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地区朝鲜族的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虽然在朝鲜和韩国并不存在朝鲜族的概念,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以及辽宁和黑龙江三省。

虽然很常听到这个民族的名称,可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究竟都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朝鲜族的民族发展史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

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韩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在甲午清国战败后,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han这个音在韩语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

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

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又保暖,经济实惠。

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东北少数民族朝鲜

东北少数民族朝鲜

三伏与狗肉酱汤: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可是朝鲜族在三伏天却有宰狗吃狗热汤的习俗。 这种酱汤别有风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大 补。朝鲜族大多数人爱吃狗肉。然而在节日, 或办红白喜事时是绝对不准吃狗肉的。这是一 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杀时将狗吊起,四蹄 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 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冷面
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人不仅在 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 欢坐在炕头吃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 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 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 故冷面也称做“长寿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 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 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做法是在荞麦 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 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 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
西服及马夹钮扣要领
上装:有双排扣与单排扣两种。穿双排扣上 装一般要将全部钮扣扣好,有时可不扣下面 一粒。单排扣上装可不扣下面一粒或全部不 扣,不要将钮扣全部扣上。 马夹:往往不扣最下面一粒钮扣。若扎领带 的话,应置于马夹里面,注意领带尖不要露 出。在正式场合应穿三件套或两件套,避免 加穿毛背心或毛衣。
有关西装的知识
西服的始祖: 1690 年,究斯特科尔(法语, 意为紧身全体的衣服)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 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 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 (法 语,现代西 服背心的前身),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 “克尤罗特”(法语意思是紧身的长及膝的 半截裤)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 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 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 围线上下的几粒 ―― 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 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 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朝鲜族的风俗简介

朝鲜族的风俗简介

朝鲜族的风俗简介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东等地。

以下是朝鲜族的风俗简介:1. 婚礼:朝鲜族的婚礼通常会进行三天三夜,包括采集、迎亲、拜堂、联谊、送亲等环节。

在婚礼过程中,男女方亲友会相互赠送礼物,传播祝福和幸福。

2. 饮食:朝鲜族饮食比较特色,主要以米饭、辣椒、大葱、蒜等为主要食材。

比如,拌冷面、莜面条、粉蒸肉等都是朝鲜族比较传统的美食。

3. 舞蹈:朝鲜族的舞蹈有着独特的风格,通常以读书舞、女儿红等为代表。

在舞蹈过程中,舞者会以手、眼、身体的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展现出朝鲜族的风情和特色。

4. 服饰:传统的朝鲜族服饰主要包括长袍、披肩、裤子等,以蓝、绿、红、白为主色调,衣服上多有精美的图案和花样,并配有发带、鞋袜等。

5. 习俗:朝鲜族有许多经典的传统习俗,例如年节、儿童节、七夕节等。

此外,朝鲜族还有“好汉故事会”、“剃头匠”等独特的民间文化表演活动,非常有趣和富有特色。

朝鲜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朝鲜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朝鲜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朝鲜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朝鲜族主要是在黑、吉、辽东三省,还有一些散居在中国的内陆城市,但是大多数人口都是在吉林和辽宁地区。

朝鲜族的风俗文化,你都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往下看看吧!朝鲜族风俗习惯介绍朝鲜族:历史中国朝鲜族的先民,多是l9世纪70年代自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林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到1931年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强迫同化政策下,大批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各地,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朝鲜族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被誉为“东北三宝”。

敬老幼是朝鲜族人的美德。

“朝鲜族:节庆朝鲜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

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

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

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

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

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朝鲜族:婚俗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朝鲜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朝鲜族是国内15个人口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那么,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呢?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朝鲜族的元日元日(岁首)是朝鲜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除夕,全家人伴着古老的“伽琴”和洞箫的乐曲声,通宵守岁。

家家把屋内打扫干净,以迎接子孙或亲戚来过年。

室内贴上山、水、石、云、太阳、松、不老草、龟、鹤、鹿等年画。

鸡鸣破晓之前祭祀祖先,然后向老人叩首拜年。

早饭后再给邻居和全屯老人拜年。

岁撰,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和山菜。

人们从年前就开始酿制岁酒,也称“屠苏酒”(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药料一起酿制成的药酒),认为元日这天喝这种酒可以避邪长生。

元日期间,家家烹制佳食,尤其是除夕晚餐,准备得十分丰盛。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德固”。

这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勃团儿,然后搓成圆条,再切薄片,放人鸡汤中(牛肉汤亦可)煮。

