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化和液化

合集下载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二、汽化和液化 (共47张PPT)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二、汽化和液化 (共47张PPT)
说明:液体蒸发时,要自发从周围环境 中吸取热量,使周围的环境和液体本身 的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22
课时作业本P28
观察生活中烧开水之后的现象,总 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的特

23
2、沸腾——汽化的另一种方式
观察水沸腾实验 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 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 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 的孔内穿进去,盖上烧杯,使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入水中。
46
二.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的过程(放热)
1.气体液化的方式: a.降温(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 b.压缩体积 2.”白气”是小液滴,属于液态
47
的大小
素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1
小结: 一、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在液
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液体的温度
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上空气流 动的快慢。
b.蒸发自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32
2.沸腾
1)水在零摄氏度时会不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 感觉到冷? 酒精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20
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 回倒水,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1
狗没有汗腺,靠伸出 湿湿的舌头,加快呼吸使 空气流动加快而降温。
24
沸腾
1.水沸腾前的温度变化是__不_断__升_高______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内部出现的现象 _内__部_形__成_大_量__气_泡__,气__泡_上__升_到_水__面_而__破_裂 3.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是温__度_保__持_不_变______

汽化和液化(二)

汽化和液化(二)
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6、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 )
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小冰晶和小水珠的混合
先独立完成,师友互换,得出答案其他师友质疑、点评
9、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C.开水不易散热;D.水蒸气散热快。
学生独立完成,师友展示,其他师友质疑、点评
总结与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互助解决
双堂乡中学五步导学案
学校双堂中学备课人张彦鹏备课组物理
学科
物理
课题
汽化和液化(二)
年级
八年级上册
课型
新授课
流程
具体内容
方法指导
一、目标导学
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化的条件
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认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几种白气的认识。





1、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液化的条件是:;
五、运



7、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
吃冰棒解热;烧开水时冒“白气”;夏天湿衣服晾干;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A.B.C.D.
8.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C.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D.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汽化和液化ppt

汽化和液化ppt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 压缩体积。
生活、生产中常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沸腾时
我们平时洗完衣服就把湿衣服拿出去晒, 一会儿衣服就干了,那么那些水到底跑 到哪里去了呢?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 蒸发得越快。
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实验: 实验表明:液体
天气晴朗的早晨空中会有雾,雾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模拟雨的形成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第一种方法-- 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 都可以液化。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 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
主要器材:
烧杯(或大试管) 温度计 石棉网
酒精灯(火柴)
铁架台
1.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且有少 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变小; 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却温 度不变,且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变大。
2. 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 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沸腾后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 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特点:在沸腾过程中温 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 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 一种特性。 4.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 并继续吸热。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汽化与液化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汽化与液化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汽化与液化摘要: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二、汽化与液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三、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四、应用与实例正文: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是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概念。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汽化与液化的过程及其特点1.汽化过程:物质在吸收热量的作用下,液态内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直至无法维持液态结构,从而转变为气态。

汽化过程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2.液化过程:物质在放出热量的作用下,气态内部的分子能量减少,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直至形成液态。

液化过程放出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

三、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的分子能量越大,汽化与液化的速度越快。

2.压强:压强越大,物质分子间的吸引力越强,汽化与液化的难度越大。

3.物质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其汽化与液化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也有所不同。

四、应用与实例1.汽车冷却系统:利用水在汽化与液化过程中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原理,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2.制冷系统:利用制冷剂在汽化与液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原理,实现低温环境。

3.气体储存:通过压缩气体使其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4.蒸发冷却:利用水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原理,实现自然冷却。

