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血液》名师精选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
年级:初中
主题:血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知道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4. 能够描述血液的凝固机制。

5.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血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3. 血液的凝固机制。

三、教学内容: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循环系统
3. 血液的凝固机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学生学习血液的成分、功能和作用,师生进行互动讨论,澄清疑惑。

3. 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血液的凝固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验的乐趣。

4.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血液的知识,如血型、疾病的关联等。

5. 总结: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工具:
1. 图片或视频
2. 实验器材(试管、血液样本、凝固剂等)
3. 讲义或课件
六、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堂参与情况评估
3. 课后作业考核
七、板书设计: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循环系统
3. 血液的凝固机制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血液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血液有关的案例分析或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血液的组成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的组成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白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同种类的白细胞;
2. 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科书、纸张、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其他资源,引入血液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10分钟)
1. 解释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 分别介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三、讲解红细胞(10分钟)
1. 详细介绍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细胞能运输氧气。

四、讲解白细胞(15分钟)
1. 分别介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给学生举例说明白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五、讲解血小板(10分钟)
1. 解释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六、总结与检测(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测他们对血液组成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掌握所学知识。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

血液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2.掌握血液的组成成份以及主要功能;3.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份、功能及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与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血液组成模型或图片;3.血液循环的模型或图片;4.教学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草履虫镜片、草履虫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人体循环系统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并提问“什么是血液?它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约20分钟)•通过教学PPT,简洁明了地讲解血液的组成成份,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介绍它们各自的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血液的作用,并与全班分享。

督促学生分析、讨论血液在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及排除废物、维护温度和酸碱平衡、免疫防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血液循环过程(约30分钟)•展示血液循环的模型或图片,以图示的方式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的工作原理、动静脉的区别、毛细血管的作用等。

•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

将一片叶子浸入红色颜料的水溶液中,观察叶子上形成的红色纹路。

引导学生思考,类比叶子上液体的运输过程,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4. 补充拓展(约15分钟)•分组进行研究。

每组选取一个与血液有关的知识点(如血型、血红蛋白、凝血机制等),进行深入阅读和资料收集,并向全班做简要汇报。

•提问师生互动环节。

提问学生关于血液的任意问题,并依次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

5. 总结与作业布置(约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重点强调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简述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给出一例子。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和小组活动表现。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及反思学科:生物年级:初中主题:血液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2. 血液的功能:氧气运输、营养物质运输、废物排泄、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

3. 血液在身体中的作用:维持体温、调节体内环境、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袭。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血液的概念。

2. 授课: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每种成分的作用。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血液在身体中的作用。

4. 总结:梳理血液的重点知识点。

5. 练习:进行问答或小测验,巩固学生对血液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范本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认为教学反思非常重要。

通过反思,我可以总结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血液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惑。

在导入环节时,我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血液这一主题缺乏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更多的引导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本节课中我还发现对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我的讲解比较枯燥,没有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理解血液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反思,我觉得本节课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方面仍有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血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2.通过对红细胞颜色和形状的分析,总结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难点:形成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因为意外事故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垂危的病人,通过及时输血转危为安。

提问:为什么通过输血就能够恢复?(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

)教师追问:为什么血液对于人体这么重要?血液有哪些功能?引入课题——《血液》。

(二)新课教学1.血液的成分教师展示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层图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血液分层示意图中,大体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上层透明的部分和下层鲜红的部分。

)教师补充讲解:血液其实就是由这两个部分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教师呈现血细胞显微结构示意图,提问:(2)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中,你们找到了几种细胞?(三种不同的细胞)教师总结: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2.血细胞的功能教师组织学生在观看电子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提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多少。

(红细胞的数量多,整体颜色红、个头小、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

)教师追问:红细胞特殊的形态特点会与红细胞的功能之间存在特殊的联系吗?小组讨论。

(存在联系。

无细胞核可能是为了预留更多的空间、两面凹陷是为了增加接触面。

)教师总结讲解:红细胞呈红色,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无细胞核使得红细胞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搭载氧气。

红细胞就是依靠这些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观察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的图片。

提问: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体积大、呈圆球状;可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教师出示血小板发挥作用的视频,思考: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课题:血液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血液是什么吗?它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

2. 介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等。

三、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进行讲评,强化掌握。

四、拓展(10分钟)
1. 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血液在身体中的循环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问题会有什么后果,如何保护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 增加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原理。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年级:初中教材:《初中生物教材》课题:血液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2.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3.了解血液对维持人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2.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的理解2.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玻璃片、血液样本、显微镜等3.教学辅助材料:生物学课本、生物实验报告等教学内容:一、引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讲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的组成成分及功能,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场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三、讲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通过PPT讲解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在不同部位的循环路径。

