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合集下载

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赏析】作者以兵家的眼光,论胜负由人之理,通过假想,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点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即“包羞忍耻”。

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应该有容忍羞愧与耻辱的气量,而不是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负气自杀。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是说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译文鉴赏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译文鉴赏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译文|鉴赏《乌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

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叠题乌江亭》原文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译文及注释译文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注释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⑸肯:岂肯,怎愿。

卷土来:即卷土重来。

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鉴赏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

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

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

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题乌江亭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知人论世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二、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三、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题乌江亭唐代: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题乌江亭原文赏析及翻译

题乌江亭原文赏析及翻译

题乌江亭原文赏析及翻译题乌江亭原文赏析及翻译题乌江亭原文赏析及翻译11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带拼音版dié tí wū jiāng tíng叠题乌江亭wáng ān shí王安石bǎi zhàn pí láo zhuàng shì āi ,zhōng yuán yī bài shì nán huí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jiāng dōng zǐ dì jīn suī zài ,kěn yǔ jūn wáng juàn tǔ lái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2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翻译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3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赏析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

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

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题乌江亭原文赏析及翻译2原文: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翻译:经过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赏析: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赏析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赏析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赏析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释】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译文】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

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

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

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

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

批判项羽的骄傲自大
杜牧认为项羽的骄傲自大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他过于自信,忽视了敌人的力量和智慧。
惋惜项羽的命运
杜牧在诗中表达了对项羽命运的惋惜,认为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最终以悲剧收场。
杜牧对项羽的评价
对后世的启示
项羽的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成功和失败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
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象征着英雄末路和生死抉择的场所,为诗歌营造出悲壮的氛围。
江水、落日、秋风等自然意象
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凉和无奈。
这些战斗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项羽昔日的英勇和霸气,与今日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铁骑、长戟、战袍等战斗意象
直抒胸臆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项羽的敬仰和对其失败的惋惜,情感真挚而强烈。
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项羽的人生历程充满了传奇和悲壮,他的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开创历史新篇章
项羽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推翻了秦朝,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他的事迹和影响一直流传至今。
项羽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05
CHAPTER
艺术手法分析
03
英勇与懦弱的对比
惋惜项羽失败
诗中通过项羽的失败,批判了轻视敌人的思想,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和重视敌人,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批判轻视敌人
杜牧在诗中强调了果断决策的重要性,认为项羽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强调果断决策
题乌江亭的主题思想
肯定项羽的英勇
杜牧在诗中肯定了项羽的英勇和军事才能,认为他是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与史书记载对比
与同时代作品对比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是宰相杜佑之孙。

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

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

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

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

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

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

《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又如《河湟》一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

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

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

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 杜”,以别于杜甫。杜牧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2 《阿房宫赋》亦颇有名。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
赏析
❖ 诗由项羽兵败自刎之地兴发感慨,对项羽不能忍 辱负重总结胜败教训予以批评与讽刺,并对其雄 图大业归于覆灭深表惋惜。本来,楚汉相争,早 成既成历史,而此诗却别出新解。先说胜败乃兵 家之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大丈夫自应 胜不骄、败不馁。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 故地,以图卷土重来。杜牧咏史诗,多以重写历 史的见识与气势,予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此 诗即其中杰出代表 。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 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 耻向东吴再起兵。
6
题乌江亭
1
杜牧
杜牧,字牧之,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 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唐代文 学家,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 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 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 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 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 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 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 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4
写作风格
❖ 杜牧的诗在内容上多表现诗人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在艺术 形式上注重雄俊之气的宏放畅达与情感的宣泄激越,有一股 豪迈俊爽之气。这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对杜牧诗的风格 所作出的比较准确的评价。一个诗人的艺术风格,是他在作 品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相对稳定的综合体。 在这个综合体中,始终有一个主调、主旋律,把握住了这个 主调、主旋律,也就认识了一个诗人艺术风格的主体。用 “雄姿英发”来概括杜牧诗总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抓住了 最主要的特点,这对杜牧的七律诗无疑也是适用的,它是我 们认识杜牧七律诗艺术风格的基础。但是,同一个诗人所写 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其风格也会在总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呈 现出某种个性差异,这正是诗人在艺术上臻于成熟的标志。 杜牧的七律诗,就是以“雄姿英发”的总风格为基调:感时伤事,忧国忧民

