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肖邦被比作钢琴诗人
作曲家肖邦的简介
作曲家肖邦的简介肖邦作为一个被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在短暂的一生留下来很多优秀的作品,称作是“浪漫的钢琴诗人”。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作曲家肖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弗里德里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1849年,逝世于法国巴黎。
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是个怎样的人在肖邦短暂的一生当中,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舞曲,并且在当时社会上,肖邦和他的乐曲都受到了追捧,可见肖邦本身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肖邦流传下来的舞曲当中,大多数都是钢琴曲,并且范围涉及到了民谣、夜曲、圆舞曲等多个方面。
并且肖邦的钢琴曲由于曲风优美,他本人还被称为是浪漫的诗人,这几乎是对于一个作曲家的最高评价。
爱国是贴在肖邦身上的另外一枚标签。
说到了肖邦是个怎样的人,就不得不提肖邦的爱国如家,在肖邦生存的那个年代,波兰由于受到了外来国家的压迫,民族内部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这让他的发展逐渐停滞,而肖邦和一大批的爱国主义人士一起,把波兰的解放看做了自己的事业,并且为之不断奋斗。
虽然肖邦参与的一系列民族斗争接连失败,并且因为华沙起义,肖邦被迫远走,不能再回到祖国的土地上,但是肖邦还是时刻关注这波兰的斗争,这种种让肖邦在后世,和居里夫人一起,成为了波兰国家和名族的一张名片,也让更多人因为爱国而记住了这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
肖邦的历史评价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被称为“花丛中的大炮”,为同时代的音乐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赏;他一生钟情于5位女子,与法国作家乔治;桑同居近9年却一直未婚;因为不愿当亡国奴,他后半生再也没能踏上故土;客死他乡时,年仅39岁,巴黎很多贵妇都认为昏倒在他临终的卧房里是幸福所在......“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 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 岁时就创作 了波兰舞曲, 岁登台演出,不足20 20岁已出 了波兰舞曲,8 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 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 39岁时英年早逝 名。 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 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 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 部叙事曲、 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 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 英雄》 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 26 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 首钢琴 练习曲包括《离别》 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 部谐谑 革命》 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 32首夜曲 曲、3 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 首 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 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 奏鸣曲等。 奏鸣曲等。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和杰出钢琴演奏家。 弗雷德里克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和杰出钢琴演奏家。他是历 肖邦(1810 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和杰出钢琴演奏家 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 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 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誉为“钢琴诗人”。肖邦离开我们虽然已有一百六十多年了,但他一生创作的许 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离开我们虽然已有一百六十多年了, 多优美的钢琴曲,他的作品里所散发出的伟大的爱国精神, 多优美的钢琴曲,他的作品里所散发出的伟大的爱国精神,至今仍在全世界产生 着巨大的影响。他的每一首乐曲,如今都已成为全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着巨大的影响。他的每一首乐曲,如今都已成为全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肖邦的音乐里,饱含着对波兰祖国的大地和人民的思念与爱, 肖邦的音乐里,饱含着对波兰祖国的大地和人民的思念与爱,饱含着对强加在祖 国人民头上的奴役、专制、黑暗势力的痛恨与诅咒。祖国,荣誉,自由, 国人民头上的奴役、专制、黑暗势力的痛恨与诅咒。祖国,荣誉,自由,斗 这些都是肖邦音乐里的主旋律。 争……这些都是肖邦音乐里的主旋律。因此,人们说,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鲜 这些都是肖邦音乐里的主旋律 因此,人们说,肖邦的音乐是“ 花丛中的大炮” 足以使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闻之丧胆。 花丛中的大炮”,足以使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闻之丧胆。
