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导学案1(九年级化学)
人教新课标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解度 导学案
溶解度一、饱和溶液:1.[实验]教材p33-34“活动与探究”。
用KNO 3代替NaCl 再进行上述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1.在一定_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__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般有如下转化规律:2.讨论:教材p35“讨论”。
[小结]在室温时,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与氯化钠的质量____ ___,但在温度升高时,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比氯化钠_____ __。
3.[视频] 海水晒盐的过程。
[小结]1.改变条件使原来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 。
2.在以上实验中,使硝酸钾结晶采用的方法是 ;在海水晒盐中,使氯化钠结晶采用的方法是 。
4.[实验]在室温的条件下,将2g 食盐和0.2g 熟石灰分别放在10mL 水中。
[小结]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
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 是不饱和溶液(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5.[实验]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
[小结]饱和溶液是相对于某种溶质而言的,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其他溶质(选填“能”或“不能”)。
操作向20mL 水中加入5gNaCl ,搅拌 再加5gNaCl ,搅拌加热升温至50℃ 再加10 mL 水,搅拌现象结论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 KNO 3,搅拌 再加入5g KNO 3,搅拌 加热升温至50℃ 再加入5g KNO 3,搅拌,并继续加热升温至50℃冷却饱和溶液不饱和 溶液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二、溶解度 (一)固体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_里达到_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 导学案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一、课前导知1.导入: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溶解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溶解度指的是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常用来描述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2.目标导学:引导学生学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概念讲解:解释和定义关键词:溶解度、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等。
4.洞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改变温度或溶质的浓度,会对溶解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5.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并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
二、学习过程1.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设计实验验证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2.数据整理:学生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准备绘制溶解度与温度的折线图。
3.图表绘制:学生根据整理的数据,使用Markdown中的表格和折线图语法,绘制溶解度与温度的折线图。
4.分析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并总结结论。
三、知识点总结1.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2.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3.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绘制成折线图,直观地显示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饱和溶液:当溶质的质量达到溶解度时,继续溶解会导致溶质不再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5.过饱和溶液:在溶解度以下的温度下制备的溶液,可以超过其溶解度,形成过饱和溶液。
四、实例分析1.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质量超过溶解度时,会形成过饱和溶液。
2.学生观察到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溶解度与温度的折线图,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
3.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五、拓展应用1.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实验,研究其他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如溶剂的种类、压力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学习研讨一、饱和溶液【自主学习】【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完成试验9-5,填下表。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现象结论【探究II】完成试验9-6,填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冷却【形成概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溶解导学案》
《溶解》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溶解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 能够运用溶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1. 溶解的定义和特点溶解是指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特点包括:可逆性、热效应、熵效应、浓度效应等。
2. 溶解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溶解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溶解规律包括亨利定律、拉乌尔定律、沃尔特定律等。
3. 溶解的应用溶解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的溶解、化肥的溶解、食盐的溶解等。
三、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 激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3. 引导: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溶解的规律;4. 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关键知识点。
四、导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引起学生对溶解的好奇心;2. 进修:介绍溶解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观点;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盐的溶解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的影响因素;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溶解的规律;5. 拓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6. 总结:归纳溶解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
五、课后作业1. 思考:总结溶解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3. 探究:自行设计一个溶解实验,验证溶解的规律。
六、拓展延伸1. 可以邀请化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溶解的相关知识;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实验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对溶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溶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进修化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息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溶解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3.了解结晶现象。
【教学重点】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2、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课前】:一.学案自学1. 叫饱和溶液。
叫不饱和溶液。
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下,有没有继续溶解的存在,如有,且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课中】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三.合作探究【问题1】、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1、阅读P33《活动与探究》2得出结论:。
3、交流讨论:(1)、“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2)、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硝酸钾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1、阅读P34《活动与探究》2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讨论】:1.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3、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相互转化?(讨论写出)五、结晶:。
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课本p34-p35,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四.【课堂反思】:(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五.【反馈检测】: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5.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6、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B.加入溶剂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课后反思: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广东省珠海十中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广东省珠海十中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家长签名【学习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2.初步认识溶解度曲线【温故知新】1.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增加溶剂()()2.50℃,一杯装有100ml水里(填“能”或“不能”)无限地溶解食盐。
