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高考”制度解析(1)
2023届高考历史模拟卷 全国卷
2023届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春秋时期,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
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家和政治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
他们活跃于各诸侯国,宣扬礼对政治的作用,或影响当权者的决策,或直接参与政治,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
据此可知当时( )A.礼乐制度破坏殆尽B.社会秩序亟待重建C.儒家思想逐渐成熟D.思想文化较为繁荣25.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
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
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26.南宋时期,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之说。
在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北方人吃笼饼的习惯南方人也跟着学。
这些现象主要缘于( ) A.中原地区经济萧条 B.南方自然环境优越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D.南宋重视民众教育27.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
这反映了(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28.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农民政权,大批封建官吏、恶霸地主被杀或逃亡、农村自耕农数据增加;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删改“四书”“五经”。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B.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C.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D.促使小农经济加速解体29.1920年,在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90.05%,产值约80亿元,到1936年手工业产值占77.96%,产值增加到100亿元。
2020届全国高考历史长效热点详解高考制度改革与教育
2020届全国高考历史长效热点详解热点07高考制度改革与教育2020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一、阐释教材,着重加强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教学。
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同时,着重应帮助学生认识和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二、紧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认真领会新考纲中“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关注普通高等院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全面协调发展。
三、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民生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英国脱欧”;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等等。
【热点新闻】教育部2019年2月26日在官网发布《高考改革正平稳有序推进》的消息。
教育部表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 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改革试点顺利启动。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世界现代史重要考点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世界现代史重要考点高考对现代世界的考查比较稳定,考查内容、频率、题型难度都变化不大,备考时要熟练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影响和调整。
现代主义美术、影视艺术。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表现、特点、影响;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苏联的建设和改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标志、概念和实质等。
高考五星高频考点,从2016年到2021年高考全国卷基本在34、35题进行考查。
易错点1、十月革命【易错角度】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并不主张以暴力方株式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易错点拨】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无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的愿望,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因此,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草命的任务,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易错角度】十月革命开创了现代化新模式,具有启发意义【易错点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具有启发意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错点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易错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实施的必要性【易错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御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这个角度看, 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该政策是苏俄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易错角度】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易错点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以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部分(山东卷)解析版(1)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部分(山东卷)解析版(1)【试卷总评】本套政治试题分为必做与选做两部分,考点分布较广,既有四本必修,也考查选修 3 与选修 6 的选做题。
选择题难度适中,体现新课改理念,材料鲜活,非选择题能力立意明显,设问角度独特,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方特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反映了近年来高考改革的走向。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17.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
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以微小型企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有关知识。
材料提出影响微小型企业发展的问题有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可见①项正确,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可以降低企业成本,②项正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可以解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③项错误,我国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不能随意降低税收的税率与起征点,故排除;④项正确,建立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解决用工荒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 【考点定位】必修1: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值税、营业税、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等。
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
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答案】:B【解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有关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知识。
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说明单位时间生产该商品数量增加,即供给增加,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曲线(S)右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必修1:价格与需求、供给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供给、需求的关系等。
19.xx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国家与国际组织高考考点解析
——联邦制国家的特征是: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不得任意干涉。(注:联邦和其组成单位分别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以及各自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主体。)
●法国政体的特点
——①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在法国政体中,总统处于很高的地位,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总统权力受到一些结构性制约。尽管总统任命总理并主持内阁会议,但宪法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政府的行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从而使总统权力大打折扣。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有总理副署。这些限制使总统的实际权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人们把法国称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作用: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局限性: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当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时,国际组织的能力就受到影响。一些大国依仗实力,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2.
