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区别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2f24c3a192e45361066f5eb.png)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区别距离矢量(DV)是“传说的路由”,A发路由信息给B,B加上自己的度量值又发给C,路由表里的条目是听来的,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是选出最优路径的同时会引发环路问题,当然,DV协议也使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触发更新等特性来避免,无奈的是,这种问题对于竞争对手LS而言是天生免疫的。
链路状态(LS)是“传信的路由”,A将信息放在一封信里发给B,B对其不做任何改变,拷贝下来,并将自己的信息放在另一封信里,两封信一起给C,这样,信息没有任何改变和丢失,最后所有路由器都收到相同的一堆信,这一堆信就是LSDB。
然后,每个路由器运用相同的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出SPF Tree(即到达目的地的各个方案),选出最佳路径,放入转发数据库中(即路由表)。
链路状态协议有三样看家本领:LSDB,SPF算法,SPF Tree。
还有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但这三张表并不是DV和LS的根本区别,EIGRP作为高级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同样有这三张表,关键点在于表的内容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DV的拓扑表事实上是邻居通告的路由条目的集合,依据算法从中选出最佳的放进路由表,它并不完全了解网络拓扑;而LS的拓扑表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拓扑,路由器对网络信息完全了解,所以可以独立的做出决策,确定最佳路由。
举例来说,如果我是DV的思维,我从华师去火车东站,通过询问知道,我可以在走到师大暨大车站坐515路车,也可以走到坐177路车,这样问下来有几种方案,我再选一个最优的,以这样的方式我就知道广州市内的一些地方该怎么去;而如果我是LS的思维,我会先去四下打听,搜集信息然后汇总成一张广州市区的地图,然后依据这张地图自己决定如何去火车东站以及其它地方。
路由过滤器对DV和LS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运行DV的路由器基于自身的路由表来通告路由信息,其结果是路由过滤器将会对通告产生影响。
运行LS的路由器是基于自身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出自己的路由,路由过滤器对两路状态的通告和链路状态数据库没有影响,所以只会影响本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安装,正是因为这种特性,路由过滤器主要被用在进入链路状态域的重新分配点上,即在ASBR执行重发布时,控制那些要进入或离开的路由.-------------------------------------------------------------------所以我们总结一下链路状态选择协议的优缺点如下: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优点:1.收敛速度快:触发更新在每个路由器上进行2.没有路由环路:才用SPF算法3.分等级设计网络和路由,更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4.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故障排除更为复杂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缺点:1.占用系统和网络资源:a.对处理器和内存的要求高b.第一次链路状态信息交换使用泛洪方式2.设计复杂:需要遵循严谨的区域划分原则3.配置可能比较复杂:设计多区域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时,配置有时可能比较复杂。
OSPF协议介绍及配置
![OSPF协议介绍及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613044ab69dc5022aaea00e0.png)
OSPF协议介绍及配置一、OSPF概述二、回顾一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周期性的泛洪自己的路由表,通过路由的交互,每台路由器都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到路由,并且加载进自己的路由表中,而对于这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而言,他们并不清楚网络的拓扑,他们只是简单的知道要去往某个目的应该从哪里走,距离有多远。
相比之下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就要复杂的多:1. LSAs的泛洪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之间首先会建立一个协议的邻居关系。
之后彼此之间开始交互LSA,也就是链路状态通告,注意这里交互的不是路由信息,而是链路状态通告,那么什么是链路状态通告呢,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台路由器都产生一个描述自己直连接口状态(包括接口的开销、与邻居路由器之间的关系等)的通告,更通俗点的讲法是,每台路由器都产生一个通告,这个通告描述它自家门口的情况。
2. LSDB的组建每台路由器都会产生LSAs,路由器将搜集到的网络中的LSAs放入自己的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有了LSDB,路由器也就清楚了全网的拓扑。
因为LSDB中所存储的每条LSA 都是由网络中各路由器产生并且描述其直连接口各项信息的条目。
3. SPF计算接下去,每台路由器基于LSDB,使用SPF(最短路径算法)进行计算。
SPF是OSPF路由协议的一个核心算法,用来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做出路由优选的决策。
经过SPF算法的计算后,每台路由器都计算出一棵以自己为根的、无环的、拥有最短路径的“树”。
有了这棵“树”,事实上路由器就已经知道了到达网络各个角落的最优路径。
4. 维护路由表最后,路由器将计算出来的最优路径,加载进自己的路由表。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RFC 2328中描述。
OSPF中的字母O意为open,也就是开放、公有,任何标准化的设备厂商都能够支持OSPF。
OSPF是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IGP协议,深入掌握OSPF非常有必要。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a265b1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c.png)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协议。
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确定网络中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本文将对这两种路由协议进行深入探讨,从协议原理、工作方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路由协议的异同之处。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每条路径的距离(即跳数或者成本)来确定最佳路径。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1.1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原理比较简单,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它的邻居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括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网络地址及到达这些地址的距离。
邻居路由器收到这些更新信息后,会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如果某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它就会通知它的邻居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表信息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直到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到最优状态。
1.2工作方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分散式的,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它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佳路径。
