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教案doc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fd84d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c.png)
缺铁性贫血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缺铁性贫血教案妇幼保健培训资料(第三期)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正常非孕妇女,铁的微量排泄和代偿摄取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妊娠4个月以后,铁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妊娠后半期约有25%的孕妇可因吸收不良,或因来源缺乏致使铁的摄入量不足,产生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及20~50岁生育期妇女(大多为经产妇)。
临床表现包括: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1)贫血本身的表现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①缺铁潜伏期:在缺铁初期,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
当贮存铁耗竭,血清铁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
②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消耗,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③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
贫血症状显著。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带氧量减少所致的组织缺氧的表现。
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不一定平行,很多自觉症状往往与贫血的发生程度、发病的缓急及机体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有关。
(2)组织中缺铁和细胞含铁酶类减少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表现有一些症状不一定是贫血本身所引起,而是组织中缺铁或酶的功能紊乱所引起。
缺铁性贫血教案
![缺铁性贫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b172e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6.png)
缺铁性贫血教案XXX教案教学部门:附三院教研室:内科学教师姓名:授课时间:2014年03月27日课程名称内科学授课教师授课题目(章、节)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3.了解铁的代谢途径及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其预防。
年级10级专业临床医学职称住院医师课型(大、小)大课学时1.5第六篇第三章缺铁性贫血内科学XXX主编XXX2008年1月第七版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
2、难点:实验室搜检特性、铁代谢途径。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直观教学式(幻灯)。
3、讨论法。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1、授课内容简明、简要。
2、重点、难点凸起,联合详尽的论述和ppt幻灯,讲述内容易于理解和把握。
3、通过理论讲授和图片讲授,力求提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1根本内容:1、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储存铁耗尽(Iron n。
ID)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03分钟2)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3)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2、体内铁代谢的进程3、缺铁性贫常见病因和病发机制4、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缺铁原病发施展阐发2)贫血施展阐发3)组织缺铁施展阐发5、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血象2)骨髓象3)铁代谢4)红细胞内卟啉代谢6、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ID的诊断标准2)XXX的诊断标准3)IDA的诊断标准7、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8、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07分钟05分钟10分钟05分钟15分钟5分钟10分钟注: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43f0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b.png)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2.1 铁的代谢与功能2.2 营养性缺铁的机制2.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变化2.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3.1 病史采集3.2 体格检查3.3 实验室检查3.3.1 血常规检查3.3.2 骨髓穿刺检查3.3.3 铁代谢相关检查3.4 营养状况评估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4.1 治疗原则概述4.2 补充铁剂治疗4.3 去除病因治疗4.4 营养支持治疗4.5 特殊情况下治疗第五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与管理5.1 病情观察与评估5.2 铁剂治疗的护理5.3 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5.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5.5 健康教育与家庭支持第六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健康教育6.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6.2 孕期与围产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3 婴幼儿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4 青少年与成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6.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策略第七章:补充铁剂的治疗策略7.1 铁剂的种类与作用机制7.2 铁剂的剂量与用法7.3 铁剂治疗的监测与评估7.4 铁剂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7.5 特殊人群铁剂治疗的应用第八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8.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原则8.2 富含铁的食物来源与推荐摄入量8.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理策略8.4 营养支持在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的作用8.5 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策略第九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及其管理9.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概述9.2 心脏并发症的管理9.3 肝脏并发症的管理9.4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管理9.5 皮肤并发症的管理第十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案例分析10.1 案例一: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2 案例二:青少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3 案例三:成人女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10.4 案例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10.5 案例五:顽固性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第十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康复与运动指导11.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康复的重要性11.2 康复过程中的饮食与营养支持11.3 运动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康复中的作用11.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运动指导11.5 康复与运动计划的制定和调整第十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心理支持与干预12.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12.2 心理支持在治疗中的作用12.3 患者家庭支持与沟通技巧12.4 心理干预措施与方法12.5 心理支持团队的构建与协作第十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治疗与调理13.1 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13.2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3.3 中药方剂与中成药的应用13.4 中医食疗与养生调理13.5 中医外治法的应用与护理第十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监测与随访14.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监测指标14.2 监测方法的的选择与应用14.3 随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4.4 随访过程中问题的识别与处理14.5 患者自我管理的教育与指导第十五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5.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特点15.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5.3 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5.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策略研究进展15.5 未来研究方向与临床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心理支持、监测和随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88bf5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b.png)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2.1 血常规检查2.2 骨髓象检查2.3 铁代谢相关检查2.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3.1 铁剂治疗3.2 维生素C的辅助治疗3.3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注意事项3.4 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营养治疗4.1 营养治疗的原则4.2 富含铁的食物来源4.3 营养治疗的食物搭配与食谱设计4.4 营养治疗的实施与监测第五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护理5.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5.2 婴幼儿和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5.3 孕妇和哺乳期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5.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第六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及处理6.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6.2 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6.3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6.4 并发症的治疗效果评价第七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康复治疗7.1 康复治疗的意义与原则7.2 康复治疗的方法与程序7.3 康复治疗的营养支持7.4 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与随访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1 婴幼儿和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2 青少年和成年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3 孕妇和哺乳期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4 老年人群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第九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治疗与调理9.1 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9.2 中医治疗方法与方药9.3 中医调理原则与饮食疗法9.4 中医治疗与调理的临床实践第十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与家庭指导10.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内容10.2 患者及家属的认知与态度调整10.3 家庭护理与生活指导10.4 定期随访与病情监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病因难点解析: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以及实验室诊断的标准差异。
缺铁性贫血教案2024
![缺铁性贫血教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42137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0.png)
第九版内科学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22版)
十、课后作业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3.缺铁性贫血治疗的疗程?
