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f637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口语交际训练,二是阅读理解,三是习作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口语交际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
但学生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 教学目标1.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阅读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训练素材等。
2.准备相关阅读材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准备评价,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口语交际训练(15分钟)教师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如: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购物交流。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2eb4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4.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能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能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文园地七》课文内容•教师学生共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分角色朗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写作内容•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如写读后感、续写故事等。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热热身。
2. 主体教学1.教师导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4.学生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如写读后感或续写故事等。
3. 拓展活动•提供相关素材或资源,让学生自主拓展课文内容,如画画、做手工等。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分: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书面作业评分: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进行评分,包括文字流畅性、表达准确性等。
五、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思路。
总结通过对《语文园地七》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课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含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b10b37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a.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能够运用生字词和语法知识进行语文练习和作文。
–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知识。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进行练习和作文。
2.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和延伸应用。
•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语文园地七》1. 热身启动(5分钟)•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15分钟)•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和语法,引导学生注意重点。
3. 练习和活动(20分钟)•学生个别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话题讨论。
•整合课文内容,进行课文改编或写作练习。
4. 课堂总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展示成果并互相学习。
第二课时:课外拓展及综合提升1. 复习串讲(10分钟)•学生自主复习上节课内容,并进行小组串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拓展与延伸(2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者听写等方式,拓展课文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进行课文相关的综合提升活动,如语法填空、句子连线等。
3. 个人写作(15分钟)•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展开个人写作,体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总结与反馈(10分钟)•学生展示写作成果,老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ab66f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9.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描写,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短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二是汉字书写,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并注意字形的规范和美观;三是口语交际,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汉字书写和口语交际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口语交际道具等,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3.汉字书写:教师讲解生字,学生书写,注意字形的规范和美观。
4.口语交际: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运用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47455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4.png)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投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 熟练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5分钟)•师生互动:通过谈论上节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低声朗读生字词和短语。
2. 新课讲授(3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句式结构及比喻。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拓展训练(20分钟)•学生互相唱读课文,加深记忆。
•搭配练习:生字词搭配造句。
4. 合作探究(25分钟)•小组讨论:就课文中抽象难懂的内容进行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展示:每组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
5.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课文内容的总结,强调重点。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练习1.默写课文生字词。
2.思考课文中比喻和象征的意义。
3.创作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下一节课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园地七》的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727b1f7e21af45b307a8a9.png)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2.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3.体会不同语句在描写景物时表达上的特点。
4.背诵积累古诗《乡村四月》。
【重点难点】重点: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难点:背诵积累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下面请大家先浏览交流平台版块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1.学生浏览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
2.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是动态美,哪些部分描写的是静态美。
示例:(1)《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2)《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总结:阅读时,注意文章描写景物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句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三、词句段运用(一)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1.学生读例句,体会这两个句子是怎样描写动景和静景的。
例句:(1)半夜。
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2)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暗处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2.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写的是半夜戏院散场时的场面,通过描写“散开的小艇”和“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写出了半夜威尼斯的动景。
第二句写的是晚上的荷兰,一片静寂,动物们都休息了,这是静景。
3.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仿照例句,写出景物的动景和静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045b4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0.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
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提取主题。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4.能够独立整理文言文章的框架。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和含义。
•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难点
•理解并概括文言文篇章中的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课文的分析和思考。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生字卡片、课文课后作业。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
1.讲解故事背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引入话题,导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学习课文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强化语感。
第三节:课文分析
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寓意和主旨。
第四节:课文运用
1.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虚构故事情节。
2.每组展示并分享。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次可以增加相关辅助材料,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自信,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在语文领域更上一层楼。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https://img.taocdn.com/s3/m/f8336c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1.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掌握《乌衣巷》、《青玉案》两首唐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首唐诗《乌衣巷》、《青玉案》的理解和赏析。
–古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难点:–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和理解古代诗人创作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赏析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3.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引导学生陈述观点、发表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唐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乌衣巷》•教师朗读《乌衣巷》,解释诗歌背景。
•学生分组诵读,理解诗歌含义。
3. 学习《青玉案》•教师解释《青玉案》的意境和特点。
•学生听读,理解诗歌内容。
4. 活动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古代诗歌。
•学生互相赏析并评价彼此的作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所学习的唐诗特点和内涵。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作业评价:布置课外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乌衣巷》、《青玉案》的理解。
3.课后小结:学生写摘抄感想,分享对这次学习的新觉悟。
六、扩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代诗歌,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围绕《乌衣巷》、《青玉案》两首唐诗展开,通过启发式、赏析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dea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8.png)
语文园地七-五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本节课学生能够: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提高朗读能力,表现丰富的情感。
3.能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朗读并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对课文进行感情细致的体会,提升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热身启动
通过简短的热身活动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文导入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预习,了解故事背景。
三、课文学习
1.课文朗读:组织学生群读,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2.课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难点问题。
3.课文感悟:引导学生表达对课文中情感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接续故事或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课堂小结
结合课文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自己的朗读稿。
2.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并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及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知识。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沟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主动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表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a8d338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f.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大自然”,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材内容上,第七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的美好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口语交际的运用,写作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写作中的创意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准备口语交际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课堂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口语交际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fd859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e.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阅读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指导他们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e2f22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d.png)
部编⼈教版五年级语⽂下册第七单元《语⽂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语⽂园地教学⽬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课⽂,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引导学⽣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的结论。
2.词句段运⽤(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法。
引导学⽣选择⼀个情景,照样⼦写⼀写。
(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3.⽇积⽉累引导学⽣回顾学习古诗的⽅法,并运⽤学古诗的⽅法⾃学古诗《乡村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回顾课⽂,讨论交流1.谈话导⼊。
本单元的课⽂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体会《威尼斯的⼩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威尼斯的⼩艇》,四⼈⼩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组⾃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学⽣说)课件出⽰《威尼斯的⼩艇》⼀⽂,描写了⼩艇在⽔⾯上灵活穿梭的样⼦,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牧场之国》,四⼈⼩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组⾃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47209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主要涉及古诗词、文章阅读、作文练习等内容,包括《滚滚长江东逝水》、《古诗二首》、全文阅读等。
