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孔韶人类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类学概论第十二章+濡化、社会化与涵化___

人类学概论第十二章+濡化、社会化与涵化___

5
三、价值观 价值观
一种文化的整合不是简单地由支配性的 经济活动和政治范式所决定, 经济活动和政治范式所决定,而是看其 世界观、 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得以贯彻延续 每一个成员分享其模式化的人性与人格 特点, 特点,大多是特定文化熏染与训练的结 果。
6
一般价值观( ),涉及日常习俗 一般价值观(values),涉及日常习俗 ), 则成为如厌恶或喜欢吃狗肉、 者,则成为如厌恶或喜欢吃狗肉、喜欢 亲自动手做等; 亲自动手做等; 核心价值观( ),侧重人本 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侧重人本 ), 名为例如崇尚工作道德、 者,名为例如崇尚工作道德、个人主义 或者家族主义等
17
二、社会化 社会化
(一)社会化和濡化的区别 社会化和濡化的区别 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的是社会成员通过 ) 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 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活 与社会相整合的过程。 动,与社会相整合的过程。 濡化强调个人或群体内化某种文化类型或生 活模式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 活模式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 社会化强调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特点和条件, 社会化强调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特点和条件, 常用社会结构、内容、 常用社会结构、内容、背景和所扮演 的角色等衡量
濡化、 第十二章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人性与人格 人性与人格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濡化、社会化与涵化 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 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
1
第一节 人性与人格
人性及其研究 世界观 价值观 人格 人格
2
一、人性及其研究
人性是指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之整体性内涵, 人性是指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之整体性内涵, 人的本质属性涉及人类所特有的生物、心理、 人的本质属性涉及人类所特有的生物、心理、 思维与行为特征。 思维与行为特征。 广而言之,人性的形成脉络即人的生物性、 广而言之,人性的形成脉络即人的生物性、 文化与社会化,以及情感与精神属性; 文化与社会化,以及情感与精神属性;它是 由人的生物性、 由人的生物性、文化濡化与社会化等整体性 内涵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涵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不同民族、 因不同民族、文化与社会的模塑以及文化的 传递,在不同时空下呈现了绚丽多彩的人性, 传递,在不同时空下呈现了绚丽多彩的人性, 而人类的人性共性和个性观察尽在其中。 而人类的人性共性和个性观察尽在其中。

人类学通论复习思考题完整版

人类学通论复习思考题完整版

《人类学通论》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学科论概念人类学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人类学(anthropology )此词由anthropos和logos组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

人类学和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田野工作[field work] 是人类学最特色的。

人类学家进入要研究的文化群体,对这一族群及其文化进行的调查和研究,被称为田野工作。

他的特征是研究者长期与被研究者居住在一起,参与观察当地的生活,研究其社会结构,了解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以达到研究者应该有的工作需要。

他是研究者收集资料和建立理论规则的主要依据。

当代人类学具有自然科学、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源头。

[3]它的研究主题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个是追溯人类今日特质的源头与演变。

民族志(ethnography)同时指称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据人类学研究而书写的文本。

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则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

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

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

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亦称自然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自然人类学”、“生物人类学”,人类学主主要分支之一。

在演化论的框架下,运用观察、测量和实验等技术,研究人类的生物性(体质特征)的一门自然科学。

内容包括人类生物特性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生物特性的类型和差异,以及人类生物性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发展分3阶段:1,17世纪-18世纪中叶,唯物论代替经验论,科学的努力产生了新知识和了解自然界的新方法,人们开始去了解人类体质的奥妙。

贵州大学考研参考书

贵州大学考研参考书

827普通地质学 828分子生物学 829植物生理学 830环境学概论 831材料力学 832机械设计 833材料科学基础 834物理化学(II) 835电路原理 836电子技术 837信号与系统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2004年。
《分子生物学》(第2版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英)P.C.特纳等著、刘进元等译 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潘瑞炽主编,高教出版社,2008版。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2版。 《材料力学》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4版。
624中外美术史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版,2006年再印刷。2、《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版。
625量子力学 626综合化学(含无 机、分析和有机化 627地质学综合 628古生物学 629生物化学 630天然药物化学 631分析化学 801中西哲学史
838自动控制理论 839结构力学 840工程力学 841化工原理 842运筹学 843材料物理化学 844土壤学 845地质地貌学 846食品微生物学 847管理学原理 848中国古代文学 849环境工程概论 850高分子化学 851工程地质 852西方法律思想 901农业资源与环 境学概论 902植物保护概论 903分子生物学 904食品微生物学 905兽医微生物学 906动物遗传学 907机械设计基础 908电路原理 909林学概论 910工程力学
1、《西方哲学史》张志伟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中国哲学教程 耕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复习题第1章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复习题第1章

