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双学位培养方案(开班、跟班)

合集下载

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附件3.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培养能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会计、经济、管理、金融等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财务管理、会计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面工作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通过对本专业全部课程的系统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理论,掌握金融学、投资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2.熟练掌握理财学的理论知识,训练理财基本技能,具有分析、解释财务管理现象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熟练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会计、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具有将相关法规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新知识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总学分及毕业、授予学位修业年限:2—3年总学分:辅修专业32学分、双学位专业60学分。

毕业与学位授予:根据《池州学院本科生修读双学位、辅修专业的暂行规定》(院字[2012]4号)的有关规定,修完辅修专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32学分者,颁发池州学院辅修专业证书;修完双学位专业的全部课程并修满60学分者,授予池州学院辅修学士学位证书。

四、学分计算必修课:辅修专业32学分、双学位49学分实践课:双学位11学分(会计手工模拟/毕业设计)五、免修条件依据《池州学院本科生修读双学位、辅修专业的暂行规定》(院字[2012]4号)第十九条执行。

六、教学时间安排总表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毕业设计等。

八、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九、主要课程及简介1.《经济学原理》学时:72学时;学分:4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专业2024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专业2024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学院202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财务管理所属专业大类名称工商管理专业代码 120204所属学院会计学院**大学**学院教务处制二〇二四年八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财务管理职业道德。

掌握经济、管理、金融、法律、会计等基础知识以及投融资、风险管理、理财规划、会计、税法、审计等专业知识,具备账务处理、决策支持、价值创造、风险管理等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以及专业领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特别是区域内各类中小企业从事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理财规划、税收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1.1基础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工作所必需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基础知识。

1.2专业性知识学生须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企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核算方式方法,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税法、财务分析与决策、金融理论与实务等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了解财务共享、大数据等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1.3通识性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知识。

2.能力要求2.1专业能力2.1.1账务处理能力具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的能力,对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进行核对、登记和处理的基本能力,对资金运动及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能力,具备适应办公自动化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能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2.1.2决策支持能力能依据企业的发展愿景与战略,对财务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具备对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企业资本结构设计,项目投融资管理等企业财务管理各环节进行决策,提供专业支持的能力,能运用软件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1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1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点: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通晓财务、金融基本理论和实务,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事财务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接受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具备较强的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实现财富增值的理财能力。

本专业培养方案将本科学历教育与当前社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量急需的形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按通才教育模式让学生接受完全的本科学历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部分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试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具备应用型人才的执业特色。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

即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养成科学思维、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具有较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借助工具书能翻译本专业的书籍和资料;熟悉常用的财务及管理软件;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国防、军事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经济法概论、税法、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审计学、公司财务(双语)、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案例、证券投资学等。

2022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二本)

2022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二本)

2022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文(二本)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财务管理及会计、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跨国公司、集团公司、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

3.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5.创新能力:倡导“知识改变命运,实践改变行为”的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具有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求异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和修业年限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

(二)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70学分。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要课程简介1.管理学总学时:60周学时:4学分:3开课学期:1先修课程:经济学高等数学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的一般概念,管理理论、方法、原则及管理制度,并以管理职能为主线,着重介绍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

财务管理(非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非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非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号120204(国家)1205(学校)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潮商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现代财务分析方法和国内外商贸规则,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并具有向财务管理相关领域扩展与渗透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复合型、创新型中高级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2)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3)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4)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5)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要求(1)专业知识1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2熟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3系统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创业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方法;4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其他相关领域知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结合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综合性。

因此还需具备如管理、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3.能力要求(1)通用能力①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②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并有较好的应用能力;③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④具备较强的学习、独立思考和环境适应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专业能力1具备财务数据处理能力(掌握财务信息化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对不同行业财务数据进行处理);2具备财务管理基本能力(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的原理与基本方法);3具备经营管理基本能力(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成本管理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4具备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熟悉经济运行的宏微观环境,掌握投资的基本理论,掌握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应用技巧);5具备项目评估分析能力(熟悉并掌握企业资产评估、项目评估和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6具备公司理财能力(熟悉并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7具备金融管理能力(熟悉并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对金融产品分析等能力;提高金融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8具备综合分析、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创业就业能力。

财务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双学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培养计划一、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名称:财务管理专业代码:110204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制:2年在校修业年限:2-3年二、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以公司理财为平台,以投、融资为主导,以财务策划与分析为核心,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注重会计信息开发与利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背景、精通财务与会计规则、依托金融市场和电子网络技术,具备现代金融环境下的投资、融资知识和现代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证券保险、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投融资、会计、财务咨询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性强、理论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1)培养要求、特色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会计学及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接受会计管理、审计工作及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具备会计从业人员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工程项目的财务决策与管理能力培养。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会计学、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②熟悉我国现行会计、计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能独立从事会计核算,并且能够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及财务管理软件。