通过对汽化与液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从而应用到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了解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物态变化 优秀课件 汽化和液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物态变化 优秀课件 汽化和液化
【现 象】
a.手背上的酒精在逐渐消失,涂酒精的部位感觉凉飕飕的; b.在酒精中时,温度计示数不变为室温;
从酒精中取出后,玻璃泡表面的酒精在逐渐消失, 温度计示数先降低再升高到室温后稳定。
【结 论】
1.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 2.我们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3.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4.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你能举例说明吗?)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2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作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 本节我们将学习这两种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1.蒸发现象 2.水的沸腾实验 3.液化现象
【一、蒸发】
【做一做】
a.同学们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涂酒精的部位有 何感觉?
b.同学们将一支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 度;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蒸汽熨斗另一个优点是不易将衣服烫坏。
7.请解释冰箱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另外,从冰箱中拿 出的矿泉水瓶表面都是湿漉漉的,为什么呢?
8.完成课本【www】1-5题。
让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
【补充】
1.沸腾前水中出现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小, 沸腾时越来越大;
2.沸腾前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沸腾时逐渐变小。
【交流评估】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本实验沸点是98℃, 沸点与气压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1.收集的数据一般记录在表格 中,重点关注表格中所列出的物 理量及单位;
2.采用直角坐标系,画出物理 量之间的关系图像,是数据处理 的一个重要方法; 3.想一想,本实验中是如何把收 集到的数据转化为直角坐标系 中温度-时间关系图的?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上册:2汽化和液化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上册:2汽化和液化
爽,这是因为( C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
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加快了人体表面空
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水的蒸发,而蒸发能够吸 热,即汗水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使人感觉到凉爽.
内容
举例或说明
汽化、吸热
(1)液态
气态
知识
液化、放热
解读 (2)汽化时,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时,物质由
气态变为液态,两者互为相反的过程
例1 (浙江台州中考)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
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B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解析:浴室内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如果这些水蒸气
角度b 探究水的沸腾
例9 (四川南充月考)下表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时记录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时间 /min
01 2
3
45
6
7
水温/℃
90
92
94. 5
96.5
99
99
99
99
A.水的沸点为99 ℃
B.水的沸点为100 ℃ C.在4 min后已停止对水的加热
D.此时的大气压强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
遇到冷的镜子,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镜子上,则会使镜子
不能正常使用.如果镜子内部有电热丝加热,则会使镜面的温度比
室温略高,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不容易液化成小水滴了.
汽化与液化是两个互逆的物态变化.一般来说,干燥的 物体表面出现“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潮湿 的物体变干,则是水发生了汽化.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液化和汽化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移过程。

本文将对初一液化和汽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液化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液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相变概念: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液化就是一种相变。

常见的相变还有凝固和汽化。

2. 液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液化温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液化温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降低。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液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3. 液化原理:液化是通过增加物质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来实现的。

当物质的内部分子间吸引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的空间变窄,从而转变为液体状态。

4. 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包括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

当物质的压强超过临界压强且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会发生液化。

5. 液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液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

这个热量称为潜热,液化的过程称为潜热转化。

二、汽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汽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汽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汽化温度不同。

与液化相反,汽化温度一般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升高。

水的常规汽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2. 汽化原理:汽化是由于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分子能够克服内部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转变为气体状态。

3. 汽化的条件:汽化的条件包括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临界温度且压强低于临界压强时,会发生汽化。

4. 汽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汽化过程中需要释放热量,使得物质的分子能量减小。

汽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5. 饱和汽化:当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与其饱和蒸气达到动态平衡时,液体内部与外部的汽化和液化速率相等,称为饱和汽化。

总结:初一液化和汽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概念。

液化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需要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而汽化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课时汽化和液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课时汽化和液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课时汽化和液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主要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是:(1)_______只发生在液面,而_______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2)_______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_______只有当温度达到_______时才能发生.2.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_______,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3.商场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

4.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________.(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二、单选题5.下列事例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6.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8.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水的表面积B.水的温度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9.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汽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10.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11.在烧煮食物时,若把食物放在水中煮,只要水没有烧干,食物不会煮焦;但若把食物放在油中煎,虽然油没有干,食物却很可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A.水能渗入食物,而油不能渗入食物B.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C.水的沸点较高,油的沸点较低D.水的传热本领差,油的传热本领好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1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山林中雾的形成B.路面上的水结冰C.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1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三、实验题16.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_(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位置.(2)如图甲、乙所示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在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_______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3)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4)根据记录在提供的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__________.(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种原因即可)参考答案1.液气蒸发沸腾蒸发沸腾蒸发沸腾沸点【解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只是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才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比较缓慢,沸腾发生在液化表面和内部,比较剧烈;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液(2). 气(3). 蒸发(4). 沸腾(5). 蒸发(6). 沸腾(7). 蒸发(8). 沸腾(9). 沸点【点睛】本题属于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要求同学们熟记并理解。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docx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苏科版初二上2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看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明白一些物质的沸点,同时能依照这些沸点讲明一些生活现象,明白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1、明白蒸觉察象,蒸发吸热;了解减慢蒸发的方法与途径。

