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开题报告………………………………………………………………...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前言………………………………………………………………………一、…………………………………………………………………………

(一)……………………………………………………………………..

1、……………………………………………………………………

2、……………………………………………………………………(二)……………………………………………………………………..

1、……………………………………………………………………

2、……………………………………………………………………

二、…………………………………………………………………………(一)……………………………………………………………………..

1、……………………………………………………………………

2、……………………………………………………………………(二)……………………………………………………………………..

1、……………………………………………………………………

2、……………………………………………………………………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世界上对企业治理结构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简单地说,公司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各国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安排问题。

狭义上指的是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

广义上其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从提高企业绩效的角度来看,企业治理结构所要研究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理层、内部人的利益机制及其与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容问题,既包括经理层的激励控制问题,也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第二类是经理层的管理能力问题。

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民有民营企业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关系的制衡机制问题,是权力、激励与约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各国国有企业的分配方式同民营企业都不完全一样,把国有企业职工包括高级职员的待遇,仿照民营企业的制度来制定和运作,就是民营化的一种方式。扩大企业自主权也叫民营化。还有一些产业是政府控制得比较紧的,民间企业原来不能进入,如果缓解对这些行业的

规制,让民间企业能够进来,这也是一种民营化的方式。

我国的国企改革实际上早已进入了民营化的过程,但这个民营化绝不等同于私有化,也不等同于股份化。从表层含义上看,私有化与民营化似乎等同,但从其本质意义上分析,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表现在私有化是民营化的高级阶段,民营化只有发展到其最高形态,即民有民营才算实现了私有化,而一般的国有民营只不过是民营化的初级阶段,尚不能称之为彻底的民营化。

民营化从含义上是指国有企业从国有国营转向国有民营、民有民营,以此造成对国有企业己形成的僵化的运行机制的冲击,促成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民营化进程实际上包含两个阶段:国有国营到国有民营阶段和国有民营到民有民营阶段,只有到民有民营阶段才算实现了完全彻底的民营化,这时国有国营的框架被打破,企业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也即实现了私有化。

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的治理机制问题,

要从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权益机制、权力制衡与协调机制、决策机制,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择与激励约束机制,融资机制进行分析,才能弄清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向。结合参考文献、资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李亚.民营企业公司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李维安.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胡新文,颜光华. 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述评及民营企业的治理观[J].财

贸研究,2003

何俊. 民营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批判[J].集团经济研究,2006

李新春,陈灿.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一个探索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钱颖秋.浅论我国民营企业的家族型治理模式[J].商业研究,2003

张文琳.职业经理人与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的转变[J].特区经济,2006(1).

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国有国营到国有民营阶段和国有民营到民有民营阶段的治理机制问题。

途径:通过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以及通过互联网查找学习相关知识。技术路线:摘录最近相关信息数据引入本文中,结合课本和自身实践。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研究的主要阶段: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轨迹、公司治理状况,以及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中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障碍等方面进行研究。

进度:2013年2月开始,历时2个月,于2013年4月初步完工。

中文摘要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早己进入了民营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等于私有化的过程国有民营也不等同于股份化。民营化从含义上是指国有企业从国有国营转向民有民营,以此造成对国有企业己形成的僵化的运行机制的冲击,促成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创新。

其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扩大国有国营企业自主权阶段,二是从国有国营企业到国有民营企业阶段,三是从国有民营企业到民有民营企业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多数民营化的国有企业按照股份制企业的模式、设立了“新三会”,改善了治理结构,但离现代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还相差很远。问题主要表现在如: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只按承包的金额上缴利润,亏损后仍躺在国家身上,行为短期化严重,不符合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国有控股企业的所有者缺位,使所有权的权利无人行使,义务无人承担,政府不断干涉企业的治理结构,决策层和经理层不分。民有民营企业虽然产权比较清晰,但非实质意义上的多元化产权结构使所有权监督乏力,职工股东的弱势地位使代理人对委托人形成反向控制,“路径依赖”使企业的经营者选拔机制单一,“权力集中”的指导思想使企业领导结构一元化,闭锁型的股权结构招致“市场失灵”等。还有部分国有企业民营化后褪变为家族企业。构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体制上的弊端,如国家投资主体模糊不定,董事、监事、经理的任免同出一源等。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