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中图分类号】g623.5“问题解决”是指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要求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创造一种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问题解决”既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未知领域内,通过问题的不断发现、提出,不断分析、研究,不断质疑、解决,不断应用、拓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发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艰难性。
如果我们能从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就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化难为易地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第一,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再创造”活动。
第二,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练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这儿有一个梯形的纸板,要求它的面积,谁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为了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就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自觉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阶段。
第四,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数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抓准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因势利导,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能够有效地运 用 知识 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
、
迁
移
应
用
解
,
决
问题
这 一 层 次 的教学 主 要 是 引导 学 生 把 总 结 出 的解题方 法 .
应用 到类似的问题情境 中 . 进 一 步加深 对解题 方法 的理 解 。
提 高解 题 能力 .
如上 述 教 例完 成后 . 教 师还 应 组 织 学 生 运 用 求平均数 的
通
,
过
讨论
,
以
加深
学
生
对平均数概念
的理
解.
运 用这 一 模式 进 行教学 . 可 以 使学 生 从 实 际环 境 中获取
知 识 , 充 分 发 挥 自己 的 才 智 , 运 用 已 有 知 识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
题 , 升通 过此 过 程学 剑数学 的思 想 和 方法 . 提 高学 习 数学 的
等 , 不 能 用 总 数 比 . 片】每 组 平 均 每 人 投 中 次 数 比 比 较 合 理 . 接
着 教 师 鼓 励 学 生 片】实 验 的 方 法 来 解 决 问 题 . 即 按 甲 组 学 生 投
中球
的
次数
,
先
在
课
桌
上
放
四
堆
小
捧
第一
:
堆
9
根
第二
。
堆
5
根 第 , 一 堆
7
根 .第四堆
3
根 .
索 解题 方 法— — 迁 移应 用 , 解 决 问题 ” 为基 本教学 程 序 , 让 学
生从问题情境
}f I 发
,在直观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学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死记硬背、难以理解、容易遗忘”的情况。
这是因为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下面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问题一:教材内容过于简单、重复现阶段的学生普遍比较聪明,经过多年教育,他们的数学基础也比较好了。
因此,如果教材内容过于简单、重复性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就难以满足。
这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枯燥、迷茫和理解困难的情况。
解决策略:在教材内容中增加适当的难度和深度。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时可以适当增加几个难度较高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趣味,又可以刺激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提高。
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问题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学生在听讲,即教师导向式教学,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解决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小组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众多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问题三:知识点陈旧,与时俱进程度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知识内容相对稳定,这也导致部分教师教学时总是依循老师教育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的知识点相对陈旧,与时俱进程度比较低。
解决策略: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保证积极跟进最新教育研究成果。
以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考前抢夺分数型知识,这样的内容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好处。
而现在采用的教育体系更注重知识质量和实用性。
问题四: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解决策略:增加实践课程,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模拟、绘画,以及其他与数学有关的实践科目,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四问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四问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
在课程标准背景下,我尝试开展了“四问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初步形成了“问题引思——问题激试——问题促议——问题助省”(简称“四问题”)的“四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四问题”教学基本模式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合作以问题背景创设情境,以教学内容提出的核心问题为主线,围绕提出的疑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实现师生互动,师生综合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四问题”教学模式研究(一)问题引思:创设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真问题情境”是指在真实情境中设计含有数学思维含量的真问题,真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主动思考,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触发问题意识,进而围绕问题来探究新知识。
做法:创设现实真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以渴求解决问题的心理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圆的初步认识》学校创玩活动的某一项目:在一个长方形的场地正中间放一个圆柱体,往圆柱体上投套圈,需要同学们设计比赛的规则,看谁设计的规则最公平。
说明:通过设计套圈的比赛规则,自然引出了学生对圆及其特征的议论。
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引出问题,既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二)问题激试:明确问题解决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尝试解决1.明确问题解决任务,把问题呈现出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
做法:PPT呈现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教师即时板书要解决的学习任务。
2.组织学生自主尝试问题的解决。
做法:学生独立完成;先同桌讨论,后各自独立解决;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例如:《梯形的面积》在出示课题后,就向学生布置任务:现在请你们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包括逐步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方式。
接着对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小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策略的过程。
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模式、实例分析、培养方法、启示、建议、总结、重要性分析、展望1. 引言1.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概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是一个旨在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领域。
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倡导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研究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实例和总结经验,探讨未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1、课题研究的背景(1)基于我校数学教师及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2岁。
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一节课用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问题”串讲,“师问生答,一问一答,碎问、碎答、碎讲”,课堂是“问答串讲的讲堂”,呈现出“线性”课堂结构,因此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数学思考的价值;小组讨论时,或者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开始的热闹讨论,或者以教师的“越俎代庖”结束----课堂上,学生的“学”最终处于被动地接受,而教师的“教”仍处于课堂的中心,所能教的还只是知识与技能。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问题解决”方面的落实“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中四个方面之一,具体表述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经历、体验、探索、尝试、反思……”等动词,都伴随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应渗透在每一个知识领域,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选择“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从“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进行实践研究。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堂中的问题贯穿于整节课,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紧密联系,选择“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背景的重要性在于指导研究者深入了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照依据。
在当下,教育教学领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其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成为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有力工具。
通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数学学科教学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背景和动力所在。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对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深入了解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理念,从而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教材提供指导和支持。
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揭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为其他教材及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通过对教材内容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理解和应用的解题策略,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
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
如何研究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谈如何研究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未来的需求,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
要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
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
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
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
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
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
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方法不得当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需要一种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突出它的外化作用。
本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时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说得很好,会算不等于会说。
但本来要求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了,可教师非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说上。
本来学生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可放着时间不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非得盯着几道抽象得很的应用题去练习说理。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结构模式doc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心小学胡庆福建构“导问-探究-应用”的基本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寻找策略——巩固应用,发展能力——共同释题,解决问题——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今教坛正激荡着一股“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巧妙设“疑”和激趣导入的教法改革风云。
