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安厚中心小学人教六上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圆的世界》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一、激趣引入,找找身边的圆、欣赏身边的圆。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在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钟面上有圆。
生:水杯的杯口是圆。
生:汽车标志上有圆。
⋯⋯师:今天,吴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见过平静的水面吗,(见过。
)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生:(激动地)水波⋯⋯(声音此起彼伏)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生:(激动地)好!(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圆的世界)二、探究新课。
1.探究画圆。
师:今天,每个小组准备了很多学习材料。
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你喜欢的圆吗?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吴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真会“依样画葫芦” 。
生: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真好!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
生:我们组本想在白纸上无数个点到中间点的距离都是 3 厘米,而围绕中间点的无数个点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圆,可最终没能完成。
师: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不是吗?(生热烈鼓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德江县稳坪镇中心完小:安世兵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生2、学科:小学数学3、课时:1课时二、教学课题:圆的认识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P55/56/57页四、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学生从圆中初步去感知,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尝试的基础上发现掌握圆的画法。
五、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形纸片、一张白纸(2)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圆相关的其它教学资源。
七、教学过程3、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出示课件)生:回答。
师: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板书:直径㈢研究圆的特征1、师:请同学们在圆形纸片上画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生:由学生完成。
师:如果继续让你们画,你们能画出多少条?组织学生讨论。
师:你们能发现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生:……师: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走进圆的世界设计文档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情景驱动认知首先,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圆,迎着太阳摇摆的向日葵,旋转的银河,啄木鸟洞以及水滴激荡水面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大自然中圆的魅力。
接着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最后解开学生的疑问,强调圆是平面图形。
通过有趣的情景引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出现球体,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40秒动手操作画圆首先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圆规画圆,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接着不局限于圆规画圆,而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材料和工具画圆。
实现了数学中的“没有规矩,仍成方圆”。
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拥有自己选择画图工具的权利,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图形的辨析以及画圆的操作,可以从直观层面进行初步抽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智力活动的内化是物质形式的学具操作活动、由物质对象的观察活动、语言表达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分钟自主探究特征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量一量,画一画。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圆心,直径,半径的的特征。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
只有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才能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建立清晰的表象,探究圆的各种特征,在探究中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在创造”(弗赖登塔尔语)的过程。
1分45秒品味圆的文化首先展示2000多年前.墨子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接着出示《周髀算经》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使学生体会最初圆的由来;然后出示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一中同长”以及结合皓骏展示的“圆出于方”的教学环节,再一次凸显了圆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长度有关,以及同圆或等圆里直径与半径的联系。
小学数学_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3.会用圆规画圆;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5.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PPT 圆规直尺白纸剪刀导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准备一首关于“圆”的诗词,在课前预备阶段展示给全体学生,目的是让学生们体会圆不仅仅存在于数学中,在语文甚至其他科目中也会经历。
二、新课导入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体会例子是无穷尽的,进而发现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意识到圆与我们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PPT展示美丽的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使学生改变对数学固有的刻板乏味的印象。
(同时老师配以解说)3.将黑板上的圆与小学期间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比较发现其联系与区别。
三、新知讲授过程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一:1. 学生利用任何工具在备用的白纸上画一个圆,并将做圆的方法与大家分享;2.让学生想一个方法,可以使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
(生想办法,提到半径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利用圆规再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剪下圆片,在此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的圆片不是圆呢?提问二:如何与别人交流描述圆的大小呢?引出半径、直径、圆心3.半径:学生到黑板上画一条,由图来总结定义;直径:出示PPT,让学生寻找半径,寻找直径,根据你寻找的原因来总结直径的定义。
(教师强调定义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并结合图形引出圆心及各部分的字母表示)活动二: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及联系,利用剪下的圆片及手中的直尺圆规等工具进行探究,并将发现记录在导学案的实验报告中,将得到的规律和全班同学分享。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圆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的第1~5题。
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一些较硬的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5个正多边形和一个圆)。
提问:观察下面的图形,你能把它们分类吗2.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
提问:你是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学生可能以边的数量为分类标准)提问: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二教学实施1.介绍“神奇的圆”。
老师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例如:圆是一种看来简单实际上却很神奇的图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
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兽牙上打的孔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大约六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制成了第一个轮子;大约四千年前,人们发明了车子。
古埃及人认为圆是神赐予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描述圆时说到“一中同长也”,也就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
2.初步感知圆。
老师:圆是如此的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借助圆形的实物,画圆并剪下来。
组织交流:画圆与画用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的特征——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1)认识圆心。
让学生拿出剪下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引出圆心,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画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出来。
板书:圆心O(2)认识直径。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走进圆的世界》获奖WORD教案
以奥运五环为诱,走进圆的世界----“认识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56-57。