吃时放香油和紫菜。

白天,村里人按“契”或自然屯分组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进行射箭或打“石战”,姑娘和妇女们跳板,儿童们放风筝。

晚上,男女老少玩猜谜等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多盛产大米。

朝鲜族以米饭为主食,炯出的米饭洁白而有光泽、柔润,不软不硬,香气四溢。

烧饭方法是,待水开后下米,一次将水加准,先以旺火,后以小火炯熟。

朝鲜族的炯饭锅是一种底深、收口的铁锅,锅盖也是铁的,炯饭不串烟、不夹生,营养成份损失少。

菜,以凉拌菜为主。

凉拌莱种类很多,有白菜、萝卜、萝卜干、青椒、茄子等各种蔬菜,还有桔梗、孩菜等山菜,还生拌各种肉类、鱼贝类以及豆制品类。

将原料备好后,用少许盐腌渍,之后拌以蒜、葱、辣椒、味精、糖、香菜等调味料。

凉拌菜辛辣、味重、凉口、开胃。

汤是朝鲜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几乎每顿饭都要有汤。

汤分为酱汤和肉汤两种。

每逢年节,朝鲜族人民都喜欢吃本民族的风味食品:冷面。

将荞麦面粉或白薯粉等和好后压制成条,煮熟后立即捞起,在冷水中反复淘洗,待面条冷却后,配上牛肉丝、鸡蛋、辣椒、芝麻、香油、泡菜丝、苹果片等调料。

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承蒙邀请,大家都知道,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

说道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过年的习俗那可是真不少,而且别具特色。

今天就给大家一一盘点下。

1.守岁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的春节庆祝活动是从阴历腊月最后一提天开始的。

腊月的最后一天晚十一点到第二天一点钟不睡觉,叫守岁。

这一天晚上老年人们对孩子们说不守夜人的眉毛发白,孩子们信以为真,都不敢睡。

守岁之夜,把事先制成的灯笼挂在高处,表示新的一年都会光明顺利。

2.拜年守岁以后,第二天清早就起来洗脸、穿新衣,举行拜年仪式,首先是小辈给长辈拜年,而后是晚辈之间、小辈之间拜年。

互相之间都说些新的一年祝福和美好相关的话。

3.祭祀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新年早上祭祀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活动。

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祭祀有严格的说法,仅供桌的摆法就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枣栗梨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规则,祭祀的程序也很严格。

4.游戏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喜欢亲戚们聚在一起会玩掷毂游戏(用4个木块儿玩的朝鲜族传统游戏),跳跳板(姑娘站在长木板两端轮流地跳的游戏)等游戏。

人们到长辈家去拜过年后,就玩各种民俗游戏,如玩尤茨,画图等。

孩子们则放风筝、玩陀螺、踢毽子、玩冰车等。

5.饮食过年这段时间,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的饮食饭菜中大米年糕、年糕汤、朝鲜族八宝饭和江米条是不可或缺的。

年糕汤是把年糕切成柳叶状,放入各种作料,用肉汤煮成,味道好,营养丰富,人人都爱吃。

人们往往问孩子吃了几碗年糕汤,就是问他几岁了。

这些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大家还知道哪些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可以留言一起聊聊呀。

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综述论文

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综述论文

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综述论文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人口为192.06万多人,本文将对朝鲜族的历史,经济,文化进行综合论述。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

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农乐舞是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

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

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顺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

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

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此外,朝鲜族的舞蹈还有: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的巫舞: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中长鼓舞的朝鲜族民间的长鼓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扇舞。

持扁形鼓表演的扁鼓舞;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剑舞等,种类很多,富有浓厚的名族特色。

民族风俗婚俗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

“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

延边朝鲜族风情风俗

延边朝鲜族风情风俗

朝鲜族简介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辽宁省丹东地区。

朝鲜族比较讲究卫生,讲究礼貌,特别是敬老美德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称赞。

“都拉吉,都拉吉,都哦拉吉,迎春花开都拉吉”凡是接触过朝鲜族的人,无不对这载歌载舞“桔梗谣”的画面记忆深刻。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

这首著名的民歌《桔梗谣》,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也使得朝鲜族的风味小吃愈发沾染上了浓郁的饮食文化色彩。

服饰特色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在盛大节日,隆重庆典等场合,朝鲜族男女都习惯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国”的美称。

迁入初期,朝鲜族人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

二十世纪初,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

朝鲜族的传统服饰有男女上衣、裤子、裙子、外套、袍、坎肩及笠帽、船形鞋等。

除了日常的服装外,还有周岁服装、结婚礼服、丧服等礼仪服装。

男子穿白色斜襟短上衣,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盘结在右襟中上方。

他们还喜欢外套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坎肩)。

冬天多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

下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腰宽,裤裆和裤管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穿时将裤腰前部折起后系上腰带,裤管下口用布带系绑。

