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孔韶人类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通论复习资料
一、人类学基础理念的重要性
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问,无论从人本还是从不同地域的族群生活方式理解,人类学都处在探索人类与国民未来发展理念的重心之中。
1.人类学的一些理念和原则,可以构成一种潜在的知识储备,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建议人性与文化未来转换的方向,随时发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作用;
2.人类学的知识可以提供关于国民认同的知识原则,增强人民的自信力,以及提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
二、人类学学者的素养
人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推崇到田野中去汲取知识的方法。它要求人类学学者在一个调查研究点上度过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田野生活,凭借人类学的文化透镜参与观察、撰写与展示文化。因此,它的知识构建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经过田野工作回到书斋,再把得自于生活的新鲜知识写进书本。
人类学者要有好的身体,能够背起行囊走南闯北。他(她)要理解自身的世界,也要欣赏他人的生活。以平和的态度,平等的目光,去接触也许是完全未知的社区生活方式,相信不同族群人民生活方式的意义,以及他们信仰的真诚。在这个基础上到田野中,还要经历行程和处世中的困难与挫折,经历跨文化造成的思想震荡。
三、人类学学科名称的由来
从人类学的学科领域看,它的核心分支涉及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四大部分,前三部分由于国别或地理区域、学术传统之不同而有分有合,但中国的传统使体质、语言和考古的研究特化了。在对这三个分支的研究中,人类学的理论影响依然强力地保持着。
在美国,人们偏于使用“文化人类学”的称谓,而英国习惯使用“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传到中国至今,用文化人类学的人偏多。实际上,如果摒弃国别区域差异,这门学科最具涵摄性的称谓,以“人类学”为宜。
四、人类学是什么
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以及其文化的学科。源自于古希腊文anthropos(人或与人有关的)和logys(学问或研究)。由古希腊文这一涵义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学”,经历了长久的演化过程。直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另一位对人类学发生起关键作用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博尔斯。如果说,泰勒提供了人类学理性之一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那么博厄斯的历史论刚好是反理性主义。人类学最先发生在欧洲,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五、不同地区对“人类学”的界说
由于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词汇和对“人类学”的界说也不完全一致。
以英美为主的国家,人类学指研究人类体质及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强调既要研究人类的生物属性,也要研究人类的文化属性,二者结合才能体现人类学的整体性。民族学只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有时也称为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
以德、法和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欧洲其他国家中,人类学仅指前者有关人类体质研究的部分。有关文化研究的部分,则被称为“民族学”(ethnology)。他们大多认为,人类学和民族学并不是谁隶属于谁的学科,而是两个并列的独立学科。
这种学科名称和内涵上的差异是不同国家的学术传统使然,并不代表谁比谁更优越或更先进。
“ethnology”一词在中国始见于1903年,最初译为“民种学”。1926年,蔡元培先生将其译作“民族学”,故学界一般认为蔡氏是中国民族学的创始人之一。显然,他所介绍的是欧陆传统的民族学,这个传统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按“苏联模式”办学时,成为主导思想。
有意思的是,英美和欧陆两种不同的学术传统都先后传入我国,各有影响。很多学者早就注意到,1949年前我国的学术机构里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交错并存的状况,指出了它们在区域分布上的南、北差异,称它们为人类学的“南派”和“北派”。
六、不同地区与传统下——人类学的领域
由于人类学有不同的传统,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轨迹也不尽一致。
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广义上指后三个学科:狭义上仅指民族学。
在欧洲一些国家,人类学侧重于体质和人性的研究,与民族学是两门各不相同的独立学科,但这个传统影响的范围并不广。
在英国,通常将本学科称为社会人类学也有人将“社会”和“文化”联合起来,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在我国,由于受到欧陆、北美和苏联等不同学术背景以及中国学界内外关系的影响,在学科名称和术语的使用上一直未能统一。
七、人类学及其分支学科
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学科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
1.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探讨人类文化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两类问题,一是关于人的出现及其进化,称为古人类学;二是关于现代人类的生物性差异。人类起源和演化或进化研究致力于探寻人类是何时何地出现的,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进化,并通过收集、分析人类及相关动物化石遗物告诉我们人类远祖何时直立行走、经过哪些演化阶段。在我国,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科之下。
2.考古学
考古学也称考古人类学,是通过人类的遗物和遗迹研究过去文化的方法,其中以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而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民族学一样,考古学家也总是通过研究某一特定时空的社会和文化来理解整个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前者主要研究文字系统出现之前的社会,其与史前史有密切的关系。历史考古学集中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社会,不仅是对历史记载的补充和修正,更是探索日常生活的一种方法。
3.语言学
语言学也称语言人类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的历史比人类学的历史更为悠久,这两门学科发生关系始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开始时期,因为
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中需要借助语言学家的帮助来研究非书面语言。和其他语言学不同,语言人类学对非书面语言的历史、结构、语言符号的意义等有浓厚的兴趣。和体质人类学一样,其兴趣点在历史时段上语言的变化和当前的各种变异。由于语言现象首先是文化现象,所以,语言人类学的所有分支都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给予关注,如人们如何利用语言进行交往,信仰与价值如何影响语言,反过来语言又如何影响人们思考等等。
4.民族学
民族学是研究近现代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诸如习俗、亲属制度、宗教、政治经济体制、音乐等方面的异同。民族学还研究文化动态,即各种文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一种文化内部信仰与习俗的互动关系。由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学,所以也将“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
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研究兴趣是比较一致的
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研究兴趣是比较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传统上民族学主要以研究异文化为主,而考古学不必如此。另外,考古学研究的是过去的人群和文化,其不能直接被观察到,只能通过人们遗留下来的遗迹与遗物加以研究;而民族学的研究是可以直接进行的,一般通过民族志的方法获取资料。
民族志
民族志这种研究称为人类学田野研究,通常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生活在某个民族之中,以充分的观察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撰述翔实的民族志资料。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不仅是观察和访谈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获得“局内”观点的过程。人类学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参与观察。
八、人类学最基本的三个概念、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1.“跨文化研究”:号召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行为。
2.“整体性视角”:是对某一文化进行全貌性的深入研究。
3.“民族志田野工作”:是以长时间的实地研究为基础,建立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
九、人类学其他的研究方法
1.普同论
现代人类学的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类的普通性认知,即世界上现存所有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意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进化。所有的人群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每一群体都能告诉我们关于人类生存状况的重要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如何利用文化而生存。
2.全貌论
全貌论又称全貌观,就是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即关注现时的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把人类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试图给出一个全貌的观点,并且给出一个“局内的”观察。
3.整合论
对人类学家而言,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合论强调从社会整体看待事务,要把它放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样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4.适应论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适应也与此对应,有体质的适应和文化的适应。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质的适应,如身材、肤色等体质特征:二是文化的适应,如服饰、食物的加工方式、医疗体系等。
5.文化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