崖 线会合重
叠在一处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相邻两个山 顶之间呈马 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 最高处,山脊 线最低处
③判断冷暖空气(气团):图中E、H、K点都在锋面北侧,气温比南面的气流低,因为E、H、K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地区,M、N、F
相反,故E、H、K为冷气团,M、N、F为暖气团。
A
B
;
(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等温线平直, 与纬线平行
解说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或纬度)
等温线大体 与海岸线平 行
夏季:内陆 向高纬凸冬 季:内陆向 低纬凸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 程度不同
A、B、C同纬度,B处内陆夏温 B地>A、C,
冬温B地<A、C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 性质有差 异)
A
B
;
C
D
;
E
F
。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地点
是
,理由是
。
(3)根据地形图,请你说说F处宜
发展以
为主的农业,G
处发展
业为主。为什么?
(4)甲、乙两村的距离为 ,
甲在乙的
方向。
【解题思路】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判定A、G的地形,据等高 线和高程的数字判定B、C、D、E的地形。修建水库,首先这个地 区要有足够的汇水范围,其次水库筑坝应尽量减少工程量,这样, 图中D处最适宜了。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农业的稳 产高产,又要考虑防止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距离要用比例尺计算, 方向要根据指向标判断。 【答案】(1)山脊 山顶 鞍部 峡谷 陡崖 冲积扇 (2)D点处这里地处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有较大的汇水区,水 量丰富 (3)种植业林业F处地势低平,位于河流下游的冲积扇上,土层肥厚, 灌溉条件好;G处是山坡,发展林业,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南、北半球地点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渐渐增大。
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渐渐减小。
2.判断陆地、大海地点冬天: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曲折 (表示冬天的陆地比同纬度的大海温度低),大海上的等温线向高纬曲折 (表示冬天的大海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
夏天: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曲折 (表示夏天的陆地比同纬度的大海温度高),大海上的等温线向低纬曲折 (表示夏天的大海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
3.判断月份 (1 月或 7 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天节的差别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大海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大海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以下边甲图所示 )7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大海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大海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以下边乙图所示 )4.判断寒、暖流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余地域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类同于冬天的陆地或夏天的大海 )。
(以下列图所示 )暖流: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余地域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类同于夏天的陆地或冬天的大海 )。
(以下列图所示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余地域要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余地域要高。
6.判断地形名称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状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状况下,等温线散布密集的地域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散布图上能够得出等温线的散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 (1)冬密夏疏:冬天等温线散布比较密集,夏天等温线散布比较稀少,这是由于冬天各地温差较大,夏天较小。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常考图示]判读技巧]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如图1中a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①地气温大于24 ℃)。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应用体验]1.(2013·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解说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纬度)(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地形(山地垂直高度)(5)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6)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7)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气温垂直递减地势高(8)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气温图)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地势高低起伏大°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
(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
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
等温线的判读

3、判断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4)等温线局部小范围闭合 —地形影响
(大致与等高线重合)
全年冷中心: 山地
夏季热中心,冬季 暖中心: 盆地
城市热岛效应:
20℃
25℃ 20 10
20 17 ℃ 15 ℃ 15℃ 14
A B
【例】读“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高差约为 A.800~1000米 C.1333~1667米
图5
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 下列要求 (1)在中国的四 大近海海域中,水 温分布受大陆影响 最大的是 渤海 , 主要原因 是 。 渤海为中国的内 海之一,四周都 被大陆所包围, 所以,水温受大 陆的影响最大
( 3 ) 2 月,黄海的 等 温线呈 舌 状 自 南 向北凸出,原因 是 B 。 A.寒流流径 B.暖流流径 C.大陆的影响 D.径流的影响
B.岛屿 低压中心
C.深海盆地 高压中心
D.深海盆地 低压中心
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此图表示冬季的北半球 图表示夏季的北半球 C.此图表示冬季的南半球 D.此图表示夏季的南半球 B.此
图5
3.当该图的等温线向相反方向突 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 ) A.洛杉矶进入寒冷干燥季节 D B.罗马炎热少雨 C.潘帕斯草原一片荒凉景色 D.我国北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判断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切曲及影响因素 “高高低低”法则
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B′18℃
25°N
A 18℃
B
20℃
C 20°N 18℃
3、判断等温线的弯曲及影响因素
(1)地形地势对等温线的影响
第三节 等温线图的判读

