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AHP)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建模方法
否则,k:=k+1, 转2
5) 计算 max
1 n
n i 1
w(k 1) i w(k ) i
关于如何确定成对比较矩阵 A (aij )nn 中元素 aij 的值,
Saaty等建议试用1~9尺度,即 aij 的取值范围是1,2,…,9 以及倒数是1,1\2,…,1\9, 判断矩阵的元素一般采用1~9及 其倒数的标度方法。
科研C2
w1(3)=(w11(3),w12(3),w13(3),0)T P1
P2
P3
P4
w2(3)=(0,0,w23(3),w24(3)T已得 讨论由w(2),W(3)=(w1(3), w2(3)) 计算第3层对第1层权向量
P1,P2只作教学, P4只作科研, P3兼作教学、科研。
w(3)的方法
C1,C2支配元素的数目不等
间
业 业 业 靠 通 C8
C1
C3 C4 C5 C6 C7
舒进 美
适出 化
C9
方 便
C11
C1
0
桥梁 D1
隧道 D2
渡船 D3
(1)过河效益层次结构
例3 横渡 江河、海峡 方案的抉择
经济代价 B1
过河的代价 A
社会代价 B2
环境代价 B3
投 操 冲冲 交 居 汽 对 对
入 作 击击 通 民 车 水 生
一致性指标
CI max n
n 1
随机一致性指标
判断 矩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阶数n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一致性比率
CR
CI RI
层次分析法(AHP法)
32
定义一致性比率 : CR CI
RI
一般,当一致性比率 CR CI 0.1 时,认为A
RI
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有满意的一致性,通 过一致性检验。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对
aij 加以调整。
一致性检验:利用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0.1
及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数值表,对A进行检验的过程。
实用文档
6
例2 旅游 假期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苏州,还是
去凉爽宜人的北戴河,或者是去山水甲天下 的桂林?通常会依据景色、费用、食宿条件、 旅途等因素选择去哪个地方。
实用文档
7
例3 择业 面临毕业,可能有高校、科研单位、企
业等单位可以去选择,一般依据工作环境、 工资待遇、发展前途、住房条件等因素择业。
实用文档
31
由于λ(A的特征根) 连续的依赖于aij ,则λ比n 大的 越多,A 的不一致性越严重。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 因而可以用 λ-n 数值的大小来衡量 A 的不一致程
度。
定义一致性指标: CI n
n 1
CI=0,有完全的一致性
CI接近于0,有满意的一致性
CI 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4
2.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需要分析的详尽 程度有关。每一层次中的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因 一层中包含数目过多的元素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 来困难。
实用文档
15
3.一个好的层次结构对于解决问题是极为重 要的。层次结构建立在决策者对所面临的 问题具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基础上,如果在 层次的划分和确定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上 举棋不定,最好重新分析问题,弄清问题 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建立一个 合理的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AHP法建模
通过一致
一致性比率CR=0.018/1.12=0.016<0.1
性检验
正互反阵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简化计算
• 精确计算的复杂和不必要
• 简化计算的思路——一致阵的任一列向量都是特征向量,
一致性尚好的正互反阵的列向量都应近似特征向量,可取
其某种意义下的平均。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 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 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 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 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对总目标Z的排序为
A1
A2
Am
a1, a2,, am
B层n个因素对上层A中因素为Aj
B1
B2
Bn
的层次单排序为
b1 j ,b2 j ,,bnj ( j 1,2,, m)
B 层的层次总排序为:
即 B 层第 i 个因素对总目标
的权值为: m
a jbij
(影响加和)j 1
B1 : a1b11 a2b12 amb1m B2 : a1b21 a2b22 amb2m
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 法。
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方案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选 择某一种方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问题。举例
1. 在海尔、新飞、容声和雪花四个牌号的电冰箱 中选购一种。要考虑品牌的信誉、冰箱的功能、价 格和耗电量。
2. 在泰山、杭州和承德三处选择一个旅游点。要 考虑景点的景色、居住的环境、饮食的特色、交通 便利和旅游的费用。
层次分析法(AHP)建模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建模教练组 2005-
6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层次分析法
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什么是权重(权系数)? 在决策问题中,通常要把变量Z表成变量x1,x2, … , xn的线性组合:
z w1x1 w2 x2 wn xn
n
其中 wi 0, wi 1 w1, w2 ,...., w则n
1 例: A 1/ 2
2 1
6 4
列向量 归一化
0.6 0.3
0.615 0.308
0.545 0.364
按行求和
1.760 0.972
1/ 6 1/ 4 1
0.1 0.077 0.091
0.268
, 即为
归一化
0.587 0.324 w
0.089
1.769 Aw 0.974
0.268
1 (1.769 0.974 0.268) 3.009
比较因素的权向量,其不一致程度应在容许的范围内.如何确定这个范围?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第5讲: 层次分析法(AHP)建模
层次分析法基本简介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构造成对比较阵(判断矩阵) 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不完全层次结构模型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数学建模教练组 (设计制作: syllen
权重(权系数)?