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合理的常规性问题与非常规性问题,充分重视问题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产生探究欲望,使学生乐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所创设情境的内容,提出与本课时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序曲耐人寻味。
2、合作探究、寻找策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由的、开放的学习数学,并在生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学习。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重点,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情感与态度的体验过程。
因此,教师应根据提出的问题拟定合作探究的具体要求(包含学生的分工)。
也可以先进行自主探究,而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要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热情,不断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得到深刻的体验。
同时,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及交往理念在探究中也得到了发展,使主旋律扣人心弦。
3、巩固应用、发展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能体现本课教学目标有关的习题,要有层次,题型要活,使学生主动生成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成功的乐趣。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相互出题,相互解答,让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掌握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小课题研究计划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小课题研究计划(通用5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小课题研究计划1一、课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视,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材中的地位突显,在教学中的研究更加深入。
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些事例并非学生熟悉,不符合生活情理的或者完全人为编造的,这样,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还有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课前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活动,对统计教学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教学的有效研究不够深入。
可见,对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方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课题概念说明1、“统计概念”是指数学课程中对数据统计的过程或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
它也是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统计教学从内容上分统计表、统计图等。
2、有效性统计概念教学中应突出有效性的研究,呈现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掌握交流方法,能较科学的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课堂为背景,探讨如何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案例。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意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解模式,问题解决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问题解决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原则1. 问题导向: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2. 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多元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实践机会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学习:案例一: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2. 学生通过讨论、调查、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记录下解题过程和结果。
3. 小组展示解题思路和结论,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学习和交流。
案例二:实际问题解决1. 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换算等。
2.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交流和共同学习的氛围。
案例三:角色扮演解决问题1. 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解决数学问题,如商家、顾客等。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体验实际应用的过程。
3. 学生共同总结和讨论,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ppt课件
示意图
分析与解答
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
回顾
回顾与反思 检查
总结
列式
数据
计算
其他
19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华罗庚:“……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 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26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7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数量关系
示意图
提出 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 问题 28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的建构和解读 2.谈“解决问题”教学“示意图”的
必要性 3.谈“解决问题”教学“数量关系”
8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我们要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调整并完善 “解决问题”教学,重新构建“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的模型。
•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 渗透“模型思想”,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 如何建立模型,并喜欢数学。
• 让我们的“解决问题”要有类型,但是不 要“类型化”;我们的“解决问题”教学 要有模型,但是不要“模型化”。
“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策略”运用不够
有些教师没有策略意识,不善于总结“解
决问题”的步骤,即使教材已经给出“解决问
题”的步骤也不善于运用;有些教师没有关注
新教材的变化,仍然按照以前自己总结的“策
略”讲;有些教师虽然关注到新教材的变化,
但对于变化后的三步骤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教学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步骤篇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数学解决问题研究概况1.《数学教育学》里的“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中指出:问题是一种情境状态,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并不包括常规教学问题,而是指非常规数学问题和数学的应用问题,问题是相对的。
2.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不单独成章,而是把它溶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领域之中。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流程【模式一】1现在的人教版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常用教学流程:(一般用于新课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适合学生探索、思考、易于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的情境。
让学生结合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讲,把图画、对话、表格里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
要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分一分、理一理、按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说准确。
2. 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数学建模在解决问题中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实际生活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1)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利用猜想、迁移、类推,尝试探索解2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问题为导向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导向问题是指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向问题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用。
下面将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导向问题教学模式。
一、引导学生思考1. 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小明的奶奶给了他1.5元,他买了一瓶汽水花了0.8元,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计算,从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面积计算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提出关于图形面积的问题,然后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激发学习动机1. 利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几何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几何问题:如何用一张A4纸折叠成一个正方形?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概念。
2. 利用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不直接给出解题方法,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1.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整数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过程中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对整数概念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新郑市黄水路小学
王瑞平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从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现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数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
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
(一)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
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
由于前期做好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
课题组长带头并要求和督促组员每月必须至少写一次学习笔记和感想。
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伊始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课题组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
(二)制定课题计划,例行课题组常规
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组长及时拟定了本课题组的实验计划,
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
本课题组这一学年的常规工作有:
1、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
、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例会。
2、争取学习机会,组织和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开展课题实验的方法和经验。
3、对本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4、收集资料,整理个人资料袋。
二、期末盘点,喜获丰收。
期末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课题组进入了盘点和整理资料的阶段。
一期下来,教师积累了各种研究资料和教学经验,向领导们、同行们、家长们、学生们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
所上的研讨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同行们的欣赏和家长、学生的喜爱。
撰写的教案或论文还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奖励。
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仿佛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
而那一张张奖状,就象一串串金色饱满的麦穗,它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我们丰收的喜悦。
三、课题组活动花絮
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我们的课题组活动是积极而多
彩的。
我们的科研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
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争取把小学数学课堂拓展教学的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