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19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件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件
参数设置
设置材料属性、单元类型等参数。
求解过程
刚度矩阵组装
根据每个小单元的刚度,组装成全局的刚度矩阵。
载荷向量构建
根据每个节点的外载荷,构建全局的载荷向量。
求解线性方程组
使用求解器(如雅可比法、高斯消元法等)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节点的位移。
后处理
01
结果输出
将计算结果以图形、表格等形式输 出,便于观察和分析。
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电磁场等领域,用于预测和优化结构的 性能。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离散化
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为有限 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特
定的形状和属性。
数学建模
根据物理问题的性质,建立每 个单元的数学模型,包括节点 力和位移的关系、能量平衡等。
求解方程
通过建立和求解线性或非线性 方程组,得到每个节点的位移 和应力分布。
PART 05
有限元分析的工程应用实 例
桥梁结构分析
总结词
桥梁结构分析是有限元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模拟桥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响应,评估 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桥梁结构分析主要关注桥梁在不同载荷(如车辆、风、地震等)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分布。通过有限元模型,工程师可以预测桥梁在不同工况下的行为,从而优化设计或进
刚性问题
刚性问题是有限元分析中的一种 特殊问题,主要表现在模型中某 些部分刚度过大,导致分析结果 失真
刚性问题通常出现在大变形或冲 击等动态分析中,由于模型中某 些部分刚度过高,导致变形量被 忽略或被放大。这可能导致分析 结果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解决方案:为避免刚性问题,可 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优化,如采 用更合适的材料模型、调整模型 中的参数设置、采用更精细的网 格等。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核,以 确保其准确性。

有限元分析基础教学课件

有限元分析基础教学课件
一种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有限元分析 方法,通过将问题离散化为多个子问 题,并求解每个子问题的线性方程组 ,得到问题的近似解。
03
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划分网格
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有限个小的单元, 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
近似解法
用每个小单元上的近似函数来逼近原函数, 从而得到整个求解区域的近似解。
骤。
设定边界条件和载荷
讲述如何运行分析,包括选择求解器、设置 迭代次数、收敛判据等。
运行分析
说明如何为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和施加载荷, 包括位移、力、温度等。
结果后处理
介绍如何查看和解析结果,包括位移、应力 、应变等。
有限元分析软件编程接口
软件支持的语言
介绍软件支持的编程语言,如 Fortran、C、Python等。
求解平衡方程
通过建立每个小单元上的平衡方程,结合边 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每个小单元的近似 解。
有限元方法的实现步骤
划分网格
将求解区域离散为有限个小的单 元,选择合适的网格划分方式, 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求解方程
通过求解刚度矩阵方程,得到每 个小单元的位移分布和应力分布 。
01
建立模型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建立合适 的数学模型,包括定义求解区域 、定义材料属性、施加边界条件 等。
变形体虚功原理
虚功原理
在变形体上引入虚位移,并计算 虚功,通过虚功等于零的条件, 求解平衡方程。
虚位移
在有限元分析中,将真实位移离 散为多个节点的位移,这些位移 称为虚位移。
最小势能原理与里茨方法
最小势能原理
在变形过程中,物体总势能的变化等 于零,即在平衡状态下,物体的总势 能达到最小值。

弹塑性问题有限元分析

弹塑性问题有限元分析
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专硕-
1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实验
2
材料塑性行为的屈服准则
3
材料塑性行为的流动法则
4
材料塑性行为的强化准则
5
材料塑性行为的模型
研究弹塑性问题的关键在于物理方程的处理。下面主要讨论小 变形情形下的弹塑性问题。
1、材料的弹塑性行为实验
典型的材料性能实验曲线是通过标准试样的单向拉伸与压缩获 得的,如下图所示
但不发生新的塑性流动
4、塑性强化准则 该准则用来描述屈服面是如何改变的,以确定后续屈服面的新 状态,一般可以有几种模型: 等向强化模型 随动强化模型 混合强化模型 5、材料塑性行为的模型 基于以上准则,在根据各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经过归纳和 分类给出以下几种典型的描述材料弹塑性行为的模型 (1)、双线性Bauschinger随动强化 (2)、多线性Bauschinger随动强化 (3)、双线性等向强化 (4)、多线性等向强化 (5)、非等向强化 (6)、Drucker-Prager模型 所谓Bauschinger效应为反向屈服点到卸载点的数值为 2 yd 。
I1 1 2 3
I2 1 2 2 3 31(2)
I3 1 2 3
基于主应力空间,由等倾面组成的八面体的平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具有
一些特殊的性质。
设某一点的应力状态为 ij ,其中三个主应力为 1、 2、 3 ,并且1> 2> 3
如果坐标轴与主方向重合,则应力不变量如式(2)
其中 yd 为临界屈服剪应力,将由实验来确定,一般通过单拉实
验获得,由于单拉实验获得的是临界屈服拉应力 yd ,所以通过
以下关系来换算:
如果定义等效应力为
eq
3 2
y