题乌江亭_古诗大全

题乌江亭_古诗大全

题乌江亭_古诗大全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2.3.4.译文赏析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矣。

”。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绝句鉴赏:乌江亭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又重来!据《史记·项羽本纪》所载,项羽在垓下兵败后率领从骑八百余人突围南奔,沿阴陵(今安徽定远县)经东城(临淮关)到达长江边的乌江亭(今和县乌江镇),这时只剩下二十八骑。

面对茫茫的大江,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听从乌江亭长的劝告:“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另一种是认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笈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笈独不愧于心乎?”于是心甘情愿自刎而死。

围绕着这段历史公案,一些咏史诗的作者从不同的创作动机、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安可知?杜牧认为乌江亭长的意见是对的,胜负乃兵家常事,能忍辱负重方是真正男儿。

如果项羽能有这样的心胸和眼光,凭借着聪明勇敢的江东子弟,未必不能卷土重来!南宋诗人李清照的观点则同杜牧相反,她赞同项羽的观点:“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史》)她认为项羽之一生:生得英伟,死得壮烈,不肯过江东正是他英雄性格的集中体现。

初唐进士、武则天时代员外郎于季子的观点与李清照近似:“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咏项羽》)。

也许李清照的《咏史》就是受此启发,以来抨击偏安江左,不敢渡江北伐的南宋小朝廷。

王安石的这首《乌江亭》既不同于杜牧的《题乌江亭》,也不同于李清照、于季子的《咏史》、《咏项羽》,而且同上述的观点都相反。

上述的观点尽管角度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站在同情项羽的这个传统立场上来分析问题。

王安石却一反传统,认为项羽在军事上败局已定,在政治上也失去了人心(包括失去了江东老根据地的人心),因此不论他是否渡江,都不可能卷土重来了。

乌江亭翻译

乌江亭翻译

《叠题乌江亭》翻译
《叠题乌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释:
1、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2、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3、肯:岂肯,怎愿。

翻译: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
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
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

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

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

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汴河怀古注释解析【唐】皮日休

汴河怀古注释解析【唐】皮日休

写作背景:
那是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
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十八 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 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 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
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
上船渡江吧!”
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 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写作背景
诗歌赏析: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 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
诗歌赏析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 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 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 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卷土重来
成语“卷土重来”不难理解,常以其比喻在失败之后,并不灰 心,重整旗鼓,重新再干。这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诗: “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未可知。” 注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乌江亭:地名,楚汉战争时,项 羽逃到乌江自刎。 期:预料。 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 辱。 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
• 注释: • ①禹:传说中治水的大英雄。 • ②汴河:在今河南开封,是隋朝时京杭大 运河的一部分。 • ③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 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水 殿龙舟指隋炀帝乘坐的大船,船身广大, 船上极尽奢华。 • ④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 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 比的。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 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众口一词,都说他荒淫 无道。诗人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独树一帜,对隋 炀帝的功过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隋炀帝
龙舟模型
古运河
古运河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题 乌 江 亭
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说:
胜败是兵家的常事难以预料, 杜 牧 能忍辱负重才算是堂堂的男子汉. 江东子弟中多有人才俊杰,
6.古诗两首
《汴(b i à n)河怀古》
唐 皮日休
尽道隋(s ú i)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 ),晚唐文学家。 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今湖北天门人。一位 道、儒兼修的学者。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 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晚唐诗 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 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 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 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 (《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 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 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 的光彩和锋芒” 《新唐书· 艺文志》录有《皮日 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皮 日 休
• 注释: • ①禹:传说中治水的大英雄。 • ②汴河:在今河南开封,是隋朝时京杭大运河的 一部分。 • ③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 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水殿龙舟指隋炀 帝乘坐的大船,船身广大,船上极尽奢华。 • ④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 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乌 江 霸 王 祠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 (河一参废2春步)考,李色描:抒诗,写(发以二 汴了1描)句 水对写李就 春隋为诗春 色王主重色的朝,在常典衰触通在型亡景过、代和生叙豪表对情写华─物。汴不─是一河再隋人句春。堤非正色三柳的面和、色感重隋四来慨笔宫句抒。写的进写皮汴荒诗 感看慨似。为皮汴诗河以洗议刷论“为罪主名,”欲,夺实故则予巧,妙虽地用对了亡翻国案之法君,进 实行际了上强只烈为的大斥运责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 罪反倒更加坐实了,角度独特。
•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 明。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 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 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 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 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三、四句运用对比、反问。
• 通过吴、越兴替史实的对照,表达作者对 历代亡国者推诿责任的痛恨,对真正祸国 殃民者的痛恨。
• 李诗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唐杜牧《题乌江亭》今韵

