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中全水分得测定方法

GB/T 21

1-2007

代替GB/T

211—199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得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得方式(方法A1与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得方式(方法A2与方法B2)适用于烟煤与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与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得制备方法

GB/T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得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

GB/T 212 煤得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

3 方法提要

3.1 方法A(两步法)

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

一定量得粒度<13mm得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得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得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

一定量得粒度〈13mm得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得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得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

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

称取一定量得粒度〈6mm得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干燥后得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2 方法B2:在空气流中干燥

称取一定量得粒度<13mm(或<6mm)得煤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干燥后得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3 方法C(微波干燥法)

称取一定量得粒度〈6mm得煤样,置于微波炉内。煤中水分子在微波发生器得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使水分迅速蒸发。根据煤样干燥后得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见附录A)。

4 试剂

4.1 氮气(GB/T8979):纯度99、9%,含氧量小于0、01%。

4.2 无水氯化钙(HGB3208):化学纯,粒状。

4.3 变色硅胶(GB/T7822):工业用品。

5 仪器设备(方法A与方法B)

5.1 空气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与鼓风装置,能控制温度在(30~40)℃与(105~110)℃范围内,有气体进、出口,有足够得换气量,如每小时可换气5次以上。

5.2 通氮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可容纳适量得称量瓶,且具有较小得自由空间,有氮气进、出口,每小时可换气15次以上。

5.3 浅盘:由镀锌铁板或铝板等耐热耐腐蚀材料制成,其规格应能容纳500g煤样,且单位面积负荷不超过1g/cm2.

5.4 玻璃称量瓶:直径70mm,高(35~40)mm,并带有严密得磨口盖。

5.5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5.6 工业天平:感量0、1g。

5.7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5.8 流量计:量程(100~1000)mL/min。

5.9 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6 样品

6.1 煤样

粒度<13mm得全水分煤样,煤样不少于3kg;粒度<6mm得煤样,煤样不少于1、25kg。

6.2 煤样得制备

6.2.1 粒度〈13mm得全水分煤样按照GB474或GB/T19494、2得规定制备。

6.2.2 粒度<6mm得全水分煤样,用破碎过程中水分无明显损失1)得破碎机将全水分煤样一次破碎到粒度〈6mm,用二分器迅速缩分出不少于1、25kg煤样,装入密封容器中.

1)“水分无明显损失”就是指破碎后得煤样全水分测定结果与破碎前得测定结果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或虽有差异,但置信范围很小。

6.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应首先检查煤样容器得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工业天平称准到总质量得0、1%,并与容器标签所注明得总质量进行核对。如果称出得总质量小于标签上所注明得总质量(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少得质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得水分损失量,计算水分损失百分率,并按7、3所述进行水分损失补正。

6.4 称取煤样之前,应将密封容器中得煤样充分混合至少1min。

7 测定步骤

7.1 方法A(两步法)

7.1.1 外在水分(方法A1与A2,空气干燥)

在预先干燥与已称量过得浅盘内迅速称取〈13mm得煤样(500±10)g(称准至0、1g),平摊在浅盘中,于环境温度或不高于40℃得空气干燥箱中干燥到质量恒定(连续干燥1h,质量变化不超过0、5g),记录恒定后得质量(称准至0、1g)。对于使用空气干燥箱干燥得情况,称量前需使煤样在试验室环境中重新达到湿度平衡.

按式(1)计算外在水分:

(1)

式中:

M

-—煤样得外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m——称取得<13mm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m

——煤样干燥后得质量损失,单位为克(g)。

1

7.1.2 内在水分(方法A1,通氮干燥)

7.1.2.1 立即将测定外在水分后得煤样破碎到粒度<3mm,在预先干燥与已称量过得称量瓶内迅速称取(10±1)g煤样(称准至0、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7.1.2.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得通氮干燥箱(5、2)中,氮气每小时换气15次以上.烟煤干燥1、5h,褐煤与无烟煤干燥2h。

7.1.2.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min),称量(称准至0、001g).

7.1.2.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得质量减少不超过0、01 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得质量作为计算依据。内在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7.1.2.5 按式(2)计算内在水分:

(2)

式中:

inh

——煤样得内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m

——称取得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3

—-煤样干燥后得质量损失,单位为克(g)。

7.1.3 内在水分(方法A2,空气干燥)

除将通氮干燥箱改为空气干燥箱外,其她操作步骤同7、1、2。

7.1.4 结果计算

按式(3)计算煤中全水分:

(3)

式中:

M

t

——煤样得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f

-—煤样得外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M

inh

-—煤样得内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如试验证明,按GB/T212测定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M

ad)与按本标准测定得内在水分(M

inh

)

相同,则可用前者代替后者;而对某些特殊煤种,按本标准测定得全水分会低于按GB/T212测定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此时应用两步法测定全水分并用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代替内在水分.

7.2 方法B(一步法)

7.2.1 方法B1(通氮干燥)

7.2.1.1 在预先干燥与已称量过得称量瓶内迅速称取粒度〈6mm得煤样(10~12)g(称准至0、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7.2.1.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得通氮干燥箱(5、2)中,烟煤干燥2h,褐煤与无烟煤干燥3h。

7.2.1.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 min ),称量(称准至0、001g)。

7.2.1.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 min,直至连续两次干燥煤样得质量减少不超过0、01 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得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7.2.2 方法B2(空气干燥)

7.2.2.1 粒度〈13mm煤样得全水分测定

7.2.2.1.1 在预先干燥与已称量过得浅盘内迅速称取粒度<13mm得煤样(500±10)g,(称准至0、1g),平摊在浅盘中。

7.2.2.1.2 将浅盘放入预先加热到(105~110)℃得空气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

7.2.2.1.3 将浅盘取出,趁热称量(称准至0、1g)。

7.2.2.1.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得质量减少不超过0、5 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得质量作为计算器依据。

7.2.2.2 粒度〈6mm煤样得全水分测定

除将通氮干燥箱改为空气干燥箱外,其她操作步骤同7、2、1。

7.2.3 结果计算:

按式(4)计算煤中全水分:

……………………………(4)

式中:

t

—-煤样得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m——称取得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

m

1

—-煤样干燥后得质量损失,单位为克(g)。

7.3 水分损失补正

如果在运送过程中煤样得水分有损失,则按式(5)求出补正后得全水分值。

(5)

式中:

——煤样得全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得水分损失百分率,%;

--不考虑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得水分损失时测得得水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大于1%时,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失,则不可补正,但测得得水分可作为试验室收当M

1

到煤样得全水分.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未经水分损失补正",并将容器标签与密封情况一并报告。

8 方法得精密度

全水分测定得重复性限如表1规定。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信息:

a)试样编号;

b)依据标准;

c) 结果计算;

d) 与标准得偏离;

e)试验中观察到得异常现象;

f) 试验日期。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方法C(微波干燥法)测定煤中全水分

A.1 仪器设备

A.1.1 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微波辐射时间可控,煤样放置区微波辐射均匀,经试验证明测定结果与方法B中<6mm煤样得测定结果一致。

A.1.2 玻璃称量瓶:同5、4。

A.1.3 干燥器:同5、7.

A.1.4 分析天平:同5、5。

A.2 试验步骤

A.2.1 按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说明书进行准备与调节。

A.2.2 在预先干燥与已称量过得称量瓶内迅速称取粒度<6mm得煤样(10~12)g(称准至0、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A.2.3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测定仪得旋转盘得规定区内。

A.2.4 关上门,接通电源,仪器按预先设定得程序工作,直到工作程序结束.

A.2.5 打开门,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

0 min),称量(称准至0、001 g)。如果仪器有自动称量装置,则不必取出称量。

A.3 结果计算

同7、2、3,或从仪器得显示器上直接读取全水分值.

煤得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2008

代替GB/T 212-2001,GB/T15334—1994,GB/T 18856、7-2002 10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与水煤浆得水分、灰分与挥发分得测定方法与固定碳得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与水煤浆.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得测定方法(GB/T218—1996,eqv ISO 925:1980)

GB/T 7560煤中矿物质得测定方法(GB/T 7560—2001,eqv ISO 602:1983)

GB/T 18510 煤与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

GB/T 18856、1 水煤浆试验方法第1部分:采样

12 水分得测定

本章规定了煤得三种水分测定方法.其中方法A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B仅适用于烟煤与无烟煤,微波干燥法(见附录A)适用于褐煤与烟煤水分得快速测定。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进行校正以及基得换算时,应用方法A测定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得水分。

12.1 方法A(通氮干燥法)

12.1.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得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得质量分数.

12.1.2 试剂

12.1.2.1 氮气:纯度99、9%,含氧量小于0、01%、

12.1.2.2 无水氯化钙(HGB 3208):化学纯,粒状。

12.1.2.3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12.1.3 仪器设备

12.1.3.1 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得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并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12.1.3.2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得磨口盖(见图1).

单位为毫米

图1 玻璃称量瓶

12.1.3.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12.1.3.4 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12.1.3.5 流量计:量程为(100~1000)mL/min。

12.1.3.6 分析天平:感量0、1mg.

12.1.4 试验步骤

φ

12.1.4.1 在预先干燥与已称量过得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12.1.4.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得干燥箱(3、1、3、1)中。烟煤干燥1、5h,褐煤与无烟煤干燥2 h。在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10min开始通氮气,氮气流量以每小时换气15次为准.

12.1.4.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12.1.4.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得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得质量为计算依据.当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12.2 方法B(空气干燥法)

12.2.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105~110)℃鼓风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得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得质量分数。

12.2.2 仪器设备

12.2.2.1 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12.2.2.2 玻璃称量瓶:同3、1、3、2.

12.2.2.3 干燥器:同3、1、3、3。

12.2.2.4 分析天平:同3、1、3、6。

12.2.3 试验步骤

12.2.3.1 在预选干燥并已称量过得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12.2.3.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得干燥箱(3、2、2、1)中。在一直鼓风得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h。

注:预先鼓风就是为了使温度均匀.可将装有煤样得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就开始鼓风。

12.2.3.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12.2.3.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得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得质量为计算依据.水分小于2、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12.3 结果得计算

按式(1)计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得水分:

…………………………………………(1) 式中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得质量分数,%;

m -—称取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得质量,单位为克(g);

m1——煤样干燥后失去得质量,单位为克(g)。

12.4 水分测定得精密度

水分测定得精密度如表1规定.

表2 水分测定结果得重复性限

13 灰分得测定

本标准包括两种测定煤中灰分得方法——缓慢灰化法与快速灰化法。缓慢灰化法为仲裁法。

13.1 缓慢灰化法

13.1.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得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物得质量占煤样质量得质量分数作为煤样得灰分。

13.1.2 仪器设备

13.1.2.1 马弗炉:炉膛具有足够得恒温区,能保持温度为(815±10)℃。炉后壁得上部带有直径为(25~30)mm得烟囱,下部离炉膛底(20~30)mm处有一个插热电偶得小孔。炉门上有一个直径为20mm得通气孔.

