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域文化
天津的特色
天津的特色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有许多独特的特色和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天津的特色:
1.天津三绝:天津有三绝,分别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
这些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是天津饮食文化的代表。
2.盘山风景名胜区:盘山风景名胜区是天津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3.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天津历史上的老商业街,保存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这里可以购买到各种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小吃。
4.津门故里:津门故里是指天津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了解天津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5.海河夜景: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夜幕降临后,海河两岸的夜景十分美丽,是拍照的好地方。
6.传统表演和民间艺术:天津有许多传统的表演和民间艺术,如京剧、评剧、相声等,这些表演形式在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之,天津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发现的特色和文化遗产。
天津家乡的风俗
天津家乡的风俗
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大城市,也是新兴的工业基地,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沿海繁华的天津也拥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它们深深地植根于历史,构成了天津家乡的独特风情。
每年春节,天津家乡的风俗便从家家户户开始流行,贴春联、挂窗花、悬挂对联、贴窗花、抢灯笼等习俗层出不穷,使气氛变得有节日感。
此外,人们在春节期间也会烧旧衣服,制作祭祀新岁神物,以希望新的一年能有好运。
天津家乡的人们有一项独特的风俗叫作“扶老携幼”,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主要表达人们对家庭、尊重老人和爱护孩子的思想。
今年元旦,家人们以携手拥抱的方式扶老携幼,表达家人团聚的喜乐。
另一个著名的习俗是“水祭山神”,是一种传统的祈求山神保佑的家庭习俗。
每年除夕夜,天津家乡的家庭都会携带些果子、食品、香火等奉献给山神,以求平安、祈福。
此外,天津家乡的人们还有一些新兴的风俗,如“放响尾”,这是一种迎接新岁的习俗,每个家庭都会在春节期间把喜庆的话语打印在纸上,并绑在鞭炮的尾部,然后一起放鞭炮,表达新的一年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天津家乡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在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
这些风俗不仅给天津家乡的人们带来了乐趣,也让家庭有机会团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从而真正体现出家乡的真谛,这正是天津家乡的传统美德所在。
天津城市文化漫谈
天津城市文化漫谈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天津拥有丰富的城市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包括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西洋文化等,形成为了独特的天津城市文化。
天津城市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融合。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天津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传统,使得天津的文化变得多元化。
在天津,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汉族文化,也可以感受到满族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欣赏到西洋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融合的文化使得天津成为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城市。
天津城市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海洋有关。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天津的文化中融入了海洋元素。
你可以在天津的街头巷尾看到许多与海洋有关的标志和装饰,比如海鲜市场、渔船、海鸥等。
此外,天津还有许多与海洋有关的活动,如海洋文化节和海洋运动会等。
这些都使得天津的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天津城市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与历史有关。
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中国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中心。
在天津,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造和历史遗迹,如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博物馆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天津的城市文化。
天津城市文化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与艺术有关。
天津是中国的艺术之都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活动。
天津有许多艺术院校和剧院,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演员。
在天津,你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表演,如戏剧、音乐会、舞蹈等。
这些艺术活动丰富了天津的城市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天津城市文化是一个多元融合、与海洋有关、与历史有关、与艺术有关的文化。
这种文化使得天津成为了一个独特而有魅力的城市。
如果你来到天津,不仅可以欣赏到漂亮的风景和现代化的城市,还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
无论你是对历史感兴趣,还是对艺术热中,天津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天津的城市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吧!。
天津有这十种文化交融
