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值得带着小孩每天读一遍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值得带着小孩每天读一遍《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全文及翻译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翻译】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翻译】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翻译】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翻译】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翻译】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翻译】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翻译】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翻译】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及其注释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内容介绍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145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
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三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国文化、历史、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译文注释: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类在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相近,但后天的习惯会使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差异。
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专注和专一。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代的孟母选择了邻居的环境,如果孩子不学习,她就会剪断织布机。
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名声远扬。
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养育孩子却不教育他们,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不严格,这是教师的懒惰。
6.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年幼时不学习,到老年又能做什么呢?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没有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什么是道义。
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人的儿子,年幼时应该尊敬父母、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九龄是指古代的孩子九岁时能够温暖床榻,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这是应该坚持的。
10.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在四岁时能够懂得让梨,对兄长要尊敬,这是应该先学会的。
11.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先要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要开阔眼界,了解一些数学和文学知识。
12.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从一开始学习,逐渐积累,由十到百,由百到千,最终达到万的境界。
13.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的道理,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14. 先日月,后星辰,霜露雪,化为雨。
先学习太阳和月亮,然后学习星辰,霜露和雪最后会变成雨水。
15. 七政者,家人国,治国平,治家安。
三字经全文逐句解释

三字经全文逐句解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用来教导儿童学习基本的道德和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逐句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性本善”观点,即认为人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意味着虽然人的天性本来是相似的,但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人们的品德和行为会有所不同。
苟不教,性乃迁。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教育,人的性情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的方法应当专注于一种道德规范或学问,而不是零散地学习各种知识。
昔孟母,择邻处。
——这句话引用了孟子的故事,孟子的母亲选择了一个良好的邻居,以便让孟子受到良好的影响。
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就像断了织布机一样,生活就会变得艰难。
窦燕山,有义方。
——这句话引用了窦燕山的故事,他为人正直,有道义。
教五子,名俱扬。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五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名声就会传扬开来。
养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如果不好好教育子女,就是父母的过错。
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告诉我们老师如果不严格要求学生,就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这句话告诉我们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
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告诉我们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会后悔。
玉不琢,不成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玉石如果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什么是正义。
为人子,方少时。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的时候,是在年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结交朋友,学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这句话引用了香港的故事,说明孝顺的重要性。
孝于亲,所当执。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应该坚持的。
融四岁,能让梨。
——这句话引用了融的故事,说明孝顺的重要性。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兄长,要学会尊重长辈。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全解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有关《三字经》作者归属,有四种说法,大多学者认为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
三字经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之初,指的是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天真无邪的,本性是善良的。
性相近指的是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相似的,没有区别。
只是后来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方式才逐渐有所差异。
「性相近」也有「兄弟皆刮墙」的说法,出自《三字经》的后一句,意思是尽管每个人的本性相似,但由于后天的因素导致彼此之间的习性渐行渐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若是不加以教导,人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要指导教育一个人应当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
教导一个人要专心致志地去做,认真教导。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古代的孟母要为她的儿子择选一个和善友好的邻里环境,以便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如果儿子不好好学习,她就会断掉他织机上的纱线,让他无法织布,以此警示和惩罚儿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先贤。
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使得他们都名声传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父母不去教育孩子,看管孩子的成长,那就是父母的过错。
如果老师在教学上不严格,不用心教育学生,那就是教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那是不应该的。
年幼时不学习,年老之后又能做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如果不经过琢磨打磨,就无法成为美丽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会无法明白道理,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一个孩子,年幼的时候应该学习。
与亲人、老师和朋友相处的时候要学习礼仪规范。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真正的香焚烧了九年才能散发出芳香。
象香一样,孩子应该对父母显示孝心,尽孝的责任。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即使年纪小,也能懂得将梨让给别人。
作为弟弟,应该尊敬老大,先懂得这一点。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其次要经营自己的诚实守信。
要泛爱众人,亲近仁爱之人。
有余力,学文辞。
《三字经》全文、拼音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拼音及解释1. 天地人天地人,三者一体,互相依存,构成了宇宙的基本要素。
天指的是天空和自然界的无限广阔,地指的是大地和自然界的形态和物质,人指的是人类作为受造物体的存在。
2. 阴阳将阴阳将,代表了事物中的两个相对的方面,即阴和阳。
阴指的是寒凉、阴湿、消极的性质,阳指的是温暖、阳光、积极的性质。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事物的本质。
