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直线与角期末复习课件(共77张PPT)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本章总结提升导学课件沪科沪科级上册数学课件
本章(běn zhānɡ)总结提升
问题(wèntí)3 线段或角的计数问题
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比如数直线上 n 个点构成的线段条数问题,通过对不同的 n 值构成的线段条数进 行分析,你能发现什么数学规律?
12/10/2021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本章总结(zǒngjié)提升 例 3 先阅读文字,再解答问题. 如图 4-T-3,在一条直线上取两个点,可以得到 1 条线段,在一 条直线上取三个点,可以得到 3 条线段,其中以 A1 为左端点的线段 有 2 条,以 A2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1 条,所以共有 2+1=3(条).
12/10/2021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本章总结(zǒngjié)提升
【归纳总结】 有关角的计算问题,关键是结合图形和条件分析出 要求的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通过列式计算,逐 步求出要求的结果.计算过程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每一步都应 先列式,再代入计算.
12/10/2021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本章总结(zǒngjié)提升
例 1 (1)如图 4-T-1,已知点 C 在线段 AB 上,AC=12,BC=8, M,N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求线段 MN 的长; (2)根据(1)中的计算结果,设 AC+BC=a,你能猜想出 MN 的长吗? 请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述你发现的规律; (3)若把(1)中的“点 C 在线段 AB 上”改为“点 C 在直线 AB 上”, 其他条件均不变,求线段 MN 的长.
直线
线段
线段的比较 线段的中点
射线
角
角的表示与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角平分线
12/10/2021
第三页,共十七页。
本章(běn zhānɡ)总结提升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4 角教学课件沪科沪科级上册数学课件
3、用希腊字母表示,并在靠近顶点处画上弧线, 写上希腊字母; 4、用一个数字表示,在靠近顶点处画上弧线,写 上数字.
12/6/2021
角的定所形成 的图形。
12/6/2021
平角
B
B
O
A
如果一个角的终边继续旋转,旋转到与
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 平角 .
12/6/2021
教学课件
数学 七年级上册 沪科版
12/6/2021
第4章 直线与角
4.4 角
12/6/2021
观察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中有什么 相同图形吗?
12/6/2021
12/6/2021
角的定义(1)
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射边线
顶点
12/6/2021
射边线
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但表示顶点的字母一 定写在中间; 2、用一个顶点的字母来表示,但必须是以这个 点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
12/6/2021
周角
O
A
(B)
当终边旋转到与始边重合时,所成的
角叫做 周角.
12/6/2021
角的度量工具: 量角器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1°的60分之一为1分,记作“1′”,即1°=60′ 1′的60分之一为1秒,记作“1″”,即1′=60″ 1°=60 ′=3600 ″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2/6/2021
角的定所形成 的图形。
12/6/2021
平角
B
B
O
A
如果一个角的终边继续旋转,旋转到与
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 平角 .
12/6/2021
教学课件
数学 七年级上册 沪科版
12/6/2021
第4章 直线与角
4.4 角
12/6/2021
观察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中有什么 相同图形吗?
12/6/2021
12/6/2021
角的定义(1)
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射边线
顶点
12/6/2021
射边线
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但表示顶点的字母一 定写在中间; 2、用一个顶点的字母来表示,但必须是以这个 点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
12/6/2021
周角
O
A
(B)
当终边旋转到与始边重合时,所成的
角叫做 周角.
12/6/2021
角的度量工具: 量角器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1°的60分之一为1分,记作“1′”,即1°=60′ 1′的60分之一为1秒,记作“1″”,即1′=60″ 1°=60 ′=3600 ″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章末小结课件 (新版)沪科版
15.如图,已知∠AOC∶∠BOC=1∶4,OD 平分∠AOB,且∠OCD=36°, 求∠AOB 的度数.
