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三次产业地区划分的GDP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9489dec77da26925c5b0b0.png)
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问题的第一位的重要关系。
分析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使我们清醒地、客观地认识中国的落后。
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对中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不要过于乐观。
同时,也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空间。
「关键词」三次产业结构、国际比较、工业化程度、产业竞争力一、二、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而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问题的第一位的重要关系。
一、中国及世界若干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1.中国及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通常指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该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该时期生产活动的增加值之和。
由于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构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一、二、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和。
一国(或地区)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状况,是集中描述其三次产业结构的第一个重要的比例关系。
(1)中国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表1给出了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数据。
(2)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表2给出了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数据。
注1: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中译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
注2:①、②、③、④分别为世界银行以199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的低收入国家(755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国家(755美元以上但低于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5美元以上但低于9266美元)、高收入国家(9266美元及以上)。
GDP等指标解释
![GDP等指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187d7de6f1aff00bed51e9f.png)
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其核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通常生产法得值最小,支出法得值更标准。
具体公式为: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即GNP,又叫国民总收入,是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其中的要素收入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
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作为反映通胀压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又称为GDP缩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等。
其使用目的是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
现价GDP公式:GDP平减指数=不变价GDP现行价格(当年价格)、不变价格(可比价格)现行价格,又叫当年价格,是指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
不变价格,又叫固定价格,可比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
目的是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一般都使用可比价格计算。
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及其相关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指凡是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即直接或间接以农副产品为基本原料,从事工业产品生产活动的企业统称为农产品加工业。
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修改稿2
![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修改稿2](https://img.taocdn.com/s3/m/9b9eb5aaf524ccbff1218496.png)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还在不断地进行当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三次产业的发展总和,因此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本文是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的,目前来看,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非常相似,但由于发展的起步点不同,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就产业结构的效益方面对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当前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结构现状,地区三次产业优势,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等情况,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对产业结构的不足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功效系数法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I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constantly, pursue maximum economic efficienc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pollu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began to "resource-conser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sum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ecessary. This is on my East West area of industry structure for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urrently see, East West area of industry structure very similar, but due to development of started points different,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 the on has many aspects are exists with must of differences, this on industry structure of benefits aspects on East West area industry structure for comparison analysis, understanding current East W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tatus, and industry structure status, area three times industry advantage, industry structure exists of insufficient, situation, Utiliz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insufficient to mak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Output value structure Employment structure Compare labour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coefficient method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一、引言自1979年以来,我国以工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已经形成,在基数存在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全国的产业结构却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同,许多地市级产业结构的相似度更是非常明显,我国是发展大国,资源大国,人口大国,发展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均衡,人口分布不均衡,相同的产业结构对于东西部的发展在建设上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复,因此造成资源的浪费。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28542cda1c7aa00b52acbf9.png)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概念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国家标准,是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标准分类。