四、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血液样本的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让学生亲自操作,深入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五、总结:通过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强调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和维持人体内稳定环境的作用。

教学反馈:1.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延伸:1.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血液的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血液的实验研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学反思:1.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总结,查缺补漏,提高教学效果。

2.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说课稿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关于“血液”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和循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的某些生理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中的细节。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导入→展示→讲解→练习→总结”等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展示: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的构成。

3.讲解: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的工作原理、动脉和静脉的区别等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血液在身体中的流动过程。

4.练习: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让学生探究血液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
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血液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血液的知识,激发了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血液循环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更加深入。

希望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主题:探索血液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3. 能够描述血液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血液的主题,提问学生们对血液的认识和想象,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5分钟)
1. 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2.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血小板可以促进血液凝固。

三、介绍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15分钟)
1. 谈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分别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与血液的流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路线;
3. 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作用,即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清除废物和维持体温。

四、展示实验或动画视频(10分钟)
展示有关血液循环的实验或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过程。

五、讨论和总结(5分钟)
和学生讨论血液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做一份关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小报告或绘制血液循环相关的图像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身体内部的运作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流动的组织——血液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观察“血液分层图”、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显微镜下血细胞图,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2.结合图观察,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在什么层位?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4.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5.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并回答:(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6.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7.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说明有什么功能?8.当人体受小伤时,血液会不会留个不停?血栓又是怎样形成的?说明有什么功能?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④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
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捐献骨髓的新闻事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
师:
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
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
3、课件PPT 流动的组织——血液
生:
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五、教学设计。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使学生掌握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血液涂片和实验操作,加深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微观结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借助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的特性。

五、教学准备:1. 血液涂片slides2. 显微镜microscopes3. 实验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染色剂等。

4. 教学课件PPT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引导学生回顾血液循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血液的组成:提问“血液由什么组成?”,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思考。

介绍血液的组成,强调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重要性。

3. 学习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分别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血液涂片,了解血细胞的形态。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血液涂片观察实验,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并记录观察结果。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问“血液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血细胞功能的部分,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解释血细胞的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初中《血液》教案

初中《血液》教案

初中《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知道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能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5. 了解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的过程。

2.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人血永久涂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重点讲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5分钟)1. 教师分发人血永久涂片,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

2. 学生观察后,教师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四、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10分钟)1. 教师展示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血常规化验单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初中生物血液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的循环过程。

3. 能够描述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1. 血液中不同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草叶、荧光色素、注射器、白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各种细胞的功能。

2. 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作用。

三、实验展示血液中不同细胞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准备活体显微镜和草叶,在玻璃片上放置一点草叶,加入少量血液和荧光色素,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细胞的特点。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血液的循环过程(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包括心脏的工作方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了解血液是如何在人体内循环的。

五、小结(5分钟)1. 提醒学生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确保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血液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血液检测实验,了解自己的血液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血液的循环过程。

通过实验展示和PPT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过程;
3. 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血液标本等;
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血液组织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呈现:
1. 讲解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2. 介绍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参与免疫和凝血等。

三、实验观察:
1. 利用显微镜观察鲜血涂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2. 分析血液中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四、课堂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如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免疫和凝血等;
2. 分析血液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绘制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概要图,让学生通过板书回顾课堂知识。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调整和安排。

愿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血细胞计数板3. 实验材料:新鲜的动物血液4. 教材:《初中生物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血液。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0分钟)1. 讲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结合图示,解释不同细胞在血液中的比例和作用。

三、展示实验操作(10分钟)1. 将新鲜的动物血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细胞的形态。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细胞的形态及特点。

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自行观察血液样本,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比较观察结果。

五、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2. 图示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3. 强调血液循环对身体的重要性。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血液对身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血液健康。

七、作业布置1. 用自己的话简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观察家里养的宠物的血液样本(如果条件允许),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操作、讲解和学生练习,学生能够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布置作业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模板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模板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模板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和作用,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
重要性。

时间: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介绍血液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
保持体温和维持体内稳定等重要功能。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10分钟)
1. 血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2.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骨髓中生成。

4. 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功能,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

5. 血小板则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 指导学生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两方面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实践(5分钟)
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 给学生发放关于血液的小练习,让他们通过填空题等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说明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并用例子说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
到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血液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血液》教案

八年级生物《血液》教案

血液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和血清5.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本节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分析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血液)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1)创造条件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熟悉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