第一章人类学要义1、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Anthropology)源自于希腊语,含义是“人的学问”。

然而,人类学的具体内涵,必须要放到它所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学科进程中来理解。

早期的人类学关注人论哲学的讨论和人的生物特性的研究,而到了19、20世纪,“文化”的研究成为了人类学的核心主题。

基于今日现有的知识上考察人类学的内涵,可以说:人类学是关于人的学问,这包括所有时代和所有地方的人,包括人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创造。

人类学通常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文化中的“他者”进行全面的考察,基于考察撰写“民族志”,用来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最终展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多种可能性,或者试图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理论。

2、试解释文化和culture的含义。

英文中culture一词源自拉丁语,本意是“耕耘/种植”。

这不仅指“种植庄稼,饲养家畜”,也含有“照料家庭,培育道德”之意。

后来,culture一词逐渐指心灵道德或艺术修养的成就和状态。

这里强调culture是与nature(自然)区别开的人的创造。

在现代语境中,中文“文化”一词首先可以作为culture翻译成中文时的对等词来理解。

中国传统上,有“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以看出,作为“人的创造”的culture,中文里含义相同的应该是“人文”。

“文化”一词,在传统上具有“用‘人文’来教化”之意,这与culture本来的动词性含义是相通的。

中文里“文化”更强调“人文”的教化方式。

3、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跨文化比较(cross-cultural comparison)是人类学家在对从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实现理论概括或发现某种通则的方法。

跨文化比较的前提,是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相对性的特征。

而且,人类社会各种不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尽管各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存在差异,然而他们总会有共同的可供分析的单元与要素。

厦门大学各专业考研初复试科目大全

厦门大学各专业考研初复试科目大全

人文学院中文系初试参考书目:“语言文学基础”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朱栋霖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杨春时等:《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注:“文学评论写作”以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名作为评论对象。

“语言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叶宝奎:《语言学概论》(修订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叶宝奎、陈明娥:《语言学概论学习参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复试参考书目:文艺学专业:1、《文学概论》,杨春时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美学》,杨春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选讲部分不考)。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非计算语言学方向考生复试用书)2.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3.苏新春《汉语词义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4.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唐大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计算语言学方向复试用书,其他同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人类学史复习资料(合集五篇)

中国人类学史复习资料(合集五篇)

中国人类学史复习资料(合集五篇)第一篇:中国人类学史复习资料中国人类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分支。

2.我国北方学界基本沿袭了欧洲大陆的学术传统,将人类学有关的学科分为: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南方学界较多的受到美国学派的影响,把两大分支,四大学科糅合在一起。

3.中国人类学的特色:(1)架构上受美国人类学的影响较大,强调体质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三大分支的四学科结合;(2)具有较强的传统历史学的学风;(3)人类学应用研究有逐渐向社会学靠近的趋势;(4)新中华民族学的传统对象是少数民族,现在同时关注汉族并在一定场合灵活运用“人类学”旗号的意向,这种做法似乎告诉人们当年苏维埃民族学派的影响已经淡化;(5)人类学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有关的研究仍分归于法学、历史学、地学和文学等大门类下,人类学中国化的成熟程度远落后于社会学和民族学。

4.中国人类学史的分期:(1)萌芽时期:1928年以前;(2)创立时期:1928-1937;(3)发展时期:1938-1949;(4)恢复与发展时期:1966年以前;(5)重灾期:1966-1978;(6)重新恢复和再度发展时期:1979年以来。

5.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1)认为人美学与民族学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门不同学科;(2)人类学的南北两派特色以及与社会学、历史学的交叉关系;(3)本土化及大陆与域外同行的对话;(4)口述与文献史料的并举。

