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课使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远古时代的人类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食物;
2. 掌握远古时代人类的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历史意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
2. 理解远古时代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人类的起源及早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30分钟)
1)展示图片:展示远古时代的一些工具和食物,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
2)讲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食物,包括打猎、采集、种植、使用工具和食用野生动物等。
3. 拓展学习(15分钟)
1)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课堂教材和网络资源,查找远古时代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各自小组的讨论情况和结论。
4. 巩固与评价(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并检查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理解和认识。
五、作业
1. 思考题: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对远古时代人类的认识和感受。
2. 预习《旧石器时代》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片、小组合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本课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和自主发现。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时组建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是部落联盟。
②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师】PPT展示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这一部分内容的思维导图。进行小结。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般都会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那么这一称呼与什么人有关?大家知道么?
(2)五帝时代:
①华夏始祖: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
②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成为“禅让”。
③万邦时代:即龙山文化时代,当时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周朝
(1)政治: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 称“ 封 建 亲 戚, 以 蕃 屏 周 ”。
(2)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3)共和行政: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共和行政。
【师】结合PPT具体讲解一下分封制和宗法制。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1,、商朝
(1)政治
①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②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文化
①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②青铜器:殷墟还出土了很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高一历史第1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1课知识点高一历史第1课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本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是生物学和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根据科学证据,我们知道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并逐渐迁移到其他地区。
在非洲,人类通过演化逐渐从灵长类动物演变而来。
人类起源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
石器时代通常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使用石制工具,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为主。
中石器时代见证了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方式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则进一步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建立了更为稳定的社会组织。
3. 文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文明。
文明的发展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城市化、农业经济、文字和法律制度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都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古代中国文明古代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明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华夏族,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而富有创造力的帝国。
古代中国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例如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长城的修建等。
5.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历史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多种材料,以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研究历史还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方法,以便从历史中获取智慧和教益。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一历史第1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拓宽我们的历史视野,了解不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学习历史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应对未来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中央
相 卿士
参与商 王决策
卜 史师 祝
负责祭祀占 执掌军权 卜和记录王
朝大事
地方
西
伯
侯
伯
姬
昌
中央设相、卿士等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封侯伯,与商王组成一种松 散的高中政历史治必修联一第盟一课课件
课堂检测: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 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 长,他还是邦国的( C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材料一:禹死后,以天下授伯益,其子启杀伯益而夺得王位, 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从此,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 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据材料一,王位传承经历了从 禅让制 到 世袭制 的变化。
约前2070年,禹建夏,禹死子启继立 , 变禅让制为世袭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二、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和分 封制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明清
(加强)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禅让与世袭制;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族占据主体,重要诸侯国有齐(功臣)鲁燕卫晋(王族)宋(先王后代)
材料三:“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据材料三,哪种分封对象占据了主体?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课堂演练: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 响深远。下列省、自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其简称源 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C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课夏商西周制度教案
课堂小结及本课测评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思路引领: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思路引领:由概念本身的含义出发,去挖掘它们的内在作用。
图画说明
夏禹像:禹在历史上又称夏禹、大禹、夏后禹等。在古史中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并称“三王”。他的生平事迹与尧、舜分不开,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杰出圣贤首领,但又是我国阶级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者。课本中所用“戴冠冕的夏禹”,用自《中华古文明大图集》,表示了他已是帝王的身份,而这和今浙江绍兴禹庙大殿正中所塑身穿华衮、双手捧圭、头戴冠冕大禹立像是一致的。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审清题目,弄清楚题目中所说的“中国早期”主要指的是我国的夏商周时期。
2.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解题关键:首先要掌握宗法制的概念,其次能从概念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联系中总结出本质的东西来。
【学思之窗】(课本中的材料)
从以上记载,你能否看出商朝的相权力有多大?再同秦始皇等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习要点:
一、在“夏商的政治制度”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② 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③ 夏商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二、在“西周的分封制”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①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间始于周武王时期。②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一、课题:人文地理与古代史两个起点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人文地理与古代史的发展史,了解古代史的发展社会背景。
2. 探讨人文地理和古代史的影响,深入了解古代史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
2. 分析古代史的发展历程。
3. 建立对古代史的全面认识。
四、教学方法:
采用导入的方式先对课题文本进行引导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积极钻研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再次引入本课程:引入古代史和人文地理,向学生讲述两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2. 引导分析:从古代史和对其进行解释起,分析古代史带来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深入思考古代史的发展史。
3. 讨论古代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古代史的发展,探讨古代史的影响,充分讨论古代史的文化意义。
4. 建立综合观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对古代史的全面认识,形成综合的观点。
六、教学结束:
首先,进行当堂小练习,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从而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其次,教师从总结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出发,梳理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总结和学生的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研究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高中历史研究的第一课,因此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研究的兴趣。