a. 将A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 w~ij aij / n aij
w~ b. 对 ij
按行求和得w~i n w~ij
j 1
i 1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用于复杂决策和评估问题的定量方法,旨在帮助决策者在多个准则和选项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该方法由美国学者Thomas L. Saaty于1970年代初提出,已经广泛应用于管理、工程、经济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方法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因素和准则,形成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选择层。
2.创建比较矩阵:对每个层次内的准则和选择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使用尺度来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对优先级,通常是1到9之间的数值。
3.计算权重:通过计算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得出每个准则和选择的权重。
特征向量反映了每个准则和选择对目标的贡献程度。
4.一致性检验:检查比较矩阵的一致性,确保所做的两两比较是合理的。
如果比较矩阵不够一致,需要进行调整。
5.计算综合得分:将每个选择的权重与其所属准则的权重相乘,得出每个选择的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反映了每个选择在整体目标中的重要性。
6.做出决策:根据综合得分,确定最佳选择。
较高的综合得分通常意味着更优选。
示例:选择旅游目的地假设你想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考虑了三个因素:景色美丽度、文化体验和交通便利性。
你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准则,然后列出了三个潜在的旅游目的地:A、B 和C。
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2.目标层:选择最佳旅游目的地3.准则层:景色美丽度、文化体验、交通便利性4.选择层:A、B、C5.创建比较矩阵:比较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如景色美丽度相对于文化体验的比较,以及文化体验相对于交通便利性的比较。
使用1到9的尺度,表明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重要多少。
6.计算权重:计算每个准则和每个选择的权重,使用特征向量法。
7.一致性检验:检查比较矩阵的一致性。
如果一致性不够,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比较。
8.计算综合得分:将每个选择的权重与其所属准则的权重相乘,得出每个选择的综合得分。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AHP法))
判断矩阵元素a 判断矩阵元素 ij的标度方法
标度 1 3 5 7 9 2 , 4 , 6, 8 倒数 含义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层次分析法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 环境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中都 有广泛的应用。 常用来解决诸如综合评价、选择决策方案、 估计和预测、投入量的分配等问题。
层次分析法建模
一 、问题的提出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问题。决策是指 在面临多种方案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选择 某一种方案。 某一种方案。 例1 某人准备选购一台电冰箱 他对市场上的6 他对市场上的6种不同类型的电冰箱进行了解 选取一些中间指标进行考察。例如电冰 指标进行考察 后,选取一些中间指标进行考察。例如电冰 箱的容量、制冷级别、价格、型式、耗电量、 箱的容量、制冷级别、价格、型式、耗电量、 外界信誉、售后服务等 外界信誉、售后服务等。
目标层
O(选择旅游地 选择旅游地) 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
C1 景色
C2 费用
C3 居住
C4 饮食
C5 旅途
要比较各准则C1,C2,… , Cn对目标O的重要性 要比较各准则 对目标 的重要性
Ci :Cj ⇒aij
选 择 C1 旅 C2 游 C 3 地
C4 C5 C1
层次分析法(AHP法 层次分析法(AHP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层次分析法)方法、步骤
2009.11
多目标评估方法
MS-OR
方根法
1 A 5 3 1/5 1 1/3 1 / 3 3 1
M 1 1 M
2
1 5
1 3
3
1 15
0 . 067
15 ,
M
1
计算Mi 的n次方根
W1
2009.11
3
M 1 0 . 405 ,
W 2 2 . 466
W = (0 .4 0 6 ,0 .4 0 6 ,0 .0 9 4 ,0 .0 9 4 )
max 4
C .R .= 0
C1
C2
C3
d1
d2
d3
d4
d5
2009.11
多目标评估方法
MS-OR
(3)计算各元素的总权重
准则 权重
C1
C2
C3 总权重
0 .1 0 5 方案 d1 d2 d3 d4 d5 0 .4 9 1 0 .2 3 2 0 .0 9 2 0 .1 3 6 0 .0 4 6
(c)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R.= C.I./ R.I.