有限元分析 ppt课件

有限元分析 ppt课件
有限元分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课程目标
1) 了解什么是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的基本 思想。
2) 学习有限单元法的原理,主要结合弹性力学 问题来介绍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方法,包括单 元分析、整体分析、载荷与约束处理、等参 单元等概念。
3) 初步学会使用商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简单工程 问题。
4. O.C. Zienkiewicz, R.L. Taylo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5th ed). Oxford ; Boston :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0
5. 郭和德编. 有限单元法概论,清华大学, 1998
1 有限单元法简介
自重作用下等截面直杆的材料力学解答
N(x)q(Lx)
d(L x)N(x)d xq(Lx)dx EA EA
u(x)xN(x)d xq(L xx2)
0 EA EA 2
x
du q (Lx) dx EA
x
Ex
q(Lx) A
自重作用下等截面直杆的有限单元法 解答
1)离散化 如图所示,将直杆划分 成n个有限段,有限段之 间通过一个铰接点连接。 称两段之间的连接点为 结点,称每个有限段为 单元。 第 i 个 单 元 的 长 度 为 Li , 包含第i,i+1个结点。
1.3.1网格划分
对弹性体进行必要的简化,再将弹性体 划分为有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体。 单元之间通过单元节点相连接。 由单元、结点、结点连线构成的集合称 为网格。
1.3.1网格划分
通常把三维实体划分成四面体(Tetrahedron) 或六面体(Hexahedron)单元的网格
四面体4结点单元
六面体8结点单元

塑性理论及有限元PPT学习教案

塑性理论及有限元PPT学习教案

E
O
p e
f
F
第20页/共62页
> s 以后的点都可
以看成是重新加载时的
屈服 点 。 以 B点 为 例 , b
C
若卸载则-ε关系为弹性
B
。卸载后再加载,只要
< B点,关系仍为弹
s p
A’ A
性。一旦超过B点, -ε
呈非线性关系,即B点
也是弹塑性变形的交界 O 点,视作继续屈服点。
一般有 s< B,这一现
s E1
o
Є
第30页/共62页
理想刚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s
o
Є
第31页/共62页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的进一步研究
• 前面我们已经阐明了有关应力与应变的 基本知识,为了今后论证问题的方便, 需要进一步补充相关知识
• 正八面体上的应力
在塑性理论中研究物体产生的塑性变 形条件时,除了用到最大 切应力外,还用到正八面体上的切应 力。正八面体的面就是通 过空间一点而和三个主平面夹角相等 的平面。取主平面为坐标 面,满足上述条件的八个面构成如图 所示的正八面体。
o
Є
式中,B为常数,n可取0—0.1之间的任意数,一般由实际 的应力—应变曲线拟合而定
第27页/共62页
线弹性幂指数硬化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s
s BЄ n s
o
Є
第28页/共62页
刚塑性幂指数硬化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s BЄ n
o
Є
第29页/共62页
线性强化刚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p e
(称为包辛格效应)。表明材料的后续 f 屈服性质不仅与它所经历的塑性变形有
F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自行证明!


