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
雪花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https://img.taocdn.com/s3/m/13da50395727a5e9856a6199.png)
《雪花的快乐》教案设计设计人:冉微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
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
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二)带着问题朗诵诗歌(提问朗读再提问再深化模式)看到这个题目《雪花的快乐》,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呢?徐志摩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这一朵雪花的快乐呢?它有怎样的快乐呢?一朵雪花她真的有快乐有悲伤吗?这个“快乐”实质上是指谁的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先集体朗诵这首诗,注意提顿和感情。
(学生朗读完对其进行评价纠正,教师再范读。
)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对老师以上的问题有的自己的答案吗?初读感受是什么体会?用自己简短的话语说说。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想到雪花是作者自喻。
)再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雪花自喻?他想通过雪花抒发怎样的感情?(顺其自然的到介绍作者这一环节)(三)作者简介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代表诗集《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康桥即使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讲到徐志摩的诗歌就一定的讲讲他一生的情感经历,因为这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baf0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a.png)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雪花的快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以雪花为载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2 诗歌主题通过描绘雪花纯洁、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2.3 诗歌结构诗歌采用自由诗的形式,结构紧凑,意蕴丰富,通过反复咏叹、排比、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2)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对雪花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4 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并简要阐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对诗歌的主题、意境、手法等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美。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诗歌鉴赏、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鄂教版七下《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2篇
![鄂教版七下《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2b0f850e2524de5187edb.png)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杭十三中张志民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诵读、研读和比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
3.培养乐观、积极地追求理想的情操。
二.教学预设和教学理念:雪花的快乐徐志摩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雪花充满了快乐呢?(再次品味诗歌,在诗歌中划出表现雪花充满快乐的词句。
)(一位回答,一位补充)翩翩的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飞扬的精神兴奋、娟娟的姿态柔美飘动、盈盈的仪态美好、身轻的灵活----轻松的;3个“我的方向”2个不去以及“认清”、“认明”----自由的、坚定的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雪花是快乐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雪花快乐根源呢?(是“她”,)为了这个“她”,雪花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甚至在最后“消溶,消溶,消溶”连“溶化自己也在所不惜”,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很美,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不是)那么“她”这个意象代表着什么呢?齐读3、4小节找找修饰这个“她”的意象的词释放;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自由的信仰;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诗人也就成了美的追寻者;)徐志摩《<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滴出来的心血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
”(以上也可以看出诗歌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关键是找到意象,联想想像)“她”就是雪花快乐的根源,诗歌的中心就在哪个小节?(4)有人说诗歌的语言要简练,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从第一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直接连接到最后一小节?(请这位同学读一下看)(少了“不去……不去……不上”和9就不象诗歌了,雪花的那种快乐、那种追求和坚定都无法表现出来;诗人那执著的寻找雪花和不惜为“她”溶化的感情也更无法表现了。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e14d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d.png)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篇一」活动设计背景在课余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音乐节奏快慢反应特别灵敏,正好外面雪花飘飘,我就设计了此项活动《快乐的小雪花》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按指示正确行动的能力,以及在快慢跑过程中灵活控制身体和躲闪的能力。
2、激发幼儿对雪花的喜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指示正确行动难点:在快慢跑过程中灵活控制身体活动准备:小雪花头饰,音乐磁带(A段舒缓,B段欢快,C段舒缓),录音机,塑料圈,易拉罐,粉笔,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雪花飞舞的景象。
教师请幼儿带头饰都扮成冬天里的小雪花。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雪花空中飘动、飞舞的景象,教师鼓励和肯定幼儿积极、大胆的表现与想象力。
2、游戏《小雪花飞呀飞》。
教师将幼儿带到事先准备好的活动场地上,告诉幼儿场地上各种材料所代表的含义:用粉笔画的曲线表示“小河”,放塑料圈的地方表示“小山丘”,竖立起来的易拉罐表示“小树林”。
然后教师教幼儿念一首简短的儿歌,并讲解游戏活动的过程与要求。
(“小雪花”听教师口令随音乐自由飞舞落在树林,山丘,小河上)3、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减少身体动作,改用语言引导幼儿4、幼儿听故事(幼儿在地毯上休息听故事),故事结尾,留下任务,请小朋友帮忙给小动物送一件红棉衣。
5、幼儿回到教室,给棉衣涂色6、活动结束教学反思1、在活动中,把音乐与美术相融合在健康活动中,使活动内容丰富起来,使得幼儿在玩中体验“小雪花”的快乐,锻炼了幼儿积极躲闪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2、活动动静结合,在游戏中,我让幼儿休息听故事,劳逸结合,幼儿不感到疲劳。
3、如果重新来上,我会改变两点,首先是头饰,我会用五颜六色,而不是单纯的白色,其次是在听故事后,留下任务。
局限性是让幼儿涂各种颜色,而不限制在红色。
《雪花的快乐》优秀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第一段;2、学习用连贯、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雪花的快乐教案教学
![雪花的快乐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358a3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0.png)
雪花的快乐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雪花的基本知识,包括雪花的形成、种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雪花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雪花的快乐。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雪花的基本知识。
2. 观察和描述雪花的能力。
难点:1. 雪花形成的原理。
2. 雪花种类的识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雪花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实验材料(如水、冰箱等)。
2. 学生准备:(1)观察雪花的经历。
(2)记录雪花的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对雪花的印象和经历。
(2)展示雪花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探究雪花的基本知识:(1)介绍雪花的形成原理。
(2)讲解雪花的特点和种类。
3. 观察和描述雪花:(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雪花的成果。
(2)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描述雪花。
