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油脂知识点总结

高中油脂知识点总结

高中油脂知识点总结一、油脂的分类1. 植物油:植物油是由植物种子、果实、种子仁等部位提炼的脂肪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橄榄油等。

2. 动物油:动物油是以动物脂肪作为原料提炼的油脂,如牛油、羊油、鸡油、鱼油等。

3. 黄油和人造黄油:黄油是以牛奶为原料提炼的脂肪油,人造黄油是通过加工合成的植物油或动物油制成的。

4. 氧化油:氧化油是在油脂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油脂,易形成酸价和酸值增高。

5. 氢化油:氢化油是通过在高温下加氢反应得到的油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但易形成反式脂肪酸。

二、油脂的营养功能1. 供能:油脂是高能量食物,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

2. 细胞组成与代谢:脂肪是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对细胞生长、代谢和功能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3. 维生素的溶解与传递: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主要载体,有利于维生素的溶解、吸收和传递。

4. 激素分泌:油脂有助于体内激素的产生、代谢和传递,对维持身体内环境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5. 食物口感:油脂为食物提供丰富的风味和口感,增强饮食的风味和香气。

三、油脂的适量摄入1. 油脂的适量摄入量:国际推荐脂肪总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5%。

2.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脂肪的10%以内。

3.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应尽量避免食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4. 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等。

四、油脂的健康影响1.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

2. 油脂的摄入过多还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超重肥胖,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3. 摄入不足或不合理的脂肪会影响细胞膜的合成和功能,导致细胞受损和代谢失调。

五、油脂的合理选择1. 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橄榄油、鲜果油、花生油等。

2. 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和加工肉制品等含有较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高三化学油脂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油脂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油脂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而化学油脂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三阶段,化学油脂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化学油脂知识,下面对高三化学油脂总复习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化学油脂的组成化学油脂主要由甘油酯和脂肪酸组成。

甘油酯是由甘油与脂肪酸通过酯键结合而成的,而脂肪酸则是由碳链、羧基和甲基组成的有机物。

化学油脂的组成对其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化学油脂的分类根据来源,化学油脂可分为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

动物油脂主要来自于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如牛油、猪油等;而植物油脂则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如大豆油、橄榄油等。

根据饱和度,化学油脂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所有碳原子都与氢原子饱和连接,不饱和脂肪酸则碳链中存在双键或三键。

三、化学油脂的性质化学油脂的性质与其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饱和脂肪酸的化学油脂通常为固体状态,如牛油;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油脂通常为液体状态,如橄榄油。

由于不饱和脂肪酸中存在双键或三键,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油脂变质。

此外,化学油脂还具有溶解性、燃烧性等特点。

四、化学油脂的应用化学油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等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化学油脂常用于调味品、烹饪油等;在制药工业中,化学油脂常用于制备药物的胶囊、乳剂等;在化妆品工业中,化学油脂常用于制造护肤品、彩妆品等。

五、化学油脂的加工与利用化学油脂的加工是将油脂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性。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热压榨法、冷压榨法、溶剂提取法等。

化学油脂的利用主要包括食用、工业和能源等方面。

在高三化学的学习中,化学油脂是一个相对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但也需要动手实践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进行一些实验,如脂肪酸的提取与分析实验、油脂的检测与鉴别实验等,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油脂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化学油脂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的写作等基础技巧。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油脂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油脂知识点

第一节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的涵义(1)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油脂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羊油等动物油,还有花生油、菜子油、豆油、棉子油等植物油,都是油脂。

(2)从物质的状态上认识油脂在室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

脂肪和油统称油脂。

(3)从化学成分上认识油脂油脂在化学成分上都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所生成的酯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它们的结构可以表示为:结构式中R、R′、R″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如果R、R′、R″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R′、R″不同,就称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

【习题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油脂一般都是纯净物B.油脂是不溶于水、比水轻的酯类物质C.油脂的硬化反应与碳碳双键官能团有关D.油脂的皂化反应是酯基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分析】A、根据天然油脂都属于混合物;B、根据油脂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根据油脂硬化反应的概念;D、根据油脂的皂化反应的概念;【解答】解:A、因天然油脂都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因油脂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故B正确;C、因油脂的硬化反应是烃基中碳碳双键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发生的加成反应,故C正确;D、因油脂的皂化是酯基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反应,故D正确;故选:A。