节日时多戴礼帽。

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

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

朝鲜族女装多采用丝绸或柔软面料制成,其最大特点为短袄长裙,其色彩和纹饰都很讲究,优雅而漂亮。

女袄的袄襟很短,无扣,用绸带系住,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

最新朝鲜族的风俗和特点朝鲜族风俗和特点优质

最新朝鲜族的风俗和特点朝鲜族风俗和特点优质

最新朝鲜族的风俗和特点朝鲜族风俗和特点优质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

他们有独特的风俗和特点,下面我会详细介绍一些最新的朝鲜族风俗和特点。

1.节日庆典:朝鲜族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朝鲜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拜年、过年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门神、贴对联、吃年夜饭、舞龙等。

中秋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团圆宴席、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2.婚礼习俗:朝鲜族的婚礼习俗多种多样,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在朝鲜族婚礼中,新郎要提前送嫁妆给新娘家,通常是准新郎、老人们和亲朋好友一起送。

当新娘入洞房时,要进行一个传统的婚礼仪式,由媒人带领新娘破门而入,新郎则要用红纸贴在门上,代表幸福团圆。

婚礼期间还有丰富的文化表演,如舞龙、舞狮、歌舞表演等。

3.饮食文化: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与汉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朝鲜族的传统菜肴主要以米饭、面食和蔬菜为主,口味偏重,少用辣椒和油腻的调料。

他们喜欢用酿菜、腌制等方式保存食物,在冬季尤为重要。

此外,朝鲜族还有一种特色的独家烹饪方式,即锅巴菜。

这是将蔬菜、肉类、米饭等食材放在锅里翻炒,使其变成锅巴,口感香脆,非常美味。

4.舞蹈和音乐:朝鲜族有着独特的舞蹈和音乐风格。

朝鲜族的舞蹈热情奔放,动作优美大方,以旋转和跳跃为主。

在舞蹈中,他们常常配以手鼓、架子鼓等乐器,使整个舞蹈更加生动有力。

朝鲜族的音乐多样性很强,有古老的传统音乐、豪放激烈的山歌等。

他们还有一种特色的乐器,叫做“芦笛”,是由芦苇制成,发出悠扬动听的音色。

5.服饰文化:朝鲜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多样且色彩鲜艳。

男性常穿着“镶花袄”,即外穿的衣服上有花纹和装饰。

女性则常穿着“长袍”,裙摆宽松,非常舒适,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

此外,朝鲜族还有一种特色的饰品叫做“柳叶”,是由白银制成,具有弯曲的形状,非常典雅美丽。

以上就是朝鲜族最新的风俗和特点,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展示了他们独有的魅力和骄傲。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朝鲜族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朝鲜族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区。

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使他们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色文化、传统节日等方面介绍朝鲜族的文化。

一、历史背景朝鲜族起源于朝鲜半岛,迁徙到中国的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他们在迁徙途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主要是以农耕为生,并与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发展。

二、特色文化1. 语言文字:朝鲜族使用的语言是朝鲜语,属于朝鲜-满-鄂语系。

朝鲜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叫做朝鲜族民族文字。

这种文字虽然在现代社会使用较少,但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朝鲜族民族文字表现了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敬重和传统的坚守。

2. 音乐舞蹈:朝鲜族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丰富多样。

他们的音乐以锣鼓和民间乐器为主要伴奏,节奏明快,热情洋溢。

常见的舞蹈形式有扇子舞、腰鼓、秧歌等,这些舞蹈至今仍是朝鲜族各类节日和庆典的重要表演项目。

3. 戏曲艺术:朝鲜族的戏曲艺术以沈阳和吉林为中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其中,沈阳的著名鲜花山剧团和吉林的白杨花剧团都是朝鲜族戏曲的代表,他们的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三、传统节日1. 辽阔的庄稼文化:朝鲜族有丰富的农耕文化传统,重视庄稼和农户的发展。

每年的春耕、夏收、秋收等农耕活动都有各种庆祝和祭祀仪式。

2. 清明节:朝鲜族的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并且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和传统民俗表演。

3. 端午节:朝鲜族的端午节叫做“斗庄节”。

这一天,朝鲜族人会插艾叶和穿红丝带,相信这样可以辟邪和纳福。

此外,比赛各种竞技项目,如踢毽子、跳绳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四、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朝鲜族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设立了许多专门的文化保护机构和研究中心,用于对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朝鲜族特色文化简介