第二章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背景1.西方传统里的人类学与民族学:孔德、斯宾塞、泰勒、摩尔根、费雷泽、博厄斯、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

2.中国古代人类学知识的积累的三条线索:(1)主体族群对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异文化记载;(2)来自中原的著述者对于自身文化内部之不同部门的观察;(3)被主体族群视为他者的异文化族群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表述。

3.古代文献反映的人类学问题:(1)关于考古学的思想与实践;(2)关于当时思想家的社会观;(3)对于人的天性和中国式思维的探讨和论辩;(4)古代中国人具有民族文化进化的思想;(5)与符号语言学相关的讨论。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笔记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笔记

人类学概论笔记:
1.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关注人类及其文化的整体。

2.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和英国人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3.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类的起源、语言、文化、社会、宗教、考古、生
理等方面。

4.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比较分析、跨文化研究等。

5.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古典、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

6.早期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7.古典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生理和文化特征,以及人类的分类和分布。

8.近代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特征,以及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变迁。

9.现代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类的全球化和现代化问题,以及人类的社会和
文化变革。

10.人类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认同有关。

以上是人类学概论的笔记整理,内容涉及学科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发展历程等方面。

人类学通论_庄孔昭_笔记精华整理_up

人类学通论_庄孔昭_笔记精华整理_up

人类学通论第一编第一章绪论——人类学的学科属性和内容一、人类学是什么:anthropology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关注人类及其文化的整体。

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和英国人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另一位对人类学起关键作用的人:美国人博厄斯。

泰勒提供人类学理性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博厄斯的历史论刚好是反理性主义。

人类学最早发生在欧洲,然后传播到世界。

随国际交流增加,学科名称趋向一致,即包含了“民族学、民族志”的人类学。

人类学关注人类及其的整体,而其它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只关注人类行为的一方面。

人类学相比他们是是年轻的学科,因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大部分欧洲学者都对异文化缺少兴趣,也很少思考对不同生活方式进行系统研究。

二、人类学的领域和学科关系: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学科:1)体质人类学(探讨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两类问题:a.人的出现及其进化;b. 现代人类的生物性差异);在我国,a.研究主要集中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科之下。

2)语言学(或语言人类学)(研究文化与语言相互关系的学科)。

与其它语言学不同,语言人类学家对非书面语言的意义更感兴趣。

3)考古学(或考古人类学)(通过人类的遗物和遗迹研究过去文化的方法,包括a.史前考古学:研究文字出现以前的社会b. 历史考古学:文字记载以来的社会)这些遗迹和遗存统称为遗存,分为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其中以人类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

4)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近现代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广义上:指后三个学科;狭义上仅指民族学。

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社会现象研究上。

民族学的核心是:文化。

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不仅是访谈观察,更主要是获得局内观点的过程,即体会主位与客位的关系。

与一般观察不同,它是一种参与观察。

从HRAF总结的条目看,文化人类学9方面内容:1)主要分支2)理论构架和主要概念:如人文主义、文化进化、精神分析、深度解释、文化唯物主义3)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跨文化、话语分析、民族志、网络系统分析、统计等等。

主要参备考资料书目

主要参备考资料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2)郝寿义和安虎生,《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财政学(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金融学(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产业经济学(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阎德玉,《会计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冷志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2、企业管理(1)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2)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王兆峰和冷志明,《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4)柳思维,《营销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或《市场营销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5)冷志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6)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育明考博-人民大学人类学考博专业介绍-报考指南-考试重点-真题复习资料-专业参考书

育明考博-人民大学人类学考博专业介绍-报考指南-考试重点-真题复习资料-专业参考书

2015年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考博专业介绍报考指南考试重点真题复习资料专业参考书一、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专业——人类学专业相关介绍1、学科简介与专业概论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分析田野工作所得的资料为主,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从人的生物和文化性两大方面来研究人类自身。

人类学不仅研究部落社会和乡民社会,也研究都市社会;不仅研究异文化,同时也从文化的比较中来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增进人类不同族群之间彼此了解、达成共识的目的。

人类学大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中国学者对它进行了积极建设。

率先建系并设有人类学博士点、硕士点的中山大学是依照文化人类(含民族学、语言学和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

目前,除中山大学外,仅香港中文大学有人类学系(未计台湾),许多院校分别设有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人类学所、民族学与人类学所、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系。