天津:十种文化的交融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弯边的华北平原东北部,位于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总面积 1.19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和港口城市。
天津建城600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以及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剖析和阐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天津地域文化是由海河文化、城厢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慈善文化等10个方面融合而成的。
1、海河文化天津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长期由河流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
水是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
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河海交汇形成的水文化。
以此为滥觞,又派生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
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第一要义。
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
天津在明清两代是拱卫京师之门户、河海转运的枢纽、贸易繁茂的商埠。
在当时,粮、盐贸易为其两大经济支柱,而鱼、盐是天津两项重要的财源。
2、城厢文化老城厢是天津形成和发展的摇篮,从建城以来,直至20世纪20年代,老城厢始终是天津市的中心区。
1901年,城墙拆除,在原址建成东南西北四条马路。
老城分四个居住区,即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建筑风格和道路形成各有不同。
东北角和东南角多为商贾富户,建筑宏伟,院深宅大。
而西南城区,地势低洼,是贫苦百姓的居住地。
因此素有“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贱,西门贫” 之说。
城厢文化属于上层儒雅文化,如果说:明正德十一年(1516),天津记载中的第一座官署园林一一浣俗亭(筑于户部分司官署内),开创了天津上层儒雅文化建设的先河;那么,天津城四面的门额一一“拱北、定南、安西、镇东” ——和鼓楼上津门诗人梅宝璐撰联一一“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一一则是天津儒雅文化的典型昭示。
文学中形容天津文化底蕴
在文学中,天津的文化底蕴可以用许多形容词来形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描述:
1. 历史悠久: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镇、古文化遗址等,这些为天津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多元文化:天津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里汇聚了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天津文化。
3. 独特民俗:天津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天津快板、天津相声等,这些民俗文化丰富了天津的文化底蕴,也使得天津文化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4. 艺术之都:天津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戏剧、曲艺、音乐会等,这些艺术活动为天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使得天津成为了一个艺术之都。
5. 美食之都:天津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如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等,这些美食不仅具有地方特色,而且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津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城市。
关于天津地域文化特点
由于漕运带来的商机和盐业的兴盛,使天津“因商而兴”,一跃而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会。
《津门杂记》曰:“天津无沃壤腴田,民多以贾趋利。
”天津有15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中国最著名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场就位于这里。
直至今日,年产原盐240万吨,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盐商经济与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就产生了盐商文化。
在历史上,资本雄厚的盐商在天津商埠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初以来有“八大家”之说,清末《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
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
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
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其实这里列举9家。
来新夏主编的《天津近代史》云:“被天津社会相沿传称的‘八大家’,他们是‘天成号韩家’(粮、船商)、‘益照临张家’(盐商)、‘益德裕高家’(盐商)、‘杨柳青石家’(粮商兼大地主)、‘土城刘家’(粮商)、‘长源杨家’(盐商)、‘正兴德穆家’(粮商)、‘振德黄家’(盐商)。
”粮商与盐商各占4家。
天津盐商致富之后,斥资于津门炮台筑设、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等公益事业,平心而论,他们对于推动天津地域文化功不可没。
水西庄、问津阁、寓游园等私家园林都为盐商所建,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柳墅行宫,就是天津盐商集资,专为乾隆驻跸而建造的。
天津城市发展,亦以商业为龙头。
明代天津的商业繁华中心在南运河畔三岔河口地区,成为南北物流交汇的枢纽。
估衣街、锅店街、针市街、粮店街、曲店街、缸店街、肉市口大街、斗店胡同、竹竿胡同等历史地名,就昭示出商埠的繁华。
清代商业中心发展到大胡同、鸟市、天后宫附近。
当时,归贾(读gǔ)胡同一带,饭店、戏院、茶馆、澡塘各种娱乐场所聚集,成为当时供外地商贾餐饮、娱乐、居住的归宿之地。
进入20世纪,商业中心从传统的城厢北部地区,逐渐南移至日、法两租界,即移至旭街(今和平路)、梨栈(今劝业场)一带。
租界成为天津消费的主要区域,逐渐取代了老城的位置。
天津地域文化作文
天津地域文化作文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在近代中国北方,天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得领世界风气之先。
由于中西文化在天津的撞击与融合,使得具有开放思维和现代意识的广大市民阶层得以涌现,为天津现代都市文化奠定了根基。