【教材分析】“认识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对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有关圆的知识。
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以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
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通过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画圆建立圆的表象,然后教材安排了折一折的活动来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与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对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有所了解,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建立正确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
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圆的基本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去理解圆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教材处理】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研究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的特点,采用“个人动手操作“描”奥运五环----小组合作“画”奥运五环---小组合作“研”奥运五环”的方式,进一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2、如何画出指定位置和指定大小的圆是本课的难点。
为突破难点,分散难点,让学生先结合圆形的实物画一个圆,质疑:利用实物能画一个和老师发的一样奥运五环吗?激发学生自学如何用圆规画圆,最后通过观察自己所画的奥运五环和实物画的圆,总结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六年级数学《走进圆的世界》教案
六年级数学《走进圆的世界》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数学《走进圆的世界》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走进圆的世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走进圆的世界》教案篇1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是一节空间与图形的课,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续学习内容——圆周长、圆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本年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反思、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预习,在玩圆的活动中认识圆,感悟圆的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在讨论中诠释圆的实际应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欣赏圆之美,感受圆的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一套圆形纸片彩色笔圆规直尺一、激情导课1、激情导入师: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
拿出老师让你们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观察这个图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生:他们都是平面图形,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今天学习的圆是曲线图形。
2 任务呈现师:早在一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就认为在所有平面图形中圆形是最美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3、情感预期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这节课二、民主导学1、小组合作任务一自学课本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小组汇报师:刚才大家在自制陀螺的过程中,火柴棒都插在圆片的什么位置?生:圆心位置。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渗透美学思想,渗透品德教育,发展数学思考,在数学文化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一次,一汽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出了这样一道题:(PPT1:红色小汽车,突出车轮)汽车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安在车轮的什么位置?你们有谁知道?让学生说说理由:预设一:学生说出车轮是圆形的,方便行驶……预设二:学生说不出任何理由……师:不要紧,因为同学们对圆还没有真正了解,现在把这个疑问存下来(板书:存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二、生活中寻找圆。
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与圆有关的东西,现在请大家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找一找圆。
(出示PPT2:水滴、向日葵、石碾、水车、摩天轮……,配上音乐,让学生感受圆除了外观美之外,还有许多特征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
)三、交流中画圆。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并不陌生,要想认识它就首先将它画出来,课前已经布置你们预习画圆。
你用什么来画圆的?你喜欢用什么来画圆,用圆规画圆有什么好处?咱们用圆规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个圆吧。
展示画得不规范的圆,交流为什么这些同学画得不圆。
谁愿意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我想将圆画在这儿(是顺势在黑板上点上一个点)。
画得不圆就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圆?比较比较作业本上的圆与黑板上的圆,哪个大?谁决定了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张开的距离)强调:旋转(斜着旋转360°)。
如果再画一个圆你想将它确定在哪个位置?是谁确定了圆的位置?(定点)总结三步画圆法:(PPT3:定点、定长(距)、绕一圈)介绍圆规:圆规是画圆的工具,圆规有一个把柄,一只带针尖的脚(定点),另一只是带笔芯的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长)。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5圆《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1、以寻找圆的美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对圆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美源于生活。
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4、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问: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圆,师:对于圆大家并不陌生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2、生答完后,师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师:老师也收集到一些关于圆形物体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完图片,师问:看了这些关于圆形物体的图片你对圆有了什么印象?3、师: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赞叹道: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为什么圆是最美的平面图形,它有哪些特别之处,能让它在平面图形的选美比赛中获得冠军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生独立用圆规画3个圆,出示作图要求:可以画3个大小相同的圆,也可可画3个大小不同的圆。
读完作图要求,生独立画圆。
2、画圆后,全班交流,师展示3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问:这3个圆的大小……?(相同)你猜一猜,在用圆规画圆时,要画出3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有什么诀窍吗?(让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师又展示3个大小完全不同的圆问:这3个圆的大小……?(不相同)那要画出3个大小不同的圆又有什么诀窍?(改变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3、认识圆心和半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理解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示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概念,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热情。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细心和耐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应用。
2.难点: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圆的认识。
2.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学习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圆形物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
4.小结:学生归纳总结圆的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通过回顾前一课学习的知识,巩固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学习:学生学习圆的性质,如相交圆、内切圆、外切圆等概念。
3.锻炼: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圆的理解。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圆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圆的兴趣。
第三课时1.引导: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应用。
2.演练: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实际问题,应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4.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圆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思考生活中圆的应用,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用。
