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林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果蔬花卉栽培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果蔬花卉栽培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全面素质和园艺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园艺专业中等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为发展农业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农业作贡献的理想。
2.具有中等文化程度,掌握园艺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工作中级工的操作水平。
3.具备从事本地区主要园艺类植物的栽培、贮藏、运销的能力。
能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生产问题和创业的能力。
4.具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引进和运用、转化种植新技术以及总结、示范、推广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从事园艺蔬菜果树花卉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农村基层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技术员、农村知识青年、复转和现役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1.学习形式:业余或半脱产。
2.学制: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2------5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
五、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六、教学安排1.授课:教材的课程由学校组织面授。
2.自学:学员按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自学学时数可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但不得少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数。
3.辅导:在学员自学文字教材及收视声像教学节目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1)课程实验: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2)课程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习,写出实习报告。
花卉种养殖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花卉种养殖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花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内容1. 花卉种类及特点2. 花卉繁殖技术3. 花卉栽培与管理4. 花卉病虫害防治5. 花卉市场调研与营销6. 花卉盆景制作三、实践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花卉种类及特点的学习,了解各种花卉的生长习性和市场需求。
(3)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实践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花盆、土壤、肥料、农药等。
2. 实践教学过程(1)花卉繁殖技术1)播种繁殖:教师示范播种繁殖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覆盖等步骤。
2)扦插繁殖:教师示范扦插繁殖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包括选择插穗、消毒、扦插等步骤。
3)嫁接繁殖:教师示范嫁接繁殖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包括选择接穗、砧木、嫁接等步骤。
(2)花卉栽培与管理1)土壤准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土壤消毒、施肥、松土等操作。
2)播种: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进行播种操作,包括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
3)浇水:教师讲解浇水技巧,学生进行浇水实践。
4)施肥:教师讲解施肥方法,学生进行施肥实践。
5)病虫害防治:教师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学生进行病虫害防治实践。
(3)花卉市场调研与营销1)市场调研:学生分组进行花卉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价格、竞争状况等。
2)营销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花卉营销策略,包括产品定位、价格策略、促销方式等。
(4)花卉盆景制作1)选材: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盆景材料,如树桩、石头、苔藓等。
2)制作: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进行盆景制作,包括修剪、造型、布局等步骤。
3)养护:教师讲解盆景养护知识,学生进行盆景养护实践。
3. 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分享实践心得。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方案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专业代号(010700)一、招生对象及学制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制,采用2+1教学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生态城市建设、观光旅游农业、花卉生产等行业以及施工养护管理、观赏植物生产繁殖、绿色植物产品生产的第一线需要的中初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适应的岗位群1.人才培养规格(1)具有识别果蔬花卉植物的能力,掌握果蔬花卉植物组培、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技术。
(2)掌握果蔬花卉植物生理、生化的基础理论及其生物应用技术。
(3)具有果蔬花卉植物栽培与管理技术。
(4)具有制作盆景、插花及其他果蔬花卉植物饰品的技能。
(5)具有对果蔬花卉产品加工、营销的技能。
2.职业岗位群(1)蔬菜园艺工(2)花卉园艺工(3)果、桑园艺工(4)插花员四、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一)能力结构1.掌握果蔬花卉植物、景观生态基本知识。
2.掌握果蔬花卉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掌握盆景制作与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
4.具有果蔬花卉产品加工与营销的初步技能。
5.具有果蔬花卉企业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素质结构1.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实干、勇于探索、开拓进取、自主择业现代中专学生基本素质。
2.熟练掌握园艺植物繁育、种植、养护的技术,具有园艺植物经营管理的能力。
(三)技能要求:本专业毕业生毕业时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五、毕业标准1.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2.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3.实习成绩合格。
六、专业能力开发表七、主干课程设置(一)专业基础课1.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软件、硬件、病毒、网络、多媒体等知识;Windows操作平台的使用及Windows下办公软件Word、Excel和Powerpoing,使学生能处理文字、表格及制作幻灯片;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及命令操作,包括建库、添加查询等命令以及多库间的简单操作。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艺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项目 课时安排 任务目标 项目七 园艺植物与环境污染 2 课时 1.了解土壤修复的含义; 2.掌握几种简单的土壤修复方法和技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土壤修复的含义;几种简单的土壤修复方法和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 任务 引入 任务 实施 一、土壤修复的含义 二.植物修复的含义 三、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的植物净化 四、微生物修复的生物类型及影响因素 五、农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评价 项目 理论 积 知识 件 实操 技能 知 识 职业 点 素养 设 计 任务 任务评价内容 评估 土壤修复的基本知识 序号 知识点名 分 值 40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表现形式 任务 7.7 园艺土壤修复简介 PPT 展示“蜈蚣草”图片,引出本节内容。 教学任务 任务 7.7 园艺土壤修复简介