【习题二】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B.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油脂都能使溴水褪色D.在酸性条件下油脂不能水解【分析】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分为油和脂,一般来说,由含有的碳碳不饱和键较多,熔沸点较低,可发生水解等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A正确;B.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 错误;C.如油脂不含碳碳不饱和键,则与氢气不反应,故C错误;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可水解,故D错误。

人教版选修5油脂

人教版选修5油脂

人教版选修5油脂《人教版选修 5 油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油脂是一种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物质。

从烹饪美食到护肤美容,从工业生产到生物化学,油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翻开人教版选修 5 的教材,走进油脂的世界,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有趣的知识。

油脂,简单来说,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一般在常温下呈液态的被称为油,呈固态的则被称为脂肪。

它们都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

先来说说油脂的组成。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

高级脂肪酸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碳原子之间全部以单键相连,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存在双键。

这一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性质上的不同。

油脂的性质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

从物理性质来看,油脂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不同的油脂在熔点上有所差异,这与它们所含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有关。

通常,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脂熔点较高,所以在常温下呈固态;而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脂熔点较低,常温下呈液态。

在化学性质方面,油脂具有水解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这个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被称为皂化反应。

正是利用这个反应,我们可以用油脂来制取肥皂。

油脂在人体内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每克油脂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都要高。

此外,油脂还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保护内脏器官、维持体温等。

然而,油脂的摄入也需要合理控制。

过量摄入油脂,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可能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饮食的均衡,选择合适的油脂种类和摄入量。

在工业生产中,油脂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用于制造肥皂,油脂还可以用于制造润滑油、油漆、表面活性剂等。

再来说说油脂的提取和精炼。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油脂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油脂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油脂油脂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中与油脂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油脂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油脂是指在常温下为液态或半固态的有机化合物,由甘油与脂肪酸通过酯键结合而成。

2. 分类:油脂可分为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

动物油脂主要来自于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如牛骨髓油、猪油等;植物油脂则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如花生油、大豆油等。

二、油脂的成分1. 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成分,由长链脂肪酸与甘油通过酯键结合而成。

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2. 甘油:是构成油脂的另一主要成分,它与三个脂肪酸分子通过酯键结合形成三酸甘油。

三、油脂的性质和用途1. 溶解性:油脂为非极性溶质,主要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醇类、醚类等。

2. 密度和比重:油脂的密度较小,比重小于1,可漂浮在水上。

3. 燃烧性质: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可在空气中燃烧,释放出能量。

4. 食用和工业用途:油脂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如烹饪油、调味品等;工业上亦被用作化妆品、洗涤剂等原料。

四、油脂的氧化和酯化反应1. 氧化反应:油脂与氧气接触,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价增加、色泽变深的现象,称为酸价测定法。

2. 酯化反应:油脂与醇类反应,生成酯,常用于制备食用油脂和工业上的润滑油。

五、油脂的提取和加工1. 植物油脂的提取:植物油脂一般通过压榨或提取的方式获得。

常见的提取方法有冷榨和热榨法。

2. 动物油脂的提取:动物油脂通常需要通过热加工的方式提取,如猪油的炒制和骨髓的烘烤。

3. 油脂的加工:为了提高油脂的利用价值和改善其性质,人们常常对油脂进行精制、氢化、脱臭等处理。

六、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1. 饱和脂肪酸:其分子中的碳链由单键连接,饱和度高,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有硬脂酸、油酸等。

2. 不饱和脂肪酸:其分子中的碳链中存在双键,不饱和度高,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等。

