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和环境

合集下载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利用的、能够提供现实或潜在的物质财富或生活资料的一切东西。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活空间,是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环境知识点涉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环境污染、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资源与环境知识点做一定的总结。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资源按其由性质、来源、用途等不同特征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资源要素等不同类别。

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

2.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和个人的文化、技术、职业、知识等方面的积累和发展成果。

包括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

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智力、文化和精神支撑,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

3.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社会团体和组织所拥有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本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等。

社会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持,是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 要素资源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因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

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要素支持和保障,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效率和价值,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

1.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需的能量来源,包括矿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种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需的各种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土壤和水资源等。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一、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性资源与环境领域是指研究和管理自然资源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学科领域。

在当今社会中,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的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本概念1.资源:资源是指供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或能源。

常见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可能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2.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的自然和人造物质的总和。

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也包括建筑、道路、工业设施等人造环境。

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三、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问题与挑战1.能源危机: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资源与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2.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但全球范围内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

四、资源与环境领域的解决方案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策略。

它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保护和提高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目标。

2.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等措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与环境概论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狭义的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

二什么是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作用所引发的人们周围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等造成有害影响的问题三中国资源的特点:• 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资源总体结合较好,配套程度较高,但质量相差悬殊;•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运输成本较高;• 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

广义的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狭义的资源:特指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一.资源环境学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问题,寻求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二资源环境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的方法2、生态学方法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4、数理模型分析方法5信息技术方法6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一.资源分类系统:按资源的基本属性不同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按其性能和作用的特点:硬资源和软资源;按资源的更替特点: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按自然资源的固有属性:可耗竭性、可更新性、可重复使用性、发生起源等按利用限度划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综合性与整体性;多用性;利用的层次性;变动性与稳定性。

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一无限资源(非耗竭性资源):是指资源随着地球的形成而存在、用之不竭的资源,其数量丰富,性质稳定,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大气等。

但是其中某些资源如大气、海水因人类社会的不当活动而受到污染。

九年级政治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1

九年级政治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1
九年级政治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1
1、“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1)我国的资源现状——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 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面临严峻资源形势的原因 ①“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
——资源相对短缺 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运输成本高 ③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开采困难 ④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损失和浪费严重
所改善 • 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④带给人们的警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扩展
使草根裹露,大面积沙化。内沙 尘 暴 肆 虐 , 把 地 表 土 壤 吹 走 ,蒙古内蒙古草原由于长年干旱,草原由于连年干旱,地表水下降,超载放牧,导致20国 现 已 有 个 村 庄 消 失 。040草由 于 生 态 恶 化 , 荒 漠 化 加 剧 , 我原
(2)严峻的环境形势
①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 何为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 的破坏
•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②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 来自人口的压力——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 工业的发展往往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③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 •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
人口形势
重要 国情
具体 表现
资源形势 环境形势
特点及形势 特点及形势
特点及形势
计划生育 保护资源 和环境
长期基可持续发 本国策展战略
严峻
制定
基本 路线
严重沙化,地表植被严重破坏,绿色草地已很少见。
沙漠化迅速扩展
垃圾包围城市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与 自然和谐共处
爱护每一滴水
小结
基本 最基本 国情 国情

研究生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研究生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研究生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研究生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一门融合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该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应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复杂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日益严峻、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

该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资源管理与规划、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控制、气候变化与适应等诸多相关知识,同时具备相关技能和方法的培训。

通过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学生将具备为实际问题提供可行解决方案的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资源与环境专业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学科资源、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科专业特色。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学科特点,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对学科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全面阐述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研究生一级学科情况及特点,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和信息。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研究生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相关情况,包括学科资源、发展趋势和专业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该学科的深入研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学科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为该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况,还可以对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有更全面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学科资源资源与环境专业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研究生一级学科,因此对学科资源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在当前的学科资源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师资力量:资源与环境专业需要具备丰富的师资力量,包括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导师。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和环境的概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不仅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且是全球性的综合发展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的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今,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控制资源与环境问题,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资源与环境概论是一种关于两个方面的新型学科,即资源与环境。

所谓资源是指在人类生活中可以使用的物质条件,例如矿物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和农业资源等等。

环境指人类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心理环境等。

资源与环境概论旨在总结和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提高我们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

资源与环境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破坏了环境的自组织性和自我调节性,而环境的恶化则限制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剧了资源枯竭的现象。

因此,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紧密相关的综合问题,对于实现地球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资源与环境概论综合考虑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内容包括:1)资源及其保护:研究各种资源的性质、现状和开发利用趋势,以及资源保护原则、技术方面的护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研究环境污染的类型、污染来源、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技术;3)环境生态学:研究环境生态学中的生态学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和生态恢复技术;4)资源与环境关系: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经济、社会、政治决策等。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等措施,加强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不仅限制了资源的破坏,还鼓励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全球各国还曾签署许多重要的资源与环境协议,以促进全球资源和环境保护。