2、明白沸腾现象及条件,会画沸腾图象,能依照沸点讲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把握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4、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5、在实验中注重提高学生依照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6、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1、酒精、塑料袋、8090C的热水、细绳;注射器、乙醚。

学具:1、酒精、酒精棉、温度计;2、烧杯、中间有孔的塑料盖、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钟表;3、蒸发皿、锥形瓶、温水、冰块。

教学重点1、观看蒸发和沸腾现象;作液体的沸腾图象;2、模拟大自然中的雨的形成过程,液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蒸发过程需要吸取热量;2、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1、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坎儿井的相关知识;2、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蒸汽机的相关知识;了解蒸汽机的进展史;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过程能有初步的了解。

汽化和液化(二)

汽化和液化(二)

样变成液态贮存在钢瓶里的呢?
解读探究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
取一干燥的铁片(玻璃片)放在瓶口上
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
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瓶口上方有雾气出现;铁片底部有水珠出现。

如图乙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取一蒸发皿放在瓶口上方,在蒸发皿内倒入适量热水。

要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并进行

甲乙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这个实验中采用的液体方法是什么?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通过不断向钢瓶充入石油天然气,
,使之在常温下液化。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镜面上发生
实验现
明显,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好香啊!就是看不清楚啦!
食物纱布
甲乙
请你根据图所展现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
加快水的蒸发。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精细梳理

3.3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汽化、液化的现象:洒在地上的水过段时间就会变干、露珠的形成……二、汽化的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Ⅰ.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示数..产生;.....先上升后保持不变;②沸腾前后都有气泡2)沸腾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ⅰ.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ⅱ.不断吸热。

3)沸点:不同的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三、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 生活中液化的现象: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夏天打开冰箱时的“白气”、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夏天冰镇饮料“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2. 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如:液化石油气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酒精,小明想利用选项图中的几组器材来区别哪一杯中盛的是水哪一杯中盛的是酒精,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B.C.D.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3.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5.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错误的是A.B.C.D.6.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7.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初中物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二、汽化和液化2课时堂堂清导学助学案