-4℃ -2℃
0℃
海洋
规律:高高低低
判读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夏季海洋
夏季海洋
气 温 低
8℃ 10℃
12℃
大陆
规律:高高低低
判读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寒流经过
气寒 流
温经 过
低
8℃ 10℃
12℃
海洋
规律:高高低低
判读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
③等温线在陆地或海洋上会弯曲。 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其次,洋流、地形也会有影响
④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1、判读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 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14
北半球
判读图内的最高、最低气温值
12℃
12℃
A
15℃
B
15℃
A<12 B>15
高的更高,低的更低
判读主要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分 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2)判断相对高度 对流层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根据两地温差,可大
致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例如:AB的相对高度是﹍
判断地形 相对高度
等温线闭合 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 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等温线不闭合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 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一、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①同线等温。
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同图等距。
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距。
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弯曲变化。
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1L1沿线,②点温值小于①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1L2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和⑥点)。
④“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0℃<TA<2℃。
“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如图中B点气温范围为4℃<TB<6℃。
二、等温线图的应用①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来判断。
“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7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注意,7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1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等温线等压线图的判读

4、地面冷热状况与等压面的形状 、 5、 5、据风向判读 (1)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 ) (2)南北半球的确定 ) (3)近地面和高空的确定 )
(4)高压和低压的确定 ) 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 背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南半球高压 在左后方。 在左后方。 北半球高压在左前方, 迎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 在右前方。 在右前方。
等温线和等压线 图的判读
一、等温线的判读 1、判读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判断所在半球。 、判读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判断所在半球。 一般地说,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一般地说,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越 往北温度越低,说明该地处于北半球。 往北温度越低,说明该地处于北半球。即北 低南高是北半球,北高南低是南半球。 低南高是北半球,北高南低是南半球。
2、等温线的弯曲 、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较高 反之,相反。 反之 相反。 相反
3、判读等温线的疏密 、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等温线的走向(如下表) 、等温线的走向(如下表)
二、等压线的判读 1、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温 、 2、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流垂直运动 、 3、据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天气状 、 况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的判读一、判读要领: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因此,等温线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A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B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二、等温线曲折多变的原因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
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浸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中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的比较突出。
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
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浸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
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
7.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
等温线的判读分解

• 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 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 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7.对图中P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 A.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B.受洪水威胁大 • C.受河流的调节作用,7月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 D.水能资源丰富
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洋流性质 4、地形起伏 5、其他因素
1、等温线的判读原理
⑴等温线的走向:
➢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
⑵等温线的弯曲 规律:高温凸低值,低温凸高值
25℃
20℃
等温线的综合应用
(1)判南北半球;
北半球
14
10
南半球
(2)判断气温高低和季节;
陆地 海洋 100C
150C 200C
海洋 陆地 200C
150C 100C
1、该区域位于_北___半球,理 1、该区域位于_南___半球,理 由是_气__温__越__向__北__越__低______。 由是__气__温__越__向__北__越__高_____。
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夏季温度高 (3)B图中有一处地区等温线特别稠密,请简要说明原因。
等温线稠密处是天山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温变化大
D
巩 固 与 提 高
8.分析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P4
P3
(1)曲线P表示一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20℃等温线分布,虚 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请判断陆地上此等温线是向Pl还是 P2方向弯曲,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P4方向弯曲,并说明理 由。
等温线的分布及其判读技巧