当C.R.<0.1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2009.11
多目标评估方法
MS-OR
3、多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1 2
3 4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重要性(单层次模型) 计算各层次上元素的组合权重(层次总排序) 评价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2009.11
多目标评估方法
MS-OR
(3)计算步骤
判断矩阵中的元素具有下述性质
( i ) a ij 0 ( ii ) a ij 1 a
层次分析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建模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用于多准则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托马斯·S·萨亚基提出,常用于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
AHP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运用专家主观判断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多个准则的重要性,并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AHP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充分考虑决策者的主观意见,并且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决策结果。
下面将介绍AHP 方法的建模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是什么。
然后,将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层次,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通常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最终的决策目标,准则层表示实现目标所必须满足的准则,而方案层则表示可以选择的方案。
例如,假设我们要购买一辆新车,目标层为“购买一辆适合自己的车”,准则层可以包括“价格”、“品牌口碑”、“性能”等,方案层可以包括“A品牌的小型车”、“B品牌的中型车”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每个层次的准则和方案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其重要性。
比较的方法是两两比较矩阵。
对于准则层,我们可以将每个准则之间的重要性按照9点标度进行比较,其中1表示两个准则具有相同的重要性,9表示一个准则比另一个准则重要性高很多。
对于方案层,我们可以将每个方案与每个准则之间的重要性进行比较。
比较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判断矩阵表示。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层次的权重。
对于准则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准则之间的重要性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来得到各准则的权重。
对于方案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方案与准则之间的重要性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来得到各方案的权重。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方案的综合得分来确定最佳方案。
综合得分可以通过将每个方案的权重与各准则的权重相乘并求和得到。
AHP方法的建模过程相对简单,但是需要决策者对各准则和方案之间的重要性进行准确评估。
因此,选择合适的专家和确保专家对决策问题有足够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多准则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
多目标决策模型:层次分析法(AHP)、代数模型、离散模型
程中常是定性的。 例如:经济好,身体好的人:会将景色好作为第一选择; 中老年人:会将居住、饮食好作为第一选择; 经济不好的人:会把费用低作为第一选择。 而层次分析方法则应给出确定权重的定量分析方法。 (S3)将方案后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后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 (S4)最终得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从而作出决策。 以上步骤和方法即是 AHP 的决策分析方法。 三、确定各层次互相比较的方法——成对比较矩阵和权向量 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 而 Santy 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 ..... 即:1. 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 2. 对此时採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提高准确度。 因素比较方法 —— 成对比较矩阵法: 目的是,要比较某一层 n 个因素 C1 , C 2 , , C n 对上一层因素 O 的影响(例如:旅游决策解 中,比较景色等 5 个准则在选择旅游地这个目标中的重要性) 。 採用的方法是:每次取两个因素 C i 和 C j 比较其对目标因素 O 的影响,并用 aij 表示,全部 比较的结果用成对比较矩阵表示,即:
分析:
W1 W2 若重量向量 W 未知时, 则可由决策者对物体 M 1 , M 2 , , M n 之间两两相比关系, W n 主观作出比值的判断,或用Delphi(调查法)来确定这些比值,使 A 矩阵(不一定有一致性)
为已知的,并记此主观判断作出的矩阵为(主观)判断矩阵 A ,并且此 A (不一致)在不一致 的容许范围内,再依据: A 的特征根或和特征向量 W 连续地依赖于矩阵的元素 aij ,即当 aij 离 一致性的要求不太远时, A 的特征根 i 和特征值(向量)W 与一致矩阵 A 的特征根 和特征向 量 W 也相差不大的道理:由特征向量 W 求权向量 W 的方法即为特征向量法,并由此引出一致 性检查的方法。 问题:Remark 以上讨论的用求特征根来求权向量 W 的方法和思路,在理论上应解决以下问题: 1. 一致阵的性质 1 是说:一致阵的最大特征根为 n (即必要条件) ,但用特征根来求特征向量 时, 应回答充分条件: 即正互反矩阵是否存在正的最大特征根和正的特征向量?且如果正互 反矩阵 A 的最大特征根 max n 时, A 是否为一致阵? 2. 用主观判断矩阵 A 的特征根 和特征向量 W 连续逼近一致阵 A 的特征根 和特征向量 W 时,即: 由 lim k