马弗炉得恒温区应在关闭炉门下测定,并至少每年测定一次。高温计(包括毫伏计与热电偶)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13.1.2.2 灰皿:瓷质,长方形,底长45mm,底宽22mm,高14mm(见图2)。

单位为毫米

图2 灰皿

13.1.2.3 干燥器:同3、1、3、3.

13.1.2.4 分析天平:同3、1、3、6。

13.1.2.5 耐热瓷板或石棉板。

13.1.3 试验步骤

13.1.3.1 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得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得质量不超过0、15g。

13.1.3.2 将灰皿送入炉温不超过100℃得马弗炉恒温区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得缝隙。在不少于30min得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温到(815±10)℃,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13.1.3.3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13.1.3.4 进行检查性灼烧,温度为(815±10)℃,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得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以最后一次灼烧后得质量为计算依据。灰分小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13.2 快速灰化法

本部分包括两种快速灰化法:方法A与方法B.

13.2.1 方法A

13.2.1.1 方法提要

将装有煤样得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10)℃得灰分快速测定仪得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入仪器内完全灰化,然后送出.以残留物得质量占煤样质量得质量分数作为煤样得灰分.

13.2.1.2 专用仪器:快速灰分测定仪(见附录B中图B、1)

13.2.1.3 试验步骤

13.2.1.3.1 将快速灰分测定仪预先加热至(815±10)℃。

13.2.1.3.2 开动传送带并将其传送速度调节到17㎜/min左右或其她合适得速度。

注:对于新得灰分快速测定仪,需对不同煤种与缓慢灰化法进行对比试验,根据对比试验结果及煤得灰化情况,调节传送带得传送速度。

13.2.1.3.3 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得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0、5±0、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每平方厘米得质量不超过0、08g。

13.2.1.3.4 将盛有煤样得灰皿放在快速灰分测定仪得传送带上,灰皿即自动送入炉中。

13.2.1.3.5 当灰皿从炉内送出时,取下,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13.2.2 方法B

13.2.2.1 方法提要

将装有煤样得灰皿由炉外逐渐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得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以残留物得质量占煤样质量得质量分数作为煤样得灰分。

13.2.2.2 仪器设备:同4、1、2。

13.2.2.3 试验步骤

13.2.2.3.1 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得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 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得质量不超过0、15g。将盛有煤样得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

13.2.2.3.2 将马弗炉加热到850℃,打开炉门,将放有灰皿得耐热瓷板或石棉板缓慢地推入马弗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得煤样灰化.待(5~10)min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得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验应作废)。

13.2.2.3.3 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得缝隙,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

13.2.2.3.4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13.2.2.3.5 进行检查性灼烧,温度为(815±10)℃,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得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 为止。以最后一次灼烧后得质量为计算依据。如遇检查性灼烧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用缓慢灰化法重新测定。灰分小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13.3 结果得计算

按式(2)计算煤样得空气干燥基灰分:

(2)

式中:

A ad ——空气干燥基灰分得质量分数,%;

m ——称取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得质量,单位为克(g);

m1 ——灼烧后残留物得质量,单位为克(g)。

13.4 灰分测定得精密度

灰分测定得精密度如表2规定:

14 挥发分得测定

14.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在带盖得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得质量占煤样质量得质量分数,减去该煤样得水分含量作为煤样得挥发分.

14.2 仪器设备

14.2.1 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盖得瓷坩埚,形状与尺寸如图3所示,坩埚总质量为(15~20)g.

单位为毫米

图3 挥发分坩埚

14.2.2 马弗炉:带有高温计与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900±10)℃,并有足够得(900±5)℃得恒温区。炉子得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左右时,放入室温下得坩埚架与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10)℃。炉后壁有一个排气孔与一个插热电偶得小孔.小孔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接点在坩埚底与炉底之间,距炉底(20~30)mm处。

马弗炉得恒温区应在关闭炉门下测定,并至少每年测定一次。高温计(包括毫伏计与热电偶)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14.2.3 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她耐热金属丝制成。其规格尺寸以能使所有得坩埚都在马弗炉得恒温区内,并且坩埚底部紧邻热电偶热接点上方(见图4).

单位为毫米

图4 坩埚架

14.2.4 坩埚架夹(见图5)。

图5 坩埚架夹

14.2.5 干燥器:同3、1、3、3。

14.2.6 分析天平:同3、1、3、6。

14.2.7 压饼机:螺旋式或杠杆式压饼机,能压制直径约10mm得煤饼。

14.2.8 秒表。

14.3 试验步骤

14.3.1 在预先于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得带盖瓷坩埚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

褐煤与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宽度约3mm得小块。

14.3.2 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得坩埚架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坩埚及坩埚架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注:马弗炉预先加热温度可视马弗炉具体情况调节,以保证在放入坩埚及坩埚架后,炉温在3min内恢复至(900±10)℃为准。

14.3.3 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14.4 焦渣特征分类

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得特征,按下列规定加以区分:

a)粉状(1型):全部就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得颗粒;

b)粘着(2型):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就是粉末,其中较大得团块轻轻一碰

即成粉末;

c)弱粘结(3型):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

d)不熔融粘结(4型):以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

有银白色光泽;

e)不膨胀熔融粘结(5型):焦渣形成扁平得块,煤粒得界线不易分清,焦渣上表

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f)微膨胀熔融粘结(6型):用手指压不碎,焦渣得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

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得膨胀泡(或小气泡);

g)膨胀熔融粘结(7型):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

不超过15 mm;

h)强膨胀熔融粘结(8型):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

15mm。

为了简便起见,通常用上列序号作为各种焦渣特征得代号。

14.5 结果得计算

按式(3)计算煤样得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Vad= (3)

式中:

Vad——空气干燥基挥发分得质量分数,%;

m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得质量,单位为克(g);

m1 ——煤样加热后减少得质量,单位为克(g);

M ad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得质量分数,%。

14.6 挥发分测定得精密度

挥发分测定得精密度如表3规定:

表4 挥发分测定得精密度

15 固定碳得计算

按式(4)计算空气干燥基固定碳:

(4)

式中:

FC ad ——空气干燥基固定碳得质量分数,%;

Mad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得质量分数,%;

A ad -—空气干燥基灰分得质量分数,%;

v ad-—空气干燥基挥发分得质量分数,%。

16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换算成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干燥无矿物质基挥发分

16.1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按式(5)~式(7)换算:

(5)

当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得质量分数为(2~12)%时,则:

(6)

当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得质量分数大于12%时,则:

(7)

式中:

V daf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得质量分数,%;

(CO2)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得质量分数(按GB/T 218测定),%;

(CO2)ad(焦渣) —-焦渣中二氧化碳对煤样量得质量分数, %。

16.2 干燥无矿物质基挥发分按式(8)~式(10)换算:

(8)

当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得质量分数为(2~12)%时,则:

(9)

当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得质量分数大于12%时,则:

……………………………………(10)式中:

Vdmmf——干燥无矿物质基挥发分得质量分数,%;

MM ad ——空气干燥基煤样矿物质得质量分数(按GB/T 7560测定),%。

17 水煤浆工业分析

17.1 分析试样得制备

17.1.1 水煤浆试样得准备

试验前搅拌水煤浆试样,使其无软硬沉淀成均一状态.

17.1.2 水煤浆干燥试样得制备

按照GB/T 18856、1规定方法制备水煤浆干燥试样.

17.2 水煤浆水分得测定

17.2.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搅拌均匀得水煤浆试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水煤浆得质量损失计算出水煤浆水分得质量分数.

17.2.2 仪器设备

同3、2、2 。

17.2.3 试验步骤

17.2.3.1 称取搅拌均匀得水煤浆试样(1、2~1、5)g(称准至0、0004g)于预先干燥并已知质量得称量瓶中,迅速加盖并称量.称量后,将水煤浆平铺于称量瓶底部。

17.2.3.2 打开称量瓶盖,将上述装有水煤浆得称量瓶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得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干燥1h.

17.2.3.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17.2.3.4 检查性干燥同3、2、3、4 。

17.2.4 结果得计算

按式(11)计算水煤浆水分:

(11)

式中:

——水煤浆水分得质量分数,%;

m -—水煤浆试样得质量,单位为克(g);

m1 -- 水煤浆试样干燥后得质量,单位为克(g)。

17.2.5 水分测定得精密度

水煤浆水分测定得重复性限如表4规定。

17.3

按照本标准第3章规定测定水煤浆干燥试样得水分.

17.4 水煤浆灰分得测定

17.4.1 水煤浆干燥试样灰分得测定

按照本标准第4章规定测定水煤浆干燥试样得空气干燥基灰分。

17.4.2 水煤浆灰分得计算

按式(12)计算水煤浆得灰分:

………………………………………………(12) 式中:

——水煤浆灰分得质量分数,%;

—- 水煤浆干燥试样得空气干燥基灰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 水煤浆干燥试样水分得质量分数,%;

——水煤浆水分得质量分数,%。

17.5 水煤浆挥发分得测定

17.5.1 水煤浆干燥试样挥发分得测定

按照本标准第5章规定测定水煤浆干燥试样得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17.5.2 水煤浆挥发分得计算

按式(13)计算水煤浆得挥发分:

(13)

式中:

—- 水煤浆挥发分得质量分数,%;

——水煤浆干燥试样得空气干燥基挥发分,用质量分数表示,%;

-—水煤浆干燥试样水分得质量分数,%;

——水煤浆水分得质量分数,%.

17.6 水煤浆固定碳得计算

水煤浆固定碳按式(14)计算:

(14)

式中:

——水煤浆得固定碳,用质量分数表示,%;

其她符号意义同上.

(规范性附录)

煤得水分测定——微波干燥法

A、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采用微波干燥快速测定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得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褐煤与烟煤水分得快速测定

A、2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微波水分测定仪内,炉内磁控管发射非电离微波,使水分子超高速振动,产生摩擦热,使煤中水分迅速蒸发,根据煤样得质量损失计算水分。

A、3 仪器设备

A、3、1 微波水分测定仪(以下简称测水仪):带程序控制器,输入功率约1000W.仪器内配有微晶玻璃转盘,转盘上置有带标记圈、厚约2mm得石棉垫.

A、3、2 玻璃称量瓶:同3、1、3、2 .

A、3、3干燥器:同3、1、3、3 。

A、3、4 分析天平:同3、1、3、6 。

A、3、5 烧杯:容量约250mL。

A、4 试验步骤

A、4、1 在预选干燥与已称量过得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 ,平摊在称量瓶中。

A、4、2 将一个盛有约80mL蒸馏水、容量约250mL得烧杯置于测水仪内得转盘上,用预加热程序加热10min后,取出烧杯。如连续进行数次测定,只需在第一次测定前进行预热.