因为学生之前已经研究过本课的部分内容,所以应该适当的减少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间。
三、教学目标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地图,了解石器时期中国境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的漫衍,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原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
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课时讲授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人人,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生:人类。
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来的?生:人类是从猿改变而成的。
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
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
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
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
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
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
联系上下文
分析因果关系
将知识点放在历史背景 中理解,把握整体脉络。
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 果关系,深入探究其背
后的原因和影响。
比较与对比
将不同历史事件或文化 进行比较和对比,加深
理解。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来 分析理论,增强实际应
用能力。
批判性思维
提问与质疑
对历史事件和观点保持质疑的态度,勇于提 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增强记忆力
学习历史需要记忆大量的时间、事件 和人物,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和注意力。
社会理解
增进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 学生可以更加自豪地认识 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培养国际视野
通过了解世界历史,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 和文化的背景和发展轨迹, 从而培养国际视野。
促进社会进步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
课堂演讲
总结词
课堂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和自信心,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 人物进行简短的演讲,让学生准备并 呈现自己的观点,通过演讲的方式加 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分析社会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如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发展 需要等,并探讨社会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改革与现代社会
比较社会改革与现代社会改革,探讨社会改革对现代社会 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
总结词
分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 课堂参与度。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知识体系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体系。
1. 历史的定义和特点
- 历史的定义:过去发生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 历史的特点:客观性、发展性、相对性、独特性
2. 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手段
- 史料研究:借助各种史料对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
- 考古学研究:通过发掘和研究遗迹、文物等来还原历史
- 学科交叉研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深入理解历史
3. 历史的分期和年代划分
- 历史的分期:根据一定标志将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等
- 年代划分:依据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来对历史进行划分,如公元前、公元等
4. 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 传统文化:反映一个社会的历史、文化、俗等非物质遗产文化
5. 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 鉴史明理:通过研究历史教训,引导人们正确看待问题和做出合理选择
- 历史的启迪作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对当代社会和个人产生启迪
以上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体系,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定义、研究方法、分期和年代划分等重要概念,以及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课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的镜子,通过研究和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避免重蹈覆辙。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课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它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人类历史的大门。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一历史上册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门学科的魅力。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课主要涉及两个主题: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古代科技的发展。
首先,我们将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从猿类进化而来,在几十万年的文明发展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最早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和狩猎者转变为农耕社会。
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定居和城市的形成,人类开始创造和积累更多的财富。
文明的发展也催生了法律制度、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成果。
在古代科技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的闪光点。
当然,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高科技产品和设备,与古代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正是古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我们现代科技的基础。
在古代,人们掌握了火的利用,这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步。
火的应用使人们可以烹饪食物、保护自己免受野兽的伤害,并在夜晚获得光线和温暖。
此外,古代人们还发明了农具、水轮和梁、渠系统等,这些技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除了农业发展外,冶金技术也是古代科技的重要成就之一。
人类学会了提炼金属,使用铜、铁等材料制作工具和武器。
铁器的出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使战争更加残酷,也促进了国家的建立和扩张。
此外,航海技术也是古代科技的杰作。
人们学会了制作船只,探索了新的陆地和海洋。
他们开辟了贸易路线,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研究古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古代科技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人类智慧的辉煌,也为我们现代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启示。
当我们欣赏到古代人类创造力的伟大时刻,我们也不禁思考起自己所处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能够延续这种创新精神,为人类的未来贡献更多?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探索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起源以及我们的文化。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一、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在本科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本课的部分内容,所以应当在此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升华教学内涵。
二、教材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一课,从时间上来看本课展示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展现了社会形态的演变,以及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独特性与发展脉络。
从内容上来看,本课的推进过程中结合了原始社会以及夏商周时期的文化遗迹与文献相结合,渗透了集证辨据的史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目标结合文化遗迹与文献史料理解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能通过实物、文献等史料,理解夏、商、西周展现的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能通过文献、青铜器铭文、甲骨卜辞等史料理解夏朝存疑以及商朝历史为信史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夏商周的制度;难点:中华文明发展的原因探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中华文明到底几千年?教师讲述良渚文化申遗成功背后,西方考古学界对中华文明诞生时间的判断,以及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对中华文明起源时间的新界定,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设计意图: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结合考古学的最新发掘成果,加强对文明标准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内容做铺垫,了解考古学的动态发展对历史书写的影响。
新课教授(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通过快速浏览教材第一子目,思考中华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引导学生得出“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明确:史学家以生产工具为主要依据将原始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最新版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必修教案
最新版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必修教案最新版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必修教案
愉快的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为了使自己的在开学过的好,小编特别为大家制定了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必修教案,谢谢查阅。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内涵,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什幺是历史?、为什幺学习历史?以及怎样学习历史?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历史学习方法,如历史比较法、阶级属性分析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难点:本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难点在于引起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克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开篇课程,主要介绍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以下是该课的知识点总结。
一、人类起源与演化1.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长期演化发展而来。
2.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直立行走、工具使用、语言交流等重要阶段。