而天津市民那种竞争意识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较为规范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组织,都直接推进了都市文化水平的提升。
天津不仅是座古老的文明城市,而且又是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正以年轻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以及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剖析和阐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天津地域文化是由海河文化、城厢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慈善文化等。
天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便有史前人类开始活动,历经商周、秦汉、隋唐、辽宋数千年的演变,逐步发展了早期文明。
到了金朝,天津地区成为戍守要塞一-直沽寨。
元朝时开发海运和漕运,形成河港,改名为海津镇。
明朝朱棣兴兵南征,从这里南渡夺取皇位,取天子渡口之意,又更名为“天津”,并设置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卫所,征调了大量兵力驻扎在此。
以后,历朝历代都在这里建城屯兵,故定名为“天津卫”。
天津文化的主流,一度曾以军旅文化为核心,它的渗透和流传形成了天津人豪爽直率、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基本文化素质,至今遗风尚在。
到清代中叶,天津发展成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
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大都市,宫廷文化随之传入,市井文化也逐渐发达起来。
被列入通商口岸后,天津出现了不少办理汇兑业务的钱庄,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
西方文化也随着列强划分租界以及通商活动而传入。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这里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
天津民俗资料
天津民俗天津,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从古至今,天津一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中心,各类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展。
天津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寓意团圆和美好未来的节日。
在天津,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尤为热闹。
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赏花灯、吃元宵。
同时,传统的龙灯舞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之一。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祖、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在天津,清明节的习俗包括祭拜祖先、踏青扫墓等。
这一天,天津的公园和墓地里人头攒动,人们手捧鲜花,缅怀逝去的亲人。
天津的民俗活动赶集赶集是天津人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每逢赶集日,农民会带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前来集市买卖。
市井中人头攒动,赶集的人们互相交流着生活中的琐事,展现出了天津人豁达的性格。
喝茶喝茶是天津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之一。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在茶馆里聚会。
喝茶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交流和放松的方式。
在天津的茶馆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独特的茶叶,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
天津的传统手艺天津刺绣天津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以其精美细致、色彩鲜艳而著称。
天津刺绣不仅被用于服饰上,还可以用于装饰家具、工艺品等。
这一传统手艺代代相传,至今仍有很多手艺人在坚守这门技艺。
天津糖画天津糖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利用熬制的糖浆在瓷板上绘制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天津人民的喜爱,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在街头小巷观赏糖画师的表演。
天津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天津的民俗文化依然保持着活力,让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会到岁月的温情。
天津地名与地域文化
天津地名与地域文化水,是天津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
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河海交汇形成的水文化。
以此为滥觞,又派生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
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
天津在明清两代是拱卫京师之门户、河海转运的枢纽、贸易繁茂的商埠。
在当时,粮、盐贸易为其两大经济支柱,而鱼、盐是天津两项重要的财源。
水文化在天津地名上也有所体现———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
全市18个区县,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河西、河东、河北、塘沽、汉沽、大港、津南、武清、静海、宁河。
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
天津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
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地名中也有典型反映———如以“沽”命名的聚落有上百条,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区域,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等。
另外,天津别称———津沽、沽上;海河又称沽水,是天津市的风景轴线。
以港、泊、洼、淀、沟、塘、湾、滩等为通名的地名亦为多见,如:大港、双港、官港;杨家泊、团泊洼、青泊洼;贾口洼、唐家洼、卫南洼;南淀、北淮淀、三角淀;陈家沟、九道沟、南清沟;北塘、西双塘、白塘口;赵家湾、唐家湾、西大湾子;柳滩、大滩等。
如此之多的带“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吗?在天津都市发展历程中,“水文化”犹如双刃剑,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形态———地处九河下梢、七十二沽的津门父老,在享用鱼盐之利的同时,也饱尝十年九涝、水灾频仍之苦。