因此,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表只包含了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信息,而不包含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
1.3优缺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比较简单,对网络带宽和处理器资源的需求较低。
但是它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不适合大型网络、易受环路影响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佳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2e01c3c4ccbff121dc368382.png)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百科名片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又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它基于Edsger Dijkstra的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
它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复杂得多,但基本功能和配置却很简单,甚至算法也容易理解。
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的信息称为链路状态,包括: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如以太网链路或串行点对点链路)、该链路的开销、该链路上的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层次式的,网络中的路由器并不向邻居传递“路由项”,而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协议对路由的计算方法有本质的差别。
距离矢量协议是平面式的,所有的路由学习完全依靠邻居,交换的是路由项。
链路状态协议只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运行该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是简单地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路由,而是把路由器分成区域,收集区域的所有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每一个路由器再根据拓扑结构计算出路由。
编辑本段链路状态的工作过程1、了解直连网络每台路由器了解其自身的链路(即与其直连的网络)。
这通过检测哪些接口处于工作状态(包括第3层地址)来完成。
对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来说,直连链路就是路由器上的一个接口,与距离矢量协议和静态路由一样,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也需要下列条件才能了解直连链路:正确配置了接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激活接口,并将接口包括在一条network 语句中。
2、向邻居发送Hello数据包每台路由器负责“问候”直连网络中的相邻路由器。
与EIGRP路由器相似,链路状态路由器通过直连网络中的其他链路状态路由器互换Hello数据包来达到此目的。
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来发现其链路上的所有邻居,形成一种邻接关系,这里的邻居是指启用了相同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其他任何路由器。
这些小型Hello数据包持续在两个邻接的邻居之间互换,以此实现“保持激活”功能来监控邻居的状态。
如果路由器不再收到某邻居的Hello数据包,则认为该邻居已无法到达,该邻接关系破裂。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https://img.taocdn.com/s3/m/1865f10dba1aa8114431d9b7.png)
1.4
按照工作区域,路由协议可以分为IGP和EGP: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
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交换路由信息,RIP和IS-IS都属于IGP。IGP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计算自治域内的路由信息。
如上图所示,如果网络11.4.0.0故障,就可能会在路由器之间产生路由环路,下面是产生路由环路的步骤:
在网络11.4.0.0发生故障之前,所有的路由器都具有正确一致的路由表,网络是收敛的。在本例中,路径开销用跳数来计算,所以,每条链路的开销是1。路由器C与网络11.4.0.0直连,跳数为0。路由器B经过路由器C到达网络11.4.0.0,跳数为1。路由器A经过路由器B到达网络11.4.0.0,跳数为2。
⑷RouterA的路由表中去往某目标网络的下一跳为RouterB,而RouterB的路由表中不再包含去往该目标网络的路径,则RouterA的路由表中相应路径应删除。
2.4
2.4.1
由于网络故障可能会引起路径与实际网络拓扑结构不一致而导致网络不能快速收敛,这时,可能会发生路由环路现象。图中用一个简单的网络结构来说明路由环路的产生。
每个自治系统都有一个唯一的自治系统编号,这个编号是由因特网授权的管理机构IANA分配的。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希望通过不同的编号来区分不同的自治系统。这样,当网络管理员不希望自己的通信数据通过某个自治系统时,这种编号方式就十分有用了。例如,该网络管理员的网络完全可以访问某个自治系统,但由于它可能是由竞争对手在管理,或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机制,因此,可能要回避它。通过采用路由协议和自治系统编号,路由器就可以确定彼此间的路径和路由信息的交换方法。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75e823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9.png)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 n-Ford)计算路径。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
(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
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
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
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
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
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
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距离向量协议与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向量协议与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8264fd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2.png)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计算路径。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
(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
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
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
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
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 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
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
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已经断了的链路或新连接的路由器,使得协议的会聚时间比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更短。
通常,在1 0秒钟之内没有收到邻站的H E L LO报文,它就认为邻站已不可达。
OLSR和AODV路由协议间的性能比较
![OLSR和AODV路由协议间的性能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c21d8852f60ddccdb38a012.png)