二、旧石器时代1.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使用石制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2.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石器、壁画等。
三、新石器时代1.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使用石、骨、角等材料制作工具,开始农业生产。
2. 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阶段。
3. 农业革命的影响:人口增加、社会分工、定居生活等。
四、城市文明的兴起1. 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与农业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加深有关。
2. 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包括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
3. 城市的作用: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五、文字的发明1.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与人类记录信息、传播知识的需求有关。
2. 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阶段。
六、古代文明的多样性1. 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各具特色的文明。
2. 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河流文明以河流为中心,如埃及文明;海洋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如希腊文明。
七、中华文明的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起源于黄河流域。
2. 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注重道德伦理、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等。
3. 中华文明的贡献: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第一课《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我们了解了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化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我们知道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演化进化而来。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制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农业生产,社会进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摘要:一、课程简介1.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的重要性2.课程的主要内容二、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发展3.周朝的繁荣与衰落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春秋时期的争霸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四、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秦朝的短暂统一2.汉朝的建立与发展3.汉武帝时期的鼎盛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三国时期的魏、蜀、吴2.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3.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六、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隋朝的短暂统一2.唐朝的盛世3.唐朝的对外交往七、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1.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2.辽、宋、夏、金的政治与经济3.宋朝的文化繁荣八、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融合1.元朝的建立与统治2.民族融合的政策与影响九、明朝的繁荣与清朝的建立1.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清朝的建立与初期统治十、总结1.中国历史的演变2.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正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程简介】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是我们进入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程将带领我们走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了解我国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融合、明朝的繁荣与清朝的建立等。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历史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
在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商朝在夏朝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最终,秦国的崛起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一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一课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引言:问题一:通过观察《孔子讲学图》,你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说:“我前来观看《孔子文化展》,既是庆祝这件中法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表示法国对中国文化年的高度重视。
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这次展览可以使法国公众有机会了解孔子本人,以及他的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二、“‘百家争鸣’的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问题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第一课高中历史电子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第一课高中历史电子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2.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历史概述2.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4.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5.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时期吗?二、中国古代历史概述1.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特点和意义?三、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1.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分析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3.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五、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讲解秦朝的统一过程,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
2.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了解这一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六、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1.讲解汉朝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汉朝的繁荣时期。
2.分析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了解汉朝的繁荣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七、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八、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理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第一节的古代历史背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掌握我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重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探讨中华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文明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2)列举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 答案:(1)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体系。
(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夏商周时期:夏禹、商汤、周文王等。
(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资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和世界。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古代历史
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 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
中世纪历史
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历程, 包括封建制度、教会统治等。
近代历史
介绍近代欧洲和世界的发展历 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等。
例如,历史上的一些观念和现实中的观念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以及历史上的一些决策和现实中的 决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记忆技巧
联想记忆法
将知识点与已知的事物 或个人经历建立联系,
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重复记忆法
定期回顾和重复学习, 确保记忆的持久性。
故事记忆法
将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有 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情
节帮助记忆。
音乐记忆法
将知识点与音乐或歌曲 结合,通过旋律和节奏
帮助记忆。
理解能力
01
02
03
04
上下文理解
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历史事 件和人物。
会的影响。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03
例如,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对
中国的影响。
现实对历史的借鉴
历史事件对当今决策的启示
例如,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对当今国家决策的启示,如改革开 放、抗美援朝等。
历史人物对当今领袖的启示
例如,历史上一些伟大领袖的品质和决策对当今领袖的启示,如毛 泽东、孙中山等。
罗斯福
美国总统,提出新政以应对经济大危机,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篇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1.基础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其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⑤影响: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2.宗法制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迹不清,难以辨认); ②标清序号,一目了然; ③图示和文字紧密配合(直观、简洁)。
笔记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①强化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②加 深理解。通过对笔记的记录、整理(修正、 补充、完善),对教材内容和老师所讲加以 整合,使知识系统化。③复习资料。笔记是 经过自己思考、总结而成的珍贵资料,比他 人编写的任何资料都更加适合自己日后复习 之用。④作业依据。做各种类型的作业时, 笔记的内容可以作为思考的线索和依据,是 作业质量和效率更高。
高中历史第一课
——走近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三、怎样学习历史? 四、怎样学习历史? 五、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六、历史分期与体系?