初中物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二、汽化和液化2课时堂堂清导学助学案

二、汽化和液化(1)〖补充例题〗1.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A.蛋壳的温度很高 B.蛋壳不善于传热C.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 D.以上说法都正确2. 有些宾馆、饭店的洗手间里装有感应式热风干手器,洗手后把手放在它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一会儿手就烘干了.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理由是:(1)热风提高受伤的水分温度,加快手上水分的;(2)热风同时 .〖课内练习〗1.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2.“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你一定听说过,下面有关这两个成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二者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上沸,而“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能够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3.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5.工业上常用加热的方法给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就可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A.沸点不同 B.水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 C.温度不同 D.熔点不同6.喝开水时,或在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 B.向水面吹气时能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度降低C.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 D.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2-6中a、b所示.则图中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课外练习〗1.下面关于用电吹风能很快将湿头发吹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热风档提高了温度B.用梳子抖动头发增加了蒸发面积C.送风时加快液面上空气的流速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o C 和100oC ,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 )A .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 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C. 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D. 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4.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5.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是( )A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B .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C .蒸发现象进行的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D .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6.下列措施为了不是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 .农民夏天晒谷物总是将粮食摊开,并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B .天热时,人汗流浃背,总是喜欢把电风扇打开吹风C .用扫帚扫地,灰尘四起,通常要在地面上洒一些水D .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常遇雨而受淹,天晴时打开塑料大棚的盖顶,让积水赶快风干7.如图2-7,是三种液体的沸点,甲容器中盛水,乙容器盛一定量的某中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在甲容器底部继续加热,最终会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现象,但甲容器中的水还没有沸腾,则乙容器的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8.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2-8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二、汽化和液化(2)〖补充例题〗 1.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 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 过程中要 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和 物态变化.2.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课内练习〗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 .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 .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 .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洒在地上的水干了B .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 .阴雨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3.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的作用是 ( )A .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B .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C .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D .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4. 某同学在实验课上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如右图2-9所示);稍后发现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B .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 .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D .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5.冬天教室的窗玻璃上常常出现许多小水珠,关于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 .是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表面液化而成的 图2-8B.是教室外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而成的C.是教室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而成的D.是教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而成的6.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和的方法实现,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7.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较快变凉,这是因为__ ______,使水温下降.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此现象是一个_________热过程.8.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 .〖课外练习〗1.冬天,小华在家里的卫生间洗澡时,发现通过卫生间墙壁上的平面镜看东西时变得模糊了,洗完澡后,他打开排气扇,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墙上的镜子的表面看东西清晰起来.镜面看东西由模糊变为清晰,是因为在镜子的表面上发生了().A.先熔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 B.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C.先液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 D.先蒸发后凝固的物态变化2.居民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时,用加压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 B.生产时,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C.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 D.使用液化气是,液态的石油气发生沸腾现象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哪面()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4.夏天,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夏天,金属会出汗”,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B.水管是与空气接触,所以是空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D.是水蒸发形成的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金属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A.只是为了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滴凝固6.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而成的;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形成的;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而成的.7.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时要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照成伤害.8.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9.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放在火炉上加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最接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这是因为靠近壶嘴处较高,水蒸气不能 .离壶嘴较远的地方较低,水蒸气发生 .形成细小的水珠,即出现“白气”.10.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活动中,向甲、乙两个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后,取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中,在蒸发皿中分别放入冰块和开水,则稍后瓶口内出现“白雾”,并在蒸发皿底部出现“雨滴”的是图2-10中的,这说明:“雨”是由形成的,形成条件是 .。

汽化和液化课件ppt

汽化和液化课件ppt

对比实验:
(1)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 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一些冰块,观察现象。
(2)换另一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向蒸发皿中倒 入开水,观察现象。
7
得出结论:降低温度,可使气体液化。 提出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可
以使气体液化吗? 演示实验:
得出结论:压缩体积可使气 体液化。
3
4
洒水车
在夏日的都市,
洒水车给人们带
来一阵阵的清
凉.
5
吗你伸在 ?知出大
道长热 这长天 是的, 为舌狗 什头常 么,会
6
感性素材:向窗的户的玻璃嗬气,可以看见上面有小水
珠出现;冬天朝空气中吐气,可以看到“白
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外面

一会就出现了大量的水珠。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
B.风把“凉”传给人体
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上吸收了热量
D.人的错觉 4.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 将( D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4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这些“白气”是( B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2. 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蒸发只能在15℃以上才能进行
B.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汽化现象
C.只有对液体加热液体才会蒸发
D.蒸发会使液体自身的温度降低

汽化和液化(课件)

汽化和液化(课件)
3.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下一页
(1)沸腾:在液体内部,表面同时进行的 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在液体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不 变,这个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3)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4)沸腾时,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 渐变大
(5)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几种液体的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 2750 液态铅 1740 水银 357 亚麻仁油 287
甲苯 111 水 100 酒精 78 液态氨 33.4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液态氢 253 液态氦 268.9 下一页
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沸腾
蒸发
不 产生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在任何温度下

产生部位
在液体的内部和 表面
只在液体表面

产生程度
剧烈
缓慢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下一页
达标训练:
时1 2 3 4 5 6 …