天津文化简介
天津文化简介吴志聪121141330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
表现在建城设卫、生产、商贸、文化、饮食、服饰、家族、民居、交通运输、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信仰及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诸方面。
建城设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
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文。
朱棣为与朱允文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上的“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
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
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
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天津是码头文化:天津是具有典型的码头文化的城市之一,又有不同程度的满族遗风。
而这些都具体的体现于天津的语言,饮食,风俗等各个方面。
天津有发展的优势,却又有临京的尴尬。
清代以来,天津周边地区水灾频仍,河北、山东、山西的大量难民挈妇将雏涌入天津。
他们面前无非两条主要出路:一是收破烂,回收废品糊口;二是干脚行,扛包装卸养家。
大批难民“闯码头”涌入天津的同时,也将他们各自的地方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晋阳文化带到了天津。
以码头为特色的世俗文化表现在民间艺术上是曲艺,因而天津成为北方曲艺的大码头。
码头文化催生了天津特色食品: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等———就餐时不用碗筷,也不必正襟危坐,用荷叶一包或用纸一托,卷起来就咬,可边走边吃,既方便省时,又价廉实惠,吃起来瓷实,还不耽误扛包上跳———这就是码头文化在天津民间饮食上的典型体现。
天津地域特色文化
小组成员:
陈卓韬 纪胜智 丁文彬 刘倬铭 赵明宇 于永利 段兴珊 张健雄
• 小吃文化 • 民俗文化 • 曲艺文化
• 租界文化 • 书画文化 • 古城文化
小吃文化: 小吃文化:
• 天津的小吃与特产数目众多,尤其以“天津三绝”著名, 但是部分小吃缺乏推广,如今已经面临失传。1997年, 猫不闻饺子被定为津门四绝之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 名度较高的还有:果仁张、曹记驴肉、冠生园的八珍羊腿、 陆记烫面炸糕、白记水饺、芝兰斋糕干、大福来锅巴菜、 石头门坎素包。此外,天津的小宝栗子格外有名,其产品 出口世界各国。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 在此繁衍。明弘治4年(1491 年)有官吏上书朝廷:“天津 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 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 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天 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 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 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 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在 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 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 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 明末,鼎盛于清朝,深受人们 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 物质财富,是维系津沽民族情 感的纽带。
古城文化: 古城文化:
• 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 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被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 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著名的有天后宫、玉 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 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完整版)天津传统文化
天津传统文化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天津地区繁衍。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
天津人生礼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
虽为工商大都会,但思想仍有较浓厚的封建小农经济意识,崇尚封建孝道和伦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子孙满堂,以养育五男二女为理想生育模式。
无论娶媳聘女皆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奢靡至极在所不惜。
丧葬之礼更为奢华,缛节俗例儿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殡,重棺椁,重寿衣,事死如事生。
津人为公好义,码头习气、行武之遗风尚存,民众多聚义互助,热心公益,不仅有水会、杠子房、小大院等社会公益职能组织,还因其商贸发达,成立了许多相对具有约束力的民间职业社团组织及客商寓居津门所建的会馆、乡祠。
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邻里之情,但攀比之风颇重,好散财“买脸”。
长期漂泊无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团聚、好热闹,钟情年节时令的庆贺活动。
尤其对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火爆、喜庆,尽力渲染和营造年节气氛,并形成诸如“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的春节期间特定的传统食俗惯例。
天津民间信仰广泛庞杂,清中叶以前,共有各类庙宇500余座,儒、释、道及民间或地方崇拜诸神无所不有,庙宇之多,全国罕见。
自然物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间杂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风水等活动极为盛行,特别是对神灵的信仰目的性极强,多只祈求保佑现世生人,功利色彩较重。
在诸多民间信仰中尤以对海神天后崇拜顶礼至极,并将其与天津本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护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护神。
津门历史也多与天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历史佳话,而且对天津经济、文化、风俗习尚等诸多方面均产生重大的影响。
天津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