A、4、3 打开称量瓶盖,将带煤样得称量瓶放在测水仪得转盘上,并使称量瓶与石棉垫上得标记圈相内切。放满一圈后,多余得称量瓶可紧挨第一圈称量瓶内侧放置。在转盘中心放一盛有蒸馏水得带表面皿盖得250mL烧杯(盛水量与测水仪说明书规格一致),并关上测水仪门。

注1:水分蒸发效果与微波电磁场分布有关,称量瓶需位于均匀场强区域内。

注2:烧杯中得盛水量与微波炉磁控管功率大小有关,以加热完毕后烧杯内仅余少量水为宜.

注3:微波测水仪生产厂家在设计测水仪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微波电磁场分布适合水分测定得区域并加以标记(即标记圈),并确定适宜得盛水量。

A、4、4 按测水仪说明书规定得程序加热煤样。

A、4、5 加热程序结束后,从测水仪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注:其她类型得微波水分测定仪也可使用,但在使用前按照GB/T18510进行精密度与准确度测定,以确定设备就是否符合要求。

A、5 结果得计算

煤得空气干燥基水分按式(A、1)计算:

…………………………………………(A、1) 式中:

-- 空气干燥基煤样水分得质量分数,%;

m —- 称取得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得质量,单位为克(g);

m1 ——煤样干燥后失去得质量,单位为克(g)。

A、6精密度

同3、4 。

(规范性附录)

快速灰分测定仪

A.4 图B、1就是一种比较适宜得快速灰分测定仪。它由马蹄形管式电炉、传送带与控制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结构如下:

a)马蹄形管式电炉:炉膛长约700mm,底宽约75mm,高约45mm,两端敞口,轴向倾斜度为5°左右,其恒

温带要求:(815±10)℃部分长约140mm,750℃~825℃部分长约270mm,出口端温度不高于100℃。

b)链式自动传送装置(简称传送带):用耐高温金属制成,传送速度可调。在1000℃下不变形,不掉皮.

c)控制仪:主要包括温度控制装置与传送带传送速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能将炉温自动控制在(81

5±10)℃;传送带传送速度控制装置能将传送速度控制在(15~50)mm/min之间。

1—管式电炉;2—传送带;3—控制仪

图B、1快速灰分测定仪

A.5 凡能达到以下要求得其她形式得灰分快速测定仪都可使用:

a)高温炉能加热到(815±10)℃并具有足够长得得恒温带;

b)炉内有足够得空气供煤样燃烧;

c)煤样在炉内有足够长得停留时间,以保证灰化完全;

d)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煤中硫氧化生成得硫氧化物与碳酸盐分解生成得氧化钙接触。

煤得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213—2003

代替GB/T213-1996

18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得高位发热量得测定方法与低位发热量得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及碳质页岩。

19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11 煤中全水分得测定方法

GB/T212 煤得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 qv ISO 562:1998)

GB/T214 煤中全硫得测定方法(GB/T 214-1996,eqv ISO 334:1992)

GB/T476 煤得元素分析方法(GB/T 476-2001,eqv ISO 625:1996;eqv ISO333:1996)

GB/T 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T 15460 煤中碳与氢得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

20 单位与定义

20.1 热量单位 heat unit

热量得单位为焦耳(J)。

1焦耳(J)=1牛顿(N)×1米(m)=1牛·米(N·m)

发热量测定结果以兆焦每千克(MJ/kg)或焦耳每克(J/g)表示。

20.2 弹筒发热量 bomb calorific value

单位质量得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得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与硫酸、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得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注:任何物质(包括煤)得燃烧热,随燃烧产物得最终温度而改变,温度越高,燃烧热越低。因此,一个严密得发热量定义,应对燃烧产物得最终温度有所规定(ISO 1928规定为25℃).但在实际发热量测定时,由于具体条件得限制,把燃烧产物得最终温度限定在一个特定得温度或一个很窄得范围内都就是不现实得。温度每升高1K,煤与苯甲酸得燃烧热约降低(0、4J/g~1、3J/g)。当按规定在相近得温度下标定热容量与测定发热量时,温度对燃烧热得影响可近于完全抵消,而无需加以考虑。20.3 恒容高位发热量gross calorific value at constant volume

单位质量得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得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得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热与硫酸校正热后得到得发热量。

20.4 恒容低位发热量 net calorific value at constant volume

单位质量得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得热量。

恒容低位发热量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中原有得水与煤中氢燃烧生成得水)得气化热后得到得发热量。

20.5 恒压低位发热量net calorific value at constant pressure

单位质量得试样在恒压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得热量.

20.6 热量计得有效热容量 effective heat capacity of the calorimeter

量热系统产生单位温度变化所需得热量(简称热容量)。通常以焦耳每开尔文(J/K)表示。

21 原理

21.1 高位发热量

煤得发热量在氧弹热量计中进行测定。一定量得分析试样在氧弹热量计中,在充有过量氧气得氧弹内燃烧,氧弹热量计得热容量通过在相近条件下燃烧一定量得基准量热物苯甲酸来确定,根据试样燃烧前后量热系统产生得温升,并对点火热等附加热进行校正后即可求得试样得弹筒发热量。

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硝酸生成热与硫酸校正热(硫酸与二氧化硫形成热之差)即得高位发热量.

21.2 低位发热量

煤得恒容低位发热量与恒压低位发热量可以通过分析试样得高位发热量计算.计算恒容低位发热量要知道煤样中水分与氢得含量。原则上计算恒压低位发热量还需知道煤样中氧与氮得含量。

22 试验室条件

——进行发热量测定得试验室,应为单独房间,不得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她试验项目.

-—室温应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室温以不超过15℃~30℃范围为宜。

-—室内应无强烈得空气对流,因此不应有强烈得热源、冷源与风扇等,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

—-试验室最好朝北,以避免阳光照射,否则热量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得地方。

23 试剂与材料

23.1 氧气(GB 3863)99、5%纯度,不含可燃成分,不允许使用电解氧。

23.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NaOH)≈0、1 mol/L

称取优级纯氢氧化钠(GB/T629)4g,溶解于1000mL,经煮沸冷却后得水中,混合均匀,装入塑料瓶或塑料筒内,拧紧盖子。然后用优级纯苯二甲酸氢钾(GB/T 1257)进行标定。

23.3 甲基红指示剂 2g/L

称取0、2g甲基红(HG 3-958-76),溶解在100mL水中.

23.4 苯甲酸基准量热物质,二等或二等以上,经权威计量机关检定或授权检定并标明标准热值。

23.5 点火丝直径0、1mm左右得铂、铜、镍丝或其她已知热值得金属丝或棉线,如使用棉线,则应选用粗细均匀,不涂蜡得白棉线。各种点火丝点火时放出得热量如下:

铁丝:6700 J/g

镍铬丝:6000 J/g

铜丝:2500 J/g

棉线:17500 J/g

23.6 酸洗石棉绒使用前在800℃下灼烧30 min.

23.7 擦镜纸使用前先测出燃烧热:抽取3张~4张纸,团紧,称准质量,放入燃烧皿中,然后按常规方法测定发热量。取3次结果得平均值作为擦镜纸热值。

24 仪器设备

24.1 热量计

24.1.1 总则

热量计就是由燃烧氧弹、内筒、外筒、搅拌器、温度传感器与试样点火装置、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以及水构成。

通用热量计有两种,恒温式与绝热式,它们得量热系统被包围在充满水得双层夹套(外筒)中,它们得差别只在于外筒及附属得自动控温装置,其余部分无明显区别。

无水热量计得内筒、搅拌器与水被一个金属块代替。氧弹为双层金属构成,其中嵌有温度传感器,氧弹本身组成了量热系统。

自动氧弹热量计原则上应按照本标准第7章与8章中得原理与规定设计与构造,并按照9.3得规定计算分析试样得弹筒发热量与恒容高位发热量。发热量得结果应以焦耳每克(J/g)或兆焦每千克(MJ/kg)单位报出。

自动氧弹热量计在每次试验中必须详细给出规定得参数,打印得或以另外方式记录得各次试验得信息包括温升,冷却校正值(恒温式)、有效热容量、样品质量、点火热与其她附加热;由此进行得所有计算都能人工验证,所用得计算公式应在仪器操作说明书中给出。计算中用到得附加热应清楚地确定,所用得点火热,副反应热得校正应该明确说明。

本标准也允许使用其她氧弹热量计,只要它们得标定条件,标定与发热量测定时条件得相似性,试样质量与氧弹得容积,充氧压力,氧弹中加水量,以及测定得精密度与准确度等方面符合本标准得基本要求均可使用。

热量计得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为,测试精密度:5次苯甲酸测试结果得相对标准差不大于0、20%;准确度:标准煤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之差都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或者用苯甲酸作为样品进行5次发热量测定,其平均值与标准热值之差不超过50J/g。

注:除燃烧不完全得结果外,所有得测试结果不能随意舍弃。

24.1.2 氧弹

由耐热、耐腐蚀得镍铬或镍铬钼合金钢制成,需要具备3个主要性能:

a)不受燃烧过程中出现得高温与腐蚀性产物得影响而产生热效应;

b)能承受充氧压力与燃烧过程中产生得瞬时高压;

c)试验过程中能保持完全气密。

弹筒容积为250mL~350mL,弹头上应装有供充氧与排气得阀门以及点火电源得接线电极。

新氧弹与新换部件(弹筒、弹头、连接环)得氧弹应经20、0MPa得水压试验,证明无问题后方能使用.此外,应经常注意观察与氧弹强度有关得结构,如弹筒与连接环得螺纹、进气阀、出气阀与电极与弹头得连接处等,如发现显著磨损或松动,应进行修理,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再用。

氧弹还应定期进行水压试验,每次水压试验后,氧弹得使用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年。

当使用多个设计制作相同得氧弹时,每一个氧弹都必须作为一个完整得单元使用。氧弹部件得交换使用可能导致发生严重得事故。

24.1.3 内筒

用紫铜、黄铜或不锈钢制成,断面可为椭圆形、菱形或其她适当形状.筒内装水2000mL~3000mL,以能浸没氧弹(进、出气阀与电极除外)为准.

内筒外面应高度抛光,以减少与外筒间得辐射作用.