层次分析法分析(AHP)及实例教程
设定评价标准
根据问题背景和目标,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如 成本、效益、风险等。
识别关键因素和指标
关键因素识别
分析影响决策目标的关键因素,如市 场需求、技术水平、资源条件等。
指标选取
针对每个关键因素,选取具体的评价 指标,如市场份额、创新能力、资源 利用率等。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图
目标层
准则层
将决策目标作为最高层, 表示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
层次分析法分析 (AHP)及实例教程
目录
•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构造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 • 实例教程:以某企业投资决策为例 • AHP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 总结与展望
01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AHP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 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因素,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 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因素的权重,为决策问题提供定量依据。
对计算得到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 验,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一致性检验与调整策略
一致性检验方法
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 致性指标RI,判断判断矩阵的一 致性。
调整策略
当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要求时, 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包括 调整元素值、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等方法,直至满足一致性要求。
注意事项
针对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1 2
提高数据质量和数量
通过改进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提高数据的质量 和数量,减少数据不准确和不完整对决策结果的 影响。
引入客观标准
在构建判断矩阵时,可以引入客观标准和量化指 标,减少主观判断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数学建模
层次单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求解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的相 对重要性权重,得到层次单排序结果。
02
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查各因素之间的 相对重要性是否合理。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
根据各层次的权重和下一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权重,计算出最底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 权重。
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构造
确定比较标度
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于上一 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通常采 用1-9的标度法进行比较。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比较标度,构造出判断矩阵, 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对应因素的比 较结果。
求解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得到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分析法可以根据问题 的实际情况调整层次结构 和判断矩阵,具有较高的 灵活性。
局限性
主观性
层次分析法在构造判断矩阵时依赖于专 家的主观判断,因此结果可能受到专家
主观因素的影响。
计算复杂度较高
对于大规模问题,层次分析法的计算 复杂度较高,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辅
助计算。
一致性检验困难
对于构造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是 一个难题,需要找到合适的检验方法。
层次分析法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01 在数学建模中,层次分析法常用于解决多目标决 策问题,例如在资源分配、方案选择、风险评估 等方面。
02 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可以将复杂的决策问题 分解为多个层次,使得决策过程更加清晰和有条 理。
02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要构建判断矩阵,并进 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0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01 明确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目标,并确定相关的因素, 将因素按照属性不同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层次 结构。
多目标决策模型:层次分析法(AHP)、代数模型、离散模型
层次分析法建模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 多目标决策方法70 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 ·L ·Satty 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
