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研究 陈飞飞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作者:李丽斌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2期中国传统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笔者在实践探索中,结合本园早期阅读课题的研究,依托华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早期阅读图书之一《念儿歌读童谣》在本实验班开展了两年来的童谣教学研究活动,探索了童谣教学的新模式,促进了幼儿语言、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以下是笔者两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
一、童谣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意义1.丰富多彩的童谣包含了广泛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的知识,幼儿在吟唱童谣时逐渐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开启智慧,陶冶幽雅性情如,数数歌《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让幼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合成有趣生动的形象,帮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认数识数。
问答歌《谁会爬》:“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怎么爬?六只脚儿向前爬。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怎么游?……”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向幼儿叙述事物特征、反映生活知识。
幼儿在吟唱童谣中要回答问题,就要学会动脑筋,学会比较,唤起他们对各种事物的注意观察,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2.浅显易懂,生动精练的童谣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提升文学修养,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绕口令将特别的字音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音,强化了读音效果,是孩子们训练儿童发音和思维能力的极好材料,如《补皮鼓》:“墙上画只鼓,鼓上画只虎。
老鼠咬破鼓,拿块布来补。
到底布补鼓,还是布补虎?”让幼儿读准鼓、虎、布的字音,由于童谣生动有趣,幼儿学习的兴致都非常高,这对幼儿掌握字音非常有帮助。
3.童谣声韵流畅,节奏明快,富有游戏性和音乐性,对儿童开朗乐观的性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游戏歌《找朋友》《拉锯》《拍手歌》等,孩子们在边玩边唱中不仅掌握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和记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作者:王静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8期摘要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开展童谣教学活动,能实现幼儿整体活动效果的提升。
通过童谣与各年级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实践,从而探索出童谣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融合的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语言、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童谣教学实践整合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Practical Explore on Children's Folk Teaching of Our CountryWANG Jing(Municipal Authorities Kindergarten of Taizhou, Taizhou, Jiangsu 225300)AbstractChildren’s folk is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very valuable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of children’s folk in nursery garden can help children’s entire action effect promotion. By reviewing children’s folks and different grades theme action integration researching implement, thereby find out new models about folks and nursery garden theme action confluence, further on promoting children’s language, emotion, capability concord development.Key wordschildren’s folk; teaching practice; integration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童谣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口头传统,并通过歌唱和说话的方式传递。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童谣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
本文将对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讨论。
2. 童谣的定义和特点童谣是一种简短的韵文歌谣,通常由小于四行的诗句组成。
它的特点包括简单易懂、韵律优美、节奏明确,并且常常涉及到幼儿熟悉的话题,如动物、自然、数字等。
童谣通过韵律和重复的元素,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3.1 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童谣一般采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有助于幼儿词汇的积累和语言的发展。
通过重复和歌唱的方式,幼儿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和记忆童谣,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3.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童谣通常具有明确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奏。
幼儿通过歌唱和跟随童谣的节奏,可以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3.3 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童谣往往使用重复的元素和结构,这有助于幼儿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通过反复地唱和听童谣,幼儿可以更好地记住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记忆能力。
4. 童谣在不同教育活动中的应用4.1 语言和文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语言和文学活动中,童谣可以作为一种有趣和有效的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童谣,与幼儿一起欣赏和歌唱,并鼓励他们模仿和表演童谣。
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积累和阅读兴趣。
4.2 科学和自然活动童谣可以用于科学和自然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和了解自然界的事物。
教师可以选择与自然或科学有关的童谣,与幼儿一起唱和讨论。
选择关于四季变化的童谣,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4.3 社交和情感活动童谣可以用于社交和情感活动中,帮助幼儿感受和表达情感。
教师可以选择与情感和社交主题相关的童谣,例如友谊、家庭、感恩等,与幼儿一起唱和讨论。
幼儿园童谣教育的实施与探索
幼儿园童谣教育的实施与探索幼儿园童谣教育的实施与探索童谣是幼儿园中重要的一种教育手段,因为它是幼儿园中最具有亲和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且与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童谣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施与探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以及情感、语言、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的实施与作用、童谣教育的概念与特点、童谣教育在语言、音乐、美感、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童谣教育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的实施与作用幼儿园教育是针对3至6岁儿童的教育,它是指通过针对幼儿身心、智力发展阶段特点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为适应小学就学提供必要的过渡和准备。