一、什么是历史?
歷:天文历法 史:事件记录
历史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对象。
——《辞海》
“历史”的两个层面: 一是指人类过去的往事。(客观) 二是指对那些往事的记述和研究。(即历史学,带
有一定的主观性)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不同要求:
初中: 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
高中: 评价)、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等
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历史 的本质以及其意义,当然历史的事件我们也要
《北京晨报》曾登载了一条消息, 说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 武汉等城市的青少年的历史知识 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1.5%及格。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 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来说,这是一 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历史毕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 约翰·肯尼迪
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 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 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
(1)课前(超前预习) ①上课前的必备工具:笔记本、课本等资
料、笔(包括彩笔)。 ②通读教材、圈点批注、设问质疑、查阅
资料。
预习的本质是赶在老师讲课前自学将要学到 的内容。预习可以发现疑难问题,以便及时 请教老师;预习可以学会绝大部分的学习内 容,使随后的课堂听课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2)课堂(认真听课) ①端正态度,认真思考; ②交互探讨,积极发言; ③勤于动手,做好笔记。
2: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我们民族 意识与国家观念,维护民族利益
清朝学者龚自珍有一句名言令人警醒:“欲灭 其国,必先去其史。”
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学
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出 版的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 “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思想,企图泯灭 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 抗意志。
(3)课后(复习巩固) ①整理笔记:誊写、补充、校正、完善笔
记; ②尝试回忆:根据笔记内容,尝试回忆课
本的具体内容,不能回忆起来的内容,要及 时复习;
③完成作业: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各 项作业
3、要做好学习笔记。 做好笔记的要求
(1)内容要求 ①完整性(切忌丢三落四,随意省略); ②正确性(切忌知识性错误); ③逻辑性(切忌条理混乱,顺序颠倒)。
——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 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 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 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 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强占香港(岛)。根据条约第三条 规定,把中国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使得香 港成为英国侵略 中国的桥头堡。
(三)勒所赔款。根据条约第七条规定,中 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元,分四年付 清, 包括赔偿鸦片费600万元,商欠费300 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这笔巨款严重 地削弱了清政 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一费用 必然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从而进一 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牢记!!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是出发点,是基 础,是根本!!!
二、为什么学习历史
1:历史对现实有借鉴作 用
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毛泽东的的史学造诣也非常的高,他阅读并评点 了《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 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 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 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 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 《元史》《明史》)。
4、要及时复习、定期复习。
历史学习的一些技巧:
1、历史是一门文史类的学科, 记忆是其基础,因此,掌握一定
的记忆技巧,对于历史学习是十
分有好处的,也是必要的!
案例1:中英《南京条约》是由中国近代史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以下四项:
(一)五口通商。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 将中国沿海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 蓄谋已久的欲望。
(四)协定关税。根据条约第十条规定, 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 同英 国政府商议。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工 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雅克·勒高夫(法)
3:学习历史可以提高个 人的综合素质,形成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读史可以明智”——弗兰西斯·培根
“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 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 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 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求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
——中国最新《历史课程标准》
最后一点4:会考、高考要考 历史!
此外,学好历史还有助于其它学 科的学习,比如语文。语文里面 的成语、典故几乎都来自历史。
如:一鸣惊人,项庄舞剑 意在 沛公,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等。
四、怎样学习历史
1.课前、课堂、课后
2.及时的整理归纳 对比 参照对于历史学习也是有 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