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绘画观念差异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自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

一、历史传统的影响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根源之一来自于不同的历史传统。

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受到古希腊文艺复兴的影响,追求表现个体形象和客观真实,重视透视和光影的表现,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而中国绘画起源于古代壁画和甲骨文,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表现内在意境和情感境界,强调对心灵世界的表达和抒发。

这种深刻的历史传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表现方式上,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光影,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和空间感,追求内在情感和神韵的表达。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强调个体表现和理性思维,注重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和心灵交流,注重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二、题材和题材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题材和题材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风景、静物等是常见的题材,而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则是常见的题材。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和风景的表现往往更加具体和写实,注重个体形象和外在景物的表达,而中国绘画中,山水和花鸟的表现往往更加抽象和意境,注重自然景物和物象的意蕴。

三、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色彩和造型的表现,追求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而中国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墨彩和笔墨的表现,追求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四、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理性和实用主义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中,情感和意境主义则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内在意蕴和情感的表达。

五、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西方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已经逐渐融合和交融。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绘画在风格、技术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的绘画传统和审美观念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绘画的历史、审美观念和技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揭示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内涵。

西方绘画源自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受到基督教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

在西方绘画中,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家追求形式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注重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索。

而中方绘画则源自中国古代的书画传统,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墨韵和意境,注重表现内在精神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追求意蕴的表达和墨韵的升华。

二、绘画技法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技法手段各具特色。

西方绘画以油画、水彩、素描等为主要技法,强调色彩的运用和透视构图,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光影效果的渲染。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国画和工笔画为主要技法,讲究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变化,偏重于意境的抒发和气韵的营造,强调形神兼备和神韵飘逸。

中西方绘画的技法手段的不同源于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中西方绘画在历史、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绘画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新的绘画风格和形式也必将催生出来。

希望通过对中西绘画差异的思考和分析,能够对当代绘画创作和传承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一、审美观念比较1.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美是秩序、和谐和完美的体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将人的自由和尊严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些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追求艺术作品的理性与规范。

而在中国,审美观念则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中国绘画更注重情感的内省和灵气的意境。

2.中西方绘画审美观念差异还体现在形式表现上,西方绘画更强调透视、光影和人物肖像的写实性,重视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形式结构。

而中国绘画强调线条的流畅和笔墨的意蕴,注重画面的氛围和意境,追求意境的超脱和内涵的深远。

二、技法运用比较1.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追求画面的形式结构和视觉效果。

西方绘画技法多样,素描、油画、水彩等媒材丰富多样,强调透视、色彩和光影的运用。

在技法上,西方绘画更强调观察和写生,希望通过准确的表现来传达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三、题材表现比较1.西方绘画在题材上更加多样化,人物肖像、风景画、宗教题材、历史题材等应有尽有,西方绘画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追求个体的英雄主义和人性的深刻表现。

西方绘画在题材表现上更加开放和多元,艺术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表达需求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创作。

2.中国绘画题材多以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为主,注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中国绘画更注重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感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传统中国绘画题材内容丰富,但相对受制于传统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内容呈现出相对稳定和传统。

四、总结中西方绘画美学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源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追求理性、规范和理性的秩序美,追求人的自由与尊严;而中国绘画强调情感的内省和灵气的意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技法上,西方绘画强调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和视觉效果,强调观察和写生;中国绘画则注重笔墨的意蕴和意境的抒发,强调笔墨的功力和情感的表达。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

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东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也对应着东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发展。

东西方的文化思脉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讲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眼见为实,一切知识都是实用的,中国的社会思想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偏重思考社会人伦问题,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思想体系;而西方思想家认为无用的学问才是大学问,西方人讲爱智、务虚、追问。

两者思想文化及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文化艺术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中国史前文明与西方史前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相似,多是以简约、祭祀、图腾等为主的功能性表现形式,受前神学影响,型制基本偏重实用性,相对粗陋而简朴。

