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ppt课件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ppt课件
• 4、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现关节僵硬、活 动受限、受累部位灼痛
ppt课件
17
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
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 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 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
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 深层组织。
ppt课件
• 1、输液局部表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ppt课件
14
常见临床表现
• 2、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结,严重者 可出现疱疹、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 块,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ppt课件
15
常见临床表现
• 3、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焦 痂外周红斑肿胀
ppt课件
16
常见临床表现
可以局部用冰袋冷敷(4C~6C) 48~72 h, 1次/6 h,每次 20~30 min。
但小儿冷敷掌握不当易发生冻伤。
ppt课件
26
药物外渗/渗出的常规处理
•热敷
只能用于一般性 药物渗漏, (热敷使用于血管收缩剂 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因其只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对已 发生的严重缺血反而有害,而且热敷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温 度,掌握不当易烫伤皮肤。热敷可用于血管收缩剂、阳离 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外渗治疗,如去甲肾上腺素、肾 上腺素、阿拉明、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氧化钾、甘露醇、 长春新碱等外渗治疗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轻局部组织反应,减轻疼痛。也可以应用静脉应用硫酸 镁。从而有效地预防静脉反应和疼痛。
• 3、药液外渗后使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时间越早,红肿消退 越快,从而越早减少患者的不适。在取材的过程中,应 注意选择优质马铃薯,无变质生芽或变绿,防止因吸收 大量变质马铃薯所含龙葵素而中毒。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3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药物外渗如何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如何处理PPT课件




1. 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药物推注或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 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 3~5 mL 为宜;在渗漏部位 皮下环形注射相应的解毒剂再拔针 ; 2. 抬高患肢 24~48 h,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 部组织肿胀; 3. 根据所用的化疗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或 50% MgSO4 湿敷; 4. 疼痛剧烈者可用 2% 利多卡因 100 mg 或 2% 普鲁卡因 2 mL + 地塞米松 5 mg 局部封闭; 5. 功能锻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 内旋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 6. 密切观察,外渗损伤溃疡一般 3~10 d 发生,观察时间不得 少于 10 d。 局部外敷的选用
药物渗出(药物外渗)临床判 断
冷敷& 热敷

药物性质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1. 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 95% 的酒 精持续湿敷,50% 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 扩散吸收。 2. 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 敷,须在 6 h 内进行,24 h 后热敷。但血管收缩药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 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3. 对于高渗液渗漏:首先是采取用利多卡因 2 mL 加地塞米松 5 mg 加生 理盐 7 mL 进行局部封闭,每天 1 次,共 3 ~ 5 天。用山莨菪碱针剂外 敷,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每天 3 ~ 4 次。


提醒:冰敷、热敷后,局部用 50% 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及 微波治疗,也可局部黏贴水胶体敷料。 对外渗部位应持续观察,按药物外渗护理单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或伤口小组会诊, 做清创处理。 外渗原因多 预防在先不可忘

药物外渗相关知识PPT课件

药物外渗相关知识PPT课件
PH值
渗透压
药物 因素
药物浓度
药物对细 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经常采集血标 本或静脉注射均
可使血管 脆性增加
肥胖
外周血管 条件差
患者 因素
伴有并发症 (上腔静脉压迫征 、血管栓塞、腋窝淋
巴结清扫术后 、肿瘤压迫等 )
感觉 不敏感
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 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牢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
药物外渗分期
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
•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厘米,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Ⅱ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厘米,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Ⅲ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 Ⅳ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
药物外渗相关知识
——周灵岩
主要内容
• 概念 • 常见刺激性药物 • 外渗原因 • 预防 • 刺激性药物外渗处理 •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法律法规
•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 • 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
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医疗事故。
药物外渗相关因素 药物的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一)
• 合理选择血管 • 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疱性、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不宜选
手足背小血管 • 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 • 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 • 最好通过静脉置管化疗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二)
• 提高专业技术 • 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 •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 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 • 注入发疱剂前,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

药物外渗 ppt课件

药物外渗 ppt课件

渗漏反应 前综合征
Ⅰ型
Ⅱ型
柔韧性和局部敏感度 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注射部位僵硬和肿胀
注射部位出现软组织损伤
背景
美国INS标准 级别
临床表现
0 没有症状
1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
834,
1007,
16
265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的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 血浆渗透压为290-300mOsm/L,285mOsm/L
是等渗标准线 –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17
渗透压及细胞的容积
高渗
等渗
低渗
18
渗透压会因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
Drug (Mannitol甘露醇) Osmolarity(渗透压)
内容
一、输注部位的评估和选择
护士在输注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药物的性质制定合理使用静脉的计划 药物酸碱度(pH值) 药物酸碱度(pH值) 药物渗透压 药物浓度 药物毒性作用变态反应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的pH值
➢ 正常血浆pH值:7.35-7.45 ➢ 过酸过碱药液均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 药液pH 6-8时,血管内膜刺激小 ➢ pH < 5 或 > 9时,将严重破坏组织细胞,血栓形成可能
Osmolality Range Comments
<450 mOsm/L
450 – 600 mOsm/L

药物外渗 ppt课件

药物外渗  ppt课件

ppt课件
8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 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 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 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引起严重 的后果。
ppt课件
9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由于癌症患者反 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 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 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液体静压增加。
(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 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 而发生组织水肿。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16药物外渗的分类
化 疗 药 物 外 渗