唐杜牧《题乌江亭》今韵

唐杜牧《题乌江亭》今韵唐杜牧《题乌江亭》今韵一君木子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评析《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了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兵家:指军事这一行当。

一作“由来”。

事不期:指事难以预料。

一作“不可期”。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经整顿东山再起。

韵译胜败兵家无常事先难以预料,能够忍辱负重男儿理应知晓。

长江以南子弟皆是智勇双全,再启旗鼓重来未必不能达到。

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时期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

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
的假设性推想(表达手法)
《赤壁》抒发了自己空有才情而难逢良机的感慨。 《题乌江亭》表达了“败不馁”的道理(表达情感)
3.对比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三位 诗人分别从哪个角度议论,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慨等
大致问法
答题技巧 紧扣要求。看清比较鉴赏的内容及要求,依照要求作答 搜寻信息。看诗题、读注释、找意象、构画面、体情感 要点齐全。注意答题的切入点,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 推敲用语。答题用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 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 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 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 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因此王安石是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 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判断。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写此诗的 一个导火索是当时丈夫赵明诚作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在城里 发生叛乱时,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反而悄悄地逃跑了。 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而当时南宋统治者更 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毫无骨气,害得百姓遭殃,更是心 生痛恨。所以当她和丈夫逃亡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 壮,创作此诗。希望南宋王朝能像项羽那样刚强不屈与中原 土地共存亡,使百姓免遭背井离乡之苦。
题乌江亭
杜牧
学习目标
01
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诗人背景
02
掌握古诗比较阅读的思路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共28页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共28页

谢谢!
28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江亭
卷土重来
成语“卷土重来”不难理解,常以其比喻在失败之后,并不灰 心,重整旗鼓,重新再干。这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诗: “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地名,楚汉战争时,项 羽逃到乌江自刎。 期:预料。 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 辱。 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
写作背景:
那是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
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十八 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 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 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
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
上船渡江吧!”
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 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写作背景
诗歌赏析: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 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
项羽苦笑着说:“天意要亡的八千江东子弟,
而今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还能拥戴我为王,我已 到今日这般天地,自己还有脸面见他们吧?”项羽说 完,立即拔剑自刎而死。 杜牧后来游览项羽自杀之地,感慨万千。他写的
《题乌江亭》诗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 ),晚唐文学家。字袭美, 一字逸少,汉族,今湖北天门人。一位道、儒兼修的学者 。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 生、醉士等。晚唐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 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 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 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 ),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 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 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新唐书· 艺文志》录有《 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诗歌赏析
乌江霸王祠
乌江霸王祠
皮日休
《乌江亭》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释: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译文: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 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 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 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 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 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 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 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 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皮日休
• 注释: • ①禹:传说中治水的大英雄。 • ②汴河:在今河南开封,是隋朝时京杭大 运河的一部分。 • ③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 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水 殿龙舟指隋炀帝乘坐的大船,船身广大, 船上极尽奢华。 • ④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 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 比的。
• 解析: • 人们都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挖这 条大运河;但至今南北方千里交通,确是 以来这条水上通道。如果隋炀帝开挖大运 河不是为了自己游玩享乐,那么他的功绩 即使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也不算 过。 • 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众口一词,都 说他荒淫无道。诗人没有人云亦云,而是 独树一帜,对隋炀帝的功过做出了客观公 正的评价。
诗歌赏析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 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 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 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隋炀帝
龙舟模型
古运河
古运河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题 乌 江 亭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说:
胜败是兵家的常事难以预料, 杜 牧 能忍辱负重才算是堂堂的男子汉. 江东子弟中多有人才俊杰,
说不定还能在整旗鼓卷土重来。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 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 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 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 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 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 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
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 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 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 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 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 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 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 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