OLSR和AODV路由协议间的性能比较作者简介:程艳明(1973-),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系统兼容性、移动通信信道和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研究.【摘要】摘要:无线移动自组网络MANET是由一群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网络,各节点间可以在无需集中控制或建立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相互通信.为了更好地理解无线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 和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LSR在MANET中的应用,通过OPNET modeler 14.5使用不同的性能指标对两个协议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静态情况下,OLSR的路由开销受节点数量的影响,但不受数据业务的影响,而AODV的路由开销同时受数据业务和节点数量的影响;在移动情况下,AODV和OLSR的移动速度对路由开销的影响不是很大.在节点移动速度增加的情况下,OLSR的分组投递率随之下降,而AODV的分组投递率没有变化;在端到端延迟方面,无论是在静态还是在移动的情况下,AODV总是高于OLSR.【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13)006【总页数】6【关键词】无线移动自组网络;AODV;OLSR;OPNET 14.5;分组投递率近几年,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无线移动通信变得非常重要,使用也日益增加和普及,比如在各种灾害中,当基础设施损毁时,通过使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建立一个可互操作的通信网络.此外,还可用在会议上的快速信息分享、荒凉和地势偏僻环境中的数据采集[1]等.移动自组网络是一种无线自组网,该网络中的移动设备具有自配置能力并通过移动路由器无线链路组成网络,终端可以任意随机组网[2].在Ad hoc网络中,因为节点不具有其周围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先验知识,路线应该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对MANET路由协议应该进行研究和利用.最近,有两种路由协议比较流行:一是先应式路由协议,如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LSR(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另一种是反应式路由协议,如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一些研究[3-6]已经对提出的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了评估.Chandhry等[3]的研究表明:在高速移动情况下,与OLSR相比AODV能够达到很好的性能;而与这个研究相反,Das等[4]的研究表明:在较高路由负载开销的情况下,先应式路由协议具有最好的端到端延迟和分组投递率,但该研究是在有一定局限性条件下进行的;Clausen 等[5]对AODV和OLSR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速度和较低的业务流的条件下,AODV胜过OLSR,而OLSR产生的路由负载最低;Lye and McEachen[6]研究显示:在所有的情况下,当节点移动速度很高时,AODV 和OLSR的PDR也很高.在海上无线自组网络中,OLSR的路由开销比AODV高.本研究通过使用OPNET modeler 14.5对不同负载条件下AODV和OLSR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1 MANET路由协议1.1 AODV 路由协议AODV为一种反应式路由协议,当需要路由时才构建.在自组网中,AODV提供了快速适应动态链接条件、自启动、多跳路由、低处理和内存开销以及低网络利用率,并且决定在自组网内单播路由到目的地.在自组网中,用每个路由表入口的目的序列号来确保循环自由和确定最近期的路径.在AODV协议里,当源要求一个到目的地的路径时,路由发现将被执行,路由请求RREQ(Route Request)消息在网络中从源扩散出去,直到收到一个这样的消息,节点检查它的本地路由缓存来检验新的到要求的目的地路由是否有效.如果有效,节点单播一个路由应答RREP(Route Reply)消息到源节点.否则,使用本地重复消除纯扩散机制再传输一个RREQ.作为优化,为了更宽地控制RREQs 的广播,当扩散消息时(即一个受限的TTL(Time To Live)消息发布时),AODV 使用扩展环搜索技术.如果在某一时间没有收到RREP消息,那么一个大的TTL 消息被发布;如果依然没有回复,TTL 逐步增加,直到到达一个门限值[7].在路由被发现后,路由就建立起来了,任意缓存在源节点的IP分组将被传输出去;如果没有路由被发现,分组就被丢弃.当一个检测链路被打断时,监测点就发布一个路由错误RERR(Route Error)消息给它的邻居,而此时该邻居已经使用了这个被打断的链路.因此,该节点将不得不发布一个新的RREQ来修复被打断的路由[8].1.2 OLSR路由协议OLSR是先应式路由协议,它在每个节点使用周期消息来交换和升级拓扑信息.因此,路由在需要时总是立即可用的[9],但是在这种情况下,OLSR协议将占用大量的带宽和资源.为了减少网络的可能开销,OLSR应用一个优化的扩散机制,也就是多点中继MPR(Multipoint Relay),而MPR被选中是通过周期的Hello消息和通过减少一个区域内同一消息重复接收的问题.图1显示了一个纯扩散和使用MPRs扩散的例子.MPR节点具有的重要作用:1) 当节点发送或转发一个拓扑控制TC(Topology Control)消息时,仅仅在所有该节点邻居中的MPR节点能转发TC消息;2) 在扩散过程中,MPR节点可以转发广播消息,从而减少更多的开销.OLSR使用两种控制消息:Hello和TC.Hello消息用于寻找关于链路状态和主机邻居的信息,只能发送一个跳,所以再也不会转发,但是TC消息能够广播到整个网络.TC消息用于广播关于它自己所公布的邻居信息,该信息至少包含MPR选择列表,并且仅仅MPRs 可以产生和转发TC消息[10].AODV和OLSR 路由协议的比较见表1[3].2 模拟环境通过使用源于OPNET技术的OPNET 14.5网络建模环境对所有场景进行建模和评估.2.1 网络接入特性使用802.11b无线局域网MAC层分布式协调功能DFC(Distributed Coordinated Function)模式,由5 km×5 km区域内随机放置的节点组成移动自组网,采用随机路点模型作为移动模式[11].2.2 模型描述在OPNET模拟中使用两种模型[6],每种节点类型描述如下:1) WLAN工作站:无线局域网工作站节点模型代表一个带有运行TCP/IP 和UDP/IP客户服务器的工作站,该工作站支持1,2,5和11 MB的链接,所支持的协议包括RIP,UDP,IP,TCP 和 IEEE 802.11.2) WLAN服务器:代表一个带有运行TCP/IP 和UDP/IP的服务器节点,该节点支持1,2,5和11MB的链接.WLAN服务器的速度由链接链路的速度决定,支持RIP,UDP,IP,TCP 和 IEEE 802.11.2.3 性能指标自组路由算法相关性能评估的3个主要指标:1) PDR.它是接收器所接收的分组数与源所发送分组数的比率;2) 路由开销.它描述为传播分组,有多少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持所需要发送的路由分组;3) 端到端延迟.这一统计数字表示单个数据包在网络传输和接收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包括所在路由发现延迟,接口的队列,MAC的转播延迟、传播及转换次数导致的有缓存可能的延迟.2.4 路由协议模拟参数表2列出了AODV和OLSR的模拟参数,表3分别给出了静态和移动环境下AODV和OLSR模型所需的参数.3 结果分析和讨论为了能够表达出一个真实自组网的主要特征,所有的模拟是在不同负载条件下进行的. 选择UDP协议模拟AODV和OLSR协议的性能.3.1 业务流的影响模拟运行在49个节点的指数并发数据业务上,所产生的数据业务速率从0.01~1.00 pkts/s变化.图2为数据业务对3个性能指标的影响.图2 a显示:随着数据业务的上升,OLSR的路由开销仍然保持稳定,而AODV的路由开销却按正比例上升.这是因为OLSR是先应式路由协议,每个节点定期广播路由流量,而不管有多少分组的产生.然而,根据重复路由发现过程,在AODV所产生的控制流量过程中,路由开销随着同时处于活动状态的数据流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图2 b显示:随着数据业务的上升,AODV和OLSR的PDR都有相似的下降趋势,额外的控制流量导致了用于有效数据业务带宽的减少,由于冲突和接口队列溢出增加了丢包的可能性.图2 c显示:AODV协议的延迟高于OLSR协议的延迟,并且OLSR协议的延迟保持稳定.这是因为OLSR是先应式路由协议,意味着当一个数据包到达一个节点时,它可以立即被转发或丢弃,但是在AODV协议里,如果没有到目的地的路由,在进行路由发现过程中,要到达目的地的分组被存在缓冲器里,这可能导致较长的延迟.3.2 网络尺寸的影响在25 km2的区域里节点数量从25到100变化,以0.25 pkts/s数据业务率进行模拟.随着节点的增加,网络变得更密集.在一般情况下,密度低可能会导致网络经常断线,而高密度可能会增加路由的争夺,这样就导致大的路由开销.图3为网路尺寸对3个性能指标的影响.在图3 a中,AODV和OLSR的路由开销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AODV路由发现过程中,源和目的地间距离和跳数的增加使得路由开销增加,因为所有的节点周期性地发送路由消息,OLSR的路由开销与节点数量是成比例的.图3 b的结果与图2 b的结果相似,即AODV和OLSR的PDR随节点数量的增加总的趋势是下降的,这是因为每个节点间的碰撞和冲突导致由目的地成功接收到分组的概率降低.