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和交流,增强语言建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展示,提升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青青园中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背景,体会古诗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举例:通过学习《古诗十九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感受古诗的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
(1)古诗韵律的辨识: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的平仄韵律,对古诗的音韵美感知不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如韵律、对仗、意象等。这些元素是构成古诗独特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古诗《静夜思》。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诗在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上的巧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欣赏并解读《古诗十九首》中的五首经典作品:《青青园中葵》、《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静夜思》、《春晓》。
2.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的韵律、对仗、意象等核心知识,如五言、七言绝句的特点,平仄韵律的辨识,对仗的运用等。
举例:《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为五言绝句,平仄韵律明显,意象生动。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苑漫步
课时目标
学习欣赏、演唱古诗词,在反复吟诵中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
01
魅力。(重点)
02 学会制作诗集,学会抒写自己对古诗词之美的独特感悟。(重点)
培养诵读古诗词的习惯,提升文学综合素养,提高交流与合作的
03
能力。(难点)
导入
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绚烂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际,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 或鞭鞑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 无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百花园,在缤纷的唐诗奇葩中尽情徜徉。
_(_示__例__)古__诗__词__诵__读__比__赛__圆__满__结__束__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 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 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 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木 兰:我看只有我女扮男装替爹爹出征了。(兴奋地)嗯,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就去 买骏马和骑马必需品。 木兰娘:(爱怜地看着懂事的女儿)唉! 幕落
【三】
分门别类辑古诗
1.确定专题,选择古诗。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搜集古诗,将这些古诗按照一定 的顺序排列汇总,围绕专题进行筛选。
2.注释评点。给每首诗作注释,并合作完成相关的赏析和点评。 3.编辑成集。给诗集取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然后设计版式、插图、封面等, 形成一本完整的诗集样式。 4.交流分享。分享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 补短。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教学重难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策略1.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综合性学习贯穿单元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在单元教学之初,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以便学生有序安排自主学习活动。
2.以生活为基础,初探中华传统节日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插图、泡泡框和表格,打开思路,通过充分的交流,让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以及用哪些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为开展课外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3.针对问题及时干预,加强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践,可以设计活动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把学生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中,提醒还没有收集资料的学生赶快行动。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确定主题,明确方法1.交流传统节日及习俗。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三首》,知道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2)学生交流。
2.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
中华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1)这么多传统节日,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由此来确定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根据节日为小组取名,如端午节习俗组、清明节习俗组、春节习俗组、中秋节习俗组……(2)小组讨论: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时要注意什么?又如何记录呢?(3)交流反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课件)综合性学习 我爱你,汉字
活动方法
1 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2 认真阅读“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发展变
化及悠久历史。
3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研究活动计划,做好人
员分工。
4 各小组可围绕活动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5 每项活动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制订活动计
划;开展社会调查或搜集活动;组内交流、整 理与展示。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 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 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 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 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西方各个国家 并不承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直到在 20世纪初发现甲骨文,才把中国的历史 延续到3000年以前。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近视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小组发现,女生的近视人数有6人,占
女生人数的25%;男生的近视人数有11人,占男生人数的
47.8%。一共近视的人数是17人,占全班同学的37%。有
29个同学没有近视。具体情况如下表:
五(1)班近视人数的调查表
全班人数
46人
女生近视人数
6人
男生近视人数
三、整理资料
1.各组成员将搜集的资料汇集起来。
2.梳理筛选资料。 (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 (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 (3)要注意资料中是否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 3.反复阅读,交流搜集资料中的收获。
四、交流写法