3)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即塑性应变增量的偏量部分就等于塑 性应变增量,即 p p
deij d ij
2016/9/23
12
塑性本构关系(3/6)
Levy-Mises增量(流动)理论(续)
4)应力主轴与应变增量主轴重合; 5)应力偏量与对应的应变增量成正比,如引入比例因子 d ,则
ij
(非关联流动)
ij
非负比例因子,与 塑性势的量纲有关
垂直于等势面。称为 塑性流动法则。
若屈服函数 f 是连续可微的,则可取 f 做为势函数。
(关联流动)
d ijp f d ij
i
1 2 2 2 2 2 2 12 23 31 11 22 22 33 33 11 6 2 3 2 2 2 2 2 2 S11 S22 S33 2 S12 S23 S31 2
1950年前后:展开了塑性增量理论和塑性全量理论 的辩论,促使对两种理论从根本上进行探讨。 1970年代:随着有限元方法的提出和快速发展,关 于塑性本构关系的研究十分活跃。主要从宏观与微 观结合的角度,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以及从理性力 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例如无屈服面理论等。
其它:1)在强化规律方面,除等向强化模型外, 普拉格(Prager)提出随动强化等模型;2)在实 验分析方面,运用光塑性法、云纹法、散斑干涉法 等能测量大变形的手段。等等。
第二章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目的:以弹塑性问题为例,介绍材料(物理)非线性问 题)的有限元方法。 特点:与线性有限元方法比较,本构关系不再符合线弹 性的Hooke定律 内容:
引言 单轴试验下材料的弹塑性性态 屈服条件、屈服面与屈服函数 塑性本构关系 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解法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PPT课件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PPT课件

41
2.3 基本变量的指标表达
指标记法的约定:
自由指标:在每项中只有一个下标出现,如

i,j为自由指标,它们可以自由变化;在三维ij 问题
中,分别取为1,2,3;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
三个坐标轴x, y, z。
哑指标:在每项中有重复下标出现,如:
,j为哑指标。在三维问题中其变化的范ai围j x为j 1,b2i ,3
有限元方法的思路及发展过程
思路:以计算机为工具,分析任意变形体以获得所有 力学信息,并使得该方法能够普及、简单、高效、方 便,一般人员可以使用。 实现办法:
20
技术路线:
21
发展过程: 如何处理
对象的离散化过程
22
常用单元的形状
.点 (质量)
面 (薄壳, 二维实体,
.. 轴..对称实体.).......
3
有限元法是最重要的工程分析技术之一。 它广泛应用于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流 体力学、热传导等领域。有限元法是60年 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数值计算方法,是 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虽然有限元的概念早 在4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由于当时计算机 尚未出现,它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法在各个 工程领域中不断得到深入应用,现已遍及 宇航工业、核工业、机电、化工、建筑、 海洋等工业,是机械产品动、静、热特性 分析的重要手段。早在70年代初期就有人 给出结论:有限元法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 应用,使机电产品设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理论设计代替了经验类比设计。
由此得到
考虑 X 0
xyl ym zy n Y xl yxm zxn X
考虑
Z 0 xzl yzm zn Z
应力边界条件

《工程弹塑性力学》PPT课件

《工程弹塑性力学》PPT课件
工程弹塑性力学
(有限元、塑性力学部分)
演示稿
h
1
第0章 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0.1 概述、基本量及基本方程的矩阵表示 0.2 有限单元法的概念 0.3 位移模式与解答的收敛性 0.4 单元刚度矩阵 0.5 等效结点荷载 0.6 整体刚度矩阵 0.7 单元划分应注意的问题
h
2
0.1 概述、基本量及基本方程的矩阵表示
y
j
(2) i
(1)
m x
▲相邻单元之间:uij(1)=uij(2)?vij(1)=vij(2) ?
ij边的方程:y=ax+b,则
uij=a1+a2 x+a3(ax+b)= cx+d
uij(1)、uij(2)均为坐标的线性函数,故可由i、j两
点的结点位移唯一确定。
h
12
0.4 单元刚度矩阵
建立: {F}e=[k]{d}e
如 k25: • [k]的性质:
(1) 对称性: kpq= kqp (2) 奇异性;
y vj
j
vi , (Vi) i ui , (Ui)
单元刚度矩阵:
[k][B]T[D ]B []dxdyt
y vj j
vi , (Vi) i ui , (Ui)
uj
vm
m um
x
结点位移 位移 应变
应力 结点力
{d}e ——{f} ——{} ——{} —— {F}e
位移模式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虚功方程
{f }=[N]{d}e
{}=[B]{d}e {}=[S]{d}e ,[S]= [D][B] {F}e=[k]{d }e,[k]= [B]T [D] [B]tA

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19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

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19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

