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堂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共分为引入活动、知识探究环节、思维拓展环节和课堂总结四个部分。
一、引入活动(15分钟)1. 主题介绍:通过多媒体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当天课堂要探究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引导: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如果有机会穿越时空,你最想去哪个历史时期,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做铺垫。
二、知识探究环节(30分钟)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景。
2.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指定的文献或资料,互相讨论并总结出相关的观点和问题。
3.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疑问,并与其他小组一起进行讨论和思考。
4. 教师指导:教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建立历史思维的能力,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三、思维拓展环节(30分钟)1. 跨学科思维: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索,例如与地理学、文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联系,并展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2. 批判性思维:教师提出一些历史争议或疑问,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创造性思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让学生以历史人物的角色编写对话或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总结(15分钟)1. 小结提问: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2. 学生答问:学生回答问题,并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 思考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能力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历史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何有效地教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倡导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介绍了当前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例如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相对较弱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将核心素养纳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介绍部分还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核心素养与历史课堂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其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而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施价值。
研究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应用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核心素养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来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不仅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核心素养对历史课堂的影响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历史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主题设计
'精m m渑t 急史栏目主持人/文欣教学参考基于学浦縫賴巾学历史教学主题设计〇梁小翠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超越教材知识的认识,深人挖掘历史教学主题的深度。
所谓主题教学,是以主题为中心,通过对历史材料信息的提取、课堂架构的重新整合以及立意建构,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开展主题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史料与主题之间的紧密联系,又能在此过程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而言,有效的主题教学设计,具备如下实际应用价值。
一、主题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1.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和集中体现”。
它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尊重以及人的终极价值的实现。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学立意,它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而主题教学设计能把“立 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有机衔接起来。
2.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抓手教学主题是一堂课的中心和灵魂,其恰当与否前夜社会转型的艰难,培养学生要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要有愿以一己之力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责任担当和宏大理想,要做一个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有德之人。
这体现了高中历史学科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也更体现了升华家国情怀过程中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教学目标。
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需要历史教师去探寻更有效的实践途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论是在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的课内外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教师讲授与示范、师生共同阅读史料、教师指导学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还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以教学立意统领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尽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激发自身创造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为例*以历史价值观培育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运用符合学生情感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核心立意,激发学生对相应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感悟和共鸣,让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一课为例,试探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确立“课魂”,突出重点,解决历史价值观达成的关键问题李惠军老师说过:“富有价值的历史感必然是深沉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深刻的感知和厚重的理念。
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
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
”[]《文艺复兴》一课的“课魂”毫无疑问是“人文精神”(Humanism)。
学生通过对文艺复兴历史的学习,能否对人文精神的内涵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关系到本课历史价值观的达成度。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必须突出人文精神这一重点。
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明确一个认识:“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主义”。
两者有很大的共性,但也有根本的区别。
“人文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神学束缚的反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人文精神”则具有更大的广度和外延,历史上早于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古希腊时期),又伴随历史的发展,成为了超越民族、超过国界,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共识。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而要将更具广度的“人文精神”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价值观层面更为准确地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人文精神的历史感。
笔者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创造亚当(局部:神与亚当的手指)》为重要线索,贯穿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分别在导入新课、过渡串联和结尾点题三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对《创造亚当》进行三次解读:●第一次解读:用该图片引出对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创世纪》的分析,以教堂的屏风为界,屏风外(世俗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人的苦难”(《逐出伊甸园》、《大洪水》等),而屏风内(神职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神的奇迹”(如《创造亚当》)。
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设计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考为例——以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为例学生在接受相应时期的教育的过程中形成适应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品格及关键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设计是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历史教学活动的系统预设。
“课魂”指一节课的灵魂,有“魂”的课一定具备有思想力的教学设计。
