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正式)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09562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8.png)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日常监测管理制度综合部长方国强为公司职业危害日常监测人员,负有以下责任:1、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每季度对公司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2、做好日常监测数据记录和存档,分析数据后向王德风书面报告。
二、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综合部长方国强为公司检测和评价管理主要负责人员,负有以下责任:1、按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本公司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并提供真实的资料,对提供的资料负责;2、将检测数据在公司设定的职业健康公告栏内公布;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要制定规划,限期解决;4、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对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2)是企业为了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监测、检测和评价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1. 监测:通过常规的环境监测,对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例如,对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噪音、振动等进行监测,对其浓度、噪音水平等进行定期检测。
2. 检测: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体检、职业病检测等,以监测员工是否存在职业病或者潜在职业病的风险。
3. 评价:对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4. 管理: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进工艺、提供个人防护设备、调整工作方式等,以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影响。
5. 监督: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总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护员工职业健康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通过监测、检测和评价的手段,及时发现并控制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07089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8.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监管、社会协同的方针,依法依规进行,科学有效开展。
第四条监测和评价的对象包括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和职业病的发生状况等。
第五条全国各地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机构,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落实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的责任。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物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职业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和评价措施。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第八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是指对作业场所和职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现场检测,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评估职工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二)职业病暴露人群的监测:通过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检测等手段,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的监测。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条件,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报告。
第十二条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和职工通报,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和效果。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合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并按照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职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结果提出质疑和建议。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75dd4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7.png)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ae980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1.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第一条目的为提高员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生产车间。
第三条职责3.1生产安全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设置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检测和管理工作;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3.2技术部门负责从优化工艺技术、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料来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3.3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车间负责从加强员工管理和培训,从规范操作上减少或杜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4.1各车间根据生产工艺和使用的物料(如原材料、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4.3 通过委托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4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及类比同行业职业危害案例进行识别。
第五条识别后的处理5.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5.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申请逐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六条检测项目的确定6.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6.2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第七条检测机构的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市级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八条检测周期的确定8.1检测的布点详见公司检测点统计表。
8.2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噪声,粉尘。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c6698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4.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并规定了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管理要求。
二、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目的1. 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2. 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的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3. 评价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和影响,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三、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内容1. 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工作环境的特点,确定监测项目、频次和方法;2. 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情况:通过个人接触量、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监测,了解员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情况;3. 监测职业病的发病情况:通过职业病的诊断、报告和统计,了解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蔓延。
四、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管理责任1. 公司管理层: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工作计划,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力和经费支持,确保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顺利进行;2. 监测中心:负责具体的监测工作,包括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3. 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对措施的制定:监测中心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参与制定应对措施。
五、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工作流程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项目、频次和方法等;2. 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监测计划,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接触情况的监测工作;3.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收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和影响;4. 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与其合作制定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5. 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归档: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编制监测报告,并进行归档,用于参考和备查。
六、工作中的安全措施1. 员工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保障个人的安全;2. 工作场所应按规定设置通风设备,保障空气质量和员工的健康;3. 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要做好,及时清理和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残留物,保障工作场所的清洁;4. 员工应接受职业病危害的知识培训,了解职业病危害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4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35fba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b.png)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的增加,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各国纷纷建立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从而确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一)工作环境参数监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第一步是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
这些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照、振动等,这些参数的超出正常范围都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监测这些参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整。
(二)化学危害因素监测化学危害因素是目前影响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主要监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2. 化学物品的接触方式和程度,包括吸入、皮肤接触和食入等;3. 化学物品的生物转化和累积情况。
(三)物理危害因素监测物理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
监测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危害因素有助于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威胁程度。
1. 噪声监测:测量噪声的声级,对噪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确保噪声级别不会超出安全范围。
2. 振动监测:测量振动的频率、加速度和持续时间,对振动的强度进行评估,确保振动水平不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
3. 光照监测:测量工作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和亮度,评估其对劳动者视觉健康的影响。
(四)生物学危害因素监测生物学危害因素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动物等对劳动者的危害。
通过监测工作环境中的生物学危害因素,可以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健康风险。
主要监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和种类;2. 动物对劳动者的攻击和伤害情况。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第二步是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评价。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74cd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c.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防控职业病危害,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并进行相应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危害监测方法:确定职业病危害监测的方法和标准,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监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2. 监测频率和范围:确定监测的频率和范围,包括监测的时间、地点、监测的对象等。
3. 监测仪器设备:确定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和设施,并规定其购置、维护、保养和管理要求。
4. 监测人员要求:确定监测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培训要求,确保监测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包括职业病危害的评估和评价方法。
6. 评价结果处理: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监督和处理。
7. 监测记录和报告:要求监测人员按要求记录监测数据、评价结果和相关信息,并按规定报送报告。
8. 监测结果的使用:监测结果应及时用于改善工作环境、预防职业病危害,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共享信息。
通过实施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二)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