4. 雪花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雪花的形成过程。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雪花的形成条件。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如观察并描述不同种类的雪花。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雪花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观察和描述雪花的能力提高情况。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
4.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雪花形成原理和种类知识的掌握。
2.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雪花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描述能力。
3. 实验参与: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开展“雪花画”活动,让学生用雪花形状制作创意画。
2. 组织户外活动,观察不同环境下的雪花形态。
雪花的快乐-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
![雪花的快乐-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7330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a.png)
雪花的快乐-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选修《中国新诗选读》(下册)教材中的《雪》(作者:舒婷)这首诗进行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讲解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新诗的文学魅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雪》这首诗的主旨和意象;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以及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材料1.教材原文:《中国新诗选读》(下册)第22页。
2.课堂PPT:用于展示诗歌原文和课堂讲解。
3.教学笔记:用于记录学生的听课笔记和课堂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先介绍一下本课时将要学习的诗歌:《雪》。
2.向学生展示PPT中的诗歌原文,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阅读和理解。
(二)课堂讲解1.请学生集中注意,给他们展示PPT中的诗歌原文。
2.分析诗歌的主旨和意象。
这首诗的主题是雪花,通过诗人的想象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雪花的美丽和纯净。
诗人运用了“纷飞”、“纯洁”等词语来形容雪花,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冬季景象。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如“纷飞如雾”中的“如雾”就是比喻,将雪花和雾相比,表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而“宛若兮人间仙子”则是拟人,将雪花比作人间的仙女,美丽而神秘。
4.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这首诗歌共十六行,分为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可以独立理解,但也能形成整首诗的结构和意义。
这首诗使用了很多平仄相间的押韵方式和有节奏的韵律,表达出一种优美、流畅的音乐感。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通过作图、写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雪花的感受和想象。
2.请学生在教学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和同伴分享。
(四)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雪》这首诗的背诵和理解。
2.自选一首中国新诗,写一篇关于它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新诗的魅力。
雪花的快乐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0ed58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48.png)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②亦作凝凝的。
6.“飞扬,飞扬,飞扬”在课文诗歌各节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判断下列各句对课文诗歌内容或感情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中的“她”是指所追求的恋人。( )
(2) 诗中“雪花”比喻自己,是明喻,“她”比喻所追求的理想,是暗喻。( )
(3)诗中反复地歌唱自己的“方向”,暗示了自己精神追求的目标。( )
2.字词积累——指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1)潇洒 惆怅 朱沙 柔波 ________
(2)冷寞 飞舞 衣襟 消融 ________
3.词语积累——在横线处填上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使之成为一个通顺的句子。
(1)从前的夏天很热,但不会热成这样,从前的秋天萧条________,现在却是春意盎然。(冷漠 冷寞)
《雪花的快乐》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 )的在半空里xiāo sǎ( )。
(2)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lù( ),也不上荒街去chóu chàng( )——
(3)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
(2)药物到底 能否________骨刺?答案是否定的。(消溶 消融)
(3)在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天鹅在水中________起舞。(篇篇 翩翩)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e718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0.png)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雪花的快乐》。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领会作者对雪花的赞美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雪花的快乐》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主题,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与理解。
(2)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合作,分析诗歌内容,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分析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 创意写作(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互相交流分享。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雪花的快乐》。
2. 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上册语文《雪花的快乐》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雪花的快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03c72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4.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雪花的快乐》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雪花的快乐》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雪花的快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
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雪花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优美意境。
2、教学难点: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和作者的感情寄遇。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讨论法、自由发言法、引导讲解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舒,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动的感觉。
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
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雪花的快乐》赏析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
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
”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
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
《雪花的快乐》教案「」(2)
![《雪花的快乐》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2d8fff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0.png)
雪花的快乐雪花自喻寻找理想追求理想信念认明住处追求美好未来溶入心胸五、拓展延伸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雪花的快乐》教案【2】一、认读生字;二、通过交流和思考,感受诗人的情感;三、通过读,感受现代诗歌的美;四、通过欣赏观摩,试自己写一首小诗。
1课时一、新课导入(1分钟)同学们见过雪花吗? 我说雪花也有喜怒哀乐,你信吗?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雪花的快乐》 @1二、大声读课堂目标 @2三、检测预习效果(5分钟)1 听写翩翩(piān) .朱砂(shā) .衣襟(jīn) .2 词语解释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山麓:山脚下。