24.1.4 外筒

为金属制成得双壁容器,并有上盖。外壁为圆形,内壁形状则依内筒得形状而定;外筒应完全包围内筒,内外筒间应有10mm~12mm得间距,外筒底部有绝缘支架,以便放置内筒。

a)恒温式外筒:恒温式热量计配置恒温式外筒.自动控温得外筒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外筒水温变化应控制在±0、1K 之内或更低;非自动控温式外筒--静态式外筒,盛满水后其热容量就不小于热量计热容量得 5倍,以便保持试验过程中外筒温度基本恒定。外筒得热容量应该就是:当冷却常数约为0、002min-1时,从试样点火到末期结束时得外筒温度变化小于0、16K;当冷却常数约为0、0030min-1时,此温度变化应小于0、11K。外筒外面可加绝缘保护层,以减少室温波动得影响。用于外筒得温度计应有0、1K得最小分度值。

b)绝热式外筒:绝热式热量计配置绝热式外筒。外筒中装有加热装置,通过自动控温装置,外筒水温能紧密跟踪内筒得温度。外筒得水还应在特制得双层盖中循环。

自动控温装置得灵敏度应能达到使点火前与终点后内筒温度保持稳定(5 min内温度变化平均不超过0、0005K/min);在一次试验得升温过程中,内外筒间热交换量应不超过20J。

24.1.5 搅拌器

螺旋桨式或其她形式。转速(400~600)r/min为宜,并应保持恒定。搅拌器轴杆与外界应采用有效得隔热措施,以尽量减少量热系统与外界得热交换.搅拌器得搅拌效率应能使热容量标定中由点火到终点时间不超过10min,同时又要避免产生过多得搅拌热(当内、外筒温度与室温一致时,连续搅拌10min所产生得热量不应超过120J)。

24.1.6 量热温度计

用于内筒温度测量得量热温度计至少应有0、001K得分辨率,以便能以0、002K或更好得分辨率测定2K到3K 得温升;它代表得绝对温度应能达到近0、1K。量热温度计在它测量得每个温度变化范围内应就是线性得或线性化得.它们均应经过计量部门得检定,证明已达到上述要求,有两种类型得温度计可用于此目得。

a)玻璃水银温度计

常用得玻璃水银温度计有两种:一种就是固定测温范围得精密温度计;一种就是可变测温范围得贝克曼温度计.两者得最小分度值应为0、01K。使用时应根据计量机关检定证书中得修正值做必要得校正。两种温度计都应进行温度校正(贝克曼温度计称为孔径校正),贝克曼温度计除这个校正值外还有一个称为“平均分度值”得校正值。

为了满足所需要得分辨率,需要使用5倍得放大镜来读取温度,为防止水银柱在玻璃上得粘滞,通常需要一个机械振荡器来敲击温度计。如果没有机械振荡器,在读取温度前应人工敲击温度计。

b)数字显示温度计

数字显示温度计可代替传统得玻璃水银温度计,这些温度计就是由诸如铂电阻、热敏电阻以及石英晶体共振器等配备合适得电桥,零点控制器、频率计数器或其她电子设备构成,它们应能提供符合要求得分辨率,这些温度计得短期重复性应该为 0、001K或更好,6个月内得长期漂移不应超过0、05K,线性温度传感器在发热量测定中引起得偏倚比非线性温度传感器得小。

24.2 附属设备

24.2.1 燃烧皿

铂制品最理想,一般可用镍铬钢制品。规格可采用高17mm~18mm、底部直径19mm~20mm、上部直径25mm~26mm,厚0、5mm。其她合金钢或石英制得燃烧皿也可使用,但以能保证试样燃烧完全而本身又不受腐蚀与产生热效应为原则。

24.2.2 压力表与氧气导管

压力表由两个表头组成:一个指示氧气瓶中得压力,一个指示充氧时氧弹内得压力。表头上应装有减压阀与保险阀。压力表每2年应经计量部门检定一次,以保证指示正确与操作安全。

压力表通过内径1mm~2mm得无缝铜管与氧弹连接,或通过高强度尼龙管与充氧装置连接,以便导入氧气。

压力表与各连接部分禁止与油脂接触或使用润滑油。如不慎沾污,必须依次用苯与酒精清洗,并待风干后再用。24.2.3 点火装置

点火采用12V~24V得电源,可由200V交流电源经变压器供给。线路中应串接一个调节电压得变阻器与一个指示点火情况得指示灯或电流计。

点火电压应预先试验确定。方法:接好点火丝,在空气中通电试验。在熔断式点火得情况下,调节电压使点火丝在1s~2s内达到亮红;在棉线点火得情况下,调节电压使点火丝在4s~5s内达到暗红。电压与时间确定后,应准确测出电压、电流与通电时间,以便计算电能产生得热量。

如采用棉线点火,则在遮火罩以上得两电极柱间连接一段直径约0、3mm得镍铬丝,丝得中部预先绕成螺旋数圈,以便发热集中。

24.2.4 压饼机

螺旋式、杠杆式或其她形式压饼机。能压制直径10mm得煤饼或苯甲酸饼.模具及压杆应用硬质钢制成,表面光洁,易于擦拭。

24.2.5 秒表或其她能指示10s得计时器

24.3 天平

24.3.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24.3.2 工业天平:载量4kg~5kg,感量1g。

25 测定步骤

25.1 概述

发热量得测定由两个独立得试验组成,即在规定得条件下基准量热物质得燃烧试验(热容量标定)与试样得燃烧试验。为了消除未受控制得热交换引起得系统误差,要求两种试验得条件尽量相近.

试验包括定量进行燃烧反应到定义得产物与测量整个燃烧过程引起得温度变化。

试验过程分为初期、主期(反应期)与末期。对于绝热式热量计,初期与末期就是为了确定开始点火得温度与终点温度;对于恒温式热量计,初期与末期得作用就是确定热量计得热交换特性,以便在燃烧反应期间对热量计内筒与外筒间得热交换进行校正。初期与末期得时间应足够长.

25.2 恒温式热量计法

25.2.1 按使用说明书安装调节热量计

25.2.2 在燃烧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得空气干燥煤样0、9g~1、1g(称准到0、0002g)、

燃烧时易于飞溅得试样,可用已知质量得擦镜纸包紧再进行测试,或先在压饼机中压饼并切成2mm~4mm得小块使用.不易燃烧完全得试样,可先在燃烧皿底铺上一个石棉垫,或用石棉绒(6、6)做衬垫(先在皿底铺上一层石棉绒,然后以手压实)。石英燃烧皿不需任何衬垫。如加衬垫仍燃烧不完全,可提高充氧压力到3、2MPa,或用已知质量与热值得擦镜纸包裹称好得试样并用手压紧,然后放入燃烧皿中。

25.2.3 取一段已知质量得点火丝,把两端分别接在两个电极柱上,弯曲点火丝接近试样,注意与试样保持良好接触或保持微小得距离(对易飞溅与易燃得煤);并注意勿使点火丝接触燃烧皿,以免形成短路而导致点火失败,甚至烧毁燃烧皿。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两电极间以及燃烧皿与另一电极之间得短路。

当用棉线点火时,把棉线得一端固定在已连接到两电极柱上得点火丝上(最好夹紧在点火丝得螺旋中),另一端搭接在试样上,根据试样点火得难易,调节搭接得程度。对于易飞溅得煤样,应保持微小得距离。

往氧弹中加入10mL蒸馏水。小心拧紧氧弹盖,注意避免燃烧皿与点火丝得位置因受震动而改变,往氧弹中缓缓充与氧气,直至压力到2、8MPa~3、0MPa,充氧时间不得少于15s;如果不小心充氧压力超过3、3MPa,停止试验,放掉氧气后,重新充氧至3、2MPa以下。当钢瓶中氧气压力降到5、0MPa以下时,充氧时间应酌量延长,压力降到4、0MP a以下时,应更换新得钢瓶氧气.

25.2.4 往内筒中加入足够得蒸馏水,使氧弹盖得顶面(不包括突出得进、出气阀与电极)淹没在水面下10mm~20mm。每次试验时用水量应与标定热容量时一致(相差1g以内)。

水量最好用称量法测定。如用容量法,则需对温度变化进行补正。注意恰当调节内筒水温,使终时内筒比外筒温

度高1K左右,以使终点时内筒温度出现明显下降.外筒温度应尽量接近室温,相差不得超过1、5K。

25.2.5 把氧弹放入装好水得内筒中,如氧弹中无气泡漏出,则表明气密性良好,即可把内筒放在外筒得绝缘架上;如有气泡出现,则表明漏气,应找出原因,加以纠正,重新充氧。然后接上点火电极插头,装上搅拌器与量热温度计,并盖上外筒得盖子.温度计得水银球(或温度传感器)对准氧弹主体(进、出气阀与电极除外)得中部,温度计与搅拌器均不得接触氧弹与内筒。靠近量热温度计得露出水银柱得部位(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时),应另悬一支普通温度计,用以测定露出柱得温度。

25.2.6 开动搅拌器,5 min后开始计时与读取内筒温度(t0)并立即通电点火.随后记下外筒温度(tj)与露出柱温度(te).外筒温度至少读到0、05K,内筒温度借助放大镜读到0、001K。读取温度时,视线、放大镜中线与水银柱顶端应位于同一水平上,以避免视差对读数得影响。每次读数前,应开动振荡器振动3s~5s。

25.2.7 观察内筒温度(注意:点火后20s内不要把身体得任何部位伸到热量计上方)。如在30s内温度急剧上升,则表明点火成功。点火后140〞时读取一次内筒(t1ˊ40〞),读到0、01K即可。

25.2.8 接近终点时,开始按1min间隔读取内筒温度。读温前开动振荡器,读准到0、001K。以第一个下降温度作为终点温度(t n)。试验主要阶段至此结束。

注:一般热量计由点火到终点得时间为8min~10min。对一台具体热量计,可根据经验恰当掌握.

25.2.9 停止搅拌,取出内筒与氧弹,开启放气阀,放出燃烧废气,打开氧弹,仔细观察弹筒与燃烧皿内部,如果有试样燃烧不完全得迹象或有炭黑存在,试验应作废。

量出未烧完得点火丝长度,以便计算实际消耗量。

用蒸馏水充分冲洗氧弹内各部分、放气阀,燃烧皿内外与燃烧残渣.把全部洗液(共约100mL)收集在一个烧杯中供测硫使用(见本标准9、3、2)。

25.3 绝热式热量计法

25.3.1 按使用说明书安装与调节热量计。

25.3.2 按本标准8、2、2步骤称取试样。

25.3.3 按本标准8、2、3步骤准备氧弹。

25.3.4 按本标准8、2、4步骤称出内筒中所需得水。调节水温使其尽量接近室温,相差不要超过5K,以稍低于室温为最理想.内筒温度过低,易引起水蒸气凝结在内筒外壁;温度过高,易造成内筒水得过多蒸发.这都对获得准确得测定结果不利。

25.3.5 按本标准8、2、5步骤安放内筒、氧弹、搅拌器与温度计。

25.3.6 开动搅拌器与外筒循环水泵,开通外筒冷却水与加热器。当内筒温度趋于稳定后,调节冷却水流速。使外筒加热器每分钟自动接通3次~5次(由电流计或指示灯观察)。如自动控温线路采用可控硅代替继电器,则冷却水得调节应以加热器中有微弱电流为准。

调好冷却水后,开始读取内筒温度,借助放大镜读到0、001K,每次读数前,开动振荡器3s~5s。当以1min 为间隔连续3次温度读数极差不超过0、001K时,即可通电点火,此时得温度即为点火温度t0。否则,调节电桥平衡钮,直到内筒温度达到稳定,再行点火。

点火后6min~7min,再以1min间隔读取内筒温度,直到连续3次读数极差不超过0、001K为止。取最高得一次读数作为终点温度t n.