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採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一种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而成为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传统的常用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有:机理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观察的因果关系;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用随机数学方法描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现象的规律。
根本内容:〔1〕多目标决策问题举例AHP 建模方法〔2〕AHP 建模方法根本步骤〔3〕AHP 建模方法根本算法〔3〕AHP 建模方法理论算法应用的假如干问题。
参考书: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第9章;第三版,第8章〕,高等教育2、程理民等, 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第10章〕,清华大学3、?运筹学?编写组,运筹学〔修订版〕,第11章,第7节,清华大学一、问题举例:A .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
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① 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较好奉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 ② 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③ 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④ 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 〕;⑤ 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⑥ 开展晋升〔promote, promotion 〕时机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开展有后劲〕等。
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B.假期旅游地点选择 暑假有3个旅游胜地可供选择。
AHP(层次分析法)
R.I. 0
0
0.58 0.92 1.12
1.24
1.32
1.41
1.45
最后计算一致性比率CR:
(四)层次单排序
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某要素而言,进行两两比较的的重 要性评比数据。层次单排序就是把本层所有要素针对上一层 某要素来说,排出评比的优劣次序,这种次序以相对数值大小 表示,称为相对权重向量。然而采用线性代数的方法计算矩阵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比较复杂,因此一般采用近似计算,常用 的方法有方根法和求和法,方根法更普遍,以其为例步骤如下 ①计算n阶判断矩阵每一行的元素乘积Mk ②计算Mk的n次方根 ③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W=(ω1, ω2,……ωn)t,就是所 求相对权重向量
一、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一)建立层次模型 首先将需要评价的目标分解为测度因素指标,将这些因素再 按属性关系分解为次级组成因素,如此层层分解,形成一个有 序的层次递阶的因素从属关系结构,如下图1-1所示的目标层O 、准则层U、措施方案层A等。
评价总目标O
第一大 类指标U1
第二大 类指标U2
1 3
1 5
CI=0.0145
1/5 1
CR=0.0250<0.1
0.0733 0.6708
层次总排序结构如下图2-7所示
表2-7
D1 D2 0.637 0.105 A B
D3 0.258
0.1818 0.2559 0.1851 0.7272 0.0733 0.1562 0.0910 0.6708 0.6587
(三)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是指判断矩阵中个要素的重要性判断是否一致,不 能出现逻辑矛盾。当判断矩阵中的元素都符合一致性特征时, 则说明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例如,A1比A2稍微重要a12=3, A2比A3重要一点a23=2,则A1比A3的重要程度就是a13=a12×a23=6 那么就具有完全一致性,只要a13≠6,就不具有完全一致性。 然而人们在进行主观评价时,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的认识 具有片面性,所建立的矩阵就不具有完全一致性,这就需要对 所建立的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矩阵理论,对n阶判断矩阵,其最大特征根为单根, 而且最大特征根λmax≥n,当n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 具有唯一非零的最大特征根λmax=n,其余特征根均为零。
Matlab建模教程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
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
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
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1P 、2P 、3P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建模
数学建模
模型背景 基本步骤 应用实例
一、模型背景
❖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在20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对总目标Z的排序为
A1
A2
Am
a1, a2 ,, am
B层n个因素对上层 A中因素为 Aj
其层次单排序为
B1
B2
Bn b1 j ,b2 j ,,bnj ( j 1,2,, m)
层次 A A1
层次 B a1
B1
b11
B2
b21
.
.
.
.
.
.
Bn
bn1
A2 … Am B 层次总
a2
… am 排序权值
RI 0i RIi 0.58 i 1
CR CI / RI 0.087 / 0.58 0.015 0.1
C5
0.118 0.166 0.166 0.668
层次P的 总排序
0.3 0.246 0.456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系统性——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 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成为继机理分析、统 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
w(2) (0.263, 0.475, 0.055, 0.090, 0.110)T
同样求第3层(方案)对第2层每一元素(准则)的权向量