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19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第一篇: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19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限元方法教学要求和内容1.掌握弹塑性本构关系和塑性力学的基本法则;2.掌握弹塑性增量分析的有限元格式;3.学习常用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1)直接迭代法;(2)Newton-Raphson 方法,修正的N-R 方法;(3)增量法等。

请大家预习,争取对相关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一.材料弹塑性行为的描述弹塑性材料进入塑性的特点:存在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卸载时:非线性弹性材料按原路径卸载;弹塑性材料按不同的路径卸载,并且有残余应变,称为塑性应变。

1.单向加载1)弹性阶段: 卸载时不留下残余变形;2)初始屈服:σ=σs3)强化阶段:超过初始屈服之后,按弹性规律卸载,再加载弹性范'为相继屈服应力。

围扩大:σ'>σss,σs 4)鲍氏现象(Bauschinger):二.塑性力学的基本法则1.初始屈服准则:F0(σij,k0)=0已经建立了多种屈服准则:(1)V.Mises 准则:F0(σij,k0)=f(σij)-k0=01(第二应力不变量),k0=(σs0)231偏应力张量:sij=σij-δijσm,平均应力:σm=(σ11+σ22+σ22)31f(σij)=sijsij=J22(2)Tresca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F0(Sij)=τmax-τs=02.流动法则V.Mises 流动法则:dε=dλpij∂F(σij,k0)∂σijpij=dλ∂f(σij)∂σij,dλ>0 待定有限量塑性应变增量 dε沿屈服面当前应力点的法线方向增加。

因此,称为法向流动法则。

3.硬化法则:(1)各向同性硬化:F(σij,k)=f(σij)-k=012p2pppk=σs(ε),ε=⎰dεijdεij等效塑性应变,可由单拉试验确定。

33(2)运动硬化法则:* Prager运动硬化准则;(3)混合硬化法则: Zeigler修正的运动硬化准则。

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PPT课件

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PPT课件

• Natural element (Belytschko,1998)
• 扩展的有限元法(x-FEM)
• 等几何法(isogeometric method)
• 变分法
10
第10页/共47页
有限元法的发展历史
近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Lord Rayleigh and Ritz , Galerkin 采用试函数(trial functions) 对偏微分方程的解进行近似
1. 应力-外力之间的关系:平衡方程(运动方程)
2. 位移和应变的关系:几何关系
3. 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物理本构
研究变形机理,变形的诱因(外部作用) 例如: 弹性力学问题:Hooke定律。 热弹性问题: 热膨胀规律,弹性常数岁温度的变化规律。 塑性力学: 屈服条件,强化准则,流动准则。 断裂力学: 裂纹起裂条件和裂纹扩展规律等。
9
第9页/共47页
计算固体力学的主要方法
• 有限元法(位移协调元,杂交元,应力元,拟协调元)
• 边界元法
• 无网格法(mesh-free method):
• Non-structural finite difference(Orkisz,2001);
• Element-free Galerkin(Belytschko,1994)
•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冲 击力学;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
• 根据采用的方法:实验,理论和计算
3
第3页/共47页
固体力学的任务(续)
• 重点:建立固体在外部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以及演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控制方程) • 例如:
• 应力~外力之间的关系:平衡方程(运动方程) • 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本构方程

弹塑性问题有限元分析讲述

弹塑性问题有限元分析讲述

nz nz
xz yz
0 0
nx zx
ny zy
nz ( zz
n)
0
这是关于nx , ny , nz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其非零解的条件为行列式
等于零
展开可得:
n3
I1
2 n
I 2
n
I3
0(1)
其中
I1 xx yy zz
I2
xx
yy
xx zz
zz
yy
xy2
2 yz
2 zx
设该点有一斜面的应力矢量为p,它与 ij 保持平衡,该斜面的法线n的方
向为p余1 弦 为1nnxx、, pn2y、nz ,2n由y , 合p3 力 平3衡nz 可,以于得是到该p面在上坐的标与轴p方等向价的的三正个应投力影分n 和别剪
应力 n 的关系为:
2 n
p2
n2
2 1
nx
22ny
32nz
px nx n , py ny n , pz nz n
其中 nx , ny , nz 为斜面外法线n的方向 余弦
△ABC △S △BOC nx△S △COA ny△S △AOB nz△S
由 Fx 0
px△S xxnx△S yxny △S zxnz △S Fx△V 0
当OABC P :
弹性 极限
应 力
加 载
卸 载
塑性应变 弹性应变
断裂 应变
在实际结构中,真实的情况是材料处于复杂 的受力状态,ij 即中 的各个分量都存在,如何基 于材料的单拉应力-应变实验曲线,来描述复杂 应力状态下材料的真实弹塑性行为,就必须涉及 屈服准则、塑性流动法则、塑性强化法则这三个 方面的描述,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描述就可以完全 确定出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真实弹塑性行为

