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0年高中历史优质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之二 人民版必修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9页)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经济政策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政策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亮点四: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机结合,我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
5.亮点五:教学评价全面细致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4.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经济政策与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等方面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经济政策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所选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方面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3.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短文,深入分析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4.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培养和谐的社会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页)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史料,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讨论,如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形成对经济政策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史料分析、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实施措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2.设想二:强化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2.以时间为线索,绘制一张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的时间轴,标注出各个时期的重要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时间轴要求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展示政策演变过程。
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报告要包括调查背景、方法、过程、结论和启示等方面。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每人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题目要求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涵盖课堂所学的主要内容。
5.阅读相关史料,选取一个经济政策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实施过程,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每人不超过5分钟。
4.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对经济政策的关注和敏感度。
2.理解并尊重历史,形成客观、公正的历史观,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浙江省绍兴市高中历史优质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之三 人民版必修2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流程】今天来鲁迅中学上课,感觉非常的荣幸。
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说一个小故事吧;投影:小故事:(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设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呢?这与古代社会的哪一项经济政策有关?回答:重农抑商政策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一个自然段,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回答: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中国古代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政策。
设问:那么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哪些抑商的措施?我们以汉朝为例,来了解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
投影: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
表格措施(1)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P22页最后一段(2)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3)商人应入市籍(4)严格的工商业管理(5)商人的赋税加倍,所谓“重租税以困辱之”设问: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呢?统治者们采取重农政策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实施抑商政策呢?投影:“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源泉和动力,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最基本内容”-------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1卷第169页设问:无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摆脱野蛮时代跨入文明时代,首先和主要是通过农业的进步发展完成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统治者只要解决了农业这个“天大的事”便可以稳定统治,所以,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中国,重视农业便成为必然。
因此我们可以说,“重农”的原因是它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P22页。
”那重农的同时为什么要抑商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古代统治者之所以抑商,主要是出于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因为民众务农,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设计(4页)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材料,掌握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等历史概念;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概括信息的能力。
(2)通过纵向梳理长时段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横向比较某一时段的中西方对外贸易的政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堂练习,使学生学会概括、比较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堂练习,使学生学会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较中西方统治者实行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给中西方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理解面对世界变化,决策者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审时度势的智慧,勇于开拓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中第四节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三目的内容。
教材标题为“海禁政策”,主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教材内容不利于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较宏观的总体认识,对“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解读和表述也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补充课程资源解读重点概念。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进入高三一轮复习的高二文科学生。
经济政策的主题相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一轮复习要求学生能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相关历史概念,因此本课时只定位于完成本课的一个子目:古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在对重点概念的解读中,侧重让学生学会在时空观的引领下,更宏观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政策。
将“海禁政策”放在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纵向脉络和阶段中考察,理解明清时期的变化,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放在世界发展潮流的视野中解读,与同一时期的西方对外贸易政策进行横向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历史现象的思维能力。
高二以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概括能力相对欠缺,本节课的方法指导定位是指导学生学会概括问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当堂练习加以巩固。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2.设计一份关于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查问卷,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古代经济政策的认识程度。完成后,可互相交换填写,以便了解他人的观点。
3.选择一个古代经济政策,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其对现代经济政策的启示。要求:逻辑清晰,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线性思维,容易将历史事件简单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古代经济政策。
3.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义理解不深。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搜集与古代经济政策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物等,制作成一份PPT或手抄报,展示古代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5.结合课堂所学,编写一个关于古代经济政策的历史小故事,要求故事情节生动,能够体现出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6.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古代经济政策,选取一个政策进行分析,从背景、实施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有力,不少于6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经济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历史规律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教学设计】《古代的经济政策》(人教)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本课是整个必修二专题一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本单元前3课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中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本课主要是在了解古代经济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挖掘古代中国经济后期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
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学会自学探究,用历史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