③掌握基本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评价方法,能较好处理管理事务。

四、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五、最低毕业学分: 32.5学分。

1、理论课教学:30.5学分。

2、实践性教学环节: 2学分。

七、学位授予条件:按《三峡大学学位授予条例实施细则》办理。

八、理论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后页)九、招生名额:限招100名十、招生对象: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定十一、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的财务管理实践规律,拥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熟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掌握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能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跨国公司)的资金筹措、投放、运营和分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分析,设计资产重组和兼并方案,从事财经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教学与科研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技能,了解中外财务管理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具有财务管理科研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练掌握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知识,掌握金融学、投资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财务管理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2•熟练掌握理财学的理论知识,训练理财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解释财务管理现象和预测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能力;3•熟悉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国际财务管理惯例,具有将相关规定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5•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财务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事沟通和交流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财务管理新知识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富有责任感和诚信力,具有财务机构运作管理的能力;三、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理财学基础、中级理财学、高级理财学、经济法、中级会计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计算机财务管理。

四、学制及学位授予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

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可提前1年或延长2年毕业。

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须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总学分16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55学分,学科基础课42学分(其中必修课32学分,选修课10学分),专业课38学分(其中必修课28 学分,选修课10学分),实践课程体系(含毕业实习、毕业论文)15学分,全校选修课15学分,方准毕业。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的财务管理实践规律,拥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熟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掌握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能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跨国公司)的资金筹措、投放、运营和分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分析,设计资产重组和兼并方案,从事财经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教学与科研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技能,了解中外财务管理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具有财务管理科研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练掌握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知识,掌握金融学、投资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财务管理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2.熟练掌握理财学的理论知识,训练理财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解释财务管理现象和预测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能力;3.熟悉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国际财务管理惯例,具有将相关规定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熟练的计算机财务管理操作的能力;5.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财务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事沟通和交流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财务管理新知识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富有责任感和诚信力,具有财务机构运作管理的能力;三、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理财学基础、中级理财学、高级理财学、经济法、中级会计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计算机财务管理。

四、学制及学位授予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

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可提前1年或延长2年毕业。

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须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总学分16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55学分,学科基础课42学分(其中必修课32学分,选修课10学分),专业课38学分(其中必修课28学分,选修课10学分),实践课程体系(含毕业实习、毕业论文)15学分,全校选修课15学分,方准毕业。

财务管理第二专业、双学位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精)

财务管理第二专业、双学位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精)

财务管理第二专业、双学位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熟悉与掌握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实务及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财务学的基本理论和财务管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精神。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

2、业务规格要求(1)、具有较强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能力。

(2)、善于结合企业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开拓创新。

(3)、具有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从业的能力。

(4)、具有利用一门外语进行阅读、书写的能力。

(5)、有相当的运用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较强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财务会计学、统计学、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原理、筹资学、投资学、管理会计、税务筹划、集团财务、国际财务、公司收益分配、财务分析等。

三、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共开设23门课,1152学时,72学分,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20学分,共计92学分。

四、主要课程附表:1.教学计划表2.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表财务管理辅修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熟悉与掌握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实务及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务管理(辅修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适用于非经管类专业本科生(面向校内非毕业班)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根据《福建师范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财务管理专业(辅修专业)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素质高,毕业后能在工商、金融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 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辅修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时应具有以下的综合素质: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熟练掌握金融、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独立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 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经过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既达到主修专业培养目标,又具有辅修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具有适应激烈国内外竞争环境的能力和进行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后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规格要求1、综合素质基本要求(1)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科学素质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有为科学技术事业献身的精神;专业基础扎实, 知识面宽广, 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一定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遵守学术规范、养成善于合作的精神。

(3)身心素质加强日常的体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勇于进取, 百折不饶的品质。

2、专业素质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非师范)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非师范)