幼儿园教育有着以下的作用:1. 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能够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2. 智力发展:幼儿园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信息处理和思考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力和实践能力;3. 语言、文字能力发展:幼儿园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强化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教育和文字启蒙的作用;4. 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园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识别、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和美育作用。
第二部分童谣教育的概念与特点童谣,是以轻快、简洁、易记、趣味性强的形式体现社会对儿童爱护、呵护和教育的一种吟诵文学形式。
童谣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 适应教育对象特点:童谣是以儿童为对象的吟唱文学形式,具有趣味性、可爱性和娱乐性;2. 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童谣中的语言具有韵律性和易记性,便于儿童掌握和理解;3. 具有教育价值的意义:童谣不仅是娱乐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有益教育的手段,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丰富儿童的情感、认知、语言及音乐等方面的能力;4. 具有循环反复性:童谣的节奏鲜明,简短明快,用语生动形象,贴近儿童生活,形式上具有循环反复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刺激儿童的兴趣。
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的趣味化设计与实践探索
标题: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的趣味化设计与实践探索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谣教育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童谣,幼儿可以学习语言、音乐、节奏等知识,同时培养情感和社交能力。
如何设计趣味化的童谣教育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的趣味化设计与实践探索。
一、童谣教育活动的重要性童谣是幼儿学习语言和音乐的良好途径,它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童谣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也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童谣教育活动,幼儿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设计趣味化的童谣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趣味化设计的重要性幼儿的注意力持久性相对较短,他们更喜欢有趣的事物。
趣味化设计成为了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趣味化设计,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趣味化设计也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趣味化设计的方法1. 利用多媒体在童谣教育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或,让幼儿在观看中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
多媒体设备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童谣的内容,增强记忆。
2. 制作教具制作与童谣内容相关的教具,如卡通人物道具、视觉辅助工具等,可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游戏化活动将童谣内容融入到游戏化的教育活动中,例如通过童谣歌曲进行身体律动或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四、实践探索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趣味化设计的童谣教育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每日晨间会上,教师们会通过播放有趣的童谣或制作道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们也会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化童谣教育活动,增加幼儿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在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中,趣味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童谣在幼儿园:传统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与应用研究
《童谣在幼儿园:传统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与应用研究》一、引言童谣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音乐形式,它不仅有着简单易记的曲调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更融入了丰富的教育意义。
在幼儿园中,通过童谣的传唱和教学,可以促进幼儿在音乐、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
本文将从童谣在幼儿园的传统和意义、教育实践与应用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二、童谣在幼儿园的传统和意义1. 传统意义童谣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童谣都扮演着重要的儿童教育角色。
在幼儿园中,传统童谣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传统的继承。
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教育意义童谣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儿童教育的工具。
通过传唱和教学童谣,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童谣旋律简单易记,歌词多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学起来易于引起幼儿的兴趣,有利于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童谣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教育实践与应用研究1. 童谣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在幼儿园中,教师在开展童谣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技巧。
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进行童谣的讲解和演唱,或者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辅助。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合唱和小组演唱,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童谣教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童谣与跨学科整合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童谣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拓展教学内容和方法。
可以结合绘本故事进行童谣的表演和朗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将童谣与手工制作结合,进行手工活动的设计和制作。
这种跨学科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提高教学的丰富度和深度。
四、总结与展望童谣在幼儿园的传统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与应用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及教学实践探讨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及教学实践探讨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及教学实践探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童谣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资源。