人类学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理论史、分支人类学研究、中国民族研究等。

2、师资力量、主要博导简况本学科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

目前博士生导师2人。

胡鸿保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的写史传统与人类学史写作》、《中国民族学史》等。

庄孔韶教授,人类学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汉人社会研究、影视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教育、公共卫生)、文学人类学。

主要研究成果有:《银翅--1920年至1990年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人类学通论》、《教育人类学》、《人类学专题研究》等。

3、课程设置基础课:人类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原著选读、性别人类学专题研究、文化人类学理论史。

专业课: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分支人类学专题研究、城市社会学、法社会学、传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论、社区研究、社会学知识引论、影视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法律人类学。

考研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介绍人类学

考研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介绍人类学

考研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介绍人类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全国的重点大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一所国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人类学。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硕士点设立于1993年,人类学博士点设立于2001年。

1.专业概况(硕博)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是2003年成立的学术科研机构,几年来在学校和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教学与教材改革、在多类研究领域扩展人类学知识,强调田野工作的理论检视与创新,扩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推动某些人类学理论转换与应用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厚成果并在国际学界赢得赞誉。

人类学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庄孔韶教授是人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副会长,是国内外知名的人类学家。

他治学严谨,又介入多元领域,学界朋友和学生追随者甚多;在庄教授的主持和带领下,人类学研究所在汉人社会、影视人类学理论与摄制、历史人类学、教育研究、多元文化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应用人类学(特别是公共卫生、教育和影视领域等)等方面成绩卓著。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他在20年余布点的诸项研究正值收获时节,近年将进入出版高峰期。

庄孔韶教授主编的《人类学通论》(适于研究生阅读,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获得“2003年国家图书奖”;《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获2004年度“中国学术年鉴奖”同时获中国学术2004年“年度学人奖”。

2006年庄教授又推出了《人类学概论》(教育部推荐教材,适于大学生本科阅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部教材还包括特有影视部分的7部中外影视人类学片DVD光盘,以方便课堂教学。

上述两部教材目前是中国大学研究生的主要备考读物和首选教科书,发行广泛。

庄孔韶教授受聘为“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IUAES)筹委会副秘书长和大会电影节筹备组组长,领导名为“文化之眸”的世界大会人类学民族学电影节的筹备工作。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

人类学通论复习资料一、人类学基础理念的重要性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问,无论从人本还是从不同地域的族群生活方式理解,人类学都处在探索人类与国民未来发展理念的重心之中。

1.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原则,可以构成一种潜在知识储备,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建议人性与文化未来转换的方向,随时发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作用;2.人类学的知识可以提供关于国民认同的知识原则,增强人民自信力,以及提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

二、人类学学者的素养人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推崇到田野中去汲取知识的方法。

它要求人类学学者在一个调查研究点上度过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田野生活,凭借人类学的文化透镜参与观察、撰写与展示文化。

因此,它的知识构建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经过田野工作回到书斋,再把得自于生活的新鲜知识写进书本。

人类学者要有好的身体,能够背起行囊走南闯北。

他(她)要理解自身的世界,也要欣赏他人的生活。

以平和的态度,平等的目光,去接触也许是完全未知的社区生活方式,相信不同族群人民生活方式的意义,以及他们信仰的真诚。

在这个基础上到田野中,还要经历行程和处世中的困难与挫折,经历跨文化造成的思想震荡。

三、人类学学科名称的由来从人类学的学科领域看,它的核心分支涉及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四大部分,前三部分由于国别或地理区域、学术传统之不同而有分有合,但中国的传统使体质、语言和考古的研究特化了。

在对这三个分支的研究中,人类学的理论影响依然强力地保持着。

在美国,人们偏于使用“文化人类学”的称谓,而英国习惯使用“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传到中国至今,用文化人类学的人偏多。