究其原因,这与资源与环境概论之间的深刻联系是分不开的。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资源与环境的冲突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资源与环境的冲突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资源与环境的冲突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而环境则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资源与环境之间常常发生冲突。

本文将以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为基础,就资源与环境的冲突问题进行讨论。

一、资源与环境的定义及关系资源是指人们能够利用的有用物或能量,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

自然资源又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量等,如气候、水、陆地等。

人为环境是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创造的环境,如城市、道路、建筑等。

资源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资源和环境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得以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环境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前提和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资源开发不当或过度利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

环境恶化会影响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限制着资源的供给和利用。

二、资源与环境的冲突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所引起的冲突;二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1.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所引起的冲突某些资源,由于它们的自然形成和再生过程需要时间、空间和条件等特定因素,会导致这些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这就引发了资源的争夺和利用冲突。

例如,林木、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减少和消耗,将会使得这些资源的供给不足,从而导致资源争夺和贸易战争等。

而这可能会对不同民族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造成严重的危害,从而加剧资源争夺的难度。

2.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

例如,水利枢纽、大坝堤防的建设会影响水流和河道的结构和生态环境;采矿、放牧等活动会对土地和草原造成破坏;排放工业废水、废气等物质会对大气和水体污染;过度捕捞、滥猎等会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等。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环境与资源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境指的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地球表面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资源是指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所获取到的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下面将对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

首先,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

环境中的空气、水源、能源、土壤等自然要素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还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例如,空气是人类呼吸的基本需求,水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能源是推动工业和交通发展的驱动力。

因此,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资源是环境中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

人类通过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获取各种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物质和能量需求。

资源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指由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长期活动中创造的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如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等;社会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产权关系、人际关系等。

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与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资源是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环境是资源的来源和承载体。

资源的形成和存在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像是手套和手的关系,手套是手的一部分,手的活动也离不开手套的保护和作用。

例如,水资源是由自然界的天气和地形条件共同形成的,森林资源是通过自然的生长和演替过程形成的。

资源离开了环境将失去其存在和发挥的基础。

其次,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正面的影响包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为国家经济增加贡献;负面的影响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如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导致环境的恶化。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资源与环境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一、资源问题1.1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远大于其再生速度,导致了资源的日益枯竭。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正逐渐减少,而且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1.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不合理和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与规划,资源在开采、利用、再生等过程中遭受破坏。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资源价值的认知不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例如,水资源被大量用于农业灌溉,但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二、环境问题2.1 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扩张,大量的废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海,导致水质恶化。

一些重金属、农药、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威胁。

2.2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造成了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2.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森林砍伐、湿地开发、捕捞过度等都对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造成了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减少了人类获得的自然资源。

三、解决之道3.1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社会。

这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效率等。

只有通过节约资源的方式,才能够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所依赖的各种物质与能源,而环境是指人类生活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同时环境的质量也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它们是人类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人力资源则是指人们的智力、技能和创造力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们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然而,资源开发和利用也会带来环境问题。

一方面,大规模资源开发会导致环境破坏。

例如,过度的煤炭开采导致土地沉陷、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大规模的森林开发导致退化和砍伐率加快。

另一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造成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给环境带来压力。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这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增加环境投资。

同时,人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

跨国企业和国家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开展资源和环境的研究和合作,加强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合力。

在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责任。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资源与环境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资源与环境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资源与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资源与环境》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资源与环境1、自然环境资源:(1)重要性: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唯一资源;②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资源状况):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资源类型齐,是资源大国;②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相对数量是一个资源小国;③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正确态度:①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②应亲近自然,感激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和物质条件;④人类在索取和享用自然资源时不要忘记奉献的义务;2、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大自然为何哭泣)(1)资源问题:资源在枯竭(表现在):①物种减少;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④能源匮乏;(2)环境问题:环境被破坏(表现在):①大气、水体污染加剧;②垃圾围城,噪声超标;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④物种减少,水资源短缺;⑤耕地减少,森林面积缩小;(3)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原因: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造成物种减少;②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土地荒漠化;③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淡水资源短缺。

④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过渡消耗、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⑤缺乏环保意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3、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引发的后果:(1)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威胁着生态平衡,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典型的环境灾难(泥石流、沙尘暴);(3)威胁人类健康;4、面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对策:①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资源与环境学的概念界定

资源与环境学的概念界定

资源与环境学的概念界定资源与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

它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平衡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资源与环境学的概念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

首先,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或人工产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集合体。

资源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天然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有限性、可再生性以及分布不均等问题。

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是资源与环境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次,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人工、社会等条件和客观因素的总和。