设是一种宏观布局,计是一种细节谋略,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主题、构筑疑问点、激发共鸣三个环节,呈现内容之魂、思维之魂、学科之魂。
一、立意是教学设计之魂教学设计的起点在于把握每课内容之魂。
有灵魂指导的教学设计能将每课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它既能贯彻国家意志,又能全面加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历史教学。
比如部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文的灵魂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军民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全民族共同抗战,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些处处都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这一灵魂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前辈的指导下,首先对讲授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敌后战场的开辟放在了第一部分,凸显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在抗战中理论指导作用;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放在第二部分,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战精神放在第三部分,升华本课之灵魂。
这样紧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从而促进历史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一、理解历史概念的重要性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历史概念对于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概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行认知和归类,更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时空关系的理解。
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在的逻辑与关系。
1. 利用概念图谱法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概念图谱法是一种通过图谱的方式将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和串联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为例,引导学生在课上以概念图谱的形式展现出相关的历史概念。
比如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时期,学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概念图谱,包括相关的概念如“机器制造”、“工业化”、“城市化”、“交通运输”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概念,更能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相关的历史概念。
比如对于“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在课上引导学生分析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并从中引出相关的历史概念如“民族主义”、“人权”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概念。
二、培养历史思维的必要性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培养历史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不仅能够记住历史知识,更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深入的历史分析。
1. 利用问题导向的历史探究问题导向的历史探究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探究和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历史
2. 近代历史
3. 现代历史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历史;
2. 问题求解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课堂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学习历史知识;
4. 研究性学习法:通过课堂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五、教学活动设计:
1. 观看历史记录片《大明王朝1566》并进行讨论。
2. 分组进行历史事件的研究,包括“甲午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相关历史文献和图片,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制作历史博物馆,展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达。
5. 提供历史课程选择题,让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
六、评价方式:
1. 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
2. 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3. 学生的作业和练习的完成情况;
4. 学生的历史课程选择题的得分。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个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教学设计以及历史单元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其中知识是学科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体现,价值观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在动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知识素养:包括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基础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的阅读方法等知识。
2.历史思维素养:包括历史思维的基本概念、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历史思维的基本能力等。
3.历史情感素养: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以及对历史学科价值的情感体验。
二、整体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是指将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教学设计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整体的过程。
在历史单元的教学中,整体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以下要素:1.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2.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安排等,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要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三、历史单元的教学设计本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单元为“近现代社会的反动和革命”。
该单元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近现代社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能够分析反动和革命两种思潮对社会的影响,并且能够对当代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教学内容:以“近现代社会的背景”“反动两极思潮”“革命思潮的台前幕后”“反动和革命的冲突”“革命的成果与教训”等方面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近现代社会的反动与革命历史事件。
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例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包括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等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而且,核心素养是所有公民都不可或缺的、最关键、最必要,也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舞台。
然而,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有两种形式比较普遍:一种是过分追求历史课的趣味性。
历史课变成历史故事课,大量的历史故事又充斥着戏说的成分,课堂仅仅停留在历史想象(故事)的层次而没有思考;另一种是为考试而教,变成一种“背历史知识”、“练(落实)历史知识的课堂,这两种都形式都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期,更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当下的历史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放在首位。
一、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要求,认真设计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干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汗青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汗青课程尺度,掌控好汗青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
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汗青价值观”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汗青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应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步伐、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汗青上的重要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沟通技能以及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并且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通过对明朝、清朝的对外关系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影响。
三、教学方式及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对中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概念,包括对外贸易、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有初步了解。
3.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文献、地图等教学材料,讲解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的重要事件、国家关系、经济贸易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对外关系。