研究报告的写法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 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学案答案:二、活动过程活动三古诗中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古诗中的思乡(亲)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活动四(一)色彩: 1、青 2、青、白 3. 白、绿、红 4 紫、红5、青青6、碧、红(二)植物: 1、桂 2、菊 3、松 4、桃 5、烟柳 6、红杏(三)动物: 1、鸟 2、鱼 3、燕 4、蚕 5、蜻蜓(四)地名 1、洛阳 2、白帝 3、三秦 4、姑苏 5、扬州(五)成语①不拘一格②怒发冲冠③青梅竹马④心有灵犀⑤山重水复、柳暗花明⑥剪烛西窗⑦老骥伏枥⑧悲欢离合活动五1.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还可以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追求;幸福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三、学以致用综合学习一(1). 妙趣横生演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争先恐后接古诗、浓浓画意配古诗、妙笔生花改古诗……)(2)思乡集(3)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4)这句诗蕴含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5) A 、D(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案一、简述部分本次教学活动是基于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主题为《汉字真有趣》。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结构特点,增强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对汉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汉字的趣味性展开,包括汉字的构造、演变历程、有趣的汉字故事以及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策略:采用综合性学习方法,结合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总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构造原理,难点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本次《汉字真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将带领学生们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教学目标b. 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a.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让学生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感受。
a.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b. 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1. 知识与理解: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了解汉字的构造特点和基本笔画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到现代简体字,让学生了解汉字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思。
3.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综合性学习》。
2.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
3.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讨论。
三、教学难点
1.协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准备
1.课本《语文》下册。
2.课文《综合性学习》分发资料。
3.测验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学生依次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 操练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对话演练。
4. 深化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5. 拓展
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应用课文中的内容。
2.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相关练习。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以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综合性学习》这篇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中所描述的汉字的有趣之处。
2.能够掌握本课所学汉字的读音和书写。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汉字。
4.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描述的汉字的有趣之处,掌握所学汉字的读音和书写。
•难点:通过综合性学习,将所学汉字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电子白板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4.汉字卡片或挂图5.教学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老师复习上节课所学汉字。
2.介绍本课主题《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
学习(35分钟)1.展示课文,让学生阅读理解。
2.分组讨论,总结文中对汉字的描述,感受汉字的有趣之处。
3.老师解释生词及生字,并板书。
活动(1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动手书写本课所学汉字。
2.学生拓展一些相关的汉字,加深印象。
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背诵生词及生字,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习(35分钟)1.学习新课内容,了解更多汉字的趣味知识。
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出题考核汉字知识。
活动(10分钟)1.进行互动游戏,加深对汉字的印象。
2.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写的“有趣汉字小故事”。
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整理好作业学习材料,准备下节课复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得到了加深,对汉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但教师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部分汉字的书写和发音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复习。
六、延伸阅读:1.丁健. (2017). 《汉字真有趣: 带你认识汉字的乐趣》. 北京出版社.2.王芳. (2019). 《汉字:具有神奇、有趣和心理立体性的艺术》. 人民日报出版社.以上为《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案内容,希望本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增强对汉字的兴趣和理解。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演变及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掌握一些常见汉字的构造规律,提升汉字书写的技能。
3.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
•分析汉字的组成结构,探究汉字的奥秘。
•学习常见汉字的构造规律,让学生明白汉字书写的技巧。
第二课时
•进行有趣的汉字游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练习书写一些常见的汉字,加深对汉字构造规律的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部首”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部首在汉字中的重要性。
•练习通过部首查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查字能力。
•进行相关的练习和活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游戏化教学:利用有趣的游戏方式教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估
1.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
2.书面作业评价:通过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汉字构造规律的掌握情况。
3.小测验评价:组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之活动准备
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之活动准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充满了新奇与挑战。
而要让这次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充分的活动准备必不可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活动的主题。
