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

第一章、概论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传统林学: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的科学。

广义的林学包括:

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辞海》对林业的定义: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 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我国现行的主要林业政策:

1、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2、提出了我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3、要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4、明确了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5、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6、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

7、以实施六大林业工程为重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6大林业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森林种类:

根据起源:天然林、人工林

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根据树叶形状:针叶林、阔叶林

根据林木组成:混交林、纯林

森林根据其用途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林木。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1、林木:又称为活立木。生长在林达到各林冠层的乔木树种的总称。

1)优势树种:森林群落中株数最多(或材积最大)的乔木树种。

2)主要树种:又称为目的树种,是人们经营的对象。

3)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往往是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

4)伴生树种:也称辅佐树种。

5)先锋树种:是指首先占据生态环境恶劣的立地上的树种。

2、下木:林的灌木和小乔木的总称。

3、幼树幼苗:林木或侵入的其他乔木树种的后代。

4、活地被物:通常是指林的草本、苔藓、地衣、真菌及匍匐状的小灌木组成的植被层。

5、层间植物:也叫层外植物。是指森林中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它们附着或攀缘在直立植株的不同部位,本身不构成一个层次。

森林的特征:1、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2、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3、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4、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相对较高

5、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林分:是指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1、树种组成:林分乔木树种种类及各种乔木所占的数量比例。

2、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称林相,也称林层

3、林龄及其结构

以林分成熟度表示林分年龄:幼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4、起源:林分的形成方式和动力。

根据繁育方式分为:实生林、萌芽林

根据形成动力分为:人工林、天然林

5、密度、郁闭度、疏密度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株/hm3。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0~1.0。

疏密度: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之比。0~1.0。

1、总生产量:森林群落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

生物量:又称净生产量。森林群落在一段时间有机物质的积累量。

2、生产力:单位面积森林群落在单位时间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

森林群落的演替:森林群落的更替和变化。

森林的地带性分布:

纬度地带性分布:不同的纬度带有不同的热量和雨量分布。

经度地带性分布:同一纬度带经度不同,距离海洋不同,降水量不同。

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的上长,温度降低。

我国森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

寒温带针叶林(大兴安岭北部)

温带针阔混交林(小兴安岭——长白山)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长白山、以南至岭、伏牛山和淮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南部:岭、淮河以南,南至北回归线南缘)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和南部沿海)

第三章

全球突出的生态问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森林效益的涵:

1、经济效益:是指被人们直接开发利用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有形的林产品的效益。

2、生态效益: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指森林在其影响所及的围产生的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

3、社会效益:森林的社会效益是指森林被人们认识、研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

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能使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从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防风固沙,护田保土:当风经过农田防护林或林带时,气流受到林木的阻挡和分割,迫使一部分气流从树梢上绕过,一部分气流透过林间枝叶,被树叶分割成许多方向不同的小股气流,风力互相抵消,强风变成了弱风。在农田防护林或林带的保护下,降低了风的危害,保护了农田土壤,并且还能提高气温,增加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农田产量。

3、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1)林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较小,一般特点是冬暖夏凉。由于林冠的作用,林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空气湿度大,日间林外热空气不易传导至林;夜间林冠又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昼夜、冬夏温差小。

2)林的地表蒸发比无林地显著减小。3)林地土壤中含水量较多,林外气体交流弱,可以保持较多的林木蒸腾和林地蒸发的水汽。4)林区上空的水蒸汽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而水变成蒸汽又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所以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4、保护环境,净化大气:1)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树木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2)吸附尘埃,树木茂密的枝叶能够降低风速,叶表面不平且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附大量飘尘。3)吸毒杀菌

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分泌出杀死多种病菌的杀菌素,可把浓度不大的有毒气体吸收。4)减少噪音,林木的树叶能够通过吸收、阻挡等作用起到减轻和阻挡噪音的作用。

5、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1)系统大而且稳定,拥有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2)为特种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质保证;

3)生物种类多,为遗传基因提供了载体。

森林的旅游价值

1、森林的美学旅游价值:

1)森林植物美。包括:色彩美、形体美、韵味美。

2)森林的动物美

林中野兽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容之一;林中鸟类种类繁多,数量大,形态丰富,羽毛绚丽,叫声婉转,令人赞美;森林昆虫五彩缤纷,翩翩穿行于林木花丛之中,惹人喜爱。

3)森林的山水美

山体受晨昏光影、季节更替以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象;森林中的山泉小溪、飞流瀑布、泾流河川、池沼湖泊、水中林影,给人美感,令人遐想。

