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中成药分类及功效
中成药分类及功效
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下20类:
1.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2.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3.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
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
5.祛暑剂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
6.温里剂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7.表里双解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
8.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9.安神剂重镇安神、滋养安神。
10.开窍剂凉开、温开。
11.固涩剂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
12.理气剂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
13.理血剂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癥、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
14.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15.治燥剂清宣润燥、滋阴润燥。
16.祛湿剂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
胜湿。
17.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常用中成药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常用中成药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常用中成药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剂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苓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三、泻下药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四、温里药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五、祛风湿药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国公酒祛风木瓜酒天麻祛风丸参桂再造丸追风强肾酒加味天麻丸尪痹冲剂山药丸五加皮酒散风活络丸六、祛风利湿类1、燥湿化浊药平胃散香薷丸小温中丸萆薢分清丸六合定中丸四正丸香砂平胃冲剂楂曲平胃丸香砂和中丸健胃散2、渗湿利水类五苓散胃苓散威喜丸肾炎消肿丸五皮丸3、温阳利水类真武丸济生肾气丸慢肾宝液4、清热利湿类三金片五淋白浊散利胆片分清五淋丸利胆排石片三草冲剂柴茵肝炎冲剂肝得乐护肝宁片利胆排石冲剂肾石通冲剂琥珀消石冲剂5、峻下逐水类十枣丸沉香消积丸消水导滞丸臌症丸舟车丸七、消导药1、消积导滞类保和丸槟榔四消丸大山楂丸启脾丸香砂养胃丸扶脾散参术健脾丸开胃健脾丸木香顺气丸山楂内消丸越鞠保和丸木香槟榔丸沉香化滞丸香砂枳术丸肠胃舒郁丸开胸顺气丸人参健脾丸五积丸2、消痞化积类化积丸消积丸枳实消痞丸阿魏化痞膏烂积丸娃娃安积散小儿化积丸消积万灵丸槟榔消痞散沉香烂积丸四消丸五香丸泻积丸化痞丸八、化痰止咳平喘药1、燥湿化痰类二陈丸半夏止咳糖浆千金化痰丸杏苏二陈丸顺气止咳丸杏苏止咳冲剂治咳川贝枇杷膏橘红痰咳冲剂2、温化寒痰类苏子降气丸射干麻黄丸小青龙冲剂(糖浆)麻黄止嗽丸复方川贝精片痰饮丸半夏丸消喘膏川贝止咳露3、清热化痰类泻白丸达肺丸扫痰丸贝羚散急支糖浆除痰降火丸到除痰止嗽丸指迷茯苓丸川贝枇杷冲剂罗汉果止咳冲剂川贝清肺糖浆蛇胆川贝枇杷膏清肺化痰丸清金止嗽丸羚羊清肺丸蛇胆陈皮末蛇胆川贝散橘红丸涤痰丸小儿久嗽丸小儿宁嗽丸4、润燥化痰类百合固金丸止嗽青果丸宁嗽化痰丸养阴清肺膏养肺止嗽丸润肺膏蛤蚧定喘丸蛤蚧养肺丸贝母二冬膏川贝半夏液5、止咳平喘类解肌宁嗽丸止嗽定喘片川贝枇杷膏气喘膏药补肾防喘片固肾定喘丸麻杏止咳糖浆6、化痰散结类消瘰丸消瘿顺气散礞石滚痰丸7、化痰截疟类疟疾丸疟疾半贝丸疟疾五品丸九、理气药1、舒肝行气类舒肝丸越鞠丸平肝丸舒肝调气丸平肝顺气丸舒肝解郁丸舒肝和胃丸理气舒心丸气滞胃痛冲剂十香止痛丸橘核丸茴香橘核丸宽胸舒气化滞丸复方延胡止痛片橘核疝气丸胃安颗粒五香丸柴胡六君丸舒肝健胃丸2、理脾和胃类香砂六君子丸沉香化气丸槟榔顺气丸消食顺气丸宽胸利膈丸良附丸青果豉生姜泻心片乌枣治胃片十、活血药1、活血化瘀类血府逐瘀丸冠心片冠心苏合丸脉络通玉楂冲剂复方丹参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七片复方紫参冲剂元胡止痛片失笑散消栓再造丸大黄螯虫丸独圣活血丸田七花精三七活血丸脑得生丸脑血栓片2、活血调经类调经丸痛经丸温经丸通经丸定坤丹保坤丹当归调经丸妇科养坤丸妇科养荣丸益母草流浸膏妇康宁片妇珍片妇科通经丸通经甘露丸调经化瘀丸调经至宝丸妇科回春丹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补精乌鸡白凤丸当归养血丸妇宁丸嫦娥加丽丸当归红枣冲剂生化汤丸益母片3、活血消^类化^回生丹鳖甲煎丸乳痞消片散结灵片桂枝茯苓丸4、通经下乳类生乳灵下乳涌泉散生乳糖浆催乳丸通乳冲剂5、疗伤止痛类止痛紫金丹跌打丸跌打活血散七厘散三七片三七伤药片治伤消瘀丸武力跌打丸治伤跌打丸接骨散八厘散跌打药精跌打油益肾补骨液伸筋丹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类八宝治红丹十灰散四生丸抗痨丸荷叶丸止红肠澼丸四红丸复方抗结核片槐角丸八宝止血药墨止血秘红丹2、化瘀止血类止血丸止血化瘀丹震灵丸失血奇效丸3、收涩止血类溯源丹仙鹤草膏济生乌梅丸止血散杭州止血散十二、驱虫药化虫丸使君子丸乌梅丸乌梅安胃丸肥儿丸化虫散健儿素小儿千金散驱虫片囊虫丸绛矾丸十三、安神药1、重镇安神类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枕中丹琥珀多寐丸宁神定志丸珍合灵片朱珀宁神丹清脑安神丸泻肝安神丸安神定志丸健脑安神丸养阴镇静丸琥珀安神丸2、养心安神类安神补心丸养血安神片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健脑丸脑灵素片定心丸酸枣仁合剂夜宁糖浆安神糖浆脑乐静糖浆脑震宁冲剂十四、息风药1、祛风息风类玉真散牵正散五虎追风散2、清热息风类心脑静镇惊膏镇惊定痉散舒风保童丸保儿安丸救惊丸保安镇惊丸寿婴丸清脑降压丸降血压糖浆牛黄清脑片罗布麻叶冲剂紫雪(散)牛黄清心丸再造丸3、平肝息风类脑立清天麻琥珀丸抑肝散安宫降压丸天麻定眩片天麻首乌片天麻钩藤冲剂降压丸镇心降压丸降压延寿丸菊明降压丸降压袋泡茶降压养血冲剂复方杜仲片复方羊角冲剂4、化痰息风类天麻眩晕宁山楂降压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猴枣散半夏天麻丸小朱砂丸十五、开窍药1、清热开窍类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牛黄醒脑片安脑牛黄片2、温通开窍类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十六、固涩药1、固表止汗类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散复芪止汗冲剂柏子仁丸2、涩肠止泻类泻痢固肠丸健脾止泻灵糖浆四神丸3、涩精止遗类锁阳固精丸桑蝶蛸散金锁固精丸缩泉丸4、收涩止带类千金止带丸调经止带丸除湿白带丸十七、补益药1、补气类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参芪膏婴儿健脾散复方胎盘片2、补血类四物丸鸡血藤膏阿胶补血膏通脉养心丸养血荣筋丸归参补血片维血宁冲剂3、气血双补类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八珍丸更年乐更年康片生脉冲剂参脉注射液人参鹿茸片4、补阴类玉泉丸六味地黄丸壮腰强肾丸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首乌片知柏地黄丸养阴清肺膏5、补阳类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蛤蚧补肾丸肾康宁片6、阴阳并补类三肾丸参茸百补丸鹿茸大补丸龟鹿二仙丸五子衍宗丸键肾壮腰丸十八、外用药锡类散冰硼散如意金黄散珍珠散生肌玉红膏紫金锭骨友灵榛剂疮疡膏金鸡膏清凉膏药生肌散生肌八宝散润肌皮肤膏榛癣药水一搽灵脚气水烫伤膏烧伤膏烧伤喷雾剂冻伤未溃膏保眼散口腔溃疡药膜双料喉风散常用中药功效大全麻黄:发汗解表一一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一一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发汗解表解鱼蟹毒一一行气宽中顺气安胎生姜:发汗解表解鱼蟹毒一一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发表散风一一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发表散风一一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白芷:散风寒湿通窍止痛一一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细辛:散风寒湿通窍止痛一一温肺化饮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一一散风除湿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