4.缺铁性贫血实验室表现?
5.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十一、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1.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约100%,分析作业,学生很有收获。问答题以书本知识和老师PPT知识为主,查阅文献的相对较少。
对策:
在教学中,要不断结合大课理论,缺铁性贫血的诊治思路。不断对照书本理论和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培养学生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2.掌握缺铁性贫血诊断中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
3.熟悉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思路。
4.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2.小组讨论发言情况不错,总体时间刚好。这个过程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课程的高阶性非常重要。为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一般采用三随机:随机抽取发言学生/随机抽取分析病例;和随机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效果不错。
存在问题:主要是图片截图偏少,思考题偏多,讲解内容多,时间偏紧。
改进意见:下一次注意,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要被讨论汇报占去太多时间。
十二、自主学习设计
1.学习内容与学时:自学(1h):
提前阅读缺铁性贫血的内容,完成思考题。
2.学习方法:主要通过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学习。记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和老师讨论。
3.学习目标:加强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贫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有所了解。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d75d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4.png)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第一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1.1 定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而导致的铁储存耗竭,进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2 病因1.2.1 铁摄入不足:膳食中铁含量不足,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1.2.2 铁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导致铁吸收不良。
1.2.3 铁需求增加:生长发育迅速、妊娠、哺乳期等导致铁需求增加。
1.3 临床表现1.3.1 贫血表现: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
1.3.2 组织缺氧表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
1.3.3 神经系统表现:烦躁不安、易怒、记忆力减退等。
第二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和相关病史,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2 评估2.2.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疾病史等。
2.2.2 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2.2.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第三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3.1 治疗原则3.1.1 补铁治疗: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
3.1.2 改善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1.3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需要增加的原因进行治疗。
3.2 药物治疗3.2.1 口服铁剂: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贫血程度确定,一般每日剂量为20-60mg/kg。
3.2.2 疗程:一般4-6周,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红蛋白水平调整。
3.3 饮食指导3.3.1 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蛋、豆类等。
3.3.2 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柑橘、草莓、西红柿等,促进铁的吸收。
第四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4.1 增加铁摄入4.1.1 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
4.1.2 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米粉、肉泥等。
4.2 改善饮食搭配4.2.1 避免空腹饮茶、咖啡等,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教案.doc
![缺铁性贫血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8ece74b7c1cfad6195fa7c7.png)
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缺铁性贫血授课教师:职称:教研室:儿科教研室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5)联系电话:教案学科系:儿科学系授课时间:课程名称儿科学年级专业临床医学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课学时 1 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第三节缺铁性贫血教材《儿科学》(第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卫平主编2013 教学目标(一)知识点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二)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临床表现”为主,以“诊断”和“治疗”为核心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拓展: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以及预防索与创新治疗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由发病机制推理临床表现的思维过程科研创新能力:以发病机制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探教学内容与时间匹配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分配概述 3铁的代谢 3病因、发病机制10临床表现15诊断及鉴别诊断7治疗10总结 2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一)重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
【教学设计】①时间保障:用课堂近 1/2 时间讲授。
②方法保障:用互动式、提问式、启发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手段保障:用视频、动画、图片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应用对比带来的视觉冲击,图文并茂的进行教学,突出和强调重点,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便于掌握记忆。
④语言艺术:重点内容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适当重复、停顿及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体现。
⑤板书及多媒体设计:醒目、艺术,便于理解和记忆,有效配合课堂讲授。
(二)难点: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难点分析】这是要求学生在铁的代谢基础上充分理解铁的缺乏对血液系统及其他系统的逐渐形成的影响,并进行分期,不同的期影响的临床指标不同,并能引出与之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消化、重组、总结和提升的过程。
【解决办法】①通过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使铁的缺乏、发病机制、不同期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环环相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
②板书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图片,举例分析,将抽象内容直观化,使之易于理解。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92d2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c.png)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2.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3. 学会为缺铁性贫血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4. 能够运用护理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1.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2.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5.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要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医护人员和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和沟通技巧训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缺铁性贫血护理案例的分析能力,检查学生对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评价: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护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临床判断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相关教材或指南。
2. 课件: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
3. 案例材料: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案例。
4. 视频资料: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操作视频。
5. 角色扮演道具:医护人员服装、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道具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第二课时:讲解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