由图3 c可见:AODV的延迟高于OLSR的延迟,这是因为OLSR能够立即转发和丢弃数据,并且分组不需要等待,但是为了传送引起长延时的分组,AODV应该执行路由发现过程.3.3 移动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移动速度对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应该采用随机路点模型.在设定相同节点数量且工作在速率0.25 pkts/s的情况下,节点速度按每5 m/s的步数从0~30 m/s增加,一旦分组到达一个目的地,在一个暂停时间后,另一个随机的目的地被标定.暂停时间是变化的,它影响移动节点的速度,但在本次模拟的情形里,设定节点根据随机路点模型移动,而没有使用暂停时间.正如预期,随着节点速度的上升导致更多的无效路由,以致更多的分组被丢弃.图4为节点移动速度对3个性能指标的影响.图 4 a显示:尽管节点速度增加了,但AODV和OLSR始终保持稳定的路由开销.在OLSR协议里,路由通信被定期地广播出去,但在AODV协议里,如果没有分组到达目的地,节点不需要发送路由通信.另一方面,路由发现将被执行去寻找路由,移动速度对此影响不大.在图4 b中,由PDR的趋势解释了AODV和OLSR之间的区别.OLSR显示出了一个下降趋势,但是AODV却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高移动速度情况下,在分组从源产生的过程中,OLSR协议里节点可以立即发送和转发分组到目的地,如果该目的地已经移动到另一个地点,该分组将被丢弃;但在AODV协议中,在到达目的地的路由被发现之前,分组将被存储在缓存器里,因此,移动性对PDR的影响不是很大.正如图2 c 和图3 c的解释,也就不难描述图4 c.图4 c显示AODV的延迟比OLSR 高,即节点的速度持续增加,OLSR一直呈现出最低的延迟.4 结论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研究是最近才开始的,相应的草案也在陆续地升级和发行中.其中,AODV和OLSR 路由协议正变得更好和更受欢迎.本研究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对AODV和OLSR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使用路由开销、分组投递率和延迟3个性能指标对AODV和OLSR协议进行了评估.在静态环境模拟分析中,OLSR协议的路由开销受节点数量的影响,但不受数据业务的影响;而在AODV协议中,路由开销受数据业务和节点数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在移动环境模拟分析中,AODV和OLSR的移动速度对路由开销的影响不是很大.OLSR的分组传递率随着节点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而AODV的分组传递率没有变化.至于延迟,无论是在静态环境还是在移动环境分析中,AODV协议的延迟是总是比OLSR协议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可以模拟在不同环境下对AODV和OLSR与其他自组网协议的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估,如反应式路由协议动态源路由协议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 Protocol)和混合路由协议HRP(Hybrid Routing Protocol)等.此外,关于连接MANET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的研究也很有意义,更有挑战性.参考文献:[1] Geetha Jayakumar,G Gopinath.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wo On-demand Routing Protocols for Ad-hoc Networks Based on Random Way Point Mobility Model[J].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08(6):659-664.[2] Joo-Sang Youn.Quick Local Repair Scheme Using Adaptive Promiscuous Mode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J].Journal of Networks,2006(1):1-11.[3] Al-Khwildi A N,Casey K,Aldelou H,et al.WiMob Proactive and 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 Simulation Comparison[C]// Damascus Syria: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2006:2730-2735.[4] Das S R,Castaneda R,Jiangtao Yan,et par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outing Protocols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C]// Louisiana,US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1998:153-161.[5] T Clausen,P Jacket,L parative Study of Routing Protocols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C]// The First Annual Mediterranean Ad Hoc Networking Workshop,2002.[6] Pore Ghee Lye,John C,McEachen.A Comparison of 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with Traditional Routing Protocols in Marine Wireless Ad-hoc and Sensor Networks[C]// Proceeding of the 4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7.[7] Farhat Anwar,Md Saiful Azad,Md Arafatur Rahman,et al.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d hoc Routing Protocols in Mobile WiMAX Environment[J].IA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2008,35(3):1-8.[8] S Corson,J Macker.Mobile Ad hoc Networking(MANET):Routing Protocol Performance Issues and Evaluation Considerations[S].Networking Group,RFC 2501,1999.[9] Bounpadith Kannharong,Hidehisa Nakayama,Nei Kato,et al.A collusion Attack against OLSR-based Mobile Ad hoc Networks[C]// IEEEGLOBECOM proceedings,2006:1-5.[10] S Gowrishankar,T G Basavaraju,M Singh,et al.Scenario Base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ODV and OLSR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C]// Bangkok Thailand:Proceedings of the 24th Source East Asia Reg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2007:81-86.[11] C M barasimana,A parative Study of Reactive and 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s Performance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C]// U.K.: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Glasgow G4 0BA,2005.【责任编辑:郭伟】。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89c948670b1c59eef8c7b4ec.png)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这里,我们首先将了解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原理及它的算法等知识,然后,将详细介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相对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势。