实际上,如果摒弃国别区域差异,这门学科最具涵摄性的称谓,以“人类学”为宜。

四、人类学是什么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以及其文化的学科。

源自于古希腊文anthropos(人或与人有关的)和logys(学问或研究)。

由古希腊文这一涵义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学”,经历了长久的演化过程。

厦大考研各专业指定参考书目明细

厦大考研各专业指定参考书目明细

厦⼤考研各专业指定参考书⽬明细厦⼤考研各专业指定参考书⽬明细厦门⼤学⾃2010年起已取消由研招办统⼀公布指定参考书⽬,改由各院系⾃⾏决定是否公布指定参考书⽬。

⽬前除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英⽂系、中⽂系还有公布指定参考书⽬外,其余院系均已停⽌公布指定参考书⽬。

⼈⽂学院中⽂系初试参考书⽬:“语⾔⽂学基础”考试科⽬参考书⽬:1、王⼒:《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袁⾏霈主编:《中国⽂学史》,⾼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朱栋霖主编:《中国现当代⽂学史1917-1997》(上、下册),⾼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李明滨主编:《世界⽂学简史》,北京⼤学出版社,2007年7⽉第2版。

“⽂学理论与⽂学评论写作”考试科⽬参考书⽬:1、杨春时等:《⽂学理论新编》,北京⼤学出版社,2007年1⽉版。

2、朱光潜:《西⽅美学史》,⼈民⽂学出版社1979年。

注:“⽂学评论写作”以古今中外⽂学经典名作为评论对象。

“语⾔学”考试科⽬参考书⽬:1、王⼒:《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0年。

(⾮计算语⾔学专业书⽬)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共⽤)3、叶宝奎:《语⾔学概论》(修订本),厦门⼤学出版社,2002年。

4、叶宝奎、陈明娥:《语⾔学概论学习参考》,厦门⼤学出版社,2005年。

(共⽤)5、叶蜚声徐通锵:《语⾔学纲要》,北京⼤学出版社,2006年。

(共⽤)6、黄昌宁、李娟⼦《语料库语⾔学》,商务印书馆(计算语⾔学参考书)复试参考书⽬:⽂艺学专业:1、杨春时著:《⽂学理论新编》,北京⼤学出版社,2007年1⽉版。

2、《西⽅美学史》,朱光潜著,⼈民⽂学出版社1979年版。

3、《美学》,杨春时著,⾼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选讲部分不考)。

语⾔学及应⽤语⾔学专业:1.苏新春《汉语词义学》,⼴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计算语⾔学⽅向复试⽤书)2.齐沪扬陈昌来《应⽤语⾔学纲要》,复旦⼤学出版社,2004年(共⽤)3.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唐⼤仕清华⼤学出版社2004年(计算语⾔学⽅向复试⽤书,其他同上)汉语⾔⽂字学专业: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学史》,北京⼤学出版社,2007年。

文化人类学考研笔记庄孔韶

文化人类学考研笔记庄孔韶

文化人类学考研笔记庄孔韶《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问,归根到底,也就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问。

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学一门分支学科,一方面它也要研究人,揭示人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应当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按照以往人类学家们的观点,就是要研究“未开化”民族的生存状态,后来的人类学家又拓展了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即人类学可以对世界上为数众多、在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较为先进民族的研究。

一、人类学的一般内涵1、人类学的起源(1)人类学(Anthropology)这个概念很早就已经存在,它来源于希腊文,是由“Anthropos”与“logy”构成。

前者表示“人”、“人类”的意思,后者表示“罗各斯”。

通常西方学术界往往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人类学”这个词的创立者。

(2)正式的、经常性的使用这个词开始于16世纪的拉丁文。

当时,这个词表示“与人体结构”有关。

学术界普遍认为,按照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的看法,第一次出现“人类学”这个词的著作是马格纳斯·亨德特在1501年出版的《人类是万物之灵》中。

(3)17世纪,人类学开始出现在英语世界。

1655年,在《抽象人类学》这本没有作者的著作中,给出了人类学最初的英语定义。

(4)从19世纪开始,人类学有了长足发展,表现在定义的规范、研究内容的广泛以及研究方法论的逐步确立等等。

2、人类学的含义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文化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

3、人类学的范围一般认为,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和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二、文化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

人类学通论 第四章[59页]

人类学通论 第四章[59页]