它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宏观管理和部门管理中,对经济活动划分行业类别,也适用于社会经济研究和微观管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
第一次修订于1994年,2002年为第二次修订。
2002年新修订的分类将标准名称改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对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进行了调整。
新标准行业为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
2、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家统计局于二○○三年五月十四日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
三次产业划分范围为: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2014年1-3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2014年1-3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161d72f0f705cc17552709de.png)
2014年1-3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10-22 09:30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2014年1-3季度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如下:表1:2014年1-3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GDP4199087.4第一产业37996 4.2农林牧渔业37996 4.2 第二产业1857877.4工业157057 7.1 建筑业28730 9.0 第三产业196125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3370 7.0批发和零售业38930 9.7 住宿和餐饮业8476 6.2 金融业29655 9.1 房地产业26414 2.3 其他服务业69280 9.0 注: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表2:GDP环比和同比增长速度GDP环比增长速度(%)GDP同比增长速度(%)2013年1季度 1.6 7.7 2季度 1.8 7.53季度 2.3 7.84季度 1.7 7.7 2014年1季度 1.5 7.4 2季度 2.0 7.53季度 1.9 7.3 注:1.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后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2.同比增长速度为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长速度。
季度GDP核算说明1.季度GDP核算概述1.1 基本概念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数据的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dcca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0.png)
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概述: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常用指标。
GDP核算总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的收入构成分析1.内需消费:内需消费是指居民、政府和非居民(旅游、教育等)的消费支出。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与国家的内需消费构成,可以了解其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2.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政府支出水平与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资源配置。
3.净出口:净出口是指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减去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通过分析净出口的贡献,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与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经济对外开放程度。
二、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的产出构成分析1.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与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可以了解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2.产业链关联度: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会影响地区与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不同产业的关联度,可以了解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的增长趋势分析1.年度变动趋势:通过分析地区与国家的GDP核算总量年度变动趋势,可以了解其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性和波动性,并从中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2.短期与长期增长:短期增长通常受周期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而长期增长则更多地受制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等结构性因素。
通过对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的短期和长期增长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长期发展趋势。
四、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的国际比较分析1.绝对数额比较:通过对不同地区与国家GDP核算总量的绝对数额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其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差异。
主要指标解释1地区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地区
![主要指标解释1地区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a21232d2a1c7aa00b52acb8e.png)
附件1主要指标解释1. 地区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属于同一概念指标,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用可比价格计算,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
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指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进行缩减。
— 1 —三次产业: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主营收入大于2000万的工业企业或者国有工业企业。
3.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城镇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包含原口径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加上农村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该口径自2011年起开始使用。
工业化进程判断标准
![工业化进程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abfb8ffed630b1c58eeb522.png)