肖邦的创作风格及其《革命练习曲》
肖邦的创作风格及其《革命练习曲》肖邦(Frédéric Chopin)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以他的钢琴独奏作品而闻名,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创作风格独特而多样,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华丽的技巧。
肖邦的音乐风格受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个人表达。
他擅长写作小型钢琴独奏作品,如练习曲、奏鸣曲、前奏曲、圆舞曲等。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以及复杂的技巧要求。
肖邦的音乐作品常常强调对于钢琴的自由演奏和个人表达的追求。
肖邦的音乐中常常充斥着浓烈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能让人感受到悲伤、忧郁、痛苦和热情。
他的音乐通常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他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肖邦的音乐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狂热和激情,他能够通过音乐唤起人们深深的共鸣。
肖邦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之一是《革命练习曲》,也称作《军马》练习曲,作品号码为Op. 10, No. 12。
这首练习曲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全球最为知名的钢琴练习曲之一。
《革命练习曲》的音乐结构非常独特,它由一个悲伤的序奏引入,接着是一段华丽的主题。
接着整首曲子进入狂热的高潮部分,宛如军马奔腾,激情四溢。
这部作品的技巧要求非常高,需要钢琴家具备极高的演奏技巧和力量。
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那些快速的连续音符和扩展的手跨度。
《革命练习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830年波兰的十一月起义。
当时,波兰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而奋起反抗俄罗斯的统治,虽然最终起义失败,但这场斗争使得波兰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力量得到了展示。
肖邦将他对于起义的敬意和追思融入了《革命练习曲》中,通过音乐来表达他对于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革命练习曲》可以说是肖邦音乐风格的典范之作,它展示了肖邦音乐中情感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这首作品以其高度激昂和动情的表现形式,在钢琴作品中占据了特别的地位。
它代表了肖邦音乐的精髓,将音乐和情感紧密结合,使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力量和希望。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
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
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
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
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
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
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
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
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
”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
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
他的夜曲----正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色彩,这些曲子通常是三部曲式。
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首只有两三行。
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有了诗意。
他的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
他的圆舞曲反映了沙龙里的鲜艳色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
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兰的农民舞曲,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
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
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史诗,象是游吟诗人讲述的传奇。
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族向国王欢呼时跳的列队舞蹈。