9.1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原理属于链路状态类型的路由协议有OSPF、IS-IS等路由协议。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在互相学习路由之前,会首先向邻居路由器学习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在自己的内存中建立一个拓扑表(或称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使用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从自己的拓扑表里计算出路由来。
这就好比是在上高速路之前先去买了一份地图,之后再开车去目的地,这样就不用看了路牌了。
遇到路坏了,也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地图找到绕行的路,而不用再去问别人了。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虽然在开始学习路由时先要学习整个网路的拓扑,学习路由的速率可能会比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慢一点,但是一旦路由学习完毕,路由器之间就不再需要周期性地互相传递路由表了,因为整个网路的拓扑路由器都知道,不需要使用周期性的路由更新包来维持路由表的正确性,从而节省了网路的带宽。
当网路拓扑出现改变时(如在网路中加入了新的路由器或网路发生了故障),路由器也不需要吧自己的整个路由表发送给邻居路由器,只需要发出一个包含有出现改变网段的信息的触发更新包。
收到这个包的路由器会把该信息添加进拓扑表里,并且从拓扑表里计算出新的路由。
由于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拓扑表,而路由是路由器自己从这张表中计算出来的,所以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都能自己保证路由的正确性,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措施来保证它。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网路在出现故障收敛是很快的。
由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不必周期性地传递路由更新包,所以它不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一样用路由更新包来维持邻居关系,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必须使用专门的Hello包来维持邻居关系。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的路由器发送Hello包,它们通过Hello 包中的信息相互认识对方并且形成邻居关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80c83e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6.png)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DVRP)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LSRP)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用于控制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
它们在路由选择的方式、算法以及交互机制等方面有所不同。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分布式路由协议,路由器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每一个路由器将自己的路由表通过广播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同时通过周期性的更新来保持路由信息的准确性。
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一条源节点的路由表更新信息,它将根据自己的路由表信息计算新的最短路径,并将此信息向外广播。
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保持一致。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距离向量算法,即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以及自身路由表中的距离信息,计算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算法相对简单,占用的开销较小,在小型网络中使用较为合适。
然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广播完成的,这种方式会产生较高的网络开销。
其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会受到“计数到无穷”的问题,即当网络连接断开时,路由器无法准确地知道到达目的地的路径长度,导致路由循环和数据丢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引入了毒性逆转和毒性逆转触发更新等机制。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协议,每个路由器都将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发送给整个网络。
链路状态信息包括路由器的标识、与相邻路由器的连接状态以及连接的带宽等信息。
通过收集整个网络的链路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都可以构建出整个网络的拓扑图,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Dijkstra算法,它通过计算每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来选择最佳路径。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9ff1b1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9.png)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选择和确定网络中数据包传输路径的一种协议。
在路由协议中,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两种常用的路由算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协议进行比较和分析。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其中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到目的地的距离向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下面是一些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和优点:1.分布式算法:每个路由器仅知道自己的直接邻居和到达目的地的距离,通过交换信息,每个路由器逐渐学习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2.基于跳数或距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常使用跳数或距离作为度量标准,例如,RIP协议使用跳数来衡量路由器之间的距离。
3.时间敏感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需要一定时间来收敛,并且对网络变化的响应较慢。
这是因为每个路由器仅通过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4.更新频率: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发送更新信息,通过比较更新信息中的跳数或距离来更新路由表。
5.容易受到路由环路等问题的影响:由于每个路由器只知道相邻路由器的信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容易发生路由环路等问题,需要通过使用拆环技术(如毒性逆转)来解决。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全局路由算法,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都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和更新最短路径。
下面是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和优点:1.全局拓扑信息:每个路由器都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和更新最短路径。
2.精确的路径计算: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如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从而保证数据包传输的效率。
3.迅速的收敛性:由于每个路由器都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可以迅速地收敛,并对网络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d9dca7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c.png)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来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协议。