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可能围绕着传统文化、节日习俗或者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展开。
确定了清晰的主题,才能让后续的准备工作更有针对性。
在明确主题之后,要做好资料收集的工作。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可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观看有趣的纪录片或者上网查阅简单易懂的资料来获取信息。
比如,如果主题是传统节日,那么可以收集关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特色美食等方面的资料。
接下来,要准备好展示的道具。
这可以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来决定。
比如,如果是介绍传统手工艺品,那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现场制作并展示;如果是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准备一些小卡片,写上关键的情节和人物,帮助更好地讲述。
为了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准备一些多媒体素材。
例如,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
比如,关于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表演视频,或者是美丽的传统建筑图片等等。
这些素材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增强视觉和听觉的效果。
小朋友们自身也要做好知识储备。
他们可以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
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用自己的语言能够讲清楚。
还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进行练习,增强表达的自信和流利度。
老师在活动准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老师要提前规划好活动的流程和时间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紧凑有序地进行。
同时,老师还要为小朋友们准备好活动的场地,保证环境整洁、舒适,并且具备展示和交流所需的条件。
此外,小组分工也是活动准备的重要一环。
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成不同的小组。
比如,有的小组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有的小组负责制作展示道具,有的小组负责现场讲解等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演变,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爱好;2.掌握一定数量的偏旁部首、常用字,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字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字观察能力,提高文学素养;4.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演变;2.掌握一定数量的偏旁部首、常用字;3.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与爱好。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字能力,鼓励学生多写字多读书。
四、教学准备•纸笔、教材、课件、图片展示;•制作好的活动材料;•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汉字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好奇;2.学习偏旁部首:辅助教材展示,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3.学习常用字:通过互动教学、板书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字;4.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复习总结,激励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
第二课时:写汉字1.复习偏旁部首与常用字:通过游戏等活动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2.模仿书法:展示书法作品,讲解汉字的笔画结构和书写技巧;3.课堂练习:指导学生练习汉字书写,纠正错误,提高书写质量;4.作业布置:布置书写任务,要求学生在家练习书写,强化汉字功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围绕“我爱你汉字”这一主题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知识,提高汉字识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字观察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书写能力。
七、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字,提高汉字识字水平;2.组织汉字书法比赛或展示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3.利用多媒体或互联网资源,拓展学生对汉字的了解与应用。
八、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书写质量等进行评价;2.作业及考查评价:通过书写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3.学期总结评价:结合课程要求,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开展,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串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做准备。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能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整改建议。
1.综合性学习贯串单元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在单元教学之初,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以便学生有序安排自主学习活动。
2.在了解了可以从哪些渠道收集资料,重点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践。
3.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了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我们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从而为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做好准备。
4.展示前,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评价展示活动成果的标准,依据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展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从他人的展示中得到的收获说清楚,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对他人的展示情况做出评价。
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
(扫描本课二维码,下载配套PPT课件)4课时1.学生能够说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
2.学生了解我国一些节日的习俗及饮食等基本情况。
3.学会借用图书、网络等工具查阅想了解的内容。
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生1:老师,我知道,有除夕、春节。
生2:还有端午节、中秋节。
可以让学生带来节日里拍的照片和同学分享。
学生汇报中国的传统节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2.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3.提高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4.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二、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意义;•通过欣赏多首诗歌,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相关诗歌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课堂环境:整洁明亮的课堂环境;3.学生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诗歌,做好预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诗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打开新课的序幕。
2.学习新诗歌(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内涵。