朝鲜族特色文化简介

朝鲜族特色文化简介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

朝鲜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下面将就其特色文化进行简介。

一、传统舞蹈朝鲜族传统舞蹈独具魅力,以其优美的姿态、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广受喜爱。

代表作品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旅居》等,这些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风貌。

二、民间音乐朝鲜族的民间音乐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通常拥有清脆的乐声和抒情的旋律。

其中,拨弦乐器和吹管乐器是最典型的代表,包括了箫、笛、胡琴等。

另外,朝鲜族的歌曲也很有特色,以《阿里郎》、《春天的故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代表。

三、传统织锦朝鲜族的织锦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素有“东方珠宝”的美誉。

传统的朝鲜锦以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线条流畅而闻名,其图案多以植物、花卉、动物为主题,细腻而生动地表达了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

目前,朝鲜族织锦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传统风味小吃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极具特色,其小吃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代表性的小吃有辣白菜、炸酱面、咸菜等,在辣味中带有酸香和爽口,口感独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同时,朝鲜族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石锅饭、炸酱饭等主食,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

五、民俗节庆朝鲜族的民俗节庆丰富多彩,有着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

代表性的节庆有朝鲜族传统的新年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通常以歌舞、祭祀等形式进行,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朝鲜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六、传统民居朝鲜族的传统民居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建筑特点,外观朴实大方,内部却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传统的朝鲜族住宅通常由几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火炕房,火炕房中有着燃煤的火炉,不仅可以取暖,还能烧饭,是朝鲜族人民最重要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朝鲜族的特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传统舞蹈、民间音乐、传统织锦、传统风味小吃、民俗节庆和传统民居等均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富有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朝鲜族文化

朝鲜族文化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 多种,流传至 多种 今的只有伽倻琴 唢呐、洞箫、长鼓、片鼓、 伽倻琴、篥等十余种 等十余种。 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 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
婚俗
一夫一妻制。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 同姓不婚 不婚。 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婚礼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 纳采” 纳吉” 纳币” 请期” 迎请” 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 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 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 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 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 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 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 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 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 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 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 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 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 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 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 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朝鲜族民风民俗

朝鲜族民风民俗

朝鲜族民风民俗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世界六大语系中,朝鲜语的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族的居室内过门槛就是平地炕,房子用木板间隔成几个单间。

中间是厨房,面积较大,一面是炕,一面是地,锅灶就安在炕边。

朝鲜族特别爱清洁、讲卫生、屋内布置干净、美观。

朝鲜族崇尚白色,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的饮食具有独特风格,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主食以大米为主,最具民族特色的打糕和冷面。

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

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

朝鲜族喜欢吃狗肉,特别是三伏天喝狗肉汤已成习俗,他们烹调的狗肉和狗肉汤,独具风味,味道鲜美,冬可驱寒,夏可消暑。

辣白菜是朝鲜族喜欢食用的泡菜,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白菜白、辣椒红、姜丝黄、大蒜丝微绿,看上去赏心悦目,诱人食欲;吃一口是酸辣甜咸,越嚼越有滋味,深受各族人民欢迎。

朝鲜族素以讲究礼仪著称,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

头顶搬运,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

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

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朝鲜族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生活丰
富多彩,每当节日来临,到处都能听到古老的伽耶琴、长鼓和洞箫的优美声音,人们穿上艳丽的衣裙压跳板、荡秋千、摔跤等,气氛十分热烈。

吉林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吉林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吉林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吉林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活动目的:1.弘扬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吉林市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加强吉林市朝鲜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推动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活动时间:预计举办时间为5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活动地点:吉林市民族文化广场活动方案:1.开幕式活动主题演讲:由吉林市相关领导发表开幕致辞,强调朝鲜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丰富性。

音乐舞蹈表演:开场舞蹈表演展示朝鲜族传统舞蹈艺术,以及朝鲜族音乐演奏。

民族服饰展示:走秀展示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美丽和独特性。

2.民俗文化展示民间手工艺品展览:展示朝鲜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木雕、陶瓷等,让参观者近距离了解并欣赏。

食品文化展区:设立特色美食展区,供参观者品尝朝鲜族传统美食,如冷面、炸年糕等。

民族民间游戏:设置传统朝鲜族民间游戏、竞技项目,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和感受朝鲜族文化的乐趣。