高中化学复习 油脂-

高中化学复习  油脂-
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人体的营养; ❖ 3.用于制作肥皂。
化学性质
2.油脂的氢化 ——油脂的硬化(加成反应) 液态的油 氢化或硬化 固态的脂肪
油酸甘油酯(油)
硬脂酸甘油(脂肪)
硬化油性质稳定、 不易变质、便于运输!
加入无机盐使某些有机物降低溶解度,从 而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这里的盐析是指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的过程。
思考2、 油与石油的关系 油脂是酯类 石油:又叫矿物油,为烃类
思考3、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植物油与矿物油? 与热的NaOH共热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1.密度比水的密度小,0.9~0.95g/cm3 2.有明显的油腻感 3.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5.当高级脂肪酸中含较多不饱和键时大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脂肪(动物油脂 固态) 油 ( 植物油脂 液态 )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仅含CHO三元素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 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油脂的结构
O R1 C O CH2
O R2 C O CH
O
R3 C O CH2
1 R1、R2、R3可以代表饱 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分子式(C6H10O5)n 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与淀粉各自的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
化学性质 (无还原性)
水解产物也只有葡萄糖
(C6H10H5)n + nH2O 酯化反应
催化剂 △
nC6H12O6 (葡萄糖)
OH
(C6H7O2)
OH OH
n
OH
(C6H7O2)
OH OH
n

3n HO—NO2

油脂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

油脂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

油脂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油脂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有机化学领域。

油脂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食品、化妆品、制药和工业等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油脂的化学性质、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 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酯类化合物。

在化学结构上,油脂分子中的甘油部分带有3个羟基(-OH),每个羟基与一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三酯。

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油脂分子中的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

饱和脂肪酸形成的油脂在室温下通常是固态,而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油脂则多为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一个双键的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或更多双键的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油脂在加热时会融化,在冷却时会重新凝固。

它们可以与水和醇类物质发生反应,也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氢化、酯交换等化学反应。

# 油脂的分类油脂可以根据来源、化学结构和用途进行分类。

1. 按来源分类:- 动物油脂:如牛油、猪油、鱼油等,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

- 植物油脂:如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种子或其他部位。

- 合成油脂: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油脂,如石油酯。

2. 按化学结构分类:- 甘油三酯:最常见的油脂类型,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组成。

- 甘油二酯、甘油一酯:较少见,由甘油与较少数量的脂肪酸分子组成。

3. 按用途分类:- 食用油脂: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如橄榄油、玉米油等。

- 工业油脂:用于润滑、涂料、清洁剂等工业用途,如机械油、润滑油等。

- 化妆品油脂: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如润肤油、发油等。

# 油脂的制备方法油脂的制备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提取:从动植物原料中提取油脂,常用的方法有压榨法和溶剂提取法。

2. 精炼: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如游离脂肪酸、色素、异味等,常用的方法有脱酸、脱臭、脱色等。

3. 氢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以改善油脂的稳定性和塑性。

选修五油脂知识点总结

选修五油脂知识点总结

选修五油脂知识点总结一、油脂的基本概念1.1 油脂的分类油脂是一类化学结构具有长链脂肪酸的复合物。

根据来源和营养价值的不同,可以将油脂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

植物油主要来源于植物种子、果实或果仁的果肉中,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动物油则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等。

1.2 油脂的营养成分油脂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

其中,脂肪是油脂的主要成分,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不同种类,并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

1.3 油脂的热量与其他营养物质相比,油脂是热量最高的一类食物。

每克油脂所含的热量是9千卡,远高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过多地摄入油脂容易导致能量过剩,从而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

二、油脂摄入的标准2.1 油脂摄入量的建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应将总摄入热量的20%~35%来自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占总脂肪摄入的大部分。

例如,对于一个2000卡的人,每天大约需要50~70克的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占50~70%。

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尽量减少。

2.2 油脂的摄入时间与方式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分配油脂的摄入时间,避免在晚餐过量摄入。

尤其是初学生,应尽量避免在学习时间过多地吃含油脂高的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和学习质量。

另外,采用适当的油炸、蒸、煮等方式烹饪食物,以减少摄入过多的油脂。

2.3 油脂的来源与品质在选择油脂时,应优先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有益于健康。

同时,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这类油脂对健康有害。

三、油脂对健康的影响3.1 油脂与心血管疾病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过多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类脂肪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而不饱和脂肪酸则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风险。