一一气雄而烈上行达表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一一气淡而缓下行入里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一一清利头目疏肝解郁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一一滑利通便解毒散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一一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一一清热解毒柴胡:发表升阳一一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升麻:发表升阳一一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葛根:发表升阳一一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淡豆豉:解表除烦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一一收敛生肌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一一滋阴润燥芦根:清热生津一一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利尿透疹天花粉:清热生津一一清肺润燥排脓散肿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一一生津止渴淡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一一渗湿泄热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一一散郁结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一一润肠通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一一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一一除烦止呕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一一退热除蒸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一一燥湿止泻清热利尿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一一清热解毒祛风痛痹龙胆草:清肝泻火清热燥湿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一一凉血止痢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一一消肿散结清心利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一一清肝明目通经下乳利湿通淋紫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一一清肝明目解蛇毒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一一泻火解毒利咽明目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一一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一一利咽散结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一一清肝泻火息风定惊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一一利尿通淋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一一祛瘀止痛射干:清热解毒利咽一一降气祛痰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一一泻火散肿马勃:清热解毒利咽一一清肺止血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一一凉血止血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一一截疟腐蚀赘疣熊胆: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一一清肝明目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一一化痰开窍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一一凉血止血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一一泻火解毒消痈散结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痈一一退虚热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一一泻肝火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青蒿:清热除蒸凉血一一解暑截疟白薇:清热除蒸凉血一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一一清肺降火凉血止血除烦止渴银柴胡: 清热除蒸疗疳一一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一一解毒除湿芒硝:泻火通便清火消肿一一润燥软坚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一一降火止血虎杖: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一一祛痰止咳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一一行水消肿芦荟:泻下通便导滞一一清肝泻火火麻仁:润肠通便一一滋养补虚郁李仁:润肠通便一一利水消肿甘遂:泻水逐饮一一善行经髓痰涎大戟:泻水逐饮一一善泻脏腑水湿芫花:泻水逐饮一一善除胸胁镰叶饮痰癖杀虫疗疮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行痰水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一一气雄而烈上行达表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一一气淡而缓下行入里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秦艽:祛风湿热痹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防己:祛风湿痹痛一一祛风清热利水消肿防风:祛风湿痹痛一一祛风却寒止痉止泻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一一利水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一一安胎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一一和中止呕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一一化内湿白术:燥湿健脾一一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苍术:燥湿健脾一一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厚朴:燥湿运脾行气消积下气平喘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一一温脾止泄安胎白蔻:化湿行气温中一一温胃止呕草蔻:燥湿温中一一止呕草果:燥湿温中一一截疟茯苓:利水渗湿一一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一一苡仁:利水渗湿一一健脾除痹清热排脓泽泻:利水渗湿一一泻热车前:利水通淋渗湿止泻一一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滑石:利水通淋渗湿止泻一一清热解暑清热收湿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乳一一入血分利血脉通草:利水通淋泄热通乳一一入气分清肺热瞿麦:利水通淋一一活血通经海金沙:利水通淋一一利水消肿石韦:利水通淋一一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萹蓄:清热利水杀虫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水杀虫止痒萆薢:祛风除湿利湿去浊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一一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一一通淋排石解毒消肿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一一回阳救逆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一一引火归元温通经脉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一一补火助阳干姜: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一一温肺化饮吴茱萸: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一一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疏肝下气散寒止痛一一理气和中青皮:行气除胀一一降肝胃之气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陈皮:行气除胀一一升脾肺之气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实:行气化痰消积胀满一一破气除痞除有形之实满厚朴:行气化痰消积胀满一一燥湿运脾除无形之湿满沉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一一温中降逆温肾纳气檀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一一宽胸利膈木香:行气止痛一一调中宣滞香附:行气止痛一一疏肝调经乌药:行气止痛一一温肾散寒川楝子:行气止痛一一疏肝泄热杀虫疗癣荔枝核:行气止痛一一疏肝祛寒散结行滞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山楂:消食化积和中助运一一善消肉食油腻之积活血散瘀神曲: 