4.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对外关系事件或国家,要求学生就该事件或国家的影响、原因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 展示与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表达能力。
6. 概念延伸(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概念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上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文章,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四、评价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2. 学生展示表现评价3. 作业评价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沟通技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新课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新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一套适合初中历史课程的新课教学方案,以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历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4. 学科素养目标:通过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选取中国古代史“商朝的兴衰”为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1. 商朝的建立和兴盛2. 商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3. 商朝的衰落和周商之变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 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好奇心。
3. 合作学习式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历史知识。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商朝的历史文献和文物,引导学生对商朝的历史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历史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学习历史文献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史文献,了解商朝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题申报研究: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申报研究: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设计研究1. 课题背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目前中职历史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
2.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分析中职历史教学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索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3. 设计一套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方案,并进行实施和评价。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中职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 实证研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课程,实施教学方案,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中职历史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中职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和归纳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3. 中职历史教学方案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一套中职历史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4. 教学方案实施和评价:对设计的中职历史教学方案进行实施,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 明确中职历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提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3. 设计出一套有效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方案,并验证其实施效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认知素养培养1. 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2. 手段:通过阅读历史文献、观察历史遗迹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二、思考素养培养1. 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问题探究、历史观点分析和历史事件评价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合作素养培养1.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历史班会、团队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题:古代帝国的兴衰学习目标:1. 了解古代帝国的兴衰过程,理解帝国的形成和衰落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历史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古代帝国的兴衰过程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古代帝国的兴衰是什么因素造成的?2. 知识讲授:教师介绍古代帝国的兴衰过程、形成和衰落的原因,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讲解。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的古代帝国进行深入讨论,探究其兴衰原因,并对比不同帝国的异同点。
4. 学生研究: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代帝国进行研究,收集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该帝国兴衰原因的研究报告。
5. 学生展示:学生在班上进行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学生相互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6. 合作项目: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一个帝国的兴衰历史事件进行模拟演练,例如皇位争夺、政治决策、外交战争等,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一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展开讨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是教学的根本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历史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历史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历史事件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3.历史文化的传承。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涵盖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情感。
三、教学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
3.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4.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旨在探讨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核心素养概念介绍部分,将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原则部分将探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将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
教学案例分析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核心素养理念设计历史课堂教学。
评估与调整部分将讨论如何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相应调整。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全面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案例、评估与调整、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概述历史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探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来展示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实践中。
我们将总结评估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并展望未来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正文2.1 核心素养概念介绍核心素养是指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情感态度的形成以及历史技能的发展。
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核心素养的基础。
初中历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 引言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 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历史相关影片,增强视听感受。
-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址或博物馆的魅力。
-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了解。
3. 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问题的重要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分析和归纳,提高他们的概念辨析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阅读和解读,提升他们的文献分析能力。
4. 培养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体验活动,如品尝历史食品、参与传统节日等。