3在相同温度,一定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碘和高锰酸钾,分别有什么现象(课本P27),这说明什么?【参与学习】一、固体溶解度1.阅读课本P36溶解度的定义,指出确定溶解度的四个要素。
练习:请说出“蔗糖在20℃是的溶解度是203.9g”的含义(1)在℃时, g水中溶解 g蔗糖,溶液恰好达到。
(2)在℃时, g水中最多可溶解 g蔗糖。
(3)下列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②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③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④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2.阅读课本P36左上角的“资料卡片”指出下列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Ca(OH)2 —0.17g ;NaCl—34g ;O2 —34g ;3.分析下列表格和相关问题,指出影响溶解度因素溶剂溶质溶解度相对大小水碘难溶水高锰酸钾易溶汽油碘易溶汽油高锰酸钾难溶(3)阅读课本P37溶解度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横坐标是,纵坐标是。
这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影响。
请说出该因素对物质溶解度影响的规律?二、气体溶解度阅读课本P38第3段,思考并讨论:问题1气体的溶解度为什么常用体积来表示,而不是用质量问题2(1)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不断冒泡,这说明能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不断(填“增加”或“减少”),也即气体的溶解度(填“增加”或“减少”)。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导学案(第1课时)
合作探究 展示质疑
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①5gNaCl 能溶解在 20mL 水中; ②10gNaCl 不能溶解在 20mL 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 NaCl。 即 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质疑:“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 生质疑猜想。 补充实验: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质疑:KNO3 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演示实验: 1、温度改变(加热搅拌),杯底没溶的 KNO3 固体继续溶解? 2、此温下再加 5gKNO3,能否再溶? 小结: 1、一定温度下,KNO3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增补结论,领悟涵义: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1、演示实验: ①室温下,在 20mL 水中加入 10gKNO3 观察能否完全溶解; ②升高温度, 观察杯底 KNO3 固体溶解情况,再加 5gKNO3 溶解情况; ③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 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 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 2、小组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剂
总结梳理 拓展提升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1.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溶剂 2.某硝酸钾溶液在 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 温度到 100℃,则 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 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为 溶液和 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向 KNO3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 KNO3 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 量 ,溶液的质量 . 5.要使接近饱和的 KNO3 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1. 课后习题 2、3、6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2.知道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原理;3.能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预习】1.将下列物质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完成下列各题:通过上表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现有6.5g 锌与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⑴在100g 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质量为 g ;溶剂的化学式为 ,质量为 g. ⑵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 ;溶剂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情境导入】你的饭量有多大?一次能能无限制的吃饭吗?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二、自主探究:[问题一]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归纳】物质的溶解性是指: 【实验探究】观察实验,思考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 、 和 有关。
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有关2.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与餐具上的油渍用洗洁精洗去其原理一样吗?[问题二]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实验探究I】课本P33,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3433—351.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⑴;⑵;⑶等。
2.概念:⑴饱和溶液:在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
初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溶解度(导学案)
第2课时 溶解度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要点提示:(1)溶解性与溶解度是两个不同地概念。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地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地定量表示。
(2)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地物质是不存在地。
小组问题探讨:P 36表9-1中地数据都表示什么意义呢?小组同学任选几个数据来互相考考吧!(如60℃时KCl 地溶解度是45.5g,表示在60℃时,KCl 在100g 水中达到饱与状态时溶解地质量为45.5g )进行新课比较二者地溶解能力?2.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与状态。
比较它们溶质地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地溶解能力?3.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与,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配制成不饱与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地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地溶解能力?归纳总结】定量描述物质地溶解能力(即溶解度)地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地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与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地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地质量。
四大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与状态;④溶质地质量。
提出问题】理解了溶解度地概念,那妳了解平时所说地“易溶”,“难溶”与溶解度地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示】溶解度地相对大小(20℃时地溶解度)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地呢?课件展示】P36表9-1分析小结】上述是表示溶解度地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地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地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知识点2 溶解度曲线活动与探究2】请同学按P3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归纳总结】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地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地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地溶解度。
[初三理化生]初中化学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初三理化生]初中化学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初中化学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分析使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5.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1.请各小组同学将下列物质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后完成下列各题:物质是否形物质颜色久置后溶解成溶液类别(是否分层)时吸热或放热NaClNaOH硝酸铵硫酸铜不填面粉不填不填植物油不填不填通过上表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现有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二[我会自学]: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4.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态物质在g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5.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g (20℃)>1010~11~0.01<0.01一般称为三 [我会探究][活动探究一]: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
然后再加入10mL水,搅拌,观察现象。