消食化积和中助运一一善消酒谷陈腐之积麦芽:消食化积和中助运一一善消面麦痰气之积疏肝回乳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一一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一一利尿地榆:凉血止血功擅下焦一一解毒敛疮槐花:凉血止血功擅下焦一一清肝明目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一一清热利尿三七:化瘀止血一一性温又善定痛茜草:化瘀止血一一性寒又善通经蒲黄:化瘀止血一一性平又善利尿白及:收敛止血一一消肿生肌仙鹤草:收敛止血一一止痢杀虫炮姜:温经止血一一暖中焦散寒止痛艾叶:温经止血一一暖下焦散寒调经元胡:活血止痛一一行气止痛灵脂:活血止痛一一化瘀止血郁金:活血行气止痛一一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姜黄:活血行气止痛一一性温能祛风化痰除湿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一一行气活络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一一散血化瘀川芎: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一一辛温行气祛风止痛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一一苦寒凉血清心安神桃仁:活血祛瘀通经一一降泄下焦瘀滞润肠通便红花:活血祛瘀通经一一通利血脉瘀滞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一一苦寒清热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一一辛散温通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一一通络搜风消肿排脓散结消^王不留: 活血通经下乳一一利尿通淋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水通淋引血下行自然铜:活血疗伤散瘀止痛苏木:活血疗伤散瘀止痛水蛭:破血逐瘀消^虻虫:破血逐瘀消^半夏:燥湿化痰消肿止痛一一化脾胃湿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南星:燥湿化痰消肿止痛一一祛经络风痰祛风止痉桔梗:祛痰——升宣开痰利咽能排脓旋覆:祛痰一一下气消痰行水能降逆白前:降气化痰一一温化寒痰前胡:降气化痰一一清化热痰宣散风热川贝: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一一润肺止咳浙贝: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一一清肺止咳瓜皮: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一一清肺而利气瓜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一一润肺而通便竹茹:清热化痰一一除烦止呕竹沥:清热化痰一一定惊利窍天竹黄:清热化痰一一清心定惊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白芥子:畅膈行痰温肺利气散结通络莱菔子:消食行痰杏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一一宣降肺气桃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一一活血祛瘀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紫荒: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款冬: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一一清胃热降胃气终了呕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一一活血热降肺气平喘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一一泻肺火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一一泻肺水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朱砂:镇惊安神一一清心安神清热解毒磁石:镇惊安神一一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琥珀:镇惊安神一一活血散瘀利尿通淋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一一镇惊安神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一一软坚散结酸枣仁:养心安神一一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柏子仁:养心安神一一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石决明:清肝明目一一平肝潜阳草决明:清肝明目一一润肠通便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一一镇惊安神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一一软坚散结代赭石:平肝潜阳一一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珍珠:镇心定惊清肝明目一一收敛生肌珍珠母:镇心定惊清肝明目一一平肝潜阳天麻: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一一通络钩藤: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一一清热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地龙:息风止痉一一清热通络平喘利尿僵蚕:息风止痉一一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麝香:开窍醒神一一性温活血通经止痛催产冰片:开窍醒神一一性寒清热止痛苏合香:开窍醒神一一辟秽止痛石菖蒲:开窍醒神一一化湿和胃人参:补气生津一一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智党参:补气生津一一补中益气生津养血西洋参:补气生津一一清火养阴太子参:补气生津一一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黄芪:补气利水固表一一升阳托毒白术:补气利水固表一一燥湿安胎安神益茯苓:健脾利水一一渗湿宁心安神白术:健脾利水一一燥湿止汗安胎白术:燥湿健脾一一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苍术:燥湿健脾一一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山药: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一一固精止带黄精: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鹿茸: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巴戟天: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淫羊藿: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仙茅: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补骨脂:温肾固精暖脾止泻一一纳气平喘偏于肾益智仁:温肾固精暖脾止泻一一开胃摄唾偏于脾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一一润肠通便锁阳:温肾阳益精血一一润燥养筋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一一止泻安胎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一一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一一降压安胎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一一行血续筋枸杞子:补肝肾强筋骨一一明目润肺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一一祛风安胎蛤蚧:补肺肾定喘嗽一一温肾益精虫草:补肺肾定喘嗽一一止血化痰紫河车:补肺肾定喘嗽一一益气养血当归:养血调经一一辛温活血散寒润肠通便白芍:养血调经一一敛阴柔肝和营止汗赤芍:一补一泻一散一收一一苦寒凉血清热化瘀之品白芍:一补一泻一散一收一一酸寒补血神气阴平肝之品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生地:苦寒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熟地:甘温补血滋阴益精填髓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