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技术工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专业工种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及应用即看懂并学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内容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和查阅有关表格。

2.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绪论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2. 懂得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一、互换性的概述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寸在允许的范围内;形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位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面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前期课程:《机械制图》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具有在机械设计中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技术要求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讲课、实验、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2、比较确切地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

3、能够正确查阅公差表格,掌握各项公差的标注方法,正确理解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

4、一般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初步具备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1、具有识别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的能力。

2、具有使用常用计量器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3、具有零件的精度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内容要点: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互换性与设计、制造、使用诸方面的关系。

标准化的重要性、我国标准化与测试技术的概况、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本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特点。

2、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内容要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与配合、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教学要求: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制定的意义;理解公差与配合各基本术语和定义及其相互运算关系;掌握尺寸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查表方法;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和孔配合的选择原则。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基本术语和符号1.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1.5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素材1.6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基本术语和符号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尺寸公差配合偏差符号表示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2.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分类3.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基本公差配合标准公差配合特殊公差配合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3.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误差4.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4.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五章:尺寸测量5.1 教学目标掌握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5.2 教学内容尺寸测量原理尺寸测量工具尺寸测量方法尺寸测量误差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5.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1 教学目标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

学会阅读和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

6.2 教学内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阅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图样分析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样素材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图样阅读练习第七章:表面质量7.1 教学目标掌握表面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熟悉并能够运用技术测量方法来检测和控制尺寸公差。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

2. 公差配合的等级:IT、JT、MT、HT、ST。

3.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标注。

4. 技术测量方法: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

5.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仪、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的等级、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及应用。

2. 难点:公差配合的计算、技术测量方法的运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公差配合的等级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讲解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标注。

4. 第四课时:介绍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5. 第五课时: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产品中的配合实例,引发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等级的选用原则,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公差配合的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案例,让学生学会公差的标注和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练习,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5. 总结与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知识点,布置复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配合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选用能力并受到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3、会正确查用有关公差表格,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对图样上的常见公差配合应能正确解释和正确标注;4、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调整使用知识;5、初步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知识。

二、教学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绪论重点、难点:重点讲述互换性、标准化及优先数。

1、互换性概述;互换性生产的实现;本课程的任务。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会查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内容: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尺寸公差及其公差带、公差带图、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配合公差。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熟悉公差配合国家标准,会查用标准内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 配合;一般公差。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选用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公差配合。

内容:配合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

第四节尺寸的检测教学要求:会使用普通量仪。

内容:普通量具的选择;尺寸测量方法;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标注方法。

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第一节概述教学要求:明确有关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内容: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将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熟悉基本术语和原理。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本术语和原理介绍。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公差配合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2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熟悉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演示法:展示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践,加深对测量误差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从制图基础以及其他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测量技能,为进一步应用公差标准及掌握测试技术打下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堂面授、实验、学生自学、作业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1、建立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公差配合标准及其应用:明确本门学科的基本观点,确切了解并熟悉互换性方面的基本术语,能看懂并绘制公差与配合图解,熟悉园柱公差与配合制的结构、规律、特征及基本内容,知道各种公差制的特点与主要内容,知道选择公差与配合原则的方法,并会应用公差表格,能正确进行图样标注。

2、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一般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车间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原理,有初步的测量操作技能,能够分析测量误差与处理测量结果,并会设计检验园柱形的量规。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另件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

前三门课为先行课程,机械另件为并行课程,并在零件课程设计中应用之。

后续课程为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课程,并逐步在各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中应用。

四、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重点:互换性的意义及术语,测量误差与测量原则以及公差制的结构特点与基本规律,形位公差的基本原则,粗糙的选择,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齿轮传动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和建立尺寸链。

2、课程难点:术语的实质及相互联系,测量结果处理,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齿轮传动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和建立尺寸链。

3、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立宏观测量与实际误差、微观测量与实际误差的理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键联结的种类和用途、公差与配合的特点及其在图样上 的标注。了解花键联结的种类和用途、定心方式,矩形花键公差与配合特点 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十一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检验(支撑课程目标 2、3、4) 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 齿轮加工误差概述 3. 运动准确性评定指标及检测 4. 传动平稳性评定指标及检测 5. 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6. 齿轮啮合侧隙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7. 齿轮安装误差的评定指标 8. 齿轮评定指标的精度等级及选择 9. 齿轮副侧隙 10. 齿坯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11. 齿轮精度的标注 12. 齿轮精度设计示例
要求学生:了解具有齿轮和齿轮副必须满足的四项使用要求;通过分析 各种加工误差对齿轮传动使用要求的影响,理解渐开线齿轮精度标准所规定 的各项公差及极限偏差的定义和作用;初步掌握齿轮精度等级和检验项目的 选用以及确定齿轮副侧隙的大小的方法;掌握齿轮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三、实验内容
序 实验名称
主要内容
支撑课程 是否必 学
求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常用测量仪器。了解测量误 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几何公差及检测(支撑课程目标 2、3、4) 1. 几何要素分类 2. 几何公差特征项目及其公差带的特点 3.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4. 形状公差带 5. 方向公差带 6. 位置公差带 7. 轮廓度公差带 8. 跳动公差带 9. 公差原则 10. 几何公差选择 11. 几何误差的检测
二、教学内容 绪言(支撑课程目标 1 和 2) 1. 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 2. 互换性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3. 极限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计量技术发展简介 4.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要求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发展、计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淮海技师学院《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适用专业:数控加工专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起着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2、课程任务和要求通过讲课、作业、检测、实训等教学环节,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某些极限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量仪,掌握典型的测量技术;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尺寸链的概念及它们的计算方法,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则为讲辅结合,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借助实验手段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实验课则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试验后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习题要求:通过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巩固和加深概念。