在网络中,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路由器进行传输,而路由协议就是用来确定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路径。
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它们在路由算法、数据结构和性能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对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矢量路由协议矢量路由协议又称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距离向量是指每个节点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代价,而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1.1算法矢量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Bellman-Ford算法。
该算法通过不断地更新距离向量表,以实现路由选择。
每个节点定期向相邻节点发送距离向量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距离向量表。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节点会重新计算路由表并通知相邻节点进行更新,直至整个网络的路由表收敛。
1.2数据结构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数据结构主要包括距离向量表和路由表。
距离向量表记录了到达目的地节点的距离和下一跳节点信息,而路由表则是由距离向量表生成的,用于实际的数据包转发。
1.3优缺点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计算量小、适用于小型网络。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易发生路由环路、不支持网络分割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与矢量路由协议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基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选择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16.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16.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a7bee34be45c3b3567ec8bd7.png)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6-15
解决方法4:毒抑反转 解决方法 毒抑反转
• 一旦 B收到毒抑路由之后,就把这条路由标记为possibly down状态.当B的路由更新时 间到时之后,把这条毒抑路由反向发给C告诉C我已经知道了,从而确保链路上相连的设 备都知道毒抑路由的消息,确保正确性. • 路由毒抑超越水平分割.也就是说水平分割对毒抑路由不起作用.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6-13
解决方法2:Split Horizon(水平分割 水平分割) 解决方法 水平分割
• 它规定:路由器的某个接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不能再从这个接口反向再发送 出去.这个方法减少了路由信息的不正确性并使设备负载大大降低. • 比如,A的10.4.0.0路由是从S0接收到的,如果A的路由更新时间到期,就不能再 从S0接口发送10.4.0.0路由了,其他的路由条目同理.
ICND2 v1.0—6-2
动态路由协议在协议栈中的位置
BGP TCP IP 链路层 物理层 RIP UDP Raw IP OSPF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6-3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 运行距离矢量的路由器就关心两样事情: • 1、将路由表通过广播或组播的形式发送给所有配置了该协议的接口。 • 2、从接口接收邻居路由器发送来的路由信息,并根据距离和矢量的组合放入到路 由表中。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6-19
是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_概述说明
![是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_概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8212e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a.png)
是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包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数据包正常的到达目的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路由协议中的算法,它通过测量从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来确定最佳路径,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整个网络。
本文将对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进行综述和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引言、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一览、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比较分析以及结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标,然后详细解释什么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以及其原理和优缺点。
接下来,我们将列举一些使用该算法的常见路由协议,并对它们进行简要说明。
在比较分析部分,我们将选取几个具体的协议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
最后,我们将总结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在路由协议中的应用情况和优势特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相关知识的概述和说明。
通过对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以及使用该算法的常见路由协议进行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算法在路由协议中的应用情况和优势特点,从而对网络设计和实现中的路由决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通过对不同协议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读者还可以了解各个协议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网络环境的路由协议。
以上是《是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概述说明》文章引言部分内容,请移步下一部分“2.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继续阅读。
2.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2.1 什么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路由选择算法之一,它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距离(即路径的长度)来确定最佳的路由路径。
在该算法中,每个节点会维护一个距离向量表,记录到达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路由决策。
路由与交换技术问答题
![路由与交换技术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f2754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9.png)
路由与交换技术问答题第一章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缺点是什么?距离向量协议就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通过推论路径搜寻至最佳路由。
链路状态协议代表协议则就是ospf等。
1.距离矢量协议支持自动汇总,数据链路则需要手动汇总。
2.距离矢量会聚慢,数据链路会聚快。
3.路由更新前者是路由表,后者事件触发。
距离矢量最小的缺点就是可以产生路由环路。
可以用跳数,水平划分等防止。
2、简述什么是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路由算法将搜集至的相同信息插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以将目的网络与下一冲的关系说路由器。