2
文本 PPT 图片
PPT 图片 文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类型: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工 程菌 影响因素:生物活性;目标化 合物特征;环境 因素 微生物代谢农药的途径大概归纳为:氧化;还 原;水解;合成
PPT 图片 文本
PPT 图片 文本
PPT 图片 文本
开发人:济宁高级职业学校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艺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文本 PPT 图片
文本 PPT 图片
文本 PPT 图片 文本 PPT 图片
1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艺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壤中的重金属活性降低,转化为相对无害物质 的一种方法。 5 有机污染 物的植物 净化 直接吸收:植物根对有机物的吸收与有机物的 相对亲脂性有关。某些化合物被吸收后,以一 种不活泼、很少能被生物利用的形式被束缚在 植物组织中。 根际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植物通过 向根际分泌 氨基酸等低分子有机物而刺激微生物的大量繁 殖,可间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的降解作用:植物可释放 包括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甾醇﹑ 生长素﹑核苷酸﹑黄烷酮及其他化合物等分泌 物,改变土壤的理化条件,有利于毒物的降解 并可刺激根区微生物的活性。 6 放射性元 素的植物 净化 植物固化:即利用植物降低其活性 ,从而减少进 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植物提取:即利用植物将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 转运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根部可吸收部位 和地上部位,待植物收获后再进行处理; 植物蒸发:即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放射性物质 然 后通过叶面作用将它们蒸发掉。 7 微生物修 复的生物 类型及影 响因素 8 农药污染 土壤的微 生物修复 9 重金属污 染土壤的 微生物修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降解有:溶解和沉淀; 生物吸附和富集;氧化还原;菌根真菌与土壤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影响 高福玲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植物生产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呈现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20分钟)(1)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
(2)植物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对环境的重要性。
3.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0分钟)(1)植物种植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作物对土壤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植物种植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植物种植对大气的影响。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4.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20分钟)(1)介绍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资料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植物生产中实现环境保护。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与繁育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与繁育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概述园艺技术专业的园林植物养护与繁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园艺领域中各种植物的养护和繁育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实地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园林植物养护与繁育的系统化知识体系,提升实际操作技能,为日后从事与园艺有关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能够进行合适的养护和繁育管理。
2. 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3. 熟悉常用养护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能够进行园林植物的基本修剪、整形和移栽操作。
4. 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提升园艺技术水平,为未来的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植物生长基础知识1.1 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原理1.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3 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与运输1.4 植物的生殖与繁殖2. 园林植物养护技术2.1 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2.2 水分管理和灌溉技术2.3 定植与移栽技术2.4 基本修剪和整形技术2.5 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防治2.6 园林植物保养与管理3. 园林植物繁育技术3.1 种子繁育技术3.2 分株繁育技术3.3 组织培养和离体繁殖技术3.4 杂交育种与育种方法3.5 果树扦插和嫁接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授课形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既讲解植物养护与繁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和实验练习。
2. 教学手段:2.1 幻灯片演示: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的养护与繁育技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园林植物养护和繁育的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2.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了解其生长习性和养护需求。
2.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操作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设计
一 判断题 不均等生长。( √ )
2. 现在有更多学者认为,植物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
试
于抑制物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的。( √ )
1. 花粉管向珠孔方向生长,属于( B )运动。
二 选择题 A. 向重性
B. 向化性
C. 向心性
练
D. 感性
2. 由外部一定方向的刺激引起的运动现象,称为 ( A
)运动。
习
A. 向 性
步骤六:
作业布置:
植物通过叶柄的扭转使叶片处于最适于受光的方向,这属于植
物的什么特性?原理是什么?