《弹塑性分析》课件

《弹塑性分析》课件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多物理场耦合的弹塑性分析,如结构-流体-热等多物理场的相互作用 ,需要发展更为复杂和高效的数值方法。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弹塑性分析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弹塑性分析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包括对超弹性、粘弹性、粘塑性等方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在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弹塑性分 析中,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预测和优化等。
03
建立每个单元的平衡方程,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得到整个系统的
近似解。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材料属性
考虑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 参数。
初始条件
设定模型在分析开始时的状态,如初始应变 、初始应力等。
边界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如固定 、自由、受压等。
载荷
根据实际情况施加适当的载荷,如集中力、 分布力等。
在建立弹塑性本构模型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 硬化或软化行为,以及温度、应变速率等对材 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03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离散化
01
将连续的物理系统离散成有限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特定
的形状和大小。
近似解
02
用数学模型描述每个单元的行为,并使用近似解代替精确解。
平衡方程
弹塑性分析
目 录
• 弹塑性分析概述 • 弹塑性本构模型 •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弹塑性分析的实例 • 弹塑性分析的展望与挑战
01
弹塑性分析概述
弹塑性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弹塑性材料
弹性
塑性
弹塑性材料的特性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等参元数值分析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等参元数值分析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 —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等参元
➢ 等参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单元矩阵的变换 ➢ 等参变换的条件和等参元的收敛性 ➢ 等参元用于分析弹性力学问题的一般格式
数值积分
➢ 数值积分方法 ➢ 等参元计算中数值积分阶次的选择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
x a 2 b c
y d 2 e f
(4-13)
可见在整体坐标系中,单元的边是一条抛物线或退化为一条直线。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
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等参单元的矩阵变换
图4-6 ANSYS提供的Plane82单元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
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等参单元的矩阵变换
如图4-6所示,ANSYS提供的PLANE82单元是一个四边形八结 点等参单元,局部坐标定义为s和t,如图4-7所示。PLANE82单元可 以退化为三角形六结点单元。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
等参元和数值积分
等参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单元矩阵的变换
形函数为,
1x y
Ni
(1 4
)(1 a
) b
Nj
1 (1 4
x )(1 y ) ab
Nm
1 (1 4
x )(1 a
y) b
Np
1 (1 4
x )(1 a
y) b
上述单元位移模式满足位移模式选择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单元的刚体位
因此给出任意四边形单元的结点位移就能得到整个单元上的位移,上 式给出的位移模式就是所要找的正确的位移模式。把局部坐标与整体坐 标的变换式也取为:
x N1x1 N2 x2 N3x3 N4 x4 (4-8) y N1 y1 N2 y2 N3 y3 N4 y4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法_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法_

写成矩阵形式
R11 cos 2 θ x 1 Ry1 EA cos θ sin θ 1 = Rx 2 l1 − cos 2 θ R1 2 − cos θ sin θ y cos θ sin θ sin 2 θ − cos θ sin θ − sin 2 θ − cos 2 θ − cos θ sin θ cos 2 θ cos θ sin θ
单元刚度矩阵的子矩阵 K ij 表示:当单元 e 中节点 j 取单 位位移,且其它节点位移为零时,对应于 i 节点的节点力。
第五章 有限元法简介
单元1的节点力和节点位移的关系可写成
R1 K11 = R2 K 21
1
K12 K 22
1
δ1 δ 2
1 θFx1(u1) 3 Fx3 (u3) Fy1(v1 ) Fy3 (v3) y 2 o x
1
Fy2 (v2) Fx2(u2)
2
图5-1 简例结构图
第五章
分析步骤:
有限元法简介
2
1
1 1 Ry2(v2) 1 1 Rx2(u2)
1. 离散结构物为有限个单元 分为2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的节点编号 为1和2,第二个单元的节点编号为2和3。 对于第一单元,在第1、2节点处的节点力 为 R 11 , R 11 , R 1 2 , R 1 2 ,表示节点施加在单元1上 x y x y
1 − cos θ sin θ u1 1 2 − sin θ v1 cos θ sin θ u1 2 1 si成
R11 k x 1 11 Ry1 k21 1 = Rx 2 k31 R1 k41 y2 k12 k22 k32 k42 k13 k23 k33 k43