-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作品的创作,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结论通过与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历史知识和能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高中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如何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已成为当前历史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缺乏对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素养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力求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
高中历史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认知能力。
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通过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完善,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概念和价值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等。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历史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历史引言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所具备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其教学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历史学领域内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核心知识历史学的核心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和地点等。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累并运用核心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二、核心能力历史学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让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历史假设和解释。
通过实践性的研究任务,提升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解释能力。
三、核心价值观历史学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历史事实和真相、培养历史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等。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和真相。
同时,借助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塑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结论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积累核心知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释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案例、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领域内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人民版必修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优的教学设计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照要求完成,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教师将针对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人民版必修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优”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较为浅显,缺乏深入分析和思考;
2.学生在史料分析、历史解释能力方面有待加强;
3.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较为被动;
4.学生在团队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能力参差不齐。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2.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3.强化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学评价: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在背景介绍将说明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教学目标将明确本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在课程内容安排将详细介绍整体教学设计中的课时分配和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将提及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学资源将说明本次教学所需的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源,评价方式将讨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衔接高考将探究如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高考考点。
最后在总结回顾将概括本次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展望未来将展示对高中历史教学未来发展的期许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言、背景介绍、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衔接高考、结论、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历史背后的意义和规律,通过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衔接高考的机会。
部分,是为了让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实际教学需求,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服务。
1.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本次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而言,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包括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了解;2.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和分析;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关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见解;4. 强化学生的历史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历史事件和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历史交流;5. 培养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历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为例*以历史价值观培育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运用符合学生情感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核心立意,激发学生对相应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感悟和共鸣,让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一课为例,试探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确立“课魂”,突出重点,解决历史价值观达成的关键问题李惠军老师说过:“富有价值的历史感必然是深沉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深刻的感知和厚重的理念。
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
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
”[]《文艺复兴》一课的“课魂”毫无疑问是“人文精神”(Humanism)。
学生通过对文艺复兴历史的学习,能否对人文精神的内涵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关系到本课历史价值观的达成度。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必须突出人文精神这一重点。
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明确一个认识:“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主义”。
两者有很大的共性,但也有根本的区别。
“人文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神学束缚的反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人文精神”则具有更大的广度和外延,历史上早于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古希腊时期),又伴随历史的发展,成为了超越民族、超过国界,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共识。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而要将更具广度的“人文精神”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价值观层面更为准确地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人文精神的历史感。
笔者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米开朗基罗的着名壁画《创造亚当(局部:神与亚当的手指)》为重要线索,贯穿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分别在导入新课、过渡串联和结尾点题三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对《创造亚当》进行三次解读:●第一次解读:用该图片引出对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创世纪》的分析,以教堂的屏风为界,屏风外(世俗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人的苦难”(《逐出伊甸园》、《大洪水》等),而屏风内(神职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神的奇迹”(如《创造亚当》)。
这里学生能够感受到神与人之间的身份、能力的差距。