童谣是一种简单易记的儿童歌谣或小诗,以其朗朗上口、简单易学的特点,被视为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童谣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力和记忆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本文将就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1. 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童谣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形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形式和途径。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童谣故事会的形式,带领幼儿们一起朗诵、演唱童谣,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可以用来进行启蒙教育,比如通过教唱《三字经》、《弟子规》等童谣,传达优秀传统文化。
童谣也可以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形式,通过唱跳等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2. 童谣对幼儿园幼儿的影响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对幼儿园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童谣的学习,幼儿们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童谣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童谣的学习可以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童谣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增强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3. 我对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童谣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童谣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幼儿的语言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童谣可以激发幼儿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童谣可以促进幼儿们的身心发展,通过唱、跳的形式,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体质。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及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身体和情感。
童谣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希望各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更加重视童谣的应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幼儿园儿歌童谣教学方案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儿歌童谣教学方案实践与反思幼儿园儿歌童谣教学方案实践与反思一、引言儿歌童谣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陶冶幼儿的情感,也能培养其语言能力。
然而,如何设计一套科学的儿歌童谣教学方案,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实践经验与反思,探讨幼儿园儿歌童谣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儿歌童谣教学方案的设计1. 目标设定儿歌童谣教学的目标应包括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情感体验与表达、音乐感知及动作协调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方案需要明确这些目标,并务实地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2. 选择儿歌童谣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需要精心挑选具有情感渗透力和语言韵律感的儿歌童谣。
这些儿歌童谣应当具有故事性、易记性和动听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3. 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内容应当包含歌词、故事背景和相关的手势动作。
在形式上,可以采用随堂欣赏、模仿表演、分组合唱等多种形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4. 教学环境与工具准备教学环境应当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室内可以摆放一些与儿歌相关的图片或道具,营造真实而丰富的语言环境。
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音乐播放器、玩具或简单乐器等工具。
三、儿歌童谣教学方案的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落实教学方案,与幼儿互动,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收获与反思:1. 创设情境,提升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教学《小星星》时,我们模拟夜晚星空,引导幼儿用手指指向天花板上的星星图案,在这个情境下,幼儿更加专注、投入,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2. 多样化形式,增加趣味性我们尝试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包括合唱、分组演唱、角色扮演等。
这些形式的尝试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3. 结合实际,增加趣味性在教学一些儿歌童谣时,我们引入了相关的游戏元素,比如教学《小兔子乖乖》时,我们设置了小兔子捡萝卜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儿歌的情节,更好地进行歌曲表达。
幼儿园童谣教学方法研究 幼儿园童谣
教学方法研究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谣教学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童谣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语言、情感的教育形式,它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对幼儿的情感和情商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何有效地进行童谣教学,成为了幼儿园教师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童谣教学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童谣是通过简单、重复、韵律的方式传递语言,有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学唱童谣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模仿和记忆来学习语言,提高幼儿的发音、语调、语音语调、语音语调、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的提高。
2. 培养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童谣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有趣的歌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3. 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童谣中常常包含了一些简单的生活情景和情感表达,通过唱童谣,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种轻松、快乐、舒适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情商的培养。
三、童谣教学的方法1. 选取适合幼儿的童谣在进行童谣教学时,需要选择旋律简单、歌词生动有趣、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谣。
这样既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又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可以让童谣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3. 融入动作、手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动作、手势,让幼儿通过动作的配合更加深入地理解歌词内容,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4.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让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童谣教学效果的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童谣的喜爱程度和掌握情况。
