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西交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经济学  西交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它衡量现期一篮子物品相对于基年生产的那一篮子物品市场价格的差异。

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Arthur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得效用量。

道德风险:当那些处于交易一方的人因另一方无法注意其行为而怀有一种推卸责任动机的时候,便会造成道德风险。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支出的比例将逐渐降低。

负外部性: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不对其支付费用的损害。

规模报酬递增: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后,产量的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长的比例。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政策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滞有外部时滞和内部时滞两部分构成。

价格歧视:垄断者常常面临一群完全不同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偏好和支付能力不一样,而消费者之间信息又不畅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对每个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而不是实施统一价格,则垄断者就可以获得利润。

经济学:研究理性的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私人消费和投资。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