发展到战国时期,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还是以功能性为主,以尊卑等级高低来呈现它的精致和繁简程度。

随着佛教在唐代兴起,这种新思想传入中国,它华彩纷呈,就连道家儒家学说都被其影响和整顿,她与儒道文化一起,在中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儒释道文化格局。

中国人自此重新思悟人生观、宇宙观,并展开追问,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心灵感悟。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了解佛教就能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思想脉络,就能理解中国文化大观和深入细致之处。

佛教思想下的文学作品一定美在虚构,既要落实于现实又要高拔于现实,也叫浪漫主义文学。

前有先秦屈原之《离骚》、汉朝儒客文人之《汉赋》,但唐诗宋词抵达了最高峰。

中国唐诗宋词美就美在意境、美在遐想、美在空灵。

一首诗词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表现一幅动感的风景画。

其用字简练概括,都是受佛教意境高拔的影响。

此时的中国艺术创作,开始呈现华彩纷呈的繁荣景象,艺术表现除了功能性外,更多的为精神服务,“美”变得更纯粹。

如中国佛雕、云岗石窟石雕、龙门石窟石雕,体量巨大、雕刻精美,高度逼真,即为典型。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绘画也影响极深,含有高拔的文学性。

这种文学性在中国画中,表现为以含蓄的手法体现理想化境界。

一幅好的绘画,讲空灵、讲意境、讲玄妙、讲超然、讲境界——此等皆是佛教词汇;强调“气韵、神妙、苍润、补拙、超脱、齐辟、纵横、淋漓、灵性、简洁、精谨、空灵”等;重感悟,富有文学性、抽象性。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审美观念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绘画之差异进行浅析的详细内容。

一、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1.视觉表现手法:中西绘画在视觉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注重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表现来塑造形象,强调物象与人心的内在联系。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透视构图、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等,追求更贴近物象真实表现的效果。

2.表现主体的差异:中西绘画对于主体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选择寓意深远、抽象而有诗意的表现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以人物为主题,注重描绘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状态。

3.意象与象征的差异:中西绘画在意象与象征的运用上也有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常使用诸如松树、竹子、莲花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来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递信息和观点,例如使用具有特定寓意的花卉、动物等。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1.审美价值观的不同: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强调以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感受为主要追求;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观念”,追求以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为中心,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2.审美取向的不同:中西绘画在审美取向上也有一定差异。

中国绘画偏向于写意和韵味,注重通过简洁的笔墨和造型来表达情感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偏向于写实和细致,注重通过细腻的技术手法和准确的细节塑造来展现世界的真实与多样性。

三、题材选择的差异1.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注重点:中西绘画在题材选择上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强调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来体现艺术家的思考和观点。

2.社会与个体的关注焦点:中西绘画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关注焦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往往关注社会整体和集体,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与责任;而西方绘画则更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人的情感表达。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两个亮丽明珠,它们在表现形式、意义传达、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浅析,探讨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历史渊源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绘画传统,包括了古代艺术家们对形态的探索和对人物肖像的表现。

中方绘画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传统,包括了对山水、花鸟、人物等的表现。

两者在历史渊源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也决定了两者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上的不同。

二、意义传达中西绘画在意义传达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强调作品的个性表达和思想内涵,艺术家们常常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肖像画,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美的理解和追求。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享受,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等元素的表现,来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

如唐代的山水画家王维,《鸟栖图》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表现形式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透视、立体感和光影的表现,画家们常常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来打造出真实、栩栩如生的形象。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艺术的笔墨和意境,画家们常常通过墨迹的渗透和用笔的运用来展现作品的气韵和情趣。

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也体现了两者在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

四、审美取向中西绘画在审美取向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写实性和视觉冲击力,画家们追求表现形式的真实和生动。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画家们追求通过作品表现出一种虚幻、超脱的境界。