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颂扬了英雄的功绩。
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望。
《摇篮曲》、《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峰。
作曲家肖邦被称为什么
作曲家肖邦被称为什么肖邦一个极负盛名的波兰钢琴家和作曲家,那么肖邦被人们称为什么?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肖邦被人们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音乐家肖邦被人们称为什么1810年,肖邦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郊区,自幼,肖邦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谱曲和钢琴。
小时候的肖邦非常聪明,加上肖邦在音乐上的才能,肖邦在当时的华沙名气很大。
他第一次谱曲是在六岁,而首次登台是在7岁,当时在一个宫廷的晚会上,年仅7岁的肖邦一曲完毕让很多权贵都感到了吃惊。
而也因为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来的才华,肖邦被叫做“第二个莫扎特”,把他和神童莫扎特相比可见当时他的影响力。
肖邦后来的创作大多以钢琴曲为主,他的创作有自己的特点,不过分追求演奏技巧,反而是尽心去追求情感的表达,他的曲子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震撼观众的心,把观众带到一个他自己营造的世界,或是慷慨悲愤,或是鼓舞人心,让演奏者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而也是因为这个创作特色,肖邦被称为什么还有别的答案,现在人把肖邦誉为浪漫的“钢琴诗人”,对于一个作曲家用诗人这个词来评价,这对曲调本身的优美是一种赞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个创作者本身也是很重视情感的表达的,可见肖邦在创作当中对于情感流露的追求是极高的。
舒曼肖邦是好朋友吗舒曼是德国的作曲家,肖邦是波兰的作曲家,两个人虽然素未谋面,但是却互通心灵。
舒曼在作曲界很有名气,后来因为手指受伤,他无法再创作曲子,开始从事乐曲的评论工作。
他称赞肖邦的乐曲是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舒曼肖邦都是出身于小资产阶级之家,从小有着良好的教育。
舒曼的父亲是书商,母亲是外科医生的女儿,舒曼从小读了很多文化书籍。
肖邦从小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肖邦作的乐曲中,包含了很多的文化气息,舒曼在评论肖邦的乐曲时,总是夸赞肖邦的乐曲有古典美。
舒曼肖邦都有着爱国的精神。
在他们那个年代,欧洲的各个国家经常火并,战乱四起。
舒曼的祖国德意志一直未能统一,舒曼经常在自己的曲目中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我爱肖邦_高三作文
我爱肖邦我爱音乐,对作曲家也有着特别的敏感.闲来无事,在百度里键入肖邦二字,搜出的大多是关于《十一月的肖邦》的消息,我知道,这是台湾歌星周杰伦的专辑,一张很老的专集.我向来理解不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为他痴狂,毫不夸张的说,甚至到不惜牺牲一切.我对这位歌手没什么感觉,唯一有一点令我十分不悦的是,他的专辑凭借肖邦名字充斥网上,而肖邦的作品却被淹没其中.这,是对肖邦,对波兰,对音乐的亵渎.关于《十一月的肖邦》,我仅听过这个名字,从同学那儿道听途说来的.但从小到大,肖邦的作品却是听了不少。
我一向非常喜欢西方音乐。
童年时代,我就知道了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一个个煊赫的名字,当然肖邦也在期间。
后来逐渐长大,也就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这些大师的作品。
我终于能听出巴赫的中正典雅,能听出贝多芬的雍容高贵,也能感受到款款而来又款款而去的莫扎特,还有那忧伤得另人心碎的柴可夫斯基……自然还有肖邦——那位最富有诗人气质的音乐天才.他的音乐,另人心醉.忍俊不禁的,一盘磁带来来回回已放了很多遍.我喜欢肖邦,有时还在潜意识里把他作为品位的代名词。
记得有一次,朋友拉我去酒吧去一家酒吧,我素来对酒吧有所成见,自然拒绝.朋友却笑着说,我一定会喜欢,那时一家音乐酒吧.推门走入,昏暗的室内一片迷蒙,但可以看清墙上贴着的用艺术体写就的IloveChopin(区别于Gazebo演唱的IlikeChopin),不知原由的,从来不喜欢酒吧文化的我在霎时间就颠覆了自己的所有成见。
我最早了解波兰的文化是通过鲁迅的文集,因为他不止一次提到显克微支。
后来我又知道了诗人密支凯维茨以及通过电影认识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德烈-祖拉夫斯基、波兰斯基。
我终于洞悉了这个民族的审美特征,那时候离开始知道肖邦的名字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
肖邦最能代表波兰,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与执着。
那种热爱与执着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
《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那是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降b小调奏鸣曲》则是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
肖邦——音乐天才_作文1800字_小学六年级应用文_
肖邦——音乐天才当肖邦走进巴黎金碧辉煌的贵族沙龙的时候,正是世界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黄金时代。
人们在沙龙里可以看到大作家巴尔扎克、遇过、缪塞、海涅、大仲马、司汤达和乔治·桑等在高谈阔论;可以欣赏大画家安格尔、德拉克洛瓦、鲁索等的旷世杰作;可以聆听大音乐家李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舒曼无与伦比的演奏。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这些明星聚集在一起就像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天空。