高中化学油脂、化学中的不一定基础知识点

高中化学油脂、化学中的不一定基础知识点

高中化学油脂、化学中的不一定基础知识点油脂1. 油脂不是高分子,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2. 油: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常温液态,如豆油、花生油;能使溴水退色;不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单质;3. 脂肪: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常温固态,如猪油、牛油油;4. 皂化反应:油脂与碱反应生成甘油与高级脂肪酸钠;5. 油脂硬化: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与氢气反应生成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6. 油脂和矿物油不是同一物质,矿物油是烃类;7. 天然的油脂都是混合物;8. 硬水中有较多的Mg2+、Ca2+,会生成不溶于水的(C17H35COO)2Mg和(C17H35COO)2Ca,使肥皂的消耗量增加,故不宜在硬水中使用肥皂;9. 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中的双键会被空气氧化而变质;10. 地沟油和人造奶油都是油脂;化学中的不一定1. 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如氢的同位素(11H)中只有一个质子。

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是HMnO4的酸酐,是金属氧化物。

3.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

4.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5. 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

如苯酚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酚类,不属于酸。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如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7. 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

8.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因反应前后均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9. 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如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金属离子。

10. 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高二化学第四章油脂知识点

高二化学第四章油脂知识点

高二化学第四章油脂知识点油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它不仅给我们的饮食增添了美味,还在工业和生物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二化学的第四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油脂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一、油脂的定义油脂是由甘油与脂肪酸通过酯键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常呈液态或半固态。

油脂可以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如橄榄油、花生油、猪油等。

它们在高温下熔化,可以与其他物质混合。

二、油脂的分类油脂主要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

植物油是从植物种子、果实或果肉中提取的,如大豆油、棕榈油等。

动物油则是从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如鱼油、蜂蜡等。

三、油脂的性质1. 密度:油脂的密度较小,比水轻。

这是因为油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碳和氢元素,使其比水的分子质量要大。

2. 熔点:油脂的熔点通常较低,易于变为液态。

这使得油脂在烹饪过程中更容易被加热和溶解。

3. 燃烧:油脂具有较高的燃点,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其中一些油脂,如植物油,被广泛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

4. 不溶性:油脂与水不相溶,这是由于油脂中的脂肪酸疏水性很高,而水是一种极性溶剂。

四、油脂的应用1. 饮食:油脂是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食物提供了能量和营养,调节了食物的风味和口感。

不同种类的油脂在烹饪和调味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2. 皮肤护理:某些油脂具有保湿和滋润皮肤的功效,例如橄榄油、蓖麻油等。

它们被广泛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的制作中。

3. 工业应用:油脂在工业领域有多种用途。

例如,它们可以用作润滑油、制备肥皂和蜡烛的原料,以及制造塑料和橡胶等。

总结:通过对高二化学第四章油脂知识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油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不仅为我们的饮食增添了美味,还在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了解油脂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高中化学:油脂的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油脂的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油脂的性质知识点一、油脂的结构和分类1.概念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结构(1)结构简式:(2)官能团:酯基,有的在其烃基中可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3.分类4.常见高级脂肪酸酯和油脂的区别(1)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2)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合甘油酯,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而一般酯类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等。

相关链接全面认识油脂的含义(1)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油脂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还有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植物油,都是油酯。

油酯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中。

(2)从物质的状态上认识油脂常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称为脂肪,脂肪和油统称为油脂。

(3)从物质类型上认识油脂从化学成分上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所以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

(4)从相对分子质量认识油脂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比较大,有几百甚至上千,但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1)密度:比水小。

(2)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熔沸点: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2.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①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硬脂酸甘油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来制取肥皂。

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2)油脂的氢化油酸甘油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一过程又称为油脂的氢化,也可称为油脂的硬化。

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称为硬化油。

归纳总结(1)油脂属于酯类,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其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比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2)由于某些油脂中含碳碳不饱和键,除可以催化加氢外,还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或氧化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

油脂知识点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的组成。

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跟甘油形成的酯。

属于酯类化合物。

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2.油脂的结构。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其结构可表示如下:油脂结构中R、R'、R"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相同称为混甘油酯。

要点解释:(1)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油脂都是混合物。

(3)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知识点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

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嗅、无味的物质,室温下可呈固态,也可呈液态,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注意:因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2.化学性质。