3. 水火土水火土,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三种基本元素。
水指的是液态的、流动的物质,火指的是热能和光能,土指的是固态的、坚实的物质。
水火同构成了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的形态。
4. 金木草金木草,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三种基本生命形态。
金指的是矿物、金属等无生命的物质,木指的是植物、树木等有机生命体,草指的是草木和一些小型植物。
金木草是自然界中生命的不同表现形态。
5. 鸟兽虫鸟兽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三种不同的动物形态。
鸟指的是可以飞行的鸟类动物,兽指的是陆地上的动物,虫指的是小型昆虫和无脊椎动物。
鸟兽虫是自然界中动物的三种主要分类。
6. 稻粱菽稻粱菽,代表了人类生活中的三种重要农作物。
稻指的是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粱指的是高粱,也是人类常食用的粮食作物之一;菽指的是豆类,包括各种豆类作物。
稻粱菽是人类粮食生产中的三种主要农作物。
7. 马牛羊马牛羊,是人类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家畜。
马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耕种动物;牛是一种重要的耕作和肉食动物;羊是一种重要的肉食和织品原料提供者。
马牛羊是人类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家畜。
8. 鸡犬豕鸡犬豕,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家禽家畜。
鸡提供了美味的肉食和鸡蛋;犬是人类忠诚的守望者和伙伴;豕指的是猪,是人类重要的肉食动物之一。
鸡犬豕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家禽家畜。
9. 田疇益田疇益,是指农田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田指的是人们耕种的土地;疇指的是田地的范围和规模;益指的是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的收益和益处。
田疇益是农业生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贡献。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古典文学作品,乃至于亚洲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来源于儒家思想,是孔子孟子著作的精华,也是舆论批判的支点。
《三字经》全文共有六十篇,每篇三句,每句三个字,因此而得名。
其全文如下:一、孝悌忠信:孝,指孝顺父母,敬畏父母,尊重父母;悌,指兄弟之间的谦虚亲热;忠,指忠实信实,不背弃朋友;信,指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
二、爱人如己:指爱他人如爱自己,不贪图他人之利;不占他人之便;与他人同舟共济。
三、敬老尊贤:指敬老爱幼,尊重长者,颂扬贤良;尊师重道,敬重先贤,学习古代文明,谨记古之道。
四、耻辱非常:指耻于自己的行为,耻于自身的行为;非常,乃至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守护伦理和道义,忠贞不渝。
五、勿惮尔身:指不要畏惧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而畏惧,不要怯懦不敢做你知道是正确的事;只要坚持正义,少犯错误,就可以克服贫穷。
六、知止而不殆:指知道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的计略,尽量避免犯错,不走极端,做到有知、有力、有德,从而获得成功。
七、存心而谨行:指要守在心中,尽善尽美,先考虑到别人,少作过多之无益之事。
八、莫若父母:指对父母的尊重,毋庸怨恨,父母才是我们家庭的支柱,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我们应该把守在最宝贵的父母身边,给予父母最深的恩爱。
九、近朱者赤:指有时候身边的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他们熟悉自己的行为,也有时候会帮助自己,像朱砂,一旦你接近他就会变得很清楚,把问题弄明白。
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指一步一步来,不可急躁不慎,不可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会达到很高的地位。
十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小小的事情,不可忽略,要积累,最终可以称之江海,容量大。
十二、志固不忘:指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记住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十三、立义在人:义即正义,指立立正义,守正义,不搞腐败,反对虚假,去实现正义社会。
小学语文知识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yuē āi jù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yuē píng shǎng
yuē qù rù
cǐ sì shēng
yí tiáo xié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启示〗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yǔ sī zhú
nǎi bā yīn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带拼音和全文解释

三字经带拼音和全文解释《三字经》带拼音和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带拼音和详细解释。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性本善。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的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习性就相差得越来越远了。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性乃迁。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燕山,有义方。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养不教,父之过。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三字经全文释义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释义及解释《三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作者一般认为是宋代的王应麟。
这部书以简短的三字句的形式,介绍了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观念、历史故事到常识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三字经》的内容及其释义和解释。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释义: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彼此相近,但由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不同,习惯和性格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释义: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释义:古代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好的邻居,三次搬家。
当孟子不愿意学习时,孟母就割断织布的机杼来教育他,表明学习的重要性。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释义:五代时期的窦燕山,教育他的五个儿子都有很好的方法,结果这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名声远扬。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释义:只是养育孩子而不教育他们,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孩子而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释义:小孩子不愿意学习,是不应该的。
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又能够做什么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释义: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礼仪和道理。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释义:作为别人的儿子,在年幼的时候。
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和知识。
9.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释义:香九岭,能够温暖席子。
对父母孝顺,是应该坚持的道德。
10.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兄,宜先知。
释义:融四岁,就能够把梨让给哥哥。
对兄长的尊敬,是应该首先了解的。
《三字经》的内容涵盖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历史故事、常识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读物。
通过这些简短的三字句,儿童可以学习到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人生道理。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注释】初:初生之物。
性:指人的本性。
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得意思。
远:相去太远,有很大的差别。
苟:假如、苟若。
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不好的改变。
专:有恒、专心的意思。
【语译】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注释】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语译】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注释】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教,第二个是师之教。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子:这里指为人子女。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语译】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
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注释】琢:雕饰琢磨得意思。
器:器皿,比喻成就。
义:理义,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实行的。
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原文】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原文注释译文