本章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基本概念。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特征。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圆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圆规、直尺、铅笔等。
3.课件:圆的认识相关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体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概念,并简要讲解。
同时,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实例,加深对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认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圆的特征,为以后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学生对圆的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及其特征。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及其关系。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特征。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
2.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自行车轮子、地球仪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与圆有关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直观教具,如圆形实物、图片等,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定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出圆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走进圆的世界》教案
教案:走进圆的世界教学内容:《走进圆的世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圆的直径、半径、切线和弦的概念;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针线、小球等。
2.学生准备:课本、尺子、笔、作业本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约15分钟)1.教师放映一段与圆形有关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图形?”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定义和特征。
4.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向学生展示圆的定义和关键词,并进行解释。
步骤二:学习圆的直径和半径(约20分钟)1.教师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给学生展示一个圆,并提问:“圆的直径是什么?圆的半径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尺子测量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自己测量,进一步巩固概念。
3.教师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圆的直径和半径。
步骤三:认识圆的切线和弦(约25分钟)1.教师放学生一个小球,并用针线固定在黑板上,形成一个悬挂状。
2.教师让学生观察小球与针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圆与切线、弦的关系。
3.教师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圆的切线和弦的长度。
4.教师鼓励学生互动,提出与圆的切线和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步骤四:巩固练习(约20分钟)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答疑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约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总结圆的定义和特征,并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做的笔记。
2.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表扬。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本课中,我围绕圆的定义和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展示、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练习1、2(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一)判断题(二)拓展延伸四、总结评价五、作业依据的理论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定义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起圆的概念,并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准备圆的模型或者图片,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如硬币、地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出这些图形都是圆的。
教师进而提问:那么,圆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圆的定义时,教师可以借助圆的模型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讲解圆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来说明圆的特点,如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特征。
学生分享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圆的定义。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性质,如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第【1】篇〗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
平和县安厚中心小学:张锦发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感受圆,强调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验证等活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受并探索圆的特征,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创设自学探究情境,凸显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积累自学探究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11册第85—87页内容
【预设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圆规、直尺、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动物世界正在举办运动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运动会”呢?(课件演示:不同形状轮胎的汽车比赛,教师解说比赛情况,使情景更加真实)
教师设疑激思:通过比赛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圆形的车轮会跑的又快有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圆的知识。
(引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铺垫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直接出示圆形:这是什么图形?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溶入生活
教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课件出示:硬币、圆形桌面、车轮等)教师进一步激发情感:生活中处处都有圆的存在,有了圆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课件出示:中秋月圆图、向日葵、土楼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圆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圆真美!)
教师:难怪古希腊思想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折圆(认识圆心)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在换个方向对折,然后在打开,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教师板书:圆心(O)
2.量距离(认识半径)
教师让学生理解圆上、圆内、圆外、圆心各指什么?
教师让学生随意在圆上点上几个点,然后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汇报)
教师:这些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板书:半径r)
教师:圆有多少条半径?为什么?(板书:─→无数条)
3.量折痕(认识直径)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折痕长度相等)
教师: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板书:直径d)教师:圆有多少条直径?为什么?
4.延伸: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说:“圆,一中同长也。
”你们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四)探索圆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纸圆片上画出三条直径,三条半径.同时也通过屏幕显示.教师:请四人小组一起,用直尺量一量你们手中的圆的半径、直径,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操作后,分小组汇报探索发现的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强化,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长度相等、d=2r,并用“─→”连接有关内容.(在同圆或等圆中)
(五)学习圆的画法
1、教师介绍画圆的工具
2、学生尝试画圆,并交流画圆的方法
3、师生共同归纳画圆的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确定半径);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确定圆心);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4、延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最初的意思是没有圆规和尺子,就画不出方的和圆的图形,那么没有圆规我们就真的画不出圆来了吗?你们还懂得哪些画圆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一)、请你来当小法官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些。
………()
(二)、择优录取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他的直径就扩大()倍。
A、2倍
B、4倍
C、无法确定
四、运用新知、质疑释疑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开心吗?数学课很有趣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