• 在印度,种姓制度原则上要求个人在本种姓中婚配,每一个婚姻、 每一个新家庭的建立都要直接贡献于种姓制度的再生产。然而有 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制度之第一种姓),有的是武士,还有 的是农人,他们中有穷有富,所有这些不同的职责、地位和财富 等级明显不是从亲属制度中产生的。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业 的生产关系和过程亦有别于亲属制度和家庭的直接再生产。
• (一)法国的生产方式论
• 结构马克思主义者梅拉索通过描述非洲古罗族世系群的生产方式, 分析从传统生产方式转移到商业化农业之新生产方式的过程,发 现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概念不适用于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 在其“经济人”的错误前提中,忽略了在一个亲族社会,个人的 身份和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天生注定的,因此,对社会关系的可能 选择受到极大的限制。
一、生产
• 马林诺夫斯基于1915年到新几内亚的特罗布里恩德岛进行研究。他发现, 一个家户生产的薯芋大概有一半要通过一种叫作巫里古卜的仪式分给丈夫 的姊妹家和其他的女性近亲。送给别人的薯芋越多,质量越好,他所得到 的声誉越高。在亚氏族之间和村落之间,甚至还竞争送薯芋以争取荣誉。 特罗布里恩德人的最引人注目的薯芋不是用来食用,被展示出来的价值最 高的薯芋,尤其是领袖摆出来的,会成为声誉和权力的象征。
• 在中国,“农民”的概念与国家制度如户籍制度等有密切关系, 即使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居住在市镇之中,其身份可能还是农 业户口下的农民。因此,对于中国乡民经济人类学的研究,更加 需要跳出单纯的经济分析。
• 在《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一文中,张小军就福建阳村经济 改革中的内卷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内卷化是克利福德·格尔茨在 《农业内卷化》一书中系统运用的概念,用来描述印尼爪哇地区一 种生态稳定性、内向性、人口快速增长、高密度的耕作,但缺少有 效技术方法和工业因子引入的传统农业经济的再置。

人类学考研笔记

人类学考研笔记

一个人类学者的形象,往往是背着行装,远离故土与亲人,不惮风雨,不避艰险,以孤往之大勇,只身一人到异民族去,做长期的田野工作,对人类终极前途进行关怀与思考。

因此,人类学者要有好的身体,能够背起行囊走南闯北;还要能够理解自身的世界,同时欣赏他人的生活。

P3~P14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新进化论、传播学派、历史特殊论、文化相对论、心理人类学、新心理人类学P14~P18整体分析理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人类学P18~P20意义探求理论: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P20~P27后现代人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中国民族学P27~P32研究方法:田野工作、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P32~P41人类学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P41~P59四个基本研究领域与文化变迁: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宗教与仪式、文化变迁参考书目《人类学通论》庄孔韶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人类学基础》朱炳祥、崔应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族学(ethnology)民族学是以民族和其文化以及文化形成的原因为研究和解释对象的一门学科。

(民族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氏族、部落、部族、民族)(文化包括历史发展规律、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习俗信仰,又可分为物质文化、社群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他定义:民族学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变化与消亡规律的学科。

民族斯大林经典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人类学概论(绪论)

人类学概论(绪论)
人类学概论
(第二版)
绪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人类学概论》
(第二版)
庄孔韶
【主编简介】
庄孔韶 人类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弗里茨博士后研究 (1990—1992);中国人 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会副会长,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著有 《教育人类学》(1989)、《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1920—1990)》 (1996)、《行旅悟道》 (2009)、 《来自中国的影视文化视角:方法论、分析与电影呈 现》 (英文版,2012)、《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 (合著,2004), 主编 《人类学通论》(2002)。出版影视人类学作品 《端午节》(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 版社,1992)等。
貌。12位著名人类学家的素描,7部出色的人类学纪录片佳作等,使学生真正体认到人类学的 博大内涵。 三是行文难易结合,深入浅出:重要概念、术语深度解说并呈点状分布,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贯 通,便于教师授课时取舍;理论分析概括性强,行文清晰,并配以 “实例解读”,有利于学生
理解的深化。
谢谢观看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于大学人类学专业课和公共课使用。特点有三:
一是涵盖了国内外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例如:重新梳理人类学理论进程;对体质、考古、
语言、影视和应用等分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突出田野工作研究取向和类别选择的指 导。介绍者多为身处该领域的亲历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二是突破一般教材纯文字静态讲述的传统,利用文字、图片、光盘等多手段展示当代人类学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通论复习资料一、人类学基础理念的重要性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问,无论从人本还是从不同地域的族群生活方式理解,人类学都处在探索人类与国民未来发展理念的重心之中。