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既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和条件,同时也承载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影响。

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资源与环境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资源与环境学的核心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径。

它要求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资源与环境学提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资源与环境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模拟、数据分析等等。

研究内容涵盖资源评价、资源勘查、资源开发、资源管理、环境评价、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等方面。

在资源与环境学的研究中,还需要结合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经济手段以及公众参与等因素,使得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总之,资源与环境学关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它以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为核心,以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重点,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专业类别

资源与环境的专业类别

资源与环境的专业类别资源与环境专业类别包括资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与灾害防治等相关领域。

本文将从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人类的视角描述,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叙述。

一、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资源的利用,然而过度的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土流失等问题;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也给其他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为了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等措施,可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等手段,可以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与前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从事资源勘探与开发、资源管理与规划等工作,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估等工作,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资源与环境专业类别涉及到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专业的发展与前景等方面。

通过加强资源与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我们可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资源与环境专业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贡献。

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

(三)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2、各类资源总体组合较好
3、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4、资源质量差别悬殊
二 水资源
(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1、水资源问题的提出 1997年6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 全球环境首脑会议首次提出了水资源的问提, 并警告:“地区性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性危 机的到来”。 2、地球上水量的分布 整个地球水量:13.6亿Km3
国土资源部2003年10月30日公布的新一轮
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显示,目前全国形成的 地下水降落漏斗已有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 公里。勘测结果表明,目前华北平原深层地 下水已形成跨越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 水降落漏斗,有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 位低于海平面。
4、干旱造成草原退化,沙漠面积扩大,也会 市使河流湖泊面积缩小。
海水:97.3%;淡水:2.7%;可开发利 用的淡水资源储量约为400Km3 ,占全球总量 的0.3%。 3、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东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主要表现在 大流量江河湖泊;地下水属不可再生型;年 降雨量不足160mm。 4、水资源引发的国际争端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1、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的最 低界线为0.05hm2 2、分布不均匀 3、自然条件差 (三)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 我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所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耕地的保护。
四 能源
(一)能源的分类 (二)世界能源消耗
(一)能源主要来自一次不可再生能源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结 构为:石油占40%以上;煤占20%以上;天 然气占10%以上。 (二)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大 (三)能源消耗在继续增长 能耗强度:能源消耗/国民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指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 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之比。 三、中国能源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能源的发展

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

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

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与拓展。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与进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视到意识到质变的过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没有深入思考和全面考虑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严重削弱了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使得环境负荷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和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开始转变对资源与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们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并非无限,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

人们开始提倡节约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通过制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范和管理。

其次,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和生态系统的价值,开始倡导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念。

通过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土地保护、推广可再生能源等,人们努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再次,人们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

人们认识到,资源与环境问题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持续保护。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而环境则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美好未来保驾护航。

一、资源节约的意义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资源的短缺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因此,资源节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节约资源的方式才能让我们的机器不会停摆,让我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2. 减少自然破坏资源节约可以减少自然破坏,也能减少当下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各种矿物、能源的挖掘和使用,都会导致采矿工程、提炼过程等带来的大量废渣、尾矿、废水等污染和破坏。

资源节约可以减少这些破坏。

3. 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可以使得社会上的资源利用率更高。

如果我们过度浪费资源的话,会导致我们无法充分利用资源,这样对整个社会的资源使用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以确保人类能够持久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

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有害的,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努力是十分必要的。

1. 维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如果我们不积极保护环境的话,可将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比如日常的工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等等,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就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2. 保护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不积极保护环境,将会对我们的生态系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们保护自然环境和建设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

资源与环境概论名词解释

资源与环境概论名词解释

1.资源:广义定义: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现实存在的可以被人类预见的能够被人们利用的所有要素。

狭义定义:指自然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被人们利用且能为人们创造福利的所有要素。

2.自然资源:耗竭资源和非耗竭资源。

耗竭资源:质不发生改变,但蕴藏着随着开发越来越少,最终枯竭。

非耗竭资源:蕴藏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会有一定速度的增加。

3.土地:指地球上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改变。

4.土地资源:在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能够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5.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利或数种营利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

6.土地资源退化: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受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影响造成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降低的过程。

7.土地利用: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按照土地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土地进行开发、使用等活动。

8.土地规划:指人们为了实现规划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做空间上的优化组合设计计划及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安排。

9.土地管理:指国家运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把现有的土地资源保护好,保证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土地使用活动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

10.水量平衡原理:自然界当中水在不停的运动和循环着,不过这种运动循环只是其形态和存在场所的改变,它既不会自消自灭也不会无中生有,就全球而言水在数量上保持着平衡。

11.水环境:指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与其密切相连的诸多因素的总和。

12.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成水质恶化的现象13.水资源:广义定义:地球上所有水体。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资源和多样环境的国家。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也很多样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并就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的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储量。