三、监测内容:1. 各种职业病危害源的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噪声、震动等;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空气浓度、噪声强度、辐射水平等的监测;3. 职业病危害的暴露水平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工人工作环境的监测、工人工作条件的监测、工人工作行为的监测等;4. 员工体检结果的监测和分析。
四、监测方法:1.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2. 监测周期、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应合理设定;3. 应采用适当的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抽样监测、实时监测、定点监测等。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c2c0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9.png)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厂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在本厂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监督检测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本厂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并在厂务公开栏公示。
五、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整理后,存入本厂职业卫生档案。
六、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班组,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七、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八、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2)是一种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旨在对职业病危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69c07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1.png)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1.目的为了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险因素的检测及评价工作,包括日常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
3.内容____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工作,为保障检测工作规范进行,应聘请经当地安监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并签定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或岗位、检测报告书出具方式、费用结算等;____公司应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实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辅材料、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措施、岗位设置及接触时间等相关资料;3.3现场检测时,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应该提供必要协助,并对工作场所生产运行状况及职工职业接触情况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负责;3.4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3.5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工业卫生评价,并整理分析结果建立技术档案;对不符合国家工业卫生标准的,禁止投产使用直至符合要求;3.6采样点、采样点的数量、采样对象以及采样时间段的选择,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3.7检测方法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卫生检测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3.8检测项目为《高毒物品目录》中的高毒化学物,至少每个月监测一次;检测项目为《高毒物品目录》外的其余化学物质或粉尘,每年至少监测一次;检测项目为物理因素,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职业危险因素评价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3.9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监测地点或岗位,公司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并应该适当增加检测次数;3.10检测、评价结果应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所在地安监部门报告,同时向劳动者公布;3.11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内职工反映的工作环境问题督促落实;3.12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职业健康环境进行经常性检查,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岗位应及时建立整改方案并按计划实施,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督促整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252b1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d.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做好单位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办公室负责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管理,并做好制度修订和落实监测与评价工作;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所存在的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岗位、监测点进行辨识,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监测意见,确定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名称、接害岗位检测内容和检测周期;办公室负责制定职业危害日常监测计划,负责监督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奖罚。
第三条单位设专门监测人员,监测人员由各队领工员担任。
第四条监测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现场工作经验,熟悉监测技术和操作流程,并经专门的监测技术培训。
第五条监测人员必须按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治方案的要求,经常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监测。
第六条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口罩、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第七条对作业场所监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的规定。
粉尘、噪音的监测要求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
第八条单位每年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工作。
定期监测工作应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监测周期的规定每1年进行一次,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第九条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公示地点为公告栏及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第十条办公室应建立好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指定部门和专人妥善保管。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3bcf9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c.png)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煤矿企业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当经资质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培训,持证上岗。
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监测。
一、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有与监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和条件,并实施经常性维护、检修,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所用监测计量器具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三、监测项目和频次1、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井下每月测定____次,井上每月测定____次;2、呼吸性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每月测定____次;3、工班个体呼吸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碳硅含量,每六个月测定____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____次;5、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6、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的测定频次,有人工作的地点每班测定一次;7、噪声、氡及其子体等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测定____次。
监测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报有关单位。
四、检测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的布点;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3、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五、煤矿企业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
检测、评价报告交煤矿企业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向作业人员公布检测、评价结果,并报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要采取有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旨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638f6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7.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用人单位应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五、用人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2)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的健康权益,企业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可控可管理。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3887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8.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康安全地开展工作,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员工的伤害,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及与本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具体要求、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监测和评价的频率及结果的处理等内容。
第四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由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委员会负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第五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按照科学、系统、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应当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职业病危害的情况。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频率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确定,并应及时调整。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及时反馈给受监测的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具体要求第十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二)职业病的风险评估;(三)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四)其他与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二)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途径和暴露程度;(三)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第十二条职业病的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估职业病的发生风险和危害程度;(二)分析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和易感人群;(三)评估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第十三条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价防护设施的性能和有效性;(二)评价个人防护用具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三)评价防护措施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f8f0b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c.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非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为室内工作环境和工作者提供有害物质或因工作条件、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危害的单位。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确保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公开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结果,接受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要求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纳入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档案,包括监测、检测、评价资料、报告和会议纪要等。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频次和检测方法,并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监测和检测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监测和检测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和程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处理监测和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本(四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1a1d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1.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旨在全面监测和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工作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室等。
三、定义1.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对职工健康造成损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因等因素。
2. 监测: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实时或定期测量、观测、调查和记录的活动。