与同纬度
与同纬度
影响
等温线
等温线
其他地区
影响因素其他地区
因素
弯曲状况
弯曲状况
相比
相比
大陆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夏季 海洋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冬季 地势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较低 暖流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经过
一 、城 市 与 人 口 城市是人类对地 理 环 境 改 造 最 剧 烈、最 集 中 的
地区。试题利用各 种 统 计 图 表 和 数 据,可 以 考 查 人 口的发展演变以 及 存 在 的 问 题,人 类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响;考查城市化进程及产生的问题,不同区域的 人 口增长模式,城市区位的合理选择,区域人口合理 容 量与区域城市化水平,人口与城市环境问题,人口 与 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等。
影响因素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等温线弯曲状况影响因素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等温线弯曲状况大陆夏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海洋冬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地势较低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暖流经过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向低纬温线图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气温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
2.等 温 线 疏 密 :等 温 线 密 集 ——— 气 温 差 异 大 ;等 温 线 稀 疏 ——— 气 温 差 异 小 。
3.等 温 线 平 直 ——— 下 垫 面 性 质 单 一 。 4.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 出, 表明气温比 同 纬 度 地 区 高;等 温 线 向 低 纬 (高 值 方 向 )凸 出 ,表 明 气 温 比 同 纬 度 地 区 低 。 5.等温线 闭 合———局 部 温 暖 中 心 或 低 温 中 心。 若中心气温高,可 判 断 为 盆 地;若 中 心 气 温 低,可 判 断为山地。 四 、等 温 线 影 响 因 素 影响因素:太阳辐 射 (纬 度 位 置、太 阳 高 度 )、大 气自身条件(天 气 状 况、大 气 透 明 度、大 气 密 度 )、下 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人 类 活 动 (影 响 大 气 和 下 垫 面 )。 1.等温线延伸方 向 与 纬 线 延 伸 方 向 基 本 一 致, 呈东西 向,说 明 影 响 该 地 气 温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太 阳 辐射。 2.等温线大体与 海 岸 线 平 行,说 明 影 响 该 地 气 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3.等温线与等高 线、高 原 边 缘 平 行 或 与 山 脉 走 向 一 致 ,说 明 该 地 气 温 主 要 受 地 形 的 影 响 。 4.判断 洋 流 的 性 质 及 流 向。 等 温 线 向 低 值 弯 曲:洋流由水温较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即由低纬 流 向高纬,为暖流;等 温 线 向 高 值 弯 曲:洋 流 由 水 温 较 低处流向水温较高 处,即 由 高 纬 流 向 低 纬,为 寒 流。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五 、等 温 线 的 应 用 1.判断南北半球。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 南 北半球,即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为北半 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为南半球。 2.判断季 节 和 海 陆 分 布。 以 北 半 球 为 例,1 月 份(冬季)大陆 上 的 等 温 线 向 南 (低 纬)凸 出,海 洋 上 的等温线则向 北 (高 纬)凸 出;7 月 份 (夏 季 )大 陆 上 的等温线向北(高 纬)凸 出,海 洋 上 的 等 温 线 则 向 南 (低 纬 )凸 出 。 3.判 断 等 温 线 的 走 向 、分 布 规 律 及 影 响 因 素 。 4.根据气 温 的 分 布 情 况,计 算 某 地 海 拔 高 度。 在对流层,气 温 随 高 度 增 加 而 递 减,其 变 化 系 数 为
等温线图的判读

二.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㈠、等温线图的判读:1.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1)、由于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数值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下垫面性质较为均一。
(3)、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地>海洋,冬季:陆地<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时,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海洋相反。
反之亦然,如果大陆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
(4)、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5)、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高纬)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低纬)方向弯曲。
2. 等温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的疏密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纵观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④、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2)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归纳如下:(3)等温线的走向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分析出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等温线的判读分解共27页文档

等温线的判读分解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一、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
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
平分布。
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①同线等温。
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同图等距。
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
距。
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
弯曲变化。
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1L1 沿线 ,②点温值小于①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1L2 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
和⑥点)。
④“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
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0℃< TA < 2℃。
“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
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如图中B点气温范围为4℃<TB <6℃。
二、等温线图的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
道向两极递减。
②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来判断。
“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7 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 1 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
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
注意,7 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 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判断依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
等温线稀疏。
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b.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
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海拔高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c.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丘(山峰)。
如下图所示。
d.计算相对高度:H 相 =T 差/0.6℃ × 100 米
④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致。
暖流流经地区的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流经地区的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⑤判断温差的大小。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
⑥判断等温线的走向特点及影响因素
【小试牛刀】
读我国某地 1 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1~3 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 .山地、盆地B.盆地、山地C.河谷、山地 D .山地、高原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 1000m~ 1667m
B . 1333m~ 2000m C. 1333m~ 1667m D. 1667m~ 2000m
3.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A . 2℃ B. 4℃C.小于 2℃ D .小于 0℃
下图为位于同一个半球的某大尺度区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4~7 题。
4.若 a> 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 .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分布B.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 7 月等温线分布D.南半球 1 月等温线分布
5.若 a> b,阴影部分为海洋,则此时()
A .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B.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
C.巴西高原上一片葱绿 D .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6.若此时为 1 月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影为海洋,非阴影为陆地B.阴影为陆地,非阴影为海洋
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D .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7.下图为某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影响图中M 、 N 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
22 时等温线图。
O、 P 两点的
8.( 07 宁夏高考试题)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 月某日
温差最大可超过()
A . 4℃B. 3℃C.2℃ D .1℃
9.( 10 年重庆卷)下图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 月表面水温图(单位:℃)。
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 08 年全国Ⅱ)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完成10~ 12 题。
(等温线变式题)
10.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 .太阳辐射C.土壤 D .降水
11.导致 N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 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C.土壤 D .降水
12.导致 P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 、N 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C.太阳辐射 D.降水
【参考答案】
1—— 5 BBDCC 6—— 10 ADAAB 11—— 12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