掌握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正确看待当前经济政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原因。
2. 难点评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得失。
理解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古代中国繁荣的商业场景和农业劳作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代中国的经济以什么为主导?引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话题。
2. 讲授新课重农抑商政策背景:介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经济基础,以及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内容:阐述重农抑商政策在各个朝代的具体表现,如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等。
影响:分析该政策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商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背景:从外部的海上威胁和内部的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政策出台的原因。
内容:讲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范围、时间和具体措施。
影响:探讨该政策对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利弊。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济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
4. 课堂小结总结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强调经济政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5. 布置作业撰写小论文,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包括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案(6页)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农抑商”、古代工商业管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实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比较闭关锁国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自己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进行比较论证,主动探究有关的问题。
2.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与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3.查阅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比较清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西方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不同经济基础和社会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当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展。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一)重农抑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问题:重农抑商的思想何时产生?结合教材第22页“资料卡片”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重农抑商的思想于战国时产生。
原因: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方面:端正民心民志,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守法,安土重迁;国家安全,政治稳定。
③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产生矛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汉代采取了哪些抑商措施?结果如何?唐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这一状况何时开始转变?生:措施:汉高祖时期,“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3页)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自我认知。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图表,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探讨、分析,深入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分析,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古代经济政策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提高学生的实用性思维。
浙江省绍兴市高中历史优质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之一 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片,这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我们知道《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屈辱的条约。
这个条约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英)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国被海洋中飘荡的小岛国打败了,如果你是当时国民,你会有哪些感受?(震惊、屈辱、甚至产生疑惑:我们为什么会被打败呢等)。
面对先民的这个问题,21世纪的我们会怎么回答他们?你们认为中国被打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是衰弱的封建王朝最终败倒在欧洲的资本主义脚下。
)英国从14——16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材料:英都铎王朝16世纪实行重商主义。
货币是财富,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增加一国财富的根本途径。
主张借助国家政权统一国内市场,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
——张乃和《16世纪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特征的历史考察》英国抓住机遇不断调整政策,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海上霸主,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最早进入了工业文明的国家。
其实历史也同样赋予了中国发展自己的机会。
中国是怎样与它失之交臂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16世纪的明清时期。
展示材料: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教材P25资料卡片问:从材料中了解到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方面出现了哪些现象?找出关键词或句。
学生回答:标出(出力的工匠、出资的常主、计日受值——就是拿日薪)可见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层,他们的活动都环绕着手工工场运作。
可见常主和工匠之间形成一种什么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我国学术界通常把这种现象的出现定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板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当时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个工场平均有20人。
可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同?结合上面图示想想看资本主义萌芽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图示:5大因素)那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的五大条件为什么不如英国这样小岛国充分呢?差距在哪里?展现材料:资本在他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抓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4页)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文献资料、实物、图片等资源,进行史料实证,培养历史思维和实证意识。
3.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历史研究能力。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概念、分类及影响等方面有所认知,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分析。此外,学生对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2.掌握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原因及影响。
3.能够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作用和影响。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利弊,提高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然后,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我们将要探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公平、公正、开放的社会制度对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4.通过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探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独立思考、客观评价的品质。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3.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体验“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同理心。
4.设计互动环节,如讨论、辩论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3.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体验“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同理心。
4.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认为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出于什么原因制定的呢?”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的影响。如:解释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实施过程。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古代的经济政策”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通过学习古代经济政策,不仅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更能深刻理解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主要内容涵盖了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古代经济政策,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的意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9页)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7.教学评价,反思提高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一个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兴趣。故事讲述的是古代一个农耕家庭的变迁,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再到租庸调制,家庭成员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故事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经济政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1.你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这一政策背后的思想观念是什么?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些特点?
