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科学指导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诠释现实的方法和视角。
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不仅能够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分析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内在动力。
我们通过学习和掌握这种哲学,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社会实践的重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中,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因此,只有把实践活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才能真正把哲学知识转化为行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标。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的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矛盾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矛盾,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当然,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并不仅仅是熟悉和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发展这种哲学。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摘要: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会有一些关键的变化。
而且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捍卫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做真正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和生活指导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其诞生以来就对无数的人们产生着非凡的作用,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在改造自己的主客观世界上,改进人与人的关系上,探求救国救民的理念上以一种启明灯的姿态不断前行。
让我们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着锐意和进取的朝气,使我们在大学阶段能更好的利用宝贵的时间完成学业,它也同样在将来我们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上时能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深化认识个人定位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性质及其作用,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显示其无穷的力量。
实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它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性质: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堵塞根源在于它的一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及其科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及其科学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的科学根据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的实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和我们党自身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以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智慧,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然结果。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是时代、实践和科学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实践和科学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今时代提出的很多重大课题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成果。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632页。
)就世情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很多严峻挑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极化的发展是曲折的,多极与单极的斗争十分激烈;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但它象一把“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在整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不仅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对各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提出了新的课题;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目前仍处于低潮,国际上一些执政时间很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了执政地位。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

第1课第二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担当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担当发布时间:2022-10-21T05:31:58.82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1期第6月作者:恩克那生[导读] 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的发展与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恩克那生中共阿拉善盟委员会党校内蒙古阿拉善盟750306摘要: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的发展与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自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逻辑。
并且在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人民心理历程上得以充分表现。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下人们研究科学建立世界观和方法论参考的理论知识,在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对世界创新的重要理论体系。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是人们思想的结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担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既需要我们全面、系统、深入地总结三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又需要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指导理论。
要做到这些,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所作为”。
尤其是在西方学术话语霸权仍然占据强势地位的情境下,在当代中国“发展起来”且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躬身面向“中国问题”,增强我们中国的学术自觉,确立学术主体,坚守中国的理论立场,建构中国的话语体系,发出中国的理论声音,进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学术自信、理论自信乃至思想自信,而且有助于中国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甚至有助于发挥“理论引领”的作用。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背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重要基础或背景的,我们将之分为第一个阶段,自20世纪初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
青年马克思的四个人生境界

青年马克思的四个人生境界青年马克思在他详细探讨“社会发展历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四个人生区域时,把它们归纳为四个人生境界。
第一个人生境界就是“精神独立”。
也即,能够独立思考,不受他人摆布和影响,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并且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和捍卫自己的想法。
为此,青年马克思建议青年们应该引导自己的思想向上发展,从而获得这样的“精神独立”实现自由。
把自己生活得更有智慧,做出更适应客观社会存在本质要求的判断,还有研究社会学习更多知识,等等。
第二个人生境界是“物质自立”。
意思是,要有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现实任务的实力。
此外,还需要植根于社会的实际生活,有真实的实践基础和条件。
青年马克思建议,要想实现“物质自立”,就要把自己的作用和任务扩大到社会的范围,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到极致,以及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都有利于追求“物质自立”。
第三个人生境界是“情操自立”,意思是我们必须学会审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且能够保持自己的情操的完整统一性,使之持续向上。
青年马克思建议,要想实现“情操自立”,可以采取积极心态,尽量多思考,尝试去体会别人的思想,而不只是体会自己的意见,放弃私欲,行善积德,拒绝贪婪,尊重人格等做法,都有利于追求“情操自立”。
最后,第四个人生境界就是“无尽正义”。
这也是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的核心,也是他最强调的一点,即,追求比自身更加伟大的目标,不断向这个伟大的目标前进,不求回报,以此服务于更大的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不竭的正义。
因此,在这方面,青年马克思希望青年们多做善事,不要私欲膨胀,学会慷慨大方,理解社会,热心公益等。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一方面都有自己的各种需要,并总是希望从他人和社会中得到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存在和创造的一切,能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正是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因而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
一、人的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通俗的说,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准则,是标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生动的反应一个人的价值观。
每做一件事,思考一个问题,出发点是什么,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还是从社会利益出发;落脚点又是什么,是为了钱、权、名、利,还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为了社会的发展,这些存在于每个人脑海中的处事标准决定每个人的举止行为。
对一个自私的、肤浅的人来说,个人利益、少部分人的利益永远都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实在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行为标准,是他们价值观的全部内容。
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无不侵透者这种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正义、道德、为人民服务等等,对他们来说一钱不值。
这些人看似很聪明,活得很风光、很精彩,其实他们是不过是连自己的基本属性都看不到的可怜虫。
因为自私,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他们被死死的钉在自我这样一个狭小的圈子内无谓的纠缠、可怜的挣扎,永远无法挣脱命运的摆布和时代的局限,直到消失在这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是表明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一个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
价值总是对人而言的,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就有价值。
因此,价值是在同人的关系中产生的,并取决于满足人需要的程度。
在一般的价值关系中,价值的主体是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人类;价值的客体是物,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
“人的价值”是从物品或商品的价值中引伸出来的,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
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使命与境界

