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其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和银行方面的原因,又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加大信贷投入,民营企业要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原因;策略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具有更大的综合性,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而且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中小企业及融资的概念
1.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作为当代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对任何国家而言,其作用和地位都不可忽视。在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扩大就业、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
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融资。融资是以一定的渠道为某种特定目的筹集所需资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从狭义上看,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总的来看,企业融资有两种方式: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从自身内部取得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对企业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具体有留存利润、折旧和内部集资三种形式。
外源融资是企业组织和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并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特点。
外部融资是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融资方式。其主要包括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向金融机构等借入款项、租赁和取得供货商给予的短期商业信用等。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
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重视。它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困境
中小企业为了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必须保持经营灵活、变化快捷的特点,因而在时间和数量上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一次性融资的量较小但发生的频率较高,不仅融资的复杂性加大而且融资的成本代价较高。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十分重视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资金来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融资。但一般来说,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单靠企业内部积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还需通过企业外部融资来解决。由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但企业的资产规模是企业能否获得银行贷款的决定性因素。据浙江银监局调查有56.1%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因无法落实抵押担保而被否决,另外亲友借贷、民间借贷、职工内部集资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企业规模受到限制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上的原因
民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
银企之间的距离。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非国有性质的民营企业贷款不够重视,其市场定位主要还是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采取的是歧视性政策,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国家政策扶持未能获得落实。此外,政府在信贷支持体系渠道开启方面,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不多,表现在:我国缺乏适应民营企业信贷需求特点的贷款担保或保险体制,在客观上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证券法》规定,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行人认购的部分不得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再加上我国基金组织以及其它融资公司,还处于初建阶段,无法对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有利的机会。
(二)企业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由于数量众多,层次参差不齐,财务制度不规范,从而导致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企联系不强,大多数民营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金偏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其自身的积累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正是由于规模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与《贷款通则》有关条款所需求的贷款条件相差较大,而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过审计部门认证的财务报表和良好连续盈利的业绩,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难以把握,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管难度,结果导致银行
承担过大的信用风险,一旦发生贷款纠分,常常维以收回全部本息,银行只有采取提高信用风险控制系数的对策,从而导致贷款数额的普遍减少。
(三)社会服务体系的原因
首先,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我国也不具备如其它发达国家(如日本)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市场体系发展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其次,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
最后,政府财力扶持的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再不可能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四、中小企业融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