工业化进程判断标准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对其判断也同工业化的定义一样,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根据不同的指标值将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即工业化起步时期)、工业化中期(即工业化起飞时期)、工业化后期(即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即全面实现工业化的时期)。
国外学者对工业化进程的量化测评研究一般是从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进行测度,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夫曼、库兹涅茨、科林·克拉克、钱纳里与赛尔奎因、约翰·科迪等人。
这些典型的量化测度方法受到了国际国内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纳。
1.工业结构水平判断方法(1)霍夫曼比例德国经济学家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中,提出了霍夫曼比例(H),即消费资料工业与生产资料工业的比值,并根据这个比例的变化趋势,把工业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介于4-6 之间; 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介于1.5-3.5 之间; 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介于0.5-1.5 之间; 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小于0.5。
霍夫曼比例亦称作霍夫曼系数,其基本表达式为: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霍夫曼比例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内部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霍夫曼比例越低,说明资本品工业规模越发展,相应地消费品工业比重越小,工业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高度越高。
因此,霍夫曼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工业化的进程。
(2)科迪指标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一项研究中,约翰·科迪等(1990)学者根据工业的主体部分——制造业的增加值在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来衡量工业化水平。
科迪等人把工业化水平划分为非工业化(20%以下)、正在工业化( 20%~40%)、半工业化(40%~60%)、工业化(60%以上)等四类。
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工业还包括采掘业和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行业);总商品生产增加值( 包括农业、林业、渔业; 矿产业;制造业; 电力及其他公用事业;建筑业),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
季度GDP核算方法和详细说明
![季度GDP核算方法和详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b857269caaedd3383c4d30a.png)
季度GDP核算方法和详细说明我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采用累计核算方式,1-4季度 GDP初步核算即为年度GDP初步核算,因此本说明也适用于年度GDP初步核算。
1.季度GDP核算概述1.1 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1.2 核算范围1.2.1生产范围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以及付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生产。
生产范围不包括不支付报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没有单位控制的自然活动(如野生的、未经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以及部分“未观测经济”等。
1.2.2 地域范围GDP核算范围原则上包含了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单位的经济活动。
本报告中的季度GDP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的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
三次产业拉动GDP 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于1998-2017 年数据
![三次产业拉动GDP 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于1998-2017 年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0275b11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4.png)
三次产业拉动 GDP 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基于 1998-2017 年数据
郑 伟1 张瑞书2 关南星1
(1.楚雄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2.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摘 要:文章利用SPSS软件和R软件对我国1998年到2017年20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点)与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之间的关 系,最后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且随机误差之间并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对回归模型 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再通过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得出建立的多元线 性回归模型是显著可靠且正确的。
济核算→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下载:得到我
国 1998-2017 年 20 年间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
百分比,数据一共包括 4 个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比、
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二产业对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
excel 中对数据进行观察,该组数据并没有发现异常值和缺
失值。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模型的建立及统计检验
(一)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拉动的概述
表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表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方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百分点)
20 6.7 14.2 9.125 1.9918 3.967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https://img.taocdn.com/s3/m/e95c6b2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0.png)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国内产业层次
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2。
2021年江苏省及13市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2021年江苏省及13市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672df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9.png)
2021年江苏省及13市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是全国唯一所有地级行政区都跻身百强的省份。
江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1年江苏经济总量达到11.64万亿元,,同比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1775.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9866.4亿元,增长7.7%。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国首位,人均GDP自2009年起连续稳居全国第一位,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2021年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7039元,比上年增长8.3%。
2021年江苏省13城市中GDP排名第一的是苏州市,2021年GDP22718.3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南京市,2021年GDP16355.32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是无锡市,2021年GDP14003.24亿元,同比增长8.8%。