2.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江河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理解•古诗二首的吟诵•散文《心灵的摇篮》的阅读和欣赏2.教学难点•古诗的吟诵和理解•散文的情感体会和表达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江河的好奇心和向往。
2.学习阶段(1)学习《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诗歌,带领学生了解长江的历史和文化,学习诗歌的背景知识,听读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境。
(2)学习古诗二首•向学生介绍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帮助学生学会吟诵和理解这两首古诗。
(3)学习散文《心灵的摇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散文,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思考散文的主题和意义。
3.操练与巩固(1)朗读练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和散文,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2)作文练习•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古诗词和散文,通过情感体会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内涵,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075bb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1.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阅读和欣赏,以及相关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写作指导等内容。
2.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欣赏诗歌与散文的技巧•掌握诗歌与散文的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辅助材料:课外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等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动的引子或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内容呈现•第一部分: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二部分:散文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三部分:诗歌与散文的比较与对比3. 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诗歌和散文的欣赏技巧•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与散文的区别与联系•课堂演绎,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解读等活动4.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和散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尝试撰写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考查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对诗歌和散文进行欣赏和理解,更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能力,并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a0b6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c.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汉字书写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加汉字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基础,对于阅读和汉字书写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口语表达不清晰、写作思路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汉字词汇量。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4.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4.汉字书写: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美观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汉字书写技巧。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阅读材料、习作范文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准备汉字书写练习本,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1292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1.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典文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课内阅读,也有课外拓展,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对文言文的阅读可能感到晦涩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难点: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文言文的阅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语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与古典文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进行讲解和示范。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d737b52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
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了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有趣,并简单了解诗歌的魅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
识。
二、教学重点
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掌握如何使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三、教学难点
1.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诗歌的魅力。
2.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更加生动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诗歌
学生跟读诗歌,理解其中的内容,并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3. 学习修辞手法
老师介绍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通过举例理解。
4. 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
5. 作业布置
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文章,并在其中使用修辞手法。
五、板书设计
•诗歌欣赏
•修辞手法
•生动表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和修辞手法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91fe5a7375a417876f8f1b.png)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眸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话采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经历了课间十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里的宁静。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9.教师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0.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家生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纯白的搭里是地面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出示课件1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侧重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前一个句子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是从人们的动作上进行描写;后一个句子写人们的哗笑声,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32c4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c.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
案(定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春种》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
2.通过赏析《春种》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
3.掌握《春种》中的一些生字、生词的意思。
4.能够理解《春种》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地朗读这首诗歌。
2.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
3.掌握一些新生字生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本、教案、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全班干净衣服,干净鞋袜等道具,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课文内容。
第二步:朗读诗歌
教师先朗读《春种》,然后让学生轮流朗读。
第三步:理解诗意
让学生围绕“春天”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第四步:品味诗歌
带领学生讨论诗歌中一些词句的表达方式,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五步:学习生字生词
教师播放相关单词的语音,并展示词义,帮助学生掌握新单词。
第六步: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创作一些关于春天的小故事或小诗歌,鼓励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种》这首诗歌,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主题,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自然、多体会诗歌之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春种》。
2.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
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感谢大家的配合,下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46813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的说课稿,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屋和写字。
本节课以语文园地为核心内容,通过学习交流、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语文园地中的工具,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语文园地中的工具使用方法,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内容与实践:讲解语文园地中的工具使用方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会工具的便利性。
3.小组合作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经验教训。
5.语文园地实践:学生自主选择语文园地中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引导学生借助学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
新课
教学
(22)分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8】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涌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3)【出示课件7】
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些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的活动。
3.我拓展,我积累。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语文园地七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出示课件2】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游客、商、妇女、老人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出示课件3】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照样子说句子。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13】
◊面前,是一大片草地。小草已经枯黄,可当中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树,开始落叶了,可那枯黄的叶子像美丽的彩蝶从空中飞落下来,慢慢地慢慢地铺成了一条路,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哦,秋天本是黄色的!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10】
在金色的夕阳下……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在金色的夕阳映照下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色彩。作者描述了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静态美,叙述真实,描写逼真。
【出示课件11】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梅雨潭的绿。作者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种种绿的景色加以比较,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米做类比,用四处不同景观来反衬梅雨潭水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6】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解题:《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虽然雪下的不大,但是雪后的大地到处都披上了银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排排树木上都自豪的绽开了满树银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而树叶落光的小树,垂下了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里的菊花可真多,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盛开,有白的,黄的,红的,绿的…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红的如枫叶,绿的如翠玉……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选段中的“我们”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2)【出示课件6】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侧重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前一个句子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是从人们的动作上进行描写;后一个句子写人们的哗笑声,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描写。
这一段动态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这段动态描写,表现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的繁华,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些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的活动。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5】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有说不完的情趣。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教学
重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诗。
教学
难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18)分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小组交流。(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本单元描写的景物中,有的呈现了自然风光的静态美,有的呈现了自然风光的动态美,有的是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出示课件4】
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③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纯白的搭里是地面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出示课件1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7】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
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18】
(1)山野: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如:好像。
(5)才了:刚刚结束。
(6)蚕桑:种桑养蚕。
在这一段中除了让人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还让人感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并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境,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7)插田:插秧。
5.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总结诗意: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出示课件9】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眸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话采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经历了课间十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里的宁静。
7.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