开发人: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谷少帅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设计
任
少数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向性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多数学生还
务 不太了解其具体原理以及如何应用于植物生产,通过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运用植物运动的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协调作物的生长。
教学过程 任
教师提出问题(任务)导入新课:
务
教师播放“向日葵围着太阳转”视频,提出问题:向日葵为什
导 么会围着太阳转?引出植物生长的向性运动,导入新课。
入
任
步骤一:
问题引入:播放“向日葵围着太阳转”视频,引出植物生长的 务
向性运动知识。
B. 趋 性
C. 感 性
D. 生物钟
3. 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这种现象是 ( B
题
)。
A. 向性运动
B. 感性运动
C. 生长运动
D.
偏上生长
开发人: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谷少帅
评 课堂展示、教师讲解,同学们熟练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向性运动等相
价 关知识,具备了正确运用植物生长的向性运动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设计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植物的分类方法;2.掌握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方式;3.掌握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的重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4.了解植物的生态行为和环境适应性。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长发育2.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方式3.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的重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4.植物的生态行为和环境适应性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学生提问互动相结合;2.实验与观察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过程与活动安排第一节: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长发育(1课时)1.介绍植物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讲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植物器官的生长过程;3.学生提问与讨论:什么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二节: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方式(2课时)1.介绍植物对水分、养分和光能的吸收方式;2.讲解植物对吸收的物质的运输方式,并通过实验观察植物根系的吸水现象;3.学生小组实验:使用离心法观察植物的根系吸水过程。
第三节: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的重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2课时)1.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产物的利用;2.讲解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3.学生小组实验:通过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来判断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效率。
第四节:植物的生态行为和环境适应性(2课时)1.介绍植物的生态行为,如对光、温度和湿度的适应;2.讲解植物的生态类型和适应策略;3.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调节植物生长环境来提高产量和品质?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学生能够适时回答提问并参与课堂讨论的数量;2.学生的实验报告能否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3.学生小组的讨论报告能否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4.课后布置作业,测试学生对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调控的应用能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掌握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植物生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具体适应策略;(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资料;(2)实验器材及实验用品。
2. 学生准备:(1)预习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知识;(2)分组准备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环境;(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教师点评并补充。
3. 课堂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举例说明;(2)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及观察记录的准确性;3. 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
六、教学内容1.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介绍文字说明
《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介绍文字说明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是根据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园艺行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园艺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营销等基本知识和能力,针对花卉生产、果树生产、蔬菜生产和植物保护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