2. 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童谣的情感反应和参与程度。
3. 通过考试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童谣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研究
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研究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研究引言:童谣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一部分。
它以其简单易懂的篇章、优美的语言和动听的音乐,深受幼儿喜爱。
童谣教育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童谣教育活动的意义、影响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童谣教育活动。
一、童谣教育活动的意义:1. 语言发展:童谣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能力。
通过反复听、模仿和朗读童谣,幼儿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中的韵律和节奏也有助于幼儿发展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
2. 认知发展:童谣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内容,如颜色、动物、数字等,它们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记忆这些概念。
同时,童谣通过语言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促进思维发展。
3. 情感发展:童谣中的情感色彩丰富多样,既有欢乐、亲情的表达,也有安抚、慰藉的情感表达。
通过参与童谣教育活动,幼儿能够体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培养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4. 社会发展:童谣常常通过鼓励合作、分享和互动等方式传达社会价值观念。
幼儿在童谣教育活动中能够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物品和表达观点,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意识。
二、童谣教育活动的影响:1. 语言表达能力:参与童谣教育活动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通过听、模仿和演唱童谣,可以锻炼发音、语调和语速等语言要素,并提高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2. 想象力与创造力:童谣中的词句和音乐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童谣教育活动,幼儿能够构建图像化的场景和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
3. 学习兴趣:童谣教育活动通常以愉快的方式进行,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积极参与。
童谣中的欢乐和趣味可以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4. 情绪调节能力:童谣教育活动中的歌曲和节奏往往能够引起幼儿的情绪共鸣和调节。
适当的童谣可以安抚焦虑、宣泄情绪,帮助幼儿平衡情绪和调整心理状态。
三、如何设计有效的童谣教育活动:1. 按照幼儿特点:童谣教育活动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
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研究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研究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生命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对外界和知识的初步认知和接触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歌谣的形式,使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对语言、音乐等方面进行启蒙和培养,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对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1. 童谣教育的重要性及价值**童谣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简单易记、富有律动感和韵律美的特点,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开拓了他们的认知空间。
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谣教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童谣教育,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接触语言、音乐并培养情感,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他们的记忆、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童谣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创新实践中的童谣教育**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如何创新童谣教育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效果,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些幼儿园教育者和践行者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探索和实践童谣教育的方法。
他们可以结合儿歌表演、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童谣,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另外,一些幼儿园还采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地将童谣与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元素结合,给孩子们带来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3. 案例分析:某幼儿园童谣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效果**以某幼儿园的童谣教育活动为例,该幼儿园结合了儿歌表演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将童谣教育活动进行了创新和实践。
在每周一次的儿歌表演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选择并表演自己喜爱的童谣,而平时则通过多媒体设备欣赏和学习各种童谣歌曲。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歌声的美妙和韵律的感染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浅谈童谣教学的心得体会
童谣,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幼儿园教育中,童谣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教育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我对童谣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童谣教学的实践意义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谣语言简洁、韵律感强,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通过童谣教学,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传承民间文化童谣是民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通过童谣教学,可以让幼儿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童谣往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自然景物、动物形象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 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童谣教学往往需要幼儿集体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童谣教学的实施策略1. 选择合适的童谣选择童谣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注意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语言风格。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童谣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注重互动与参与童谣教学应注重师生互动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分组、角色扮演、改编童谣等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