4)森林的声音美

森林中鸟、兽、虫的鸣叫;山泉、溪流、瀑布的水声;风、雨、雪、雹吹打树木形成的林涛呼啸,构成了一曲美妙的森林交响曲。

2、森林的保健旅游功能

1)卫生保健:森林氧吧;吸收害、毒气体和杀菌;滞尘降噪;净化水体。

2)气候保健:降低太阳辐射;调节温度湿度。

3)运动保健:登山散步,吐故纳新。

4)森林疏果:天然、绿色、有机。

5)负氧离子:是指带负电荷的氧离子。

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

3、森林的科普旅游价值

1)树种特性及其价值;

2)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森林的直接效益和生态功能);

3)森林培育技术;

4)森林奇观的形成;

5)森林文化。

第四章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

我国森林经营水平低的两个主要原因——科技贡献率低和良种使用率低。

1、优良品种:遗传品质优良的品种。

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适应性、抗逆性。

2、优良种子: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及用于无性繁殖的各种营养器官。

播种品质包括:物理特性、使用特性、发芽率。

3、良种选育: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和新栽培材料的遗传改良工作。

包括:遗传理论、林木育种、良种繁育。

4、育种任务:通过提高有利的基因频变,改变林木群体结构,选育和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系列材料。

5、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

包括:选择(种源、林分、优树、无性系);引种;育种杂交、诱变、新技术)。

6、良种繁育:良种的扩大繁殖和生产过程。

包括:选择优良种源、建立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人工控制授粉。选择育种:从现有的种质资源群体中,选出优良的自然变异个体,使其繁殖后代来培育新品种。

无性系:一个亲本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所有个体的总称

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围,在自然分布区的树种称为乡土树种。外来树种:某一区域引进本区域自然分布以外的树种,该引进树种被称为外来树种。

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区或本国没有的树种,通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或本国的栽培树种。

引种意义: 1)林木改良的基本技术之一;2)多、快、好、省的良种化途径; 3)丰富树种资源、增加育种原始材料、保护珍稀濒危树种有重要意义。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1)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够正常生长;

2)不降低原有的经济价值;

3)能够用该树种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杂交育种: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个体之间,通过人工控制授粉,以获取新的优良品种。

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优良林分并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措施而营建的采种林分,目的是提供遗传品质较好的种子。

种子园:由优树的无性系和家系营建而成,以生产优良种子为目的的特种种植园。

苗圃作业方式又称育苗方式。

采穗圃: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提供优质种条和接穗的场圃。

苗木:指用于绿化造林的树木幼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裸根苗、容器苗等。实生繁殖:利用种子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叫实生苗。

营养繁殖: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收营养繁殖苗。

整地:育苗前对圃地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

苗圃轮作指在同一地块上不同树种或树种与农作物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

播种前种子处理

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种因素,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1)种子催芽:通过人为措施打破种子休眠,促使其萌芽并生根的处理措施。2)播种方法:条播、点播(穴播)、撒播。

3)苗木密度:苗木密度:单位面积或长度上苗木的株数。

4)播种量:单位面积或长度上所播种子的重量。

插条苗培育

营养繁殖: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根、干、枝、叶、芽)或组织作为育苗材料进行育苗的方法。所培育出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

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提早开花结实。

缺点:繁殖多代容易出现早衰、退化现象;大量繁殖受限制。

插条育苗:利用树木枝条或苗干的一部分作为繁殖材料(插穗),插入苗床或育苗基质中,使之生根成苗的育苗方法。

生根类型: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综合生根(皮部和愈伤组织)。

嫁接育苗: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木枝条(或芽)嫁接到抗性强或繁殖容易的植株(砧木)上,使其愈合生长形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育苗方法。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1)亲和力; 2)砧、穗生活力和生理特点;

3)环境条件;4)嫁接技术

苗木移植:在苗圃中将苗木更换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过程。

影响移植苗成长的因子:水分、养分和能量三大平衡。

容器育苗:利用各种能够装营养土的容器培育苗木。

苗木质量即苗木满足特定条件下实现造林绿化目标的程度。

第五章森林培育基础及育林技术体系

森林培育基础:森林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森林立地因子;适地适树途径;

树种选择原则与方法;森林结构调控及更新利用基础

森林采伐更新:择伐更新;皆伐更新;渐伐更新。

森林营造技术:森林立地调控;林分结构设计与控制;混交林培育;造林方法;

幼林与成林抚育;林分改造。

森林培育的实质: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刺激森林的生长发育,达到定向的培育目标。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规律

生命周期:受精卵——种子——幼苗——大树——开花结果——衰老死亡“S”生长曲线:林木生长过程一般表现为“快——慢——快”节奏,胸径、树高、根系、材积生长等均表现为这种节奏。

林木个体的4个时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衰老死亡期。

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规律:幼苗——幼树——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

森林生产力: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所生产的生物量。

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我国林业的头等任务: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扩大森林面积。