油脂属于酯类,具有酯的化学性质,能够发生水解反应,许多油脂还兼有烯烃的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1)油脂的水解反应。

油脂在酸、碱或酶催化剂的作用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①油脂在酸或酶催化下的水解。

工业目的: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皂化反应)。

工业目的:制肥皂和甘油。

(2)油脂的氢化。

工业目的: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储存和运输。

知识点三.油脂的用途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

2.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肥皂、甘油和多种高级脂肪酸。

类型一:油脂的结构和性质例1 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C.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都称为皂化反应D.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都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解析: 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选项A说法正确;油脂中混有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时,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B说法不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才称为皂化反应,选项C说法也不正确;液态油脂可通过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以利于贮存和运输。

高二化学油脂 人教版

高二化学油脂 人教版

高二化学油脂人教版一、重点1、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和重要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肥皂的工业制法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二、学习内容1、油脂的概念(1)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

在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

(2)脂: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

在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油或者指动物体内和植物体内的油脂,一般称为脂肪。

注意:矿物油不是脂肪,属烃类。

(3)油脂:油和脂肪统称为油酯,它们属于酯类。

(4)酯:酯是由醇和酸(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类化合物。

注意:①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②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脂。

2、油脂的化学性质。

油脂的水解反应①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一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②碱性条件下水解--皂化反应,制肥皂和甘油3、几组概念辨析(1)酯和脂酯是指酸跟醇起作用后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

"酯"与"醇"、"酚"、"醛"等字一样,均从"酉"旁,表示它们都是烃的衍生物。

"脂"有多种含义,通常是指油脂,有时也表示未经加工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树脂,从"月"旁。

"脂"表示油脂时,是指一类特殊的酯类物质,即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也就是说,此时"脂"是"酯"这个"大家族"里的"小家庭"。

(2)油脂、油和脂肪(3)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这是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对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这类化合物加以分类的方法,它们本身均为纯净物,只是天然油脂通常含有多种混甘油酯而属于混合物。

例如:(4)酯的水解反应和皂化反应任何酯(包括油脂)在无机酸催化或碱催化的条件下跟水作用生成酸(或盐)和醇的反应都是酯类的水解反应。

油脂 化学知识点 总结

油脂 化学知识点 总结

油脂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油脂的化学成分1.1 油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甘油脂油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甘油脂,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酯类化合物,也称为甘油三酯。

甘油是一种三价醇,每个甘油分子有三个羟基,可以与三个脂肪酸分子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甘油脂。

脂肪酸是一种碳链长度为4-24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并且通常以8、12、16和18个碳原子为主。

由于脂肪酸不同,其甘油脂的性质也存在一定差异。

1.2 油脂中的其他成分除了甘油脂外,油脂中还含有一些其他成分,如磷脂、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

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等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在细胞膜的结构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类固醇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胆固醇、甾醇等,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脂溶性维生素则是一类溶解于脂肪中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它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2.1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油脂中的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没有双键,在人体中易于形成胆固醇,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中含有双键,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由此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2 油脂的氧化反应油脂在空气中经过氧化反应后会变质,产生异味、色泽变深等现象。

氧化反应的主要途径是自由基链反应,其速度取决于氧气浓度、温度和存在的过氧化物,而自由基链反应的终止是通过防护剂和抗氧化剂的作用。

2.3 油脂的加氢反应油脂的加氢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反应,该反应可以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或将脂肪酸脱氢生成脂肪醇。

加氢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使氢气和油脂发生氢化反应,这一反应非常重要,可使油脂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植物鲜味,并可制备食用油、植物胶脂等。

2.4 油脂的乳化性油脂可以与水形成乳液,这主要是由于其甘油脂分子中具有疏水性的脂肪酸部分和亲水性的甘油部分,甘油部分与水相互作用,使得油脂与水混合形成乳液,从而增加了油脂的使用范围。

高一有机化学知识点油脂

高一有机化学知识点油脂

高一有机化学知识点油脂油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不仅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行业,还是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在高一有机化学学习中,了解和掌握油脂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有机化学中关于油脂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油脂的组成和分类油脂主要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甘油是三羟基丙醇,它通过与三个脂肪酸分子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甘油三酯。