该课程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和《园艺设施》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
通过《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花卉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花卉生产、养护和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考取高级花卉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毕业后可以到花卉生产企业、种苗生产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农业观光园、公园、花卉市场、花卉租摆企业和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等从事花卉的生产、销售、养护和应用的工作。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总学时124学时,专项技能训练52学时。
课程设计的理念是结合花卉生长周期进行教学,根据花卉生长周期中的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期、休眠期等4个主要的物候期,确定了育苗、土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花期管理和花卉应用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与之相对应的花卉的识别、播种、扦插、分株、嫁接、组培、植株调整、花期控制、病虫害防治、培养土配制、施肥、浇水、环境调控、采收、贮运、花坛施工与养护、盆花室内装饰和插花等18种技能。
在教学中,学生直接参与花卉生长阶段和应用阶段的现场管护、操作,学习过程绝大多数在生产场地进行,使教学活动与花卉生长周期同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即“工作过程模式”。
这样适应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一)内容选取《花卉生产技术》的授课内容根据北京市花卉业(2005-2015年)发展规划和北京地区花卉生产的特点以及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开展了与岗位接轨、与“高级花卉工”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教学内容改革,按照花卉生长的物候期及工作岗位的需要选取的。
确立以育苗、土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花期管理、花卉应用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花卉生产技术》教学设计
选择题
A 冬季设在苗圃盛行风上风向起防风保温作用的屏障 B 花卉栽培设施和设备所创造的环境 测 试 练 习 题 C 用有透光能力的材料覆盖屋面而成的保护性植物栽培设施 D 用于贮藏植物营养器官或植物防寒越冬的地下设施 2.根据温室的应用目的可分为(A )。 A 观赏温室、栽培温室、繁殖温室、人工气候温室 B 地上式、半地下式、地下式 C 土温室、木结构温室、钢结构温室 D 玻璃温室、塑料薄膜温室、硬质塑料板温室 3.根据温室的覆盖材料可分为( D )。
一、种类 素烧盆 , 陶盆 , 瓷盆 , 紫砂盆 (宜 兴盆 ),木 开发人: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 程冉
文本 图片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花卉生产技术》教学设计
盆或木桶,水养盆,兰盆,盆景盆,朔料盆,套盆。 二、特点 1. 泥盆(瓦盆) 2. 陶盆 3. 釉瓷盆图 4. 紫砂盆(宜兴盆) 5. 木盆或木桶 6. 水养盆 7. 兰盆 8. 盆景盆 9. 塑料盆 10. 套盆 二、 花盆的形状 序 测 试 练 习 题 号 1 判断题 1.普通栽培观赏用盆常见的有瓷盆、陶盆和紫砂盆。( )× ) 题型 数量
)×
开发人: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
程冉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花卉生产技术》教学设计
开发人: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
程冉
教学项目 课时安排 任务目标
项目四 花卉栽培设施及器具 2 课时 知识目标:
教学任务
任务 4.2 塑料大棚
掌握塑料大棚结构特点及作用;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任 务 导 入 任 务 实 施 任 务 评 价 序 号 积 件 知 识 点 设 计 2 塑料大棚 的类型和 结构 1 知识点 名称 任务导入 问题引入:塑料大棚有 什么 作用 ?其 主要应用 在什么方面? 1. 竹木结构大棚 2. 悬梁吊柱竹木拱架大棚 3. 无支柱竹木结构大棚 4. 拉筋吊柱大棚 图片 文本 文本 PPT 图片 知识点具体内容 表现形式 1.正确掌握塑料大棚的类型和结构; 2. 塑料大棚的管理及温度调节情况。 1.塑料大棚的类型和结构 2.大棚设计与建造中的注意事项 能正确判断温室、塑料大棚的结构; 能正确使用温室、塑料大棚环境调控等理论进行实践。 塑料大棚结构特点及作用。 正确使用温室、塑料大棚环境调控等理论进行实践。 花卉栽培设施指人为建造的适宜或保护不同类型的花卉正常生长发育的 各种建筑及设备,主要包括温室、 塑料大棚、 冷床与温床、 荫棚、 风障以及机械 化、自动化设备、各种机具和容器等。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设计教学项目项目十植物
6
地衣植物 主要特征
7
地衣植物 主要类群
1. 壳状地衣 2. 叶状地衣
课件 实物演 示 课件
8
9
3. 枝状地衣 苔鲜植物 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 较为原始 的类群,个 主要特征 体很小,生活于阴湿环境中。如石面、地表或 树干上,是植物由水生转向陆生的过渡类型。 低 级 的种类其植物体 为扁平 的叶 状 体, 较 高 级的种类有类似于茎、叶的分化,但没有根及 维管组织。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 发达, 我们 常 看到 的植物体是其 配 子体, 孢 子体不发达,寄生于配子体上。 苔 藓 植 物 1.苔纲; 2.藓纲;
主要类群
课件 实物演 示 课件
10
11
蕨类植物也称羊齿植物,多生于潮湿环境中, 少数水生,比苔藓植物具有更强的陆地适应性 主要特征 有根、 茎、 叶及维管组织的分化,其根为不定根, 茎为根状茎,在土中横走、上升或直立,原始 种类的叶为小型叶,大型种类的叶为大型叶, 多为羽状。 蕨类生活 孢子体与配子体均可独立生活,孢子体发 课件
被子植物 的生活史
课件
16
植物界进 化概述
一、在形态结构方面 二、在形态习性方面 三、在繁殖方式方面的发展进程
课件
序 号 测 试 练 习 题
1
题型
单项选择 题
数量