天津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天津市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是天津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些代表性项目:
1. 天津鼓书:天津鼓书是一种流传于天津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魅力而闻名。
它通常由一个表演者和一个击鼓者组成,表演者用快板、慢板等多种形式演唱故事,配合击鼓者的鼓声和音乐节奏,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2. 天津木偶戏:天津木偶戏是一种以木偶为表演主体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流传于天津地区。
它通常由一个表演者和多个木偶组成,表演者通过操纵木偶来表现各种角色和情节,配合音乐、唱腔和舞蹈等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3. 天津民间工艺:天津民间工艺是指流传于天津市民间的各种手工艺品和制作技艺,如剪纸、刺绣、陶瓷、漆器、银器等。
这些手工艺品和制作技艺,代表了天津市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4. 天津京剧:天津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而闻名。
它通常由一个表演者和一个乐队组成,表演者通过表演唱、念、做、打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配合音乐、唱腔和舞蹈等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以上是天津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些代表性项目,展示了天津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
对天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天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天津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形态,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天津文化以其多元性和包容性而闻名。
这里聚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自的语言、习俗和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天津成为了一个独特且繁荣的城市。
天津的文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饮食文化和文艺表演等。
其中,古建筑是天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如古文化街、天津大礼堂和意式风情区等,它们展示了天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
天津的传统手工艺也是该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的刺绣、泥塑、剪纸和传统糖画等手工艺技艺代表了天津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这些传统手工艺作品以其独特的技巧和精湛的艺术呈现而受到世人的称赞。
天津的饮食文化也占据重要地位。
天津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闻名,代表着北方饮食文化的精华。
天津独特的小吃,如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和麻花等,成为了天津的标志性美食。
此外,天津还拥有丰富的文艺表演资源。
京剧、相声和魔术等艺术形式在天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每年举行的天津国际音乐节和天津名优剧目艺术季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文艺爱好者。
总之,天津文化是一种多样而丰富的文化形态,融合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
它以其多元性、包容性以及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饮食文化和文艺表演等方面而备受赞誉。
天津文化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风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
【天津有哪些民俗】天津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有哪些民俗】天津民俗文化有哪些天津有哪些特别的民俗呢,请看下文介绍。
1.嫁娶:(1)天津市城区里的人结婚在下午,下午2点左右接新娘,4点30分典礼,5点开席。
但距离几十公里的天津郊区就是上午结婚。
(2)天津结婚男方家门前贴双喜(囍),女方家门前贴单喜。
(3)天津结婚女方送亲队伍不能有姨,男方迎亲队伍中不能有姑。
所谓姨不送,姑不接。
(4)天津结婚送亲女人头上必插戴红喜字。
(5)天津结婚女方中午要在家里请亲友们吃“四碟捞面”,也叫喜面,其实就是打卤面。
意味着长长久久。
所谓四碟菜码(拌面用的菜)就是糖醋面筋一盘,清炒虾仁一盘,炒鸡蛋一盘,菠菜丝和胡萝卜丝和豆芽菜等蔬菜丝拼成的一盘。
2.生日:(1)天津人过生日都是过虚岁,还有句话说生日赶前不赶后,意思是只有提前过生日,不能后补生日。
(2)生日当天要请大家吃长寿面,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这叫“催生”(3)在天津66岁生日算是个大日子,“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女儿要买肉,剁66刀坐门口吃,来祈福父母健康。
3.正月过年(1)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2)正月十五为外甥祈福,舅舅送灯。
“讲究送‘鸭子’形的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为外甥祈福。
也有预祝外甥长命百岁之意。
”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灯的种类日趋繁多,金鱼灯、蒺藜灯等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
(3)正月十六,走百病。
这一天媳妇们要回娘家,可以消灾祛病。
【分析】天津地名文化
【关键字】分析一.从地理角度分析天津地名文化1.与“水”结缘天津早期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
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
天津18个区县里,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
这些水气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有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
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等。
天津又称为“津沽”“沽上”;海河又名“沽水”,是天津的风景轴线。
“沽水流霞”是令人陶醉的都市景观。
除“沽”之外,以“港”“泊”“洼”“淀”“沟”“湾”“滩”等命名的天津地名亦为多见,如大港、双港,团泊洼、青泊洼,南淀、茶淀,陈家沟、九道沟,唐家湾、西大湾子,柳滩、大滩等。