4. 结合生活实际将童谣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唱与自然景物相关的童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5. 适时进行评价与反馈在童谣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三、童谣教学的心得体会1. 童谣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及歌谣创编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及歌谣创编》一、引言童谣,作为一种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在中国的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简洁优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富有启发性的内容,使得童谣成为了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对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重点分析童谣的创编过程。
二、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1. 童谣的教育价值童谣是幼儿认知世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通过童谣,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汉字、接触经典文学、培养语感和音乐感等。
童谣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
2. 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童谣通常会被用来进行启发性的语言游戏、音乐启蒙等。
幼儿园老师会利用童谣来进行团体唱跳、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语言、音乐能力。
三、歌谣的创编1. 歌谣创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童谣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幼儿的教育需求。
创作适合现代幼儿园教育特点的歌谣显得尤为重要。
创编歌谣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歌谣创编的原则和方法歌谣创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创编的歌谣要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特点,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要注重歌谣的朗朗上口和易学易唱。
歌谣创编还需要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启发性的教学。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童谣,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和音乐,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而歌谣的创编则是对传统童谣的一种创新和补充,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幼儿的学习需求。
五、总结回顾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歌谣的创编,都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热点话题。
通过对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童谣的教育价值和应用方式。
对歌谣的创编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及歌谣创编》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童谣的运用研究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童谣的运用研究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感知世界,认知一切事物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便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童谣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易唱、易记、语言简洁、节奏感强、表现力强等特点,因此成为了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之一。
本文将从童谣的特点,童谣的运用,童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童谣的特点童谣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诗歌,它有着独特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在韵律美方面,童谣以简单、优美、朗朗上口的韵律,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节奏感;在语言美方面,童谣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引领幼儿进入一种美感的世界,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力。
二、童谣的运用1.童谣与游戏相结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将童谣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去表达童谣的内容,达到记忆童谣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兔子乖乖》这首课程时,可以让幼儿带着玩具兔子一起演唱,在歌曲的高潮部分舞动自己的小兔尾巴,这样既能够令幼儿很好的记忆和掌握这首童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2.童谣与手势相结合童谣的语言简洁,比较容易记忆,而手势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更好地与之互动。
例如,在教学《拔萝卜》时,可以搭配用手做拔菜的动作,这样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并且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3.童谣与舞蹈相结合童谣与舞蹈的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跳舞的过程中,很好的理解和记忆歌曲的内容,并且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
例如,在教学《拔萝卜》时,可以搭配一段简单的舞蹈,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歌曲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幼儿掌握舞蹈的动作和节奏感。
三、童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1.引导幼儿进入音乐世界童谣简单、易唱、易记,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能够很好地引导幼儿进入音乐世界,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在童谣的基础上,可以很好的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音乐教学探索
一、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童谣是一种传统的儿童文学形式,它以简单、易记的歌词形式传达出丰富的内容,通常由成人教唱给孩子,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童谣以其简单易学、有趣生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幼儿教育中。
从音乐教学探索的角度来看,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和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
童谣是一种具有韵律和节奏的歌唱形式,它的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适合幼儿学唱。
通过学唱童谣,幼儿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为幼儿学习语言和音乐奠定基础。
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谣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动作、场景等,通过学唱童谣,幼儿可以在想象中融入歌词中的内容,形象生动地感受和表达歌谣中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再次,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能力。