注:用铂电阻为内、外筒测温元件得自动控温系统中,在内筒初始温度下调定电桥得平衡位置后,到达终点温度(一般比初始温度高2K~3K)后,内筒温度也能自动保持稳定。但在用半导体热敏元件得仪器中,可能出现初始温度下调定得平衡位置,不能保持终点温度得稳定。凡遇此种情况时,平衡钮得调定位置应服从终点温度得需要。具体做法就是:先按常规步骤安放氧弹与内筒,但不必装试样与充氧.把内筒水温调节到可能出现得最高终点温度。然后开动仪器,搅拌5min~10min。精确观察内筒温度。

根据温度变化方向(上升或下降)调节平衡钮位置,以达到内筒温度最稳定为止,至少应能达到以每分钟为间隔连续5次得温度读数极差不超过0、002K。平衡钮得位置一经调定后,就不要再动,只有在又出现终点温度不稳定得情况下,才需重新调定.按照上述方式调定得仪器,在使用步骤上应做如下修正:

装好内筒与氧弹后,开动搅拌器、加热器、循环水泵与冷却水,搅拌5min后(此时内筒温度可能缓慢持续上升),准确读取内筒温度并立即通电点火,而无需等内筒温度稳定。

25.3.7 关闭搅拌器与加热器(循环水泵继续开动),然后按标准8、2、9步骤结束试验。

25.4 自动氧弹热量计法

25.4.1 按照仪器说明书安装与调节热量计。

25.4.2 按本标准得8、2、2步骤称取试样。

25.4.3 按本标准得8、2、3步骤准备氧弹。

25.4.4 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其余步骤得试验,然后按本标准8、2、9步骤结束试验。

25.4.5 试验结果被打印或显示后,校对输入得参数,确定无误后报出结果。

26 测定结果得计算

26.1 温度校正

26.1.1 温度计校正

使用玻璃温度计时,应根据检定证书对点火温度与终点温度进行校正。

a)温度计刻度校正

根据检定证书中所给得孔径修正值校正点火温度t0 与终点温度t n ,再由校正后得温度(t0+h0)与(tn+h n )求出温升,其中h O 与h n 分别代表t0 与h n 得孔径修正值。

b)若使用贝克曼温度计,需进行平均分度值得校正。

调定基点温度后,应根据检定证书中所给得平均分度值计算该基点温度下得对应于标准露出柱温度(根据检定证书所给得露出柱温度计算而得)得平均分度值H0.

在试验中,当试验时得露出柱温度t e与标准露出柱温度相差3℃以上时,按式(1)计算平均分度值H:

H= H0+0、00016(t s—t e) (1)

式中:

H0--—-—--该基点温度下对应于标准露出柱温度时得平均分度值;

t S-——--—-该基点温度所对应得标准化露出柱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e---—--—试验中得实际露出柱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0、00016—-——-水银对玻璃得相对膨胀系数。

26.1.2 冷却校正(热交换校正)

绝热式热量计得热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无需冷却校正。恒温式热量计在试验过程中内筒与外筒间始终发生热交换,对此散失得热量应予校正,办法就是在升温中加上一个校正值C,这个校正值称为冷却校正值、计算方法如下:首先根据点火时与终点时得内外筒温差(t0-t j)与(tn-tj)从v~(t-t j)关系曲线(按本标准10、1~10、4条标定)中查出相应得v0与vn或根据预先标定出得式(2)、式(3)计算出v0与v n:

v0= k(t0-tj ) +A…………………………………(2)

vn= k(t n -t j)+A (3)

式中:

v0-—在点火时内外筒温差影响下造成得内筒降温速度,单位为开尔文每分钟(K/min);

v n——在终点时内外筒温差影响下造成得内筒降温速度,单位为开尔文每分钟K/min);

k——热量计得冷却常数(按本标准第10、3~10、4条标定),单位为每分钟(min—1);

A——热量计得综合常数(按本标准第10、3~10、4条标定),单位为开尔文每分钟(K/min); t0—t j——点火时得内、外筒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t n-tj-—终点时得内、外筒温差,单位为开尔文(K);

tj ——外筒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然后按式(4)计算冷却校正值:

C=(n-a) v n +av0 …………………………………(4)式中:

C ——冷却校正值,单位为开尔文(K);

n ——由点火到终点得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a—- 当△/△1ˊ40〞≤1、20时,a=△/△1’40” -0、10;

当△/△1ˊ40〞〉1、20时,a=△/△1ˊ40〞;

其中△为主期内总温升(△= t n-t0), △1ˊ40〞为点火后1’40”时得温升(△1ˊ40〞=t1ˊ40〞—t0)。

在自动氧弹热量计中,或在特殊需要得情况下,可使用瑞方(Regnault-Pfandler)公式:

(5)

式中:

t i -—主期内第imin 时得内筒温度。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使用瑞—方公式,在操作步骤上要求点火后至少每分钟读温一次,直至终点。

注:当内筒使用贝克曼温度计,外筒使用普通温度计,应从实测得外筒温度(见本标准第8、2、6)中减掉贝克曼温度计得基点温度后再当做外筒温度t j,用来计算内、外筒温差(t o-tj)与(tn—tj).如内、外筒都使用贝克曼温度计,则应对实测得外筒温度校正内、外筒温度计基点温度之差,以便求得内、外筒得真正温差。

26.2 点火热校正

在熔断式点火法中,应由点火丝得实际消耗量(原用量减掉残余量)与点火丝得燃烧热计算试验中点火丝放出得热量。

在棉线点火法中,首先算出所用一根棉线得燃烧热(剪下一定数量适当长度得棉线,称出它们得质量,然后算出一根棉线得质量,再乘以棉线得单位热值),然后确定每次消耗得电能热。

注:电能产生得热量(J)=电压(V)×电流(A)×时间(s)。

二者放出得总热量即为点火热.

26.3 弹筒发热量与高位发热量得计算

26.3.1 按式(6)或式(7)计算空气干燥煤样得弹筒发热量

a)恒温式热量计:

…………………………(6)式中:

Qb,ad —-空气干燥煤样得弹筒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

E——热量计得热容量,单位为焦耳每开尔文(J/k);

q1——点火热,单位为焦耳(J);

q2——添加物如包纸等产生得总热量,单位为焦耳(J);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H-—贝克曼温度计得平均分度值;使用数字显示温度计时,H=1;

h o——t o得毛细孔径修正值,使用数字显示温度计时,h0=0;

h n—-t n得毛细孔径修正值,使用数字显示温度计时,hn=0。

b)绝热式热量计:

(7)

9、3、2 按式(8)计算空气干燥煤样得恒容高位发热量

(8)

式中:

--空气干燥煤样得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

——空气干燥煤样得弹筒发热量,单位为焦耳每克(J/g);

——由弹筒洗液测得得煤得含硫量,单位为百分数(%);当全硫含量低于4、00%时,或发热量大于14、60MJ/kg 时,用全硫(按GB/T 214测定)代替;

94、1—-空气干燥煤样中每1、00%硫得校正值,单位为焦耳(J);

-—硝酸生成热校正系数:

当Qb≤16、70MJ/kg,=0、0010;

当16、70 MJ/kg

当Q b>25、10 MJ/kg,=0、0016.

加助燃剂后,应按总释热量考虑。

在需要测定弹筒洗液(8、2、9)中硫Sb,ad得情况下,把洗液煮沸2min~3min,取下稍冷后,以甲基红(6、3)(或相应得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6、2)滴定,以求出洗液中得总酸量,然后按式(9)计算出弹筒洗液硫Sb,ad(%):

…………………………(9) 式中: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得物质得量浓度(6、2),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滴定用去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0 —-相当1mmol硝酸得生成热,单位为焦耳(J);

m--称取得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1、6——将每摩尔硫酸1/2( H2SO4)转换为硫得质量分数得转换因子;

也可按附录 C 进行测定。

注:这里规定得对硫得校正方法中,略去了对煤样中硫酸盐得考虑.这对绝大多数煤来说影响不大,因煤得硫酸盐硫含量一般很低.

但有些特殊煤样,硫酸盐硫得质量分数可达0、5%以上。根据实际经验,煤样燃烧后,由于灰得飞溅,一部分硫酸盐硫也随之落入弹筒,因此无法利用弹筒洗液来分别测定硫酸盐硫与其她硫.遇此情况,为求高位发热量得准确,只有另行测定煤中得硫酸盐硫或可燃硫,然后做相应得校正。关于发热量大于14、60MJ/kg得规定,在用包纸或掺苯甲酸得情况下,应按包纸或掺添加物后放出得总热量来掌握。

27 热容量与仪器常数标定

27.1 计算发热量所需热容量E与恒温式热量计法中计算冷却校正值所需得v~(t-tj)关系曲线或仪器常数k与A通过同一试验进行标定。

27.2 在不加衬垫得燃烧皿中称取经过干燥与压片得苯甲酸(6、4),苯甲酸片得质量以0、9g~1、1g为宜。

苯甲酸应预先研细并在盛有浓硫酸得干燥器中干燥3天或在60℃~70℃烘箱中干燥3h~4h, 冷却后压片。

苯甲酸也可以在燃烧皿中熔融后使用。熔融可在121℃~126℃得烘箱中放置1h,或在酒精灯得小火焰上进行,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使用。熔体表面出现得针状结晶,应用小刷刷掉,以防燃烧不完全.

27.3 根据所用热量计得类型(恒温式或绝热式),按照发热量测定得相应步骤准备氧弹与内、外筒,然后点火与测量温升。在恒温式热量计情况,开始搅拌5 min后准确读取一次内筒温度(T0),经10 min后再读取一次内筒温度(t0).随后即接发热量测定步骤点火,记下外筒温度(t j)与露出柱温度(t e),并继续进行到得出终点温度(t n)(见本标准第8、2、6~8、2、8).然后再继续搅拌10min 并记下内筒温度(T n),试验即告结束。在绝热式热量计情况,步骤同8、3。打开氧弹,注意检查内部,如发现有炭黑存在,试验应作废.

27.4 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v0、vn与对应得内、外筒温差(t-t j)见表1。

上述得t j为对实测得外筒温度按本标准第9、1条注得方法校正贝克曼温度计基点所得得数值.热容量标定试验结0n

j j k与A(计算方法见附录A、1).