1. 下列属于孢子植物的是( )。 A. 藻类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被子植物 D. 维管植物 2. 蓝藻度过不良环境,可长期休眠的构造是( )。 A. 异形胞 B. 藻殖段 C. 厚垣胞子 D. 营养细胞 3. 水绵的有性繁殖方式是( )。 A. 精卵结合 B. 结合生殖 C. 孤雌生殖 D. 孤雄生殖 4. 褐藻的藻体呈褐色的原因是含下列那种色素较多( )。 A. 叶绿素 a B. 叶绿素 b C. 叶绿素 c D.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5. 关于海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孢子体不发达 B. 配子体发达 C. 孢子体发达 D. 配子体有固着器 6. 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方式主要为自养 B. 属于原核生物 C. 可进行有性生殖 D. 无细胞壁 7. 有些真菌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会结成团,形成坚硬的休眠体, 称为( )。 A. 芽胞 B. 菌核 C. 厚壁孢子 D. 担孢子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
一、教案名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培养学生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教学难点: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2)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案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光合作用。
(2)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如公式、过程等。
(3)案例分析: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三、教案名称: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态环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了解呼吸作用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呼吸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呼吸作用。
(2)新课导入:讲解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如公式、过程等。
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教案
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教案教案标题: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的技巧;3. 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园林植物的选种与栽培;2. 园林植物的水分管理;3. 园林植物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4. 园林植物的修剪与整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园林景观图片,引起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园林景观吗?你们知道园林植物是如何栽培和养护的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园林植物的选种与栽培:- 介绍园林植物的选种原则和常用园林植物的特点;- 讲解园林植物的栽培方法,包括土壤准备、播种或移植、浇水等。
2. 园林植物的水分管理:- 解释园林植物的水分需求和水分管理的重要性;- 介绍浇水的时机、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园林植物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说明园林植物的养分需求和施肥原则;- 讲解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4. 园林植物的修剪与整形:- 引导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修剪目的和原则;- 演示如何进行园林植物的修剪和整形。
三、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根据老师的指导,选择适合的园林植物进行栽培和养护实验。
学生可以亲自体验浇水、施肥、修剪等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讨论。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的重点和技巧。
五、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的园林区域进行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实践,并鼓励他们记录实践过程和成果。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记录;2. 学生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理解和总结;3. 学生完成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实践报告。
教学资源:1.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相关书籍和资料;2. 园林区域的实际植物和工具;3. 图片和视频资料。
有关蔬果种植课程设计
有关蔬果种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蔬菜和水果的基本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至少五种常见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方法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3. 学生掌握基本的土壤管理和施肥知识,了解如何提高蔬果生长的质量和产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迷你蔬果种植园的设计和实施。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学会分析并解决在蔬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蔬果生长过程及其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农业活动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增进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理解,培养选择健康食物的习惯。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种植项目,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设计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蔬果种植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蔬果种植基础知识:-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发芽的条件。