3.表演和活动舞台演出:定期安排朝鲜族歌舞团体以及当地朝鲜族艺术家的表演,展示优秀的舞蹈、音乐、戏曲等节目。

传统婚礼演绎:现场演绎朝鲜族传统婚礼仪式,让参观者了解和感受朝鲜族民俗习惯。

朝鲜族民歌比赛:组织民歌比赛,鼓励朝鲜族青年和群众积极参与。

4.讲座和研讨会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文化研究者就朝鲜族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

民俗研讨会:举办专题研讨会,探讨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5.结束式闭幕式:进行闭幕仪式,总结活动成果,表彰优秀参与者,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集体舞蹈表演: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大型集体舞蹈表演,将活动圆满结束。

注意事项:1.活动期间需配备专业安保人员及医疗急救人员,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和健康。

2.活动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活动前期需进行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和参与者。

朝鲜族小吃“冷面”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传说

朝鲜族小吃“冷面”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传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朝鲜族小吃“冷面”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传说
导语:冷面,起源于高丽朝时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冷面,是从十九世纪末随朝鲜族人口迁入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50年,是我国朝鲜族最具代表
冷面,起源于高丽朝时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朝鲜族冷面,是从十九世纪末随朝鲜族人口迁入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50年,是我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饮食。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三国交界处,邻近日本海。

是我国朝鲜族的最大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浓郁的人文风情,使延边享誉中外。

朝鲜族冷面以其独特风味享誉国内外,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它具有朝鲜族饮食习俗特点,其次是它的制作工艺精细,最后是它的风味独特。

朝鲜族冷面的原料多为荞麦,现代医学证明,荞麦粉营养丰富,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

此外,由于冷面五味搭配得宜,而且在冷面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被称为纯绿色健康食品。

冷面的制作比较复杂,要按适当比例将荞麦粉、面粉、淀粉等掺和均匀,压成细细的面条,用精牛肉或鸡肉熬汤。

做汤时,一定要待汤冷却后撇除浮油才能用。

面条下锅煮熟后,盛放于大碗内,上面要放香油、胡椒面、辣椒面、味素等调料,浇上肉汤,再放上牛肉片、鸡蛋丝或切成瓣的熟鸡蛋、苹果片或梨片,吃起来格外开胃、爽口。

朝鲜族冷面的起源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

既具有朝鲜族文化的民族性,又具有历史、民俗文化和学术研究价值。

朝鲜冷面的传说
生活常识分享。

朝鲜族岁首节的风俗

朝鲜族岁首节的风俗

朝鲜族岁首节的风俗岁首节”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

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

朝鲜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又喜穿素白服装,所以被称为“白衣民族”。

岁首节,即春节,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地节日。

元日凌晨鸡鸣破晓,便开始拜年。

早饭后,给老人和邻居拜年。

元日的早晨,通常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菜和山菜。

过去,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这是用桔梗、防风、山椒等原料酿造的一种药酒,认为元日喝这种酒可以趋神避邪、延年益寿、现在已改喝白酒、果酒或米酒。

午餐和晚餐,要吃一种名叫“德固”的食品,德固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搓成圆条,切成薄片,放在鸡汤或牛肉汤里,放上香油或紫菜。

如在“德固”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二三个饺子,就称为“满德固”。

白天,村与村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战”,姑娘们跳跳板,儿童们放风筝。

到了晚上,猜谜、打纸牌、捉迷藏,往往通宵达旦。

朝鲜族以前并不过春节,在和汉族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也逐渐过起了春节。

朝鲜族过春节和汉族有几个不同的地方:首先,除夕夜朝鲜族也守岁,但一般只到12点,过了12点就休息了;其次,朝鲜族从来不贴对联。

再有就是食品上的差别,朝鲜族过年除了吃饺子,还吃朝鲜族的传统食品。

据介绍,朝鲜族群众大年初一早餐通常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和山菜等。

过去,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这是用桔梗、防风、山椒等原料酿造的一种药酒,认为初一喝这种酒可驱神避邪,延年益寿,现在已经改喝白酒、果酒或米酒。

而午餐和晚餐,则要吃一种名叫“德固”的食品。

德固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搓成圆条,切成薄片,放在鸡汤或牛肉汤里,放上香油和紫菜。

如果在“德固”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二三个饺子,就称为“满德固”。

以前朝鲜族在过“岁首节”的时候,常常要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战”,姑娘们跳跳板、荡秋千,儿童们放风筝。