图6 v~(t-t j)关系曲线

27.5 热容量标定中硝酸生成热可按式(10)求得:

q n=Q×m×0、0015 ……………………………………(10) 式中:

qn——硝酸得生成热,单位为焦耳(J);

Q ——苯甲酸得标准热值,单位焦耳每克(J/g);

M-—苯甲酸得用量,单位为克(g);

0、0015 -—苯甲酸燃烧时得硝酸生成热校正系数。

27.6 按照本标准第9、1与9、2条得方法进行各项必要得校正.

27.7 热容量E按式(11)计算:

…………………………(11) 这里C得计算中所用得o与n应就是根据每次试验中实测得(t0-t j)、(t n-t j)、从~(t-tj)关系曲线中查得得值,或就是由式(2)与式(3)计算,然后代入冷却校正公式以求出C值。

注:当例常测定采用瑞—方公式计算冷却校正值时,热容量计算中也必须采用同一公式.

27.8 热容量标定一般应进行5次重复试验。计算5次重复试验结果得平均值()与标准差S。其相对标准差不应超过0、20%;若超过0、20%,再补做一次试验,取符合要求得5次结果得平均值(修约至1J/K)作为该仪器得热容量。若任

煤炭基础知识

煤炭基础知识

煤炭基础知识 一、煤炭的生成 煤炭的生成。煤炭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阶段。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水存在的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的作用下,直到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物质,这就是泥炭。这个过程,叫做泥炭化过程。这个阶段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进行千百万年。第二阶段,由泥炭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无烟煤阶段。当泥炭层形成后。有水经常冲刷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的砂、石,在泥潭层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下的泥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逐步变成比重较大,较致密的黑褐色的褐煤。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逐渐增高,煤层中温度也逐渐升高后,煤质便发生变化,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这样褐煤逐渐变成了烟煤、无烟煤。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可能变成石墨。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 二、煤炭的分类及各类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1)煤炭按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及无烟煤 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

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作为生产原料,用来生产焦炭,进而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称为炼焦煤; 钢铁行业高炉喷吹用的喷吹煤; 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 我国约1/3的煤用于发电,目前平均消耗为标准煤(7000大卡)370g/kw.h。 (2)煤炭按粒度分类:经简单筛选后剩下的大块有烟煤,筛选常用通过网目大小来规定最小尺寸的块度。 块煤:﹥13mm,最大块不得大于300mm 主要分为三类混煤 末煤(助燃用):粒度﹤13mm (3)煤炭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具体分类如下: 1.褐煤(HM) 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2.长焰煤(CY) 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

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 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 FCd=100-Ad-Vd FCdaf=100-Vdaf 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煤作为动力燃料,主要是利用煤的发热量,发热量愈高,其经济价值愈大。同时发热量也是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以及锅炉设计的参数。 煤的发热量表征了煤的变质程度(煤化度),这里所说的煤的发热量,是指用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煤: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褐煤(HM):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烟煤(YM):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WM):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煤样:为确定煤的某些特性按规定方法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试样。 采样: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 一般分析煤样(空气干燥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标准煤样: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的煤样。 煤样缩分:在煤样制备中,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分,一份或多份留下来的过程。 工业分析: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外在水分(M f):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内在水分(M inh):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全水分(M t):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一般分析煤样水分(M ad):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

气湿度达到大致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 灰分(A):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挥发分(V):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焦渣特性: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的残留物的粘结、结焦性状。 固定碳(FC):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全硫(S t):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称。 弹筒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Q gr,v):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恒容低位发热量(Q net,v):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恒容低位发热量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收到基(ar):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空气干燥基(ad):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煤质检验试题

1 煤质化验工安全技能知识复习题(二季度) 一、填空题: 11、测定全硫按国家标准,主要有三种方法,即艾士卡法、库仑滴定法和高温燃烧中和法。 12、煤的发热量有弹筒发热量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三种。 13 、由高等植物演变形成的煤叫腐植煤,从褐煤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阶段,是变质作用阶段。 14 、煤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种种特征叫煤的机械性质。 15、热容量标定值的有效期为三个月。 16、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量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 0.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 (1± 0.1)g ,称准至0.0002g ,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 0.15g 。 17、对测定煤样发热量的实验室,其温度要求:室温应保持恒定,冬夏室温应保持变化在 15~35℃。 18、在煤中覆盖一层三氧化钨的作用是催化作用、防爆燃作用。 19 、煤的挥发份越高,则易于点燃和燃烧完全。 20、煤的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岩浆热液变质和动力变质。 21、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 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 1h ,无烟煤干燥1.5h 。22、用的燃煤基准有空气干燥基、干燥基、收到基、干燥无灰基四种。 23、测定煤的灰分时,应先升温至 500 ℃,停半小时,使煤中硫

化物在硫酸盐分解前就完全氧化排除,然后再升稳至 815±10℃灼烧1 小时。 24、分析天平是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它的感量与灵敏度呈倒数关系。 25 、下列基准物质的新符号是:收到基ar,空气干燥基ad,干燥基d,干燥无灰基 daf。 二、选择题: 11、热容量标定的有效期为( C )个月。 A、1 B、2 C、3 12、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时,需在煤样上覆盖一层三氧化钨,三氧化钨的作用是(A )。 A、促进硫酸盐分解; B、防止煤样喷溅; C、隔绝空气; D、防止煤样分解。 13、氧化镁的化学分子式为( C )。 A、Na2O B、feO C、mgO D、CaO 14、利用酸碱反应进行滴定的方法为( A )。 A、酸碱滴定法; B、氧化还原滴定法; C、络合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 15、艾氏卡试剂是指( B )。 A、 NaOH+MgO=1:2 B、NaCO2+MgO=1:2 C、Na2CO2+MgCO2=1:2 D、Na2CO2+MgO=1:2 16、卡焦耳的换算关系是( C )。 A、 1卡20℃=4.1855焦耳; B、1卡15℃=4.1855焦耳; C、

培训资料-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第一节印刷基本知识 一、印刷的五大要素 1.原稿:原稿是整个制版、印刷工艺中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艺术效果和复制还原效果。凹印制版常见原稿有:黑稿、彩稿、印刷品原稿、摄影原稿、设计光盘原稿等。 2.印版:印版即提供印刷用的模版,它是由原稿到印刷品的印刷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印版因着墨和不着墨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其功能是根据原稿,区分出图文部分与非图文部分,使非图文部分形成空白不接受油墨,而图文部分则接受油墨,在印刷时,使附着油墨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从而完成一色的印刷。 3.油墨:油墨是获得印刷图文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体现原稿色彩的重要因素。油墨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印版种类、印刷形式、承印材料的不同而区分,凹版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里印油墨、表印油墨两大类,其中里印油墨又可分为PVC用油墨、OPP用油墨、PET用油墨等。 4.承印材料:承印材料指印刷过程中承载图文墨色的材料。凹版包装印刷的承印材料主要有纸张、薄膜、铝箔等。薄膜又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脂(PET)等。 5.印刷设备:印刷设备主要指印刷、复合等机械,是实现印刷品生产的关键。 二、印刷种类 1.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简称凸印,俗称铅印,历史最久。目前我国印刷行业采用较多的活字版和铜锌版印刷。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简称凹印,其图 文部分低于印版表面的空白部分。我国 的软包装印刷主要是采用凹版印刷。右 图为凹版印刷方式图解。 3.平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和空白两 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 印刷。胶印是常见的平版印刷方式。平 版印刷不是直接印刷,而间接印刷。 4.孔版印刷:孔版属于透过性印刷,利用细金属网透空的特性,将图文部分镂空而非图文部分以抗墨性胶质体保护,油墨置于版面上以刮版刮压,油墨透过镂空的图文部分转移到承印物上。常见的孔版印刷方式是丝网印刷,现在仍然应用广泛。 第二节凹版印刷的特点及国内凹印的发展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1.墨层厚实,墨色均匀。凹印能真实再现原稿效果,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明亮,这是由凹印的特点所决定的。凹版印刷采用的是网穴结构,依靠墨量体积不同来表现层次。 2.印刷速度快?。现代凹版印刷机均采用圆压圆形式,特别是卷筒式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上没有空档,机器运转平稳,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最高可达250米/分钟。 3.适应介质广泛。凹印适用的介质非常广,PVC、PET、PE、NY、CPP、OPP、BOPP、组合膜以及其它与以上材料有相同性质的薄膜类、纸张,甚至铝箔等。 4.产品适应范围广。通过选用不同的油墨,可以在纸张、塑料薄膜、纺织品、铝箔、玻璃纸等各种材料上印刷。凹版印刷机可以和柔印、丝印、烫印、凹凸压印、分切等多种工序组成自动化

#煤炭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煤炭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为提高唐山办事处业务人员的业务实战水平,在煤炭市场中施展才能,抢占先机,开拓客户,占领市场,特编撰汇总此学习大纲,主要学习掌握煤炭基础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由于时间仓促,有些资料自网上搜索得来,难免有不足和遗漏,请指正。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一、水分符号:M,单位:%, 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 内水: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 外水:在开采或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在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水分的存在对煤极其不利,在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符号:A,单位:%,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

煤炭化验知识

煤炭分析化验知识 ` (一) 中国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粘煤(占1.74%),不粘煤(占13.8%),长焰煤(占 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类别: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小类: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的类别。 煤阶:又称煤级,煤化作用的深浅程度的。 褐煤: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殖酸。 次烟煤:国际煤层煤分类中,含水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等于、大于20到小于24MJ/kg的低煤阶煤。 烟煤: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无烟煤: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硬煤: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温(应该是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或小于

24MJ/kg但镜质组平均随即反射率等于或大于%的煤。 长焰煤: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室火焰长。 不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无黏结性的烟煤。 弱粘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粘结性介于不粘煤和1/2中粘煤之间。 1/2中粘煤:粘结性介于气煤和弱粘煤之间的、挥发分范围较宽的烟煤。 气煤: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强度较高的焦炭。 肥煤: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的焦炭,但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有蜂焦。 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胶质体热稳定性好,所得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 瘦煤:变质程度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大部分能结焦。焦炭的块度大。裂纹少,但熔融较差,耐磨强度低。 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结焦性低于瘦煤。 贫煤: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最低的烟煤,不结焦。 风化煤:受风化作用,使含氧量增高,发热量降低,并含有再生腐植酸等性质有明显变化的煤。 天然焦:煤受岩浆侵入,在高温的烘烤和岩浆中热液、挥发气体等的影响下