温 度



时 间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得出→ 指出→ 完成→ 归纳→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 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 越高?
返回上一页
实验目的:
A.视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B.视察汽泡的变化
温度/℃ 90 93 97 9 100 100 100
温度/℃
9
105
100
95
90
时间/min 返回上一页
分析和论证:
依照前面对蒸发过程的探究,可以 从这个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返回上一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自然界常见液化现象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 上,就形成了雾。
自然界常见液化现象
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成小水珠,形成降水。
生活物理 给“天路”降温的“空调器”—热棒
铁路旁的热棒
随堂检测
1.下列使气体液化的实例中,所采用的液化方法与
其他都不同的是( A)
100℃的水将处于 态。 气
知识点 4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
雨水主要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知识点 4 液化
活动:观察水蒸气的液化
1.在水壶中注入适量的水,对水壶 加热。当水接近沸腾或正在沸腾时, 在壶嘴附近,能看到什么现象?
产生“白气”
知识点 4 液化
活动:观察水蒸气的液化
2.在壶嘴上方倾斜放置一块玻璃板, 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什么?
液体想要沸腾,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到达液体的沸点;持续吸热
蒸发和沸腾
汽化方式 异同点
相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蒸发
沸腾
均是汽化 并且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在任何温度
在一定温度(沸点)
缓慢
剧烈
实践练习
纸的着火点约为190℃,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达800℃, 那么能用一次性纸杯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纸杯会燃烧吗?
能烧开;因为纸的着火点大于水的沸点
不会燃烧起来;因为纸的着火点约为190℃, 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没有达到纸 的着火点
随堂检测
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过程都需要不断放热 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我们将了解汽化和液化这样一个互逆的过程,要正确区分汽化是吸热过程,而液化是放热过程,我们都有生活经验,被刚烧开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严重,就是因为水蒸气要变成水,这是一个液化过程,要放出额外的热量,所以才会比开水烫伤严重。

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1、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注:理解汽化吸热其实很简单,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

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所以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

注意:沸腾时,液体的温度是恒定的,理论上,水沸腾时温度恒定在100摄氏度,但实际生活中由于海拔原因,大多地方达不到100摄氏度。

蒸发只在叶天的表面发生,并且这个过程是柔和的,并不那么惊天地泣鬼神。

2、沸腾【重点】(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有关沸点知识: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

-1820C 时,氧为气态。

-1840C时,氧为液态。

-2190C时,氧为固态。

-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

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3、蒸发【重点】(1)蒸发现象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汽化和液化》 学历案

《汽化和液化》 学历案

《汽化和液化》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能区分汽化和液化两种物态变化。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特点。

3、理解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难点(1)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探究沸腾的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三、学习过程(一)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①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 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 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 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会在地上洒水来降温,这是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2)沸腾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等。

实验步骤:a 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b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c 点燃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和水中气泡的情况。

d 当水温达到 90℃左右时,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 5 分钟左右。

e 停止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水在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水中气泡由大变小,上升过程中逐渐消失;水沸腾时,水温保持不变,水中气泡由小变大,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

③沸腾的特点a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

b 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二)液化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例如,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降温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
一、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 些液化现象? 二、设疑:你知道液化现象产生的条 件吗? 三、实验:水蒸气液化实验 结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四、设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 气体液化呢?
五、乙醚液化实验
六、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的实际应用
液氢箱
液氢箱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火箭
二、汽化和液化
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液 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 互相转化呢?
路边的水变干了。
水 → 水蒸气 水 → 水蒸气 水蒸气 → 水
烧在炉子上的水壶中的水变少了。
早晨路边小草上的叶子上有露水。
冬天教室里的玻璃窗的内表面有小水滴。
水蒸气 → 水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平和的汽化 现象叫做蒸发。 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的剧烈的汽
如何变化? (不必细究气泡产生原因)
沸 腾 前
沸 腾 时
观察水的沸腾
观察阶段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观察要求
气泡 温度
由大变小
由小到大
逐渐升高 保持不变 大
声音

1、沸腾的特点:
⑴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⑵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 ⑶沸腾非常的剧烈 ⑷沸腾需要吸热
2、液体沸腾的温 度称做沸点
3、沸腾的条件: 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吸 4、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 致冷 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 气 5、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蒸发 沸腾 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6、下列陈述中与液体的蒸发快慢没有关系的 是 ( B)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的质量越多,蒸发得越快 C、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D、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实验
实验二: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
2、用扇子扇没沾酒精的温度计,读数是
3、用扇子扇沾有酒精的温度计,读数怎样变

化?