《三字经》节选原文注释译文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时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的性格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3.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古代孟母为了使儿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选择邻居。
当儿子不学习时,她甚至剪断了织布机。
4.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窦燕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名扬天下。
5.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养育孩子而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而不严格是老师的失职。
6.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孩子不学习是不合适的,如果小时候不努力学习,到老时将无所作为。
7.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8.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作为子女,年轻时应该亲近良师益友,学习礼仪和道德规范。
9.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黄香九岁时就能为父母温暖床席,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10.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孔融四岁时就能礼让长辈先吃梨子,尊敬长辈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11.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首先要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和知识。
掌握一定的数目和文字是基本的要求。
12.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这是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的具体步骤。
13.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所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要素;而三光则是指日、月、星的光芒。
14.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三纲是指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和顺。
15. 曰仁义,礼智信。
三字经全文解释(翻译)

三字经全文解释(翻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
孩子刚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与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但后来由于研究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差异就逐渐产生和扩大。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逐渐改变。
教育的关键是专一地教导。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代孟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她选择了一个有好邻居的地方居住。
因为她知道,如果孩子不好好研究,就会断绝机杼,意味着他将无法继续进行织布工作,生活将变得困难。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他教育了五个孩子,而这五个孩子都成为了有名望的人物。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养育孩子而不进行教育,那是父母的过错;如果教育不严格,那是教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好好研究是不应该的,年少时不研究,老年又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制作器物的材料,人如果不研究,就不会明白道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作为一个人的儿子,在年少时应该尊敬师长和朋友,研究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九龄是指孩子以九岁时就开始懂得温床帮助父母,孩子应该对父母孝顺,这是他应尽的责任。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四岁时就懂得要把梨分给兄长,弟弟应该懂得尊重和服从哥哥,并且提前了解这个道理。
首孝悌,次谨信,泽及群,是为人。
首先要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要谨慎和诚信,这样才能使别人受惠,也才能算是合格的人。
天地间,万物生,古代人相信是天地创造了万物,包括人类。
所生者,善养之,母仪子,家之基。
所以人类的生命诞生之后应该得到善良的养育,这样才能够在家庭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致君尧舜,经纬天下,人臣服,如丧考。
尧舜这两位圣君的成就让天下人折服,就像失去父母一样心痛。
脩身是为正,敬周则尊。
修养自己才能成为正人,尊敬古代的周朝,才能受到尊重。
《三字经》原文、解释、启示.doc

1《三字经》原文、解释、启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唐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2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堂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3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ǐ zhì xìn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yǔ sī zhú
nǎi bā yīn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启示〗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yǒu chóng yú
yǒu niǎo shòu
cǐ dòng wù
néng fēi zǒu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解读〗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yuē píng shǎng
yuē qù rù
cǐ sì shēng
yí tiáo xié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启示〗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dì suǒ shēng
yǒu cǎo mù
cǐ zhí wù
biàn shuǐ lù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启示〗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shān jiāo xiāng
jí xīng xiǔ
cǐ wǔ xiù
bí suǒ xiù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启示〗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suān kǔ gān
jí xīn xián
cǐ wǔ wèi
kǒu suǒ hán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启示〗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yuē shì nóng
yuē gōng shāng
cǐ sì mín
guó zhī liáng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gǔ jiǔ zhōu
jīn gǎi zhì
chēng xíng shěng
sān shí wǔ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三十五
【解释】州: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制:制度,有确定规模、法度。 行省:行政区域,简称省。
〖启示〗古代周朝分为九州:冀州、幽州、并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秦抬皇统一中国后废九州改成郡县,到宋朝把郡县改成府,到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主持全国政务,各地区设中书省,称为行省,简称省。三个五省,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划九省加收回台湾省,连原二十八省,共三十五省。
qīng chì huáng
jí hēi bái
cǐ wǔ sè
mù suǒ shí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启示〗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年文明的发源地。
yuē dài huá
sōng héng héng
cǐ wǔ yuè
shān zhī míng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启示〗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