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请假规定(完整版)
劳动法病假请假规定
劳动法病假请假规定
劳动法中对于病假请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病假的起始时间和时长: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请假因病住院的,从住院的第一天起计算病假;劳动者请假因病不住院的,从请假的第一天起计算病假。
病假的时长一般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为准,超过证明的时限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提供更详细的医疗证明。
2.病假期间工资支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因病就医或者住院治疗,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工资待遇,但是一般不得超过劳动者在停工期间原工资待遇的70%。
3.病假期间工资支付的减免: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因非工伤病或者非医院规定的疾病请假治病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取消或者减少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费用实际支付金额。
4.劳动者提供医疗证明的义务: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请假因病就医或者住院治疗的,应当及时提供符合条件的医疗证明。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假期长短和医疗费用的大小等情况,要求劳动者提供相关医疗证明的原件或者复印件。
5.用人单位违规扣工资的责任: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违规扣除劳动者因病请假期间的工资,劳动
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并且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单位请假条例
单位请假条例
一、请假分类
1. 事假
员工因事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时,可申请事假。
事假包括但不限于:办理个人重大事务、处理家庭突发事件、参加亲友婚丧等。
2. 病假
员工因身体不适或生病需要休养时,可申请病假。
病假需凭医院开具的有效证明。
3. 年假
员工根据工作年限可申请带薪年假。
年假天数依据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4. 产假/陪产假
女员工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申请产假;男员工可申请陪产假。
5. 其他假期
包括但不限于探亲假、婚假、路途假等,具体天数依据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二、请假程序
1. 员工需提前填写请假单,阐明请假原因、日期等,并提交至直属上级审批。
2. 请假时间超过3天的,需要部门经理审批;超过7天的,需要总经理审批。
3. 特殊情况下的临时请假,员工需及时告知直属上级,补办手续。
三、其他规定
1. 请假期间如有工作需要安排,员工应保持联系,按时完成分内工作。
2. 严格遵守请假制度,无故旷工将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3. 请合理安排请假时间,确保工作正常运转,避免给单位带来重大影响。
以上为公司请假条例,如有疑问,请咨询人力资源部。
劳动法请假规定
劳动法请假规定劳动法请假规定导言: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平衡而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劳动法中,关于请假的规定是为了满足劳动者个人需求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请假规定的出台,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还可以给员工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的时间,使企业更加适应和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一、请假种类请假分为带薪假期和无薪假期两类。
带薪假期包括年休假、病假、婚假、产假、陪产假、丧假等。
无薪假期包括事假、调休、例假等。
1. 带薪假期:(1) 年休假:劳动者在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有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的天数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确定,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按比例享有年休假天数。
年休假可连续休假或者拆分休假,具体时间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
(2) 病假:劳动者患病需要休假时,可享受带薪病假。
劳动者患病需请假时,应向用人单位提供相关医疗证明,并按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病假的天数根据具体疾病的情况和医疗证明的有效期确定。
(3) 婚假:劳动者结婚时,享受带薪婚假。
劳动者与配偶注册结婚时,可享受连续带薪婚假。
婚假的天数由具体的婚姻登记证明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确定。
(4) 产假:女职工生育时享受带薪产假。
产假的天数根据具体生育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一般为数月至半年不等。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职工生育津贴。
(5) 陪产假:劳动者的配偶生育时,可享受带薪陪产假。
陪产假的天数根据具体生育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一般为数天至一周不等。
(6) 丧假:劳动者家人或近亲属死亡时,享受带薪丧假。
丧假的天数根据具体丧失人的关系和葬礼时间确定。
2. 无薪假期:(1) 事假:劳动者因个人事务需要请假时,可以请求无薪事假。
事假一般不得超过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用人单位制定。
(2) 调休:劳动者因工作需要或个人原因选择在工作日休息,可以请求无薪调休。
调休一般需要劳动者提前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并按照双方约定进行调休。
(3) 例假: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时,享受无薪例假。