有限元分析课件

有限元分析课件

物理模拟方法简介
(1)缝隙法 为了定性地了解接触面压力分布,可在模具的相应部分留有垂直于模
面的窄缝或小孔,根据流入窄缝或小孔的模拟材料外形或高度,定性地判定 接触面正压力分布。
物理模拟方法简介
(2)硬度法 冷变形时,变形程度越大硬化越强,硬度越高,因此可根据硬度
的分布,判别变形不均匀的程度。根据下图能判断出,圆柱体镦粗时变 形可分为三个区,中心区是大变形区,侧面鼓形是中等变形区,上下接 触面是小变形区。
物理模拟方法简介
(4)叠层法 叠层法是利用易变形材料(铅和塑性泥等)制成薄
片,然后叠成试样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 为了研究挤压时的变形流动情况,可以用颜色
不同的塑性泥层制成试样进行挤压,然后沿子午面切 开,由不同颜色的各层位置变化来观察变形区的情况, 此外,用铅制成薄片重叠成圆柱体进行镦粗,不仅可 观察变形流动,还可以把变形后的铅层分开,通过测 量各层不同部位的尺寸变化,计算出变形体内的应变 分布。
形状、尺寸精度和组织性能的产品的加工方法,称为金属塑性成形,也称为金 属塑性加工或金属压力加工。
如果不考虑切头、去尾、火耗等损失,那么金属材料的体积、质量在塑 性成形前后可看做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塑性成形是无屑或少屑的金属加工方法。
塑性成形方法与分类
1、根据加工时工件受力和变形方式的不同,金属塑 性成形方法可分为锻造、挤压、轧制、拉拔、冲压 等。 2、根据金属变形特征的不同,又可将金属塑性成形 分为:体积成形(或称块料成形)和板料成形(冲 压)两大类。 3、金属塑性成形按照加工时工件的温度又可分为热 塑性成形、冷塑性成形和温塑性成形。
物理模拟方法简介
(5)坐标网格法(Coordinate Grid Method) 是研究金属塑性变形分布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弹塑性有限元课件

弹塑性有限元课件

DB
J
d
d
d
Ve
二维问题
K e
B T
DBt d x d
y
1 1 B T 1 1
DBt
J
d
d
平面应力
K e 66
BT 63
D 33
B
tA
36
Kiei
K
e ji
K
e ij
K
e jj
Kiem
K
e jm
Kme i
Kme j
K
e mm
1

D
E
1
2
0
1 0
1
2
K
1
3 2
4
5
(a)
s r 1 (2) 3 4 5 6
1 (2) 3 4 5 66
(b)
d 3, f 2; B 312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1
3
5
7
9
11
2
4
6
8
10
12
(b)
b比a情况可节省存贮单元
(5)[K]是一个奇异阵,在排除刚性位移后,它是正定阵。
m
K
u
m
K
e
u
m
BT
2 22
11 22
3
2 12
Dp
E
11 22 2
Q 1 2
11 22 22 11 22 11 2
1
11
22
12
1
22 11 12 1 2 122

【免费下载】有限元与数值方法 讲稿19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

【免费下载】有限元与数值方法 讲稿19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
一.材料弹塑性行为的描述 弹塑性材料进入塑性的特点:存
在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卸载时:非线性弹性材料按原路
径卸载; 弹塑性材料按不同的路径卸载,
并且有残余应变,称为塑性应变。
2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4敷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限元方法教学要求和内容1.掌握弹塑性本构关系和塑性力学的基本法则;2.掌握弹塑性增量分析的有限元格式;3.学习常用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1)直接迭代法;(2) Newton-Raphson 方法,修正的N-R 方法;(3)增量法等。

请大家预习,争取对相关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一.材料弹塑性行为的描述弹塑性材料进入塑性的特点:存在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卸载时:非线性弹性材料按原路径卸载;弹塑性材料按不同的路径卸载,并且有残余应变,称为塑性应变。