一一兼能化痰益气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一一尤擅养阴生津山药: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一一固精止带黄精: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女贞子:补益肝肾一一退热明目墨旱莲:补益肝肾一一凉血止血龟甲:滋阴退热潜阳息风一一长于滋阴又能健骨补心鳖甲:滋阴退热潜阳息风一一长于退热又能软坚散结小麦:养心除烦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下能涩肠固精一一叶唇柱肺滋肾且能生津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下能涩肠固精一一敛肺滋阴且能止血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一一生津安蛔诃子: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一一下气开音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一一涩肠止泻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一一化湿止呕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一一燥湿运脾桑蝶蛸:固精缩尿止带一一补肾助阳海螺蛸:固精缩尿止带一一止血敛疮制酸止痛。
中成药分类及组成
中成药分类及组成中成药是指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成分,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
根据其药物组成、用途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不同,中成药可分为多个类别。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中成药分类及其组成。
1.散剂类散剂类中成药通常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可以单一使用或配合其他草药使用。
它们在治疗上具有简便易用、剂量灵活等特点。
例如,驱风散由白芷、桂枝、荆芥等多种草药组成,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
2.丸剂类丸剂类中成药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后,加入黄酒等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其特点是用药方便、易于保存。
例如,牛黄上清丸由牛黄、黄芩、黄连等草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高热、热毒引起的口疮等症状。
3.胶囊类胶囊类中成药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后,装填进胶囊中制成的。
由于胶囊的隐形性和易于吞咽的特点,受到许多患者的欢迎。
例如,冠心通胶囊由红景天、山茱萸等草药组成,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
4.装药片类装药片类中成药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后,与其他草药或药物混合,再经过压制制成的。
它们制剂简单、携带方便,并可以保持草药原有的药效。
例如,复方板蓝根颗粒由板蓝根、金银花等草药组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咽痛等症状。
5.糖浆类糖浆类中成药是将草药制成浓缩液体,并加入糖浆调味而成的。
这类药物适用于儿童及口感敏感的人群,服用时更易接受。
例如,姜黄口服液由姜黄、茵陈蒿、白芷等草药组成,有消炎止痛、祛湿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湿热引起的肩颈痛等症状。
以上仅是中成药分类的一部分,其他的分类还有滴丸类、软膏类、口服液类等。
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多种多样,主要成分通常是天然草药。
此外,一些中成药中还含有一些辅助成分,如粉末状的麦芽、糖浆、焦糖、明胶等,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感。
特定病症和状况下,中成药还可以添加适量的人参、砂仁、肉桂等药物增强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虽然源于天然草药,但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所以在使用中成药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正确用法用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剂型
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制成的药品,具有中药的特点和功效。
中成药剂型多样,包括片剂、颗粒、胶囊、丸剂、口服液、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剂型进行介绍。
一、片剂片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压制成片状,常用的有水丸、糖衣片、薄膜衣片等。
片剂具有剂量准确、易于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颗粒颗粒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包装在小袋中,常用的有冲剂、散剂等。
颗粒具有易于服用、口感好、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喉炎等。
三、胶囊胶囊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装在胶囊中,常用的有硬胶囊、软胶囊等。
胶囊具有易于服用、剂量准确、不易氧化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四、丸剂丸剂是将药物粉末或颗粒制成球形或椭圆形,常用的有水丸、蜜丸、糖丸等。
丸剂具有易于服用、口感好、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五、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的有糖浆、口服溶液等。
口服液具有易于服用、吸收快、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六、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的有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等。
注射剂具有吸收快、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总之,中成药剂型多样,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成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中成药介绍范文
常见中成药介绍范文中成药是指通过中草药的提取和制备技术获得的一种药物形式,常见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
相比于中草药煎剂,中成药具有剂型规范、用量方便、易于保存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成药。
一、黄连素片黄连素片是以黄连为主要药物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由湿热毒引起的病症,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等。
黄连素片可通过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方式来发挥药效。
二、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是一种集中草药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主要包含牛黄的有效成分。
具有解毒清热、消炎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急性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等疾病。
牛黄解毒片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来具有疗效。
三、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由多种中草药提取物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炎等症状。
感冒清热颗粒中的草药成分可以发挥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从而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
四、妇炎洁口服液妇炎洁口服液是一种用于治疗妇科感染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有黄柏、苦参、诃子等。
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作用,广泛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等妇科感染病症的治疗。