3.从今天的角度看,“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积极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经济政策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影响。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加深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内涵的理解。
4.结合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挖掘经济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这些能力。
4.学生在价值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页)《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考古材料、文献资料等了解有关古代中国王朝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等的基本知识;2.通过文物、插图等深入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史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重农”是否一定“抑商”进行辩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经济政策,同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升学生爱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实质;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
第三,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教师设问)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策及其调整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一、“重农”、“抑商”政策1.学生展示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目的、表现和影响。
2.原因(通过史料分析引领学生思考:中国封建国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
)材料一:发展农业可以使国家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有利于社会稳定。
发展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清代有何进一步发展?有何影响?)2.结合材料和所学探究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和缓慢发展的原因材料一清朝前期的商人经常是“以末致财,以本守之”。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 必修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民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初步了解、认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
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与西汉两朝统治者实行不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所带来的不同政治结果,理解区域经济管理方式的差异与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和历史鉴别能力。
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明白崇尚节俭对—个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爱之情。
本课内容共分为四个目。
第一目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商业被作为末业而长期受到压抑。
进而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基点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但这种政策导致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
第二目介绍了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
通过例举秦和西汉两朝的经济管理说明最高执政集团的不同经济管理方式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往往在交替出现的分裂时期逐渐得到弥补。
浙江省绍兴市高中历史优质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之二 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了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政策【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展示唐、清两个朝代教师:请大家谈谈印象中的唐、清两个朝代是什么样子?教师总结:大家通常会用“盛世”、“领先”、“繁荣”等词汇描述唐,而清则用“衰落”、“与世界差距拉大”等意思来表述,从同学们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两个朝代的发展状况迥然不同,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很多,当然经济因素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那么他们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否相同呢?(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轻松地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集,一入市集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教材23页“……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者都采取重视农业发展,歧视商人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我们通常称为“重农抑商”,那么,同样以“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主要经济政策的两个历史时期,为何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来探讨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琴瑟和鸣引入图片:战国时期战争图教师:在战国这样一个冷兵器时代,要获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师总结:士兵数量及后勤保障教师: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谋士,你会向统治者提出什么建议?屏幕展示:重农抑商1、概念:2、提出:秦——商鞅变法教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商鞅变法的效果怎样呢?材料引入:商鞅的重农政策,吸引了三晋之地的大量农业人口迁至秦国,既增加了人口,又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课时中心: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课前曲:《中华五千年》今天到鲁迅中学看到鲁迅先生的像感到很亲切,我是来自一中的张叠,鲁迅先生曾在我们一中工作过,你们学校以鲁迅命名,所以鲁迅中学和我们一中还是亲家导入:读史时空据明朝吏部尚书张瀚《松窗梦语》追叙他的先祖张毅庵发家致富的经历。
张毅庵在杭州傍河而居,以卖酒为业。
一年,发大水淹没了家里的酒。
他无法生存,就买了一张织机,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一些银子。
后来增加到二十余张织机,于是逐渐富裕,因此“家业大饶”。
当时每张织机至少需要两三人同时操作,二十余张织机,至少需要雇佣五六十人操作。
张毅庵由一个小商品生产者,变成了手工工场主。
师: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生:师:与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关系相比在张毅庵的手工作场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引导学生看P25的史学争鸣,指出我国学术界通常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的出现作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出示投影,指出机户和机工的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师:请在书中找一找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描述有哪些?生:找到并回答师:如果生活在明清进行投资的话,你会选择像张毅庵的投资方式吗?为什么?生:发表看法师:你有钱可以做多种投资:如果给你以下三种选择你会?出钱买官捐官,可以买田置房,也可以投资手工工场扩大经营规模。
师出示材料:“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马克思问:对于这种新的经济因素中国的“国家政权”鼓励了吗?支持了吗?生:不支持,采取重家抑商政策师:中国具有悠久的农耕传统,从远古的先王到清代的帝王都非常重视农业出示北京天坛主体--------祈年殿图片,解释:步入祈年殿,金碧辉煌,富丽庄重,仿佛置身天上人间,大殿当中4根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12根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12时辰;金柱、檐柱合计24根柱子,象征24节气。