解:设∠AOC=x°,则∠BOC=4x°.因为 OD 平分∠AOB,所以∠AOD=21∠ AOB=12(x°+4x°)=2.5x°.又因为∠COD=∠AOD-∠AOC,所以 2.5x°-x° =36°,x=24,∴∠AOB=∠AOC+∠BOC=x°+4x°=120°.
解:(1)∵∠MON=90°,∠BOC=65°,∴∠MOC=∠MON-∠BOC=90° -65°=25°; (2)∠CON=25°;
(3)∠NOB=70°.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17.如图,已知线段 a、b,则 AE 表示( B )
A.3(a-b) C.2a
B.3a-b D.2a+b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
几何图形
1.下面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球;⑤圆锥;⑥圆
柱,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③⑥
D.④⑤
2.夜里将点燃的蚊香迅速绕一圈,可画出一个圆形,这是因为( C )
A.面动成体
B.线动成面
C.点动成线
D.面面相交成线
3.若一个正多面体的棱数是 6,则这个正多面体是正 四 面体.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由 4 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 6 条线,其中 直线有 4 条,曲线有 2 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本章小结与复习【名校课件】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 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利用性质求线段与角.
空间图形
平面图形
直线
线段 射线
角
线段的比较 线段的中点
【分析】A项错在误将两点间的距离看成是线 段本身,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所以是画不出来的;D项忽略线段的中点必须首先 在线段上这一条件.如图所示,当AC=BC时,C 却不是线段AB的中点. 【答案】C
例2 如图所示,以O点为端点的5条射线 OA,OB,OC,OD,OE一共组成__1_0__个角.
【分析】每条射线都能与其它4条射线组成4 个角,共能组成4×5=20个角,其中有 是重复 的,所以这5条射线能组成10个角.
1.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
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
直线最多有( C )交点
A.21个
B.18个
C.15个
D.10个
2.已知∠A=65°,则∠A的补角等 于( C )
O
A
(4)1°=60′,1′=60″
6.用直尺与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 角等于已知角.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 B.连接两点之间的直线的长度叫 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C.线段的大小关系与它们的长度 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D.若AC=BC,则点C必定是线段AB的中点
角的表示与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平分线
1.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
(1)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利用性质求线段与角.
空间图形
平面图形
直线
线段 射线
角
线段的比较 线段的中点
【分析】A项错在误将两点间的距离看成是线 段本身,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所以是画不出来的;D项忽略线段的中点必须首先 在线段上这一条件.如图所示,当AC=BC时,C 却不是线段AB的中点. 【答案】C
例2 如图所示,以O点为端点的5条射线 OA,OB,OC,OD,OE一共组成__1_0__个角.
【分析】每条射线都能与其它4条射线组成4 个角,共能组成4×5=20个角,其中有 是重复 的,所以这5条射线能组成10个角.
1.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
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
直线最多有( C )交点
A.21个
B.18个
C.15个
D.10个
2.已知∠A=65°,则∠A的补角等 于( C )
O
A
(4)1°=60′,1′=60″
6.用直尺与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 角等于已知角.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 B.连接两点之间的直线的长度叫 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C.线段的大小关系与它们的长度 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D.若AC=BC,则点C必定是线段AB的中点
角的表示与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平分线
1.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
(1)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直线与角》复习名师课件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考点攻略
►考点一 线段、射线、直线 例 1 对于直线 AB,线段 CD,射线 EF,在图 4-1 中能相交的是( B )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解析] A 中直线 AB 与线段 CD 无交点,B 中直线 AB 与射线 EF 有交点,C 中线段 CD 与射 线 EF 无交点,D 中直线 AB 与射线 EF 无交点.
解: (1)当 OB 平分∠COD 时, 有∠BOC=∠BOD=45°, 于是∠AOC=90°-45°=45°, 所以∠AOD+∠BOC=∠AOC+∠COD+ ∠BOC=45°+90°+45°=180°. (2)当 OB 不平分∠COD 时, 有∠AOB=∠AOC+∠BOC=90°, ∠COD=∠BOD+ ∠BOC=90°, 于是∠AOD+∠BOC=∠AOC+∠BOC+ ∠BOD+∠BOC, 所以∠AOD+∠BOC=90°+90°=180°.