妇炎洁口服液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五、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以参、苓、白术为主要药物的中成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中的草药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以上介绍的中成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成药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病症可以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与疗效。
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
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中成药是指通过药物制剂将中药进行加工制作而成的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并包含辨证分类临床必备的内容。
一、推拿舒筋类1. 拔毒化腐胶囊:主要适用于疮痔肿痛、疮疡不透、痈肿毒疮等病症。
2. 风湿舒胶囊: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络作用。
3. 活血止痛丸:主要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等病症,可有效缓解疼痛。
二、消化类1. 四季感冒胶囊:适用于感冒、鼻塞、流涕等病症,能够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
2. 胃康灵胶囊:主要用于胃炎、胃溃疡、胃痛等病症,有良好的保护胃黏膜作用。
3. 养胃丸:适用于胃寒、胃痛、胃酸过多等病症,能够促进胃部健康。
三、心脑保健类1. 宁心宝胶囊:适用于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2. 安神补脑液:主要应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头晕等症状,有益于提高睡眠质量。
3. 安神定志丸:适用于心悸、健忘、自汗等症状,有助于稳定情绪、提升情绪。
四、肝胆调理类1. 乌鸡白凤丸:主要用于肝肾不足、乏力、神疲等症状,能够养血补气、强壮筋骨。
2. 肝舒宁丸:适用于肝胆湿热、黄疸、胁肋胀痛等症状,有利于调节肝胆功能。
3.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应用于肝脏疾病、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可促进血液循环。
五、免疫调节类1. 强力感冒片:主要针对感冒、流感等症状,能够增强免疫力,缓解发热。
2. 舒筋活血胶囊:适用于外伤后肌肉韧带劳损、挫伤等情况,有利于促进愈合。
3. 益智胶囊:主要用于提高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大脑有益。
本文介绍了100多种临床最常见的中成药的使用手册,涵盖了推拿舒筋类、消化类、心脑保健类、肝胆调理类和免疫调节类五大类别。
这些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在不同病症下有着良好的效果。
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医生在处方中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配。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中成药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提炼和加工制成的口服、外用或注射剂型的药物。
它们药效明显、用法方便、药品质量稳定,并容易被患者接受。
中成药的分类是依据其药理作用、成分组成、剂型特点以及适应症等因素进行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药性分类1.温性药物: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如大黄、附子等。
温性药物能够温通经络,散寒除湿,适用于寒邪所致的疾病,如寒性腹痛、寒湿痹痛等。
2.寒性药物:具有寒凉作用的药物,如黄连、竹叶等。
寒性药物能够清热解毒,清热泻火,适用于火热之病,如高热、烦渴等。
3.温寒平衡药物:具有既有温热作用又有寒凉作用的药物,如人参、珍珠母等。
温寒平衡药物能够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适用于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等病症。
4.苦寒药物:具有苦味和寒凉作用的药物,如黄柏、苦参等。
苦寒药物能够清热燥湿,清暑解毒,适用于湿热之病,如黄疸、痈肿等。
5.甘温药物:具有甘味和温热作用的药物,如甘草、生姜等。
甘温药物能够补益气血,温通经络,适用于气血不足、寒凝痛等病症。
二、按照成分组成分类1.单味中成药:由单一的中草药成分制成的中成药,如葛根败毒丸、知柏地黄丸等。
2.多味中成药:由多种中草药配伍而成的中成药,如四季感冒胶囊、肝宝片等。
三、按照药物剂型分类1.丸剂:经过研磨、混合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如逍遥丸、四季感冒丸等。
2.散剂:由草药研磨成细粉后直接包装而成的制剂,如膏药、散剂颗粒等。
3.膏剂:由中草药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制成的具有黏稠性的制剂,如清肺护喉膏、痔疮膏等。
4.煎剂:将草药煎煮后,去渣留汁制成的液体剂型,如柴黄煎剂、桂枝汤等。
5.可溶性制剂:将草药提取物制成的颗粒或片剂,溶于水中饮用,如参茸口服液、三七胶囊等。
6.注射剂:由中草药提取物制成的溶液,通过注射途径给药,如人参黄脑液、马钱子注射液等。
四、按照适应症分类1.消化系统疾病: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如三九胃泰颗粒、香砂胃片等。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中成药是指由中草药经过炮制加工或配伍制剂而成的治疗药物,具有中药的特点和功效。
根据其治疗作用的不同,中成药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分类及其作用。
一、清热解毒类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主要适用于热毒内蕴、痈肿疮疖、溃疡肿毒等病症。
常见的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有黄连素片、牛黄上清丸等。
黄连素片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作用,可用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疾病的治疗。
牛黄上清丸则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适用于痈肿疮疖、热毒血疮等疾病。
二、祛风湿类祛风湿类中成药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祛风湿类中成药有活络丸、桂龙活络丸等。
活络丸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病症。
桂龙活络丸则具有祛风湿痹、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骨病、关节酸痛等疾病治疗。
三、理气消食类理气消食类中成药主要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化等病症。
常见的理气消食类中成药有保和丸、乌鸡白凤丸等。
保和丸具有理气健脾、消食化积的作用,适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病症。
乌鸡白凤丸则能健脾和胃、理气化痰,可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消等疾病的治疗。
四、补气养血类补气养血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气血两虚、贫血等病症。
常见的补气养血类中成药有养血安神片、当归补血颗粒等。
养血安神片具有补血安神、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经行不调等病症。
当归补血颗粒则能补气养血、调经止痛,常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
五、化湿利水类化湿利水类中成药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水肿等病症。
常见的化湿利水类中成药有通心络胶囊、五苓散等。
通心络胶囊具有舒络通脉、化湿利水的作用,适用于冠心病、水肿等疾病的治疗。
五苓散则能健脾利湿、渗湿利水,常用于湿证水肿、尿路感染等病症。
六、安神助眠类安神助眠类中成药主要用于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
常见的安神助眠类中成药有安神补脑液、青蒿素等。
安神补脑液具有安神助眠、益智补脑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健忘记忆力下降等疾病。
中成药学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学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成药的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功效分类: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等。