为此,课后必须布置适量的习题。

还需要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演示,可以使两种方式的长处得到发挥。

3.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学等。

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理论实例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理论印象。

4.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作业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布置大量的上机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认真批改作业,杜绝抄袭。

布置1-2次大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精心编制电子教案:精心编写了配套的PowerPoint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测量技术基础介绍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类型解释基本尺寸、基准和公差配合的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2 公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例说明如何计算上下公差和总公差。

2.3 配合的确定讨论如何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确定配合。

解释配合公差和过盈配合的概念。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形位公差在保证零件位置和运动中的作用。

3.3 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应用讨论尺寸和形位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不同粗糙度等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工具。

讨论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表面粗糙度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

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2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

5.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解释和应用测量数据。

第六章:测量方法与技术6.1 测量方法的分类解释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区别。

讨论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

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加工认识实习》等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它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测量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配合、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加工误差与公差: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的种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公差的范围内,零件就可以实现互换性。

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与公差。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的种类及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2)了解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及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

(3)了解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4.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的计算方法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3. 实际案例: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1. 导入新课: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讲解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偏差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评价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计算和实际测量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价其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作业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配合制度:如H series、J series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配合制度及其应用。

2. 精密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三坐标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利用测量工具和仪器,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公差配合的分类(1)间隙配合;(2)过盈配合;(3)过渡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及其计算;(2)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6.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先修课程机械基础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绪论(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好处、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条件。

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及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互换性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介绍互换性概念及其作用2、讲解技术标准制订过程及其种类、作用3、补充机械常用长度单位毫米、微米的有关知识(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互换性,技术标准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对强制性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五)思考题1、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技术标准有什么作用?第二单元尺寸公差与配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发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学生应知道设计要按标准规范。

检测要按图纸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对孔、轴公差带与配合难点:公差带位置,极限尺寸状态下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及最大最小过盈量,本章术语较多。

(三)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3、尺寸到18孔、轴公差带与配合4、配制配合的概念、末注公差有关知识。

(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对小于18及大于500尺寸公差也作了相应介绍,学生应掌握表格查找方法,熟悉标注方法。

《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液压技术应用、工业工程总学时: 50其中:理论讲授课时 30 学时,实验课时 20 学时,技术测量基础在实验室上课。

学分数: 2.5机电教研室执笔者:杨好学编写日期: 2003 年 5 月 17 日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的性质:互换性原理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前者属于标准化范畴,后者属于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必修)。

(2)本课程的目的:要掌握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公差表格的应用,理解各章的重要定义和基本公式,对于最新的国家标准一般的了解;要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误差和公差之间的必然联系,了解光学量仪的使用方法和检测原理。

(3)本课程的任务:从互换性原理的角度出发,始终围绕着误差与公差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与制造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值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2.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零件与原理,机工实习后开设,它的后续课程是刀具原理、机床等专业课,它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技术测量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4. 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课程质量标准是培养学生既要掌握互换性原理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测量方法(常用量具),理论课的成绩为考试,实验课采用单独考查方式,考试采用百分制。

5. 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理论课采用讲授、作业、辅导、测验等手段,测验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尺寸公差讲完后,测互换性原理和尺寸公差应该掌握的内容。

第二次是在表面粗糙度后进行,考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内容,因为这四章是国家的基础标准,应该重点掌握。

测验在课外进行,公差实验采用单独考查,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目的讨论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配合的分类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解释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讨论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解释公差配合图表的阅读和理解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3.1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特点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2 测量方法和步骤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测量步骤的安排和执行3.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讨论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方法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4.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4.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设备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5.1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介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5.2 三坐标测量机(CMM)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讨论三坐标测量机在复杂零件测量中的应用5.3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光学测量技术在快速原型制造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和影响6.2 公差配合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分析公差配合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6.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解释不确定度评估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解释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的概念讨论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2 配合设计与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介绍配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解释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的特点和应用7.3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实例分析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讨论公差配合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8.1 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介绍生产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8.2 过程控制与测量技术解释过程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讨论测量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和作用8.3 测量技术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测量技术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的作用讨论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第九章:非经典配合与特殊公差9.1 非经典配合的概念解释非经典配合的含义和特点讨论非经典配合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9.2 特殊公差的概念和应用介绍特殊公差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特殊公差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实例9.3 复杂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讨论复杂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挑战和考虑因素介绍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第十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应用讨论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作用和趋势分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10.2 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解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精密测量技术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10.3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掌握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原则难点一: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配合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等级和系列的选择依据重点二: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的正确执行难点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技巧重点三: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掌握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难点三: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理解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掌握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四: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其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熟悉三坐标测量机(CMM)和光学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难点四: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分析测量误差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学习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