如此之多的带“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洼多水的地理特点的生动写照吗?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口”“嘴”“圈”“堤”“桥”“闸”“码头”“渡口”“水库”等命名的地名也不少见,例如:北塘口、小稍直口,梁家嘴、霍家嘴,上河圈、西湖圈,王顶堤、西横堤,引河桥、千米桥,北闸口、二道闸,万家码头、崔家码头,炮台渡口、柳滩渡口,双港水库、于桥水库等。
2.择高而居天津以“台”(高地)、“坨”(土堆)、“头”(河岸的末梢)等为地名的更为多见,例如芦台、八里台,王庆坨、西塘坨,西堤头、上河头等。
“台”“坨”“头”等字的形虽不直接从水,但作为地名用字的词义却与“水”密切关联。
如此众多的与水结缘的“台”“坨”“头”等地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津地势低洼,人们只能择高台而居的历史状况。
3.方向感由于城市建筑是沿河修造的,所以天津街道的方向、方向很不端正。
但是,老城里一带的街道却显示出严整的方向,这是以四条马路、四座城门和四个城角为坐标之使然;例如北马路、东门里、南门西、北门外、西南角等地名的方向感十分明晰。
带方向词的天津老地名为数不少,例如东局子、西堤头、南马集、北大关,上古林、下瓦房,前营、后台等等。
天津地理概况和历史习俗
地域文化
民俗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 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 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 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 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 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 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 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02年后,各租界开始较大规 模的规划建设由于各国政治经 济背景的影响,天津租界建设 程度差别较大。英、法、日租 界经多年建设,形成了较完善 的基础设施,出现了详细的用 地功能分区、分期规划。
法国租借总图
历史沿革
租界的发展
在近代城市的建设中,租借对天津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天津早期设立的租界中,只有英租界进行了相对详细的规划 建设,规划采用方格路网划分地块,将道路和地块编号,按 照规划组织建设,沿河设置货栈、码头,并在主要道路—— 中街布置行政官署、金融贸易及各国领事机构。
梁张方案针对 天津特别市区 域((包括租界) 及其周边地区 进行规划,明 确了城市建设 目的、范围, 对城市功能分 区、市政与公 用事业以及方 案的运作与建 设资金等方面 都做出了详细 阐述。
历史沿革
天津近代城市规划的地 位 天津早期城市规划发展 快速,在多方面都开中 国城市规划建设之先河。 作为畿辅重镇,天津城 市建设深受官方重视。 清末天津出现了中国人 自主进行最早的城市新 区规划——“河北新区” 建设,进入了局部规划 建设时期。1930年,继 南京和上海之后,天津 成为第三个自主进行城 市总体规划的城市。
八国租借位置图
历史沿革
租界的发展
在近代城市的建设中,租借对天津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天津早期设立的租界中,只有英租界进行了相对详细的规划 建设,规划采用方格路网划分地块,将道路和地块编号,按 照规划组织建设,沿河设置货栈、码头,并在主要道路—— 中街布置行政官署、金融贸易及各国领事机构。
天津人文风情
天津⼈⽂风情n天津市简称津,中央四⼤直辖市之⼀,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西北与⾸都北京毗邻,全市总⾯积11919.7平⽅公⾥。
n天津市辖有16个区县,包括:中⼼城区六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环城四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区)远郊⼆区三县(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滨海新区n2006年,国务院将天津城市定位为“国际港⼝城市、北⽅经济中⼼和⽣态城市。
天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陆性季风⽓候,年平均⽓温13℃左右,7⽉⽓温最⾼,平均26℃以上,1⽉最低,平均-4℃以下。
n天津四季分明,但是分布不均,春秋两季较短,有“⾮冬即夏”的说法。
n天津虽濒临渤海,但是深⼊内陆,形成⼀个半封闭的内海海湾,⽔体不⼤,因此对⽓候影响较⼩,⼤陆性较强。
但季风⽓候显著,夏季炎热多⾬,冬季寒冷⼲燥,春季温暖多风,秋季凉爽,温度适宜。
n春有百花夏赶海,秋看红叶冬赏雪。
天津绝⼤部分为平原,只有少数部分是⼭地和丘陵。
⼭区主要在蓟县境内,北依燕⼭余脉;平原低平辽阔。
地貌特征为北⾼南低,从蓟县北部⼭区到滨海新区,呈簸箕型向海河⼲流和渤海⽅向倾斜。
最⾼点位于蓟县和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交界处的九⼭顶,海拔1078.5⽶;最低点位于塘沽⼤沽⼝,海拔为0⽶。
哺育天津的母亲河——海河,由永定河、⼤清河、⼦⽛河、南运河和北运河汇流⽽成,市内河流纵横,坑、洼、塘淀星罗棋布,有“九河⼊海”之称。
⼀级河道:19条,1095.1公⾥(包括⾃然河道13条,811公⾥;⼈⼯河道6条,284.1公⾥)⼆级河道:79条,1363.4公⾥深渠:1061条,4578公⾥海河上游⽀流众多,下游合流进⼊⼀条宽度不⼤的河道,形成了典型的扇形⽔系,因此⽔旱灾害严重。
n说起天津的形成,可谓经历的“沧海桑⽥”的变化。
今天繁华的天津地区,远古时期曾是⼀⽚茫茫⼤海,最先成陆的是蓟县⼀带的燕⼭⼭脉。
在距今7000年的新⽯器时代,在⼀次剧烈的陆地沉降之后天津北部、西部陆地形成(今蓟县、武清区、静海县⼀带)。
天津地域文化作文素材
天津地域文化作文素材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以一个方面或一个视角来概括。
审视天津地域文化,可以看到天津在全球化背景中面临着同一化的趋势,但其多元化的文化源头、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传承,决定了天津城市文化及市民性格的两面性,甚至呈现出多样化和多重性的面貌。
窃以为,其原因有三:第一、“兵文化”因素。
天津从明初设卫建城到清代雍正废卫设府,军士及其家属曾一度成为城市主体成分。
这些来自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的军士及其附属人口,构成天津城市人口来源主体的同时,不仅形成后来的天津方言,而且塑造了天津城市的性格,形成了城市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兵文化”。
清末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的军队,进一步扩大了“兵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兵文化”对天津城市文化性格的影响和塑造,一方面形成了尚武崇义、不畏强暴的市民性格及爱国爱乡、仗义执言、遵纪守法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好勇善斗、恃强凌弱的无赖品性,以及讲友情却忽视原则,强调绝对服从而罔顾法纪约束的现象,其末流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混混儿群体。
从天津爷们儿热心肠、思乡爱国、做事讲诚信、为朋友两肋插刀、爱拔闯;到爱惹惹、无理取闹、欺软怕硬、“滚刀肉”等行为品性中,充分反映出兵文化对天津文化的影响。
第二、“双城并置”因素。