1.单向加载1) 弹性阶段: 卸载时不留下残余变形; 2) 初始屈服:s σσ=3) 强化阶段:超过初始屈服之后,按弹性规律卸载,再加载弹性范围扩大:ss σσ'>,sσ'为相继屈服应力。

4) 鲍氏现象(Bauschinger ): 二.塑性力学的基本法则1.初始屈服准则: 00(,)0ij F k σ= 已经建立了多种屈服准则:(1) V . Mises 准则:000(,)()0ij ij F k f k σσ=-=220011()(),()23ij ij ij s f s s J k σσ===第二应力不变量1122221,()3ij ij ij m m s σδσσσσσ=-=++偏应力张量:平均应力:(2) Tresca 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0max ()0ij s F S ττ=-=2.流动法则V . Mises 流动法则:0(,)()ij ij p ijijijF k f d d d σσελλσσ∂∂==∂∂, 0d λ> 待定有限量塑性应变增量 p ijd ε 沿屈服面当前应力点的法线方向增加。

因此,称为法向流动法则。

3.硬化法则:(1)各向同性硬化:(,)()0ij ij F k f k σσ=-=21(),3p ps k σεε==⎰ 等效塑性应变,可由单拉试验确定。

(2)运动硬化法则:* Prager 运动硬化准则;Zeigler 修正的运动硬化准则。

(3)混合硬化法则:4.加载卸载准则:(1)若(,)0ij F k σ=,且()0ij ij ij f σσσ∂>∂,则继续塑性加载(2)若(,)0ij F k σ=,且()0ij ij ij f σσσ∂<∂,则按弹性卸载(3)若(,)0ij F k σ=,且()0ij ij ij f σσσ∂=∂,1)对理想塑性材料,则继续塑性流动;2)对硬化材料,则继续塑性加载,但塑性应变增量为零。

0pd ε=三.弹塑性增量的应力应变关系 1.建立弹塑性增量应力应变关系的原则(1)一致性条件:塑性加载时,应力仍在屈服面上(2)流动法则:新的塑性应变增量,pijd ε,在屈服面上的原应力点的外法线方向。

(3)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应变增量的弹性应变部分与应力关系仍服从胡克定律。

2.各向同性硬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一致性条件(,)(,)(,i j i j i j i j d F F d d F σκσσκκσκ=++-=,ij ij F F dF d d σκσκ∂∂=+=∂∂ 具体形式:203sij s p ij p f d d σσσεσε∂∂-=∂∂, s ppE σε∂=∂ 单向拉伸试验测得。

(2)流动法则:()ij pijijf d d σελσ∂=∂, 1()2ij ij ijf s s σ=23pp s d d εελσ=⇒===⎰(3)应力应变关系:e p ij ij ijd d d εεε=+())e p p ij ijkl kl ijkl kl kl ijkl kl ijkl kld D d D d d D d D d σεεεεε==-=-注意:屈服条件是已知的,我们应该将塑性应变通过已知量表示出来。

根据流动规则,()ij p ijijf d d σελσ∂=∂,需要确定d λ。

249eijkl klijeijkl s p ij kl f D d d f f D E εσλσσσ∂∂=∂∂+∂∂, spp E σε∂=∂()ij p ijijf d d σελσ∂=∂2()()()9e e p ij ijklklijkl kl kle kl ijklkl kle mnqre e mnijklkl ijklqre klmnqrs pmnqr e p ep ijkl kl ijklkl ijklkl d D d D d d f D d d fDf D d Dd DE D d D d D d σεεεσελσσεεσσσσεεε==-∂=-∂∂∂∂=-∂+∂∂=-=弹性张量:,e e e ijkl ij ijkl klD d D d σε=塑性张量:29eeijpqmnklpq mn pijklemnqr s pmn qr f f D D D D E σσσσσ∂∂∂∂=+∂∂,2[][][]4[]9Teepe s pf f D D D f f D E σσσσσ∂∂⎧⎫⎧⎫⎨⎬⎨⎬∂∂⎩⎭⎩⎭=∂∂⎧⎫⎧⎫+⎨⎬⎨⎬∂∂⎩⎭⎩⎭ 弹塑性张量:epe p ijkl ijkl ijklD D D =-e p ep ij ijkl kl ijkl kl ijklkl d D d D d D d σεεε=-=写成矩阵形式:{}[]{}[]{}[]{}epe pd D dD d D d σεεε=-=四.弹塑性增量有限元格式 1 弹塑性问题的增量方程将物体的作用荷载分成很多阶段,以模拟加载历史。