童谣是一种具有集体性和互动性的歌唱形式,通过学唱童谣,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同伴共同演唱,共同感受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童谣作为一种传统的儿童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学唱童谣,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和音乐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重视童谣的应用研究,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回顾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它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
王静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1(000)018
【摘要】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童谣教学活动,能实现幼儿整体活动效果的提升.通过童谣与各年级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实践,从而探索出童谣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融合的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语言、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
【总页数】2页(P253-254)
【作者】王静
【作者单位】泰州市市级机关幼儿园,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0
【相关文献】
1.浅谈客家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J], 吴小苑
2.民间童谣伴我快乐成长——浅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童谣的探索与实践[J], 蒋萍娟
3.浅谈客家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J], 吴小苑
4.浅谈幼儿园儿歌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宋艳燕
5.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童谣教学 [J], 叶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研究-陈飞飞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研究洛社实验幼儿园陈飞飞我们知道3-6岁幼儿正是身体迅速生长,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基本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让古老而神奇的童谣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吟唱、分享童谣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以童谣为参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童谣来提醒规范幼儿的行为。
如老师发现图书架上的小画书损坏现象严重,就自编了一首《看图书》的新童谣和幼儿一起吟唱:“小小图书真好看,一页一页轻轻翻,不吵不闹静静看,不撕不折记心间,看完还要放整齐,图书宝宝谢谢你”。
尽管没有规定看图书时应该这样,不许那样.。
....。
,但是自从学会这首童谣之后,幼儿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很快形成了。
童谣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针对问题,创编童谣,针对出现的问题,送给幼儿一面面可爱的“镜子”,让幼儿以童谣为参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而我们传统的童谣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童谣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那么幼儿园究竟如何开展童谣教学,如何实现童谣教学与幼儿园各主题活动的整合?在实践研究中,结合本园“创意阅读”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寻找童谣与主题活动中存在的有机结合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整体活动效果的提升。
一、童谣特点1、童谣的内容贴近大自然和生活,内容浅显、主题单一.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幼儿生活中的。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容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2、童谣的内容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研究洛社实验幼儿园陈飞飞我们知道3—6岁幼儿正是身体迅速生长,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基本形成的关键期。
我们让古老而神奇的童谣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吟唱、分享童谣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以童谣为参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童谣来提醒规范幼儿的行为。
如老师发现图书架上的小画书损坏现象严重,就自编了一首《看图书》的新童谣和幼儿一起吟唱:“小小图书真好看,一页一页轻轻翻,不吵不闹静静看,不撕不折记心间,看完还要放整齐,图书宝宝谢谢你”。
尽管没有规定看图书时应该这样,不许那样....... ,但是自从学会这首童谣之后,幼儿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很快形成了。
童谣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针对问题,创编童谣,针对出现的问题,送给幼儿一面面可爱的“镜子”,让幼儿以童谣为参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
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而我们传统的童谣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童谣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那么幼儿园究竟如何开展童谣教学,如何实现童谣教学与幼儿园各主题活动的整合?在实践研究中,结合本园“创意阅读”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寻找童谣与主题活动中存在的有机结合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整体活动效果的提升。
一、童谣特点1、童谣的内容贴近大自然和生活,内容浅显、主题单一。
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幼儿生活中的。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容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2、童谣的内容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富有情趣。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
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3、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
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押韵、节奏明快、语言活泼的特点。
二、如何利用童谣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纲要》指出:“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我尝试以童谣为载体,从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三个方面,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1、饮食习惯幼儿虽然能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拿杯子喝水,但是常常将饭、菜撒出来。
对于不喜欢吃的蔬菜,他们就会随便乱扔,或者对于喜欢吃的东西吃完了,会去别的幼儿碗里抢,这些都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在吃饭前,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去小便洗手,例如:《饭前要洗手》“自来水,清又清,小朋友们笑盈盈,小手儿,洗一洗,讲卫生,不得病”。
再如,老师请幼儿吃饭的同时可以说,《吃饭歌》“白米饭,绿叶菜,漂亮宝贝都爱吃。
小朋友,别挑食,你会变得很健康”等等。
良好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用童谣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必要的。
2、睡眠习惯中午的午休是幼儿园每日的“必修课”,午休的质量直接影响下午幼儿的精神状态。
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自制能力比较差,加上幼儿午休时都会经常去小便,所以睡眠时间较短,质量较差。