1.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原则,可以构成一种潜在的知识储备,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建议人性与文化未来转换的方向,随时发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作用;2.人类学的知识可以提供关于国民认同的知识原则,增强人民的自信力,以及提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

二、人类学学者的素养人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推崇到田野中去汲取知识的方法。

它要求人类学学者在一个调查研究点上度过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田野生活,凭借人类学的文化透镜参与观察、撰写与展示文化。

因此,它的知识构建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经过田野工作回到书斋,再把得自于生活的新鲜知识写进书本。

人类学者要有好的身体,能够背起行囊走南闯北。

他(她)要理解自身的世界,也要欣赏他人的生活。

以平和的态度,平等的目光,去接触也许是完全未知的社区生活方式,相信不同族群人民生活方式的意义,以及他们信仰的真诚。

在这个基础上到田野中,还要经历行程和处世中的困难与挫折,经历跨文化造成的思想震荡。

三、人类学学科名称的由来从人类学的学科领域看,它的核心分支涉及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四大部分,前三部分由于国别或地理区域、学术传统之不同而有分有合,但中国的传统使体质、语言和考古的研究特化了。

在对这三个分支的研究中,人类学的理论影响依然强力地保持着。

在美国,人们偏于使用“文化人类学”的称谓,而英国习惯使用“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传到中国至今,用文化人类学的人偏多。

实际上,如果摒弃国别区域差异,这门学科最具涵摄性的称谓,以“人类学”为宜。

四、人类学是什么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以及其文化的学科。

源自于古希腊文anthropos(人或与人有关的)和logys(学问或研究)。

由古希腊文这一涵义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学”,经历了长久的演化过程。

直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另一位对人类学发生起关键作用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博尔斯。

如果说,泰勒提供了人类学理性之一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那么博厄斯的历史论刚好是反理性主义。

人类学最先发生在欧洲,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五、不同地区对“人类学”的界说由于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词汇和对“人类学”的界说也不完全一致。

以英美为主的国家,人类学指研究人类体质及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强调既要研究人类的生物属性,也要研究人类的文化属性,二者结合才能体现人类学的整体性。

民族学只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有时也称为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

以德、法和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欧洲其他国家中,人类学仅指前者有关人类体质研究的部分。

有关文化研究的部分,则被称为“民族学”(ethnology)。

他们大多认为,人类学和民族学并不是谁隶属于谁的学科,而是两个并列的独立学科。

这种学科名称和内涵上的差异是不同国家的学术传统使然,并不代表谁比谁更优越或更先进。

“ethnology”一词在中国始见于1903年,最初译为“民种学”。

1926年,蔡元培先生将其译作“民族学”,故学界一般认为蔡氏是中国民族学的创始人之一。

显然,他所介绍的是欧陆传统的民族学,这个传统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按“苏联模式”办学时,成为主导思想。

有意思的是,英美和欧陆两种不同的学术传统都先后传入我国,各有影响。

很多学者早就注意到,1949年前我国的学术机构里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交错并存的状况,指出了它们在区域分布上的南、北差异,称它们为人类学的“南派”和“北派”。

六、不同地区与传统下——人类学的领域由于人类学有不同的传统,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轨迹也不尽一致。

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广义上指后三个学科:狭义上仅指民族学。

在欧洲一些国家,人类学侧重于体质和人性的研究,与民族学是两门各不相同的独立学科,但这个传统影响的范围并不广。

在英国,通常将本学科称为社会人类学也有人将“社会”和“文化”联合起来,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在我国,由于受到欧陆、北美和苏联等不同学术背景以及中国学界内外关系的影响,在学科名称和术语的使用上一直未能统一。

七、人类学及其分支学科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学科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

1.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探讨人类文化的生物学基础。

包括两类问题,一是关于人的出现及其进化,称为古人类学;二是关于现代人类的生物性差异。

人类起源和演化或进化研究致力于探寻人类是何时何地出现的,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进化,并通过收集、分析人类及相关动物化石遗物告诉我们人类远祖何时直立行走、经过哪些演化阶段。