假设在t 时刻作用的荷载:tF (体积力),tT (表面力),tu (已知位移),以及所对应的响应(应力t ij σ,应变tij ε,位移ti u )已知。

求t t +∆时刻对应的响应:t tt F F F +∆=+∆,t ttT T T +∆=+∆,t ttu u u +∆=+∆t ttij ij ij σσσ+∆=+∆,t ttij ij ij εεε+∆=+∆,t tti i i u u u +∆=+∆由虚功方程(虚位移原理)描述的控制方程为:()()()()()()0t t tij ij ij i i s dx F F u dx T T u ds σσσδεδδΩΩ+∆∆-+∆∆-+∆∆=⎰⎰⎰()()()()()()ij ij i i s t t tij ij i i s dx F u dx T u dsdx F u dx T u ds σσσδεδδσδεδδΩΩΩΩ∆∆-∆∆-∆∆=-∆+∆+∆⎰⎰⎰⎰⎰⎰()()()()()()tep ijklkl ij i i s t t tij ij i i s D dx F u dx T u dsdx F u dx T u ds σσεδεδδσδεδδΩΩΩΩ∆∆-∆∆-∆∆=-∆+∆+∆⎰⎰⎰⎰⎰⎰写成矩阵形式{}[]{}{}{}{}{}{}{}{}{}{}{}t ep s ttts D dx u F dx u T dsdx u F dx u T ds σσδεεδδδεσδδT T TΩΩT T T ΩΩ∆∆-∆∆-∆∆=-∆+∆+∆⎰⎰⎰⎰⎰⎰将物体离散成有限单元,单元内任意点的位移增量通过形函数用单元节点位移增量表示: 位移:{}[]{}eu N a ∆=∆ 应变:{}[]{}eB a ε∆=∆ 带入虚功原理:[]{}{tK a Q ∆=∆[][],[][][][]{}{}{}{}{}ettetetepet t t t t t e t t e K K K B D B dxQ Q Q Q Q T Ω+∆+∆+∆+∆==∆=-=-∑⎰∑∑[][][][]{}[]{}[]{}{}[]{}[]{}eee eet e t ept te t tt ts t etts K B D B dxQ N F dx N T dxQ N F dx N T dxσσT Ω+∆T +∆T +∆ΩT T Ω==+=+⎰⎰⎰⎰⎰采用纯增量法作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步骤以下仅限于简单加载过程(无反复加卸载过程)和Mises 各向同性强化材料:1. 开始,输入初始参数(几何;材料性质,0sσ,P E ;边界条件;外载荷)2. 将外载荷一次加上作线弹性分析 {}{}{}max q εσσ→→→(Mi.条件) 如果 0max s σσ≤ 不存在塑性区则为弹性问题→直接输出结果 结束! 否则0max s σσ>作弹塑性分析3.计算弹性极限{}e Q 设 0max /sασσ=, 则 {}{}e Q P α=并可输出弹性极限载荷{}e Q 下的结果{}{}{}e e e q εσ、、。

4.对剩余载荷{}{}{}r e Q Q Q =-作弹塑性分析如果采用等增量步格式,则将{}r Q 等分为N 个增量步,即每一增量步载荷为:{}rQ Q N∆=。

下面5.中是对N 个增量步循环。

5.在i 步上施加一个增量载荷i Q ∆。

已知当前状态下(i -1步终),各单元的(or 高斯点)σ,ε,s σ。

判断三种类型的单元:1)弹性 2)塑性 3)过渡单元。

对本增量步内所有过渡单元经过2~3次迭代得到合适的ep D ⎡⎤⎣⎦,计算各单元的t k ,并集合所有单元,形成总刚T K ,求解{}[]T K a Q ∆=∆得{}i a ∆ 得到第i 步的解。

{}{}{}1i i i a a a -=+∆ 和 {}{}{}1iii εεε-=+∆;{}{}{}1i i i σσσ-=+∆21 同时记录下各单元的当前状态。

,ss σε'' 如果,荷载步为卸载,则采用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6.直至全部载荷施加完毕,输出结果,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