脂肪酸是由长链脂肪酸基团和羧基组成的有机酸。

根据不同饱和度,油脂可分为三类: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多元饱和脂肪酸。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双键,可以进一步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没有双键,而多元饱和脂肪酸则有多个双键。

二、油脂的性质和应用1. 烯烃反应性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强的反应性,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这使得油脂在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基础原料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合物。

2. 脂肪酸组成和性能油脂中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会影响油脂的性能。

例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容易氧化变质,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则较为稳定。

3. 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油脂在食品加工中有着重要地位。

不同的油脂具有不同的风味和使用特性,如植物油可以用于炸制、涂抹等,奶油和黄油则常用于烘焙和制作糕点。

三、油脂的提取和制备1. 油脂的提取方法油脂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提取。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压榨和溶剂抽提,而化学方法中则涉及酯交换反应等。

2. 油脂的制备油脂的制备可以通过合成或提取来实现。

合成油脂通常通过将甘油和脂肪酸按一定比例反应得到,而提取油脂则是通过对植物、动物的油脂进行提取分离得到。

四、油脂的鉴别和分析方法1. 鉴别方法鉴别油脂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感官检查、色谱分析、红外光谱等。

不同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分析方法油脂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重碳数测定、碘价测定、苯酚值测定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脂的组成、性质和品质。

油脂高中知识点总结

油脂高中知识点总结

油脂高中知识点总结一、油脂的成分1. 油脂主要由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组成。

其中,甘油三酯(三酸甘油脂)是主要成分,占油脂总量的95%以上。

2. 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分子通过酯键连接而成。

脂肪酸是甘油三酯的主要成分,不同的脂肪酸组合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油脂。

3. 磷脂是油脂中的一种特殊脂质,包括卵磷脂、肝磷脂和大豆卵磷脂等。

磷脂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4. 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动物性油脂和部分植物性油脂中。

适量的胆固醇对人体有益,但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油脂的作用1. 提供能量:油脂是高能量食物,每克脂肪产生9千卡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

2. 维持细胞结构:脂肪酸是细胞膜主要组成成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

3. 营养素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需要脂肪来促进吸收和利用。

4. 保护器官:脂肪层在体内提供保护,防止外界冲击和伤害。

5. 调节体温:脂肪在身体内部形成脂肪组织,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油脂的来源1. 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2. 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羊油等。

3. 海洋油脂:包括鱼肝油、鳕鱼肝油等。

四、油脂的分类1. 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

2. 根据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类。

3. 根据来源地区可分为:国产油和进口油两类。

五、油脂的选购1. 根据用途选择:炒菜可以选择耐热性好的植物油,凉拌、凉拌或调味可以选择花生油、橄榄油等。

2. 根据质量选择:应尽量选择品质好、生产日期较新的油脂,避免购买劣质和过期产品。

3. 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油脂有不同的风味和香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

六、油脂的烹饪技巧1. 炒菜时应先加热油脂至七成热再下锅,可减少食物吸油和保持营养。

2. 炒锅内的油脂不宜过热,以防止油烟和产生有害物质。

3. 炸食物时应选择适宜的油脂,控制油温,避免油炸时间过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
等压滤、干燥成型 (加工)
硬脂酸钠、甘油等混合液
上层:硬脂酸钠 下层:甘油等
成品肥皂
(2)油脂的氢化反应
油脂由于分子中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故易变质。为了便于运输和储存,通 常可改变油脂的结构。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 3H2 C17H33COOCH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
学习目标
1. 了解油脂的概念、用途及物理性质; 2. 掌握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 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皂化反应”本质; 4. 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糖类 无机盐
蛋白质 维生素
油脂 水
油脂对人的作用
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是热量最高的营养成分。1g油脂在完全氧化时放热39.9kJ,是糖类或蛋白质 的2倍;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 60g脂肪,能提供日需要总热量的20%~25% 2.油脂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 3.油脂能溶解一些脂溶性维生素,进食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
b、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3 相同) (R1 R2 R3 不同)
三、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有明显的油腻感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嗅、无味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沸熔点
一、油脂的概念: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常见 的高 级脂 肪酸
硬脂酸: 饱和脂肪
酸 软脂酸:
C17H35COOH C15H31COOH
油酸:
C17H33COOH
不饱和脂 肪酸 亚油酸:
C17H31CO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油脂
答案:(1)油(液态) (2)脂肪(固态) (3)单甘油酯(4)混甘油酯(5)碳、氢、氧(6)多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 (7)甘油(丙三醇) (8)无色、无味(9)小(10)大(11)难(12)汽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13)
硬脂酸甘油酯
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营养素
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成分叫做营养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六类,统称为六大营养素。