肖邦这个异乡人初来乍到,还不为人所知。
李斯特的慧眼第一个发现了肖邦的天才。
李斯特把肖邦引进了巴黎的沙龙,也把他介绍给一位女人。
想不到,这竟然决定了肖邦后半生的命运。
这一天,肖邦即席弹了许多曲子,他弹得兴高采烈,完全沉浸在乐曲中,把听众也忘记了。
当他即兴弹完,抬起头来,问到一阵薇奥利特香水的芬芳。
他这才发现一双热情的眼睛正凝视着她。
这位女性穿得很朴素,优雅而娴静地坐在他的钢琴旁边。
她并不漂亮,身材矮小,已经开始发胖,大他有一双美好的眼睛和一个高高的哲学家的前额,给人一种男子气概。
乔治·桑第一研究对肖邦的气质发生了兴趣。
可是,肖邦却并没有立刻喜欢他。
他甚至还向朋友讲过这样的话:“乔治·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是女人,我非常怀疑这件事。
”乔治·桑的确是个特殊的女性。
她藐视传统,饮烈酒,抽雪茄,爱骑马,喜欢男装,骂起人来满口污言淬语,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风流。
他是一个多情的女人,已经30多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与诗人缪塞刚刚分道扬镳。
她对男人了如指掌。
她喜欢肖邦,就有办法使肖邦喜欢她。
肖邦是个男子,却有女性气质。
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制柔弱,忧郁伤感,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
他还不到30岁,他的天才备受女人的崇拜。
但是,两次失恋使他怀疑女人的情感。
他在孤寂中生活,又无法摆脱对爱情的渴望。
忧郁的阴影罩着他。
他感到自己创作力在衰退,思想变得懦弱,想象变得苍白,灵感渐渐枯竭。
音乐天国里的肖邦
音乐天国里的肖邦众所周知,音乐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而音乐又像是一个花坛,里面的花有很多种。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交响乐。
每一次的聆听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振奋的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悠闲的如巴赫的《咖啡康塔塔》,戏剧性的如肖邦的《升c小调谐谑曲》、悲壮的如肖邦的《c小调波洛涅兹舞曲》……当然,同一种音乐风格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中,我偏爱肖邦——钢琴诗人。
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一位波兰伟大的作曲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
他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阿达尔贝·瑞夫尼,并且能够在琴上弹奏听到的曲调。
七岁时创作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八岁时登台公演。
其父为法浯教师,在华沙担任多种职务,他坚持肖邦除受音乐教育外必须同时受普通教育。
十六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
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
1829年他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
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
但翌年在华沙演奏了他的两首协奏曲后,就离开了被俄国古领的波兰,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
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
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筒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
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诺安的别墅中。
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于焕发他的才华。
许多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都是在他们结合的时期写成的。
或许在这个方面还得感谢乔治·桑。
“钢琴诗人”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有一半的法国血统。
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到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
当肖邦6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份,家里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教师。
在老师的指引下,肖邦熟悉了大量音乐大师的作品。
老师的教学富有情趣和智慧,奠定了肖邦作为一个钢琴家所应当拥有的个性和创造力。
肖邦第一次演出是在一个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那年他年仅8岁。
1818年的《华沙日报》这样写道:“他不仅可以完美而轻松地演奏那些最难的钢琴作品,而且他还能创作出饶有兴趣的舞曲和变奏曲。
”后来肖邦经常出现于达官显贵的府邸。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纱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着生气勃勃的金钟和天竺葵。
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
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
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