3. 第三课时:学习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
4. 第四课时:讨论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a1a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4.png)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目标:1.了解和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表现。
2.掌握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基本原则。
3.学会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预防和管理缺铁性贫血。
教学内容:I.缺铁性贫血的概述A.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发病原因以及全球范围的流行情况。
B.解释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
C.说明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II.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原则A.营养改善1.解释铁摄入和吸收的重要性。
2.探讨富含铁的食物和饮食习惯。
3.强调维生素C对铁吸收的促进作用。
B.管理贫血症状1.介绍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管理,如疲劳、心悸和呼吸困难。
2.解释正确服用铁剂的方法和作用机制。
C.避免和处理并发症1.分享并发症的常见威胁,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问题。
2.强调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和干预。
D.心理支持1.了解患者面临的心理压力。
2.探讨提供心理支持的方法,如倾听、鼓励和提供信息。
E.健康教育1.提供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详细信息,包括病因、症状和治疗。
2.推广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缺铁性贫血。
III.教学方法A.讲解:通过口头讲解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背景知识和护理原则。
B.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患者护理案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C.视频展示:展示相关的教育视频,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要信息。
D.角色扮演:模拟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练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支持。
E.护理实践:通过实际操作,示范给患者正确的铁剂服用方法。
IV.教学评估A.分发护理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缺铁性贫血护理的理解程度。
B.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C.观察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是否理解并正确实施了相关技能。
教学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PPT、教学视频、护理书籍和期刊。
教学时间:4小时。
课程扩展:1.组织病人教育班,邀请专家分享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开展缺铁性贫血的宣传和筛查活动。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9ff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c.png)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 学会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掌握情况。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小组讨论指南:指导学生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角色扮演剧本:提供学生模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的健康知识小视频引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题。
2. 授课:使用PPT或教学软件,详细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给出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识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策略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信息。
七、教学要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重要性。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案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f2303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4.png)
预防缺铁性贫血教案
预防缺铁性贫血
研究目标:
使学生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方法和必要知识,培养正确的饮食观念和知识。
研究过程:
一、导入课题
1.问话导入:同学们知道贫血是什么吗?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课题。
3.教师简单总结。
二、讲解课文,研究知识
一)讲解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积极思考并回答A什么是贫血?
B出现贫血对人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3.教师总结发生原因,学生认真听讲。
贫血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医学现象。
多在学生中出现,主要是因为缺铁性贫血。
二)讲解课文第二、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教师介绍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如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头昏目眩等。
生长发育快、食物中摄取铁不足、偏食、挑食等也是原因。
三)研究第四自然段
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知识和方法。
三、复、总结。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dc905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9.png)
缺铁性贫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掌握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缺铁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了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检测血液中的铁含量和血红蛋白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缺铁性贫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能够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2.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缺铁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3.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方法及流程;4.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5.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及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等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病例,使学生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检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内科学》、《儿科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病例视频等;4.实验设备:血液分析仪、显微镜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章节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掌握程度;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缺铁性贫血新教师教案
![缺铁性贫血新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b0ba7bd64783e09122bd2.png)
第1次课授课时间2016.09.28
课程名称
缺铁性贫血
教员
魏文婷
学时
20分钟
基本教材
《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情况。
2.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用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
3.熟悉铁代谢生理过程。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论2分钟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理解2分钟
铁代谢、缺铁性贫血的病因6分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8分钟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小结2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铁性贫血特征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难点:铁代谢生理过程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1.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概况
摘要:尽管铁是地球上第4种最常见的元素,铁缺乏仍然是全球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在50%和10%左右,并且在儿童和分娩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由于缺铁性贫血会对人体行为、发育、工作能力和免疫力产生影响,缺铁性贫血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节课程将通过对“缺铁性贫血”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能力。
衰老红细胞破坏后放出的血红蛋白及其他铁蛋白分解代谢释放出来的铁又可有效地用来重新合成血红蛋白和铁化合物。正常人体每日损失的铁量极微,不超过15微克/kg.d。主要由胆汁、尿液、汗液和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