从城市的历史来看,老城区、新市区与九国租界的“双城记”,让天津人较早沐浴欧风西雨,领略和体验外来先进器物风尚和放眼看世界的见识。
这无形中使天津人滋生了城市优越感和宠辱不惊的平常心态,表现出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品格。
与此同时,也使得天津人形成保守恋家、自闭平庸的文化性格。
天津人见多识广,从旧社会的民谣里即能体现:你吃过洋白面吗?你喝过自来水吗?你坐过四轮电吗?由此可见天津人见识确实比外地人要多得多。
但这一切皆因天津卫城头常常变换大王旗,今天八国联军,明天袁世凯,后天段祺瑞,没几天又来了个张大帅。
改朝换代更换频繁,天津人处事不惊,照样过自己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学院卓热能1301 郑海莉 20131618 洋务运动与天津近代工业分析摘要:洋务运动对近代天津有着重要的发展,下面围绕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工业对天津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并简单谈谈自己对天津近代工业的认识。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发展,认识一、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内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农民战争空前高涨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防务变得日益紧要起来。
天津是北洋防务的中枢,而且临近海口,便于进口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因此很快被清政府看中,成为兴办近代军用工业的基地。
在江南制造总局与金陵机器局相继建立后,由于近代军事工业都掌握在汉族官僚手中,清政府害怕造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于1867年决定由满族官僚崇厚筹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局分东局与西局两部分,东局在海河东岸贾家沽,西局在海河西岸海光寺。
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为主,西局制造军需物资和器具。
当时它们在中国与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并称三大军火工业基地,但规模并不大,在鼎足而立的形势下,位列第三。
二、近代工业的发展概括天津近代工业始于洋务运动中清廷创办的天津机器局。
此后,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新政”,实业家周学熙创办了一批“官督商办”性质的大型产业。
到20世纪初期,中国民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天津近代工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兴盛期、衰亡期四个阶段。
(一)“官督商办”近代产业天津机器制造局,从设计到机器,再到技师,全部来自英国,单是开办经费就二十余万两,耗资巨大。
政府最初的想法是把天津由此发展为北方的军事工业基地与核心,但令人失望的是,崇厚毫无办厂经验,只知捞钱,兼具庸官与贪官的特长,两千工人的工厂里,肯干活能干活的人并不多,不会干活的人只要花钱就能进厂,典型的官僚办厂,出了废品也不闻不问,成了吞吃国库银两的无底洞。
由于崇厚对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管理毫无进展。
1870年,清政府只得派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
李鸿章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解聘不严格要求的技师和一些提笼架鸟的吃闲饭的人,并从金陵、江南两厂调来熟练工人,气象为之一新。
几年的工夫,三足鼎立的军火工业形成天津机器制造局一枝独秀的局面,一度跃居亚洲第一。
1880年9月,天津机器制造局试制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
这艘潜艇形如橄榄,可在水下布雷。
直到军事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仍居高难度产品的潜水艇,把它从纸上的设想变为水中的实物,也就是全世界第一个潜水艇试制品,却是出自中国、出自天津、出自天津机器制造局。
这艘试制的潜水艇,较西洋试制的早了六个春秋,也是世界第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的重点渐渐从大力建设军事工业过渡到建设民用工业。
1878年,开平矿务局在天津成立,开采唐山附近的煤。
总工程师及管理人员均为英国人,使用英国最好的采煤机器。
1881年投产后,发展很快,迅速占领了天津的煤炭市场,并将洋煤赶出了天津。
1880年,李鸿章在大沽海神庙一带兴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承修舰船,兼营造船,雇用工人600余名,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座近代化的船舶修造厂。
洋务运动前,天津在传统城市体系中历来处于拱卫京徽的附属地位,但自从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在此及周边地区大兴工业之后,其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一跃而成为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随着洋务运动将其改造成为重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到清末迅速上升为华北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位置,并依靠其与其他区域城市体系(如上海、汉口、广州)发生联系,天津的工业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条件日益完备。
1878年,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天津的出现,标志着天津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为今后天津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二)天津早期的外资企业外资在天津最早经营的近代企业是1874年英国的大沽驳船公司,比李鸿章筹办的轮船招商局要迟一些。
万新平先生引丹尼莱所著《大沽驳船公司与海河》中所说:“1874 年5月,一个以大沽驳船公司命名的公司成立了,资本为33000 美元”,外国资本是在1871 年才获准在天津经营驳船运输业务的,经清政府规定试办年限,在1874 年终于成立了大沽驳船公司……1889 年9月大沽驳船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50万两。
”4该说法与《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中描述一致。
至1900 年天津共19家外资企业,英、德两国占16家。
在19家外资企业中,以对外贸易的企业为主,其中打包厂有11家5。
早期的外国资本多为小型民用工业。
(三)中国民间资本产业的创办天津的民间资本产业较外资产业还晚,1878 年由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万新平先生指出,在1900 年以前,天津的机器面粉业并非只此一家。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每年获利六七千两,近来添没三四家,每家每年仍可得利六七千两,足见销路日旺”。
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新设的机器磨坊,历史记载甚少,目前仅知有大来生机器磨坊、天利和机器磨坊和南门外瑞和成机器磨坊3家。