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因树因地制宜选择。

2)遗传改良:提高种植材料的遗传品质。

3)林分结构调控:密度、树种组成、种植点配置等。

4)立地选择和调控:适地适树,改地适树。

影响森林分布和林木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

1、环境因子

气候:水、热。由于水势条件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

同一热量带,纬度和地形使水势条件不同,森林组成及生产力也有差异。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小地形。再分配水势和土壤因影响林木。

土壤:林木生长的基质。种类、厚度、质地、结构、养分状况、腐殖质含量、酸碱度、土壤侵蚀度、石砾和盐碱含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等。

水文:地下水深度、季节变化、矿化度、盐分组成、积水及持续期等。

2、生物因子

植物:植被类型、结构、盖度、生长状况

动物:病虫危害、兽害、有益动物

微生物:种类、数量

3、人为活动

破坏:乱砍滥伐、清除林地凋落物、陡坡高规格整地;

改善:林地施肥、灌溉;

污染: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森林种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使树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选——选地适树、选树适地;改——改地适树、改树适地。

经济原则:所选树种能充分满足造林目的。生产性能、生态防护、环境美化。生态原则: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组织营林生产。

造林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容的一项生产技术。

整地方式:1)全面翻垦;2)带状整地;3)块状整地。

造林方法:1)直播造林;2)植苗造林;3)分殖造林。

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造林后至郁闭前的改善土壤水、肥、气、热和协调结构的措施。林地管理:松土除草、灌溉、排水、施肥、间作。

林木管理:修枝、摘芽、除蘖、平茬、间苗、接干。

抚育采伐:也称间伐。为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伐去部分幼树的措施。

包括: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

自然稀疏:随着森林的生长,部的竞争引起部分林木逐步死亡的现象。

天然次生林:天然林经采伐或灾害等严重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林分。

森林采伐更新

森林成熟后,因木材的生长量和质量下降,防护性减弱,应采伐更新(主伐)。森林主伐:对成、过熟林分进行的采伐利用。包括:择伐;皆伐;渐伐。

森林更新:在主伐或受灾森林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工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

有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人工辅助天然更新三种方式。

第六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营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造林和森林经营的区别:①经营对象不同②经营重点不同

③经营目的不同④经营措施不同林业生态工程目标:通过人工设计,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以达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良。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然林采伐;

2)大幅度调减东北、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

3)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

退耕还林的综合政策措施“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保留自然本底 2)贮备物种 3)科研、教育基地

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1、植树造林 2、封山育林

林学概论期末重点

第一章导论 1.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是一门涉及生物 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学科,包括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 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及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 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2森林的特征: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 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3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4森林分布的地段性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植被分布的三相地带性。5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种类成分丰富、层次结构复杂。 林内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发达。 乔木具板状根,林木常有老茎生花现象。 一年四季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季相不明显。 6温室效应:把气体的浓度在大气层中的增高而使地球表面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概述 1 森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增长②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③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④外来种引入 ⑤环境污染⑥自然灾害 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①建立健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②提高公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④加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 ⑤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原理指导人类的行动 3白花泡桐:埋条繁殖,根蘖繁殖

林业大学“永椿”计划实施方案

附件1 《林学概论》教学大纲 总学时:16 实践教学:不计学时 学分:2.0,其中理论教学1.0学分,实践教学1.0学分。 修读专业:全校除林学专业,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林学概论》课程为32学时或48学时专业 一、大纲内容 理论课共设置三个教学模块,包括植物学基础与森林、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模块一:植物学基础与云南森林 第一章森林的概念与功能 第一节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森林的概念、特点及植物成分等,从森林的成层次性角度,阐述森林的植物组成。 第二节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介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与效益。包括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的直接效益、森林的间接效益。 第二章森林植物 第一节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简介 第三章森林与环境 第一节森林环境因子 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第二节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森林的分布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模块二:森林培育学概论 因课程面向全校未开设《林学概论》课程的非林学专业的学生,未学习其他林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故《森林培育学》讲授中,除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外,增加部分林学、林业相关和森林培育学的知识。因此课程分三章讲授(表1)。 表1 课程内容

注:根据表1的授课内容,不同的专业,可参照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模块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 第一章基本测树因子 第二章林分调查因子 第三章森林资源概述 第四章中国及云南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 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方法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卷面(报告)成绩占60%~80%;平时成绩占20%~40%。 三、参考教材 基本教材:陈祥伟、胡海波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3月 参考教材:沈国舫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11月。 四、学时分配

