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学院卓热能1301 郑海莉 20131618 洋务运动与天津近代工业分析
摘要:洋务运动对近代天津有着重要的发展,下面围绕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工业对天津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并简单谈谈自己对天津近代工业的认识。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发展,认识
一、历史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内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农民战争空前高涨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防务变得日益紧要起来。天津是北洋防务的中枢,而且临近海口,便于进口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因此很快被清政府看中,成为兴办近代军用工业的基地。在江南制造总局与金陵机器局相继建立后,由于近代军事工业都掌握在汉族官僚手中,清政府害怕造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于1867年决定由满族官僚崇厚筹办天津机器制造局。局分东局与西局两部分,东局在海河东岸贾家沽,西局在海河西岸海光寺。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为主,西局制造军需物资和器具。当时它们在中国与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并称三大军火工业基地,但规模并不大,在鼎足而立的形势下,位列第三。
二、近代工业的发展概括
天津近代工业始于洋务运动中清廷创办的天津机器局。此后,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新政”,实业家周学熙创办了一批“官督商办”性质的大型产业。到20世纪初期,中国民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天津近代工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兴盛期、衰亡期四个阶段。(一)“官督商办”近代产业
天津机器制造局,从设计到机器,再到技师,全部来自英国,单是开办经费就二十余万两,耗资巨大。政府最初的想法是把天津由此发展为北方的军事工业基地与核心,但令人失望的是,崇厚毫无办厂经验,只知捞钱,兼具庸官与贪官的特长,两千工人的工厂里,肯干活能干活的人并不多,不会干活的人只要花钱就能进厂,典型的官僚办厂,出了废品也不闻不问,成了吞吃国库银两的无底洞。
由于崇厚对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管理毫无进展。1870年,清政府只得派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李鸿章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解聘不严格要求的技师和一些提笼架鸟的吃闲饭的人,并从金陵、江南两厂调来熟练工人,气象为之一新。几年的工夫,三足鼎立的军火工业形成天津机器制造局一枝独秀的局面,一度跃居亚洲第一。
1880年9月,天津机器制造局试制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这艘潜艇形如橄榄,可在水下布雷。直到军事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仍居高难度产品的潜水艇,把它从纸上的设想变为水中的实物,也就是全世界第一个潜水艇试制品,却是出自中国、出自天津、出自天津机器制造局。这艘试制的潜水艇,较西洋试制的早了六个春秋,也是世界第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的重点渐渐从大力建设军事工业过渡到建设民用工业。1878年,开平矿务局在天津成立,开采唐山附近的煤。总工程师及管理人员均为英国人,使用英国最好的采煤机器。1881年投产后,发展很快,迅速占领了天津的煤炭市场,并将洋煤赶
出了天津。1880年,李鸿章在大沽海神庙一带兴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承修舰船,兼营造船,雇用工人600余名,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座近代化的船舶修造厂。
洋务运动前,天津在传统城市体系中历来处于拱卫京徽的附属地位,但自从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在此及周边地区大兴工业之后,其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一跃而成为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洋务运动将其改造成为重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到清末迅速上升为华北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位置,并依靠其与其他区域城市体系(如上海、汉口、广州)发生联系,天津的工业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条件日益完备。1878年,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天津的出现,标志着天津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为今后天津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二)天津早期的外资企业
外资在天津最早经营的近代企业是1874年英国的大沽驳船公司,比李鸿章筹办的轮船招商局要迟一些。万新平先生引丹尼莱所著《大沽驳船公司与海河》中所说:“1874 年5月,一个以大沽驳船公司命名的公司成立了,资本为33000 美元”,外国资本是在1871 年才获准在天津经营驳船运输业务的,经清政府规定试办年限,在1874 年终于成立了大沽驳船公司……1889 年9月大沽驳船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50万两。”4该说法与《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中描述一致。至1900 年天津共19家外资企业,英、德两国占16家。在19家外资企业中,以对外贸易的企业为主,其中打包厂有11家5。早期的外国资本多为小型民用工业。
(三)中国民间资本产业的创办
天津的民间资本产业较外资产业还晚,1878 年由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万新平先生指出,在1900 年以前,天津的机器面粉业并非只此一家。“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每年获利六七千两,近来添没三四家,每家每年仍可得利六七千两,足见销路日旺”。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新设的机器磨坊,历史记载甚少,目前仅知有大来生机器磨坊、天利和机器磨坊和南门外瑞和成机器磨坊3家。1884 年广东商人罗三佑创办的德泰机器厂是天津第一家民间资本创建的铁工厂,机器制造产业还有1886 年英租界内开办的万顺天津近代工业发展概略及工业遗存分类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铁厂。德泰机器厂、万顺铁厂都设在毗邻租界的海大道(今大沽路)一带。20世纪初,这里又设有炽昌铁工厂等。因此海大道一带可能是天津早期民族资本机器制造业的发源地。这与当时租界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早期民间资本创建的机器加工产业还有三条石大街1897 年建成的金聚成铁厂。其他早期重要的民间资本产业,如1886 年成立的天津自来火公司、1897年创办的北洋织绒厂、1898 年创办的北洋硝皮厂,都是著名买办吴懋鼎投资兴办的,也是天津同类行业中最早的。可见,天津近代工业初始期重要产业约36家,19家为外资企业。17家民族工业中,6家为官办或官督商办产业,这6家产业多与军事相关,即使为官督商办性质,也多为官所控制。民间资本产业投资较晚,规模较小,类型也并不多。天津早期的近代工业主要以军工产业为主,规模较大,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具有开创性价值。如第一条自主型标准轨铁路唐胥铁路、最早的军事电报水线、中国北方第一座船坞等。
三、天津近代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
2006 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年)》,确定了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天津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由于天津市对工业遗产认识的不到位,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在城市开发中已陆续拆除。2006 ~2009 年间天津的几大棉纺厂陆续夷为平地,三条石大街一代高档住宅相继落成。天津近代工业遗存所剩无几,旧工业区整体保留下来的极少,很多保留下来的近代工业遗产也多是单体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