+
药 物


ppt课件
17
化疗药物
1、发疱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蒽环类、植物碱类等
低渗 Hypotonic
ppt课件
等渗 Isotonic
22
高渗 Hypertonic
常见药物的渗透压

ppt课件
23
化疗药物外渗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可将化疗 药物分为三类(见表3):
1、发泡剂: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
2、刺激剂:仅引起渗漏部位发生炎症或疼痛,而不 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
(2)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 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增加了 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 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热敷对于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药物在发生外渗后的 24~48 h 内 每天至少 4 次热敷,每次 15 ~ 30 min。局部加热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分布和吸收,有助于药 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
3. 湿敷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等外渗后(24 h)可选用 50% 硫酸镁湿敷,以促进液体吸收。喜疗妥或 湿润烫伤膏局部涂擦。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6
如何预防蔗糖铁外渗?
使用蔗糖铁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血管因素,合理选择血管,宜 选择充盈、弹性好、粗直的上肢大血管,采用留置针输液,避免反 复穿刺血管而损伤血管壁,缩短蔗糖铁在局部停留的时间。
每次输液前必须检查留置针是否偏移,并用生理盐水预冲,确认留 置针在血管内,并且通畅。
在用药前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损伤。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8
常见药物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9
化疗药
绝大部分抗肿瘤药对皮肤、 皮下组织、粘膜及血管有明 显刺激,当抗肿瘤药物输注 过程操作不当时可导致药液 外渗,静脉用药一旦渗漏到 血管周围的软组织中,轻则 皮肤出现红斑、脱皮、肿胀、 剧痛,重则可引起皮肤缺血 性坏死,甚至功能障碍或肢 体残疾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3. 注射或滴速不宜过快,因血管缓冲应激能力有限,药物短时间内在血管堆积,血管 通透性增加,易导致药液外渗。
4. 密切观察,提高患者配合度。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2
化疗药静脉外渗如何处理呢?
1. 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药物推注或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 3~5 mL 为宜;在渗漏部位皮下环形注射相应的解毒剂再拔针; 2. 抬高患肢 24~48 h,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3. 根据所用的化疗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或 50% MgSO4 湿敷; 4. 疼痛剧烈者可用 2% 利多卡因 100 mg 或 2% 普鲁卡因 2 mL + 地塞米松 5 mg 局部封闭; 5. 功能锻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内旋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 肉萎缩等严重后果; 6. 密切观察。外渗损伤溃疡一般 3~10 d 发生,观察时间不得少于 10 d。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7
蔗糖铁外渗如何正确处理?
蔗糖铁外渗后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伤口进展为可 疑深部组织损伤。有文献报道发生蔗糖铁外渗后用如意金黄散加维生素C外用, 需要2周时间才恢复,而采用特殊外敷方法2天左右恢复正常,静脉无损伤,介 绍如下。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8
具体方法: ①若针头仍插着,用少量生理盐水清洗,为加快铁清除,可使用(喜辽妥)粘 多糖软膏涂针眼处。 ②若为穿刺处上方外渗,立即规范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渗液,并用利多卡 因针加地塞米松针局封,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然后硫酸镁湿敷,最后贴上 水胶体敷料。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4
蔗糖铁
蔗糖铁注射液为深褐色溶 液,适用于口服铁剂效果 不好而需要静脉铁剂治疗 的病人,临床研究中观察 到蔗糖铁最常见的不良反 应是一过性味觉改变、低 血压、发热和寒颤,极少 数出现输液部位反应(静 脉曲张、静脉痉挛等)。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5
蔗糖铁外渗的表现
由于蔗糖铁浓度高,刺激性大,一旦发生外渗主要表现为酸麻胀痛、水肿等。 但有一部分病人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穿刺处上方10-20cm处发生水泡(如下图)。
10Leabharlann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11
化疗药静脉外渗如何预防?
1. 选择前臂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勿靠近肌腱、韧带、关节,避免在有皮下血管和淋巴 管部位穿刺,24 h 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远端避免再次穿刺。
2. 注射前先向血管注射 5~10 mL 的生理盐水,确保血管畅通;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 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用药前后可冲管、中间给药;静推时边推药边抽回血,确保 药物在血管内。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3
局部外敷方式根据化疗药选用
1. 冷敷蒽环类抗肿瘤药、紫杉醇、多西、阿霉素、表阿霉素、氮芥等化疗药渗漏早期(24 h 内), 局部首选冰敷,可减少渗出药物的吸收,灭活某些药物的局部破坏作用。同时,冰敷可减轻疼痛及对 组织细胞的损害。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以使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 药药物摄取,以达到减轻渗漏范围的目的。可以局部用冰袋冷敷(4℃~6℃)48~72h,1次/6h,每次20~ 30min。
药物外渗的处理
妇二科 范美玲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1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 腐蚀性的药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 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2
药物外渗分类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3
化疗药
非化疗 药
无刺激性药物:门冬酰胺酶 博来霉素阿糖胞苷甲氨喋呤 氟尿嘧啶 刺激性药物:VP-16、M26、环磷酰胺、异环磷奥 沙利铂紫杉醇 腐蚀性(发泡性)药物:放 线菌素D(更生霉素)、蒽 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 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碱 类(长春新碱长春的新)、 氮芥
钙剂:10%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 高渗性药物:50%葡萄糖, 浓电解质,20%甘露醇, 脂肪乳, TPN(700~12300) 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 轻胺、去甲肾上腺素、垂 体后叶素等 抗生素:强力霉素、氧哌 青、新青Ⅲ、万古霉素 强碱类药物:苯妥英钠、 硫苯妥钠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4
渗出的分级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6
临床表现
药物外渗学习交流
7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 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5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6英寸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淤伤、肿胀,水肿范围的 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环障碍, 中等到重等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 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