朝鲜族的人文风俗

朝鲜族的人文风俗

朝鲜族的人文风俗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风俗。

以下将为您介绍朝鲜族的传统婚礼、服饰、音乐舞蹈以及美食文化。

传统婚礼朝鲜族的传统婚礼被视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仪式。

婚礼通常在春天或秋天举行,以庆祝新婚夫妇的喜事。

新娘会穿着华丽的传统婚纱,如朝鲜族特色的白色礼服,它象征着纯洁和祝福。

在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会进行神圣的誓约并交换结婚戒指,象征着他们的永恒爱情。

服饰朝鲜族的传统服饰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表现之一。

对于男性而言,传统服装是长袍和裤子的组合,通常以白色为主,上面还会点缀一些红色元素。

而女性的传统服饰则是由上衣、裙子和裤子组成,展现出柔美婉约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女性会戴着精美的头饰,如发簪和花环,使得整个装扮更加鲜艳动人。

音乐舞蹈朝鲜族音乐舞蹈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乐器,如长笛、二胡和鼓等。

朝鲜族的音乐以优美悠扬的旋律为特点,常常用于庆祝节日或其他重大场合。

舞蹈也是朝鲜族人文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们的舞蹈形式有很多,包括传统舞蹈、宴会舞蹈和娱乐舞蹈等。

舞动中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崇拜。

美食文化朝鲜族的美食文化极为丰富多彩。

他们烹饪技艺独特,注重食材的新鲜与口味的协调。

朝鲜族的传统菜肴有海鲜、粉条、泡菜、炖汤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锅拌饭和冷面。

石锅拌饭是一道以炒饭和各种蔬菜、肉类为主料,用石锅炖煮而成的传统菜肴。

而冷面则是通过冷面条与各种蔬菜、肉类搭配而成的爽口菜肴。

这些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而且颜值极高,受到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总结朝鲜族的人文风俗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中。

无论是传统婚礼、服饰、音乐舞蹈还是美食文化,都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传承。

正是这些独特的风俗,为我们展示了朝鲜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也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朝鲜族民俗简述

朝鲜族民俗简述

朝鲜族民俗文化简论一、中国朝鲜族概况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

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朝鲜族现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辽宁省现有朝鲜族人口共23多万,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铁岭、丹东等十个市。

二、朝鲜族饮食文化(1)饮食首先,朝鲜族的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

由于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食用大米自然最多,玉米、小米、高粱米、黄米等次之。

米饭由铁锅煮成,这种锅堪称“土高压锅”,具有良好的保气性能,焖出饭来格外肉头、可口。

大米通常还和小米或玉米混合而煮成二米饭,味道极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

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糕也是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糕主要用米和米磨成的米粉制作。

根据风俗和材料不同,品种有五十多个,制作方法有蒸、煮、打等多种。

糕中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和松饼。

打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蒸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打到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

然后,切成块蘸上豆面、小豆面、绿豆、蜂蜜等食用。

松饼先是用开水把大米面和好,再将米面蒸熟。

然后擀出小片将小豆、芝麻、栗子、枣、糖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等各种形状后放在铺上松针的锅里蒸熟,使之散发出很浓的松香味,故名松饼。

此外,朝鲜族的主食还有面条。

面条有冷面、热面、拌面等。

主要制作材料有荞麦面、白面、玉米面、淀粉等。

其中朝鲜族最喜爱吃的就是冷面。

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

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

其次,朝鲜族的副食主要有汤和泡菜。

朝鲜族喜欢喝汤,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种类多达三十余种。

其中,大酱汤和狗肉汤最受青睐。

大酱汤是用大酱、蔬菜、肉、鱼、豆油等作为主要原料,通常在早饭和晚饭时喝,一般喝热汤,三伏天则多喝凉汤。

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背景

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背景

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背景
长吉图区域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分析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

其中以吉林省的朝鲜族人口最多。

吉林省内的朝鲜族人口又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和吉林、通化、白山等地,而延边是朝鲜族人民民族自治区域称延边自治州。

清朝时,为了保护满族的龙兴之地,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延边州逐渐荒凉。

19世纪中叶,朝鲜北部连年灾荒,大批农民冒禁迁入延边。

1881年“封禁”政策解除后,朝鲜人不断迁入延边,到20世纪初,定居者已达到5万余户,1946年,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可,成为一个少数民族。

1952年9月3日,成立延边州朝鲜族自治州。

1994、1999、2005年,三次被国务院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吉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吉林省南部的中朝边境,首府为延吉市,自治州的面积有4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20万人。

现时自治州全部人口当中,朝鲜族约占40%。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常简称延边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吉林地区朝鲜族的民俗文化
李丹妮1
摘要:吉林地区作为朝鲜族聚居地之一,其民俗文化已与当地文化交融渗透,并且展现出巨大的活力。