13B04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非师范)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财务、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金融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2.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会计、金融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国际惯例等;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标准学制:四年三、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应修读的学分:158分四、课程设置表1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课程类别课堂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必修课大学通识课90032.974226.58专业必修课117042.866541.14选修课专业限选课28810.551610.13专业任选课180 6.5910 6.33公共选修课1927.03127.59实践教学127.59大学生科技文化实践活动10.63合计2730100158100表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课程类别课程模块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划学时课内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学期周数和周学时(括号内为实习或撰写论文周数)考试学期考查学期备注课外学时课外训练授课实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1818181818181818(8)必修课大学通识课13006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54331 13006002中国近代史纲要363622213006003先进理论概论(一)(二)10810863343 130060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54335 13006005形势与政策902(1)190 14000001大学英语3602161441655551-41500000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19872726443254 16000001大学体育18036108422221-436小计108057632442101314103专业必修课01高等数学(一、二)1441448441,202基础会计学727244103政治经济学727244104经济法545433105管理学545433206中级财务会计(一、二)1441448442,3 07成本管理会计727244308中级财务管理727244409微观经济学727244410宏观经济学727244511高级财务管理545433512审计学545433513投资学545433614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5454336 15财务分析545433616电算化会计723042447小计1170112842651511881094选修课专业限选课01线性代数5454333 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7272444 03金融学5454335 04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54543305专业英语543420336 06财务管理案例5434203307管理信息系统543420337 08统计学54342033小计288248401634333表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续)课程类别课程模块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划学时课内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学期周数和周学时(括号内为实习或撰写论文周数)考试学期考查学期备注课外学时课外训练授课实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1818181818181818(8)选修课专业任选课1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会计36362√2资产评估36362√3税法36362√4机电设备评估基础36362√5建筑工程评估基础36362√6证券投资分析36362√7市场营销学36362√8考研数学36362√9会计实验36362√10公司理财36362√11纳税筹划与税务会计36362√12高级财务会计36362√13财务报表分析36362√1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36362√15国际会计36362√16人力资源管理36362√17日语36362√18计量经济学36362√19会计制度设计36362√20企业管理案例分析36362√21货币银行学36362√22数据分析与SPSS使用36362√小计18018010选1选2选2公共限选课00000406大学语文3232222 00000407国防教育1616112 00000450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1616111 00000451就业指导1616117小计80805131公共任选课小计1121127公共选修课合计19219212实践性教学环节入学教育1周军事教育1周专业见习/考察1周生产劳动1周社会实践13周非师范毕业实习88周毕业论文/设计48周1周毕业教育1周小计13合计273015826272522181612表3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五、主要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1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二)课程学时:144学时课程学分:8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 财务管理 ) 专业培育方案(财务管理)专业培育方案专业代码: 110204 学科二级类:工商管理类授与学位:管理学学士一、有关说明(一)业务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具备管理、经济、金融、理财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公司、金融公司、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课、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特意人材。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拥有剖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取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二,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剖析方法;其三,拥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交流、信息获取以及剖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质问题的基本能力;其四,熟习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目标、政策和法例;其五,认识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其六,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问的基本方法,拥有必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质工作能力。

(三)骨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四)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剖析、高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钱币银行学、经济法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包含军训、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合计27 周。

(六)专业特点本专业主要面向微观层面,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育,使学生拥有宽泛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拓展能力。

本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育,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环节的运用,使学生具备财务管理专业有关知识,精通国内外会计准则、制度、金融法例,娴熟运用各样会计软件,具有剖析和解决公司财务管理实质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理财,同时辅助公司搞好内部监控。

1二、各教课模块学分学时分派比率表2说明:其余指公益劳动、运动会等灵活时间。

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6.29

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6.29

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金融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及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掌握经济、管理、金融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具有运用一门外国语言的初步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6.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7.了解财务管理、经济、金融等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9. 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心理健康。

三、学制、学分、学位学制:2.5年学分:70学分学位:管理学学士(辅修)四、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五、核心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审计学、税法等。

六、专业教学计划表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同时完成辅修双学位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业要求,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方可申请辅修专业学位及辅修专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以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 70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52 学分,实践教学 18 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管理(非师范)专业本科
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号120204(国家)5720(学校)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熟练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方法和国内外商贸规则;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并有向财务管理相关领域扩展与渗透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从事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综合素质高、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社交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等。

具体包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健全的职业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财务管理职业认同感,具有从事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身心健康,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2、能力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较深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具备综合分析、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相当的外语听、说、写、译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学分修满之后,应具有以下两大方面8种能力:
(1)专业基本能力要求
① 财务会计核算能力:掌握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
② 财务管理基本能力: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管理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③ 经营管理基本能力: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成本管理学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2)专业核心能力要求
① 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对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会计实务进行处理;
② 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熟悉经济运行的宏微观环境,掌握投资的基本理论,掌握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应用技巧;
③ 项目评估分析能力:熟悉并掌握企业资产评估、项目评估和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④ 公司理财能力:熟悉并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⑤ 金融管理能力:熟悉并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对金融产品分析等能力;提高金融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

二、学制:三年
三、教学管理体制和学习时间
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习时间为六个学期,学生在第三至第七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八学期撰写学位论文。

四、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双学位的主干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法、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综合技能实训等。

五、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
实践性教学主要为学位论文6学分,安排为第七学期开题,第八学期完成。

六、学分要求
40个学分。

其中学科基础课16学分,计268学时;专业课(含学位论文)24学分,计324学时。

七、授予学位:
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40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答辩合格后,经学校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双学士学位,由学校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

2.学生主修专业不能获得学士学位,无论双学士学位学分是否完成,不能颁发双学士学位证书。

学生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但未达到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如所修双学士学位专业课程已取得27学分以上者,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八、教学计划安排表与相关说明
财务管理(非师范类)专业本科双学位教学计划表
备注:课时后有 * 号的为考试科目,其他为考查科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