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介绍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期---3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 竹、木,让王澍的建筑充满了江 南的灵性。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 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 错落有致。“你知道,南方诗歌 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下 雨,以及下雨之后看到雨水从哪 里下来。”他说,做瓦檐的时候, 一直在想象学生们从窗外看着雨 水从瓦檐上滴落的浪漫场景。另 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实用价值。 瓦片间充满了交叠出的缝隙,这 是天然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 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地形成 习习凉风;而冬天,这些缝隙又 会对风力形成自我调节。
宁波美术馆--4
不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取胜。如 果亲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的廊道, 你会发现“木墙”原是一扇扇通高 的“巨门”。在许多扇门板的脚下, 细心的你还会发现长长的插销,当 你得知这些“巨门”竟然可以一扇 扇打开,定会另有一番惊喜。二维 的平面转而成了通向另一个未知空 间的通道。显然,设计师对艺术空 间的创造往往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 阅读来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 的知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完成的。 有人说这些巨幅的门象征着古老店 铺的“门板”,此意象不妨看作是 对宁波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的一种 暧昧的隐喻。这种“文脉主义”式 的解读,使这个实体空间有了更为 丰富的内涵。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期---2
一个外来者对象 山校园的惊奇,一定 是从大门开始的。象 山校园的大门不是 “门”,而是“墙”。 是没有围合的墙的自 然延伸,墙身矮得经 常让人有翻过去的冲 动。但这是一堵砖砌 的墙,那砖也不是普 通的砖,而是从乡下 拆房现场收上来的老 砖。
这座带着时间的象山校园,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 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10座已 完工的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 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 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 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 稻田。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平地起坡”技法,顺 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王澍说,中国人盖任何房子都会讲 究一个势。第一期完工的建筑是教学楼等公共建筑,在山的 北面,地势是北高南低,北边的房子要高,这是一个合院的 基本语言。
主要作品-1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已建成);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并已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并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并已拆毁);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1991,建成并已拆毁);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已建成)。
径直穿过的竹院源自文库
入口上去 后的平台
宁波美术馆--4
依旧保留的“登船”长梯,将美术 馆和码头连接起来。它的一端通向 优美的廊道。在一个天气宜人的早 晨,阳光可爱地照射进来,廊道上 三三两两的游人或驻足,或踱 步……在洞察秋毫的摄影师眼中, 这些都是极佳的构图题材,可以被 他的镜头处理成绝妙的画面。你站 在廊上看风景,廊下有人在看 你…… 装饰性的梯步,橱窗陈列式的小空 间挖入墙面,打破了外墙单一的立 面效果。斜线的运用,零散化的空 间形态,呈现出“后现代”的多视 点,也是对单调乏味的一种解构 沿街一入口
砖在校园中的运 用既实用又富有 趣味性。在每一 个“合院”中, 王澍都利用石头 基座等营造出地 势落差,造了很 多“下沉的院 落”。这些院落 的灵感来自传统 建筑中的“天 井”。院落种着 葱翠的树木和修 竹,地面是古老 的青砖,青砖的 缝隙里长着很多 青苔,踩上去滑 滑的,心里却有 一种沉沉的踏实。
作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 美术馆也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拥有码 头的江边美术馆。据了解,该馆总投资1.2亿元, 分大小展厅9个,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2.31万平方米,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 学术研究、艺术交流、艺术教育、文化休闲等 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化、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 物馆,同时也是一座既有港口特色、富有现代 气息,又具备中国气派的公共建筑。 由宁波航运大楼改建的宁波美术馆。在长宽 各4米、高1米的红砖展台上,六只模型演绎 着整个设计的过程。而看上去,这些美术馆 的木制模型比老的航运大楼更像航运楼,一 些标志性的符号,譬如码头,不是被抹去, 而是被强化了。在王澍看来,码头是宁波这 座港口城市最有活力的东西,体现着城市生 活的延续性。
说王澍
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 活动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 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 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 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 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 是因为他的另类。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 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当年, 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对着老先生说,“如果 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 导师,一个就是我。” 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狂妄的建筑师, 一直以来却又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 根。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 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 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 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 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期---1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在该校象山校 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成功地把中国传统 的空间概念、传统的诗意与审美带入当 代建筑,以达到平衡一座规模庞大的校 园与一座不甚高大的山的目的。 理解象山校园,先要理解王澍对时间和 传统的感情。2002年,杭州南山路开始 改建,杭州市政府想把这条路建成上海 的衡山路,西湖边上的很多民居就开始 拆毁。为了阻止这一切,王澍沿西湖拍 了400多张幻灯片,一张一张地讲给负责 改建的官员看:每一幢房子,都带着不同 历史时期的风格,他说:你们知道南山路 的历史有多久吗?从你们改建完成那天 起,南山路的历史就只有1年了。 象山校园正是建立在王澍对时间和 传统的理解之上。