识记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熟悉,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阅读教材将有关知识以表格或两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的练习。

表格式归纳法大致如下:1、血液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成分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细胞特征功能血浆(55%)水分9192%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蛋白质7%左右葡萄糖0.1%无机盐0.9%血细胞(45%)红细胞男500万左右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血液》教案精品

最新word版初中生物《血液》教案精品

第1节血液一、教学目标:1、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2、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3、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

4、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5、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

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模拟血型鉴定。

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导入新课]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分析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对于血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血液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几位能说全面,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观察课本27页的活动并去阅读28页至课本31页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局部。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简述实验的做法: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观察要点〔1〕量简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2〕根据量简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局部,各局部占体积的比例约为多少?〔学生阅读完成后,可根据观察要点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完成后教师进行小结〕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局部:上面局部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就是血浆,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和血清5.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本节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分析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血液)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1)创造条件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熟悉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

识记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熟悉,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阅读教材将有关知识以表格或两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的练习。

表格式归纳法大致如下:1、血液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成分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细胞特征功能血浆(55%)水分9192%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蛋白质7%左右葡萄糖0.1%无机盐0.9%血细胞(45%)红细胞男500万左右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

运输氧和部分CO2女420万左右白细胞0.51万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有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1030万个体最小,外形不规则,无核促进止血、加速凝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理解血细胞的功能,加深识记效果。

结合血液化验单分析相应的病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建议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根据观察结果让学生明确以血液含氧量的多少,来确定血液名称的依据。

关于血量可采用直观教学法:用四个 1.25 升的可乐瓶装红墨水来代替人的血总量,加深学生对自己血液量的感性熟悉。

教法建议(2)关于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探索式教学,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血液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血液是由液体的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根据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宏观观察加抗凝剂的血液和微观观察血液涂片(取血液下层的深红色的部分做临时装片并结合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最后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及对书本知识的阅读,得出结论: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

关于血液的功能:先分析血浆的功能,再逐个探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最后根据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让学生归纳血液的功能。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两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血液新课的引入: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是由一千多万亿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人体内有四通八达、高效率的运输网络,它及时给细胞运来氧和养料,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板书: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这一运输网络就是循环系统。

出示挂图: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讲述: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血管组成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着。

也可以说,血液循环好比人体内红色的河流。

这河流有主干、支流以及更小的分支。

而这河流中奔腾的河水就是血液。

板书:第一节血液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血液”二字,如医生为了诊断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验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是干什么用的?学生:血液是红色的粘稠液体,闻起来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血液起运输作用。

提问导入:血液是具体担负运输任务的,它经常运载着大约 200 种物质,是一支组织得相当完善的队伍。

这支队伍都有哪些队员,各自又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它们除了起运输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吗?板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探索血液的组成:[提出问题] 血液由什么构成?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 假如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那么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设计: 1 、宏观观察血液的组成 2 、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装片实验 1 :观察血液的组成方法步骤:25页(课外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完成以下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家兔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指导学生观察:观察内容: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组成比较位置颜色约占血液总量(%)反馈观察结果: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2 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涂片方法步骤:1、制作血涂片(1) 取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2) 另取一片载玻片做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3) 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时,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移动(两片成30400夹角)。

(4) 推出均匀的血膜2.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涂片,找到物象3.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楚为止指导观察:结合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观察与思考: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外形?什么颜色?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 有无细胞核?4.最小的是哪种?反馈观察结果: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实验结果分析]教师出示挂图示血液的成分,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让学生找到书看第23页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得出结论]并板书:1、识别三种血细胞:并填写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

2、讨论填写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分别探索三种血细胞的功能(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让学生观察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和分离的录像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或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

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四周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轻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轻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学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③完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让学生回忆初一第二学期学过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然后再根据刚学过的血红蛋白的特性,重新给动脉血和静脉血下定义。

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静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④简要介绍什么是贫血?贫血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经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惫、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观察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录像思考:1.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2. 白细胞有什么功能?3. 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

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简要介绍“发炎”的实质是什么及发炎有什么重要意义?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

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复习总结:学生完善三种血管的比较表血细胞名称形态结构正常值功能红细胞男:女:白细胞血小板课的延伸:血小板有什么功能,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指导学生收拾实验用具。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各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归纳,并由此引出新课:血小板有什么功能?重点学校的学生可采用研究性学习来探索血小板的作用探索血小板的作用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教师演示实验:出示A、B两试管,A试管装的血液没加抗凝剂,B试管装的血液也没加抗凝剂,但在取血时用竹签不停地搅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