4.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 摄入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正常成人体内每日需要量约为1~1.5mg,妊娠哺乳妇女则需要约为4~6mg,若补充不足,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内科护理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案
![内科护理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6951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f.png)
活页教案备注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6/1)1、教学内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2、教学目标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熟悉病因、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措施。
3、教学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教学难点:该病的诊断依据5、课程思政: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理想的职业,而后引导学生分析目前就业现状、用人单位的预期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差距,从而避免择业时好高骛远。
同时指出“行行出状元”,我们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6、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7、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前课复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复习血液系统的相关旧识,问:轻度出血内脏出血量小于多少?根据老师的指引回想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答:500ml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引导其思考。
掌握重难点加深记忆8、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看怎样贫血患者的日常生活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作业布置:完成习题10、教学反思: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贫血的分类1.按贫血的病因与发机制分类 2.按血红蛋白的浓度分类 3.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4.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记录笔记;根据老师的引导进入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2.神经系统的表现 3.呼吸系统的表现 4.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5.消化系统的表现 6.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记录知识点举一反三,通过列举法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引导积极思考。
缺铁性贫血1.铁的代谢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治疗药物(口服铁剂)5.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首选的辅助检查及其健康指导、治疗要点。
铁剂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介绍贫血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进行的评价。
就有关疾病发生、诊断、治疗进行记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
![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1477e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0.png)
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教案标题:缺铁性贫血预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相关症状。
2.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和日常生活中提高铁吸收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缺铁性贫血的知识以及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 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了解,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相关的情况。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或黑板等方式展示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和相关症状。
- 解释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和缺铁导致的不良后果。
- 讲解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和增加铁吸收的方法。
3. 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方法,以及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应对的情况。
- 组内讨论和展示: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
4. 游戏与实践(20分钟):- 缺铁性贫血知识问答游戏:设计一些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参与问答。
奖励正确答案,并解释具体原因。
- 示范制作缺铁性贫血预防餐:教师现场示范制作一道富含铁元素的健康食品,并解释其营养价值和制作方法。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或口头描述自己所了解的食品。
5. 结束(5分钟):-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再次强调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性。
-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小结,并列举三种能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黑板、粉笔2. 缺铁性贫血相关的幻灯片或教学画板3. 缺铁性贫血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4. 缺铁性贫血知识问答游戏题目5. 预备制作缺铁性贫血预防餐所需的食材和器具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对缺铁性贫血预防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游戏中学生的回答情况和提问互动来评估他们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a5c9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6.png)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2.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提高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病因。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小组讨论法:讨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案例资料。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提出的预防、治疗方法的合理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专业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实际操作血红蛋白测定等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案: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医学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3. 专业软件:使用医学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诊断,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93b41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3.png)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章节一: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概念1.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1.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原因1.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章节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2.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方法2.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检查结果章节三: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3.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目标3.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3.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评估章节四: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4.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4.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4.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章节五: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5.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内容5.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方法5.3 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章节六: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饮食调理6.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饮食原则6.2 解释富含铁质的食物及其作用6.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饮食调理方法章节七: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药物治疗7.