林学概论课程重点汇编

林学概论课程重点 第一章概述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我国森林法关于森林的概念:指土地面积≥0.0667hm2(1亩),郁闭度≥0.2,离地生长高度≥2m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且行距≤4m或冠幅投影宽度≥10m的林带。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森林的组成:森林植物、森林动物、森林微生物和林地。 森林的种类: 根据起源:天然林、人工林 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根据树叶形状:针叶林、阔叶林 根据林木组成:混交林、纯林 根据用途: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林木;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 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功能系统。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组成结构复杂、 生物量高的一种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1、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2、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3、稳定性相对较高 4、生产力相对较高 5、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根据成熟度林分分为:幼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我国森林的纬度地带性:寒温带针叶林带(大兴安岭)——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小兴安岭——长白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华中)——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华南) 第三章主要森林树种简介 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多种多样的活有机体和生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森林地段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物种之间协同、竞争的关系,体系内能流、物流的循环,体系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保证了系统内的协调及系统与环境的统一。正是这种协调和统一,使得系统稳定。 森林内非常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有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得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和农田等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这也是混交林比纯林更加稳定的原因所在。混交树种越多,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越不易受外界影响。 2)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森林是一座庞大的基因库,森林中形形色色的生物防治是各种遗传基因的外在表现。目前全世界已经鉴定的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约170万种,其中森林内物种占60%以上。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摘要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所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进行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继电保护整定,安全分析的必要工具。 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软件的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潮流计算的程序,该程序用于计算中小型电力网络的潮流。在本文中,采用的是一个5节点的算例进行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算例的结果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迭代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MATLAB;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

目次 1 绪论 (1) 1.1背景及意义 (1) 1.2相关理论 (1)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2) 2 潮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3) 2.1节点的分类 (3) 2.2基本功率方程式(极坐标下) (3) 2.3本章小结 (4) 3 潮流计算的两种算法 (5) 3.1牛顿—拉夫逊算法 (5) 3.2PQ分解算法 (10) 3.3本章小结 (15) 4 算例 (16) 4.1系统模型 (16) 4.2结果分析 (16) 4.3本章小结 (19)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1 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研究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方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根据给定的发电运行方式和系统接线方式来确定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其中潮流计算针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正常的运行方式进行稳态分析。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在数学上是一组多元非线性方程式求解问题,其解法都离不开迭代。潮流计算方法的改进过程中,经历了高斯-赛德尔迭代法、阻抗法、分块阻抗法、牛顿-拉夫逊法、改进牛顿法、P-Q分解法等。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对潮流计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或收敛性; (2)对计算机内存量的要求; (3)计算速度; (4)计算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1.2 相关理论 所谓潮流计算,就是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各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在运行方式管理中,潮流是确定电网运行方式的基本出发点;在规划领域,需要进行潮流分析验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在实时运行环境,调度员潮流提供了

林学概论

1、林业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 内涵“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事业。”“经营培育用材林的生产事业。” 上述引证说明人们多把林业看作为挖坑栽树,伐木砍树的产业,忽视林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中国林业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辽阔国土,治理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使命。 2、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科学。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括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多学科。 3、林学在国家学科分类中的地位 国家学科分类共13个,分别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艺术学。林学是农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农学涵盖8个一级学科,分别是: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 4、林学的二级学科

林学的二级学科有7个: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 6、林学专业开设情况 全国开设林学本科专业的院校40所左右,实力最强的当属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其次有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以上8所大学的林学都是一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单位,同时也都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综合实力较强。 浙江林学院西南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 7、和林业有关的专业 本科专业: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农林经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消防工程。 植物保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研究生专业: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植物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加工工程。 [摘要] 从解放后,我国开始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此工程的实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 母树林是以大量生产播种品质和遗传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的林木种子的林分。生物肥料是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对苗木生长有益的微生物制成的肥料。 种子园是由优树的无性系或家系组建的,以大量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种子的休眠是指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不能立即发芽或发芽 良种采穗圃是为优良无性系造林提供插条和种根的采穗圃。困难的自然现象。种子休眠有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2种类型。强迫休眠。由于得不到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去劣疏伐。种子发芽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而不能立即发芽。生理休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年积温较高、有适度的降水、避免灾害性气候频发地区; 眠。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予一般的温度、水分、氧气也不能很快发芽或发芽很少。造?地形要平缓、开阔、向阳、面积较大;?土壤要土层厚、肥力中等、透气排水好、 成生理休眠的原因很,如:?种皮构造?种胚状况?抑制物质多酸碱性适宜该树种、有灌溉条件等;?园址周围应该与同种其他林分有一定的花粉 苗圃常用肥料的种类其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3类隔离距离;?交通方便,有充足的季节性劳力来源。 在苗圃中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施基肥、种肥和追肥3种。追肥是基肥和种肥的补充。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无性系种子园营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整地、确定栽植密度、 插穗生根的类型:?皮部生根。?愈合组织生。根合理配置无性系、繁殖材料准备(嫁接)和定植等。