1884 年广东商人罗三佑创办的德泰机器厂是天津第一家民间资本创建的铁工厂,机器制造产业还有1886 年英租界内开办的万顺天津近代工业发展概略及工业遗存分类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铁厂。
德泰机器厂、万顺铁厂都设在毗邻租界的海大道(今大沽路)一带。
20世纪初,这里又设有炽昌铁工厂等。
因此海大道一带可能是天津早期民族资本机器制造业的发源地。
这与当时租界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早期民间资本创建的机器加工产业还有三条石大街1897 年建成的金聚成铁厂。
其他早期重要的民间资本产业,如1886 年成立的天津自来火公司、1897年创办的北洋织绒厂、1898 年创办的北洋硝皮厂,都是著名买办吴懋鼎投资兴办的,也是天津同类行业中最早的。
可见,天津近代工业初始期重要产业约36家,19家为外资企业。
17家民族工业中,6家为官办或官督商办产业,这6家产业多与军事相关,即使为官督商办性质,也多为官所控制。
民间资本产业投资较晚,规模较小,类型也并不多。
天津早期的近代工业主要以军工产业为主,规模较大,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具有开创性价值。
如第一条自主型标准轨铁路唐胥铁路、最早的军事电报水线、中国北方第一座船坞等。
三、天津近代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2006 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年)》,确定了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
天津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由于天津市对工业遗产认识的不到位,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在城市开发中已陆续拆除。
2006 ~2009 年间天津的几大棉纺厂陆续夷为平地,三条石大街一代高档住宅相继落成。
天津近代工业遗存所剩无几,旧工业区整体保留下来的极少,很多保留下来的近代工业遗产也多是单体厂房、办公楼或者宿舍之类,除天津船厂(原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天津碱厂(原永利碱厂)、天津化工厂(原日商东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汉沽工厂)外几乎没有保留整体格局和工艺流程的老工业区,而上述三厂由于地处塘沽区,避开了之前天津中心城区的大规模建设。
但是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的建设,这三座重要工业遗存也面临危险。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围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导意见和中共塘沽区委《关于制定围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确定塘沽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临港产业和海洋产业聚集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开放文明、宜居生态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
到2020 年,把塘沽建成海洋和港口特色突出、技术领先、服务配套、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合区域,建成港城一体、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发展持续、代表滨海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区,在全市、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塘沽地区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分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西部产业拓展区、滨海都市渔农业示范区等部分。
天津碱厂恰好位于中心商务商业区,普查、记录、研究这些工业遗产已是迫在眉睫。
四、小结洋务运动对近代天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洋务运动期间,天津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早期近代工业。
特别是由天津机器局和大沽船坞为主的官办军用工业,装备着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拥有金属冶炼、材料加工、机器制造、船舶修造等多种生产能力,并且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不仅为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且对北方近代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天津机器局和大沽船坞需用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促使清政府在华北开发矿产和修筑铁路。
此外,在天津开办的各种新式学堂,对打破封建文化的桎枯,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我国最早的科学技术人员,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放后,由于国家集中力量把首都北京建设成为集经济、政治、文化于一身的全国中心,其拱卫者天津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以至于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位置上掉落下来。
从解放至1975年,天津几乎没有任何国家重点项目。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滨海新区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并希望其成为继中关村与浦东新区之后国家第三个大型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域。
希望天津可以把握好这个机会,再现历史上的辉煌。
[1]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2]王苗.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天津近代建筑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3.[3]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天津近代工业发展概略及工业遗存分类[J].北京规划建设,2011,01:26-31.[4]宋美云.天津的洋务企业与社会环境[J].史学月刊,1995,04:87-93.[5]吕婧.天津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6]涂文学.洋务运动与晚清城市社会近代化[J].近代史研究,1996,02:127-155.[7]龙德毅,杨学俊,阎泽.天津工业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特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0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