从江苏省13城市人均GDP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无锡、苏州、南京,人均GDP 分别为16.58万元、15.82万元、15.91万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19万元、2万元、1.65万元。
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的人均GDP均超过10万元。
从2021年江苏省13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前三分别是盐城(11.10%)、连云港(10.70%)、宿迁(9.50%);第一产业比重前三分别是镇江(48.70%)、南通(48.60%)、泰州(48.40%)。
第三产业比重前三分别是南京(62.10%)、苏州(51.30%)、无锡(51.10%)。
2021年,江苏省13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徐州、盐城、南通,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43.34亿元、735.8亿元、485.0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8%、3.5%、4.5%。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探究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7969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d.png)
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 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世界GDP 的比重已上升至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7%,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新阶段,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到了新水平。
这将使我们面临一个新的课题:我国的三产占GDP 的比重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区间较为合理呢?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均超过70%,我国是否也延用这一经济规律?这就要从三次产业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行业,即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行业,即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燃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含: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的意义地区生产总值(GDP)是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的所有常住单位在该时期生产活动的增加值之和。
也就是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
三次产业分别占GDP 的比重大小,是宏观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分布的最重要经济指标,该指标充分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历程和通过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比较简洁、明了。
GDP与GDP核算
![GDP与GDP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586aad4b2e3f5727a5e96261.png)
GDP与GDP核算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住户),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
GDP核算与GDP不同。
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
GDP核算从核算时间上可以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
从核算使用的价格上可以分为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GDP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 =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
生产总量核算(GDP核算)
![生产总量核算(GDP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b176ea1da32d7375a4178087.png)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GDP核算)Chapter 2 Produce the total amount account(GDP account)第一节生产总量核算概述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Produce the total amount account第二节部门产出核算Section 2The measurement of section production第三节部门增加值核算Section 3 Account of section net value added第四节生产帐户Section 4 Produce the bank account第五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Section 5 The account of GDP第六节国民经济指数核算Section 6 The accou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ex第七节 GDP核算资料的应用Section 6 The use of GDP data本章重点:1、GDP核算生产范围的确定2、常住单位的概念3、总产出如何核算?4、中间消耗如何界定?5、增加值如何核算?6、生产帐户与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如何编制7、GDP及相关指标的关系本章难点:1、GDP核算的原则2、中间消耗的确定3、固定资本消耗核算方法?4、GDP及相关指标的关系5、国民经济指数的编制方法本章教学方法:讲述法、示例法、案例法、启发式教导法、自学提问法、网上查阅法等。
本章学时:12学时。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起点,也是整个核算体系的核心部分。
它界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收入分配、消费、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核算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的其他四大核算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延伸。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为中心,对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参许先春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一节生产总量核算概述Section 1 The summary of Produce the total amount account一、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一)符合生产核算范围的条件1、生产性或有效性(Human activity principle)P29必须有人类劳动的参与。
郑汴洛新地区产业整合的若干思考
![郑汴洛新地区产业整合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6e770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8.png)
2020年第21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43期Serial No.443No.21袁2020经济研究导刊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打造“一中心四区”,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和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将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关键区域,成为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
郑汴一体化进程已推进十余年,已形成“五同城一共享”的发展局面,是河南区域协调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其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重组和空间重构,及时将该地区纳入到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发展背景下,尽快对郑汴洛新地区发展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整体规划思路,是一项迫切的工作。
产业优化整合是郑汴洛新地区的核心支撑,强化郑汴洛新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对于构建中原地区产业发展高地,打造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整合的相关理论产业整合即是指产业间通过整顿整理实现重新组合,为了谋求长远的竞争优势,按产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整合对象,跨空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产要素销售整个体系的调整和构筑新的资本组织,从而形成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优势主导产业和相应产业结构的过程。