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方案7.2 解释常用铁剂的种类、剂量及用法7.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章节八: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心理护理8.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8.2 解释缺铁性贫血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8.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章节九: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护理9.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评估9.2 解释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9.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章节十: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出院指导10.1 介绍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出院标准10.2 解释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家庭护理要点10.3 分析缺铁性贫血病人的随访及复诊安排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2.1 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重点关注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缺铁的实验室检查。
补充和说明如何准确判断贫血程度和缺铁状态,以及不同检查方法的选择和解读。
章节三: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3.2 解释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重点关注铁剂治疗的选择和用药原则。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Word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d85e39312b3169a451a471.png)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1.贫血的概念2.贫血的一般表现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一)概述(问题引导法)1.概念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
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铁丢失过多(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1.健康史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1)贫血共有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3.心理-社会状况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
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缺铁性贫血授课教师:职称:教研室:儿科教研室授课对象:临床医学(5)联系电话:教案学科系:儿科学系授课时间:2017.12.6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时间导入[导课]从贫血的总论引出造血原料缺乏引起常见的营养性贫血是什么?强调:贫血是因还是果?引出:缺铁性贫血,为什么是儿童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概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强调:铁缺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PPT 展示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而且发病率居高不下?问题:患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板书:缺铁性贫血 IDAPPT IDA的概述3分钟理解了解[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1)从食物中摄取铁;(2)红细胞释放的铁。
2.铁的吸收和运转:食物中的铁主要以Fe2’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3.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总铁量中约64%用于合成血红蛋白,3.2%合成肌红蛋白,32%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和脾内;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内和以运转铁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4.铁的排泄正常情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
小儿每日排出量约为15μg/kg,5.铁的需要量:婴幼儿 1mg/kg/d早产儿 2mg/kg/d儿童﹤15mg/d强调:铁的代谢图。
2分钟理解[儿童不同时期铁的代谢特点]1.胎儿期铁代谢特点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铁,以孕后期3个月量最多,平均每日约4mg。
故足月儿从母体所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月内之需;成熟儿从母体所获的铁较少,容易发生缺铁。
2.婴幼儿期铁代谢的特点足月新生儿体内总铁约75mg/kg,25%为贮存铁。
生后由于“生理性溶血”释放的铁较多,随后是“生理性贫血”期造血相低下,加之从母体获取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之需,故婴儿早期不易发生缺铁。
但早产儿体获取铁少,且生长发育更迅速,可较早发生缺铁。
约4月龄以后,从母体获取的铁逐渐加上此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活跃,因此对膳食铁的需要增加,而婴儿主食人乳和牛乳含量均低,不能满足机体之需,贮存铁耗竭后即发生缺铁,故6月~2岁的小儿缺铁性贫生率高。
3.儿童期和青春期铁代谢特点儿童期一般较少缺铁,此期缺铁要原因是偏食使摄取的铁不足,或是食物搭配不合理使铁的吸收受抑制;肠道慢性失血此期缺铁的原因。
青春期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而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初潮以后少女如月经过成铁的丢失也是此期缺铁的原因。
PPT 图片展示不同期铁的代谢特点板书:小儿时期铁代谢特点1分钟掌握[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最多,故早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人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循的血红蛋白增加二倍;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
慢性腹泻不仅铁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
每lml血约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钩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1)。
PPT 图片展示强调:五大病因板书:病因5分钟了解[发病机制]1.缺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减少期(iron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deficiencyane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2.缺铁对其他系统的影响PPT 图片展示强调:三个不同期的影响。
实验分期骨髓内铁外铁SF FEP SITIBC(Tf)TS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潜在缺铁期(ID)减少减少正正正正无无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减少减少正正正无无缺铁贫血期(IDA)缺乏缺乏轻中度<10g板书:发病机制5分钟掌握[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
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疲乏,不爱活动。
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强调:一般表现、髓外造血以及非造血系统均有表现。
提问:轻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有哪些不同的临床表现?15分钟(3)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可因上皮组织异常现反甲。
板书:临床表现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特别是喂养史、临床表现和血象特点,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一步作有关铁代谢的生化检查有确诊意义。
必要时可作骨髓检查。
剂治疗有效可证实诊断。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铁粒幼红性贫血等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应根据各病临床特点和实检查特征加以鉴别。
强调:病史、喂养史与进一步检查相结合。
可借鉴诊疗指南。
提问:根据诊疗指南,IDA在基层医院可否确诊?板书:诊断、鉴别诊断7分钟掌握[治疗]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
1.一般治疗2.去除病因3.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2)注射铁剂(3)铁剂治疗后反应: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
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
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
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找原因。
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以增加铁储存。
4.输红细胞一般不必输红细胞,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是:①贫血严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②合并感染者;③急需外科手术者。
贫血愈严重,每次输应愈少。
Hb在30g/L以下者,应采用等量换血方法;Hb在30~60g/L者,每次可输注浓细胞4~6ml/kg;Hb在60g/L以上者,不必输红细胞。
强调:主要治疗原则。
铁剂治疗有效的指标1、治疗3~4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增高,7~10天达高峰。
2、治疗两周后血红蛋白上升。
3、临床症状好转。
板书:治疗8分钟理解[预防]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肝、鱼、瘦肉等。
2、婴儿食品可加入适量的强化铁。
3、早产儿、低体重儿,2月后可给铁剂预防。
强调该病重点在于防。
延伸:可结合总论中辅食添加的原则和时间、顺序。
板书:预防2分钟附件1板书设计附件2:参考资料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中华儿科学,2008,46(7):502-5043.https:///wiki/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