工作时请假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现代社会,请假已成为职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地安排请假,既能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又能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作时的请假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下将详细阐述相关工作时的请假法律规定。
一、请假种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时的请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病假:因疾病需要休息而请假。
2. 事假:因个人原因需要处理私事而请假。
3. 婚假:员工本人结婚所享受的假期。
4. 丧假:员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去世所享受的假期。
5. 产假:女员工生育期间所享受的假期。
6. 陪产假:男员工在女员工产假期间所享受的假期。
7. 年假:员工根据工作年限和单位规定享受的带薪休假。
8. 调休假:因工作需要调动的员工所享受的假期。
二、请假程序1. 病假:员工因病需要请假,应向单位提交病假证明,经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休假。
2. 事假:员工因私事需要请假,应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说明请假原因,经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休假。
3. 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员工符合相关条件的,应向单位提交相关证明,经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休假。
4. 年假、调休假:员工根据工作年限和单位规定,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休假。
三、请假期限1. 病假:根据员工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享受1至3个月的病假,最长不超过6个月。
2. 事假:事假期限一般不超过3天。
3. 婚假:员工本人结婚,可享受3天的婚假。
4. 丧假:员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去世,可享受3天的丧假。
5. 产假:女员工生育,可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休息15天。
6. 陪产假:男员工在女员工产假期间,可享受15天的陪产假。
7. 年假:员工根据工作年限和单位规定,可享受5至15天的年假。
8. 调休假:根据工作需要调动的员工,可享受相应的调休假。
四、请假工资1. 病假:员工在病假期间,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病假工资。
2. 事假:员工在事假期间,单位可按照单位规定支付事假工资,也可不支付。
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
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篇1国家规定的请假工资算法1、对于病假工资,用人单位可以在合同中与职工进行约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就可以。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0.9天和67.4小时,可以照此折算出员工日平均工资。
2、对于事假工资,企业完全可以不支付。
3、职工请事假(含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照发工资的制度。
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性质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企业中的工人由于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间不发工资;企业中的行政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请事假每个季度在两个工作日以内的,照发工资,超过两个工作日以上的,其超过天数不发工资。
4、职工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在规定的探亲假期间和路程期间内,照发本人的.标准工资。
5、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期。
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前去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6、职工可以享受本单位的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一般为5至15天。
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篇2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订)》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二、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劳动法请假规定(完整版)
劳动法请假规定第一篇:劳动法请假规定病假的规定见劳部发【1994】479号,从网上可以搜到,现在仍然执行。
婚丧假国家规定最多三天,符合晚婚的增加假期,具体见当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产假国家规定三个月,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增加假期,具体见当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带薪年休假,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事假,单位有权不批,批了也可以不发请假期间的工资。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1天冲秋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
劳动法_员工请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司员工请假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员工请假应遵循诚实守信、公平合理、简便快捷的原则。