关键词:朝鲜族,特色,交融,吉林,东北
一、中国朝鲜族的来源
我们现在所说的朝鲜族一般是指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但其实朝鲜、韩国的人民也都是朝鲜族。

事实上,朝鲜、韩国原本同属一个国家,位于朝鲜半岛,历史上是一个国家。

1910年8月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被解放,但问题随之而来——苏美两国以“三八线”为界对朝鲜进行分区占领(苏占北朝鲜,美占南朝鲜),自此南北对立形成。

在朝鲜和韩国成立时,双方都声称自己对整个朝鲜半岛拥有主权。

都指责对方是伪政权,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个国家里边的两个不同的派别,代表着不同的集团的利益。

虽多次调和但均以失败告形成。

后来朝鲜内部发生矛盾,发生内战。

紧接着南朝鲜与北朝鲜分别建立政权,后美国借口对朝鲜进行侵略。

中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联合朝鲜军队对美韩为主的联合国军作战。

1953年7月各方签署停火协议,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

之后中国与朝鲜关系更加密切,成为生死与共的近邻。

朝鲜位处长白山附近,与中国仅隔一条鸭绿江,由于贸易往来以及其他原因,大量朝鲜族居民迁移到中国,并且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聚居地。

二、吉林朝鲜族民俗文化
1、风俗习惯
(1)民族服饰
朝鲜族民族服装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选用各种质地、颜色的面料制作。

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婚后则穿红裙子和绿上衣。

年龄较大的妇女,可在很多颜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选择。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裤子。

朝鲜族儿童服装主要是七彩衣,是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

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或出于审美心理,或出于避邪的目的,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使孩子们显得更加聪慧、活泼可爱。

穿朝鲜族传统服装一般会带佩饰。

传统朝鲜族服装的领结下常挂一个流苏,流苏上的装饰为一块玉雕或一柄小银剑,其上有一环圈,下面则垂着长长的丝线流苏,与服装相呼应,形成整体美感。

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

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

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
1【作者简介】李丹妮,10058064,管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色。

此外朝鲜族服饰中还有一种七彩上衣,用七彩缎做成,象征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会和喜庆活动时穿戴。

朝鲜族早期穿木屐、革屐,后来出现草鞋、麻鞋、胶鞋,现在普遍穿胶鞋或皮鞋。

由于民族服装不便于日常出行,现一般与当地人民穿着一样,只有在民族节日时才会着民族服装。

1、日常饮食
朝鲜族饮食清淡,喜吃拌菜,也常佐以泡菜,其“汤文化”也堪称一绝。

每顿饭几乎都有汤,酱汤,海带汤,豆腐汤,豆芽汤,辣白菜汤,狗肉汤,牛肉汤……汤里常放一点点海鲜来借味,尤其是扇贝,营养又美味。

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会给孩子做海带汤来庆生。

“汤泡饭”也是吃法之一,尤其是狗肉汤。

狗肉汤是汤中一绝,一般而言除了朝鲜族以外的人几乎没有吃狗肉的。

朝鲜族医学认为,狗肉具有温中补肾、养颜美容、强身健体之功效,尤其在酷热难当的伏天食之,更能收到美妙之效果。

现在在吉林地区乃至中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人接受了狗肉汤,在吉林的朝鲜族饭店门外,常有一车一车拉狗送来饭店的,其场景也算是一个特色。

朝鲜族的泡菜也是非常有名的。

朝鲜族人口味偏清淡,每顿饭几乎都佐以泡菜化解油腻感。

泡菜的种类数不胜数,其中辣白菜是最有名且最经久不衰的。

还有打糕、炸酱面、冷面、石锅拌饭、寿司等等各种美味小吃,在吉林地区几乎人人皆知,甚至已成为当地的饮食文化之一。

在吉林的超市里,几乎都可以购买到朝鲜族各种的小吃。

2、传统节日
朝鲜族是一个繁文缛节很多的民族,过节是非常讲究的。

不过现今很多节日都不太重视了,甚至摒除了。

目前朝鲜族最重视的节日是端午节和过年,其次有清明节和冬至等。

冬至的时候饮食会更丰盛些,那天有一种特殊类似汤圆的吃的,黏黏的圆圆的没有陷,不是很甜但很香。

每个节日几乎都会配上一种特殊的吃的,非常讲究。

过年的时候,全家都会穿戴民族服饰,小辈一大早要到长辈那里拜年,行跪拜礼。

长辈一般会给小辈压岁钱表吉利,这与汉族传统相似。

大年初一的时候,一般女子是不外出拜年的,朝鲜族的家长认为有家教的女孩都不出门,因为那一天,每家都希望第一个来拜年的是个男子,因为那预示着今年一年顺顺利利。

3、生活习俗
朝鲜族是个繁文缛节很多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有礼貌非常讲究的民族。