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意义传达、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丰富多彩,更体现了中西方艺术家们在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上的不同。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绘画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将会进一步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发展,也将会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享受。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光影和写实技法,强调对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的表现。

而中国绘画则更加注重意境、情感和笔墨的表现,追求一种超脱于物质之上的审美境界。

在绘画风格上,西方绘画注重个体表现和个性风格,追求独特性和独创性;而中国绘画注重神韵和气韵的表现,更加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情感表现。

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绘画着重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注重对人物、风景、静物等具体对象的描绘和再现。

而中国绘画则更加追求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注重对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表达。

中国绘画中常常出现山水、花鸟、人物和诗词等传统题材,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将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

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有所不同。

西方绘画强调形式美和审美规律的表现,注重艺术作品本身的表面效果和形式感。

而中国绘画则更加重视心灵美和意境表达,强调绘画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更加强调视觉享受和艺术的感官效果,而中国绘画更注重心灵共鸣和审美情感的共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西方绘画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将推动中西方绘画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和透视手法可能会对中国绘画产生影响,中国绘画的意境表达和情感境界也可能会影响到西方绘画。

这种交流与融合将丰富绘画艺术的多样性,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和冲击。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给中西方绘画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绘画艺术将拥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丰富的创作手段。

数字化技术将为绘画艺术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加丰富的创作技巧,推动绘画艺术向前发展。

数字艺术也将促使中西方绘画走向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多元化将为中西方绘画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宽广化。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一直是艺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
异源于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

一、绘画风格差异
中西方绘画风格最明显的差异是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中式绘画强调线条的运用,而西
方绘画是着重色彩的运用。

中式绘画追求的是神韵气韵,西方绘画追求的是情感表达。

二、绘画表现对象差异
中式绘画以自然景观、人物、花鸟为主题,其表现手法追求的是一种静态美,其中寄
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种故事,以及哲学、宗教
等思想的表达。

我们可以看到,中式绘画着重描绘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流转,而西方绘
画则更多地表现了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中式绘画是一种禅意的艺术,寓意深远并富有哲学内涵。

其画面往往具有极高的象征性,可以映射出中华文化的一种精神内涵。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艺术家个性的创作表达,其
作品多种多样,但都带有一定的题材和主题,寓意比较明确。

中式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充满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
精神追求。

而西方绘画则充满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如宗教、历史、文学和哲学等,是
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在于其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中式绘画注重意蕴、神韵,强调气氛和感受,而西方绘画则更加着重于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这种文化间的差异,使得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美学、思想和审美方面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

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

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

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东西方绘画观念差异

东西方绘画观念差异

《星夜》梵高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

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

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

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

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1、奔马图1941年,纸本水墨130×76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绘画传统、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一、绘画传统的差异中西绘画艺术的传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传统源远流长,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发展了透视绘画技法,使得西方绘画艺术在透视、解剖、色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后,欧洲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绘画流派和画家,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卡拉瓦乔、巴洛克时期的雷姆布兰特、后印象派的梵高等,这些画家的作品对后世的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绘画传统则起源于古代的六国时期,经过汉代、魏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传统。

中国绘画强调“气韵生动”、“意象写意”,侧重于表现情感、抒发意境,注重笔墨的变化和意象的抒发。

中国绘画与诗歌、书法等艺术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由于绘画传统的差异,中西绘画艺术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写实和色彩的表现,西方画家广泛地描绘了宗教题材、历史题材、风景和肖像等,而中国绘画则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文人画为主要题材,更注重神韵和意蕴的抒发。

这些都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的差异。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写实和色彩的表现,注重形式美和感官享受。

在西方绘画传统中,画家追求真实感和客观性,注重对人物、风景等客观存在的再现。

艺术家们努力追求形式的完美,通过透视、色彩等技巧,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

而中国绘画则强调心境、意象和情感的表达,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意境的抒发。

中国绘画传统中,画家追求“气韵生动”,要通过笔意墨韵来创造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中国画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上,注重画面的意象和神韵。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在于其不同的艺术观念。