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原:因(1)内在因素。 ?树种的遗传性。?母树状况及枝条的良种采穗圃的建立,一个良种采穗圃通常为特定的林业生产单位(林场或苗圃)服年龄。?枝条部位和发育状况。?插穗长度与粗度。(2)外界条件。?土壤温度 ?务,面积大小要适当,一般为育苗面积的1,10左右。建圃用地条件一般与育苗地土壤湿度?土壤的通气条件。相同,要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便于排灌,交通便利,劳力充足,通常 苗木质量的评定和表示方法:一般将苗木分成?、?和?级苗3个等级,?、?是合建在苗圃附近以方便繁殖材料供应。为便于管理和枝、根采集,圃地按品种或无性格苗,?级苗是不合格苗,进行分级时以地径为主要分级指标,苗高为次要指标。系分区,同一品种或无性系的植株集中种植在一小区内。采条母树的株行距以利于高床:指床面高出步道的苗床,优点,足排水良好,增加肥土层厚度,步道可用于种条生产和管理为准,树种间有所不同,一般在1 m×1 m内。采条母树的繁殖方式 侧方灌溉和排水,床面不易板结,能提高土壤温度,缺点是做床费工成本高。以埋根、扦插为主。为利于种条的大量生产,采条母树多培养成丛枝式树型,根据低床:指床面低于步道的苗床,优点是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便于灌溉,但灌水后易使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培养的树型也可以有所不同。 土壤后易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灌溉方法: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种子成熟:当种胚成长发育成有胚根、胚芽、子叶、胚轴等部分,具有发芽能力时。容器育苗的意义和技术:1.提高造林成活率2.造林季节不受限制3.节省种子4.育苗周生理成熟: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时。 期短5.便于育苗全过程机械化。形态成熟:果实具有成熟时的正常大小和颜色,种皮变得坚硬致密,种子含水率降苗木出圃有哪几个环节,起苗、分级、产量统计和包装运输。低,内部营养物质转化为难溶状态时。

林学概论论文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科:林学概论 论文题目:森林及其营造与经营班级: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

【摘要】森林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天然森林正在快速减少,所以森林的营造及其经营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目前森林所面临的危机,以及森林营造及其经营中的关键是保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森林森林营造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生态 一.森林 1.森林的概念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讲森林就是许多树木,灌木等各种植物为主体所组合成的一个大型生态系统,但联合国对于森林的定义就是:“面积在0.5公顷以上、树木高于5米、林冠覆盖率超过10%,或树木在原生境能够达到这一阈值的土地。不包括主要为农业和城市用途的土地”【1】,而我国法律上所定义的森林不只是一个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群落,还包含森林中所蕴含的各种森林资源。 2.森林的作用与功效 陆地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而森林约占陆地面积的34%,横跨了多个气候带,森林对维持整个地球的生物圈正常能量流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森林素有“地球之肺”之称,据统计,每公顷的森林可以吸收大约一吨的二氧化碳并释放约730kg的氧气,可以说是高效的天然空气净化器。而且森林对于延缓“温室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2.2保护物种多样性 森林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是无数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0%的物种都生活在森林之中,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更是占据着陆地物种总量的80%,可以说森林就是我们地球的巨大基因库。 2.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大难题,而究其原因就是对森林的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像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河流域,其森林覆盖率只有 5.8%。森林可以调节地表径流,减少降水对地面的冲刷,改善土壤水文条件。 同时在一些荒漠地区森林还能明显降低进入林区的风速,保持土壤肥力。 3.森林危机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论文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01510425 10继电二班靳鹰 作为一个结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 一、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电力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近些年,随着大规模联合电力系统的出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很多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线路和系统中间,增加了发生系统性事故和导致大面积停电的概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和损失。 因此,在现代化电力系统中,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性成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首要问题。 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就是当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到干扰后,能否经过一定的时间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进入下一个状态。 通常,根据动态过程的特征和参与动作的原件以及控制系统,将稳定性的研究划分为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和动态稳定。在本文中,我们只讨论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 1、静态稳定 静态稳定,即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其实运行状态的能力。进行静态分析,就是要应用相应的判据,确定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输电线的输电线的输送功率极限,检验在给定方式下的稳定储备。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电源送出线、跨大区或省网间联络线、网络中薄弱断面等,需要进行静态分析。而在进行静态分析时,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是功角稳定。在电力系统中,功角特性和功角曲线,是描述发电机有功功率和功角之间关系的方程和曲线。 功角是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势的相角差,其特性是,当有功输出恒定时,功角大小保持不变。功角稳定,即指系统受到扰动后,功角能恢复到原值,或稳定到一个新的值。而当功角变化时,电流和电压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功角持续变化时,将导致电流,节点电压,输出功率的持续变化。 功角变化,则意味着失步。失步分为周期性失步和非周期性失步。当发生周期性失步的时候,功角会在某点附近震荡,直到稳定于某个值;而发生非周期性失步时,功角会不断增大,同时引起系统电压电流大幅度震荡。 2、暂态稳定 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某个运行情况下突然受到大的扰动后,能否经过暂态过程达到新的稳态运行状态或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要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目的,是要在规定运行方式和故障形态下,对系统稳定想进行校验,并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以及各种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系统是否暂态稳定?暂态稳定的判据是,电网遭受每一次大扰动后,引起电力系统各机组之间功角相对增加,在经过第一个和第二个正