有机物面食蔬菜肉类油类蛋类
主要成分糖类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脂类蛋白质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从化学成分上来说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与甘油(丙三醇)反应而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3)油脂的结构 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结构可以表示为,结构简式中R 1、R 2、R 3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其中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最为常见,油脂中含有的常见高级脂肪酸有: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 15H 31COOH
硬脂酸(十八酸)C 17H 35COOH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9–十八碳烯酸)C 17H 33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 17H 31COOH
(4)油脂的分类
【例1】 下列属于油脂的是( )
解析:
答案:C
2.油脂的性质
密度 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在0.9~0.95 g·cm -3之间
黏度 黏度较大有明显的油腻感
溶解性 油脂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可以使用有机溶剂干洗衣物
色、态、味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臭、无味,但一般油脂因溶有维生素和色素等而有颜色和气味
熔沸点 天然的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2)油脂的化学性质
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具有酯的化学性质,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而高级脂肪酸中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许多油脂兼有烯烃的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①水解反应
在酸、碱或酶等催化作用下,油脂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1 mol 油脂水解,可以得到3 mol 高级脂肪酸和1 mol 甘油。

a .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酶高级脂肪酸+甘油――→小肠吸收
――→氧化
二氧化碳+水+能量 b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如:
这个反应在工业上用于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制取。

c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
如: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制取肥皂。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盐。

②油脂的氢化
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以提高饱和度,转变成半固态的脂肪。

由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油脂的氢化,也称油脂的硬化。

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称为硬化油。

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作为肥皂、人造黄油的原料。

如: +3H 2――→Ni △
【例2】 关于油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油脂都能发生皂化反应
B .为了便于油脂的运输,工业上常常把液态油进行氢化
C .油脂都比水轻,浮在水面上
D .纯净的花生油不饱和度高,具有固定的熔沸点 A √ 油脂属于酯类物质,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

B √ 对于不饱和度较高的液态油脂,可以通过氢化反应,转化为半固态的油脂,便于运输、贮存。

C √ 油脂的密度都比水小,且难溶于水,可浮在水面上。

D × 天然的油脂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

(3)油脂的用途
①油脂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

②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甘油和多种高级脂肪酸。

3.油脂和酯的关系
(1)酯是由酸(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而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而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是酯中一类特殊物质。

(2)油脂和其他酯在结构上不尽相同,导致油脂和酯在性质和用途上也有区别。

(3)天然油脂大多数都是由多种混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

【例3】 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 .
C 17H 33COOH 和C 17H 31COOH 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油脂
C .油脂和石油都是有机化合物,但不属于同类物质
D .油都是由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脂肪都是由饱和高级脂肪酸组成的 解析:
A.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单甘油酯,是纯净物
B.脂是高级脂肪酸中含饱和烃基较多的混甘油酯,脂属于酯类
C.油和脂是由于含饱和烃基和不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不同引起熔点不同进行区分的D.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可采用加入NaOH溶液加热的方法
解析:油和脂均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有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之分,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其中油是由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脂是由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天然油脂均为混合物。

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矿物油为烃类化合物,可以利用酯和烃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加入NaOH溶液加热,酯水解不分层,而矿物油不发生反应分层,可根据现象不同进行区别。

答案:A
【例4-2】 (2012郑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煤油和汽油都属于油类,具有相同的组成
B.通常情况下,植物油的熔点比动物油的熔点高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D.人体中,油脂主要在胃中被消化吸收
解析:油脂是酯类,煤油和汽油都属于烃类,组成不相同,A错。

通常情况下,植物油是液态的,动物油是固态的,植物油的熔点比动物油的熔点低,B错。

人体中,油脂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D错。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