第二章假期种类第四条公司员工假期分为以下几种:1. 事假:因私事需要请假;2. 病假:因身体不适需要请假;3. 婚假:员工本人结婚时享受的假期;4. 产假:女员工生育时享受的假期;5. 丧假:员工直系亲属去世时享受的假期;6. 工伤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或职业病需要休息的假期;7. 法定节日: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8. 周休息日:每周的休息日。
第三章请假制度第五条员工请假应提前向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请假。
第六条请假程序:1. 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工伤假应提前1天提出书面申请;假期2天以上5天以下应提前3天请假;6天以上应提前10天请假。
续假必须得到总经理批准,并及时补请假单,请假超过15天的,续假期不得超过5天。
2. 如遇特殊情况,员工可先口头请假,经获准后补办书面请假手续。
未办手续擅离岗位,或假期届满仍未销假、续假者,均以旷工论处。
3. 请假时应办理好工作交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 假期满应准时到岗复工。
上班时间请假或销假必须在第一时间打卡记录,并到办公室办理销假手续。
办公室人员不在时,可暂由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办理,并在办公室人员在岗时上交销假手续。
5. 假期计算:(1)假期连续在5天或5天以下的,其间的公休日或法定假日均不计算在内。
(2)假期连续在5天以上的,其间公休日或法定假日均计算在内。
第四章违规处理第七条员工违反本制度,按以下规定处理:1. 未经批准擅自离岗,或假期届满未销假、续假者,按旷工处理。
2. 请假手续不全,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
3. 请假期间未办理工作交接,影响工作进度者,给予通报批评或相应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八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劳动法请假制度
第一章总那末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歇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视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那末第一章总那末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合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歇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承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开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发展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创造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预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发展平等商议。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开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开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时机。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事假:劳动法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请假。
事假通常是由于某种紧急、特殊情况而需要离开工作岗位。
劳动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雇主请假,如家庭病,婚丧假等。
根据《劳动合同法》,法定的婚丧假为3天。
雇主不能拒绝劳动者合理的事假请求。
2. 病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由于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住院治疗或者检查的,享受带薪病假。
带薪病假的具体天数,根据劳动者工龄的长短而有所不同。
如工龄在10年以下的,带薪病假不超过10天;工龄在10年以上的,带薪病假不超过20天。
雇主不能随意扣除劳动者的工资,也不能辞退因病请假的劳动者。
3. 年休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
工龄满一年不满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5天;工龄满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0天;工龄满二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5天;工龄满三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20天。
劳动者在享受年休假期间,按照工资待遇的100%支付工资。
雇主不能随意限制劳动者的年休假权利。
4. 产假、陪产假和哺乳假:劳动法规定,女性劳动者怀孕后,可以享受产假。
产假通常为8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14周。
同时,父亲也有权利申请陪产假,通常为2周。
另外,哺乳期的女性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享受每天1小时的哺乳假。
雇主不能以怀孕、产子等原因进行性别歧视,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之,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请假的权利和雇主的相应责任。
劳动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申请请假,而雇主则不能无故拒绝或剥夺劳动者的请假权利。
双方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疾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请假的情况及其相关的规定。
1. 病假1.1 病假概述病假是指因疾病需要暂时停止工作的员工在正常工作日程内享有的休假权。
病假的休假期限是经劳动者医疗机构证明后确定的。
1.2 病假的申请如果员工需要请病假,则应该尽快向公司请假,并在请假时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假证明。
1.3 病假的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病假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在病假期内,员工依照本人在本企业正常工作时实际享受的工资标准计发病假工资。