不过,是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
10岁时,肖邦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
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肖邦被称为什么_对肖邦的评价如何
肖邦被称为什么_对肖邦的评价如何肖邦自幼就开始学习作曲和钢琴的他,在音乐上的才华很早就显露出来,而作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被称为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肖邦被人们称为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肖邦被称为什么1810年,肖邦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郊区,自幼,肖邦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谱曲和钢琴。
小时候的肖邦非常聪明,加上肖邦在音乐上的才能,肖邦在当时的华沙名气很大。
他第一次谱曲是在六岁,而首次登台是在7岁,当时在一个宫廷的晚会上,年仅7岁的肖邦一曲完毕让很多权贵都感到了吃惊。
而也因为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来的才华,肖邦被叫做“第二个莫扎特”,把他和神童莫扎特相比可见当时他的影响力。
肖邦后来的创作大多以钢琴曲为主,他的创作有自己的特点,不过分追求演奏技巧,反而是尽心去追求情感的表达,他的曲子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震撼观众的心,把观众带到一个他自己营造的世界,或是慷慨悲愤,或是鼓舞人心,让演奏者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而也是因为这个创作特色,肖邦被称为什么还有别的答案,现在人把肖邦誉为浪漫的“钢琴诗人”,对于一个作曲家用诗人这个词来评价,这对曲调本身的优美是一种赞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个创作者本身也是很重视情感的表达的,可见肖邦在创作当中对于情感流露的追求是极高的。
对肖邦的评价如何一提起肖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曾经谱写出来的那一首首乐章。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的一生当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音乐,而这些乐曲除了在音乐节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以外,对于肖邦本身而言,更是让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肖邦出生在波兰,但是当时的波兰由于受到了大国的压迫而瘦弱不堪,作为一个有着爱国主义的公民,肖邦参加了华沙起义,起义失败以后,长期定居巴黎,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爱国、有名族主义的形象。
对肖邦的评价还可以参考他的创作经历。
肖邦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他在创作当中把波兰的民间音乐和钢琴结合在一起,作品大多如诗如画,因而,在当时,肖邦又被称作是“浪漫的钢琴诗人”。
中学生纪念肖邦作文:我爱上了肖邦
我爱上了肖邦——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而作2010年,世界古典乐坛最闪亮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肖邦。
他,天才少年,对钢琴从一而终;他,贵族气质,敏感而细腻,用心演奏音乐,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经李斯特巧荐,犹如一颗星闪耀在巴黎;他,为祖国而演出,死在钢琴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2010年,是肖邦诞辰200周年。
让我们:走近肖邦,感受一颗孤寂、高贵、不屈的心灵。
倾听肖邦,共鸣对祖国关切、热爱、祝福心情。
——前记至肖邦的一封信敬爱的肖邦:小小的一封信,却融入了我对你全部的了解。
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还是在小学。
印象不深,只是单纯的认为你只是一个与贝多芬一样的音乐家,一位音乐大师。
但是,几年后的今天,又是一次深度的了解,发现你好像变了。
但是,或许这是错的。
只是我对你的看法变了。
你不再只是一位音乐家,而是一位一生融入音乐,献身国家的爱国者。
我佩服,简单的三个字拼凑的一句话,这是发自肺腑的。
爱国或许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但是为了国家可以在生病时还去演奏,为了国家,可以将自己的钱财在国家最需要时捐献出去的。
或许在我了解的人里,只有一个,所以这三个字就好像是一副拼图,成功的构成了一副画。
那一段视频还是让我铭记心中,当你义演时,一滴滴汗从额头静静滑落,你依旧沉浸其中。
一滴红色的液体,滴落键盘,你也只不过微微地用手一挥,尽管生病,也要这样地付出。
我佩服,依旧这三个字,因为我认为它能代表好多。
一边听《革命练习曲》一边写着,仿佛是了解了你的世界,又好像是沉醉在你的乐曲中,无法自拔。
从小就有音乐天赋的你,生活在贵族环境中的你,某一天在法国被李斯特先生推荐。
或许上帝也要谢谢他,或许每个的音乐的人。
《夜曲》也让人百听不厌,或许这就是一位音乐家的亮点。
我佩服,在你去世时,虽埋葬在了法国,但是心脏却坚决运回波兰,运回自己的国家。
说明着你的心依旧在波兰,说明着你依旧爱这祖国,说明着不管再怎么的变,变不了的还是你的身份,你永远都是波兰人。
中学生纪念肖邦作文:我爱上了他——钢琴诗人
我爱上了他——钢琴诗人2010年,是他诞辰200周年。
在他诞辰200周年之际,我结识了他,一见钟情——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
从前,只是对他有所耳闻,仅仅知道他是个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擅长创作夜曲,仅此而已。