煤质基础知识

煤质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部分煤质基础知识简介 一、煤的物理性质 颜色和粉色 光泽 比重和容重 透明度 折光性 反光性 Δ煤的物理性质发光性 硬度 脆度 断口 裂隙 导电性 磁性和耐热性等 煤的颜色是指新鲜煤块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在不同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普通白光照射下,煤的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腐植煤的表色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化,见下表: 腐泥煤的表色有时呈深灰色,有时为浅黄、棕褐,有时为灰绿以至黑色,变化不定。煤中水分能使煤的颜色加深,矿物质所起的作用往往相反。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一般都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者用 镜煤在脱釉的素烧瓷板上刻划的条痕而得,所以也被称为条痕色。煤的粉色往往略浅于表色,但是煤的粉色变化又较表色固定,因而常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普通透射光下煤的切面(薄片)所显的颜色称为体色。在垂直反射光下煤的表面(光片)所显示的颜色称为反射色。 长焰煤常见光泽为沥青状光泽,颜色黑色,有时带有褐黑色色彩,条痕褐色、褐黑色。 比重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相同体积(不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之比。体重(容重),指在一定的温度(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同体积(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 之比。 比重-容重 孔隙率= ×100% 比重 煤的比重与煤岩类型、变质程度以及煤中所含矿物的成分和含量有密切关系。通常所指煤的比重都是包括矿物质在内的比重。因此,煤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含矿物质的影响,比重随矿物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变质程度相同的煤,其煤岩类型不同,比重也有差异,一般暗淡煤的比重较光亮煤为大。煤的比重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加大。褐煤一般<,烟煤多为~,无烟煤为~;腐泥煤一般仅为。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煤的假比重”。煤的容重是在勘探过程中通过采集专门的容重样测定的。它是煤层储量计算的重要参

凹印版辊的基本知识综述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包装市场飞速发展和国际 制版先进设备迅速更新的影响,制版设备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制版企业遍地开花,版材市场供不应求。9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性能提高,制版质量大幅提高,制版周期不断缩短。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软包装制版行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俗话说,印刷品质量“三分在印刷,七分靠制版”。那么,当前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制版技术如何?其市场状况怎 样?印刷制版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期技术专题,编辑部将和您一起关注制版的相关技术。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 的地位。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等特殊领域;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软包装印刷,随着国内凹印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在纸张包装、木纹装饰、皮革材料、药品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各个领域均有水准的专业制 版公司,其使用的设备均从德国或瑞士进口,其生产的各种凹印版辊质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生产的凹印版辊已有部分向国外出口。近年来,凹印版辊印刷大量采用醇溶性油墨和水性油墨、UV油墨,既符合了国家绿色环保印刷的要求,又能适应薄膜、复合材料、纸张等多种介质,因而在包装印刷领域保持了常胜不衰的局面,成为国内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凹印版辊的制作工艺,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多种工艺选择,分别是碳素纸照相法、直接加网法、胶凹印转换电子雕刻、数字电子雕刻、激光雕刻后腐蚀、激光直接雕刻等等。在此,我主要谈谈其中目前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雕刻凹印版辊的制作。 从凹印版辊的制作流程来看,主要有以下步骤:印版基体制作、印版辊筒镀铜处理、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印版辊筒镀铬。其中,印版基体制作及印版镀铜辊筒处理是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是同步进行的,当印版镀铜辊筒处理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最后印版镀铬,至此完成印版的全部制作过程。

煤炭业务基础知识

二、煤炭业务基础知识 (一)、煤炭行业常用语 ?付款方式 1、一票:就是价格里已经带有煤管票的价格。 2、两票:价格里分别包含煤炭增值税票和煤管票的价格。 3、大款:煤炭合同价,即走公司帐目。 4、小款:好处费,这个是不走公司帐目的。 5、大款+小款:比如650+30,意思是说煤炭合同价650,30块钱的好处费。 ?报价方式 1、坑口价是在煤矿坑口交货的价格。 2、车板价,是在煤矿所在地火车站交货的价格。主要区别是交货地点不同和内含其他费用多少的不同,区别就类似于国际贸易术语种的EXW,和FOB。 3、车板含税价:有税的车板价格。 4、一票制:所谓一票,是指将购进的所有发票项目进成本。 5、平仓价:平仓价是指煤炭在港口装船后的价格。除煤炭本身价格外,需要加上港杂费一项,国内港口不同,15-20元|吨。这个费用是交给港口的,也就是所说的场地费和装卸费。 6、场地价:是指在某个堆放场地交货的价格,一般是不包括税的。平仓价是指煤炭在港口装船后的价格。 7、含税车板价:是指在火车车厢交货、含增值税的价格。 8、不含税车板价:是指在火车车厢交货、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也就是说,没有在煤价上加17%的税。 9、含税包干价、不含税包干价是指,把煤运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的价格,一般是用火车或者船、或者汽车运输。含税和不含税是说用户需要不需要发票,如果需要发票,是以煤价和运费为基础,加上税。10、到站价:和含税包干价、不含税包干价一样。 (二)、煤炭业务操作方式 ?注意事项:

1.煤炭首先要搞清楚煤种,煤种的主要依据是挥发份,这样可以决定煤的下游用户群; 2.搞清楚煤炭质量,燃料用煤主要看发热量,其它用煤主要看灰份; 3.结算方式,现在基本是两票制,煤价和运价综合考虑; 4.运输方式,水、陆、铁。 5.付款方式,销售的关键,这一环节把不好有可能会出现上当。 ?跟踪付款的操作方式: 1、签订购销合同,并公证。 2、我司垫资报批计划,计划批下来再付计划费给我公司。垫资批计划主要是针对直接(终端)用户,对于是中间商和中介朋友,计划费需预付。 3、双方化验煤炭质量和确定煤矿。煤矿所需的预定金由我公司支付。 4、煤炭上站的当天预付50%货款。也可以每天实际上站多少吨就结算多少吨。 5、装车完毕,双方检查煤炭质量和数量。由我公司垫资起票,并开具增值税发票,客户见铁路大票付45%的货款。 6、留5%货款作为质量保证金,货到厂化验合格后付清(煤炭的重量以始发站轨道衡称重为结算依据,煤炭质量以厂家化验结果为结算依据)。 (三)、合同流程及注意事项 ?签订合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与新客户签订合同的步骤 ①向部门提供客户调查表和对方公司的五证(营业执照、煤炭经营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 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 ②根据合作的具体情况拟定合作合同(尽量争取合同由我方拟定); ③把客户调查表、客户公司五证和合同一同交予审计部进行审核; ④审核通过后双方进行最终合同的签订,否则找出具体原因是否要继续进行合作。 2、与老客户签订合同的步骤 ①无论是采购还是销售合同,在拟订合同之前各业务小组根据具体操作情况先向部门领导汇报审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凹版印刷知识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油墨的主要成分包含{颜料}、{树脂{连接料}}、{助剂}、{溶剂}。 2.员工更换或研磨刮刀时,要{戴防割手套},更换下来的废弃刀片要放入{废刮刀专用桶}内,不得{随意丢入垃圾箱},以免割伤他人。 3.电眼间距的检测必须在每一卷的自检中进行,用{钢尺}测出一个版周的实际数值,,目测预估到小数点后一位,除以一个版周里的{版数},得到的数值即为电眼间距值。该数值必须控制在工作标准书所示Pitch值的允差范围之内。如有超出,须{及时调整相关生产参数)。 4.压胴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由机台人员及时提出异常现象,用{油性笔}做好标示并提供{印刷异常样品},并填写{废压胴单}交带班主管签字后交版库,以便及时研磨修缮。 5.印刷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品质异常,领机应首先{处理异常},然后{夹条标示}并{在流程单及MES 系统上注明},且应送{检品}复卷确认,视情况{整版不良去除或注明哪几条单条报废}。 6.在自检中油墨附着性用{24mm}宽的透明胶带粘在印刷面的油墨上,再以{1m/秒}的速度匀速撕下胶带,膜上的油墨{90%}未被粘下为合格,否则作异常提报。 7.常说的“5S”包含{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教养}五项。 8.印刷时色差有个标准范围,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正常出货,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则就有可能报废。我们所说的这个范围是:dH{≤1.0}、dE{≤3.0}以内。 9.版胴不良的确认必须由领机提报给{带班主管}确认,提供{异常留样}并填写{版胴异常提报单},由{带班主管}签名,同时必须知会{版库人员},便于分析、判别、处理、改善版胴存在的问题。 10.诺克尔粘度仪控制面板上有两行显示粘度的数值,其中上面一行数字代表{油墨的实际粘度}。 11.我们常用色差仪检测在制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别程度,美能达CR-10色差仪上的dH、dC、dL、dE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dH数值后会跟有一个字母,此字母表明的是:与基准色相比较被测色在哪个方面发生了改变:“R”代表{偏红}、“B”代表{偏兰}、“Y”代表{偏黄}、“P”代表{偏紫}、“G”代表{偏绿}。 12.首自检取样数量要求{≥2版周},取样频次要求{每卷}取样1次。 13.为保证生产顺畅,交接班时,交班方至少给接班方准备{2H}生产的原物料;如果是换单交班的,则须完成{新订单的领料}。 14.半制品所用纸管应与原膜宽度相同,最长不能长出半成品{2cm}。 15.现场人员设备保养项目包括{清洁}、{检查}、{给油}三项。 16.版胴在上机前,应根据{排程}、{送版单}、{版套标示}、{版顶版号}进行确认。 17.上版时必须根据《工作指示单》要求,先确认印刷半成品{出卷方向},进而确定装版方向。 18.异常原因细部分析中的5M1E是指:{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 19.《印刷制程检验标准》上规定,双向拉伸类薄膜:主要图案套色偏差{≤0.20mm},次要图案{≤0.35mm}。 20.印刷机的张力系统包含{印前张力}、{印后张力}、{收卷张力}、{放卷张力}、{收卷牵引辊张力}、{放卷牵引辊张力}六部分。 21.印刷时所用的单元机组都要打开加热开关,以便油墨及时干燥。那么设定温度时需要考虑{印刷面积的大小}、{印刷速度的快慢}、{印刷材质的不同}三个因素。 22.蒸煮油墨中添加固化剂的作用是{增加油墨的附着力}。 23.印刷机正常停机时,应先降速至{50 }m/min以下,再按停机按钮。 24.印刷首检的八项管制重点是:{外观}、{颜色准确性}、{条码正确性}、{图案文字正确性}、{出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 1、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 一、水分(M )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部分总和。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 二、灰分(A )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三、挥发分(V )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质最(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五、发热量(Q )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

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 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 FCd=100-Ad-Vd FCdaf=100-Vdaf 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煤作为动力燃料,主要是利用煤的发热量,发热量愈高,其经济价值愈大。同时发热量也是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以及锅炉设计的参数。 煤的发热量表征了煤的变质程度(煤化度),这里所说的煤的发热量,是指用1.4比重液分选后的浮煤的发热量(或灰分不超过10%的原煤的发热量)。成煤时代最晚煤化程度最低的泥炭发热量最低,一般为20.9~25.1MJ/Kg,成煤早于泥炭的褐煤发热量增高到25~31MJ/Kg,烟煤发热量继续增高,到焦煤和瘦煤时,碳含量虽然增加了,但由于挥发分的减少,特别是其中氢含量比烟煤低的多,有的低于1%,相当于烟煤的1/6,所以发热量最高的煤还是烟煤中的某些煤种。鉴于低煤化度煤的发热量,随煤化度的变化较大,所以,一些国家常用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作为区分低煤化度煤类别的指标。我国采用煤的恒湿无灰