如果病假期间企业安排了劳动者的工作,则按照加班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1.4 病假的扣罚员工在病假期间享受工资,但企业如果发现员工恶意请假或补假,最高可进行3个月的扣发工资的处罚。
2. 事假2.1 事假概述事假也叫私事假,是指员工因私人事务需要暂时离开工作的休假。
事假的休假期限是视情况而定的,员工需要在离开前提出明确的休假时间。
2.2 事假的申请员工需要请事假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提出,请假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天。
如果请假时间超过3天,则需提供充分的理由,并尽可能提前请假。
2.3 事假的工资在事假期间,员工不享受工资。
2.4 事假的扣罚员工请事假不属于违规情况,因此不会扣除员工的工资。
3. 婚假3.1 婚假概述婚假是指员工在适当的时间内离开工作,进入家庭状态的假期。
婚假的休假期限根据劳动者婚丧日期而定,一般不得少于3天。
3.2 婚假的申请员工需要请婚假时,应当至少提前3天向公司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如结婚证)。
3.3 婚假的工资在婚假期间,员工依照本人在本企业正常工作时实际享受的工资标准计发婚假工资。
3.4 婚假的扣罚员工恶意请假或补假,最高可进行3个月的扣发工资的处罚。
4. 产假4.1 产假概述产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期间休息的假期。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女职工在享受产假期间还可享受医疗待遇。
4.2 产假的申请员工需要请产假时应当提交合适的证明文件(如医院开出的产假证明)。
劳动法请事假规定
劳动法请事假规定根据中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享有请事假的权利,事假属于有薪假期。
以下为劳动法关于事假的规定:1. 事假的定义:事假是指劳动者因个人的非工作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经单位同意可以请假的情况。
事假包括但不限于照顾生病的家属、处理丧事、婚假、育儿假、陪产假等。
2. 请事假的申请和批准:劳动者需要提前向单位提出请假申请。
单位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审批或拒绝劳动者的请假申请。
劳动者请事假的事由必须真实、充分且合理。
3. 请事假的天数:劳动法对事假的具体天数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请假天数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
单位一般会根据劳动者请假的事由、工作需要等综合因素进行判断。
4. 事假的薪酬待遇:劳动者在享受事假期间,单位应当按照原工资支付劳动者工资,也就是说劳动者在事假期间仍然可以获得薪酬。
5. 事假的年限限制:劳动法没有规定事假的年限限制,单位和劳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但一般情况下事假不能连续请假太久,以免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
6. 请事假应提供的证明: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在请事假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例如病假需要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婚假需要提供结婚证等。
单位在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时应注意保护劳动者的个人隐私。
7. 请事假的特殊情况:如果劳动者在请事假期间患病或遭遇意外情况,需要延长请假时间,劳动者应当及时向单位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予以合理的处理。
总之,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有请事假的权利,但请假时需要遵守单位的规定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单位对劳动者请事假的申请有权审批或拒绝,但应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在享受事假期间劳动者仍然有权获得相应工资待遇。
劳动合同法请假规定
劳动合同法请假规定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员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的请假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一、请假类别1. 病假:员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治疗或休养,可申请病假。
2. 事假:员工因个人事务需要处理,可申请事假。
3. 公假:员工因参加社会活动或履行社会责任,经公司批准可请公假。
4. 婚假:员工结婚可享受婚假。
5. 产假:女性员工生育可享受产假。
6. 其他法定假期:如年假等。
二、请假程序1. 乙方需提前向甲方提交请假申请,特殊情况下除外。
2. 乙方提交请假申请后,需经过甲方审批同意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
3. 乙方请假期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甲方能随时联系到乙方。
4. 乙方请假结束后应及时返岗并办理销假手续。
三、请假时间1. 病假期限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最长不超过医疗期规定。
2. 事假一般不超过_____天,特殊情况需经甲方批准。
3. 公假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由甲方确定。
4. 婚假、产假等假期按照国家法定标准执行。
四、请假待遇1. 乙方在请假期间,除特殊情况外,不享受甲方工资及福利待遇。
2. 乙方请病假期间,甲方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3. 乙方请事假期间不享受工资及福利待遇。
4. 婚假、产假等假期期间,乙方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五、违约责任1. 乙方未经批准擅自离岗,视为旷工,甲方有权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2. 乙方请假期间从事与请假事由无关的活动,一经发现,甲方有权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3. 乙方在请假期间违反法律法规或甲方规定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其他事项1. 本协议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甲方相关规定执行。