林学概论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林学、林业、森林的定义?林学的研究对象?森林资源的主体?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影响森林类型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世界森林资源的类型?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手段?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温室效应?联合国减排二氧化碳的举措?碳源?碳汇?碳汇交易?植物分类的方法?自然分类法?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植物检索表的种类?植物界的基本类群?藻类植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总初级生产量?生物量?食物链及其类型?物质循环的类型?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良种?苗圃的类型?种子消毒常用试剂?种子催芽的概念?催芽的方法?苗床育苗方式?播前土壤处理方法?播种方法?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过程(阶段)?苗木越冬死亡的原因?苗木防寒措施?扦插生根的机理?扦插成活的关键?插穗生根的类型?嫁接方法?影响移植苗成活的关键因子?苗木假植的作用?种子品质包括?种批概念?净度?发芽率?种子休眠的类型?种子休眠的原因(课件)?种子贮藏方法及其条件?种子的成熟过程包括?生理成熟概念?采种方法?种子调制的概念?种子安全含水量?种子生活力鉴定方法?种子干燥方法?自然干燥方法包括?林木群体生长发育阶段?森林生产力概念?立地条件、立地质量?基准年龄?立地类型?森林的立地因子包括?立地分类?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林种?森林按功能分几类?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适地适树的概念?林分结构概念?林分结构包括?林分密度?造林密度作用规律?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种植点配置方式?树种组成概念?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混交林中的树种依其作用分?混交类型和混交方法有哪些?混交比例?造林整地方式?造林方法包括?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的关键因子是?播种方法?分殖造林?分殖造林包括?林地抚育?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森林虫害的类型?森林虫害的防治措施?植物病原物传播途径? 二、简述题 1.简述层积催芽的作用? 2.简述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外界因素?内部因素? 3.简述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4.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5.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6.混交林的特点?

我对林学概论的认识综述

我对林学概论的认识 摘要: 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学科。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它是一个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林学概论则是这门学科的综合的、概括的论述。它可以作为一切未来林业工作者的知识入门,也可以成为与林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常识基础。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含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造林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许多学科,有时也可称之为营林科学*,尤其是现在对于森林的重新认识,已经把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渗透到森林经营中,重视的不是砍伐而是科学的经营手段。 Abstract: forestry is the forestry production methods (especially production) 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its associated se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basically is a application discipline. Forestry is the study of how to realize the forest, cultivating forest,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forest application subject, it is a very broad field of knowledge. Overview of forestry is the

《林学概论》考试大纲

《林学概论》考试大纲 (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00分) 一、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马履一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林学概论》编制而成。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林木良种生产 1母树林的疏伐改建技术 母树林的概念。 1.1母树林的林分选择 1.2选留母树与疏伐改建技术 2林木种子园营建和管理技术 种子园的概念。 2.1种子园及其主要类别 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苗种子园的概念。 2.2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 2.3无性系种子园营建 种子园的营建、栽植密度的确定、无性系间的配置、苗木准备、整地与定植。 2.4种子园管理 3良种采穗圃 采穗圃、良种采穗圃的概念。 3.1良种采穗圃的建立 3.2良种采穗圃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 1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基础 1.1林木结实间隔期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丰年(或大年)、欠年(或小年)、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概念。形成林木结实间隔期的主要原因、缩小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措施。 1.2种子成熟与种子采集和贮藏的关系 种子成熟的概念。 1.2.1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的概念和特点。与种子采集和贮藏的关系。

1.2.2形态成熟 形态成熟的概念和特点。与种子采集和贮藏的关系。 1.2.3种子成熟的外部特征 1.3林木种实类型与种实调制 球果类、干果类、肉质果类。 1.4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4.1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 树种特性与寿命(种皮结构、种子内含物、种子含水量)、种子成熟度和健康状况。 1.4.2影响种子生命力的环境因素 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气条件、生物因子。 2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技术 2.1种子采集技术 2.1.1制定采种期的原则 2.1.2采种方法 树上采集、地面收集和伐倒木上采集等方法的具体内容。 2.1.3种子登记 2.2林木种实调制技术 林木种实调制的概念。 2.2.1球果的脱粒 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加热干燥法的具体内容。 2.2.2干果类的调制 2.2.3肉质果类的调制 2.2.4净种及种粒分级 2.3种子贮藏技术 2.3.1干藏法 干藏的概念、普通干藏法和密封干藏法。 2.3.2湿藏法 湿藏的概念、湿藏方法。 第三章苗木培育 1苗木培育的理论基础 1.1苗圃土壤耕作的作用 1.2苗圃常用肥料种类与施肥的意义 施肥的概念。 1.2.1肥料的种类