3.诗歌欣赏(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欣赏活动,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展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欣赏和解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较为肤浅。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对诗歌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同时,我还需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继续阅读相关诗歌,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扩展阅读1.鲁迅《雨巷》2.李白《静夜思》以上就是本文对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带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第三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传授给学生办手抄报的一些知识,初步具备办手抄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秋景的情趣,初步具备鉴赏书写秋景的能力。
3、整体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
过程与方法1、鼓励学生走出课题,投入自然,领略自然。
2、引导学生见景生情,寓情于景。
3、榜样带领学生尝试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融入爱憎之情情感与价值1、通过动脚、动眼、动心、动口、用耳、动手,创造作品,认识自我能力,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获2、得对生活、自然的理解认识。
3、赏景与赏人相结合,引领学生人格向真、向善、向美。
教学设想:此课是意在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其行动能力;把课内与生活,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把好动的青春期孩子引导到高雅情趣的活动中去。
通过搜集资料,借鉴他人作品获得一些写作的启示;通过亲自体验生活,获得写作的灵感;通过办报实现与其他学科、其他同学的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一段音乐《秋日私语》这首音乐叫《秋日私语》请用一个两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这段音乐或者来谈谈你的心灵对这段音乐的体会。
奔放、缠绵、激情、深沉、清幽、火辣、新奇、多愁、澎湃、寒骨。
一场热情的炫舞。
一首绵延的歌。
一件鲜红的花衣。
二、手抄报三、引:这些就是属于秋天的特征。
周末作业拿出来。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办报要求:1、以秋为主题,拟出个性化的标题。
2、必须走进秋天的田野、山岗去感受秋天,写一段的秋景抄在报纸上。
3、收集的资料,必须是完整的作品,长了一点的需做合理的减缩。
不够填满版面的用尾花填上。
互动:1、说报名3人2、读作品2人3、前后交换报纸,展示报纸4、我们请书法老师林志彬帮助整理全部贴于报架栏,以向校友推荐你们自己,同时得到全校的师生的帮助指正,同时也抛砖引玉。
从温注意事项:1、字千万不可斜着写(除刊头、标题)2、一定要打边框。
3、图为副,文字为主。
4、作品一定完整(除连载的)四:展示老师的秋游撷景秋天在田野,在上岗,在水塘,在农家秋天是劳作着的歌,是垂钓者的诗秋天是群鸭们的海,白鹤们的坝秋天是野菊花,攀枝花,三叶梅的画五:这些都是现实之景画家用颜料绘秋歌者用语言唱秋作家用文字书秋综合作文课上我们当然用文字书秋总: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完成了写作的第一步——有丰富素材问:接下来该干什么?忍痛割爱,只选一两处景,最多三处。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吴起县第二中学先学后研学案设计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2、立体描绘。
这主要是指我们在描绘景物时,尽量调动各种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表现景物全貌,突出景物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如触其物,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如写“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可通过视觉来描摹其形态、色泽,通过听觉来描写其声音,借助触觉来交待其质感,借助味觉来展示其味道……这样一来,我们笔下的“朋友”则变得有声有色,伸手可触的形象。
3、顺序合理。
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
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
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4、写出特征。
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
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
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5、情景交融。
景,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东西;情,是我们内心存在的东西。
将二者结合起来,是许多作家的共同选择,他们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
因此,我们在描绘自然美景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如果我们只是客观地再现自然景物,不论把景物表现多么真实,多么细腻,也很难打动读者。
实际上,凡是被我们描写再现的自然景物,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某种程度上看,景因情而灵,情因景而异,情景相生,相辅相承。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解析版)
《古诗苑漫步》-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分层作业设计与中考链接1.班级开展主题为“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在黑板上书写一条主题语。
(2)请根据示例设计几个活动形式:A声情并茂诵古诗BC(3)如果你是活动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2.请你参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诗词知识知多少】为了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古体诗与近体诗区别一览表请根据以上表格,判断下面这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并说明理由。
《子衿)是__________理由一:___________理由二:___________3.(2022春·山东青岛·八年级统考期中)班级开展“漫步古诗苑”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寄语,请将其补充完整,使文段句式整齐且衔接自然。
古诗苑神奇而美丽。
如繁星,他们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如百合,他们散发着馥郁的芬芳;①______。
漫步古诗苑,你能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多姿,你能感受到志士仁人的豪情满怀,①______。
(2)在“分门别类辑古诗”环节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共同点给诗集命名。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望》(杜甫)《黄鹤楼》崔颢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2春·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你班同学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以下材料,选取其中一个名字,说说其寓意。
活动二:寻找唐诗里的美味。
(2)谁小时候上课学古诗,不是在口水中度过的呀。
河豚荔枝桂花酒,月饼鸡豚烤牛肉……这些让你从小馋到大的美食,依然嵌在诗句里,睡在脑海里。
请你写出两句隐藏着美食的诗句。
5.(2022春·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末)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必考问答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必考问答题
一、填空
1、搜集资料的方法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
2、“星"和“风”的共同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
3、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4、甲骨文是刻在乌甲或曾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
5、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6、甲骨文是清朝王懿荣发现的,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地方发现的。
7、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
8、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
9、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小篆。
10、王懿荣为什么能够发现甲骨文?