2. 按剂型分类:可分为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口服液、气雾剂、贴膏剂等。
3. 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中成药、外用中成药、注射用中成药等。
4. 按处方来源分类:可分为经典方、经验方、协定方等。
5. 按是否含有贵重药材分类:可分为普通中成药和名贵中成药。
6. 按是否为保密品种分类:可分为非保密中成药和保密中成药。
以上是中成药的常见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中成药的概念和分类
中成药的概念和分类
中成药是指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传统药学方法,由中草药或天然药物制成的成品药物。
中成药是中医药领域中的一类药物,其配方和制备方法源自传统中医药理论,通常以复方制剂为主。
中成药通常以口服剂型为主,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糖浆等。
中成药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分类:
•包括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补益养生类、理气宽中类等,根据药物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
2.剂型分类:
•中成药的剂型多种多样,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糖浆、口服液等。
3.药物来源分类:
•根据药物的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来源的中成药、动物来源的中成药和矿物来源的中成药等。
4.药性分类:
•包括寒凉药、温热药、平和药等,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分类。
5.病症分类: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中成药还可以按病症分类,例如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成药等。
常见的中成药包括川贝枇杷膏、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逍
遥丸等。
中成药通常是成熟的中药制剂,易于携带和使用,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家庭保健。
在使用中成药时,建议在医生或中医医师的建议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常用中成药的分类(二)
常用中成药的分类(二)常用中成药的分类中成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材为原料,并经过炮制加工、提取、配伍等工艺制成的药物。
根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常用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类:中药饮片类中药饮片是将药材炮制、研磨后制成的片剂或颗粒剂。
其中,片剂是指将药材研磨、蒸煮、制浆、干燥后,粉碎、混合成块状;颗粒剂是指将药材粉碎、蒸煮、提取、干燥后,制成颗粒状。
这些药材通过浸泡或煎煮后饮用,常用于调理身体、改善体质、治疗疾病等。
中药注射剂类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药物成分以溶剂为介质,经过一定的工艺制成的注射剂。
它可以直接通过注射给药途径进行输液,通常用于急症救治、重症监护以及临床抢救等领域。
中药颗粒类中药颗粒是将中药饮片研磨、浓缩后,用溶剂稀释、混悬或制成颗粒剂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口服方便、易于吸收等优点,广泛用于治疗一些轻度疾病、慢性病和康复期疾病。
中药软膏类中药软膏是将中药提取物或药物成分加入基质中,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外用制剂。
它通常以胶体的形式涂抹在患处,具有渗透力强、吸收快、不留痕迹等特点,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皮肤伤口愈合等。
中成药丸剂类中成药丸剂是将中药饮片炮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的一种固体制剂。
通常需要用水或加热水服用,也可饭前、饭后服用。
丸剂常用于改善脾胃功能、调节气血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不佳、体虚乏力等症状。
中药片剂类中药片剂是将中药饮片或中药提取物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制成固体片剂的药物制剂。
它具有剂型稳定、容易储存携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长期服药、长程运输等场合。
中成药口服液类中成药口服液是将中药饮片或中药提取物按一定比例配伍制成,以水为溶剂,经过提取、煮沸、浓缩而成的液体制剂。
它具有品味好、易于吸收、剂量准确等优点,常用于胃肠消化不良、咳嗽感冒等症状的治疗。
以上所列举的分类只是常用中成药的一部分,不同分类的药物在临床上有不同的应用和疗效。
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中成药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成药类别分类
中成药类别分类中成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根据其功效和成分,中成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对中成药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照药物功效分类中成药可以按照其主要功效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温阳类:主要用于治疗阳虚寒冷、气血不足等导致的病症。
代表性中成药包括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等,这些药物具有温补阳气的功效。
2. 清热类:适用于治疗热性病症,如感冒、咽喉炎等。
典型中成药有银翘散、葛根汤等,能够清热解毒、解表散邪。
3. 活血化瘀类:主要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适用于各种疼痛、瘀血引起的病症。
常见中成药有三七伤药丸、蛇胆川贝丸等。
4. 健脾益气类: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病症。
典型的中成药包括六味地黄丸、保和丸等,能够健脾益气、补充脾胃功能。
5. 安神类: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典型的中成药有逍遥丸、安宫牛黄丸等,能够安抚神经,舒缓情绪。
二、按照药物成分分类中成药还可以按照其主要药物成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主要的几类:1. 中草药类:大部分中成药都是由中草药制成,这些中草药按照药性、功效和适应症进行分类。
如人参、黄芪等药材被广泛用于中成药制剂。
2. 矿物质类:包括石膏、硫黄等天然矿石或矿物制成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等功效。
3. 动物类:如麝香、牛黄等,这些动物组织或分泌物被用于制成中成药,具有独特的药效。
4. 化学药物类:包括一些合成的化学药物,如复方丹参片、枸杞银木酯等,这些药物在中成药中广泛应用。
三、按照药物剂型分类中成药还可以按照其剂型进行分类,常见的剂型包括:1. 丸剂: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与辅料一起制成丸剂,如丸剂、蜜丸等。
2. 散剂:将药物粉末直接制成散剂,方便服用和调剂。
3. 口服液剂:将药物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口服液剂,适合儿童和老年人服用。
4. 外用贴剂:将药物涂敷在贴剂基材上,直接贴在患处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中成药可以按照其功效和成分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药物剂型进行分类。
中成药类别分类
中成药类别分类
中成药是指由中草药经过炮制加工、配伍制剂而成的药品,它包括许多不同的类别。
根据作用和治疗的疾病不同,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清热类:这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发热、感冒、咽喉炎等疾病。
例如银翘片、葛根芩连汤等。
2. 止咳平喘类:这类中成药可以用于止咳、平喘、祛痰等症状。
常见的有川贝枇杷膏、百部止咳糖浆等。
3. 补益类:这类中成药主要用于补气、补血、滋阴补肾等作用,常用于虚弱、疲劳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
4. 消肿类:这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消肿、消炎、解毒等作用,常用于软组织损伤、瘀血淤积等疾病的治疗。
例如疳积消痞丸、红花薏苡仁汤等。
5. 止血类:这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止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常用于各种出血疾病的治疗。
例如三黄片、丹红片等。