2. 本协议作为甲乙双方劳动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与劳动合同一致。
劳动法员工请假有哪些的制度
劳动法员工请假有哪些的制度员工请假是劳动法中比较重要的制度之一,员工请假的种类和制度都在劳动法中做出了明确规定。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员工请假的制度。
一、员工请假的种类1.有薪假:指员工在享受薪水的情况下,因各种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能够享受薪水的假期。
有薪假包括年假、病假、事假、婚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等。
2.无薪假:指员工在不能享受薪水的情况下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的假期。
无薪假包括无薪年假、调休等。
二、有薪假制度1.年假:员工在规定年限内,经过一定工龄累计,依法享受的休假制度。
根据规定,员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累计工作满365天后就可享受带薪年假。
年假的天数由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时间等因素决定。
2.病假:员工因病不能正常工作而请假,在处于治疗期的时候能够享受薪水补偿。
病假通常根据员工所在公司规定的时间限制来规定。
3.事假:员工因私事原因而请假,在有偿情况下离开工作岗位的制度。
事假的天数一般不固定,根据员工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婚假:员工在结婚期间可以享受的有薪假期。
婚假的天数根据公司制度、员工工龄等因素来决定。
5.产假:女员工在正常情况下,怀孕期间可以享受的有薪假期。
公司通常会规定一定的产假时间,在产假期间员工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补贴。
6.陪产假:男员工在正常情况下,配偶怀孕期间可以享受的有薪假期。
公司通常会规定一定的陪产假时间,在陪产假期间员工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补贴。
7.哺乳假:女员工在分娩后生育期间可以享受的有薪假期。
公司通常会规定一定的哺乳假时间,在哺乳假期间员工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补贴。
三、无薪假制度1.无薪年假: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可以申请无薪假期。
员工一般可以选择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超过7天以上的无薪假,公司需要另行审批。
2.调休:指公司根据员工的劳动需求,允许员工将加班等工资计入其休假时间,而不是直接发放工资。
调休时的工资标准以及计算原则,通常由公司规定。
总之,员工请假的制度在劳动法中有详细规定,在公司组织架构中也有相应的流程。
请假规定是什么
请假规定是什么1.请假的定义请假是指员工在特定情况下向雇主提出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申请,并经过雇主批准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参加工作的行为。
2.请假的种类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可以享受以下种类的请假:(1)年假:员工连续工作满一年即享受带薪年假,并根据工作年限累积天数。
年假可以分为带薪年假和无薪年假,雇主和员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安排。
(2)病假:员工患病或非工伤导致无法正常工作时可以申请病假,通常需要提供合理的医疗证明。
(3)事假:员工因个人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时可以申请事假,通常需要提前向雇主提出申请,并经雇主批准。
(4)婚假:员工结婚可以享受婚假,具体天数由各地规定而定。
(5)丧假:员工因家庭成员去世可以享受丧假,具体天数由各地规定而定。
(6)探亲假:员工可以申请探亲假,具体天数由各地规定而定。
3.请假的权利与义务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享有请假的权利,雇主也有义务批准合理的请假申请。
然而,在享受请假权益的同时,员工也有一些相应的义务:(1)提前通知:员工需要提前向雇主提出请假申请,并说明请假的原因和期限。
(2)提供证明:对于病假、丧假、婚假等情况,员工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例如医疗证明、亲属去世证明等。
(3)遵守规定:员工在请假期间应遵守相关公司的规定和政策,不得从事与工作岗位不符的活动。
4.请假的批准与禁止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有权批准合理的请假申请,但也有权拒绝不合理的请假申请。
以下情况下,雇主可能会拒绝请假申请:(1)工作岗位需要:如果员工请假会导致工作岗位空缺,影响正常的工作进程,雇主有权拒绝请假申请。
(2)没有提前通知:如果员工没有提前通知或违反公司规定的请假程序,雇主有权拒绝请假申请。
(3)没有提供证明:对于特殊请假,如病假、丧假等,如果员工没有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雇主有权拒绝请假申请。
5.请假期间的薪酬待遇根据劳动法规定,带薪请假期间,雇主应按照员工正常工资的比例支付工资。
而无薪请假期间,雇主不需支付工资,但员工在请假期间不会失去基本的劳动权益。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劳动法是指国家对劳动关系及其调整、组织和保护的基本法律。
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常会涉及到请假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劳动法中关于请假的规定做一些解释。
请假的定义请假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因特殊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停止劳动的情况。
这些特殊原因可以是疾病、个人事务、家庭原因等。
请假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事先告知或紧急请假。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1. 请假的种类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可以根据其个人情况和情况分类,申请有薪假、非有薪假、病假、年休假、探亲假等假期。
其中,病假和调休假属于有薪假。
请假方式可以由公司制定具体政策。
2. 请假的时长员工的假期时长应该根据国家法律和公司政策进行规定,这通常是与员工工作时间和职位相关的。
