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时检测(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山水画的意境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真挚.(zhì)柏.树(bǎi)浮光掠.影(lüè)
B.惆.怅(chóu)茂盛.(shèn)朝.朝暮暮(zhāo)
C.赋.予(fù)渲.染(xuān)缘.物寄情(yán)
D.夔.门(kuí)暮霭.(ái)身临.其境(nín)
1.答案 A B.盛shènɡ。
C.渲xuàn,缘yuán。
D.霭ǎi,临lí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深
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B.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
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C.北京故宫是一个富.丽.堂.皇.、举世无双的宫殿群,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
来此观光。
D.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他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从不迟
到早退。
2.答案 D “朝朝暮暮”指从早到晚,形容一天又一天,与“每天早出晚归”
连用不恰当。
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B.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
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C.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D.例如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
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3.答案 A “写景就是写情”前面的逗号应为分号。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
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
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作者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
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
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
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
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
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
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4.答案 B 结合文章内容“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等可知,B 项“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二、提升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
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B.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
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C.虽然好天气让
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一个学生成绩好的关键在于他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
5.答案 A B.否定不当,“王羲之不是”改为“王羲之是”。
C.语序不当,关联词用错位置,缺主语,“虽然好天气”改为“好天气虽然”。
D.两面失衡,
应去掉“是否”。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
,。
,。
这真
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
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
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
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6.答案 A 通读语段及所有语句可知,语段第一句中的“概括、剪裁”与句
③之间存在总分关系,可确定首句应为③;再根据②⑤④⑥具体介绍《寒江独钓图》,以及①与②⑤④⑥之间的总分关系,可确定顺序为①②⑤④⑥。
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A。
三、阅读题 (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问题。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
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 点钟或中午12 点,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
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
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7.“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8.请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答:
9.选文第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10.什么是意匠?它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答:
7.答案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关于“意境”的阐述,开启下文关于“怎样获得意境”的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
要结合语境,从该句与前后文内容的关系角度思考作答。
8.答案文段首先提出意境的产生,需要长期观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的观点;然后以齐白石经过长期观察,做到“造化在手”,才把虾画活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强调指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梳理与概括能力。
通读该段,了解其内容层次,然后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连接对每一层次具体内容的概括即可。
9.答案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没有长期观察,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首先回顾常用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然后细读第四段,根据“拿画松树来说”可确定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根据文中将“五代画家荆浩”与“一位作者”进行比较可确定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运用论证方法的作用在于证明某一观点,该观点要根据对该段内容的理解进行归纳。
10.答案意匠是传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段。
它与意境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
山水画家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没有意匠,意境会落空。
一个山水画家的优秀作品,意境和意匠缺一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首先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确定答题区域为选文最后一段;然后细读最后一段,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具体阐述意匠的含义,以及意匠与意境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