中国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铜、铝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中国的江河湖泊众多,这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条件。

中国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树种和野生动物。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水能资源,这些可再生能源为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然而,中国的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的矿产资源开采面临的难题较多。

过度开采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环境的问题。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依赖矿产资源的程度较高,这导致了对外资源的依赖性过大。

其次,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此外,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加大了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淘汰力度,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同时,中国也动员全社会,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中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

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国家开展了资源开发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未来,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将继续发展和变化。

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中国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2、能源:是指可为人类利用以获得能量的各种来源。

如太阳能,核能,地热等。

3、土地:是地球上的特定部分,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具有立体垂直剖面的空间客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用以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5、土地资源退化:是指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受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降低的过程。

6、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物质发生剥蚀、迁移和沉积的过程。

7、土地沙化: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原本不是沙漠的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景观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

8、土壤盐渍化:指表层中含有0.6%―2%以上易溶盐的土壤称为盐土;含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20%以上的土壤称为碱土;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

9、耕地土壤贫瘠化:是指耕地在利用过程中,投入到耕地中的养分物质数量不足以弥补同期由于作物收获、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从耕地中移走的养分物质数量,从而导致土壤肥力、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的现象。

10、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规划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做空间上的优化组合设计计划及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安排。

11、土地管理: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科学技术的措施,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为目的,对土地使用活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和环境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3-10-29 13:29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

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已发现矿种有170多种,按其特点和用途,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产(如铁矿、锰矿、铜矿、铅矿、铝土矿)、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

其中:金属矿产按其物质成份和性质又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分散元素金属矿产六类。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平均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我国一般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气象观测的温度表是放在离地面约1.5米处通风良好的百叶箱里测量的,因此,通常说的气温指的是离地面1.5米处百叶箱中的温度。

计算方法:月平均气温是将全月各日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该月的天数而得。

年平均气温是将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而得。

年平均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气压之比。

其统计方法与气温相同。

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深度。

计算方法:月降水量是将全月各日的降水量累加而得。

年降水量是将12个月的月降水量累加而得。

全年日照时数指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表示。

其统计方法与降水量相同。

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以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部分,即天然河川径流量中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中来源于地表水的入渗补给量。

供水总量指各种水源为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

地表水源供水量指地表水体工程的取水量,按蓄、引、提、调四种形式统计。

从水库、塘坝中引水或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从河道或湖泊中自流引水的,无论有闸或无闸,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利用扬水站从河道或湖泊中直接取水的,属提水工程供水量;跨流域调水指水资源一级区或独立流域之间的跨流域调配水量,不包括在蓄、引、提水量中。

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和微咸水分别统计。

城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量。

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

用水总量指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水、鱼塘补水和畜禽用水。

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指居民生活用水。

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及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计算公式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

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

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将工业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工业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工业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中,所消纳固体废物的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指报告期内企业以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内的量。

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必须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水体的措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倾倒或者丢弃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

危险废物产生量指当年全年调查对象实际产生的危险废物的量。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易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易传染性疾病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

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部令第1号)填报。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指当年全年调查对象从危险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中消纳危险废物的量。

包括本单位利用或委托、提供给外单位利用的量。

危险废物处置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将危险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工业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危险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中,所消纳危险废物的量。

处置量包括处置本单位或委托给外单位处置的量。

危险废物贮存量指将危险废物以一定包装方式暂时存放在专设的贮存设施内的量。

专设的贮存设施指对危险废物的包装、选址、设计、安全防护、监测和关闭等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等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具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和水体措施的设施。

生活垃圾清运量指报告期收集和运送到各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和生活垃圾最终消纳点的生活垃圾数量。

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规定的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市贸易市场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和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

在统计上,由于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运量代替。

计算公式为: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人工林面积指由人工播种、植苗或扦插造林形成的生长稳定,(一般造林3-5年后或飞机播种5-7年后)每公顷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植树株数8 0%或郁闭度0.20以上(含0.20)的林分面积。

森林覆盖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森林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

造林面积指在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退耕地等其他宜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或恢复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

人工造林指在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退耕地等其他宜林地上通过播种、植苗和分植来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术措施。

飞播造林通过飞机播种,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疏林地补充适量的种源,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术措施。

无林地和疏林地本年新封山育林指本年开始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灌丛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沙荒地等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划界封禁和人工辅助措施,使其成为森林或灌草植被的面积。

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经济林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经济林是人们为了取得林木的果实、叶片、皮层、胶液等产品作为工业原料或者供食用所营造的林木,如油茶、油桐、核桃、樟树、花椒、茶、桑、果等。

防护林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等。

薪炭林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特种用途林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自然保护区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个数。

根据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不计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