例如,社会保险基金规定轻度疾病(感冒、腹泻等)病假时间为3天,中度疾病(肺炎、低热等)病假时间为7天;而年休假和带薪休假的时长通常是由公司制定的政策规定的。
3. 请假的方式员工可以通过公司制定的电子请假系统、书面请假或口头请假等方式进行请假。
但是,为了保证请假的效率和公平性,员工一般是需要向公司领导或 HR 提交书面或电子请假单的。
公司制定的内部规定也可能规定了请假的流程和方式。
4. 请假的限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公司有权制定有关请假的限制和要求。
例如,员工需要提前一定的时间向公司申请请假,或者只能在特定的时段内请假。
此外,公司的规定还可能包括限制员工在短时间内频繁请假的情况等。
5. 请假的薪酬员工的请假薪酬通常是与工资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公司会相应地调整员工在假期期间的工资。
但是,这个调整通常是与所请假的种类和时长、个人工作表现以及时间安排相关的。
结论请假虽然是劳动者自身权利的体现,但是公司一样有权要求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内容,这也是保证公司运营正常、维护公司利益的必要性。
因此,为了避免因为请假而导致公司的工作运营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员工在请假时需要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规定和流程,并且在请假期间保持与公司的有效沟通。
员工请假制度规定
员工请假制度规定员工请假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公司休假规定,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制定了员工请假管理制度,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
一、假期种类:员工可以请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工伤假、法定节日和周休息日。
二、请假制度:1、员工请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工伤假应提前1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假期2天以上5天以下应提前3天请假;6天以上应提前10天请假。
如果要续假,必须得到总经理批准,并及时补请假单。
请假超过15天的,续假期不得超过5天。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应先口头请假,经获准后可予事后主动补办请假手续。
否则,将视为旷工处分。
未办手续擅离岗位,或假期届满仍未销假、续假者,均视为旷工。
2、请假时应办理好工作交接,不得因请假延误工作。
3、假期满应准时到岗复工,上班时间请假或销假必须在第一时间打卡记录,并到办公室办理销假手续。
如果办公室人员不在,可以暂由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办理,并在办公室人员在岗时上交销假手续。
否则,将视为旷工处分。
4、假期计算:⑴假期连续在5天或5天以下的,其间的公休日或法定假日均不计算在内。
⑵假期连续在5天以上的,其间公休日或法定假日均计算在内。
⑶请假以半小时为最小单位,0-35分钟为半小时,35-65分钟为1小时,65-95分钟为1.5小时,95-125分钟为2小时,单次请假超过2小时以半天计。
5、公司职员请假,均须记录请假人联络方式,以备紧急联络、维持正常工作秩序。
6、请假审批流程:⑴员工填写公司制定的《请期申请单》,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⑵办公室、财务部、业务部:假期0.5天以下的由部门经理审批;超过0.5天由部门经理审批后报总经理审批。
生产部、技术部、检验部、仓库:假期由厂长审批。
部门经理的休假一律由总经理审批。
假期以有最终审批权领导批准的时间为准。
⑶员工直接上级依据总经理批准的《请期申请单》安排好请假员工的工作交接。
⑷请假期满应按时复工,逾期未归的按旷工处理。
员工请假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请假是员工因个人原因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行为,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员工请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
本文将详细解读员工请假的法律规定,以帮助企业和员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员工请假的类型1. 事假:因个人原因(如婚丧、探亲、看病等)暂时离开工作岗位。
2. 病假:因患病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
3. 假期:根据国家规定和单位制度,员工享有的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探亲假等。
4. 产假:女职工生育期间享有的假期。
5. 陪产假:男职工在妻子生育期间享有的假期。
6. 事病假:因事假和病假同时发生的请假。
三、员工请假的程序1. 提前申请:员工因事、因病请假,应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说明请假原因、请假时间等。
2. 批准:单位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对员工的请假申请进行审核,同意后予以批准。
3. 办理手续:员工请假期间,应办理请假手续,如填写请假条、办理工资发放手续等。
4. 请假记录:单位应建立员工请假记录,包括请假时间、请假原因、审批情况等。
四、员工请假的期限1. 事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员工请事假一般不超过三天,累计超过三个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病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根据病假期限,用人单位应支付病假工资。
3. 假期:根据国家规定和单位制度,员工享有的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探亲假等假期期限,具体参照相关规定。
4. 产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生育期间享受产假,一般不少于九十天。
5. 陪产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男职工在妻子生育期间享受陪产假,一般不少于七天。
五、员工请假的工资待遇1. 事假:员工请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2. 病假:员工请病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单位制度支付病假工资。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有哪些请假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请假的天数以及请假补贴是在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的,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劳动法对请假的规定,以供大家阅读。