我本不会遇到他,但在本学期的第一堂音乐课过后,我对他就已深深地着迷。
从小生活在贵族的环境中,使得他也有一种高贵的贵族气质,温文尔雅,内心情感细腻而丰富,略带忧郁。
这样的一位英俊男子有谁不爱呢?正如程琳老师所说,Chopin是一个完美的人。
他一生始终专注于钢琴,他的音乐优美而轻盈,恬静而细腻,忧郁而缠绵。
他谱出一首首“钢琴诗”——是钢琴曲,却也不完全是,还多了诗的韵味,因而他被称作“钢琴诗人”。
虽然忧郁,虽然柔弱,但谁说Chopin没有过豪情满怀?波兰的人民起义之时,他也曾想加入其中,同他们一同奋战。
华沙起义被镇压之时,他满腔愤慨地作出了震撼人心的c小调练习曲,也就是后被称为“革命练习曲”的那支曲。
革命练习曲让听众热血沸腾,这不就是Chopin把他的情感彻底地融入音乐中的结果吗?Chopin的大部分音乐还是充斥着梦幻感,而最让我陶醉于这诗一般的梦境中的,就是他的夜曲。
闭上眼睛,在夜曲的引导下,我仿佛看到Chopin身着黑色的燕尾服,在万籁俱寂中,向远方凝望。
他的眼神中包含了太多太多,我不能完全地读出来,但我愿意去读。
其中,有思念,有遗憾,有专注,有伤感,有悲凉,有无助,有期待,有……他的眼神向我诉说着,许多许多我不曾经历过的,然而我却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恍惚间,音乐慢了下去,轻了下去,仿佛他已无力敲击沉重的琴键。
他苍白的脸庞、朦胧的眼神渐渐地远去,淡去,直至消失……。
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主要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其独特的演奏风格。
从短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1. 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诗意。
他的每一个旋律、每一个装饰音都充满了诗一般的幻想,这种诗意不仅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也贯穿于他的演奏过程中。
2. 肖邦的演奏风格独具一格。
他的演奏绝对不是一种对技巧的炫耀,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露。
他善于通过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柔软纤细的旋律、色泽优美的和声演奏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3. 肖邦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尽管他身在异乡,但他一直关注着祖国,写下了许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的钢琴曲,如《波兰舞曲》、《对祖国的冥想》等,来寄托他的思乡之情。
4. 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用朴实的感情、简练的手法体现了当时波兰人民的生活和历史,向世人传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综上所述,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情怀和独特的演奏风格,他的音乐作品如同诗歌一般充满了情感和诗意,让人感受到了钢琴演奏的魅力。
《肖邦》个人观后感
《肖邦》个人观后感弗里德里克·肖邦,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波兰华沙,毕业于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肖邦》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肖邦观后感1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的音乐家中,我最崇拜的就是肖邦了,他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家也是著名的钢琴家。
寒假我读了《肖邦》一书后,我真正了解他的创作的激情。
肖邦生长在波兰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热爱音乐,每当院子里响起叮叮咚咚的木鱼声,他就会认真的聆听起来。
他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超人的创作灵感,但是无论谁想干好一件事,他的背后就会有无限的付出和艰辛。
正如书中所说:“亲爱的孩子,打动你的,也许不是它的灵性与才情,而是他的苦难和不幸。
”肖邦,像所有的伟大人物一样,遇到困难、挫折、从不气馁,失败了,重新来;跌倒了,爬起来。
他那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的一直深深的震撼了我年幼的心灵。
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坚定了我学好钢琴的决心。
尽管有人骂他弹出的曲子是“娘娘腔”,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对音乐的热爱之心,而是用生命去谱写音乐的篇章。
我之所以爱戴他、崇拜他,就是因为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下一代。
在他临死前,他的好朋友把一杯装有波兰泥土的瓶子端到她面前,他闻了闻,用谦虚的、颤抖的声音说:“我死了,但我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回到我热爱的.祖国——波兰。
”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肖邦只活到39岁,但他的音乐永垂不朽。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的道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从肖邦的身上,我领会这句话的真谛。
肖邦观后感2在众多音乐家中,我最崇拜的就要数肖邦了,他是杰出的音乐家,也是著名的钢琴家。
自从读了《肖邦》一书后,我才真正融入到了他的生活及创作的激情中。
肖邦生长在波兰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热衷于音乐,每当院子里响起叮叮咚咚的木鱼声,他就会认真聆听。
为什么称肖邦为"钢琴诗人"?