6. 开窍类:这类中成药主要用于开窍通脑、提神醒脑等作用,常用于头晕、失眠等症状的治疗。
例如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等。
以上仅是中成药一般的分类,实际上中成药还有很多其他类别,如安神类、利水类、化痰类等。
每一类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应症,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品。
中成药分类方法
中成药分类方法
中成药按照其用途和药理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补益类:用于调补机体虚弱、气血不足等情况,如人参、枸杞子等。
2. 清热解毒类:用于治疗热病、感冒、咳嗽、炎症等,如板蓝根、薄荷、黄连等。
3. 行气活血类: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治疗血液循环不畅、瘀血等,如川芎、牛蒡子等。
4. 理气安神类:用于调理气机、舒缓神经系统,治疗焦虑、失眠等,如柴胡、夜交藤等。
5. 利水除湿类:用于利尿、除湿,治疗水肿、湿热等,如茯苓、嘧啶等。
6. 止咳平喘类:用于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如杏仁、鱼腥草等。
7. 消食健胃类:用于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治疗消化不良、胃痛等,如山楂、陈皮等。
8. 止血散瘀类:用于止血、散瘀,治疗出血、淤血等,如三七、威灵仙等。
9. 驱虫杀虫类:用于驱除寄生虫,治疗寄生虫感染,如苦楝皮、龙脑香等。
10. 抗菌消炎类:用于抗菌、消炎,治疗感染、炎症等,如金
银花、大黄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常用中成药的剂型和分类
常用中成药的剂型和分类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
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
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但也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
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3.胶囊剂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
中成药的分类及功能主治
中成药的分类及功能主治一、中成药的分类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品。
根据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不同,中成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汤剂类:经过浸泡、煮炖等煎煮制法制备而成,如桂枝汤、小青龙汤等。
2.丸剂类: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与粘稠药料混合后制成,如四物丸、清热解毒丸等。
3.散剂类:将中草药研磨成细粉,并通过筛网制成细末,如白加黑散、小柴胡颗粒等。
4.片剂类:将中草药制成饼状,经过烘干或蒸汽加热后制成片剂,如安宫牛黄丸、桑菊感冒片等。
5.胶囊类:将中草药制成粉末,填充入胶囊中,如人参胶囊、黄连上清胶囊等。
6.口服液类:将中草药煎煮后去渣,加入防腐剂等制成液体,如葛根芩连汤、麦冬甘草颗粒等。
二、中成药的功能主治中成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其药性和功效,可用于以下方面的治疗:1.清热解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热毒病症,如感冒、咽喉肿痛等。
2.降火止血:能够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出血情况,常用于肝火旺盛导致的出血,如鼻出血、月经不调等。
3.理气和胃:能够调节和平衡胃肠道的功能,舒缓胃气不畅引起的不适感,如胃脘痛、胃胀等。
4.行气活血: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疏通气机的作用,常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瘀血症等。
5.补益调理:能够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如补肾壮阳、益气养阴等。
6.消食导滞: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蠕动的作用,常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腹胀等。
综上所述,中成药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可以进行分类,通过各自的药性和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成药仅限于轻度疾病和症状的治疗,对于严重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循医嘱,避免滥用和误用。
如果症状不缓解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常用中成药分类
常用中成药分类中成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草药为基础,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而制成的药物。
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并且具有疗效确切、用药方便等优点。
根据其药物性质和治疗效果的不同,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 温中药类温中药主要起到温暖中焦、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见的温中药有参附黄、人参、附子等,它们多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所致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寒疝等症状。
2. 祛寒药类祛寒药主要用于寒邪侵袭所致的疾病,具有驱寒祛邪、温经散寒的作用。
常见的祛寒药有羌活、附子、肉桂等,它们多用于寒性疼痛、风寒感冒等症状。
3. 散寒药类散寒药主要用于寒邪内耗、气滞血瘀所致的疾病,具有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见的散寒药有延胡索、川芎、桃仁等,它们多用于寒痹疼痛、经闭等症状。
4. 清热药类清热药主要用于热邪盛火、阴虚阳亢所致的疾病,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清热药有连翘、金银花、黄连等,它们多用于热病、口舌生疮等症状。
5. 肃火药类肃火药主要用于肺燥热咳、目赤烦渴等症状,具有滋阴降火、清热益气的作用。
常见的肃火药有黄芩、五味子、麦冬等,它们多用于肺胃热盛、阴虚内热等症。
6. 养血药类养血药主要用于虚血引起的疾病,具有滋补养血、调节经血的作用。
常见的养血药有当归、熟地黄、黄精等,它们多用于血虚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7. 安神药类安神药主要用于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症状,具有安抚神经、平缓心境的作用。
常见的安神药有黄连素、茯苓、远志等,它们多用于神经官能症、失眠症等症状。
8. 活血药类活血药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散淤通络的作用。
常见的活血药有三七、红花、郁金等,它们多用于跌打损伤、血瘀宫寒等症状。
9. 祛风药类祛风药主要用于肢体麻木、风湿痛等症状,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见的祛风药有防风、秦艽、苍耳子等,它们多用于风湿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清热解 火毒热盛证 局部红肿热痛、疮疡 双黄连合剂、
毒类
疔毒、便秘
银黄颗粒、板
蓝根颗粒
清热祛 湿热 湿类
湿热淋痛、湿热黄疸、茵栀黄口服液、
痢疾泄泻
复方黄连素片
分类 名称
功用
适应症
注意事项
清热 *牛黄上清丸 泻火
黄连上清丸
*清胃黄连片
清热 *牛黄解毒丸 解毒 (雄黄)
*双黄连口服 液 银黄片
*板蓝根颗粒
外感表证兼热结 便秘,或湿热泻 痢
防风通圣丸、葛根芩 连丸
体质素虚、兼感 玉屏风散、参苏丸 外邪
分 名称 类
辛 *感冒清热
温 颗粒
解 表
*正柴胡饮
颗粒
*荆防颗粒
*九味羌活
丸
辛 *银翘解毒
凉片
解 表
*感冒退热
颗粒
羚羊感冒 片
*桑菊感冒
片
功用
适应症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风寒感冒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外感风寒, (专治风寒感冒发热)头痛
感冒类、咳嗽类、积滞类、厌食类、脾 虚泄泻类
一、内科用药
(一)解表剂 作用:发汗解表 适应证:表证: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 常见病: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服用注意:服药后,宜以遍身微汗为度,切忌大汗,并注意避 风邪,以免再次感冒。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不宜自己选择用药的人群 1、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2、感冒病情重者; 3、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4、慢性疾病患者感冒; 5、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感冒