在我国,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科之下。

2.考古学考古学也称考古人类学,是通过人类的遗物和遗迹研究过去文化的方法,其中以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而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

和民族学一样,考古学家也总是通过研究某一特定时空的社会和文化来理解整个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前者主要研究文字系统出现之前的社会,其与史前史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考古学集中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社会,不仅是对历史记载的补充和修正,更是探索日常生活的一种方法。

3.语言学语言学也称语言人类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的历史比人类学的历史更为悠久,这两门学科发生关系始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开始时期,因为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中需要借助语言学家的帮助来研究非书面语言。

和其他语言学不同,语言人类学对非书面语言的历史、结构、语言符号的意义等有浓厚的兴趣。

和体质人类学一样,其兴趣点在历史时段上语言的变化和当前的各种变异。

由于语言现象首先是文化现象,所以,语言人类学的所有分支都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给予关注,如人们如何利用语言进行交往,信仰与价值如何影响语言,反过来语言又如何影响人们思考等等。

4.民族学民族学是研究近现代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诸如习俗、亲属制度、宗教、政治经济体制、音乐等方面的异同。

民族学还研究文化动态,即各种文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一种文化内部信仰与习俗的互动关系。

由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学,所以也将“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

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研究兴趣是比较一致的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研究兴趣是比较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传统上民族学主要以研究异文化为主,而考古学不必如此。

另外,考古学研究的是过去的人群和文化,其不能直接被观察到,只能通过人们遗留下来的遗迹与遗物加以研究;而民族学的研究是可以直接进行的,一般通过民族志的方法获取资料。

民族志民族志这种研究称为人类学田野研究,通常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生活在某个民族之中,以充分的观察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撰述翔实的民族志资料。

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不仅是观察和访谈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获得“局内”观点的过程。

人类学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参与观察。

八、人类学最基本的三个概念、最主要的研究方法1.“跨文化研究”:号召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行为。

2.“整体性视角”:是对某一文化进行全貌性的深入研究。

3.“民族志田野工作”:是以长时间的实地研究为基础,建立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

九、人类学其他的研究方法1.普同论现代人类学的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类的普通性认知,即世界上现存所有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意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进化。

所有的人群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群体都能告诉我们关于人类生存状况的重要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如何利用文化而生存。

2.全貌论全貌论又称全貌观,就是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即关注现时的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把人类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试图给出一个全貌的观点,并且给出一个“局内的”观察。

3.整合论对人类学家而言,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合论强调从社会整体看待事务,要把它放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

这样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4.适应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适应也与此对应,有体质的适应和文化的适应。

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质的适应,如身材、肤色等体质特征:二是文化的适应,如服饰、食物的加工方式、医疗体系等。

5.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也称文化相对主义。

即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要抛弃民族中心主义,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

一种行为在一种文化中是“合适的”,对其他文化未必同样合适,文化相对主义的理念,意味着将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

文化中心主义: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的文化,以自己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传统做判断,这就是所谓的“民族中心主义”。

文化沙文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的极端就是“文化沙文主义”——自认为自己所奉习俗、信仰永远优于别人的习俗和信仰,并以己之文化坐标来规范他人的行为。

十、文化的古典涵义从词源上看,汉语的“文化”一词是由“文”和“化”两个汉字构成的,“文”“化”两词连用,进而组合成“文化”一词。

它远比“文”“化”两个汉字的出现晚得多。

“文”在先秦文献中,本义指色彩交错的图形或文理、花纹。

如《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从纹理的“文”,逐渐衍生出诸如语言文字、象征符号等涵义。

“化”,化,变也。

故“化”字的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

如《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在汉语中,将“文”“化”两字组合使用,最早见于《周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之后,“文”和“化”两个汉字组合成为“文化”一词,但含义与现代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不同,是指同“武功”相对的“文治”“教化”。

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化”复合词经历了从西文经日语返回汉语的历程。

及日语借用古汉语“文化”一词来意译西方的culture,后来又返回到汉语之中,可是意义几乎完全变了。

十一、文化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和习惯”。

在目前,许多人类学家愿意接受的文化概念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

十二、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共享的;2.文化是习得的;3.文化是整合的;4.文化是以象征符号为基础的;5.文化是适应的;6.文化是变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