现代
国家
的管
理形
式
●代议制
——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程度,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和总统制
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和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德,意,澳,加,印度,英,日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也被视做议会制)。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一、选择题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由此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有利于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2.(2021·河南开封一模)下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铭文122字,提到“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治理、安定)民”。
材料中的“中国”指当时( )A.统治的地域中心B.汉文化影响范围C.封建政权的称谓D.中华民族的总称3.(2021·河北唐山一模)春秋时期,秦武公“伐邦冀戎,初县之”;晋文公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以“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些“县”的设置( )A.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C.维护了传统贵族的政治利益D.加剧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4.(2021·辽宁大连一模)高焕祥在《秦汉廷议制度试析》中指出,秦汉廷议内容之广,规模之大,气氛之激烈都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四百年里有文可证的廷议就达百余次,而明文记载的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
这说明廷议( )A.扩大官僚权力实现对皇帝集权的制约B.是国家的决策中枢C.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封建体制的弊端D.是民主制意义上的议事5.(2021·湖北武汉一模)“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军民分治,厥谊至精。
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
”这反映了秦朝( )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6.(2021·重庆高三联考)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卷)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湖北省南漳县一中闫烈宏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
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
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
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2019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1
单一制和联邦制(1)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这些作用表现在()①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支持它们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并与它们共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④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结盟活动,为巩固中国的大国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当前世界上国际组织名目繁多,分类复杂。
按国际组织的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来分类,可分为()A.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类B.世界性和区域性两类C.政府间和非政府两类D.同联合国有关和无关两类3.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取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这句话说明()A.资本主义国家都应该实行民主共和制B.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实行民主共和制C.民主共和制是每个国家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D.民主共和制能够较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统治4.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哪两种形式。
( )A.联邦制和邦联制 B.单一制和复合制C.总统制和议会制 D.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5.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①阶级状况②民族状况③历史传统和习惯④文化因素⑤国家性质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6.胡锦涛指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都愿意与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
这表明()A.两岸经济上可以互利互补、互相促进B.我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C.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7.这些年,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中国的舟曲泥石流、美国的雪灾、日本大地震及大海啸。
每当我国面临大的自然灾害时,我国总能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全国之力迅速开展救灾工作。
就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而言,其主要特点是()①一个中央政权②一种法律体系③全国只有一种行政区域④全国只有一部宪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近来,有些人主张在我国实行联邦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史料探究+高考题透析)第8单元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民族工业产生并曲折发展
结构发生变动
单
元 经历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伴随西方殖民扩张,中国被卷
主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题
考点 1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
扩张与掠夺
最新考纲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 市场形成的意义
荷兰的殖民扩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 国的冲击
单元主题概述 归纳特征·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人类
15、16 世纪,新航路开 始,在英国,机器生
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
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产逐渐取代手工劳
世
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 【问题】 材料从哪些史观出发阐述了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
【解读】
解读项目 史料来源信息 问题限定信息 考查主题信息
史料有效信息
解读结论 现代学者观点
依据材料 对新航路开辟的多元认识 (1)由“……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和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可知作者是从文明史观出 发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由“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可知作者从社会史 观出发,看到了新航路开辟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3)由“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可知作者从现代化史观出发,看到了新航路开辟对社会转型的 影响
和香料。”根据材料内容,请在电影名称前面输入正确的数
字( )
A.1487 B.1492 C.1497 D.1522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01.(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及其影响”是浙江高考常考查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本题是以选择支还带有有一定的文言文,这样使题目显得古香古色,很有可读性,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宗法制及其影响)非常精准,并且四个选择支中均采取了文言文形式,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
02.(年江苏卷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 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0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
故D 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D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对比,找到不同,是解体关键,然后运用历史史实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多种思维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答案】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
(4分)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
如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