方案层对C1(景色)的 成对比较阵
方案层对C2(费用)的 成对比较阵
…Cn
模糊层次分析方法
一致性比率CR=0.018/1.12=0.016<0.1
性检验
正互反阵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简化计算
• 精确计算的复杂和不必要 • 简化计算的思路——一致阵的任一列向量都是特征向量, 一致性尚好的正互反阵的列向量都应近似特征向量,可取 其某种意义下的平均。 和法——取列向量的算术平均
2 1 例 A 1 / 2 1 1 / 6 1 / 4
5 7
9 2 , 4 , 6, 8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因素i与j比较的判断aij,则因素j与i比较的判断aji=1/aij
倒数
目标层 C1 景色
O(选择旅游地) C2 费用 C3 居住 C4 饮食 C5 旅途
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或多个层次: 最高层:目标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层次分析 要达到的总目标。通常只有一个总目标。 中间层:准则层、指标层、…。表示采取某种措施、 政策、方案等实现预定总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 节; 一般又分为准则层、指标层、策略层、 约束层等。 最低层:方案层。表示将选用的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 政策、方案等。通常有几个方案可选。 每层有若干元素,层间元素的关系用相连直线表示。 层次分析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最低层对最高层的
6 列向量 0.6 0.615 0.545 4 归一化 0.3 0.308 0.364 归 一 1 0.1 0.077 0.091 化
求 行 和
0.587 0.324 w 0.089
A~成对比较阵 A是正互反阵 稍加分析就发 现上述成对比 较矩阵有问题
层次分析法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法建模
一、AHP简介
AHP(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从抽象的多个目标到具体决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由美国系统工程师 Thomas Saaty 于1970年提出,它利用层次结构表示影响多元决策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比较,把多样性、复杂性及无序综合化,转变成一个有序的决策过程。
二、AHP的基本原理
(1)设定目标待决策的层次结构,并建立多个分支,形成一棵决策树。
(2)比较每一对相邻层次因素,将它们的相互关系表示为一个矩阵大小。
(3)从矩阵大小求出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4)根据特征值来判断比较矩阵的相似程度,选出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5)根据特征向量算出权值,从而确定决策问题的最优解。
三、AHP的应用
AHP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它适用于复杂的决策问题,可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可以解决的层次分析问题,实现有效的决策过程。
AHP方法可以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分析、公共安全、计算机技术、政府管理、商业投资、优化设计等。
4层次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 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 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 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 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 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 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 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在“双向选择”时,用人单 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就毕业生来说选 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
①能发挥自己才干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 合发挥自己的专长); 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 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 ④单位名声好(声誉等); 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 ⑥发展晋升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前景好)等。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 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Santy等人提出:
一致矩阵法,即:
1. 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 2. 对此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 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 心理学家认为成对比较的因素不宜超过9个,即每层 不要超过9个因素。
三、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
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 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 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 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 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 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 素层。 下面举例强化练习。
层次分析法AHP法建模
层次分析法AHP法建模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赛蒙提斯(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