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都是不上桌吃饭的。

女人一般都是在厨房解决每餐的。

后来渐渐地只在来客人的时候才不上桌。

朝鲜族家庭非常讲究长幼有序,其语言也是分普通与敬语,不同辈分的用不同的话,“孝”是万事行为准则。

其鞠躬及跪拜礼延续至今。

朝鲜族人很有酒量,喝酒的时候,只要碰杯就要干。

小辈与长辈喝酒要侧饮,即使那个长辈只比你大一天。

长子在家中的地位相当高,是一家之长,仅次于父亲。

由于自古在朝鲜族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子的地位要高于女子,男子与妻子并非相敬如宾,男子在家中几乎什么都不做,妻子要打理家里的一切,甚至给丈夫洗脚都是必须的,朝鲜族大都男子有大男子主义,也与流传下的习俗有关系。

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已减少很多,随着民族文化交融与受教育层次提高,男子与女子地位平等的观念也已渐渐渗入人心,现在除了某些特别传统的家庭外,男子指使妻子或对其大呼小叫的现象已经少见多了。

朝鲜族人喜白色,特别爱干净。

在家的时候会常穿袜套,不喜欢穿拖鞋。

人民常席地而坐,特别热情。

朝鲜族人待客周到热情,常常拉着客人喝酒,不醉不归,现在也是这样。

朝鲜族人民一般使用的餐具都是金属制的,筷子是很细很沉尖尖头的那种,承装饭菜的餐具也是特别讲究,饭碗也是金属制的,带盖子,形状与普通的碗有区别,碗口微微向里收,整体小巧精致,别有一番感觉。

打开朝鲜族家庭的冰箱,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盛装各种小菜,很精致。

这种做法在东北地区流传开来,“乐扣”在东北地区的畅销与此是分不开的。

关于婚嫁问题,是个特别繁琐的事。

一般来说,朝鲜族是只能与朝鲜族婚配的,并且同地的同姓之间又有讲究。

不过目前与当地文化交融,已经不太注意那么多了,但很多家庭还是要求子女找同族的,尤其是长子娶妻。

三、延吉自治州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依托吉、黑、辽三省广阔的腹地,是东三省沟通海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在联结亚、欧、美海陆运输格局中居于重要的枢纽地位。

目前,延边已经开辟的7个旅游开发区是:长白山自然风光游览区;延吉民俗风情游览区;珲春边境风貌游览区;龙井历史遗迹游览区;图们江边城游览区;和龙龙王山游览区;敦化六项顶山游览区。

延边冬季比较长,每年有四五个月处于冰天雪地的严冬,春季来临时,金达莱是田野中开放的第一朵花,朝鲜民族认为金达莱是春天来到的标志,金达莱的花语是长久开放的花。

人用它来象征长久的繁荣,喜悦和幸福。

长白山区的金达莱红艳艳的花朵缀满枝头,火红一片,蔚出一个白衣民族不屈的时代强音,同时她也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

在这里“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更反映了伟大的朝鲜民族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文明礼貌,更能歌善舞,娱乐项目非常具有具特色。

如摔跤、跳板、荡秋千、拔河、传统木排赛、刀舞、长鼓舞、面具舞、农乐舞等。

显示着边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

朝鲜族的民族服饰极有特色。

年轻女子往往穿着质地华贵、色彩艳丽的长衣裙,中年女子也一样身着漂亮的长筒裙,只是颜色以素色为主;男子则喜穿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多穿长袍。

儿童也着长裙,并在衣裙的袖口处配上七彩缎,色彩明亮。

朝鲜族人民的图腾崇拜的是:仙鹤,所以朝鲜民族舞蹈优美典雅如款款鹤鸟.其舞姿或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轻抚水面;或刚毅遒劲、直冲云霄;或活泼洒脱,嬉戏打闹。

反映了明朗与激昂、细腻带委婉、含蓄兼深沉的中国朝鲜族民族的性格。

延边属边境开放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和省在资金投放和政策倾斜方面一直给予特殊照顾,被国家确定为民族自治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

2001年国务院又批准我州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部分优惠政策。

州内有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四个省级开发区。

国家级珲春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与中俄互市贸易区、国家级珲春出口加工区形成“三区合一”格局,与延吉开发区等4个省级区,共同构成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