四、读(7分钟)1.出示现代诗朗读提示 @3 幽谷(yōu) . 山麓(lù) . 娟娟(juān) .盈盈(yínɡ) .惆怅(chóu chànɡ)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注:/表示短时间停顿;//表示略长时间的停顿;⌒表示语气延长;·表示重音;~~表示轻声;↗↘分别表示声音微升或微降,以突出抑扬顿挫。
2.学生自由试读(可以配以手势,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坐下读)3.明星就推荐示范读五、研读思考(20分钟)@4 1.我说,诗中的雪花真美呀!你说雪花美在哪里? 外形:内在:@5 2.@6 3.我说,诗中的雪花是真快乐!你说它为什么快乐? 我们刚才都说,雪花不会想事情,是无情物,可是诗中的雪花确实有思想、有感情!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的想法不直接说,而是借用雪花说,这种写法叫什么呢? 提炼主旨:@7 4. 我说,这首诗很美!你说它美在何处?1.结构美:2.节奏美:3.语言美:4.思想美:5.意境美:六、课堂练习(15分钟)@8请从“粉笔扫把黑板擦电棒”这四个意象中任选一个为题,写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98f922f5335a8102d220f9.png)
---------------------------------------------------------------最新资料推荐------------------------------------------------------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惠农区回民学校刘美娇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本诗的音乐美。
2.指导学生结合划分本诗的节奏,并且能够把握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理解雪花的快乐,感受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结合划分本诗的节奏,并且能够把握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诗中的关键词(叠词)和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雪花的快乐。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和写作背景,理解雪花的快乐,感受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视频、动画,红外数控一体机,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播放《雪花》动画,学生欣赏,教师描述画面进而导入新课。
1 / 5导入语:你看,一朵朵雪花旖旎美态。
多像蝴蝶一样随风飞舞,多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更像仙女一样,温婉如玉。
难怪诗仙李白会发出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的赞颂。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所积累的关于描写雪花的诗句。
3.教师小结,并出示诗句,引领学生齐读。
4.由古诗句引入现代诗人徐志摩,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笔下《雪花的快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1.自由大声的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同桌评价。
3.共同评议,指出朗读诗歌一定要把握节奏,才能读出感情。
4.播放微课《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口诀。
5.以本诗的第二小节为例,带领学生结合口诀划分节奏。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6.学生自己划分其它几小节的节奏。
7.教师范读,师生朗读,指名朗读,配乐朗读。
(全班评议)三、品读诗歌:1.请从诗中找出能够体现雪花快乐的词语。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8诗两首雪花的快乐》word教案 (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8诗两首雪花的快乐》word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0c50182e767f5acfa1c7cda3.png)
《雪花的快乐》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研读、讨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体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
3.培养乐观、积极地追求理想的情操。
二、学习环节【导】1、图片、视频导入。
2、作者简介。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
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康桥即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齐、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读】1、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大意。
2、小组内互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班级展示,派代表在全班面前读出你们的水平。
【赏】(一)独学1、诗歌的题目为“雪花的快乐”,请结合诗句找一找,雪花的快乐表现在哪些地方?“翩翩”——表现出雪花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飞扬”——表现出雪花精神兴奋;“娟娟的”——体现出雪花姿态柔美飘动;“身轻的”——表现出雪花很灵活,心情很轻松。
2、雪花为什么那么快乐?(1)从诗句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雪花是自由的。
(2)雪花有他自己的追求和方向,并且对自己的追求是坚定的。
(二)群学3、诗中的“她”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猜一猜“她”是谁?住在清幽之地——性情安静出入雪中花园——性情高贵纯洁,爱美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有着梅花一样的品质有柔波似的心胸——性情温柔,心胸广阔“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她”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4、雪花最后消融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他还是幸福的吗?幸福。
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比如一根火柴,燃烧并且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fc4d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0.png)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花的快乐》诗歌。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雪花的快乐》诗歌。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熟悉《雪花的快乐》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4.2 学生准备:预习《雪花的快乐》诗歌,了解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雪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雪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5.2 朗读诗歌学生集体朗读《雪花的快乐》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5.3 讲解诗歌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6 课堂作业学生背诵《雪花的快乐》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第六章:教学反思第七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背诵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八章: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绘画活动,进一步深化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第九章:教学资源9.1 图片资源:雪花图片、诗歌插图等。
9.2 音乐资源:与诗歌意境相关的音乐。
9.3 文字资源:与诗歌相关的文章、评论等。
第十章:教学计划本章内容计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安排一节正课和一节自习课进行教学。
第六章:教学实施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雪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d903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6.png)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雪花的美丽和快乐,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2)理解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的梦想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3)诗歌中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花的美丽;(2)引导学生思考雪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内容理解:(1)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2)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
2. 终结性评价:(1)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诗歌的内容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3.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感受和理解的短文。