4、在自己皮肤上擦点酒精,感觉怎样呢?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说说现实生活中与 蒸发吸热有关的事 例
夏天,用电风扇对 人吹风为什么会有凉 爽的感觉?
人体是如何来调控体温的?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酒精溶液、胶头滴管、玻璃片2片)
①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有关 ②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③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液体表面空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气流动情况 温度高 相同 蒸发快慢 蒸发快
相同 表面积大 相同
相同
相同
蒸发快 蒸发快
摘自:中国科普教育网
面包炉烤不死物理学家:
在干燥的空气里,人体不但能忍受 开水的温度,而且还能忍受160℃的高 温。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顿和钦特里曾 经做过一个冒险的实验,两位物理学家 喝了些水后赤着脚,光着膀子,走进了 烤箱脚下垫着厚厚的隔热垫,身体的大 部分都暴露在炉内干燥的空气中,他们 在烧热的面包炉里呆了几个小时却安然 无恙。
蒸发、沸腾异同对比表
项目
蒸发
A、任何温度下
沸腾
A、在一定温度(沸点)下
不同
B、缓慢的 A、都是汽化现象 B、都要吸热
B、剧烈的
相同点
“烫”不死的小金鱼
1、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 100 ℃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2、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 水蒸汽 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 段看不见“白气”, 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 得见?
影响蒸发的快慢可能是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快慢、液体的性质,在实验中我 们要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 干扰,这就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 控制,设计对照组是常用的控制 实验条件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 组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都应 当是相同的。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
面空气流动快慢 有关
蒸发的快慢与液 体温度高低有关
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会有凉 爽感觉,有人说这是电风扇吹 了凉风使人凉快,有人则说这 是电风扇吹来的风加速皮肤上 的水分(汗液)的蒸发而使人 凉快,你认为谁说得对呢?并 设计实验来检验你的判断。
电风扇1台、温度计1支、酒精1瓶
道出在 这长大 是长热 为的天 什舌, 么头狗 吗,常 ?你会 知伸
简易“冰箱”
化现象叫做蒸发。
显然都是由液体变成气体的不同方式
(水)
(水蒸气)

以晾衣服 为例,猜想 影响蒸发快 慢的因素有 哪些,并说 出你的理由?
1、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 高低有关 2、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积 有关 3、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 气流动快慢 有关 4、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性质 有关
7、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 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C) A、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以上都不对
沸腾
沸腾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a、温度计要统一 b、学生观察项目要突出重点: 沸腾前温度如何变化?沸腾后如何变化?
沸腾时水中出现什么现象?沸腾前后气泡大小
你明白晒衣服的学问吗?
说说实际生活中加快 或减慢蒸发事例,并 试着说明理由
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坎儿井由坚 井、地下暗渠、 地面明渠、地面 明渠、涝坝四个 部分组成.
用棉签蘸酒精擦在手上酒精有什么变 化? 手感觉如何? 温度计液泡蘸酒精,酒精有什么变化? 温度计示数怎样变化?
动手动脑学科学
致冷作用
电冰箱工作原理
思考:电冰箱工作时,其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提问:气体液化时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讲述: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液态
蒸发 汽化 (吸热) 沸腾
降温 (放热)液化 加压
气态
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 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 脸盆小一点的架子。篮子里放 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 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 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 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 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 也不会馊。
科学家们对人体在干燥空气环境 中能忍受的最高温度作过试验: 在71℃环境中,能坚持1个小时; 在82℃时,能坚持49分钟;在 93℃时,能坚持33分钟;在 104℃时,则仅能坚持26分钟。 此外,人置身其间尚能呼吸的极 限温度约为116℃。
加快蒸发
干手器
加快蒸发
减少蒸发
喷灌
减少蒸发
滴灌
喷灌是指把经过水泵加压的水用管 道送到田间,由喷头射到空中,变 成雨点洒落到地面进行灌溉。滴灌 是指用滴灌带或滴头把水一滴一滴 地渗入土壤,形象地说是给作物 “挂盐水”。传统农业灌溉模式又 称大漫水灌溉,水分蒸发面积大, 渠道渗漏损失大。滴灌和喷灌与传 统的灌水方式相比省水60-70%。
相同
空气流动快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4、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性质 有关
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有时我们要尽量增大或 加快蒸发,有时则要尽量减 小或减缓蒸发。你能举出具 体的实例来说明吗?
电 吹 风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 蒸发 汽化 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 任何 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2、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 蒸发需 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 要吸热 低于 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 3、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C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