常用解表剂分类 (12味)
分类 辛温 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内科用药
(一)解表剂 作用:发汗解表 适应证:表证: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 常见病: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服用注意:服药后,宜以遍身微汗为度,切忌大汗,并注意避 风邪,以免再次感冒。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不宜自己选择用药的人群 1、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2、感冒病情重者; 3、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4、慢性疾病患者感冒; 5、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感冒
4、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生冷、油腻
等不易消化之食品
11
常用泻下剂
分 名称 类
功用
适应症
*复方芦荟 调肝益肾,清热 习惯性便秘
胶囊
润肠,宁心安神
当归龙荟丸 泻火通便
肝胆火旺便秘
寒
*新清宁
(熟大黄)
下
剂 *清宁丸
清热解毒,泻火 实热内蕴便秘 通便
清热泻火,消肿 火毒内蕴所致
通便
咽喉肿痛、口
14
分类 适应症
表现
代表药物
清热泻 肺胃里热炽 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牛黄解毒丸、
火类 盛证
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黄连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清热解 火毒热盛证 局部红肿热痛、疮疡 双黄连合剂、
毒类
疔毒、便秘
银黄颗粒、板
蓝根颗粒
清热祛 湿热 湿类
湿热淋痛、湿热黄疸、茵栀黄口服液、
痢疾泄泻
复方黄连素片
15
分类 名称
适应证:便秘
临床表现: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
注意事项:
1、服用泻下剂中成药,宜中病即止,以免过泻伤正。
2、孕妇、产妇、哺乳期或正值经期的妇女,儿童、年老体 弱及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排便困难的患者,均应慎用或禁 用。
3、经非处方药治疗3~5天,疗效不但不明显,反而出现加 重者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
毒
毒
9
分类 解表祛暑
健胃祛暑 祛暑除湿
清暑解毒
名称
*保济丸
*藿香正
气
*暑热感
冒颗粒
*十滴水 *六合定
中丸
功用 解表,祛湿,和中
解表化湿,理气和 中 祛暑解表,清热, 生津。
健胃,祛暑 祛暑除湿,和胃消 食
适应症
注意事项
暑湿感冒
孕妇忌服
也可用晕车船 (天花粉)
外寒内湿感冒、孕妇忌用片 胃肠型感冒 酒精过敏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 类介绍
1 内科用药
2 外科用药 3 妇科用药 4 眼科用药 5 耳鼻喉科 6 骨伤科 7 儿科
临床非处方中成药
*解表剂、祛暑剂、 *泻下剂、清热剂、 温里剂、 *止咳平喘剂、化痰剂、开窍 剂、固涩剂、 *补虚剂、安神剂、和解 剂、理气剂、 *理血剂、消导化积剂、 治风剂、祛湿剂
理血剂、清热剂、扶正剂、散结剂 清热剂、扶正剂 耳鼻喉
4、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中暑患者。
8
常用祛暑剂分类(8味)
分类 适应症
表现
代表药物
解表祛 夏日受暑 恶寒发热、头痛无 保济丸、藿香正气水
暑类 感寒
汗
健胃祛 中暑 暑类
头晕、恶心、腹痛、十滴水 胃肠不适
祛暑除 夏伤暑湿 寒热头痛、胸闷恶 六合定中丸、甘露消
湿类
心、吐泻腹痛
毒丸
兼气虚:清暑益气丸
清暑解 暑湿、热 头晕、恶心、痱疖 清暑解毒颗粒
功用
适应症
解表通里,清热 外感内热,表里俱
解毒
实(便秘)初起瘰
疬,风疹湿疮
解肌,清热,止 湿热蕴结泄泻,表
泻、止痢
证
益气,固表,止 表虚不固 汗
益气解表,疏风 体弱感受风寒 散寒,祛痰止咳
注意事 项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二)祛暑剂
作用:祛暑、除湿
适应证:暑湿病。
3
常用解表剂分类 (12味)
分类 辛温 解表
辛凉 解表
表里 双解
扶正 解表
适应症 外感风 寒证
外感风 热证
表里同 病
虚人外 感
表现
代表药物
恶寒重、发热轻、 荆防颗粒、正柴胡饮、
口不渴、苔薄白、 感冒清热颗粒、九味
脉浮紧
羌活丸
发热重、恶寒轻 咽痛、口渴舌质 红、脉浮数
银翘解毒丸、桑菊感 冒片、感冒退热颗粒、 羚羊感冒片
暑热感冒 中暑
孕妇忌用
(知母、生石 膏)
孕妇忌用
夏伤暑湿,宿 不宜与滋补
食停滞
药同用
甘露消 利湿化浊,清热解 湿温时疫,邪
毒丸 毒
在气分
清暑益 祛暑利湿,补气生 体弱受暑引起 气丸 津
清暑解 清暑解毒,生津止 夏季暑热,高 10
毒颗粒 渴,并能防止痱、 温作业 疖。
(三)泻下剂(11味)
作用: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
舌生疮、便秘
一清胶囊 清热泻火解毒, 火毒血热所致 化瘀凉血止血
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 慎用 孕妇禁用 孕妇哺乳期、 月经期忌用 孕妇忌用
12
常用泻下剂
分 名称 类
功用
适应症
*苁蓉通便 润肠通便 老年便秘,产后便
口服液
秘
*麻仁润肠 润肠通便 肠胃积热 丸
*麻仁丸
润 下
麻仁滋脾丸
剂
通乐颗粒
(何首乌)
润肠通便
功用
适应症
注意事项
清热 *牛黄上清丸 泻火
黄连上清丸
*清胃黄连片
清热 *牛黄解毒丸 解毒 (雄黄)
*双黄连口服 液 银黄片
*板蓝根颗粒
*抗病毒颗粒
清热泻火,散 风止痛 散风清热,泻 火止痛 清胃泻火.解 毒消肿 清热解毒
疏风解表,清 热解毒
清热疏风,利 咽解毒 清热解毒,凉 血利咽 清热解毒
风火上攻、热 毒内盛 风热上攻,肺 胃热盛 肺胃火盛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风寒感冒
疏风解表,散风除湿 外感风寒挟 湿
解表,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外感风热、 热毒壅盛证
清热解表
流行性感冒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热感冒
注意事项 不与环孢素A同 用 孕妇禁用
肾病、孕妇及 新生儿禁用
5
分 名称 类
表 *防风通圣 里丸 双 解 *葛根芩连
丸
扶 *玉屏风颗 正粒 解 *参苏丸 表 (紫苏叶)
丸
便
郁结所致的湿热
黄疸
复方黄连 清热燥湿,行 大肠湿热所致的
素片
气止痛,止痢 痢疾;肠炎、痢
止泻
疾
**香连丸 清热化湿,行 大肠湿热所致的
(木香)
气止痛
痢疾
17
学生自学
❖ 学生自学其它临床常用非处方药
18
外感表证兼热结 便秘,或湿热泻 痢
防风通圣丸、葛根芩 连丸
体质素虚、兼感 玉屏风散、参苏丸 外邪
4
分 名称 类
辛 *感冒清热
温 颗粒
解 表
*正柴胡饮
颗粒
*荆防颗粒
*九味羌活
丸
辛 *银翘解毒
凉片
解 表
*感冒退热
颗粒
羚羊感冒 片
*桑菊感冒
片
功用
适应症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风寒感冒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外感风寒, (专治风寒感冒发热)头痛
临床表现:暑湿病以身热、烦渴、汗出、体倦、脉虚为主症。 属夏令伤于暑邪或暑热挟暑湿伤人所致的病证。
常见病:中暑、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水土不服等。
注意: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或去医 院进行诊治的患者为:
1、症状较严重者;
2、素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等慢性疾病者发生中暑;
3、服药后无缓解;
火热内盛
外感风热所致 的感冒 外感风热、肺 胃热盛 肺胃热盛
病毒性感冒
孕妇及脾胃虚 寒者禁用 孕妇禁用
16
孕妇禁用
分 名称 类
功用
适应症
注意事项
清 *茵栀黄口 清热解毒,利 湿热毒邪内蕴所 热重于湿
热 服液
湿退黄
致的急慢性肝炎
祛 利胆片 清热止痛
胆道疾患
湿 *茵陈五苓 清湿热,利小 肝胆湿热、脾肺 湿重于热
润肠通便, 健胃消食
滋阴补肾 润肠通便
肠热津亏 阴虚津不足
阴虚便秘
通便灵胶囊 泻热导滞, 热结便秘,长期卧 润肠通便 床便秘,老年习惯 性便秘。
麻仁麻仁麻仁,苁蓉通便通通乐
注意事项
年轻、实热 积滞不宜用 孕妇忌用
孕妇忌用 孕妇忌用
孕妇禁用
孕妇哺乳期、 月经期禁用
13
(四)清热剂(13味) 功用: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祛湿 主治:里热证 临床表现:里热证多指胃肠、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所致的疾病, 症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或心烦口苦、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 注意事项: 1、清热剂中成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损伤阳气,病去即止, 用之太过会致热退寒生。 2、对于平素虚寒,外感之邪虽化热人里,亦应慎用,以免伤 阳气。 3、孕妇、产妇及体质虚弱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