祈年殿的这种设计,是古人“重农”思想的反映。
师: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什么很重视农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2资料卡片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土地资源)也,贵其志(思想修养)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驱使),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农则重(行为稳定),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精力)专一。
——《吕氏春秋》师:统治者重农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安定人心(古代农耕社会时期落后的生产力不能生产更多的财富,商人在社会产品不丰富的情况下的往往投机取巧、囤积居奇,就会扰乱社会秩序。
);巩固君主的地位。
师:中国古代社会在重农的同时对商业和商人又采取什么态度和政策呢?是不是一直都是轻商和抑商?师:不是的,《周书》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农、工、商、各司其职,看不出哪个行业更重要,对农、工、商相提并论。
在这样的氛围下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出现了许多大商人,像大家知道的弦高劳师、范蠡经商(绍兴府山后面重修了范蠡祠,前面立有“中华商祖”碑文)吕不韦相秦,孔子的弟子子贡因为经商在各诸候国很吃香“结骑连驷,聘享于诸侯”。
战国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后商人的地位一落千丈,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轻商、践商、鄙商的氛围。
师:你能举出古代鄙商、轻商或抑商的例子吗?可以是教材中的史料,也可以从看过的文学作品中寻找例子。
生:举例师:从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商人的政治、法律地位受歧视,生活生产受限制。
商业发展困难重重。
师:大家读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吗?其中写道: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琵琶女年纪大了,风华不再,“委身”嫁给一位商人。
嫁给一个商人还是“委身”,琵琶女还很不愿意,是何道理呢?照今天来看,商人很有钱的,嫁作商人妇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天甚至有一MM喊出了“宁可躲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响亮口号。
而在唐代,商人的地位甚至不如种地放羊的农民。
在白居易的笔下商人还重利轻义,大家可以讲出很多形容商人的贬义词,像见利忘义,利欲熏心,为富不仁,特别是商人几千年来却被烙上了“奸”字,“无商不奸”,一下将商人打下了十八层地狱。
师:古代统治者为什么要抑商呢?出示史料: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问:晁错主张“抑商”的依据是什么?(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你认为抑商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生:师:晁错的依据是:商人不如农、工辛苦,却获暴利,过着锦衣玉食、富裕奢侈的生活;尤其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经济上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农民流亡。
抑商最重要原因是商业活动威胁了政府的统治,并对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力过吏势”。
商人富了皇帝就眼红了,于是对商人的打击也就接踵而至。
总的来说,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并不仅仅是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无论重农还是抑商其出发点首先是为了统治的稳定而不是经济发展。
师: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从对内发展到对外,实行了什么政策?海禁政策。
师: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封建统治出现了新危机,明朝的沿海出现了倭寇侵扰,清朝东南沿海有抗清斗争(郑氐集团占据台湾),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师:这一时期的中国被西方称为“超级坚固的东方堡垒”。
同一时期西方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工业革命,开辟新航路等。
出示材料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及资产阶级的兴起》中这样说道:“航海事业根本是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的”,而当时的朱明王朝,虽然拥有郑和下西洋那样强大的航海能力,却在此后反其道而行之,严厉打击中国本土海洋经济的发展,固执地继续着“重陆轻海”、“重农抑商”的祖训,就此扼杀了中国走向海洋、发现新世界的可能。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大航海时代错肩而过》师:思考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生:师:共同影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长期徘徊在农业社会。
重农抑商政策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比较有利,推动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但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闭关政策起到在短期内起到的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从长远角度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师:如果把古代的农耕经济比作是一颗参天大树的话,那么明清时期萌芽的中国资本主义只是一株幼苗,出示图片:由于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政策,资本主义在古代中国,没有养分,没有阳光,最多只能长成萌芽,永远是萌芽。
”师:大家想想资本主义这株幼苗要健康成长需要那些养分?生:师投影展示师: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能用一幅对联来概括一下吗?教师展示对联下联:渔牧海国重商霸海创新制,请学生对上联或自己写一个类似的对联生:思考,讨论,写在纸上,上台晒自己的对联师:展示完整对联及横批:(中国落后世界潮流,西方引领工业先声)或:欧美革新展宏图对外扩张,大清守旧陷穷途闭关锁国横批:中弱西强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必须面向世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方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小诗:你在五千年文明之末承接了千年的耕犁却凿沉了南海穿行的船舶那运河沿岸和江南的市镇仿佛还在诉说着昨日的繁华就是前夜的资本萌芽也欲在“明”日“清”晨里萎衰就连景德镇的瓷器也过不了张骞的“丝路”都随着郑和返航的白帆停泊在乾隆的广州禁圈流星闪过再现你昨夜喧嚣的灯火奈何却照亮了西方的“蒸汽文明”参考资料: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
”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进呈突厥削弱记序》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但即便如此的凄风苦雨,商人和商业在汉初经济恢复社会安定的情况下依然蓬勃发展,司马迁史记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我们描述了仕途之外的一幅活色生香的经济画卷,商业的勃勃生机如春草一般经历政策的野火之后,一遇春风便绿原野。
难怪晁错喟叹,“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李某意再添织机两百台。
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
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李某为织造、染练。
李某深受其累,本欲就此束手。
恰有亲戚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甚巨。
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谋利。
官衙闻讯,竞以李某结交海盗之名,强行入狱,后经家人多方营救方得以出狱。
回顾往事,感慨道: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方为稳妥之道。
倾其所有,尽置田亩,日积月累,家境渐饶。
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材料二: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
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102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
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
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
宋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
商贸高速发展,钱庄业迅猛发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