路由器间互通信息展开路由更新,保护路由表并使之恰当充分反映网络的流形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度量去同意最佳路径。
被路由协议: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3、叙述路由表的主要促进作用就是什么?路由表包含若干条路由条目,每一个路由条目都有重要的信息:(1)目的子网(子网号和子网掩码)(2)表示路由器传送数据包至下一台路由器或主机的方向(出口和下一冲路由器)4、叙述什么是递归路由查找。
为什么会有路由递归查找?所谓递回查阅,在dns的查阅方式中可以找出,dns的查阅方式一个就是递回查阅,也就是本地dns对本地主机接收者的查阅方式,本地dns如果没一条路由解析,则马上向根域服务器发出请求,接着根据根域服务器的命令,向顶级域服务器发出请求之所以使用路由递归查找的目的是绕开那些经常变动的链路,可以使静态路由的配置工作量减小。
5、什么就是管理距离?什么就是度量?详述各种动态路由协议的管理距离就是多少,度量就是什么。
管理距离(ad)就是路由器用来做出判断的一个指标。
管理距离是0~255的整数值,值越低表示路由来源的优先级别越高。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1e4ce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5.png)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路由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场景。
这四种协议分别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DV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简称LSRP)、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PVRP)和分类广播多播路由选择(Classful Broadcast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简称CBMRP)。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VRP)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包含路由表信息的更新消息来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1. 路由选择简单,计算开销较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2. 吞吐量相对较高,占用的带宽较少。
3. 适应性强,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缺点:1. 收敛速度慢,容易产生环路。
2. 无法适应大型网络,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等问题。
3. 不支持对网络负载的动态调整。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图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都具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
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OSPF路由协议
![OSPF路由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b58e54c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2.png)
OSPF路由协议⼀、什么是OSPF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IETF 开发的基于链路状态的⾃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OSPF仅传播对端设备不具备的路由信息,⽹络收敛迅速,并有效避免了⽹络资源浪费OSPF直接⼯作于IP层之上,IP协议号为89OSPF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包⼆、与RIP的区别RIP:运⾏距离⽮量路由协议,周期性的泛洪⾃⼰的路由表,通过路由的交互,每台路由器都从相邻(直连)的路由器学习到路由,并且加载进⾃⼰的路由表中,⽽对于这个⽹络中的所有路由器⽽⾔,他们并不清楚⽹络的拓扑,他们只是简单的知道要去往某个⽬的应该从哪⾥⾛,距离有多远。
OSPF:运⾏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器之间交互的是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链路状态通告:⽤来描述⽹络链路状况如邻居、开销等),⽽⾮路由信息。
路由器将⽹络中泛洪的LSA 搜集到⾃⼰的LSDB(Link State DataBase链路状态数据库)中,这有助于OSPF 理解整张⽹络拓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SPF 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出以⾃⼰为根的、到达⽹络各个⾓落的、⽆环的树,最终,路由器将计算出来的路由装载进路由表中。
泛洪(Flooding)是交换机和⽹桥使⽤的⼀种数据流传递技术,将从某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向除该接⼝之外的所有接⼝发送出去。
三、OSPF特性OSPF 链路状态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类路由协议,⽀持VLSM(可变长⼦⽹掩码),CIDR(⽆类别域间路由),⽀持安全认证采⽤SPF 算法(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计算最佳路径,快速响应⽹络变化⽹络变化时触发更新以较低频率(每隔30 分钟)发送定期更新,被称为链路状态刷新与距离⽮量相⽐,链路状态协议掌握更多的⽹络信息四、OSPF三张表1.邻居表(Neighbor table):列出了所有和本路由器直接相连的OSPF邻居,经历了⼀系列的消息交互、关系状态最终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PF和IS-IS协议被归类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链路状态路由 协议在一个特定的区域(area)里从邻居处收集网络信息,一旦路由
信息都被收集齐以后,每个路由器开始通过使用Dijkstra算法(SPF)
独立计算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协议的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
1.发送HELLO包,建立邻接关系
update): 当路由表发生变化时,更新报文立即广播给相
邻的所有路由器,而不是等待30秒的更新周期。同样,当一个路由器刚启动
RIP时,它广播请求报文。收到此广播的相邻路由器立即应答一个更新报文, 而不必等到下一个更新周期。这样,网络拓扑的变化会最快地在网络上传播开,
减少了路由循环产生的可能性。
抑制计时(holddown timer): 一条路由信息无效之后,一段时间内这条路由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是一种路由选择协议算法。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一个严重的缺点,缓慢的收敛时间过程会造成 路由回路(Routing Loop)。 解决路由回环方法:水平分割,定义最大跳数,毒性逆转,触发更
新 ,抑制时间。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水平分割保证路由器记住每一条路由信息的来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目的是映射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它是 一种比距离矢量更复杂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最流行的动态路由 协议就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OSPF 。OSPF的普及因为多协议 标签交换(MPLS)的出现而更流行。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主要有: OSPF , IS-IS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并且不在收到这条信息的端口上再次发送它。这是保证不产生路由循环的最基
本措施。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水平分割保证路由器记住每一条路由信息的来源,
并且不在收到这条信息的端口上再次发送它。这是保证不产生路由循环的最基 本措施。 定义最大跳数: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定义了一个最大值,允许最大为15跳,16跳既