- 植株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 土壤的类型与特点,土壤改良和施肥方法。
2. 常见蔬果种植技术:-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五种蔬菜和水果,如番茄、黄瓜、草莓等。
- 介绍各蔬果的生长习性、种植时间和方法。
- 指导学生进行播种、移植、灌溉、施肥等实践操作。
3. 蔬果种植管理与研究:- 教学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株生长情况,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
- 探讨提高蔬果产量和品质的途径,如病虫害防治、环境调控等。
- 设计并实施一个迷你蔬果种植园,进行实际操作和成果展示。
教学内容依据课本第四章“蔬果种植”的相关内容进行组织,结合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项目 课时安排 任务目标 项目五 园艺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 6 课时 知识目标: 1. 了解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2. 了解大气降水及等级划分; 3. 熟悉常见的水汽凝结物; 4. 掌握植物的需水规律。 能力目标: 掌握空气湿度的观测方法 教学重点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2.常见的水汽凝结物 3.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4.植物对水的适应及生态类型 5.植物在年周期生长中的需水特点 6.合理灌溉指标 7. 水环境调控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8.异常水分灾害 教学难点 1.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2.大气降水及等级划分 3.合理灌溉指标 4.异常水分灾害防御 教学过程 任 务 导 入 任 务 实 施 任务 5.3 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 知识点 5.3.1 空气湿度 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空气湿度是指大气的干湿程度,它取决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空气湿 度的大小常用水汽压、绝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表示。 课堂讲授 提出问题 进行空气湿度观测需要知道哪些有关植物需水方面的知识? 教学任务 任务 5.3 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
(一)干旱 (二)雨涝 (三)冰雹 (四)雨凇和雪害 (五)酸雨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林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2、 异常水分灾害防御 (一)干旱集水蓄水 (二)雨涝排水 (三)雪灾防御 任 务 评 价 序 号 积 件 知 识 点 设 计 4 植物的需 (1)植物对水的需求 水规律 (2)植物对水的适应及生态类型 (3)植物的需水关键期 (4)植物在年周期生长中的需水特点 (5)合理灌溉指标 (6)水环境调控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5 (1)异常水分灾害 (2)异常水分灾害防御 3 水汽凝结 2 空气湿度 1 知识点 名称 任务导入 进行空气湿度观测需要知道哪些有关植物需水 方面的知识?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2)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1)水汽凝结的条件 (2)常见的水汽凝结物 (3)大气降水及等级划分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文本 图片 提问 知识点具体内容 表现形式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林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3.中生植物 三、植物的需水关键期 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需水时期。 1.植物需水临界期。 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需要量最多的时期。 而植 物最大需水期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时期,即生活中期。 四、植物在年周期生长中的需水特点 1.萌芽期 2.新梢生长期 3.花芽分化期 4.开花期 5.果实发育期 6.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期 7.休眠期 五、合理灌溉指标 (一)土壤指标 (二)形态指标 (三)生理指标 六、水环境调控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一)合理灌溉 (二)调整花期 (3) 抗旱锻炼 (4) 灌水防寒 知识点 5.3.4 异常水分灾害及防御 一、 异常水分灾害
异常水分 灾害及防 御
测 试 练
序 号 1
题型
数量
判断题
3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林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习 题 2 3 4 5 选择题 名词解释 填空题 简答题 2 4 6 2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园林植物营养与环境》教学设计
(一)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 (二)相对湿度 (三)饱和差 (四)露点温度 二、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空气湿度在一天乃至一年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知识点 5.3.2 水汽凝结 一、水汽凝结的条件 (一)空气中的水汽增加或空气上升冷却达到过饱和。 (二)空气中有吸湿性强的微粒作为凝结核,促使水汽凝结。 二、常见的水汽凝结物 (一)云 (二)雾 (三)露和霜 (四)雾凇 (五)雨淞 三、大气降水及等级划分 (一)大气降水 (二)降水等级划分 知识点 5.3.3 植物的需水规律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是指植物在正常生活过程中所吸收或消耗的水分。 植物 每制造 1kg 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量(g),称为该植物的需水量。 二、植物对水的适应及生态类型 (一)水生植物 1.挺水植物 2.浮水植物 3.沉水植物 (二)陆生植物 1.旱生植物 2.湿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