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学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邓肯在麦克白悲剧中的作用
摘要: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的人生起伏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向为学界重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文试从一个侧面―――邓肯这个人物身上,探究造成麦克白悲剧的外在因素。
关键词:邓肯,麦克白,野心和良心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作品,同时其版本考究和部分内容真实作者的研究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学术难题。然而这并不妨碍这部名著以血腥残忍的麦克白的起伏和最终灭亡,为我们塑造出了经典的莎氏悲剧。在恐惧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麦克白的结局,获得了道义上的满足和疏泄。而且,作者通过对剧中人物的精心刻画,使我们触摸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这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对于人性复杂性的理解,使得我们能够深入到主人公麦克白的内心深处,同他一起感受野心与道义的碰撞所带来的激烈的内心斗争。
麦克白的最终堕落,根本原因毫无疑问是其自身的野心膨胀无法得到满足而造成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也有方方面面的外在的和客观的因素,最终导致这种野心不受束缚地爆发。麦克白夫人,女巫,班柯等人的作用学术界多有论及,本文则将对于邓肯这个人物进行粗浅的讨论。目的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邓肯这个首先成为麦克白野心牺牲品的人物,同时也是造成麦克白悲剧的外部原因之一。正是邓肯自身的特色决定了,他不但是麦克白悲剧的催化剂,而且也间接导致了其自己的厄运。
一、仁慈的君王?
长期以来,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者大多数都认为《麦克白》中的国王邓肯是一个仁慈的君王。麦克白的堕落乃由刺杀邓肯并嫁祸于卫兵起始,并最终走向丧心病狂地暗害班柯和麦克达夫的家人。但是,通观整个剧本,对于邓肯直接描述不甚详尽而且其中并未体现出他具有这种特点。几处对于邓肯的评价都出自于别人之口。由于下面我们即将讨论的原因,单凭这些就断定邓肯具有仁慈的特点似乎不够完备。另外,由于年代久远和历史变迁的原因,今天我们很难准确再现作者当时当日创作的目的和具体细节,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也仅仅是有助于我们做出粗略的概括或者是假想式的论断。任何断言现在看来,证据都不够十分充分。这里,笔者也仅是试图通过现有的线索和资料,提出一些个人的或许过于武断的想法。
根据《麦克白》的版本考据,这个剧本的最初来源是贺林西德的编年史。而编年史中所描述的历史上真实的国王邓肯却并不是一个仁爱贤德的国君。以此为论据评价剧中的邓肯也是同样的昏聩当然失之偏颇,因为艺术的人物当然不能够同真实生活中的人物等同。但仅仅通过《麦克白》剧中几处假别人之口描述的所谓邓肯的“仁慈”来断定作者在剧中塑造了一个圣明的国王是否也同样不足以令人信服呢?众所周知,非常重要的一个背景是此剧曾经作为供詹姆斯一世观赏的剧目,在宫廷进行过演出。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却对于当时的时弊多有针砭;而我们今日对于詹姆斯一世的历史评价也无用赘言了。当一个以民生为关注对象的伟大作家不得不面对一个以君主专制和独裁著称的君王时,对于邓肯这个象征君权和王权的人物进行一番美化无可厚非,但是很难想象在内心深处莎士比亚会对于这个人物完全的颂赞和褒扬。表现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邓肯并不是是
一个完美的人物。如果说作者在特意的将邓肯仁慈化,那么这种工作和其产生的效果也是保持在极为有限的范围之内的。下面我们将从文本出发,对于邓肯之“仁慈”进行考察。
1、剧目的开始,在战乱中为邓肯器重的考道伯爵叛变。而麦克白将考道擒获后,邓肯决定处斩考道。并且一再催问行刑的结果:
考道的死刑执行了吗。派去行刑的人还没有回来?
——1幕4景1行①
从上述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邓肯这个人物至少不是优柔寡断或者对敌人心慈手软。这短短的一句对白恰好明确的显示出了邓肯对于背弃自己的人穷追不舍的一面。在欢庆叛乱平息和战斗获胜的时刻,他的思绪并不像一般的胜利者那样更多的沉浸在喜悦中或者关注收束战果和抚慰百姓,而是一刻也没有忘记用斩首这种最为严厉的方式惩治背叛他的人。剪除异己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在涉及邓肯比较密集的第一场,我们会看到,他的这种急躁并不是偶一为之或单独存在的一种性格特征。这种行动所表达的,正是邓肯这个人物贯穿始终的整体个性及其对于王位的危机感和多疑。
2、
若非他睡时很像我的父亲,我自己就下手了。
——2幕2景10-11行
上面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引述以证明麦克白夫人的天良未泯。值得注意的是,麦克白夫人的这句话并不能说明邓肯的状态。这时的麦克白夫人,内心深处尚未完全丧失良知。所以当她看到一位熟睡中的老翁时,这种安宁祥和的场景对比于她此时卑鄙的目的,使得她不自禁的感觉到难以对于这样一个进入甜美梦乡的老人下其毒手。所谓“很像我的父亲”只是麦克白夫人此时的感觉,却不能够作为评判邓肯人格特征的依据。
3、如果上面夫人的话还只是莫须有的证据的话,麦克白的两处自白则被认为是直接的证据,常常被用来证明邓肯的仁慈:
况且,这邓肯平日为人如此的谦逊,从政又如此的廉明,他的美德将
大声疾呼像天使一般来抗议这穷凶极恶的毒手;并且恻隐心,有如一
个跨风而行的裸体的新生的婴孩,又如天上的御风而行的天使,将要
把这段惨事吹到人人的眼里,以至于泪雨淹溺了狂风。
——1幕7景11-16行
果真如此,我岂不是为了班柯的子孙而坏了良心;岂不是为他们而杀
死了仁慈的邓肯;
——3幕1景43-44行
连作恶多端的麦克白自己都承认邓肯的仁慈,那应该是毫无疑问了!但是,这样推断是否过于草率了呢?我们不能不关注这样一个事实:麦克白在这两处的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使我们不得不对他此时的判断的可信性和准确性划个问号。这里引用的两段是剧中仅有的两处麦克白对于邓肯的评判。而这两处引文当中有两个共同点值得引起我们注意。首先,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处都是麦克白在下定决心要进行屠杀之前(只是屠杀的对象不同而已),良心和
①威廉姆,莎士比亚.《马克白》梁实秋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公司远东图书公司. 2002. 本文援引原剧引文出处相同,不再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