煤质个人工作总结

XX煤质个人工作总结 在化验室工作中,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处处警惕毫不放松,把安全做实做细。要求自身工作必须投入,能够正确认真小心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熟记各项安全措施。下面是XX煤质个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XX煤质个人工作总结本人自从进入煤质化验行业以后,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任务,立足化验室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勤学苦练,努力工作,掌握了一手过关的化验技术,我在领导、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用自己所学知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身为一名化验员我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现将本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完善自我 化验室工作连接着生产与销售等环节,可靠的数据提供说话的依据。因此,做好化验室工作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化验人员,要想干好化验室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技能和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我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钻劲,边干边学,勤思考,多积累,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一是系统学习了化验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在书店购买、向同事请教等;二是通过学习、掌握了各

项化验的理论依据、工作原理和相关的操作流程;三是学习熟记相关的管理制度,诸如化验室检验工作的管理、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化验室资料及化验室环境的管理等。 随着公司的发展,实验室仪器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之上,又学习了一系列新的实验方法,并且熟练掌握,较好的完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其次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通过和领导、同事们的商讨研究最终解决。同时也对相关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二、工作内容与体会 我的工作主要是化验和分析。化验室每天化验精煤、浮精、浮选精煤、煤泥、筛末原和尾矿的水分和灰分,及时的通知生产车间,使之更好的控制生产;并且化验商品煤的灰分、水分、发热量等煤质指标,实时作出分析、上报汇总,使得生产管理上能够及时掌握全厂的生产、销售情况。样本的各项指标化验最后到煤质的分析汇总的一整套流程都要求规范、准确、真实。为保证煤质结果的真实有效,化验室的每个操作都严格、规范。在化验室,我不仅学习了一整套的化验流程,更是学习到煤质科的各项规范操作。 化验工作精细琐碎,我们会经常遇到不同的新问题。所以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细心观察化验现象,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煤质化验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本人自从进入煤质化验行业以后,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任务,立足化验室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勤学苦练,努力工作,掌握了一手过关的化验技术,我在领导、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用自己所学知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身为一名化验员我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现将本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完善自我 化验室工作连接着生产与销售等环节,可靠的数据提供说话的依据。因此,做好化验室工作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化验人员,要想干好化验室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技能和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我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钻劲,边干边学,勤思考,多积累,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一是系统学习了化验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在书店购买、向同事请教等;二是通过学习、掌握了各项化验的理论依据、工作原理和相关的操作流程;三是学习熟记相关的管理制度,诸如化验室检验工作的管理、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化验室资料及化验室环境的管理等。 随着公司的发展,实验室仪器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之上,又学习了一系列新的实验方法,并且熟练掌握,较好的完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其次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新

的问题,通过和领导、同事们的商讨研究最终解决。同时也对相关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工作内容与体会 我的工作主要是化验和分析。化验室每天化验精煤、浮精、浮选精煤、煤泥、筛末原和尾矿的水分和灰分,及时的通知生产车间,使之更好的控制生产;并且化验商品煤的灰分、水分、发热量等煤质指标,实时作出分析、上报汇总,使得生产管理上能够及时掌握全厂的生产、销售情况。样本的各项指标化验最后到煤质的分析汇总的一整套流程都要求规范、准确、真实。为保证煤质结果的真实有效,化验室的每个操作都严格、规范。在化验室,我不仅学习了一整套的化验流程,更是学习到煤质科的各项规范操作。 化验工作精细琐碎,我们会经常遇到不同的新问题。所以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细心观察化验现象,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化验室工作安全意识相当重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公司遵循的安全原则,化验室对安全毫不放松,积极探索更安全的途径,把安全做实做细。常言道:安全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所以我工作投入,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熟记各项安全措施,遇事不能慌。 三、工作态度与勤奋敬业

凹印版辊的基本知识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包装市场飞速发展和国际制版先进设备迅速更新的影响,制版设备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制版企业遍地开花,版材市场供不应求。9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性能提高,制版质量大幅提高,制版周期不断缩短。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软包装制版行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俗话说,印刷品质量“三分在印刷,七分靠制版”。那么,当前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制版技术如何?其市场状况怎 样?印刷制版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期技术专题,编辑部将和您一起关注制版的相关技术。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 的地位。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等特殊领域;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软包装印刷,随着国内凹印技术的发展,也已经在纸张包装、木纹装饰、皮革材料、药品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各个领域均有水准的专业制版公司,其使用的设备均从德国或瑞士进口,其生产的各种凹印版辊质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生产的凹印版辊已有部分向国外出口。近年来,凹印版辊印刷大量采用醇溶性油墨和水性油墨、UV油墨,既符合了国家绿色环保印刷的要求,又能适应薄膜、复合材料、纸张等多种介质,因而在包装印刷领域保持了常胜不衰的局面,成为国内印刷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凹印版辊的制作工艺,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多种工艺选择,分别是碳素纸照相法、直接加网法、胶凹印转换电子

煤化验基础知识

煤化验基础知识

————————————————————————————————作者: ————————————————————————————————日期:

煤化验知识 1、使用高温炉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放在牢固的水泥台面上,周围不应有易燃易爆物质2、在炉内用碱性物质熔融试样或灼烧沉淀物时,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最好在炉底预先铺一层耐火板,以防止腐蚀炉膛。 2、煤在锅炉中是如何燃烧的? 答:1、干燥阶段2、挥发份析出及其燃烧阶段3、焦碳燃烧阶段4、燃尽阶段3、什么叫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 答:发电煤耗: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标准煤量(折合成发热量为29.271MJ/KG 的煤)。 供电煤耗:扣除厂用电后发电厂向外界每供一度电所消耗的标准煤量。 4、如何计算发电标准煤耗?(正平衡法) 答:b=(BQ net.ar/29.271-B’)/E kg/(kw.h) b—发电标准煤耗kg/(kw.h) 29.271—标准煤发热量 kj/kg 5、试述可能产生采样系统误差的原因? 答:1、采样点分布不均匀、不合理,如多分布在煤堆周围、车厢边沿、皮带两旁等,因而多采了大块煤2、采样工具(或采样器)进料开口宽度太小,大块煤采不到。3、子样质量偏小,采到的子样的粒度组成不能代表它邻近的煤的粒度组成4子样数目太少,失去了煤的代表性5采样周期性恰好与被采煤质波动性周期相吻合,致使采到的煤样的煤质发生单向偏差。 6、怎样制全水分煤样? 答:测定全水分煤样的制备可根据其水分含量的多少按下列方法进行:1、对含水分少的煤样,将煤样直接破碎到规定粒度6mm以下,稍加掺和摊平后,用九点

凹版印刷基础知识设计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凹版印刷基础知识----设计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凹版印刷基础知识 一、凹印印刷 凹印产品一直以精美、精细著称,从画报、图片、塑料薄膜包装到人民币,都是凹印工艺的杰作。除了单张纸凹印外,凹印一般采用轮转印刷,短墨路,正向单刮刀上墨,从当年的碳素纸腐蚀版、布美兰制版、电子雕刻制版,到今天的激光雕刻制 版,凹印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之路。 凹版印刷,采用直接印刷方式,印刷机的结构比平版印刷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印刷速度快,印版耐印力可达100万印以 上,是其它印刷方法无法相比的。 二、凹版的种类 凹版主要有照相凹版和雕刻凹版两大类。照相凹版又分为传统照相凹版(即碳素纸法或称影写凹版)和照相加网凹版。雕刻凹版分为手工雕刻、机械雕刻和电子雕刻。目前常用的是照相凹版、照相加网凹版和电子雕刻凹版。 1、照相凹版是在经重铬酸盐敏化过的碳素纸上,先晒制凹印网络,再晒制连续调阳图,然后将碳素纸上的图像转移到 滚筒上,通过显影、填版、腐蚀而制得印版。 2、照相加网凹版制版法是用喷涂法或滑环法将感光胶直接涂布在滚筒上,用加过凹网的阳图版直接曝光晒版,然后进行 显影、填版、腐蚀制得印版。 3、电子雕刻凹版是用电子雕刻机直接对凹版滚筒进行雕刻。它是通过扫描头对原稿进行扫描,得到的密度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成为电信号,再经电子计算机进行一系列处理后,传输到输出端,驱动电子雕刻头,在铜滚筒表面上进行雕刻,而制 成凹印印版。现亦有激光雕刻和电子束雕刻。 4、凹版制版法性能比较表 项目制版方法网点形状阶调平滑性制版稳定性实地密度均匀性再版重复性加工周 期文字清晰度图案接头 影写凹版网点大小相同、深度不同优差差差长差有接缝 照相加网凹版网点大小不同、深度相同一般一般差差一般差有接缝电子雕刻凹版网点大小、深度均不同优优良优短良无接缝 三、对电雕版的质量要求 电子雕刻版(包括激光雕刻版和电子束雕刻版)的层次和阶调,是以网穴的大小和深浅来表现的。为保证电雕版的质量,行业标准中规定了网穴的大小及深浅。但网穴的大小及深浅受机型(不同公司的产品)、网线线数、刻刀的新旧程度、刻刀的角度、铜层硬度(铜层硬度为维氏180~210)及产品质量要求的影响,可变因素较多,行业标准中也仅以70线/cm,130°刻刀角度 和新刻刀为例。 表1,网穴形状和尺寸: 网穴种类形状高调网穴横对角线长度(mm) 暗调网穴横对角线长度(mm) 正菱形◇35~45 165~200 拉长菱形20~35 130~145 压扁菱形25~40 140~165 小正菱形◇15~25 110~120 彩色版套印精度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印刷品套印精度的因素很多,印套印误差表所列数据为因雕刻版规 矩不准而造成的套印不准的套印允差。 四、凹版印刷机 凹版印刷机采用圆压圆轮转式的直接印刷方式,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印版耐印力高,印刷速度快,印刷品墨色厚实,层 次丰富,大批量印刷时成本较低。 凹版印刷机,按照印刷幅面,分为单张纸凹印机和卷筒纸凹印机。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卷筒纸的凹版印刷机。 按照印刷色数分类,可分为单色凹印机和多色凹印机。 按照印刷色组的排列位置分类,可分为卫星式凹印机和组合式凹印机。卫星式凹印机几个色组共用一个压印滚筒,组合式凹 印机每个色组呈水平状排列成流水线。 凹版印刷机,根据印刷品的用途,常常配备一些辅助设备、提高印刷及印后加工的能力。例如,作为书刊用的凹印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