请同学们参阅33—34页并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完成下列表格:操作①20mL水中加入5克NaCl,搅拌②再加5克NaCl,搅拌③再加10mL水,搅拌现象结论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 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2《溶解度》导学案
9.2.2 溶解度学习目标;1能说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2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相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4初步学习运用数据、表格、图象等定量研究的方法。
5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现象,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信息。
学习导航诊断补偿:填空:在常温下,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为止,得到硝酸钾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钾现象是。
若给试管加热,现象是,再将试管冷却,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有关。
1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或硝酸钾,会有什么区别?2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或食盐,会有什么区别?3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固体溶解度阅读: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_____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______。
讨论:“2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A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B 20°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6 C 20°c时50g 水中溶解了18g食盐,该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18g D 20°c时100g水里溶解了15g蔗糖,所蔗糖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5g2 在2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20°c时食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__,溶质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
阅读:阅读课本第36页资料部分,找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和溶解度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1)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固体溶解度1.在一定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________,如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
二、溶解度曲线3.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三、气体溶解度4.在压强为101 kPa和________时,某气体溶解在________水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该气体的溶解度。
5.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 。
答案:1.温度100克饱和质量 2.增大硝酸钾变化不大氯化钠减小熟石灰 3.溶解度温度 4.一定温度1体积饱和 5.温度压强减小增大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1 :溶解度实验:(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篇1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
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答:不同。
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
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新课标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溶解度导学案(第1课时)
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活动三:结合上述实验及海水晒盐的过程探究晶体的制取方法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思考制取NaCl和KNO3晶体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简述你的理由。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3、一杯1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
3、烧开水时,有大量气泡逸出,其原因是什么?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活动一: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实验9-5】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搅拌,观察其变化情况。
三、随堂导练及展示: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陈培亮审核:化学备课组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2.学会跟溶解度曲线有关的数据处理。
【温故知新】
1.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内因)、(外因)。
3.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强越,气体溶解度越;温度越,气体溶解度越。
【参与学习】
一、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1.根据课本P36自己画的图,找出25℃和85℃时NaCl和
KNO3的溶解度。
2.右图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P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在O点和Q点时,
溶液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3.分析课本P37图9-12,思考:
(1)溶解度的交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越大?
3.除此之外,你还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什么信息?
练习:课本P40“练习与应用”第4题
二、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溶质结晶方法的选择
1.分析课本P37图9-12和图9-13,归纳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
如等。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例如
等。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如等。
练习: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填“A”或“B”)物质;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2.如何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能否用相同的方法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或者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为什么?
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小结:
(1)若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升高而增大,通常采用(填结晶方法,下同)
(2)若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采用;
练习:课本P40“练习与应用”第5题
【知识拓展】
在课本P37图9-12和图9-13找出,20℃时,分别将60g的硝酸钠和0.3g的氢氧化钙投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哪一种处于饱和状态,哪一种处于不饱和状态?哪一种溶液浓度(即溶液中溶质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巩固训练】会做才算懂。
一、选择题
1.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A.蒸发水 B.加食盐 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2.下列物质中,当温度升高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的是()A.Ca(OH)2 B.KNO3 C.NaCl D.NH4NO33.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t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100 g,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溶质:溶液=1:1 B. 溶质:溶剂=1:1 C.溶剂:溶液=1:1 D.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为200 g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②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6.在通常情况下,采取和的方法,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食盐水,最好的方法是,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7.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填写:
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2)在t2 ℃时,用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
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3)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C两种物质时,采用的方法可以除去它们。
(4)右图中的B溶液为澄清石灰水,将t2 ℃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降温至t1℃,
则溶液(填“有固体析出”或“变为不饱和”)。
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______ ℃。
(2)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_________。
(4)若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__________;若将t1℃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会_______ _____(填“有固体析出”或“变为不饱和”)。
10.在一个温度不变的密闭容器内,放入一杯饱
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细线吊住一块有缺口的硫酸铜晶体浸在溶液中(如右图)过几天后观察到:晶体上的缺口(填“有”或“没有”)了;晶体的质量(填“减小”、“增大”或“没变”);此时的硫酸铜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1.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和纯碱(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