AHP法通过构建一个层次结构,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从而使决策问题具有可比较性和可量化性,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决策。
AHP法建模的步骤如下:1.构建层次结构:首先将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是决策问题的最高层,准则层是目标层下的子目标,方案层是准则层下的具体方案。
2.确定判断矩阵:对于准则层和方案层,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其中n是准则层或方案层的数量。
在两两比较中,使用1-9的尺度对两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判,其中1表示两个元素的重要性相等,9表示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重要性明显更大。
3.计算权重向量: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得到准则层和方案层的权重向量。
特征向量中的每个元素表示对应准则或方案的重要性权重。
4. 一致性检验:利用一致性指标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一致性指标的计算涉及到随机一致性指数(Random Index,RI)和一致性比例(Consistency Ratio,CR),一致性通过对RI进行比较得到。
5.汇总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进行归一化,然后将准则层和方案层的权重向量进行组合,得到决策问题在各层次上的权重向量。
6.最终评价:利用各层次上的权重向量计算方案的综合得分,从而得到最佳方案。
层次分析法通过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子问题,将主观判断量化,避免了直接比较和抽象概念的评价,使决策问题更加精确和可行。
同时,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验证判断矩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决策结果的可信度。
AHP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程管理、市场营销、投资决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分析法建模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多目标决策方法70 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
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採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一种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而成为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传统的常用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有:机理分析方法:利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观察的因果关系;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大量观测数据寻求统计规律,用随机数学方法描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现象的规律。
基本内容:(1)多目标决策问题举例AHP建模方法(2)AHP建模方法基本步骤(3)AHP建模方法基本算法(3)AHP建模方法理论算法应用的若干问题。
参考书: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第9章;第三版,第8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程理民等,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第10章),清华大学出版社3、《运筹学》编写组,运筹学(修订版),第11章,第7节,清华大学出版社一、问题举例:A.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
就毕业生来说选择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①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作出较好贡献(即工作岗位适合发挥专长);②工作收入较好(待遇好);③生活环境好(大城市、气候等工作条件等);④单位名声好(声誉-Reputation);⑤工作环境好(人际关系和谐等)⑥发展晋升(promote, promotion)机会多(如新单位或单位发展有后劲)等。
问题:现在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工作单位排序?工作选择贡献收入发展声誉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可供选择的单位P1’P2 ‘----- P nB.假期旅游地点选择暑假有3个旅游胜地可供选择。
例如:1P :苏州杭州,2P 北戴河,3P 桂林,到底到哪个地方去旅游最好?要作出决策和选择。
为此,要把三个旅游地的特点,例如:①景色;②费用;③居住;④环境;⑤旅途条件等作一些比较——建立一个决策的准则,最后综合评判确定出一个可选择的最优方案。
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C .资源开发的综合判断7种金属可供开发,开发后对国家贡献可以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决定对哪种资源先开发,效用最用。
二、问题分析:例如旅游地选择问题:一般说来,此决策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S1)将决策解分解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等5个准则)方案层:(有1P ,2P ,3P 三个选择地点)并用直线连接各层次。
(S2)互相比较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各方案对每一个准则的权重。
这些权限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常是定性的。
例如:经济好,身体好的人:会将景色好作为第一选择;中老年人:会将居住、饮食好作为第一选择; 经济不好的人:会把费用低作为第一选择。
而层次分析方法则应给出确定权重的定量分析方法。
(S3)将方案后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后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
(S4)最终得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从而作出决策。