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被视为人类创造力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段。

西方绘画追求自然和真实的再现,注重个体的表达和感受。

而在中国绘画中,强调的是审美情趣和哲学修养。

中国绘画多依托于诗词歌赋,推崇写生和写意,追求笔墨意境的表现。

二、构图方式与透视法在构图方面,中西方绘画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的传统构图方式多以平面式的“金梁构图”为主,不太重视透视法和三维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透视法和立体感的表现,通过连续的线条和阴影效果,创造出空间感和场景的深度。

三、主题与题材的选择中西方绘画的主题与题材选择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被视为传统的经典题材,代表了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而在西方绘画中,人物画、肖像画、风景画等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同时西方绘画也更加注重宗教和历史题材的表现,通过叙事性更强烈的作品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和情感。

四、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在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上,中西方绘画也有区别。

中国绘画倾向于淡雅的色调和墨色的使用,强调线条和墨韵的表现,追求独特的笔墨风格。

而西方绘画则广泛运用各种色彩,追求光影与明暗的层次感。

同时,西方绘画也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和写实性的表现。

五、审美价值与风格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和风格特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的是“意境”和“境界”的追求,强调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和意蕴的内涵,平衡气韵生动与幽静典雅之间的关系。

而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展示,追求的是艺术的精湛和技法的完美。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观念、构图方式、主题题材、色彩运用与表现手法、审美价值和风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绘画通过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绘画是一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表达,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中西方绘画美学是两种不同文化下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就中西方绘画美学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在审美观念、表现手法、艺术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一、审美观念的差异在审美观念上,中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美学注重对色彩、光影、透视等技术的探索与运用,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再现,追求真实和自然。

西方绘画美学也重视个性表达和情感传达,艺术家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人性、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和反思。

相比之下,中西绘画美学注重神韵、意境的营造,追求深层次的内在美和审美情感,其审美观念更倾向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在题材选择上,西方绘画美学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表现和故事情节的叙述,而中方绘画更加偏爱于山水花鸟、书法篆刻等传统文化题材的表现。

二、表现手法的联系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绘画美学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西方绘画美学在技法和材料的运用上非常注重写实性与细节的塑造,略去细节的表现,但注重整体与氛围的营造。

而中方绘画美学则追求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更加注重意境和空间的表达。

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相互启发和影响。

三、艺术理念的差异中西绘画美学的艺术理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美学注重理性和唯物主义的表现,其审美理念更偏大众化和市场化,艺术家注重对观念和主题的探讨,更关注作品的商业化运作和营销。

而中方绘画美学则更加注重唯美主义和意象建构,其审美理念更追求文化传统和情感体验,艺术家更偏重于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和内心体验。

四、对当代绘画的启示在当代绘画创作中,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对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艺术家可以从中西方绘画美学的差异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创新点,吸取两者的精髓之处,以丰富自己的创作内涵;艺术家应根据自身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不拘泥于传统,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价值;艺术家应在创作中注重情感共鸣和内心体验,在追求商业化成功的更应该坚持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深刻探索。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历史和地理背景、哲学思想、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绘画作为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受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受众对象、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主题等方面,探讨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受众对象的差异从艺术家所关注的受众对象来看,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其实,受众对象的差异又可以看作是中西文化审美观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追求注重“凝神静气”,追求心灵的宁静、飘逸和清雅,因此绘画作品重视意境,讲究笔墨雅致。

而在西方文化中,审美追求强调情感直觉和视觉冲击力。

因此,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通常比较直观和浅显易懂。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色彩、形式和风格等方面。

1.色彩差异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的中国绘画追求的是淡雅清逸、浓淡相宜的颜色,对比色和鲜艳的颜色极少使用。