3. 评价: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总结,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监测内容1. 物理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2. 化学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物、有害液体等化学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采样分析,确定其浓度和暴露水平。
3. 生物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
4. 人因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作业方式、工时安排、工作强度等人因因素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职工的工作负荷和职业病诱因。
五、监测方法1. 物理因素监测方法采用仪器设备对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测量,确保工作场所符合相关标准。
2. 化学因素监测方法采用气体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等仪器设备对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物、有害液体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分析,确保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水平符合相关要求。
3. 生物因素监测方法采用采样器、培养皿等仪器设备对细菌、病毒、真菌等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
4. 人因因素监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对职工的作业方式、工时安排、工作强度等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职工的工作负荷和职业病诱因。
六、监测频次1. 物理因素监测频次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对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不少于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25ee8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2.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1.内部检测控制____公司质管处每月对各分厂、车间进行有害物质职业卫生检测。
1.2安全处、行政处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本公司职业卫生检查,了解评价卫生检测情况,定期公布和上报防治情况,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1.3安全处监督公司职业卫生防治措施执行情况,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令其改正。
1.4质管处及时总结职业卫生检测结果,并将结果报安全处。
2.接受监督检测,落实控制措施自觉主动接受县职业卫生监督所每年两次的职业危害检测,对检测超标因素采取控制、改善措施,并设标识牌告知员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是指为了保护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建立起的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制度。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空气中的粉尘、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的浓度监测,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非物质因素的监测。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方式进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通过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害程度,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评估职工的健康状况。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 制度建设: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监督机制。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4. 数据管理和分析:对监测和评价所得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提醒相关问题,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对监测和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报告和台账,用于职业病的防控和科学决策。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单位更好地掌握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加强管理和控制,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也有助于职业病的识别、防控和治理工作的开展。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6ec3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7.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度修订和落实监测及评价工作。
二、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危害岗位、监测点进行辨识,尊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检测意见,确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名称、接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____、检测点名称及检测内容和检测周期。
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分级。
三、单位应设置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实施日常监测和报警。
五、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耳塞等相关个体防护用品。
七、单位有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需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由安监部门备案批复;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预评价报告由安监部门审核批复后,设计单位应当编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计专篇,严重危害的项目需进行设计____和批复,才能____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由单位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和____竣工验收,控评和竣工验收资料报安监部门备案;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需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报安监部门审核,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7481c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b.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过程中暴露于或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确保职业环境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和内容1. 目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劳动者的职业生活情况等方面。
三、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和步骤1. 方法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
2. 步骤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步骤包括确定检测目标、制定检测方案、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环节。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和要求1. 指标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暴露水平、职业病危害程度、个体暴露剂量等。
2. 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等。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二)1. 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包括职业卫生监测业务的负责单位、监测人员的职责等。
2. 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从工作的准备、实施、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流程。
3. 设备设施及资金保障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要求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管理和质量控制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工作记录、报告编写、不合格样品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职业病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并详细阐述了其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指标和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5篇)
![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1a9c7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9.png)
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职业健康科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在其内设兼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
一、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1、监测的布点:木工锯刨区,人工打磨区,自动喷漆区,水旋喷漆房,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噪声,粉尘,有毒气体。
3、监测的周期:外部专门机构监测每年一次,内部监测每季度一次。
4、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监测结果由职业健康科进行登记,并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总经理报告监测结果。
二、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1、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2、向劳动者公布。
三、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的处理1、及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根据职业健康防治国家规定提出改善方案,提出改善申请。
3、组织实施改善方案,监测评价改善效果并公示。
四、实施部门及经费保障1、由职业健康科负责实施。
2、经费从年度职业健康防治专项经费中支出。
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某公司的所有员工。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是指通过监测和评价一定区域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员工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的目标1. 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和暴露情况;2. 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风险;3.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预防职业病的措施。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的原则1. 科学性:监测评价必须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并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2. 全面性:监测评价范围应涵盖所有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3. 及时性:监测评价应根据一定时期的安排进行,以便及时采取措施;4. 公平公正:监测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员工公示,员工有权知晓;5. 风险导向:监测评价应针对风险高的岗位和工作环境,优先进行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1b1f1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2.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1、按照____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卫生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2、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厂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厂职工公布。
3、所测定的有毒、有害因素,工作场所及测定日期,由卫生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
(高温测试每年一次,噪声每年一次,化学毒物每年一次,电焊尘每年一次,金属试验每年一次)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并由其出据检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5、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结果评价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2)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起来的一套监测评价体系和操作流程。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监测目标和指标: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标和具体指标,如监测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工作场所噪声水平、工作场所照明等指标。
2. 监测方法和技术: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如气体采样、噪声检测、照度测量等方法。
3. 监测频率和时机: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机,如每年监测一次或每季度监测一次。
4. 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和健康风险等问题。
5. 结果报告和处理措施: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
6. 监测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监测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能够及时掌握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3)是指针对不同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通过监测和评价的方式来确定其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影响,从而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对象:对各类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
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卫生
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
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2、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厂职业卫生档案,
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厂职工公
布。
3、所测定的有毒、有害因素,工作场所及
测定日期,由卫生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
关规定的要求确定。
(高温测试每年一次,噪声每年一次,化学毒物每年一次,电焊尘每年一次,金属试验每年一次)
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并由其出据检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5、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结果评价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