2.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 3.使用SPF算法生成最短路径优先树 4.将计算结果写入路由表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所有路由器所记录的链路数据库都是一致的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协议使用hello协议,来与同一链路上的其他路由器建立邻 接关系,并维护这种关系。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交换。路由器之间 通过交换路由选择更新使其路由选择表同步后,他们便成了邻接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首先,路由器刚启动时,对距离矢量路由表(V-D路由表)进 行初始化,该初始化路由表包含所有去往与本路由器直接相连 的网络的路径。由于去往直接相连的网络不经过中间路由器,
所以初始化的V-D路由表中的各路由的距离均为0。图2.1初始VD路由表的一个示例。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1)Gj列出的某表目Gi路由表中没有。则Gi路由表中须增加相应
表目,其“信宿”是Gj表目中的信宿,其“路径”为“Gj”
(即下一路由器为Gj)。 2)Gj去往某信宿的距离值比Gi去往该信宿的距离减1还小。 这种情况说明,Gi去往某信宿若经过Gj,距离会更短。则Gi修 改本表目,其中“信宿”域不变,“距离”为Gj表目中距离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LSDB通过使用Dijkstra算法(该算法累积路径长度,以建立最短路径
优先数,常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中用来决定使用哪条路由 )来计
算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建立一条SPF树(tree),然后最佳路
径从SPF树里选出来,被放进路由表里.过程如下图: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各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外广播其V-D路由表内容。与某路由器直 接相连的(位于同一物理网络)的路由器收到该路由表报文后, 根据此报文对本地路由表进行刷新。刷新时,路由器逐项检查
来自相邻路由器的V-D报文,遇到下述情况之一,须修改本地
路由表(假设路由器Gi收到路由器Gj的V-D报文):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通过使用组播地址传送给所有的
邻居设备,然后每个设备拷贝一份LSA,更新它自己的链路状态数
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接着再转发LSA给其他的邻居设
备.这种LSA的洪泛(flooding)保证了所有的路由设备在更新自己 的路由表之前更新它自己的LSDB。
客支新员岗前培训系列教材
第12章 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客户支援部 周小云
前言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可以掌握距离矢量路 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 协议的算法和原理。
提 纲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距离矢量 (Distance-Vector)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也称为B e l l m a n - F o r d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主要有: RIPV1 , RIPV2 , IGRP 距离矢量路由器定期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它们的整个路由选择表 (routing table)。距离相邻路由器在从相邻路由器接收到的信息的基础 之上建立自己的路由选择信息表。
都处于抑制状态,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再接收关于同一目的地址的路由更新。如
果,路由器从一个网段上得知一条路径失效,然后,立即在另一个网段上得知
这个路由有效。这个有效的信息往往是不正确的,抑制计时避免了这个问题, 而且,当一条链路频繁起停时,抑制计时减少了路由的浮动,增加了网络的稳
定性。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真正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只有RIPV1和RIPV2,因为它们只用到 了HOP跳数做为唯一的计算路由的方法。IGRP是CISCO公司专有的
动态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使用到了跳数,但是主要决定路由因数
是链路带宽,延迟,负载,最大传输单元,设备可靠性,能力等。
提 纲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为不可用。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当一条路径信息变为无效之后,路由器并不立
即将它从路由表中删除,而是用16,即不可达的度量值将它广播出去。这样虽 然增加了路由表的大小,但对消除路由循环很有帮助,它可以立即清除相邻路 由器之间的任何环路。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触发更新(trigger
提 纲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简介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的特征:
1.对网络发生的变化能够快速响应
2.当网络发生变化的时候发送触发式更新(triggered update)
由数据库为系统中所有可能的信宿包含一个路由项,并为每个信宿 保留如下信息: 目的地址:在算法的IP实现中,这指的是主机或网络的IP 地址。 下一跳地址:到信宿的路由中的第一个路由器。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接口:用于到下一跳物理网络。
metric值:一个数,指明本路由器到信宿的开销。
定时器:路由项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时间。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算法总是基于一个这样的事实:路由数据库中的路由
已是目前通过报文交换而得到的最佳路由。同时,报文交换仅
限于相邻的实体间,也就是说,实体共享同一个网络。当然,
要定义路由是最佳的,就必须有衡量的办法,这就用到前面所 说的“metric”。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通常用可行路由所经的路由器数简单 地计算metric值。在复杂的网络中,metric一般代表该路由传输 数据报的延迟或其它发送开销。 具体地说,距离矢量算法如下所述: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路由使用的是贝尔曼-福特路由算法:所有参加的路由 器周期性地向外广播路由刷新报文,主要是由很多路由项 (entry)组成的路由刷新报文。对路由来说,最主要的内容是 目的地址和下一跳地址(next hop)。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路由在设计时,每个路由器管理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
3.发送周期性更新(链路状态刷新),间隔时间为30分钟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以后产生路由更新.当链路状态 发生变化以后,检测到变化的设备创建。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含义
链路(Link)指的是路由之间的连接,即路由器之间的物理连接
(介质),逻辑链路是通过这种连接建立的。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在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在路由器之间发 送有关链路的信息。因此,当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的连接发 生故障后,路由器A和路由器B将发送一条更新,以告诉整个网 络: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出现了故障。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令D(i,j)代表从实体i到实体j的最佳路由的metric值,d(i,j)代表从i直 接到j的开销,因为开销是可加的,算法中最佳路由如此获取表示:
D(i,i)=0,对所有的i
D(i,j)=MIN[d(i,j)+D(k,j)],当i不等于k时 实体i从相邻路由器k收到k到j的开销的估计D(i,j),i将D(i,j)加上i 到k的开销估计d(i,j),i比较从所有相邻路由器得到的数值,取得最 小数,就得到了它到j的最佳路由。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类域内路由协议。它采用
一种“拼图”的设计策略,即每个路由器将它到其周围邻居的链
路状态向全网的其他路由器进行广播。这样,一个路由器收到从
网络中其他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信息后,它对这些链路状态进
行拼装,最终生成一个全网的拓扑视图,近而可以通过最短路径 算法来计算它到别的路由器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