为什么称肖邦为"钢琴诗⼈"? 波兰作曲家肖邦(1818-1849),6岁开始正规学习钢琴,8岁时在华沙公演钢琴协奏曲,被誉为"第⼆莫扎特"。
从18岁起,肖邦先后在柏林、维也纳,慕尼⿊、巴黎等地举⾏⾳乐会,20岁时离开波兰,流亡国外,直⾄病逝于巴黎。
肖邦的创作主要是多种体裁的钢琴作品。
这些作品都具有独创性、民族性,既新颖,⼜鲜明,极⼤地丰富了欧洲浪漫乐派的⾳乐宝库。
肖邦的创作充满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
当他客居国外,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当即写成了《⾰命练习曲》,⽤来寄托他对祖国的情感。
肖邦的钢琴⾳乐旋律悠长细致,节奏极具伸缩性,和声的⾳响清澈晶莹,体现出抒情性的诗意。
因⽽他不愧为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质的浪漫主义"钢琴诗⼈"。
⼩编科普:肖邦的个⼈经历 1810年,肖邦⽣于波兰⾸都华沙近郊热亚佐⽡沃拉,同年举家搬迁⾄华沙。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学习钢琴。
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作品B⼤调和g⼩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的慈善⾳乐会上,肖邦第⼀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 Elsner),⼀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份在欧洲巡演,举⾏多场⾳乐会。
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
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次⾳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初三作文感受肖邦
初三作文感受肖邦
只有在暗夜里才能感受那种音符,突然奔出倾涌让你有一种未名的感动,一下子进入你的心里,捕获到那一瞬间的(幸福),于是刹那间让你的泪涌上心头。
我喜爱这个纤弱的或者说是病态的,更象是诗人的钢琴家。
勃拉姆斯太内敛了,我体会不到那种生活的幸福感;柴可夫斯基过于悲伤,听他的曲子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李斯特他狂野了,假如钢琴有生命的话肯定会提前累死;贝多芬的抗争或许这个年龄的小孩还没有感觉。
只有肖邦,白色的面容凝铸了太多的过往。
或许只有在黑夜才能真真实切的感受萧邦,是白天剧烈的(阳光)把全部的一切都抹杀了吧。
我听他的玛祖卡,夜曲,很难(想象)在那个喧闹的世纪之都巴黎,在那香水沙龙充斥的城市。
他仍有一颗舒适温柔的心。
始终很宁静。
在(夕阳)落了以后,黑的透亮的三角钢琴,月光从高大的落地窗散入满地的温顺。
那个纤弱的,近乎病态的钢琴手在黑白键中阐述自己的生活。
萧邦是孤独的,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他的哀伤而痛苦,在最终的《夜曲。
op22》他的遗作,我能剧烈的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憧憬和生活的喜爱。
没有人能够逃离孤独,在孤独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人,注定他将成为一个伟人。
萧邦一生只有钢琴,没有歌剧,没有交响乐,或许就是由于这不行抹杀的转变,铸就了他一生的承诺。
浪漫的“钢琴诗人”肖邦
浪漫的“钢琴诗人”肖邦提起钢琴诗人,我们马上会想到肖邦,是他,赋予了钢琴别致的浪漫气质。
听几首肖邦的钢琴曲,你就会感觉到,肖邦就是命里注定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十指下,钢琴富有诗意地在吟诵,在歌咏,在写意。
而想了解肖邦的内心世界,我们还是要从他的夜曲听起。
夜曲是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
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音型。
人们常将“夜曲”与“小夜曲”混淆,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音乐体裁。
“小夜曲”一般只描写夜晚的景象和爱情的甜蜜,而“夜曲”则以抒发作曲者内心情感为主,内容较为深沉,一般带有忧郁的情绪。
肖邦以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情操,把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使夜曲在甜美的旋律中,自然表现内在的情感。
他的21首夜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
标为作品第九号的三首夜曲,是肖邦1831年创作完成的。
他在沙龙和朋友聚会时,经常喜欢演奏其中的第二首《降E大调夜曲》,而这首夜曲也成为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