青海社会科学 2019年第2期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使命与境界罗建文 李晗琦摘 要: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依然是探索“时代精神的精华”、建构“时代文明的灵魂”,阐释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凝结出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共同意志,凝聚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性指引。
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论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取无穷的营养,才能跃上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真理和道义之巅的新境界。
发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总结和凝练中国道路中蕴含的“中国智慧”——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二者的有机统一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逻辑,以便在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中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道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38(2019)02-0019-09作者简介:罗建文,男,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晗琦,女,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同志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26。
思想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理性思维指引改革潮流。
探索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规律,解决和阐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进程中的难题和困惑,就必须尊重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理性原则,并从这些规律和原则中进一步揭示和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凝练21世纪时代的精神精华,凝聚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基本出路,以便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就是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
马克思的人生境界

马克思的人生境界2018-5-18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马克思的人生轨迹,深刻阐释了他的理论贡献,深入解析了他的人格魅力。
习近平同志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全球视野,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丽历程和丰硕成果,提出新时代继续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明确要求。
这篇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这里强调的“知人论世”道理,特别适用于学习马克思理论的过程。
我们要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就不能不了解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马克思是在19世纪的欧洲从事理论创造和革命活动的。
他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动因、判断依据和分析结论,直接来源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革命实践,同时也来源于他对人类历史的深邃思考。
只有具体地了解马克思考察和认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经历,了解他参与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史实,了解他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的历程,我们在阅读其著作时才不会产生隔膜,才能准确领悟这些经典文献的背景、思路、意蕴和风格。
此外,还应当看到,马克思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卷帙浩繁的著作,还有感人至深的风范。
马克思在数十年风雨兼程的跋涉中显现的信念、风骨、胸襟和情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一部内涵丰富的“无字之书”。
它同那些形诸文字的著述融为一体,全面反映了马克思的人生境界。
马克思的一生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壮丽史诗。
他的人生境界内容丰富,即使撰写一部多卷本的专著,也未必能纤悉无遗地阐述这一主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紧紧围绕马克思生命历程中最能体现其本质特征的重要事实,探究那些构成其人生境界的基本要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完整地认识和理解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考研政治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考研政治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 世纪40 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19 世纪以来,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可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即找出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
同时,无产阶级也日益成熟。
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一方面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经验,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总结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思想体系,它继承了古代哲学思想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解释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和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强调了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种唯物论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历史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驱动这个过程的关键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最终推动社会历史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为后来的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决定了社会历史的走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与压迫现象,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提出了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路径。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才能得出真理。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并实现社会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批判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社会实践的不断批判和改造。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个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归纳总结。
一、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于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门哲学,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思想基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趋势,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精神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革命实践的重要性,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实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的理论系统奠定了基础,并指导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事业。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方式,对于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剥削和压迫,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
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适应时代发展和解决时代问题两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全球化时代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与时俱进,不断为时代提供新的思想理论支持。
它要贴近现实,关注当代社会变革中的新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理论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9f263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4c.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更不乏幽默风趣,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4.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
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辩别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关注人类社会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的根本利益。
而人生观则是指人对人生意义、价值和目标的认识和态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看待人生、追求人生的幸福与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被视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这种观点对于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追求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到阶级地位和利益的影响。
这一理论观点对于人生观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提醒人们要意识到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鼓励人们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个观点为人生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自然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这种观点对于人生观也产生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鼓励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奋斗,追求自己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念为人生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追求,都对人们正确看待人生、追求人生的幸福与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哲学使命之思