(8分)示例: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山东卷)解析版(1)
9. (2011•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所以C符合题意。
A项“郡县制”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A。
察举制主要按门第和出身选拔人才,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B。
行省制虽然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但与“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无关,排除D。
故选C。
10. (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解析: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B。
11. (2011•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表2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A.2B.31C.73D.193答案:D解析: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
12. (2011•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0课 第1课时 主要的国际组织
第三十课国际组织第一课时主要的国际组织课标要求:阐释《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中国与世界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合作关系。
科学精神:准确把握某一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国际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准确了解具体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构成、宗旨等,恰当评价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分类概况含义国际组织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分类成员性质①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②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主要是团体或个人地理范围①世界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②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职能范围①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②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活动[提醒]每一具体的国际组织都分别属于上述三种分类标准进行划分的某一种,如国际红十字会是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的机构原因各国际组织为实现其宗旨设有多级机构机构设置议事和决策机构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各机构年度报告等执行机构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项职能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提醒]不同的国际组织其宗旨不同,机构的设置有很大的差异,但必须有常设机构,否则就不是国际组织。
3.国际组织的作用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局限性①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②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提醒]对某一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网络构建1.古雅典创立了直接民主制,古罗马创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这些政治制度的原则,被近代西方国家借鉴,为西方民主制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2.工业革命前,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最早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成为近代民主政体的形式之一;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开创了世界上联邦共和制的首例。
3.工业革命后,民主政体在欧洲大陆确立,法国经过反复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德国1871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两种文明的差异1. 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
二者都有( )A .皇帝制度B .司法陪审制C .完备法典D .陶片放逐法解析:选B B 对:雅典的梭伦改革,建立了公民陪审法庭,而古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陪审制度的国家,所以司法陪审制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A 错: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没有皇帝。
C 错:古罗马有完备的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代雅典没有完备法典。
D 错:雅典有陶片放逐法,古罗马没有。
二、归纳比较近代英、德、美、法的代议制2. 某学者认为,人们对王室的感情就像对待一座他们崇敬的历史建筑,一旦坍塌必然感到无比惋惜。
……对许多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民众来说,首相不过是……普通外国领导人,但国王和王子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陛下”和“殿下”。
该学者论述的国家是(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解析:选C 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故A 项错误;德国君主和王室非加、澳等国的精神领袖,故B 项错误;现代英国英联邦内加、澳等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在政治上共同信奉英国国王为国家元首,故C 项正确;近代法国政权更迭频繁,且其君主非加、澳等国的元首,故D 项错误。
三、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不同趋向及原因3.有人把中国唐朝专制主义下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联邦制度下的三权分立进行比较,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的称号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C.两者都体现了中央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D.两者都体现了专制主义,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解析:选B唐朝是三省六部不是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体现分权:中国是对相权的分割,美国体现的是对政府权力的分割,唐朝的权力属于君主,美国权力属于人民,故B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不体现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美国的联邦制度下的三权分立是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01 未能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充分理解。
1.周桓王在位时(前720年—前697年),将王朝大权交给歌公,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
郑庄公随即派人将王室的庄稼割走,后来也不再朝见天子。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井田制度走向崩溃D.等级制度基本消失【答案】B【解析】依据周桓王在位时间可判定此时为春秋时期,郑庄公公然对抗周天子,说明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及权力的继承等,题干涉及的是天子和诸侯的政治隶属关系动摇,排除A项;井田制被破坏涉及土地可以买卖流转,公田荒废,题干未提及这一层,排除C项;等级制度在春秋时期还存在着,排除D项。
2.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伯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
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王室与郑国交换质子,互不信任,后来王室与郑国交恶,由此可以看出王室与诸侯关系恶化,分封制破坏,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等级制度衰落,而不是丧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权与诸侯之间权力的对抗,没有提到井田制,排除C 项;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标志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用于权力与财产的继承,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02对宗法制理解不到位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但到了殷商后期,“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反映出A。
王位继承方式的改变B。
禅让制度的深远影响C.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D.废长立幼陋习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史记》记载商代中丁“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到了商朝后期,微子启和纣王之间,最后定为继承人的不是年长的庶子,而是年幼的嫡子,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可知材料反映了商代王位继承方式的探索和调整过程,A项正确;材料与选贤举能的禅让制无关,B项错误;《殷本纪》的这段记载反映了王位一直在王族内部进行,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本质未变,C项错误;从变化的结果来看,这种“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不是陋习,D项错误。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世界史纲要 综合考法