六、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熟悉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准备相关的讲解材料;2. 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3. 准备课堂讨论和活动所需的时间和材料。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教案设计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6d753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2.png)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雪花的快乐》的主题、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包括意象分析、语言品味和韵律感受。
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雪花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所表达的快乐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意象运用等。
2、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人生追求。
(2)引导学生将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与诗人的创作背景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徐志摩的生平、诗歌风格以及《雪花的快乐》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雪花飘落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花的图片,营造出冬日的氛围。
(2)提问学生:看到雪花,你们会想到什么?雪花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作者简介(1)简要介绍徐志摩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求学、创作和情感生活。
(2)强调徐志摩在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点。
3、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4、诗歌赏析(1)意象分析提问:诗歌中“雪花”这一意象有何特点?它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雪花的纯洁、自由、轻盈等特点,以及它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理想和自由爱情的追求。
(2)情感探究提问:诗人通过雪花表达了怎样的快乐?这种快乐从何而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爱情的向往所带来的快乐。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2144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2.png)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雪花的快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雪花的美丽和作者对雪花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雪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雪花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堂练习学生朗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雪花主题的课件,辅助教学。
5.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徐志摩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课文的深层含义。
6.2 情感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受诗人对雪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3 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七章:教学手段7.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雪花图片和相关视频,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雪花的快乐教学教案
![雪花的快乐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0c9b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2.png)
雪花的快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雪花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雪花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与雪花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升学生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雪花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征;2. 描述雪花形状、颜色和飘落过程的词汇和句型;3. 雪花相关的故事和诗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雪花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2)描述雪花形状、颜色和飘落过程的词汇和句型;(3)雪花相关的故事和诗歌欣赏。
2. 教学难点:(1)雪花形成原理的阐述;(2)词汇和句型的运用;(3)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雪花;(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花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内容展示:(1)介绍雪花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征;(2)教授描述雪花形状、颜色和飘落过程的词汇和句型;(3)展示雪花相关的故事和诗歌。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观察雪花,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2)学生扮演雪花,模拟飘落过程,并用英语进行描述;(3)小组合作编写关于雪花的故事或诗歌。
(2)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编写的故事或诗歌;(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花的感悟和想象。
五、作业布置1. 观察雪花,用英语描述雪花的形状、颜色和飘落过程;2. 编写关于雪花的故事或诗歌,与家人或朋友分享;3.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雪花的认识和喜爱程度,整理成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描述雪花的准确性、故事或诗歌的创意等;(3)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能力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语文版(new)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语文版(new)](https://img.taocdn.com/s3/m/59126aa2336c1eb91b375d44.png)
11 *雪花的快乐【导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理解“雪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快乐的所在.3.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特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虽已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但一阵春雨过后,天气转凉,我们仿佛又有了冬的感觉,而提到冬天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的景象。
雪花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现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雪花的快乐。
自学互研错误!1.生难字词。
(1)字音:翩.翩(piān)潇.洒(xiāo)凄.清(qī)山麓.(lù) 惆怅..(chóu chànɡ)娟.娟(juān)(2)词义: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惆怅:伤感,失意。
娟娟:本文指雪花姿态柔美飘动。
2.作者名片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等。
错误!1.朗读指导,划分朗读节奏和重读。
【交流点拨】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雪花的快乐》。
这是出自徐志摩的一首新诗,全诗诗人以雪花自喻,通过雪花的不断追寻,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的爱情、理想和自由的不懈追求和甘愿为之牺牲的执着精神。
全诗韵律和谐,节奏清晰,排列整齐,回环往复,意境唯美,画面清新,极具徐志摩新诗的“三美”特色。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诗的学生来自七年级(2)班,他们刚刚踏入中学的大门,虽然在小学可能没有接触过新诗,更没有接触过徐志摩这位诗人,但是通过本课之前的3首现代诗的学习,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
这个班的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好,对诗歌的感悟能力较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基于这种学情,我设计了很多自主学习的环节。
在初步感知环节,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作者徐志摩的资料;在问题探究的环节,让学生自由探讨,自主解答,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2、通过问题探究法,赏析诗歌,体会绘画美。
3、探究重点问题,分析“她”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徐志摩追求自由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三美”。
2、通过分析重点问题,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问题,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