马克思哲学使命之思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哲学思想,其使命在于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人类解放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哲学的使命及其思想内涵、发展历程和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使命是解放人类,推动社会的历史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在于揭示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和占有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社会矛盾的激化。
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从而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阐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剥削劳动者的,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马克思主义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用以掩盖剥削的本质;政治制度是为了维护资本家的统治而设计的。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设想则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社会。
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期,即马克思主义的初期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渐次形成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初步的建立和系统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期主要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他们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哲学使命之思

马克思哲学使命之思
马克思哲学的使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思考和分析。
首先,马克思哲学的使命可以理解为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超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压迫和剥削的体系,它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因此,马克思
哲学的使命在于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以便为未来社会的建立提供思想和
理论支持。
其次,马克思哲学的使命还包括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考。
马克思认为,历
史是一种阶级斗争的进程,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和社会基础决定的。
因此,马克思哲学的
使命在于探索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指导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马克思哲学的使命还包括对人类自由和解放的深刻关注。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
自由和解放是一种历史任务,它需要通过改变社会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形式来实现。
因此,马克思哲学的使命在于提出如何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为人类的进步和
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马克思哲学的使命是多方面的,它既涉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超越,
也包括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考,对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关注,以及对知识和科学
的批判和超越。
这些使命构成了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持。
马克思哲学使命之思