这一传统在唐代最为盛行,并逐渐演变为中国画的基本色彩风格。

而西方绘画则偏重于对色彩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处理。

特别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家,强调色彩的光泽和发光效果,创造出绚丽而诗意的艺术形象。

2.形式差异中西绘画在形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构图和线性表现上。

中国绘画讲究构图的和谐,以“气势恢宏、虚实相生”为莫高诺尔(山)体,慕唐风、析景阳、马远等大家所倡导的“一泼一拓,骨法步步”的搭建法,从而呈现出层次分明而又优美自然的画面。

而西方绘画的构图则更注重复杂的线性变化和透视效果的表现。

3.风格差异中西方绘画的风格差异,也是由于文化背景及审美观念形成的。

在西方绘画中经常出现瞬间的冻结、强调表现主体的内心世界、以及颜色的明暗对比等巴洛克和洛可可的特点。

但在中国绘画中,艺术家们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坚持传统的中国式笔墨和水墨画的形式,把节制、退让、拙朴、大气、空灵、空灵、于一体,展示出了优美的传统风格。

三、创作主题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创作主题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是一个涉及文化、历史、哲学和审美理念的复杂课题。

虽然绘画艺术是一种跨文化的表达方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认知、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表现方式的偏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历史渊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艺术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受到了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在中世纪形成了严肃而庄严的宗教绘画风格,如拜占庭艺术和哥特式绘画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自然主义和人文精神,创作了大量以人体和自然景物为主题的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运动中,西方绘画艺术逐渐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而中方绘画艺术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岩画和书法艺术,在汉代达到了较高水平,唐代时期达到了顶峰。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气韵和笔墨,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如顾恺之、文征明、李唐等,他们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审美观念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绘画艺术注重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和创新,追求真实、精确和写实的效果,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感官享受,追求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和表达。

在西方艺术中,强调观念、情绪和个体的表达,追求独特性和创造性。

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理念受到了希腊哲学、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审美体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则注重意境、气韵和内在的美感,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情感表达,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精神的表现,强调拟人化、象征化和抽象化的表达方式。

中国绘画艺术强调神韵、意象和情感的审美,注重对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表达,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中西方绘画差异主要体现在绘画风格、绘图技法以及绘画观念等方面。

中西方绘画风格呈现明显差异。

在中西方绘画中,东方画注重意境和抒情,尤其注重表现主观情感,追求神韵和气韵生动。

而在西方绘画中,更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绘和逼真再现,尤其注重透视和人物肖像的真实表现。

中西方绘图技法也各具特色。

东方画技法主要包括线条写意和水墨渲染,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简练的线条和虚实相间的水墨表现形象和意境。

而西方绘画技法主要包括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注重透视和细节的描绘,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光影的变化表现形象和氛围。

中西方绘画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其作品表现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视意境的体现,追求画家的心境和墨境的表达;而在西方绘画中,更加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把握,追求形象和细节的逼真表现。

对未来绘画发展的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应该注重传统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的传承。

中西方绘画都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技法和思想理念。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重传统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的传承,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艺术,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要注重创新和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绘画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元素和理念。

可以尝试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多样化的绘画作品。

也可以通过融合中西方绘画的特点,创作出具有独特韵味的作品。

要注重艺术教育和培养创造力。

艺术教育对于绘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艺术潜力,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

也应该注重艺术交流和合作,从不同的文化和艺术背景中汲取营养,促进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多样化发展。

中西方绘画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绘画风格、绘图技法以及绘画观念等方面体现出来。

对未来的绘画发展,应该注重传统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的传承,同时注重创新和融合,培养创造力和艺术修养,以推动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多样化发展。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技法,这些因素影响着作品的
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题材内容
中西方绘画的题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自然景物、人物、动物、花鸟
均是画家的经典表现对象。

而在西方绘画之中,历史事件、神话、宗教经典和肖像画都是
主要的题材。

二、表现手法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画倡导笔墨力量的表现,讲究“气
韵生动”、“寥寥数笔,气韵生动”的审美原则。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透
视关系和光影的表现。