其实质是以分工为基础,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包括内部的组织性和组织化程度的改善,外部的协调性和协调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业组织的改造,产业在空间上的协调与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等等。
产业整合包括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混合整合。
二、郑汴洛新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从郑汴洛新地区整体看,该地区常住人口仅占全省的28%,但是创造出全省40%的GDP ;从三次产业划分来看,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38%,第三产业占45%。
该地区汇聚了全省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技术人才,是全省科技、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聚集的区域,整体带动了河南省的产业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72.43 1902.52 2163.95 1079.48 1547.04
374.75 241.34 415.18 324.59 468.85
2822.07 1202.04 1033.55 736.27 563.00
1339.52 519.37 1041.28 329.80 414.59
7194.08 2314.71 3007.34 1673.95 1851.57
3-16
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 (2013年)
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
地 区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 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北 天 河 山
京 津 北 西
19500.56 14370.16 28301.41 12602.24 16832.38
161.83 188.45 3500.42 773.81 1599.41
内蒙古
辽 吉
宁 林
27077.65 12981.46 14382.93
2321.63 1509.34 2516.79
14269.46 6858.23 5918.22
12510.27 6033.35 5090.34
1759.19 824.88 827.88
10486.56 4613.89 5947.92
111.0 110.8 110.8 109.8 111.0
104.7 105.6 105.3 104.5 106.9
112.6 111.5 112.3 112.5 113.6
109.9 111.5 109.8 107.5 109.3
935.06 2530.02 1326.02 707.10 1176.19 678.62 2746.11
3533.10 6273.46 4111.44 1355.54 1789.88 1035.04 7523.79
314.34 1142.79 736.34 298.03 353.23 339.71 1187.26
657.31 347.18 74.23 201.71 422.37
1293.77 440.31 126.27 133.44 480.94
339.51 159.64 23.47 46.07 120.94
674.88 234.18 94.37 199.81 420.27
507.72 158.40 34.21 101.84 232.44
黑龙江
上 江 浙 安 福 江 山
海 苏 江 徽 建 西 东
21602.12 59161.75 37568.49 19038.87 21759.64 14338.50 54684.33
129.28 3646.08 1784.62 2348.09 1936.31 1636.49 4742.63
8027.77 29094.03 18446.65 10403.96 11315.30 7671.38 27422.47
1113.39 320.18
5171.39 1518.70
重 四 贵 云 西
庆 川 州 南 藏
12656.69 26260.77 8006.79 11720.91 807.67
1016.74 3425.61 1029.05 1895.34 86.82
6397.92 13579.03 3243.70 4927.82 292.92
112.3 110.0 112.5 112.1 112.1
104.7 103.6 105.8 106.8 103.8
113.4 111.5 114.1 113.3 120.0
112.0 109.9 112.6 112.4 108.7
55.5 45.0 57.3 49.3 45.0
34.9 41.0 32.8 42.0 37.4
109.0 110.1 110.1 108.5
104.3 104.7 102.8 102.5
110.0 111.3 110.9 107.7
108.8 110.0 111.4 109.9
广 海
西 南
14378.00 3146.46
2343.57 756.47
6863.04 871.29
5749.65 551.11
104.8 104.0 105.1
108.9 108.8 106.6
109.2 108.7 110.4
37.2 49.2 49.1 54.6 52.0 53.5 50.1
62.2 44.7 46.1 33.0 39.1 35.1 41.2
107.7 109.6 108.2 110.4 111.0 110.1 109.6
677.77 140.96
1083.06 344.49
399.52 110.33
706.91 151.64
520.51 288.54
1783.62 482.74
16.3 24.0
580.93 751.55 775.09 273.51 28.80
984.40 1472.59 582.05 1162.17 51.24
0.8 1.3 12.4 6.1 9.5
1384.09 486.18 616.03
2414.31 1080.58 1458.12
541.90 267.63 403.89
1136.10 303.02 551.16
1134.49 266.60 553.11
3875.67 2209.88 2365.61
8.6 11.6 17.5
4352.30 7276.68 14762.10 6792.68 9084.19
3536.89 6678.60 13194.76 6032.99 7944.40
815.41 598.08 1567.34 759.69 1139.79
14986.43 6905.03 10038.89 5035.75 6148.78
5249.65 11578.55 2686.52 3767.58 61.16
1148.27 2000.48 557.18 1160.24 231.76
5242.03 9256.13 3734.04 4897.75 427.93
陕 甘 青 宁 新
西 肃 海 夏 疆
16045.21 6268.01 2101.05 2565.06 8360.24
107.7 112.5 108.2 108.9 109.0
103.0 103.7 103.5 104.5 105.2
108.1 112.7 109.0 110.2 110.7
107.6 112.5 108.4 107.5 107.1
52.7 52.8 41.1
38.7 35.5 41.4
108.7 108.3 108.0
1845.79 1640.19 1516.35 2001.23
10290.49 9398.77 9885.09 29688.97
构 成 (地区生产总值 交通运输、仓储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其 他 第一产业
883.58 725.05 2377.59 891.66 1303.73
7236.69 25612.24 16368.43 8928.02 9455.32 6434.41 24222.16
791.08 3481.79 2078.22 1475.94 1859.98 1236.97 3200.31
13445.07 26421.64 17337.22 6286.82 8508.03 5030.63 22519.23
229.79 685.84 294.86 373.24 25.71
1068.35 1581.47 433.53 693.93 43.05
728.83 762.77 202.94 262.84 22.74
1649.73 4001.91 1445.57 2132.06 256.39
8.0 13.0 12.9 16.2 10.7
2823.29 3703.69 2965.67 735.44 1174.59 494.78 2265.50
1343.77 3436.65 2190.03 763.56 1216.76 500.57 2237.46
4495.51 9335.03 6007.72 2427.15 2797.38 1981.91 6559.11
3563.29 3966.23 4818.32 10628.64
12.6 12.6 12.6 4.9
构 成 (地区生产总值=100)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地区生产 总 值
指
数
(上年=100)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22.3 50.6 52.2 53.9 54.0
76.9 48.1 35.5 40.0 36.5
1526.05 879.37 207.59 222.98 1468.29
8911.64 2821.04 1204.31 1264.96 3765.97
7507.34 2225.22 970.53 944.50 3024.27
1404.30 595.82 233.78 320.46 741.70
5607.52 2567.60 689.15 1077.12 3125.98
0.6 6.2 4.8 12.3 8.9 11.4 8.7
1309.30 1078.11 1174.29 2604.41
2072.59 1903.62 2045.65 7039.20
998.47 579.73 503.65 1391.84
1181.77 1073.89 706.92 3817.42
1165.07 797.19 636.26 4207.46
97.1 103.1 100.4 103.5 104.4 104.6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