第二部分世界史纲要世界史纲要——综合考法综合考法1 世界早期文明之间的交流1.世界早期文明交流的途径(1)经贸往来: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交往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较持久、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军事征服:军事征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
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的交流和交往。
(4)国家推动: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会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更加便捷。
2.世界早期文明交流的意义早期文明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大规模军事征服而建立的跨洲大帝国,常常将不同地区整合为统一的政治单元,推动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的和平交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也逐渐开阔、开放起来。
如中国的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思想、艺术和科学相互影响,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例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时期,由于文化交流的推动,希腊文化对罗马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
高考真题1[山东2023·10]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
据下图可知,人类文明交往()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拱门的设计借鉴了亚述帝国的宫殿门以及安息王朝的宫殿门,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拱门形制,说明人类文明交往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故选A项;“区域文化的统一”夸大了人类文明交往的作用,且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图片强调的是文化艺术的融合,是相互借鉴、吸收,不是改变文化中心的分布,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指文化艺术的融合,并不是重塑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核,排除D项。
精修版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五单元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含解析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课标提示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共同体③独立自主④民主改革⑤朝鲜战争⑥教育⑦第二⑧政治大国⑨美苏⑩1961⑪不结盟⑫国际经济新秩序考点二①社会制度②波兰③戈尔巴乔夫④1991⑤“人权高于主权”⑥2001⑦“一超多强”⑧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巧学妙用]漫画证史——“赶紧联合,求得生存”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思维导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漫画证史——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美日邦交之透视》1987年《时代》封面从漫画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考法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考题1】(2017·陕西渭南模拟)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 A『方法突破』从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根本目的)是“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的发展”。
B、C两项只是目的之一,而不是出发点。
『史论链接』欧洲联合的条件(1)各国的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
(3)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国“高考”制度解析(1)巴西入学考试高校自己说了算
现行的巴西教育体系构建于1968年,高等院校分为联邦、州立、市立和私立四类,前三类是公立学校。
巴西高等院校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由参加招生的各大学自行决定。
报考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有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毕业证书。
在考试的具体内容上,各高校和各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由于联邦和州立等公立大学实行免费教育,所以吸引众多考生。
巴西高校一般采取走读方式,每年有效学习时间为180天。
英国实行A-LEVEL考试
在英国,高中二年级的考生需参加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即A-LEVEL考试。
A-LEVEL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考试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经济等课程。
学生选修的课目也要考试。
只有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
不象中国,越临近考试学校抓得越紧,考生越紧张。
英国的中学在A-LEVEL考试前两周,放假让学生回家自己复习,学校教师不搞什么猜题或复习提要等活动。
A-LEVEL考试评分分为八挡,即A、B、C、D、E、F、G,最后一档零分用U表示。
法国实行高中会考
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获得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BAC)。
原则上说,所
有通过高中会考的考生,均可申请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但是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及技术学院等除外。
由于名额有限,这些院校和专业一般采取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
为了让各高校提前掌握生源情况,法国高校招生实行预注册,即提前登记志愿。
预注册一般在每年三四月间进行,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法国绝大多数学校均采用电话计算机的登记方式。
加拿大没有高考
对加拿大来说,根本就没有“高考”这一概念,因为加拿大没有高考。
加拿大中学生想要上大学,不用参加专门的入学考试。
在每年6月份中国高中毕业生为高考而紧张而忙碌的时候,加拿大高中毕业生可能早已经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有些学生还会面对几所最好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为到底选哪一所而左右为难呢!
加拿大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学生选拔制度。
由于加拿大联邦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负责,这就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差别,加拿大的大学对各地学生的录取要求也有所不同。
印度高校自行出题
印度的高考不实行全国性的统考制度,由各大学自选出题考试。
全国性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中央中考委员会主考,各邦大学的入学考试则由各邦主考。
各校考试通常都在每年的4—6月间举行。
由于不实行全国统一教育,学生反而有了的选择余地。
据说有的考生在一个考季内,就参加了20多次入学考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的高考同样充满“恐怖”气氛。
由
于落榜,许多考生羞于见人,常常自寻短见。
据印度报纸报道,2001年一年考季有近1900人自杀,2002年自杀者达到了2000多人。
由于一分之差,在高考成绩的名册上有可能相差二、三十名。
因此,在印度也出现了与中国类似的现象,即形形色色的辅导班、辅导中心。
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里,准备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先赶去参加4点钟的辅导课,然后还要到学校去应付进度很快的日常课程。
此外,家长也对学生施加着很大的压力。
家长们都认为高考是决定子女今后命运的大事,不惜投入巨资。
现在,不光辅导班学费很贵,有些学校的日常费用也让中产阶级家庭感不堪重负。
凡此种种,都对学生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和灵感。
印度舆论十分关心这些情况,一再呼吁要对高考进行改革。
日本高考不是一锤定音
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一月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
从二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
日本是个唯学历是上的社会,个人的社会地位、升职机会、受尊重程度,都是由学历以及自己所读的大学知名度决定的。
因此,对日本青年来说,能否上大学以及上什么样的大学,就决定了他进入社会以后站在什么起跑线上,所以,日本的高考就是日本青年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真可谓是“一卷定终身”。
日本的名牌大学相当难考,如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
能考上东京大学的学生,根本不屑于到英美著名大学留学。
如果一个学
生考上了名牌大学无疑是鲤鱼跳龙门,家长高兴,在社会上也让人刮目相看。
日本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第二届是往届落榜生,在日本被称为“浪人”,一次高考失利称“一浪”,二次失利称“二浪”,三次以上统称“多浪”;第三类,已经升入大学,但由于自己所在的大学不理想,想再考一个好的大学而参加高考的学生,这类学生被称为“假面浪人”。
这些人为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想方设法进行补习。
日本最有名的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骏台预备校等,就以擅长收集各种私立、公立大学的考试资料和信息而著名。
其收费很贵,如单科补习就要15万元,如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进行全面实习,约需100万日元,其中学费60万,杂费40万,这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的学费,如果再将生活费计算在内,“复读”的代价是及其高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