童谣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睡觉前请所有幼儿去小便,之后提醒幼儿将被子盖盖好。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像讲故事或者唱摇篮曲一样,引导幼儿并不断鼓励他们安静入睡:“乖宝贝,睡觉觉,枕头放放平,花被盖盖好。
小枕头,小花被,跟我一起睡午觉,看谁先睡着。
”对于个别幼儿中途入厕的问题,老师可以单独叫醒幼儿。
告诉他,“小嘴巴,轻轻的,小脚丫,轻轻的,我们都要轻轻的”。
让幼儿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寝室是一个安静的地方。
3、排泄习惯幼儿不会入厕,有的幼儿大便之前不知道去拿卫生纸,等解完了才想起来喊老师递纸给他,或者干脆就不擦屁股,直接穿裤子。
有的拿了卫生纸的也不会擦屁股,还有的说会擦屁股的又擦不干净。
再如,孩子小,入厕后不知道自己是蹲着上还是站着上,看着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身边的幼儿怎么上,都会照样子模仿,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习惯没形成。
那么,应该怎样利用童谣去解决呢?首先,老师可以将男女生分开上厕所。
先请女小朋友去上厕所,接着再请男小朋友入厕,这时就可以告诉幼儿,“上厕所,要排队。
讲文明,大家爱。
”,有些男孩子会将小便尿到外面,老师可以告诉他,“尿尿时,要谨记,小便对着红点点,千万不能撒出来。
”其次,穿裤子时,有些幼儿会直接提起最外面的裤子,就会忘记穿好里面的裤子。
这时,老师可以告诉他,“花花衣,一层层,先穿藏在里面的,再穿外面长长的”。
最后,幼儿穿好裤子之后,老师要提醒幼儿洗手,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小水池,水清清,小朋友们笑盈盈,小手儿,伸出来,洗一洗,白又净,入厕后,洗洗手,讲卫生,不得病”。
这样不仅很有秩序,而且还可以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
三、选择适合与主题活动相整合的童谣到底什么样的童谣才能与主题活动相融合,选材时我们尽量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童谣内容与主题内容相融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们运用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和幼儿心理学,深入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了解了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同时,我们从收集的大量童谣中筛选适合幼儿的童谣,在每一次活动前各年级组进行选择童谣适合性的反思讨论,通过对幼儿语言水平和对所选择的童谣蕴涵的各要素的分析,确保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可实践性与适合性。
活动后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总结童谣与活动整合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从而验证童谣在的适合情况,总结出选择适合种班教学活动的童谣素材的原则和活动经验。
《小羊过桥》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关于谦让的儿歌,儿歌内容如下:东家有只羊,西家有只羊;在桥上想碰见,桥太小,过不了;东家小羊让一让,大家都过桥!儿歌念完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孩子说为什么两只小羊都掉到河里。
而是为他们准备了一座独木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我请孩子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上来站在桥的两端,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出发,没提任何要求,第一对孩子上来了,由于同时出发,最后以失败告终接着第二、三、四对孩子也是同样的方法。
当轮到夏雨铖和沈义凯的时候,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像事先约定的一样,让一人先过。
接着第二人过,所以的同伴惊讶极了。
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前面的过程和操作。
有人忍不住喊:“老师,我会了,我也会了!”有了这个认识,我让孩子们讨论了一个在教室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果在教室里,为了一个玩具,一本图书……两人都想看怎么办呢?孩子们能运用这个道理去解决了,说要让,不能抢,又说了让的好处,最后一致同意在全班“让一让”作为行为交往的方式。
活动过程中,幼儿回答的应变能力较弱,当幼儿的回答与我的预设不一样的时候,比如最后一张图我是准备让幼儿来说一说,“小羊”掉到河里去了,怎么办?可是当我的图片一出示,幼儿马上有了应答,原本讨论的环节稀里糊涂就没有了。
主要是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没有考虑充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应该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
另外一个问题,是给幼儿说的机会太少,没有给他们充分的主动性。
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他们答案,其实看得出来他们很想说,学会等待,多给孩子一些说的机会。
环节设计方面,不够新颖,正如一些老师说的要学会挖掘教材,换一种思路,会更加有趣,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整合活动环节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环节,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开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它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包括导入、展开和结束部分,童谣在学习活动环节中的适当整合对活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童谣在主题活动中起的作用可以有区别,既可以作为环节推进的手段,也可以作为活动的总结和概括手段;既可以出现单一童谣,也可以多首童谣并存;既可以在活动开始时出现,也可以在中间或结尾出现;既可以是老师寻找到的现成的童谣,也可以是根据需要改编的,还可以是幼儿创编的。
手的本领可大了,通过儿歌《会说话的手》,让孩子说一说,想一想。
通过谈话,幼儿认识了手的作用,知道手能做很多事情。
幼儿很快就熟练的学会朗诵儿歌,并很高兴的找好朋友勾手指头并说“我学会和你做朋友。
”很多小朋友能大胆的说这句话。
老师提问幼儿“你会用手做什么?”,并请幼儿用“我会用手……”说出手会做什么事情,很多幼儿很积极的参与,并大胆的完整的说“我会用手……。
”“我会用手刷牙”“我会用手穿衣服”“我会用手叠衣服”等等。
这个活动,我要求家长在家把幼儿用手能做的事情拍下来并冲洗出来,贴在卡纸上,并写上“我会用手……。
”幼儿会根据照片上,说一说“我会用手……。
”边说边配上动作。
五、整合活动后的反思反思是教师在活动后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过程,反思活动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恰当的反思对于以后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有着推动作用。
我通过对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反思,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活动《种树苗》教学反思: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感受、仿编等形式帮助孩子来理解童谣中的节奏,通过一个阶段的研讨活动之后,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在平时的运动和生活活动中孩子们也能用自己理解的节奏来表达表现。
基于孩子对儿歌节奏的已有经验,而且在主题《春天到了》的活动中孩子也有了种植树苗和照顾树苗的经验,所以我借助童谣的手法,创编了比较有趣的儿歌《种树苗》,里面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性,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幼儿节奏的表现。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今天故事中隐藏的儿歌,并且能够说出来。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有一种成就感,而且有很多胆小的孩子也敢于大胆尝试,这样的环节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有了语言的感受,孩子们通过自选乐器伴奏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节奏探究的过程中氛围显得宽松,无丝毫压力。
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实践证明童谣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整合是可行的,而有机的整合可以让教育的手段得到更多的优化,在以后的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童谣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整合,让童谣更好地渗透到幼儿园各领域。
荣获2013年市教育教学案例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