乐曲的构成为回旋曲式,行板。
全曲有三个主题,第一主题恬静华美,旋律的装饰音很多,具有较强的即兴色彩,犹如花腔女高音般的歌唱。
第二主题注重于速度的变化。
接着再现的第一主题,整个乐句更重视装饰性的变化,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
当以上两个主题重复一遍后,出现了第三主题,形成向尾声发展的气氛,第三主题变化重复后出现热烈的华彩段落。
最后,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上一篇:《远在小河对岸》诠释忧伤中的豪迈佳丽世界,是文艺青年的家。
不管她在哪里,我总在她的隔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肖邦Nocturne Op.9 No.1有感
我喜欢肖邦被比作“钢琴诗人”。
肖邦的作品也被人称作“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这两个意象相比较,我更喜欢把肖邦称为诗人。
人各有所好,我当然熟悉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离开波兰的人每逢听到玛祖卡,就仿佛回到祖国。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肖邦是很爱国的。
他离开自己国家的时候把祖国的泥土装在银杯里面带着;他死后嘱咐朋友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我更喜欢的是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我想谈的是肖邦献给玛丽·普勒耶夫人的降B小调,OP.9.1。
我想用文字来描述一下这段我认为极优美的旋律。
——这显然是愚蠢的事情。
乐曲一开始,几个很简单的音符一下子滤掉了所有的喧嚣。
单单这几个音符,单单这一个声部,竟然有这样的魅力。
接着有几个小节的和声。
这样的和声很简单,而且反复出现。
没有冲突,没有矛盾。
初次听的时候我怀疑这样的旋律怎样能进行下去。
但是在这首夜曲里,给人的就是这样的恬静,即使有短暂的不安和躁动,也只是一瞬间的闪现,然后马上又归于星月交辉、踯躅的徘徊、深刻的思念……一一融化进他柔情而明朗的旋律之中。
即使是如火的情感,也被他处理得温柔蕴藉,深藏在他那独特的一碧万顷的湖水之中。
即使是暴风骤雨,也被他一柄小伞统统收敛起来,滴出一支支雨珠项链的童话。
如果说那真是一种境界,便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说那真是一幅画,便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肖邦的夜曲一共21首。
夜曲的音乐形式是在低音部和弦伴奏下高音部奏出夜的寂静,似梦一般优雅的旋律,肖邦所努力的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经过装饰,太过于阴郁的,或者说带有东方的气息。
例如这首曲子,优美之中略带一种沉思、伤感和梦幻色彩。
而这些东西变成了一座桥梁,使他的思想被旋律指引,或者旋律跟随着他的思想,缓缓优雅地走进我的心中。
我想,这种效果和演奏者也是关系密切的。
我可以很轻易地分辨出鲁宾斯坦的版本和傅聪的版本。
手指敲击琴键的力度不同,效果当然不一样。
如果你只听过肖邦的这一首曲子,我深信你会相信他是钢琴诗人。
而且你很难把这首作品和大炮联系起来。
因为这旋律是那样的温柔婉约,那样的波澜不惊。
他把伤感和梦幻交织在一起,他并不选择宣泄自己的感受在这曲子里面。
他把自己个人的痛苦,化为一种略带伤感的苦橄榄,轻轻的品味,幽幽的蔓延。
使你觉得仿佛万籁俱寂之中从深邃而高邈的寺院里传来肃穆、悠扬的圣乐,在天籁之际,在夜色深处。
空旷而神秘地回荡,一片冰心在玉壶般,让人沉浸在玉洁冰清、云淡风轻的境界里,整个身心都被滤得澄净透明。
当然,肖邦不仅仅是这样的,这种诗人一般的气质只是这个伟大的作曲家的一个方面。
有人说肖邦被人分解,各取所需。
像一副扑克牌,任意洗过牌后你可以取出一张红桃3说这是肖邦,也可以随意取出一张梅花A说,这,才是肖邦。
在市声喧嚣时,不宜听肖邦;在欲念躁动时,也不宜听肖邦。
因此,在商业街的
高音喇叭里,在精品屋的舒缓音乐里,甚至在灯光柔媚的咖啡厅里,都不会听到肖邦,只适合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听,尤其是肖邦的夜曲。
肖邦的夜曲和肖邦本人一样幽怨动人。
他的每一首夜曲其实都是他的内心独白,其实就是他的一页页日记。
肖邦的夜曲是一张温柔的网,打捞上来宁静的夜色,也打捞上来逝去的岁月和自己快要磨成老茧的心,和已经风干成腊肉一般的情感。
人们描述音乐的时候总喜欢把音乐和其他东西作比较。
比如说用一种色彩去描绘这段音乐。
因为别人读文章的时候只可能对文字产生感觉。
曲子再优美,文字如果很烂,如果读者没有听过你所描述的音乐的话,很难肯定你描述的是一首优美的音乐。
我不知道我是否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但是以上的文字的确是我对肖邦夜曲第一首的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