线段 CB,使 CB= b.则 AB= AC-CB=a-b.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解: 已知:线段 a、b. 求作:线段 AB,使 AB=a-b. 作法:①作一条直线 l; ②在直线 l 上任选一点 A,以 A 为圆心,以线段 a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 l 于一点 C,则 AC=a;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方法技巧 对于一些归纳猜想问题,运用整体代入的 方法,将可能变为现实,从而将特殊结论一般 化.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考点四 简单的尺规作图 例 4 已知线段 a、b,求作线段 AB,使 AB= a-b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解析] 先在直线 l 上作线段 AC,使 AC= a,再作
第4章 |复习
考点攻略
►考点一 线段、射线、直线 例 1 对于直线 AB,线段 CD,射线 EF,在图 4-1 中能相交的是( B )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解析] A 中直线 AB 与线段 CD 无交点,B 中直线 AB 与射线 EF 有交点,C 中线段 CD 与射 线 EF 无交点,D 中直线 AB 与射线 EF 无交点.
解: (1)当 OB 平分∠COD 时, 有∠BOC=∠BOD=45°, 于是∠AOC=90°-45°=45°, 所以∠AOD+∠BOC=∠AOC+∠COD+ ∠BOC=45°+90°+45°=180°. (2)当 OB 不平分∠COD 时, 有∠AOB=∠AOC+∠BOC=90°, ∠COD=∠BOD+ ∠BOC=90°, 于是∠AOD+∠BOC=∠AOC+∠BOC+ ∠BOD+∠BOC, 所以∠AOD+∠BOC=90°+90°=180°.
线段 CB,使 CB= b.则 AB= AC-CB=a-b.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解: 已知:线段 a、b. 求作:线段 AB,使 AB=a-b. 作法:①作一条直线 l; ②在直线 l 上任选一点 A,以 A 为圆心,以线段 a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 l 于一点 C,则 AC=a;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方法技巧 对于一些归纳猜想问题,运用整体代入的 方法,将可能变为现实,从而将特殊结论一般 化.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考点四 简单的尺规作图 例 4 已知线段 a、b,求作线段 AB,使 AB= a-b
数学·沪科版(HK)
第4章 |复习 [解析] 先在直线 l 上作线段 AC,使 AC= a,再作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 直线与角(通用)(公开课课件)
为什E 么? A
A
F
DB FC
D
AB C
奇点的个数 是0 能一笔 画出
C DE
奇点的个数 是0 能一笔 画出
B
奇点的个数 是2 能一笔 画出
奇点的个 数是8 不能 一笔画出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
例2.在七桥问题中,如果允许你再架一座 桥,能否不重复地一次走遍这八座桥?这 座桥应该架在哪里?请你试一试!
图(10)
4
2
不能
图(11)
6
2
不能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
图⑴ 图⑵ 图⑶
奇点 个数
2 2 0
偶点 个数
0 3 5
能否一笔画
能 能 能
归纳总结
1.可以一笔画成的图形,与偶 点个数无关,与奇点个数有关。 凡是图形中有2个以上奇点的, 不能完成一笔画。
图⑷ 0 6 图⑸ 0 7 图⑹ 2 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
18世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条 河,河的中间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岛 之间共建有七座桥(如图),城中的居民经 常沿河过桥散步,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居民中 传开了:谁能够一次走遍所有的七座桥而且 每座桥都只通过一次?
这 就 是 【数 七学 桥史 问上 题著 】名 的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建立模型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
要求不重复地走遍这七座桥,而并不考虑 桥的长短和岛的大小,因此,岛和岸都可以看 作一个点,而桥则可以看成是连接这些点的线。 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就转化为一个几何图形 (如右图)能否一笔画出的问题。
D●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