劳动法关于请假的规定:病假1. 病假证明必须由公司指定的正规医院开据;2. 员工拿回公司的病假凭证必须包括:1) 二级以上指定医院医生的病情诊断书;2) 二级以上指定医院医生的病假建议书。
3. 如果公司发现病假证明不合格将视为事假扣除该员工当天相应的工资及全勤奖;如有造假行为且情节严重者公司将予以开除;4. 员工病假每月审核期间为本月18日至下月17日:1)每月请病假不能超过1天2)每月累计病假>1≤2,扣除全勤奖100元3)每月累计病假>2,扣除全勤奖200元其余工资严格按照公司人事部《员工守则》《员工手册》中第2.5款关于病假工资规定的扣除比率执行(详细规定见公司《员工守则》《员工手册》)。
操作规则:员工必须在休假后一周内将休假单递交行政人员登记,如果超过一周(指从休假回来当天开始计算)仍未交假单的公司一律按事假处理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劳动法关于请假的规定:事假(每月计算时间段:本月18日至下月17日)1. 任何请事假的员工在本月将没有全勤奖金;2. 经公司批准员工可以休不带薪事假,但一年至多不可超过十个工作日;超过5天的事假必须提前一周提出;3. 如果员工事假超过公司规定最大期限以至于影响到公司正常工作公司将视其自动离职。
4. 薪金扣除公式为(基本工资+补贴)÷21.75×事假天数。
劳动法关于请假的规定:年假公司将给予员工年假以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公司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年假进行休息。
享受带薪年假条件如下:1、所有公司员工在服务期满一年后均可享有12个工作日的年假,服务年限每增加一年,年假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作日,年假最多不超过20个工作日,试用期内员工无权享受年假。
2、在服务的第一年,员工可享受的年假应根据该年的雇用时间按比例计算:工作日数÷365天×12天3、员工雇用终止时,未休年假应根据该年的雇用期限按比例计算平均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剩余年假天数休年假必须提前申请:1、请假≤1的申请,必须提前1个工作日提出;2、请假少于连续五天的申请,必须提前3个工作日提出;3、请假连续五天的申请,必须提前一周提出;4、请假超过连续十个工作日的申请,必须提前两周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请假规定劳动法请假规定第一篇:劳动法请假规定病假的规定见劳部发【1994】479号,从网上可以搜到,现在仍然执行。
婚丧假国家规定最多三天,符合晚婚的增加假期,具体见当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产假国家规定三个月,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增加假期,具体见当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带薪年休假,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事假,单位有权不批,批了也可以不发请假期间的工资。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
阅读了《劳动法请假规定》本站编辑还为您更多附送:劳动法辞职报告劳动法辞职报告新劳动法辞职工资1、按劳动法的规定,法定的公休日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 天,并按下述规定方法计算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a.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 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b.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加班工资的计算:每天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实际工作时间-8小时)×小时工资×150%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资:日工资×200%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日工资×300%2、按上述规定你的工资应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应为:约定的月工资÷21.75天)×8天平常加班12小时的工资:日工资÷8小时×12小时×150% 公休日加班的工资:日工资÷8小时×13小时×200%3、如果单位不按上述规定支付工资,属于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违法行为,解决办法有三:第一,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第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不收费,不用律师),仲裁时,你可尽量收集一些相关证据,有利于裁定,没有也不要紧,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的规定,劳动纠纷案件举证的主要责任在用人单位,到时会责令用人单位出示有关证据,你不用担心。
4、辞职理由建议你参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来提出,比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劳动时间、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不给加班工资、不按时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
5、辞职通知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自年月至年月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列举上述违法事项任意一条或两条都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有关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请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足额支付拖欠的工资,按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按劳动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结清工作期间的工资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第二篇:《劳动法》对于员工辞职的规定《劳动法》对于员工辞职的规定一、职工辞职,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原劳动部办公厅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也指出:“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