接着定位于《创造亚当》人神手指交汇处,提问学生:亚当与神的手指接触到了吗?根据刚才对《创世纪》的分析,你对人与神的地位有怎样的看法?通过情景的铺垫,学生能够认识到,手指之间的距离看似无比接近,但仿佛永远无法触及(咫尺之间,人神两隔)。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局部)》??第一次呈现此处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直观的画作进行解读,将“人文精神”置于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下,引出“神权至上”的中世纪对人性的压抑,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精神”曾经长时期受到神权的压抑,为下一部分对文艺复兴背景的分析做铺垫。
教学技术层面,PPT动画设置为图片模糊化,映照“人神相隔”的主题。
●第二次解读:此图在学生完成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和归纳之后,作为过渡串联的部分出现。
“我们第二次来看这幅画,亚当的手指,依然无法触碰到神,但大家还会觉得人与神的距离是那么遥不可及吗?从某种角度讲,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通过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勇于向神发出了质疑与挑战,人性的光辉闪耀无疑”(挣脱束缚,闪耀光芒),但是“光芒太过耀眼,有时反而会让人们迷失前进的方向”。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局部)》??第二次呈现对本课的历史价值观培育来说,第二次对此画的解读,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获新生(诞生于古希腊,被湮没于中世纪)与人文主义光辉在文艺复兴时代的闪耀,源自新兴资产阶级努力挣脱神学束缚,宣扬自身价值观的努力。
这是一个动态过程下,“时代”与“时代中的人”的合力。
同时,“光芒太过耀眼,有时反而会让人们迷失前进的方向”这样的解读,隐喻了人文主义发展过程中消极因素的出现,时代召唤理性主义的到来。
为下一个部分学生对人文主义进行理性反思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第二次解读也蕴含着价值观隐性目标中的辩证反思层面。
教学技术层面,PPT图片用强光处理,映照“人性光辉”的主题。
●第三次解读:学生完成关于“当下中国需不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的讨论后,作为完成本课全部内容学习后的结尾出现。
“我们完成了对文艺复兴的学习,也探讨了文艺复兴与中国发展的关系,在本课结束之前,大家再来看看这幅画,现在你觉得,神和人的距离还有那么重要吗?神,拥有人的全部弱点;人,也拥有神的全部光辉。
对于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命运,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的命运,我做主!”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局部)》??第三次呈现对《创造亚当》的第三次解读,既是结构上首尾呼应,也是对本课的点题升华,意在紧扣人文精神的时代脉搏,强调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作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能够认识到,随时代发展,人神之争已不是主题,重视人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共识,要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技术层面,PPT图片去掉动画效果,映照“回归现实”的主题。
以上教学过程设计,紧密围绕着“人文精神”这一历史价值观核心,力图将本课的线索形象化、清晰化、逻辑化,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人文精神的发展脉络,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二、创设历史情境,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史实进行探究“学生若没有感受到具体、形象的历史,不能形成历史的表象,就很难形成历史的概念和认识历史的本质。
”[]教学活动中历史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内化。
视频、图片、音乐、文字、语言描述等,都是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时经常选用的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合适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要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必须找到最为恰当的内容载体。
笔者在此定位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大师,选择了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结合丰富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同时辅以音乐和教师的引导,营造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审美体验,同时又带有理性思辨的历史情境,有助于历史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第一位大师是文学领域的但丁。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神曲》的人文主义精神,笔者以他的爱情故事入手,展示油画《但丁邂逅贝雅特丽齐》(HenryHoliday.1883),引发学生的兴趣,过渡到《神曲·地狱篇》的解读。
《但丁邂逅贝雅特丽齐》(HenryHoliday.1883)接着,通过对地狱气氛的渲染,引导学生感受但丁的游历经过,定位于地狱第一层和第八层。
设问:“为什么教皇会被但丁投入地狱?为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也会被但丁投入地狱?”通过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对比,学生在理性思维的过程中,认识到但丁“新旧过渡”的特点:一方面扞卫传统信仰,一方面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生能够在《神曲·地狱篇》的特殊情境中,感受到人“自我意志”的觉醒,感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第二位大师是人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
教师让一位学生朗诵其代表作《满脑子甜蜜的幻想》,同时选取了一首和文字非常契合的古典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创设充满人性的历史情景。
随着音乐,学生们感受人性的自然与美好,认识到对自然欲望的肯定和对现世幸福的追求,是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憧憬来世价值观的挑战。
爱情,作为人性自然欲望的典型体现,成为了冲破神权束缚最有力的武器。
满脑子甜蜜的幻想满脑子甜蜜的幻想,使我同别人全都疏远,因而我独自浪迹天涯,经常神思恍惚,忘乎所以,寻找我避而不见的她……我见她如此娇美地走过,我的灵魂战栗,而不敢飞向她……哦,如果我没错儿,我在她高扬而阴郁的眉间看到一丝怜悯的光芒,使我那颗忧伤的心豁然开朗。
于是我又振作精神;我正想在她面前冒昧的作一番表白,可要说的话太多,竟不敢启齿把话儿讲。
——钱鸿嘉译《彼特拉克诗选》第三位大师是艺术领域的米开朗基罗。
对其作品《圣殇》、《大卫》、《创世纪》的解读,既是教学过程设计中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也是本课价值观核心“人文精神”最形象、最直观的体现。
因此,相关的艺术品图片需要经过技术处理,力图做到全高清呈现,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三件艺术作品的相继完成,也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走上了艺术巅峰。
结合其个人的经历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更真切的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
《圣殇》米开朗基罗《大卫(局部)》米开朗基罗●《圣殇》的解读,教师需要先简介《圣殇》的故事背景,学生对比中世纪版本和米开朗基罗版本,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观察,最后定位于圣母的面部表情,在经历审美体验的同时,感受“人性”从“神性”当中凸显。
●通过引导学生对《大卫》进行深度剖析,进一步让其认识“人性”的“魅力”,教师同样需要简介《大卫》这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的距离,用全屏图片定位大卫身体的四个细节,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审美的过程。
学生通过对大卫面部表情的分析,认识到米开朗基罗的独具匠心,他抓住了战斗之前的一瞬间,将人类的情绪和意志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对右手的细节分析,学生感受到青筋暴起之下,人类力量的迸发;通过对左手武器的观察与了解,结合对大卫战斗故事的了解,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通过对大卫躯体的直观感受,体会到人类身体的美感。
在四个细节解读之后,教师把镜头拉回到整体部分,设问:“为何同学们能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中获得如此丰富的感受?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对雕塑精益求精的刻画,是给予人们精神冲击的前提,从而引出解剖学,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对科学的探究和对理性的尊重,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
《创世纪》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之后,米开朗基罗登上了当时艺术领域的最高峰”,此时教师PPT 打出辉煌的壁画《创世纪》,同时出示一组当时作画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进入当时无比艰苦的创作环境。
设问:当时米开朗基罗已经站在了艺术领域的巅峰,绘画也不是他最为擅长的艺术方式,为什么还创作出了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不朽作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直观视觉两方面感受《创世纪》的伟大,认识到米开朗基罗创作《创世纪》,除了完成教皇的任务,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挑战,进一步升华出本课历史价值观最为核心的认识:“人最终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是人性当中最可贵的一笔”。
可以看出,基于历史价值观培育的情景创设,充分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历史课堂生动且具美感。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创设历史情境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也让历史价值观的内化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
三、以问题为引领,在教师设(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成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为引领,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互动交流,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是教学过程设计中历史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对所学内容形成历史理解的基础上,有自主观点的生成,并能作用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自身历史价值观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