马克思哲学使命之思马克思的哲学体系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社会发展、人类历史和社会制度具有深远影响。
他的哲学思想从根本上挑战了旧有的观念,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解放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使命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揭示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描绘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以及指导实现社会变革的斗争策略。
马克思的哲学使命是揭示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剥削性质和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阶级对立和压迫,工人阶级被利益追求的资产阶级剥夺了公平而合理的劳动果实。
他的哲学思想提醒人们认清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经济结构,以便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为社会变革提供有效的思考依据。
马克思的哲学使命是描绘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式是一个没有私有制、阶级对立和压迫的社会,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自由的发展和满足。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辩证地推动社会制度的转变,从资本主义逐渐迈向共产主义社会。
他的哲学思想鼓舞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以此为目标努力奋斗。
马克思的哲学使命是指导实现社会变革的斗争策略。
他认为社会变革不是靠理想主义或道德呼吁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来推动。
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他鼓励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他的哲学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的哲学使命在于揭示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描绘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以及指导实现社会变革的斗争策略。
他的哲学思想是对旧有观念的挑战,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的哲学使命不仅是对历史的理性诠释,更是对未来的理想探求和实践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至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学者共计200余人与会。
本届论坛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进行了多维研讨,旨在通过回顾、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史,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合理前瞻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和指引当代社会实践,深度透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仅仅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品格在于深度地“介入”现实问题并以“改变”世界为宗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融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换与交融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检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在新时代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
1.重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旨趣。
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理论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实践观,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对历史上的实践观的批判性继承,并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深度透析。
他认为,把握马克思实践观的主要内容,需要对以往哲学家们的观点进行批判性重释,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和提升为实践哲学的基本形态,并从“自为性”、“生活性”、“社会性”、“历史性”、“世界性”五个基本维度对实践哲学进行了综合分析。
基于实践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庞元正分析了马克思的实践观创新与创新实践观的建构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特殊意义。
他考察了创新思想的起源、创新实践的作用、人类社会实践的走向,指出人类社会的实践应从继承性的实践、常规性的实践向创新性实践转变。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建华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解读,探讨了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意蕴。
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改变世界”意指将“现实世界”革命化,使“理想世界”变为现实。
对马克思而言,“现实世界”是充满着自我异化的市民社会和不自由的世界,而“理想世界”则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都可以实现自我的世界。
“改变世界”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
安徽师范大学余在海追溯了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起源。
他指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起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形式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而不是直接诞生于对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性改造,学界将马克思实践概念“康德化”的尝试,切断了马克思实践哲学与黑格尔实践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实践标准的讨论及其当代意义。
1978年掀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从理论上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的困扰和疑惑,开启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
经过40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实践标准讨论不仅是新时代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视域的需要,而且也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王晓升认为这场大讨论不仅发挥着解放思想的作用,而且已在不同水准上融入我们的精神之中,成为指引中国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
实践标准大讨论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启蒙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程。
同时,他也强调在重视实践标准的积极社会效应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标准被庸俗化的可能性。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贺来立足于马克思经典文本的角度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进行了哲学上的反思。
他指出,纪念实践标准讨论40周年,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哲学应以何种方式改变世界?这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的反思批判性,针对现实社会实践及时转变思维方式,以此为基础“改变世界”。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了历史定位。
他强调,实践标准问题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论域,通过这场大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传统,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彰显了哲学在“改变世界”中的特殊指导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吴向东强调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观念的变革是社会变革和制度变革的先导,实践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帷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表明了思想解放在推进现实的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马俊峰认为,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思想迷信中解放出来,直面中国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并深层反思造成这些问题的历史和思想根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与现实使命理论只有扎根于现实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回应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也引领着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构成新时代文明的活的灵魂。
与会学者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演变与内在逻辑。
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必须全面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演变与内在逻辑。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白刚回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演变过程。
整体上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哲学”的转变。
这种转变蕴含着从“客体论”到“主体论”,再到“存有论”和“价值论”的转换逻辑。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立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逻辑与各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逻辑相互交织,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持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苏州大学哲学系庄友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的历史进行回溯,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的变化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持续丰富、更新和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论形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生成的。
西北工业大学曹瑜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向度及其存有论意蕴,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人本逻辑与科学逻辑,再现了唯物主义从抽象走向具体的发展进程,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与发展逻辑,并对现当代西方哲学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存有论之争进行了回应。
江苏师范大学曹典顺对后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后现代哲学并未瓦解传统形而上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形而上学进行重构,也就是说要走向现代性哲学之后。
后现代哲学的经验根基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就此而言,它必将消解于马克思实践哲学。
2.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与会学者围绕这些议题进行了多维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郭湛教授强调,新时代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其中隐约可见的规律,引领中国社会乃至人类世界的发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景源就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要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普遍的信仰,必须研究如何使主义“道成肉身”,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视角,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维度。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韩震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功地改变中国,关键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程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适合中国社会现实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功能。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平指出,新时代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深刻阐释新时代的中国逻辑,并以中国方案绘就人类文明道路新前景。
唯物史观也应以此为契机,持续拓展自身的理论视域。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童世骏认为,交往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也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重要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就其本质而言是通过交往手段的改进和交往方式的改变来实现预期目标,与交往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
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针对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一判断,强调解释这个新的历史方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担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引。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隽鸿飞就新时代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将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统一起来,实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有机结合,通过多重反思阐明当前社会历史发展状况,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合理路径。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与考辨。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是理论研究的起点。
南京大学哲学系唐正东认为,《资本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运用和对客观矛盾运动规律的自觉意识,能够为自觉摸索和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启迪。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牟成文对《资本论》中的精神解放意蕴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和挖掘。
他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运作规律的考察,揭示出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的机制与秘密,向无产阶级展现了他们的悲惨境遇,预示了无产阶级最终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这一基本走势,这个过程就是无产阶级精神解放的过程。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高广旭考察了《资本论》对市民社会的“政治哲学”重构,这种重构以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辩证关系为着力点,既突显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内在限度,又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公共性的内在困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认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及其利己主义的批判过程中蕴含的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思想,对现代性论域下的社会文明和社会精神的培植具有重要意义。
华侨大学王福民以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