因为王懿荣善于学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侧根问底,坚持不懈。
11,因为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字形经过演变,象形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
因此,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如“蚕”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断桥名字的由来
断桥之所以叫断桥是有四个原因。
一是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所以叫断桥。
二是以前桥那位说的很清楚了。
三是冬季下过雪后,较高的向阳的那段桥的积雪总是先融化,远远看去就像断了一样。所以叫断桥,断桥残雪的景名也由此而来。
江南古镇的一些石拱桥走势陡峭,使过桥有如登山,备感吃力。放生桥的走势却显得平缓舒坦,它的台阶特别薄,最薄处厚度仅有3厘米,一般不超过8厘米,所以凡过放生桥如履平地。放生桥南北两面台阶合计达122级。这么多的级数在江南石拱桥中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古代造桥者的聪明才智和对路人的一份人文关怀。
放生桥桥体庞大,状似巨龙,给人以非常“大”气的感觉。它的建筑技艺与风格“大”而不“粗”,处处体现出精致、细微、周到。往上走去,台阶显得宽阔而平整,组成桥栏的高近60厘米的石块沿斜坡紧紧相连,天衣无缝,非常坚固,成为确保行人安全的屏障;桥顶龙门石桥面上微微突起八条盘龙,中间缀有一颗耀眼的明珠,精雕细刻,手艺不凡;正中两侧桥栏顶端对称地“蹲”着四只石狮子,小巧玲珑,造型优美。
华镇(约1093年前后在世),北宋著名诗人,《还珠桥》:“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陆游(1125-1210),山阴人。古代爱国诗人
《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协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不过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不过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当杭州下雪时,桥的一半被雪覆盖,看上去象断了一般,所以叫“断桥”,有名断桥残雪。
四是清代康熙皇帝来到这里,留下断桥残雪御碑,于是,至此后逐渐统一了口径,叫断桥。
西湖断桥的传说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因为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所以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所以“堤断桥持续”。
【名称由来】
明清时代,每逢农历初一,当地僧人都要在桥顶隆重举行仪式,将活鱼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显对生命的尊重。“放生桥”之名即由此而来。
相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
诗歌
李绅(772-856),唐大诗人,《灵汜桥》:“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且西湖雪景,历来受人称颂。“断桥残雪”的意境尤为脍炙人口。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每当大雪之后,红日初照,桥阳面的积雪开始消融,而阴面还是铺玉砌玉,远处观桥,晶莹如玉带。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属深刻的印象,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放生桥
【简介】
上海淀山湖畔,静卧着名闻遐迩的江南古镇朱家角。36座古桥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错的朱家角各处,最负盛名的当数放生桥。
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的放生桥,位于朱家角镇东部,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也是包括周庄、乌镇、同里等在内的“江南十大名镇”中惟一的大型古桥。
放生桥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桥身中间最大的孔径达13米,两侧孔径各10米上下。承重结构采用超薄型桥墩,桥墩厚度约100厘米。大桥造型秀美,壮观而不失精巧,历数百年风雨沧桑而依旧保存完好。放生桥长如玉带,状如彩虹,远远看去,在平静如镜的河水倒映下,5个半圆形桥孔变成完整的圆孔,相映成趣,别有洞天;旧称“井带长虹”,是当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