林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导论: 1、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森林有关的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经营的学科。涉及生物 学、物理学、经营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综合而复杂的科学。 研究对象:森林的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因子、森林生态群落。 2、林业:指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 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3、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臭氧层的损耗与破坏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酸雨蔓延 ⑤森林锐减 ⑥土地荒漠化 ⑦大气污染 ⑧水污染 ⑨海洋污染 ⑩危险性废弃物越境转移 4、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柴、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等。 5、我国林业的现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为18.2%,仅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2005年公布)。 二、森林及其分布: 1、森林的概念: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的木本植 物群落,同是也包括其他生物在受环境的制约同是又影响或改造环境形成的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的特征: ①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 ②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 ③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④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相对较高 ⑤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3、林分的概念:林分指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单纯林多半是在生境较差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混交林通常是在生境较好的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 4、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气候、土壤等因素是导致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多 样化的主要因子)。 (1)水平地带性: ①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条件在纬度上有规律的变化,森林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到 高纬度的有规律分布,主要由纬度的热量差异所致。 ②经度地带性:在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由沿海到陆降水量一般逐渐减少,因此在同 一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2)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大山体的森林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 的垂直地带性。在一定围,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风速增大、太阳辐射增

林学概论作业

林学概论结课论文 浅析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 姓名:王俊霖 学号:1308101099

摘要: 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其担负了优促进经济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0.128 hm2,是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21.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为9.048m,为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12.5%;森林覆盖率为16.55%,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因此,中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林业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发展生态经济林和非公有制林业、注重推广林业标准化以及重视人工林的地位等方面,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引言: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将从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阐述和分析本文观点。 正文: 1、中国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 1.1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小 中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第5位,森林

蓄积量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扎伊尔.印尼之后,列第7位。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0.128 hm2,是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21.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为9.048m?,为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12.5%;森林覆盖率为16.55%,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世界平均为25%)。中国专家学者估计,这种情况在长期内很难改变,未来森林面积只能达到2.522亿hm2,即森林覆盖率达到26.3%(蓄积量达211.37亿m?),接近现在的世界平均水平,但在人均森林资源占有值上仍相当于现有世界水平的40%以下。 1.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 中国的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均,西部地区在整体上远远落后于全国。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但青海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0.35%,西部的其他省份如新疆.宁夏.甘肃的森林覆盖率分别只有0.79%.l.54%.4.33%;而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6省区森林面积就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1.27%;南方10省(区)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8.22%。这是导致生态环境未能得到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现有林木资源中,商品林比重较大,生态林.防护林较少。 1.3天然林破坏严重,对森林资源的认识片面 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功能.价值的认识是十分模糊的。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其征税功能和承载功能,以及能够在市场上反映这些功能的直接价值-----经济价值,而忽视那些不能直接在市场上体现的功能和价值。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当时国民经

张梨梨林学概论重点

林学:研究森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结构功能,对森林进行培育、管理、保护与利用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学科,它是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森林:一种植被类型。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具有一定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边环境的生物群落 郁闭度:林冠层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也称林冠层盖度,是描述乔木层树冠连接程度的指标。 郁闭度=被树冠覆盖的样点数╱样点总数(总冠幅╱样方总面积) 林地:用于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 森林的作用和效益: 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柱 (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地球生态系统的基因库、地球生命系统的能量库) 2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调节中枢 (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风固沙作用、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维持碳平衡,调节全球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3、森林是国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双名法:每种植物名称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有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常用形容词,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完整的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乔木: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 灌木:不具有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主干不越过3米。沙棘、沙柳、小叶锦鸡儿等枝条:着生叶、花、果等器官的轴。枝条的构造可分为:节、节间、叶痕、维管束痕、皮孔、髓。 裸子植物的特征; 孢子体特别发达、具胚珠,形成种子、形成球花、配子体退化,完全寄生孢子体上、雄配子产生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具多胚现象 被子植物的特征; 具有真正的花、具雌蕊,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和分化、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例出松科、柏科、蝶形花科、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蔷薇科、胡颓子科、无患子各3 个树种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

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林学: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林分: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植物的双命名法:目前统一采用的林奈倡用的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属名+种加词(种名或种区别词)+定名人(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全为小写)桃树Prunus persica Batsch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种群: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 五大成土因素:气候-climate、母质-parent material、生物-biology、地形-topography、时间-time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 引种: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 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种子园: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园: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实生苗:利用树木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在田间通过播种的方式培育的苗木。 催芽:

林学概论论文

林学概论论文 随着城市污染的日益严重,我们不得不又重提环境保护这个老话题,而现在出现了许多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的措施,这样我倍感欣喜,本篇论文的主旨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样使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加美好,我们的林学取得了哪些令人鼓舞的进步。 首先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是城市森林这是概念。“城市森林”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与加拿大,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学科。关于它的范围和层次划分以及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但可概括为“人为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城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城市森林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其组成部分总体可概括为郊县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郊县绿化主要包括近郊、远郊(县)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防护林、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用材林、环城林带等天然林、次生林与人工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包括市区内的公园、小游园、植物园、城市道路绿地、水域绿化、水体绿化、公共场所绿化、居民区绿化等次生林及人工群落。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以及美化景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阐述城市森林为人类带来的效益。 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 城市森林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杀灭空气中分布的细菌,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再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 绿色植物能扩大空气负氧离子量,城市林带中空气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城市房间里的200—400倍。据测定,城市中一般场所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1000个/cm3一3000个/cm3,多的可达10000个 /cm3—60000个/cm3,在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飞水潭瀑布右侧面3米的高处,空气负离子含量可高达105600个/cm3;而在城市污染较严重的地方,空气负离子的浓度只有40个/cm3一100个/cm3。北华大学的王洪俊的研究表明,以乔灌草结构的复层林中空气负离子水平最高,空气质量最佳,空气清洁度等级最高,而草坪的各项指标最低,说明高大乔木对提高空气质量起到主导作用。 城市森林能有效改善市区内的碳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城市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状况,缓解或消除局部缺氧、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国内学者对北京近郊建成区城市森林的研究表明:城市森林日平均吸收二氧化碳3.3万t,释放氧气22.3万t,蒸腾吸热4.48亿J/hm2.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滞尘功能。1995年北京市近郊区居住区绿地总滞粉尘量2170t。平均每天滞尘量5.95t。 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湿度,减弱噪音 城市近自然森林对整个城市的降水、湿度、气温、气流都有一定的影响,能调节城市小气候。城市地区及其下风侧的年降水总量比农村地区偏高5%一15%.其中雷暴雨增加10%一15%;城市年平均相对湿度都比郊区低5%一10%左右。林草能缓和阳光的热辐射.使酷

林学概论思考题参考复习资料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试 卷 课程 林学概论参考答案 2010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一、 名词解释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集合体)。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种间竞争: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 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功能单位。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食与被食的关系,能量依次传递的关系。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大多是多种生物之间的网状关系。 营养级:是指在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森林演替:在一定的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生物群落:

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也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引种驯化:是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选择育种:是指从林木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和鉴定,培育出适于栽培推广的新繁殖材料的方法。 种子园:是由人工选择的优树无性系或子代家系为材料建立起来的。 杂交:是指不同基因型材料结合,实现基因重组而产生杂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将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或利用天然杂交,通过选择和鉴定,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的过程。 无性系育种:是指从天然或人工育成的杂合群体中,通过选择和测定得到优良无性系,并以无性繁殖的手段加以推广应用的育种过程。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林学概论复习提纲

1、绪论 (1)林业、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2)国内外林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森林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1)森林的概念、森林的特点、森林的植物组成。 (2)林分的概念、林分的特征、森林标准地调查。 (3)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森林功能效益的计量与评价。 3、森林植物 (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分类系统和分类单位。 (3)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 (4)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5)中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种类。 4、森林与环境 (1)森林环境因子。 (2)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3)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的森林植被分布 (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评价与保护。 5、林木遗传改良 (1)林木遗传改良的概念、任务、途径、特点。 (2)林木良种选育传统途径:引种、种内变异选择、杂交育种。 (3)林木良种生产: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 6、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全章内容) (1)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 (2)苗木培育的理论与技术 7、8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造林施工技术 (1)造林的概念 (2)人工林的概念 (3)人工林的种类 (4)造林地的概念及种类 (5)立地条件、立地因子、立地质量、立地质量评价、立地分类、立地条件类型(6)适地适树的概念、标准 (7)适地适树的途径 (8)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9)造林密度、经营密度、合理密度

(10)确定人工林密度的原则 (11)种植点的配置 (12)人工林树种组成、纯林、混交林 (13)营造混交林的意义 (14)树种间作用方式 (15)混交类型 (16)混交树种选择的原则和具体条件 (17)混交方式 (18)种间关系的调节 (19)造林地类型 (20)造林地清理方式、方法 (21)整地的作用、方式、方法 (22)造林方法 (23)幼林抚育管理 9、10 森林经营和森林健康 (1)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 (2)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3)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4)人工修枝 (5)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 (6)次生林的概念、特点、分类、经营原则和措施(7)森林健康的实质 (8)健康森林经营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