以上步骤和方法即是AHP 的决策分析方法。
三、确定各层次互相比较的方法——成对比较矩阵和权向量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Santy 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 即:1. 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2. 对此时採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提高准确度。
因素比较方法 —— 成对比较矩阵法:目的是,要比较某一层n 个因素n C C C , ,,21 对上一层因素O 的影响(例如:旅游决策解中,比较景色等5个准则在选择旅游地这个目标中的重要性)。
採用的方法是:每次取两个因素i C 和j C 比较其对目标因素O 的影响,并用ij a 表示,全部比较的结果用成对比较矩阵表示,即:)1( 1,0 ,)(=⋅=>=ij ij ijji ij nxn ij a a a a a a A 或 (1) 由于上述成对比较矩阵有特点: jiij ij ij a a a a A 1 ,0 , )(=>= 故可称A 为正互反矩阵:显然,由 jiij a a 1=,即:1=⋅ji ij a a ,故有:1=ji a 例如:在旅游决策问题中:2112=a =(费用)(景色)21C C 表示:⎩⎨⎧2O 1O 21的重要性为(费用)对目标的重要性为景色)对目标(C C故:),费用重要性为即景色重要性为21(2112=a14413==a = (居住条件)(景色)31C C 表示:⎩⎨⎧1O C 4O (31的重要性为(居住条件)对目标的重要性为景色)对目标C即:景色为4,居住为1。
17723==a =(居住条件)(费用)32C C 表示:⎩⎨⎧1O C 7O (32的重要性为(居住条件)对目标的重要性为费用)对目标C即:费用重要性为7,居住重要性为1。
因此有成对比较矩阵:⎪⎪⎪⎪⎪⎪⎪⎭⎫⎝⎛=1135131112513131211714155337412121A ??问题:稍加分析就发现上述成对比较矩阵的问题: ① 即存在有各元素的不一致性,例如:既然:41114a ;22113313113212112==⇒===⇒==a a C C a C C a 所以应该有:188412131231213223======C C C C a a C C a而不应为矩阵A 中的1723=a②成对比较矩阵比较的次数要求太 ,因:n 个元素比较次数为:!2)1(2-=n n C n 次, 因此,问题是:如何改造成对比较矩阵,使由其能确定诸因素n C C , ,1 对上层因素O 的权重?对此Saoty 提出了:在成对比较出现不一致情况下,计算各因素n C C , ,1 对因素(上层因素)O 的权重方法,并确定了这种不一致的容许误差范围。
为此,先看成对比较矩阵的完全一致性——成对比较完全一致性四:一致性矩阵Def :设有正互反成对比较矩阵:⎪⎪⎪⎪⎪⎪⎪⎪⎪⎪⎪⎭⎫⎝⎛=============== 1 a , , 1 , , 1 1nn 221122222212211121121111n n n n n n j iij n n nn W W W W a W W a W W a W W a W W a W W a W W a W W a W W a A(4) 除满足:(i )正互反性:即)1 ( 10=⋅=>ji ij jiij ij a a a a a 或而且还满足:(ii )一致性:即n 2, 1,j i, ==⋅==ha ha a k a a a a j i kj i j i ij 则称满足上述条件的正互反对称矩阵A 为一致性矩阵,简称一致阵。
一致性矩阵(一致阵)性质:性质1:A 的秩 Rank(A)=1A 的唯一非0的特征根为n性质2:A 的任一列(行)向量都是对应特征根n 的特征向量:即有(特征向量、特征值):⎪⎪⎪⎪⎪⎪⎪⎪⎭⎫ ⎝⎛=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W W W W W W W A212221212111,则向量⎪⎪⎪⎪⎪⎭⎫⎝⎛=321W W W W 满足:W n nW nW n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n n n nn n n=⎪⎪⎪⎪⎪⎭⎫ ⎝⎛=⎪⎪⎪⎪⎪⎭⎫ ⎝⎛⎪⎪⎪⎪⎪⎪⎭⎫ ⎝⎛=21212112111即: 0)(=-nI A启发与思考:既然一致矩阵有以上性质,即n 个元素W 1, W 2, W 3 , …W n 构成的向量⎪⎪⎪⎪⎪⎭⎫⎝⎛=n W W W W21 是一致矩阵A 的特征向量,则可以把向量W 归一化后的向量ω,看成是诸元素W 1, W 2,W 3 , …W n目标的权向量,因此,可以用求A 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出元素W 1, W 2, W 3 , …W n 相对于目标O 的劝向量。
解释:一致矩阵即:n 件物体n M M M , , ,21 ,它们重量分别为n W W W , , ,21 ,将他们两两比较重量,其比值构成一致矩阵,若用重量向量⎪⎪⎪⎪⎪⎭⎫ ⎝⎛=n W W W W21右乘A ,则 :()⎪⎪⎪⎪⎪⎪⎩⎪⎪⎪⎪⎪⎪⎨⎧∑⎪⎪⎪⎭⎫ ⎝⎛⎪⎪⎪⎪⎪⎭⎫ ⎝⎛称特征根法,求权向量的方法量权向量,此种用特征向为即对上层因素O的权重,,C ,,C C ,就表示诸因素=W=则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重量向量 为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为以的特征根为n 21 1W W W W ,121 i n W W W n n A 分析:若重量向量⎪⎪⎪⎪⎪⎭⎫⎝⎛=n W W W W 21未知时,则可由决策者对物体n M M M , , ,21 之间两两相比关系,主观作出比值的判断,或用Delphi (调查法)来确定这些比值,使A 矩阵(不一定有一致性)为已知的,并记此主观判断作出的矩阵为(主观)判断矩阵A ,并且此A (不一致)在不一致的容许范围内,再依据:A 的特征根或和特征向量W 连续地依赖于矩阵的元素ij a ,即当ij a 离一致性的要求不太远时,A 的特征根i 和特征值(向量)W 与一致矩阵A 的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W 也相差不大的道理:由特征向量W 求权向量W 的方法即为特征向量法,并由此引出一致性检查的方法。
问题:Remark以上讨论的用求特征根来求权向量W 的方法和思路,在理论上应解决以下问题: 1. 一致阵的性质1是说:一致阵的最大特征根为n (即必要条件),但用特征根来求特征向量时,应回答充分条件:即正互反矩阵是否存在正的最大特征根和正的特征向量?且如果正互反矩阵A 的最大特征根n =max λ时,A 是否为一致阵?2. 用主观判断矩阵A 的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W 连续逼近一致阵A 的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W时,即: 由λλ=→k kk lim得到:W W k k =∞→lim即: A A k k =∞→lim是否在理论上有依据。
3.一般情况下,主观判断矩阵A 在逼近于一致阵A 的过程中,用与A 接近的*A 来代替A ,即有A A ≈*,这种近似的替代一致性矩阵A 的作法,就导致了产生的偏差估计问题,即一致性检验问题,即要确定一种一致性检验判断指标,由此指标来确定在什么样的允许范围内,主观判断矩阵是可以接受的,否则,要 两两比较构造主观判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