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二、用人单位具有一定的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原劳动部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第4条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1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2 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3 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 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三、如有争议,应及时提请劳动仲裁:职工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部分职工在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30日后主动离职,不予理会用人单位的赔偿要求,用人单位则不给职工办理人事关系和档案的调转手续,职工离职后人事关系和档案长期留置在原用人单位;造成职工在新的工作单位不能办理劳动保险、不能办理出国政审手续、影响技术职称评定、不能进一步求学深造和丧失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机会。
所以,职工在与用人单位因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损失方面发生争议后应当在60天内及时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争议仲裁。
第三篇: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劳动法对于辞职是如何规定的?),心中颇多感喟。
那其中流露出的无奈、痛楚、愤愤不平和诸多若有所失,让我更加慨叹企业寻人难、用人更难,做人事的就正处在难点之刀锋上,更加的难上加难了。
企业用人在我的认识范围内,觉得应避繁就简,避重就轻,把握大局,不拘小节,否则陷入人皆可用亦或人皆不可用的死胡同。
有些优秀企业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掌握用人原则,让一般人物集合起来发挥极强的团队效应,摒弃个体精英文化而锤炼精英团队文化。
这种企业几年就可以做成别人几代人都做不到的事。
在个体管理方面,应坚持因才施管,因事施管,及时、准确、快速、高效处理人际冲突,关注个体走向,有效纠偏,维护团队。
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对个人的评估,这是整个人才管理当中最繁琐,最难掌握的东西,形成一个思路、或一个标准,与具体的量化的指标,有很大成份是相互矛盾的,这就给“用人”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带来相当多的困难。
比如,一些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我们不愿看到的行为,这到底算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症候?是习惯造就,还是偶然反应?对当时工作有干扰,还是对今后工作都有负面作用?如果有负面影响,程度有多大?然而,最困难的是和主管的沟通,双方对同一人、同一事的评价鲜有共同点,即便有共识,对人或事程度上的评判仍会有差距。
而且,由于是对主管,做为下属,一定程度上会有屈从心理,所以在沟通上,主动、主观地去抹平鸿沟的愿望会占主导,这就至少造成两方面坏处,一是沟通缺乏客观,二是造成双方特别是做下属的心理负担,沟通前后压抑感挫折感强烈。
从整个人事流程上分析——对岗位认识、分析、形成岗位要求,存在着硬性指标(学历、素质、工作经历、专业水准、个性等)比较实在,软性指标(责任心、进取心、积极性、人品、忠诚度、事业心等)无法确定的情况,且软性指标比硬性指标多得多,再加上主管个人好恶,客观地来说,根本无法协调,如果过分强调软性指标的话,任用失败(无人可用、用人失察、聘用失当、评价相左等)反而是正常的,任用成功是不正常的。
如何解决这个沟通层面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最迫切、最首要的工作。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对企业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企业能够给人才提供什么?只有圆满回答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为解决企业人事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提供先决条件。
第一个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里有理想化和现实化两个答案,理想化答案比较简单:用影视剧人物做对照来得直观——忠诚如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至死不渝,能力如史泰龙扮演的兰博以一当百,品格如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福里斯·甘不求回报。
诸君试想,找到这样的人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啊!即使真的“屏幕英雄下夕烟”,也未必敢用,然而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主不正是用这样理想化的眼光去限定企业人才需求的吗?现实化答案则非常复杂,但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有一句名言,“用人70%”,也就是说,人才的综合能力有70%可用即可,不求完美,不求卓越。
企业只应当寻找那种——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够服从企业管理的,符合人事部门制定出的岗位要求的人即可,如果这个人再有一点创新能力,再有一点胆识和魄力那就称得上难能可贵、求之不得。
企业若是都用这个现实化的原则寻求人才,那么任用成功的机率定然大大提高,接下来第二个问题也就好回答了。
第二个问题: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什么样的人才?关于市场上的人才分布,目前有几种说法,有“金字塔说”,有“纺锤说”或者“枣核说”,还有“哑铃说”,这说那说彼此对立甚至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