王澍之建筑观
“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 业余的建筑是无限接近自发性秩序的建筑,在它的视野中,自发的 建造,违章的建造,临时的拼接有着和专业建筑学平等的地位。 业余的建筑只是不重要的建筑,专业建筑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把建筑 看的太重要。但是,房子比建筑更基本,它紧扣当下的生活,它是朴素 的,通常是琐碎的。在做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 是我的业余活动。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 要的是朴素建构手艺中光辉灿烂的语言规范和思想。 业余的建筑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批判性的实验建筑态度,但它可 能比任何专业建筑学的实验更彻底,更基本。在我看来,没有彻底性, 任何建筑实验活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主要参展记录:
■ ■ ■ ■ ■ ■ ■ ■ ■ ■ ■ ■ ■ ■ ■ ■ 2005 2005 2004 2004 2004 2003 2003 2003 2003 2002 2001 2001 2001 2001 2000 1999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建筑展,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意大利帕尔玛国际建筑节中国新建筑展 作品《垂直院宅-钱江时代》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银奖, 中国美术馆 作品《瓷屋1》,应邀参加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国际小型公共建筑展” 作品《三合宅/南京》,应邀参加南京“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 作品《HZ093—728》,参加“地之缘”亚洲艺术展,中国美院美术馆 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 作品《拆筑间》应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州,广东美术馆。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篷皮杜艺术中心“Alos La Chine”中国当代艺术展 作品《六分之一》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都市营造—上海艺术双年展” 多件作品应邀参加德国柏林依德斯美术馆“土木--中国新建筑展” 作品《不断建造的》应邀参加 “梁思成建筑艺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作品《一分为二》应邀参加“2001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孤山 作品参加“变更通知—中国房子五人建造文献展”, 上海顶层画廊 作品《墙门》应邀参加“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太子湾 作品应邀参加第二十届世界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八人展”,北京
宁波美术馆--3
宁波美术馆的前身是宁波港客运码头的候船大厅。 如果鸟瞰这座建筑,它的外观依旧是一个线条和结构 都极为简单的长方形盒子。要说在这样一个乏善可陈 的结构中再造艺术风格独特而又极具实用价值的美术 馆,实非易事。然而,就是在这个被废弃的庞然旧物 上,建筑师王澍挖掘出了他的艺术空间。 外立面的木墙和钢柱,色调单纯,尺度超常,带 给你视觉的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整个建筑的体量 在浑然不觉中增大了许多。光线的介入是打破单调的 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让不同材质更显柔和协调的一个 手段。干净的线条,简约的色块,光的参与,影的投 射,人的渺小感……这一切竟让你凝神无语。 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 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 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
中国当代建筑师
——王澍
王澍生平简介
■1963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1985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
说王澍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 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 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 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 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 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 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 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 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 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
宁波美术馆--1
2005年10月,宁波美术馆落成,它是由轮船 码头航运大楼改建而成,规模仅次于北京中 国美术馆。整座美术馆外墙由青砖、木材、 钢材构成,像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给人的 印象是沉稳、内敛、厚实,又略带几分神秘。 开馆以来,平均每天都有200人光临这个艺 术殿堂。
鸟瞰图
轮船码头
沿街面
宁波美术馆--2
主要作品-2
■杭州墙门(雕塑)(2000年,已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2001年,已建成);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2001年,已建成);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2002-2003年,已建成); ■东莞理工学院艺术系馆(2002-2003年,已建成); ■浙江台州路桥古镇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2002-2003年,方案); ■广州、北京拆筑间(2003年,已建成); ■杭州HZ093—728(2003年,已建成); ■南京三合宅(2004-2005,已建成); ■杭州三合宅(2004-2005,已建成); ■浙江宁波慈城古建保护、古建修复及协调区(2003-2004,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2002-2005,已建成); ■宁波五散房(2004-2005,已建成); ■宁波博物馆(2005年,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