三、构图布局
中西方绘画在构图和布局上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中国画追求“意境深远、意蕴丰富”
的审美,风景画的构图布局以大气魄和意境见长。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画面的对称和平衡感,追求对视觉的抓住和对人的感官刺激。

四、创作思想
中西方绘画之间的最大差异可能在于创作思想上。

中国画强调“笔墨章法”,追求笔
墨的自由,不过关注对自然的“情感理解”,注重个性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科学
技巧,讲究视觉效果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同时,西方绘画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美和自由,而“现代主义”则追求形
式的革新和突破。

总之,中西方绘画之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思想和艺术追求所决定的。


今天,中西方绘画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互相汲取有益的灵感也是一
种非常理性的做法。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跟两个文化的历史、传统、审美观念等有关。

以下是一些绘画艺术上的差异:
1. 色彩运用:中式绘画讲究色彩的淡雅和含蓄,通常采用柔和温润的色调,强调气韵和意境。

西方绘画则追求色彩的丰富和强烈,通常运用鲜艳的红、黄、蓝等颜色,以创造视觉上的震撼效果。

2. 人物表现:中式绘画注重表现情感和内在的思想境界,人物通常以唯美、柔和的笔法表现。

西方绘画强调人物的外在形象特征和肢体动态,追求写实的效果,并往往将人物放在生动的情境中,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绘画构图:中式绘画通常采用非常朴素的构图,比如单一的画面或对称的构图。

西方绘画则偏好复杂的构图方式,比如使用透视、分层等技巧,以创造出更加立体感和动感的效果。

4. 绘画题材:中式绘画通常涉及到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

西方绘画则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题材外,还可以涉及抽象艺术、装置艺术等。

5. 绘画风格:中式绘画通常倾向于简约、朴素、含蓄的风格,强调画境的气韵。

西方绘画则通常更加奔放自由,在表现手法、风格上不断创新,强调作为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源于文化和审美观念上的不同,二者在多个方面都各有千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有明显的不同,在艺术观念、技法、主题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艺术观念
中西方艺术观念不同,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念、艺术哲学和作品表现等方面。

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渊源不同,西方是希腊古典美学的传承者,强调本体美和自然美、人文美等,而中国则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礼仪、道德、诚信等品质,以及风景。

中西美学的差异也体现在艺术哲学上,西方重视形式和内容的表达,强调人物形象的表现、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而中国的艺术哲学则重视与自然相融合、表现神秘奇特的东西。

二、技法
中西方绘画技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运用、构图规律、线条表现等方面。

西方绘画注重光影变化,以颜色为主要表现手法,形态比例也较为规整;而中国绘画则注重把握形与神的关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形态比例存在灵活性和变化性。

三、主题
中西方绘画的主题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的思想感情,在表达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会涉及到国家政治、宗教、历史等多个方面。

而中国绘画则注重表现自然山水、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广泛。

四、文化背景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也与文化背景相关。

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核心,人们鼓励自我表达和探索,在艺术家中强调个性和创新,这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而中国文化强调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注重道德修行和自然之道,在绘画中则强调传统美学和文化符号的表达。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表现在艺术观念、技法、主题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两者的差异对于艺术发展和文化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1、绘画侧重点不同。

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

东方艺术为诗的,西方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绘画重神韵,西洋绘画重形似。

2、线条运用不同。

中国绘画盛用线条,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西洋绘画线条都不显著,19世纪末,西方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3、中国绘画不注重透视法,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西洋绘画极注重透视法,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4、中国绘画不讲解剖学,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5、中国绘画不重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西洋绘画很重背景,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6、东方绘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方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夜》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

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

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

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

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1、奔马图
1941年,纸本水墨
130×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正文
中西方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

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

我再次选取了三个方面。

从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美术的差异。

绘画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在
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

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

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做,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